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釋文紀 > 釋文紀 卷三十五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釋文紀巻三十五
            明 梅鼎祚 輯
後周一/
 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黒獺代郡武川/人仕魏大冢宰子閔帝簒魏追尊
  僧實為昭𤣥三藏詔實姓程咸陽靈武人周太祖/以魏大統中下詔發談奏議
   事無不行阼按此周太/祖尚未踐 詔追稱也
師目麗重瞳偏同虞舜背隆傴僂分似周公德宇純懿
[035-1b]
軌量難模可昭𤣥三藏續高/僧傳
 明帝諱毓字統萬/突文帝子
  修起寺詔
制詔孝感通神瞻天罔極莫不布金而構祗園流銀而
成寶殿方知鹿苑可期鶴林無逺敢縁雅頌仰藉莊嚴
欲使功侔天地興歌不日可令太師晉國公總監大陟
岵大陟屺二寺營造廣𢎞/明集
 武帝諱邕字禰羅突文/帝子弑明帝篡立
[035-2a]
  二教鐘銘并序/
天和五年歲次攝提五月丙寅造鐘一口冶昆吾之石
練若溪之銅郢匠鴻罏化兹神器雖時屬蕤賓而調諧
夷則故春秋外傳曰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二𢎞宣兩
教同歸一揆金石㝠符天人咸契九宮九地遥徹洞𤣥
三千大千逺聞邊際銀閣應供延法侶而尋聲金闕降
真候仙冠而聴響式傳萬古迺勒銘云實際遐曠通𤣥
洞微化縁得業造理因機靈圖降彩慧日垂暉金河霧
[035-2b]
集銀澗雲飛其/一九霄仙籙五嶽真文智烟遐照禪林逺
熏金皷入夢瓊鐘徹雲音調冬立響召秋分其/二二教並
興雙鑾同振逺赴天霜遥虧地鎮陜河浮影漢溪傳韻
聴響𢎞法聞聲起信其/三般若無底重𤣥有門長開久暗
永拔沉昬不求正覺莫㑹天尊唯全智海先度黎元其/四
○廣𢎞/明集
  曇崇為周國三藏詔崇姓孟咸陽人聲馳隴/塞周武特所欽承下勑
崇禪師德行無玷精悟獨絶所預學徒未聞有犯當是
[035-3a]
𨗳以德義故則衆絶形清可為周國三藏並任陟岵寺
續高/僧傳
  叙廢立義命章周承灮二年平齊便行廢教勑前/修大德並赴殿集武帝自昇高座
   叙廢立義命章淨影寺/釋慧逺答詔抗論不從
朕受天命寧一區宇世𢎞三教其風逾逺考定至理多
愆陶化今並廢之然其六經儒教之𢎞政術禮義忠孝
於世有宜故須存立且自真佛無像遥敬表心佛經廣
嘆崇建圖塔壯麗修造致福極多此實無情何能恩惠
[035-3b]
愚人嚮信傾竭珍財徒為引費故須除蕩故凡是經像
皆毁滅之父母恩重沙門不敬悖逆之甚國法不容並
退還家用崇孝始朕意如此諸大德謂理何如廣𢎞/明集
 宣帝諱贇字乾/伯武帝子
  沙門安置行道詔大成元年下/詳任道林
𢎞建𤣥風三寶尊重特宜修敬法化𢎞廣理可歸崇其
舊沙門中德行清髙者七人在正武殿西安置行道
  又勑大象元/年二月
[035-4a]
佛法𢎞大千古共崇豈有沉隠捨而不行自今已後王
公已下并及黎庶並宜修事知朕意焉
  陟岵寺行道詔大象元/年四月
佛義幽深神竒𢎞大必廣開化儀通其修行崇奉之徒
依經自檢遵道之人勿須剪髮毁形以乖大道宜可存
鬚髪嚴服以進髙趣今選舊沙門中懿德貞潔學業沖
博名實灼然聲望可嘉者一百二十人在陟岵寺為國
行道擬欲供給資需四事無乏其民間禪誦一無有礙
[035-4b]
並佛道/論衡
  法藏為陟岵寺主勑法藏姓荀潁川人周武廢法/先期入紫葢山至大象元年
   下山謁/帝下勑
朕欲為菩薩治化此僧既從紫葢山來正合朕意宜令
長髪著菩薩衣冠為陟岵寺主續高/僧傳
 宇文䕶字薩保文帝兄子封/晉國公位大冢宰
  遺僧亡名書亡名俗姓宋南郡人本名闕殆長富/才華事梁元帝梁亡出家及歸周為
   夏州三藏朝省以名器宇有經國之量或以恩/威加之或以情異轉之曽無易節䕶遺書名答
[035-5a]
   之䕶體其難拔乃與書/迎還咸陽不知所終
言念欽屬未敘企積道體休愈無虧慮耶葢能仁處世
志存匡救非先輪迴獨尚兹善既道亞生知才髙七步
豈虛緇染沈流當途但靈廓妙理三業同臻冀思莫二
皁白非感耳悕解偏執讃我時朝匪惟貞俗俱抽亦是
彼我一貫故令往白念報雅懐
   亡名答宇文䕶書
辱告深具懐抱寒暑異域苦樂殊心輒畧常談且陳事
[035-5b]
實貧道稟質醜陋恒嬰疾惱因傴成恭惟道是務不曾
妻息五十二年自捨俗縁十有五載萬人歸國皆停都
邑羸病一僧獨流荒裔無罪可罰無能可使百慮九思
是所未喻文多不載又六不可十歎息/援據事敘綸貫始終書畧結云沙門持戒心
口相應所六條若有一誑生則蒼天厭之死則鐵鉗
拔之洋銅灌之仰戴三光行年六十不欺闇室況乃明
世且鄉國殄喪宗戚衰亡貧道何人獨堪長久誠得收
迹巖中攝心塵外支養殘命敦修慧業此本志也寄骸
