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日講禮記解義 > 日講禮記解義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講禮記解義卷十五
 王制
 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量地逺近興事
 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壯者之食
  此言司空居民之法也度丈尺也小而水所止曰沮
  大而水所鍾曰澤事謂制邑居民之事天子欲畫井
  田以授民居必任之司空司空執度以度地里廣輪
[015-1b]
  之數為之邑井城郭廬舎以居民盖不獨平原衍沃
  而已即山川沮澤亦必時其四時而量地之逺近以
  為民居之䟽密於是制邑井則必興役事興役事則
  必任民力凡使民任則從輕而以老者為率食則從
  厚而以壯者為率所以寛之也案書所謂司空掌邦
  土居四民時地利者與此相表裏若夫唐虞之世禹
  以司空宅百揆即冢宰之任也周人建子以終為始
  故司空在司㓂之後而實在宗伯之先此亦三代相
[015-2a]
 因之大凡矣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
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
服異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此言居民之必有所因也上制謂形制如所謂天地
 初制之制下制謂制度也凡民之材質不同居之者
 必因乎天地自然之利如西北多寒東南多煖髙者
 必燥卑者必濕盖由谷虛而廣川流而大既異其制
[015-2b]
 故民生其間者亦異俗才之剛柔質之輕重情之遲
 速各有分齊口所嗜之五味異和身所用之器械異
 制體所被之衣服異宜此皆出於自然而不可強也
 修其教以正民徳而不易其俗齊其政以一民行而
 不易其宜則所以裁成輔相者在是矣案居民材謂
 因民之材質而居之能寒者使居寒能暑者使居暑
 則其材藝堪地氣也陳注以居為化居之居材為天
 生五材之材者非是
[015-3a]
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
髪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
者矣西方曰戎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
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
味冝服利用備噐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
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此廣言異俗也雕刻也題額也交趾足拇指相向也
 鞮戎屨名王者之柔逺也在乎因人之性故凡中國
[015-3b]
 戎夷五方之民各有性質而不可推移地氣使然也
 在東方者曰夷被斷其髪文飾其身有能不火食者
 矣在南方者曰蠻雕刻其額足趾相向有能不火食
 者矣以東南為陽不畏寒故也在西方者曰戎被髪
 而衣皮有能不粒食者矣在北方者曰狄衣羽毛而
 穴居有能不粒食者矣以西北為隂少五榖故也然
 其俗雖異而所資以生者則随地而皆足故中國夷
 蠻戎狄皆有所安之居所和之味所冝之服所利之
[015-4a]
 用所備之噐五方之民言語不相通嗜欲不相同有
 慕義而来者不可不達其志通其欲也故設之以官
 東方曰寄謂寄託其意於事物也南方曰象以意倣
 像其形似也西方曰狄鞮逺履其事以知其言意之
 所在也北方曰譯以彼此言語相謄釋也盖性者生
 之質也惟本天而親地故不可以強同在中國則疆
 以周索有教與政以興其徳而齊其行在逺方則疆
 以戎索有寄象鞮譯以達其志而通其欲天地之因
[015-4b]
 物付物聖王之以人治人其理一而已矣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
也無曠土無逰民食莭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尊
君親上然後興學
 此申言中國居民之事以見養與教之相因也凡居
 民者量地之大小以制國邑度地之廣狭以定民居
 地邑民居三者必欲其相得也惟盡地之力故無曠
 土惟盡人之力故無逰民食得其莭事及其時民之
[015-5a]
 咸安其居也必矣由是樂事勸功而能勤尊君親上
 而能順然後因其從善而立學以教之此王道所由
 成也案周禮度地居民屬司徒宋儒謂當改屬司空
 先養後教為治之叙固如此
司徒修六禮以莭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齊八政以防
淫一道徳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
賢以崇徳簡不肖以絀惡
 此言司徒教民育材之事也六禮七教八政並見萹
[015-5b]
 末司徒之職主於教民是故修六禮以莭民性使不
 至於流明七教以興民徳使不至於怠齊八政以防
 淫使知所禁戒一道徳以同俗使知所率從既老吾
 老即合郷之耆老而養之以致其孝既㓜吾㓜即合
 鄉之孤獨而恤之以逮其不足賢者難于進則上升
 之以崇徳不肖者惡其雜則簡去之以絀惡凡皆所