[035-6a]
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隨縁化物斯次願也如其不
爾獨處丘壑安能憒憒久住閻浮地乎大唐内典厭之/下有云靈神殛
之洋/作融
  再與亡名書
法師秉心彌固栖游世表𤣥圭啓運不屈伯夷之節蒼
精御厯豈損嘉遁之志今遣往迎並續髙/僧傳
 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仕梁/㪚騎常侍入周進開府
  陜州𢎞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035-6b]
葢聞如來説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豈直優
波提舍祇夜修多而已哉是以熙連禪河質多羅樹七
處八會三清四説皮紙骨筆木葉山花象負之所未勝
龍藏之所不盡雖復銀函東度金㲲南翻秦景遥傳竺
蘭私記譬猶得海水之一珠不下崑山之片玉若夫法
雲深藏師子雷音梵志往生聲聞説戒雪山羅漢之論
鷲嶺菩提之法本無極際何可勝言𢎞農五張寺者南
陽張元髙寓居此地昔者千金之族見徙五陵大姓之
[035-7a]
民移家六郡葢其流也元髙五子負荷遺訓離經辨志
並是成名入室生光咸能顯德加以尊承慧業敬受法
門兄弟同居共捨為寺伽藍肇建即以五張為名是知
城居趙信仍名趙信之城殿入蕭何即號蕭何之殿加
以象馬無恡衣裘是捨春園栁路變入禪林蠶月桑津
迴成定水平輿雖盛豈可獨擅二龍扶風最良不得專
稱五馬寺主三藏大法師法映邑主洛州刺史張隆等
財行法檀身心罄竭兼化鄉邑道俗數千敬造一切德
[035-7b]
輪見成三百餘部琅笈雲書金繩玉檢削蒸栗之簡裝
酸棗之珠並入香城咸封禪閣坐堂伏檻羌非湘水之
神緑房紫菂足擬恭王之殿高掌西望長河北臨鼎氣
常浮爐烟咸起户牖寥廓吹萬龍門之風梁棟峥嶸落
實河源之樹僧徒雲集不逺燉煌之城學侶相奔更合
華隂之市兩陜昔分實基王化二陵今阻翻馳羽檄虞
公屈產交亂風塵召伯甘棠凋零霜露雖復兼能共治
未遣渡河之獸烽柝是警實擾移闗之民是以法王御
[035-8a]
世天人論道汲引四流周圓五怖故能調伏怨憎消除
結縛法水津梁得無砥柱之難香山轍迹非復終南之
險天子命我試守此邦墨突未黔孔席無暖纔臨都
尉之境即有樓船之役既而南風不競北道言旋幕府
既開邦君且止鄉俗耆老依然此别屬兹法事須余制
文聊以課虚為銘云爾
舍衛之國祇樹之園三明極地八㑹窮源連河競説勝
辨爭論波提東度秪夜南翻非空即色離相無言達人
[035-8b]
止是獨悟重昬身雖繫馬心避騰猿禪棲却月義殿翔
鵾迴風香葢反露珠幡西臨砥柱東背轘轅河鳴陽硤
山響蘇門翔禽歌囀流澗絃喧度河餘獸移闗舊村昔
為畿服今成塞垣城疑廣武地似樓煩爟烽並照象馬
單奔無鍾襲莒有雨圍原不資十方誰釋三怨風傾地
柱火及天元銀鈎永固金牒長存封君馬首方事南蕃
言從楊僕請謝劉昆劉昆用後漢劉昆虎渡/河事英華改劉琨誤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并序山崖/一作
[035-9a]
麥積崖者乃隴底之名山河西之靈岳髙峯尋雲深谷
無景方之鷲島迹遁三禪譬彼鶴鳴虚飛六甲鳥道乍
窮羊腸或斷雲如鵬翼忽已垂天樹若桂華翻能拂日
是以飛錫遥來度杯逺至疏山鑿洞鬱為淨土拜燈王
於石室乃假馭風禮花首於山龕方資控鶴大都督李
允信者藉於宿植深悟法門乃於壁之南崖梯雲鑿道
奉為亡父造七佛龕似刻浮檀如攻水玉從容滿月照
曜青蓮影現須彌香聞忉利如斯塵野還開説法之堂
[035-9b]
猶彼香山更對安居之刹昔者如來追福有報恩之經
菩薩去家有思親之供敢縁斯義乃作銘曰
鎮地鬱盤基乾峻極石闗十上銅梁九息百仞崖横千
尋松直隂免假道陽烏飛翼載□疏山穿龕架嶺糺紛
星漢迴旋光景壁累經文龕重佛影彫輪月殿刻鏡花
堂横鑴石壁闇鑿山梁雷乘法鼔樹積天香潄泉珉谷
吹塵石牀集靈真館藏仙丹府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氷
谷銀沙山樓石柱異嶺共雲同峯别雨冀城餘俗河西
[035-10a]
舊風水聲幽咽山勢崆峒法雲常在慧日無窮方域芥
盡不變天宮並文苑/英華
 王褒字子淵琅邪臨沂人仕梁/左僕射入周終宜州刺史
  京師突厥寺碑
夫六合之内存乎方册四天之下聞諸象教百億閻浮
塵沙算而不盡三千日月世界數而無邊至於周星夕
隕漢宮宵夢身髙梵世力減須彌應現十方分身百佛
上極天中下窮地際轉法輪於稔國留妙象於罽賓至
[035-10b]
於善見神通瓶沙瑞相波斯鑄金優填雕木莫不歸依
等覺迴向佛乘棄形骸而入道捨國城而離俗突厥大