 以𨗳民于善而使之自勸也陳氏祥道曰修六禮明
 七教齊八政一道徳所謂教思無窮也養耆老恤孤
[015-6a]
 獨所謂容保民無疆也有以教之又有以容保之然後
 上賢以崇徳簡不肖以絀惡亦不變而後賞罰可言
 之意也
命郷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習射上功
習鄉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執事焉不變命國之
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鄉簡不帥教者移
之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如初禮不變移之遂如初禮
不變屏之逺方終身不齒
[015-6b]
 此言鄉學中簡不肖以絀惡之事也萬二千五百家
 為鄉耆老謂致仕及鄉中老賢者朝猶㑹也庠鄉學
 名鄉鄉飲酒也入鄉學者于一年之終大司徒命鄉
 大夫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㑹于庠擇元日行鄉
 射禮推中而有功者居上所以尊道藝也行鄉飲酒
 禮推老而齒長者居上所以尊髙年也大司徒帥國
 之俊士與執禮事将使不帥教者觀感而變于善也
 間一年考校之而不變則命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
[015-7a]
 移之於左命國之左鄉簡不帥教者移之于右鄉大
 夫之㑹而習射飲者如初禮至五年考校而猶不變
 則移之郊學在鄉界之外鄉大夫之㑹而習射飲者
 如初禮至七年考校而仍不變則移之遂學在逺郊
 之外鄉大夫之㑹而習射飲者如初禮至于九年考
 校而終不變乃屏之逺方終身不齒案古者六卿各
 治一鄉謂之鄉大夫六卿聫事在國則冡宰重在軍
 則司馬重在鄉則司徒重故司徒得以命六鄉即六
[015-7b]
 遂之學亦統于司徒也夫人情皆善聖人不輕絶人
 而固有自絶于聖人之教者惟惡者有以為懲斯善
 者愈有以為勸矣
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
升之學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鄉升于學者不征
于司徒曰造士
 此言鄉學中上賢以崇徳之事也學國學也征謂力
 役造成也三年大比之期司徒命鄉大夫論述鄉學
[015-8a]
 中才徳之秀出者司徒賔之以升於司徒是曰選士
 言可選而用也司徒於選士之中又論其秀出者而
 升于國學是曰俊士言其在千人之上也既為選士
 則不役于鄉師及為俊士并不役于司徒而皆名為
 造士言其才徳之有成也案秀士之論必由于鄉者
 知之素也後世䟽于求士而務取其所不知其亦異
 于古所云矣
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
[015-8b]
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
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此言國學教人之法也術者道路之名詩書禮樂乃
 入道之路也四教即四術也士升諸國學而掌其教
 者有樂正焉教之之法崇四術而示以入道之途立
 四教而予以時教之業所謂四術者詩書禮樂是也
 順先王之道以造成其士而春秋則教以禮樂冬夏
 則教以詩書盖以講誦于冬夏為冝禮容樂聲習之
[015-9a]
 者於春秋為冝也自王之大子衆子公侯之世子卿
 大夫元士之適子以及郷學所升選士而為俊士者
 皆造而就學焉凡入學必以齒長者賤亦在前少者
 貴亦在後盖致禮譲所以重孝弟也案樂正乃樂官
 之長而俾之造士者樂之入人也深先王所以為教
 必于此始終焉若舜命夔典樂以教胄子周立大司
 樂以掌成均之法皆是此意
将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正
[015-9b]
大樂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
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逺方西方曰棘東
方曰寄終身不齒
 此言國學簡不肖之事也小胥大胥小樂正皆大樂
 正之屬古之教者九年而大成至是将出學小胥大
 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正大樂正以告
 于王王乃命公卿大夫元士皆入學而習禮以化之
 若不變則王親視學使習禮以化之若又不變是終
[015-10a]
 不變也王於是三日不舉以教之不至而厚自貶損
 然後屏之逺方於西戎曰棘欲其亟于遷改也於東
 夷曰寄言其寓此終歸也必至於終身不變然後不
 齒先王於國子之不帥教者待之嚴而未嘗不厚如
 此案鄉簡不帥教者而後論秀士而升之司徒國學
 簡不帥教者而後論造士之秀者而升之司馬遏惡
 必先於揚善也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015-10b]
 此總言上賢崇徳之事也鄉學之選士不征于鄉曰
 造士俊士之在國學及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
 徳業既成亦曰造士於是大樂正統論造士之秀出
 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則曰進士言登進仕版之
 中可受爵禄於王所也案司馬為夏官卿掌進賢興
 功以作邦國其屬有司士掌羣臣之版以徳詔爵以
 功詔禄又有諸子掌國子之倅之教治故有造士之
 秀者皆移名焉其必先告於王者以用人之權應歸
[015-11a]
 之君故也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論
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
 此言司馬用人之法也王以樂正所論進士之狀授
 之司馬司馬乃更辨論其入官之材有不堪者屏退
 之獨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各暑其所長迨乎
 論擬既定然後試以所能而官使之能任此官然後
 以爵命之既受職位然後以禄養之凡司徒樂正所
[015-11b]
 教而成者王皆有以收得人之效矣劉氏彝曰鄉學
 所升曰選士不過用為鄉遂之吏而選用之權在司
 徒國學所升曰進士則命為朝廷之官而爵禄之權
 在司馬也
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𦵏之
 此言司馬絀惡之事也大夫居其位而不能任其事
 則罷絀以終身而不復用死亦但以士禮𦵏之以示
 貶也案大夫致仕者死仍𦵏以大夫之禮若廢職不
[015-12a]
 仕己奪爵矣而猶得以士禮𦵏則恩與義胥見于此
 矣
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
 此言因徴發而専教士之責也國有軍旅徴發士卒
 雖屬大司馬之事王則命大司徒教士以乗兵車及
 衣甲之儀容以司徒主衆又主教故與司馬相參也
 若國子造士則庶子授以車甲司馬弗征
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臝股肱決射御凡執技以事上者
[015-12b]
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
官出鄉不與士齒仕于家者出鄉不與士齒
 此言待執技者之禮也執技者無徳可稱而但論其
 力當其適四方必裸股肱以決射御之優劣盖有事
 于外取其力之足以為武衛而已凡執技以事上者
 若祝若史若射若御若醫若卜若百工與夫凡執技
 以事上者欲其無異習故不貳事欲其有常守故不
 移官以執技之賤故出鄉不與士齒仕于大夫之家
[015-13a]
 者亦然必出鄉而後不與士齒者鄉黨尚齒故也徐
 氏師曽曰此皆謂執技之賤人非周禮太祝太史射
 人馭夫醫師卜師之官也
司㓂正刑眀辟以聼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聼附從
輕赦從重
 此言刑罰之大㫖也司㓂周禮刑官刑以禁㓂故曰
 司㓂辟罪刺殺也謂問其可殺也為司㓂者必正定
 刑書眀斷罪法以聼天下之獄訟于當殺者必三刺
[015-13b]
 以致其詳慎若但有發露之意㫖而無簡覈之實迹
 則聼決為難於是附而入之則從輕赦而出之則從
 重所謂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也案大司㓂掌建邦
 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小司㓂以三刺斷庶民獄訟
 之中三刺者訊羣臣訊羣吏訊萬民也蔡氏沈曰簡
 核其實也苟無情實在所不聼
凡制五刑必即天論郵罰麗于事
 此言刑所由制而欲用刑者之得其寔也論當作倫
[015-14a]
 郵與尤同凡制五刑者必即乎天倫以為之準至其
 施之於人則雖郵罰之輕亦必與其所犯之事相附
 麗而不敢失實也案書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失禮
 則入刑禮刑一物也禮不外乎五倫則刑之所由制
 者可知矣此周禮所謂不孝之刑不弟之刑而虞書
 所謂象以典刑者也郵罰麗于事况五刑乎舊注以
 制為斷疑未盡經意也
凡聼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
[015-14b]
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聡眀致其忠
愛以盡之疑獄汎與衆共之衆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
以成之
 此詳言聼訟之法也汎廣也凡聼五刑之訟以平允
 為主事之渉于父子者則當原其親事之渉于君臣
 者則當立其義明刑所以弼教此為人倫之至重必
 以是而權之至于事有輕重必意論其序情有淺深
 必慎測其量而各有以别之于厚貌者悉其聰明于
[015-15a]
 畏威者致其忠愛而務有以盡之如是而無一可疑
 刑之可也若疑獄則當廣訊衆人于衆之所疑則赦
 之又必于小大之罪察其事之所比以成之盖赦之
 所以釋疑而成之所以眀法無徃而非公也案此言
 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申上文必即天倫之指也
 呂氏曰上下比罪鄭注謂已行故事曰比即後世之
 令與例也至于比例日積而日繁所謂典文者不能
 分眀而欲羅元元之不逮斯豈刑中之意哉
[015-15b]
成獄辭史以獄成告于正正聴之正以獄成告于大司
㓂大司㓂聴之棘木之下大司㓂以獄之成告于王王
命三公參聴之三公以獄之成告于王王三又然後制