伊尼温木汗夏后餘基惟天所置威加窮髪兵厯無革
小大當户左右賢王麟膠角觸之弓鷲羽射雕之箭跨
蔥嶺之酋豪靡不從化踰天山之君長咸皆賔屬人敦
信契國寶親鄰太祖文皇帝道被寰中化覃無外提羣
品於萬福濟蒼生於六道大冢宰晉國公功髙寅亮位
隆灮輔命司空而度地監匠人而置臬帶一條之逸陌面九
[035-11a]
市之通鄽圖本緹錦雕楹礱密香隨微雨自灑風塵幡雜天
花常調絲竹四禪大患淨界無毁六殊芬盡法身常住銘曰
七華妙覺三空勝境意樹已雕心猿斯靜靈城偃色空
衣滅影索隱窮源振衣提領
  善行寺碑
葢聞在天成象羣星仰於北辰在地成形百川趨於東
海是知璿璣盈縮並運天樞江漢朝宗爭環地軸塵沙
日月同渤澥之輪廻百億鐵圍等閻浮之數量章亥步
[035-11b]
驟豈盡世界之邊𨽻首忽微寧窮刧海之算象牛桷力
方十行之堦梯免馬渡河譬三乘之等級定水壞須彌
之山智炬燃金剛之刹敬表六和現沙門之進止永乘
四教示聲聞之律儀至於千疊火然鵠林變色四禪災
起鴿影傳輝羽林出使漢開濯龍之祀桑門傳譯晉䖍
洛陽之拜並藝文/類衆
  周經藏願文
年月日某和南云云/葢聞九河疏迹䇿藴靈丘四徹中
[035-12a]
繩書藏羣玉亦有青丘紫府三皇刻石之文緑檢黄繩
六甲靈飛之字豈若如來秘藏譬彼明珠諸佛所師同
夫淨鏡鹿苑四諦之法尼園八犍之文香山巨力豈云
能負以歲在昭陽龍集天井奉為云云/奉造一切經藏
始乎生滅之教訖於泥洹之説論議希有短偈長行青
首銀函𤣥文玉匣陵陽餌藥止觀仙字闗尹望氣裁受
𤣥言未有龍樹利根看題不徧斯陀淺行同座未聞盡
天竺之音窮貝多之葉灰分八國文徙罽賔石盡六銖
[035-12b]
書還大海仰願過去神靈乘兹道力得無生忍具足威
儀又願國祚遐長臣民休慶四方内附萬福現前六趣
怨親同登正覺廣𢎞/明集
 戴逵廣𢎞明作晉戴逵誤續髙僧傳云時以逵即晉/譙國戴逵非也晉太元十二年徴逵不久卒梁
  大通三年命公方生經一百/四十三載又非濟北明矣
  貽仙城慧命禪師書慧命姓郭太原晉陽人深味/禪心慧聲遐被居河陽仙城
   山善光寺有菩薩戒弟子濟北戴逵名髙諸國/乃貽書於命命答之 鼎按書有云渚宮淪廢
   將厯二紀又云及乎從仕留連文翰則逵本仕/梁元帝時梁亡歸周藝文有隋戴逵太子箴是
[035-13a]
   復入隋或為/東宮官也
菩薩戒弟子戴逵貽書仙城命師座下竊以渭清涇濁
共混朝宗之源松長箭短同秉堅貞之質幸頼含靈五
常理宜範圍三教是以闕里儒童闡理經於洙濟苦縣
迦葉遷妙道於流沙雖牢籠二儀葢限兹一世豈如興
正法於鹿苑蕩妄想於鷲山半滿既陳權實斯顯誠教
有淺深人無内外禪師德聲逺震行髙物表攝受四依
因牧羊而成誦負笈千里歴龍宮而包括故能内貫九
[035-13b]
部總雪山之秘藏外該七畧備璧水之典墳支遁天台
之銘竺真羅浮之記曇賦七嶺汰詠三河寶師妙析莊
生璩公著論爰集若吞雲夢如指諸掌加以妙持淨戒
如䕶明珠善執律儀譬臨懸鏡稟羅云之密行踵賔頭
之福田撫挹定水便登覺觀髙䕃禪枝將逾喜捨是以
不逺瀟湘來儀沔陸植杖龍泉仍為精舍迴車馬谷即
創伽藍鑿嶺安龕詎假聚沙成塔因山搆苑無勞布金
買地開士雲㑹袂似華隂法侶朋衝衆齊稷下禪室晨
[035-14a]
興時芳杜若支提暮啓暫入桃源香山梵響將阮嘯而
相發日殿妙音與孫琴而齊韻紫葢貞松仍麾上辨洪
崖神井即瑩髙心故以才堪買山德邁同輦崇峯景行
牆仞懸絶弟子業風鼔慮欲海沈形洎渚宮淪覆將歴
二紀晝倦坐馳夜悲愕夢未能忘懷彼我歸軫一乘遣
蕩胸襟朗開三達既念鼠藤彌傷鳥繫昔在志學家傳
賜書五禮優柔三𤣥饜飫頗絶韋編構述餘緒爰登弱
冠捃摭百家及乎從仕留連文翰雖未能探龍門而梯
[035-14b]
㑹稽賦鷦鷯而詠鸚鵡若求其一介亦髣髴古人但深
悟聚泡情悲交臂常欲蟬蜕俗解貪味真如一日鄖城
訊修隗館屈膝情欣繫韈遇同進履未盡開襟遽嗟飄
忽尋望拂衣世網脱屣牽絲滄浪濯纓漢隂抱甕行餐
九轉用遣幽憂漸悟三空將登苦忍仙梁觀玉不廢從
師深澗折桃無妨請益所希彌天勝氣乍酬鑿齒雁門
髙論時答嘉賓冬煖如春願珍清軌室邇人遐彌軫襟
帶餘辭殘簡望囘金玉正法續髙僧傳作法輪馬/谷作駕首瑩作鎣邁作望
[035-15a]
   釋慧命酬戴先生書
幽林沙門釋慧命酬書濟北戴先生夫一真常湛徼妙
於是同𤣥萬聖乘機違順以之殊迹是以西闗明道東
野談仁雕樸改工有無異軫今若括此二門原兹兩教
豈不歸宗三轉會入五乗藉淺之深資權顯實斯若池
分四水始則殊名海控八河終無别味檀越幼挺竒才
夙懷茂緒華辭卓世雅至參𤣥智涉五明學兼三教益
矣能忘蹈顏生之逸軌損之為道慕李氏之𤣥蹤雖復
[035-15b]
六經該廣百家繁富聖賢異派儒墨分流或事曠而文
殷或言髙而㫖逺莫不納如瓶受説似河傾明鏡匪疲
洪鐘任扣子建挹以竒文長卿恧其髙趣故雖秦楚分
墟周梁改俗白眉青葢龜玉之價弗踰栖鳳卧龍魚水
之交莫異加以識鑒苦空志排塵俗形雖廊廟器乃江
湖是以屬歎牽絲興言世網辭同應陸調合張嚴嗟朱
火之遽傳愍清波之速逝方應濯足從道洗耳辭榮九
轉充虚四禪排疾然後尋八正以味一真解十纒而遣
[035-16a]
三患斯之德也寧不至哉貧道識鏡難清心塵易壅定
慙華水戒非草繫才侔撤燭學謝傳燈内有愧於德充
外無狎於人世是以淹滯一丘寓形蓬栁端居千仞託
志筠松測四序於風霜候三旬於朓魄至乃夜聞山鳥
仍代九成晝視遊魚聊追二子蓽户敝衿既在原非病
朱門結駟亦於我如雲所歎藤鼠易侵樹猿難靜勞想
鷲頭倦思雞足至於林彫秋葉曽無獨覺之明谷響春
鶯終切寡聞之歎忽承來問曲見光譽幽氣若蘭清音
[035-16b]
如玉誠復溢目致歡而實撫膺多愧雖識謝天池未辨
北溟之説而事同泥井慙聞東海之談所冀伊人於焉
加我黄石匪遥結期明旦白駒可縶用永終朝善敬清
猷時因素札言不洗意報此何伸並廣𢎞明集誤卧續/髙僧傳作虬 加作
好終/作今
 甄鸞
  笑道論并啓劣武帝天和四年廣集道俗親量三/教優 廢立勑司𨽻大夫甄鸞詳佛道二
   教鸞啓上笑道論三巻三十六條文極詳據/事多激揚帝以為傷蠧道士於殿庭焚之
[035-17a]
臣鸞啓奉令詳佛道二教定其先後淺深同異臣不
揆疎短謹具録以聞臣竊以佛之與道教跡不同出没
隠顯變通亦異幽微妙密未易詳度且一往相對佛者
以因縁為宗道者以自然為義自然者無為而成因縁
者積行乃證守本則事靜而理均違宗則意悖而教偽
理均則始終若一教偽則無所不為案老子五千文辭
義俱偉諒可貴矣立身治國君民之道富焉所以道有
符書厭詛之方佛禁怪力背哀之術彼此相形致使世
[035-17b]
人疑其邪正此豈太道自然虗寂無為之意哉將以後
人背本妄生穿鑿故也又道家方術以昇仙為神因而
誑惑偷潤目下昔徐福欺妄分國於夷丹文成五利妖
偽於漢世三張詭惑於西梁孫恩搔擾於東越此之巨
蠧自古稱誣以之匡政政多邪僻以之導民民多説惑
騐其書典巻巻自違論其理義首尾無取昔行父之為
人也見有禮於其君者敬之如孝子之養父母見無禮
於其君者惡之如鷹鸇之逐鳥雀宣尼云君子之事上
[035-18a]
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
相親也春秋傳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可以去
其否臣亦何人奉敕降問敢不實答其道德二巻可為
儒林之宗所疑紕繆者去其兩端請量刪定案五千文
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名為道臣輒率下士之見為笑道論三
巻合三十六條三巻者笑其三洞之名三十六條者笑
其經有三十六部戰汗上呈心魂失守周天和五年二
[035-18b]
月十五日前司𨽻毋極縣開國伯臣甄鸞啓
   造立天地一
太上老君造立天地初記稱老子以周幽王德衰欲西
度闗與尹喜期三年後於長安市青羊肝中相見老子
乃生皇后腹中至期喜見有賣青羊肝者因訪見老子
從母懷中起頭鬢皓首身長丈六戴天冠捉金杖將尹
喜化胡隠首陽山紫雲覆之胡王疑妖鑊煑而不熱老
君大瞋考殺胡王七子及國人一分並死胡王方伏令
[035-19a]
國人受化髠頭不妻受二百五十戒作吾形像香火禮
拜老子遂變形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頭為崑崙山髪為
星宿骨為龍肉為獸腸為虵腹為海指為五嶽毛為草
木心為華葢乃至兩腎合為真要父母臣鸞笑曰漢書
云長安本名咸陽漢祖定天下將都雒邑因婁敬之諫
乃歎曰朕當長安於此因爾名之周幽王未有何得老
子預知長安與尹喜期乎又案三天正法混沌經云混
沌之始清氣為天濁氣為地便有七曜萬像之形其來
[035-19b]
久矣豈有化胡之後老子方變為日月山川之類乎若
爾者是則幽王之前天地未生萬物云何道經有三皇
五帝三王乎然則天地起自幽王矣又造天地記云崑
崙山髙四千八百里上有玉京山大羅山各髙四千八
百里三山合則髙一萬四千四百里又廣説品云天地
相去萬萬五千里計紫微宮在五億重天之上是則髙
於崑崙山數百萬里而老君以心為華葢肝為青帝宮
脾為紫微宮頭為崑崙山不知老君何罪倒豎於地頭
[035-20a]
在下肝在上以顛倒故見亦倒乎以長安為度闗之年
幽王為開闢之嵗將以化物詎可承乎
   年號差舛二
道德經序云老子以上皇元年丁夘下為周師無極元
年癸丑去周度闗臣笑曰古先帝王立年無號至漢武
帝創起建元後王因之遂至今日上皇孟浪可笑之深
又文始傳云老子從三皇已來代代為國師化胡又云
湯時為錫夀子周初為郭叔子既為國師應傳典籍何
[035-20b]
為不述但列伊尹傅説呂望康邵之人乎而傳説者唯
注老子為柱下史道家注為周師便是俗官如何史傳
不説又上皇元年嵗在丁夘計姬王一代七百餘年未