 此承上文而極言聴獄之慎重也史司㓂吏也正謂
 士師之屬獄之無疑者既定其責取之辭史以所定
 者告于正正因聴察之而以獄之成告于大司㓂大
 司㓂聴察于外朝棘木之下以獄之成告于王王慮
[015-16a]
 一官之専聴或不能無失也復命三公參聴之至三
 公以獄之成告于王則公議盡矣猶必三又而後制
 刑盖君與臣之無不盡心于聴獄者如此案三又鄭
 氏謂當作三宥周禮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
 曰遺忘必其無當乎三事始不得已而刑加焉者在
 君為愛下之仁在臣有守法之義也
凡作刑罰輕無赦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
故君子盡心焉
[015-16b]
 此言用法者之宜盡心也侀形體也凡作刑罰者雖
 輕無赦欲民之知所畏也夫刑之為言也侀也侀之
 為言也成也刑加于身一成而不可復變則斷者不
 可續死者不可生矣君子安得而不盡心乎案既曰
 附從輕而又曰輕無赦者書所謂宥過無大刑故無
 小也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作淫聲異服竒
技竒噐以疑衆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辨學非而博順非
[015-17a]
而澤以疑衆殺假于鬼神時日卜筮以疑衆殺此四誅
者不以聴
 此列言不聴而殺之事也王者之用刑至慎也亦至
 嚴也其有剖析言詞破壊法律變亂名實更改制度
 挟異端左道而以亂政者必殺作為淫哇之聲詭異
 之服機變之技竒巧之噐而以疑衆者必殺行雖偽
 而堅不可攻言雖偽而辨不可屈學雖非而渉獵甚
 博非既順而文飾甚澤因以疑衆者必殺假託鬼神
[015-17b]
 之禍福時日之吉凶卜筮之休咎而以疑衆者必殺
 凡此四誅者獲則殺之不用審聴以其為害大而辭
 不可習也案破律改作是假事功以亂治淫聲竒技
 是假玩好以亂俗行偽學非是假學術以亂教鬼神
 時日是假術數以亂常觀于太公之誅華士孔子之
 誅少正卯可以見聖人之識深而慮逺矣
凡執禁以齊衆不赦過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服命
車不粥于市宗廟之噐不粥于市犧牲不粥于市戎噐
[015-18a]
不粥于市用噐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車不中度不粥于
市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姦色亂
正色不粥于市錦文珠玉成噐不粥于市衣服飲食不
粥于市五榖不時果實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
于市禽獸魚鼈不中殺不粥于市關執禁以譏禁異服
識異言
 此因刑而言禁也數謂升縷多少譏呵察也凡執持
 禁令以齊衆人之不齊者雖過失不赦欲民之知所
[015-18b]
 畏也盖刑以懲其所已然而禁以坊其所未然如有
 圭璧金璋而為上所寳者命服命車而為上所用者
 宗廟之噐以供祭祀者犧牲以敬鬼神者戎噐以習
 武備者用噐與兵車不中長短之度者布帛精麤不
 中升縷之數幅之廣狭不中量者姦色足以亂正色
 者以錦文珠玉而造為成噐者衣服飲食之華美者
 五榖不及其時果實未至于熟者木不在乎當伐者
 禽獸魚鼈不在乎當殺者皆不許以粥于市命司關
[015-19a]
  之吏執此禁以譏察非違於異服者禁之異言者識
  之凡以使民知避而勿犯焉已矣案所禁者皆不敬
  不法不仁不儉之事而終之以異服異言夫異者常
  之反也立我烝民莫匪爾極要使之復其常性而已
  而庸有異乎
 
 
 
[015-19b]
 
 
 
 
 
 
 
日講禮記解義卷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