聞上皇之號檢諸史傳皆云老子以景王時度闗魯哀
公十六年孔丘卒即周敬王時敬王即景王之子景王
即幽王之後一十餘世此則孔老同時而化胡經乃云
幽王之日度闗不聞更返何得與孔子相見乎化胡又
云為周柱史七百年計周初至幽王止有三百餘年何
[035-21a]
得妄作然上皇之年道門詭號故靈寶云我於上皇元
年半劫度人其時人夀萬八千嵗如何超取半劫前號
將來近世用乎一何可笑且上皇無極並是無識穿鑿
作者欲神其術仍以年號加日冀有信者從之又云代
代為國師葛洪神仙序中具説前聖人既出匡救為先
而夏桀陵虐塗炭生民成湯武丁思賢若渴老子何以
賢君不輔虐政不革修身養性自守而已期頤將及自
知死至潜行西度獨為尹説直令讀誦不勸授人身死
[035-21b]
闗中墳隴見在秦佚弔之三號而出究前傳經後人妄
論雖曰尊崇翻成辱道
   氣為天人三
太上三元品云上元一品天宮元氣始凝三光開明青
黄之氣置上元三宮第一宮名𤣥都元陽七寶紫微宮
明則有青元始陽之氣總主上真自然王宮靈寶上皇
諸天帝王上聖大神其宮皆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
五億萬重青陽之氣其中神仙官僚人衆各有五億五
[035-22a]
萬乃至如上萬重皆結自然清元之氣而為人也其九
宮重數官僚人衆皆同紫微臣笑曰三天正法經云天
光未朗蔚積未澄七千餘劫𤣥景始分九氣存焉一氣
相去九萬九千九百九十里青氣髙澄濁混下降而九
天真王元始天王生於九氣之中氣結而形焉便有九
真之帝皆九天清氣凝成九字之位三元天人從氣而
生在洞房宮玉童玉女各三千而侍以天為父以氣為
母生於三元之君又案靈寶罪報品云太上道君禮元
[035-22b]
始天尊問十善等法於是天尊命召神仙各説因縁恒
沙得道已成如來其未成者亦如恒沙又文始傳云天
堂對地獄善者升天惡者入地若如此説理則不然何
者元始天王及太上道君諸天神人皆結自然清元之
氣而化為之本非修戒而成者也彼本不因持戒而成
者何得令我獨行善法而望得之乎又案度人本行經
云太上道君言我無量劫度人無數元始天尊以我因
縁之勲賜我太上之號推此有疑如有無生成品云空
[035-23a]
為萬物母道為萬物父此則先有於道乃有衆生然此
為道之父非衆生所作道既如此衆生何用修善而作
乎又道生萬物生物之初是則始也我既始生未有染
習何得有六道四生苦樂之别乎又不可也又云衆生
神識本來自有非道生者道既能生萬物神識豈非物
乎又不可也
   結土為人四
三天正法經云九氣既分九真天王乃至三元夫人三
[035-23b]
元之君太上道君於是而形逮至皇帝始立生民結土
為像於曠野三年能言各在一方故有傖秦夷羌五情
合德五法自然承上真之氣而得為人也臣笑曰三元
品善惡業對皆由一身又文始傳云若婬盜不孝死入
地獄受五苦八難後生六畜邊夷之中推此而言乖違
太甚且皇帝土像之日經於三年上真氣入乃能言語
此上清之氣與太上同源論先未有惡善何為入土像
中即墮八難為蠻夷乎此土為像先亦無因云何造作
[035-24a]
之後乃有中邊之别乎又上真之氣為癡為黠若其癡
也不應入土能言如其黠也應識五苦八難如何不樂
善樂而貪為苦難乎推此諸條可笑之深也
   五佛竝出五
文始傳云老子以上皇元年下為周師無極元年乗青
牛薄板車度闗為尹喜説五千文曰吾遊天地之間汝
未得道不可相隨當誦五千文萬遍耳當洞聴目當洞
視身能飛行六通四達期於成都喜依言獲之既訪相
[035-24b]
見至罽賓檀特山中乃至王以水火燒沈老子乃坐蓮
華中誦經如故王求哀悔過老子推尹喜為師語王曰
吾師號佛佛事無上道王從受化男女髠髪不娶於妻
是無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為罽賓國佛號明光儒童
臣笑曰廣説品云始者國王聞天尊説法與妻子俱得
須陀洹果清和國王聞之與羣臣造天尊所皆白日升
天王為梵天之首號𤣥中法師其妻聞法同飛為妙梵
天王後生罽賓號憤陀力王殺害無道𤣥中法師須化
[035-25a]
度之乃化生李氏女之胎八十二年剖左腋生而白首
經三月乘白鹿與尹喜西遊隠檀特三年憤陀力王獵
見便燒沈老子不死王伏便剃髪改衣姓釋名法號沙
門成果為釋迦牟尼佛至漢世法流東秦又文始傳老
子化胡推尹喜為師而化胡消冰經云尹喜推老子為
師文始傳云吾師號佛佛事無上道又云無上道承佛
威神委喜為佛推此衆途師弟亂矣何名教之存乎又
化胡消冰經皆言老子化罽賓身自為佛廣説品憤陀
[035-25b]
力王老之妻也得道號釋迦牟尼佛即秦漢所流者𤣥
妙篇云老子入闗至天竺維衛國入於夫人清妙口中
至後年四月八日剖左腋而生舉手曰天上天下唯我
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尋罽賓一國乃有五佛俱出
一是尹喜號儒童者二是老子化罽賓者三老子之妻
憤陀王號釋迦者四老子在維衛作佛亦號釋迦五白
淨王子悉達作佛復號釋迦案文始傳云五百年一賢
千年一聖今五佛竝出不覺煩乎若言聖人能分身化
[035-26a]
物説經亦必多方何為老化則多經唯二巻不變至於
儒童尹喜憤陀佛經無聞於今但是白淨王子所説以
此推之老喜為佛虛妄可笑且老經秘説不許人聞前
後相畨誠有逺意然老子能作佛止是一人道士不知
奉佛惑之甚矣如父為道人子為道士豈以道人故而
不認其父乎
   五練生尸六
五練經云滅度者用色繒天子一匹公王一丈庶民五
[035-26b]
尺上金五兩而作一龍庶民用鐵五色石五枚以書玉
文通夜露埋深三尺女青文曰九祖幽魂即出長夜入
光明天供其厨飯三十二年還其故形而更生矣臣笑
曰三元品中天地水三宮九府九宮一百二十曹罪福
功行考官書之無有差錯善者益夀惡者奪算豈有不
因業行直用五色繒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三十二
年還故形耶不然之談於斯可見計五練之文出天地
未分之前至今亦應用者則三十二年後穿冢而出耳
[035-27a]
目所知何為羲皇已來不聞道士死屍九祖從地出者
不然之狀又可笑也今郊野古冢亦有穴開焉非道士
祖父更生之處乎亦可啓齒
   觀音侍老七
有道士造老像二菩薩侍之一曰金剛藏二曰觀世音
又道士服黄巾帔或以服帊通身被之偷佛僧袈裟法
服之相其服黄帔乃是古賢之衣横披加前兩帶者今
悉削除學僧服像臣笑曰案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
[035-27b]
落空九靈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於龍
漢之世號也至赤明年號觀音矣又案蜀記云張陵避
瘧丘社中得呪鬼之術自造符書以誑百姓為大蛇所
吞弟子恥之云白日昇天陵子衡為係師衡子魯為嗣
師以祖妖法惑亂天下漢書云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
遂殺漢中太守蘇固便得漢中鬼道化人時傳黄衣當
王魯遂令其部衆改著黄衣巾帔代漢之徵自爾至今
黄服不絶像服沙門良可悲也且立身之本忠孝為先
[035-28a]
子像父侍天地不立觀音極位大士老子不及大賢而
令祖父立侍子孫是不孝也又襲張魯逆人之服是不
忠也既挾不忠不孝何足踵焉
   佛生西陰八
老子序云隂陽之道化成萬物道生於東為木陽也佛
生於西為金隂也道父佛母道天佛地道生佛死道因
佛縁並一隂一陽不相離也佛者道之所生大乗守善
道者自然無所從生佛㑹大生法地方也道會小坐法
[035-28b]
天圓也道人不兵者乃是隂氣女人像也故不加兵役
道作兵者可知道人見天子王侯不拜像女人深宮不
干政也道士見天子守令拜者以干政為臣僚也道㑹
飲酒者無過也佛會不飲以女人飲酒犯七出也道㑹
不齋以主生生須食也佛㑹持齋以主死死不食又以
女人節食也道人獨卧以女人等守一也道士聚宿故
無制也臣笑曰文始傳云道生東木男也佛生西金女
也今以五行推之則金能刻木木以金為官鬼金以木
[035-29a]
為妻財推此則佛是道之官鬼道是佛之妻財也又云
道生佛者理則不然隂陽五行豈有生金之木故知道
不生佛道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於
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王種故免也道士庶賤兵租
是常道經若此若免兵租便違道教又靈寶大誡云道
士不飲酒不干貴如何故違犯大誡乎後之紜紜全無
指的又云道士以齋為死法故不齋者何不飽食終日
養此形骸而興絶粒服氣以求長生之術乎卒不見之
[035-29b]
終為捕影之論矣又云道人獨卧道士聚宿據此合氣
黄書不亦妄乎
   日徑不同九
文始傳云天去地四十萬九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
周迴六千里天地午子相去九千萬萬里夘酉西隅亦
令轉形濟苦經云崑崙山髙一萬五千里臣笑曰依濟
苦經云天地相去萬萬五千里與前文始全所不同文
始傳云日月周圍六千里徑三千里據法則圍九千里
[035-30a]
如何但止六千耶又天圓地方道家恒述今四隅與方
等量則天地俱圓矣化胡云佛法上限止極三十三天
不及道之八十一天上也又云崑崙山九重重相去九
千里山有四面面有一天故四九三十六天第一重帝
釋居之今計崑崙山髙一萬五千里而有九重重髙九
千則髙八萬一千而言萬五千者何太乖角大可笑也
   崑崙飛浮十
文始傳云萬萬億萬萬嵗一大水崑崙飛浮爾時飛仙
[035-30b]
迎取天王及善民安之山上復萬萬億萬萬嵗大火起
爾時聖人飛迎天王及人安於山上臣笑曰濟苦經云
天地劫燒洞然空蕩清氣為天濁氣為地乃使巨靈胡
亥造立山川日月如前崑崙山飛浮容可迎人安山之
上若天地洞然山為火焚義不獨立如何迎取王人安
山上乎又度人妙經云五億重天之上大羅之天有玉
京山菑所不及計太上慈愍何不迎之以在玉京乎若
看死不迎是不慈也若不能迎是欺詐也又度人本行
[035-31a]
經云道言我隨劫生死然太上道君居大羅之上菑火
不及猶云隨劫生死自餘飛仙如何迎取天王善人安
於山上令免死者深大愚駭又可笑也
   法道立官十一
五符經云中黄道君曰天生萬物人為貴也人身包含
天地無所不法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
一元士九州百二十郡千二百縣也膽為天子大道君
脾為皇后心為太尉左腎為司徒右腎為司空封八神
[035-31b]
及臍為九卿珠樓神十二胃神十二三焦神三合為二
十七大夫四肢神為八十一元士合之百二十以法郡
數也又肺為尚書府肝為蘭臺府臣笑曰檢道經州縣
之名文似近代所出古縣大而郡小見於春秋及周書
洛誥今反以郡大於縣是則非春秋已前道經乎誣罔
迷謬不可觀而可笑也
   稱南無佛十二
化胡經云老子化胡王不受其教老子曰王若不信吾
[035-32a]
南入天竺教化諸國其道大興自此已南無尊於佛者
胡王猶不信受曰若南化天竺吾當稽首稱南無佛又
流沙塞有加夷國常為劫盜胡王患之使男子守塞常
憂因號男為優婆塞女子又畏加夷所掠兼憂其夫為
夷所困乃因號優婆夷臣笑曰梵言南無此言歸命亦
云救我梵言優婆塞此言善信男也優婆夷者云善信
女也若以老子言佛出於南便云南無佛者若出於西
方可云西無佛乎若言男子守塞可名憂塞女子憂夫
[035-32b]
恐夷可名為憂夷未知婆者復可憂其祖母乎如此依
字釋詁醜拙困辱大可笑
   鳥跡前文十三
洞神三皇經稱西域仙人曰皇文者乃是三皇已前鳥
跡之始文章也又云三皇者則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
氣天皇主氣地皇主神人皇主生三合成徳萬物化生
臣笑曰南極真人問事品稱靈寶真文三十六巻在玉
京山𤣥臺玉室真文大字滿中天地淪没萬成萬壊真
[035-33a]
文獨明此之真文即三洞文也三皇即三洞之尊神必
不在三洞之後爾時未有鳥獸何得云三皇已前鳥跡
之始文也若以伏羲為三皇者案淮南子云黄帝使倉
頡覩鳥跡造文字此則止在黄帝之時何得云三皇已
前鳥文之始乎
   張騫取經十四
化胡經曰迦葉菩薩云如來滅後五百嵗吾來東遊以
道授韓平子白日升天又二百年以道授張陵又二百
[035-33b]
年以道授建平子又二百年以道授千室爾後漢末陵
遲不奉吾道至漢明永平七年甲子嵗星晝現西方夜
明帝夢神人長丈六尺項有日光旦問羣臣傅毅曰西
方胡王太子成道佛號明帝即遣張騫等窮河源經三
十六國至舍衛佛已湼槃寫經六十萬五千言至永平
十八年乃還臣笑曰漢書云張陵者後漢順帝時人客
學於蜀入鶴鳴山為蛇所吞計順帝乃明帝七世孫理
不在明帝之前百餘年也又云明帝遣張騫尋河源者
[035-34a]
此亦妄作按漢書張騫為前漢武帝尋河源云何後漢
明帝復遣尋耶不知騫是何長夀仙乎代代受使一何
苦哉可笑其妄引也
   日月普集十五
諸天内音第三宗飄天八字文曰澤落覺菩臺縁大羅
千天真皇人解曰澤者天中山名衆龍所窟落覺者道
君之内名菩臺者真人之隠號玉臺處澤山之陽三萬
日月明其左右羅漢月夫人大劫既交諸天日月㑹玉
[035-34b]
臺之下大千世界之分天下改易大千洞然臣笑曰濟
苦經云乾坤洞然之後乃使巨靈胡亥造山川𤣥中造
日月昆山南三十兆里復有昆山如是次第有千昆山
名小千界復有千小千名中千界復有千中千名一大
千世界計大千世界中有百億日月又經云大劫既文
天地改易日月星辰無有存者若其普集則百億俱來
何為但三萬而至若餘不集者為是菑所不及為是本
界闕少若必少者地上凡人尚䝉日月之照天上福勝
[035-35a]
如何獨無照乎又日月之下乃是欲界下人不名大羅
上界菑所不及今所不來者理在然乎將知造此經者
唯聞大千之名迷於日月之數故其然哉
   太上尊貴十六
文始傳稱老子與尹喜遊天上入九重白門天帝見老
便拜老命喜與天帝相禮老子曰太上尊貴尅日引見
太上在玉京山七寶宮出諸天上寂寂㝠㝠清逺矣臣
笑曰神仙傳云吳郡沈羲白日登仙四百年後還家説
[035-35b]
云初上天時欲見天帝天帝尊貴不可見遂先見太上
在正殿坐男女侍立數百人如此狀明則知太上劣於
天帝矣言太上尊貴治在衆天之上者妄也今據九天
生神章太上住在𤣥都宮也其玉清宮在𤣥都之上何
重宮復在玉清之上便髙𤣥都兩重矣而老子云太上
治在衆天之上者何謬如斯
   五穀命鑿十七
化胡經云三皇修道人皆不死上古之時天生甘露地
[035-36a]
生醴泉食飲長生中古世來天生五氣地出五味食之
延年下古世薄天生風雨地養百獸人捕食之吾傷此
際故嘗百穀以食兆民於是三皇各奉粟五斗為信求
世世子孫不絶五穀生神州臣笑曰五符經云三仙王
告皇帝曰人所以夀老者不食五榖故也大有經曰五
穀刳命鑿臭五藏命促縮此糧入腹無希久夀汝欲不
死腸中無屎五府經云黄精者三陽之氣上入太清之
宮食之甘美又長生也未解老子何不嘗此而嘗五穀
[035-36b]
腐人之腸乎又三皇者皆神人也何以不令子孫王於
長生之國而以五斗之穀請子孫王於神州求刳命腐
腸之短夀乎又可笑也
   老子作佛十八
𤣥妙内篇云老子入闗往維衛國入清妙夫人口中後
剖左腋生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為尊於是乃有佛
法臣笑曰化胡經云老子化罽賓一切奉佛老曰却後
百年兜率天上更有真佛託生舍衛白淨王宮吾於爾
[035-37a]
時亦遣尹喜下生從佛號曰阿難造十二部經老子去
後百年舍衛國王果生太子六年苦行成道號佛字釋
迦文四十九年欲入湼槃老子復見於世號迦葉在雙
樹間為諸大衆啓請如來三十六問訖佛便湼槃迦葉
菩薩焚燒佛屍收取舍利分國造塔阿育王又起八萬
四千塔即以事推老子本不作佛若作佛者豈可老還
自燒老屍而起塔耶且可一笑且老子諸經多云作佛
或作國師豈可天下國師與佛必待伯陽乎度人化俗
[035-37b]
要須李耳耶若云佛不能作要須道者從始氣已來獨
一老子不許餘人悟大道而為國師耶是則老為自伐
惟我能也然佛經人人修行皆得佛果道經不述唯一
老君如何佛教如此之𢎞道經如斯之隘乎且妄言虚
述首尾無據蜀記張陵被蛇噉而注白日升天漢書劉
安伏鉞乃言長生不死道家誣老子作佛詎可怪哉又
造天地經云西化胡王老子變形而去左目為日右目
為月案𤣥妙經云老子乗日精入清妙口中是則老子
[035-38a]
乗一目之精而入口也計大道洞神何所不在乃要憑
一精而入胎乎若必藉精精依於首若乗頭入者兩眼
俱來今乃乗一眼而入便成偏見之大道乎亦可笑也
   敕使瞿曇十九
老子化胡歌曰我在舍衛時約敕瞿曇身汝共摩訶薩
齎經來東秦歴洛神州界迫至東海間廣宣世尊法教
授聾俗人與子威神法化道滿千年年滿時當還慎莫
戀東秦無令天帝怒太上蹋地瞋臣笑曰案瞿曇者即
[035-38b]
釋迦也化胡經云周莊本初三年太嵗丙辰白淨王子
既得正覺號佛釋迦老子見其去世恐人懈怠復下多
羅聚落號曰迦葉親近於佛焚屍取骨起塔分布若如
上文釋迦未生不得預遣瞿曇往東土也如其已生成
佛者中間無容得受迦葉之約敕充千年之使乎豈有
菩薩親侍於佛而敕佛為使乎又周莊踐位止有一十
五年元年乙酉全無丙辰本初之號何謬如斯足令掩
耳亦使太上蹋地而瞋乎
[035-39a]
   事邪求道二十
度人妙經稱三界魔王各有歌辭誦之百遍名度南宮
千遍魔王保迎萬遍飛升天空過三界登仙公又𤣥中
精經道士受戒符籙置五嶽位設酒再拜臣笑曰觀身
大戒云道學不得祠祀鬼神及向禮拜既是欲界魔王
未度諸有焉能誦通百遍度南宮耶又案三張之法春
秋二分祭祀祠竈冬夏兩至同俗祠祀兵符社契軍將
吏兵都無誡勸之文此之神社為神為道若是神者道
[035-39b]
士不拜如其道也不設酒脯豈有口誦魔言身行禮祭
求出三界諒可悲夫
   佛邪亂政二十一
化胡經云佛興胡域西方金氣剛而無禮神州之士效
其儀法起立浮圖處處專尚佛經背本趣末言辭迂蕩
不合妙法飾彫金像以誑王臣致天下水旱兵革相伐
不過十年菑變普出五星失度山河崩竭王化不平皆
由佛亂帝主不事宗廟庶人不享其先所以神祇道氣
[035-40a]
不可復理臣笑曰智慧罪根品云元始天尊曰我於上
皇元年半劫度人延命萬八千年我去後人心頽壞淫
祀邪神殺生禱祈更相殘害自取夭傷夀無定年以此
推之淫祀邪神萬神歡喜氣與道合應獲福利云何命
促夀無定年又漢明已前佛法未行道氣隆盛何乃兵
戈屢作水旱相尋雨血山崩饑荒薦集更有桀紂炮烙
生靈自明帝後佛法行來五百餘年寧有妖菑虐政甚
於前者以今驗古誰有誑欺事彰竹帛不可掩也鸞乃
[035-40b]
庸疎頗尋兩教道法謙退行偽以顯佛真佛法澄正存
理而開物性若不如此通道則可笑殺人
   戒木枯死二十二
老子百八十戒重律云吾戒大重向樹説之則枯向畜
説之則死又靈寶經云𤣥素之道古人修之延年益夀
今人修之消年損命又道士受三五將軍禁厭之法有
怨憎者癲狂損命又度國王品東方開明招真神身著
黑衣有赤文足廣百步頭拄天上食邪魔口容山朝食
[035-41a]
五百暮噉三千十十五五合衣吞臣笑曰三元大戒云
天尊説十戒十善等法無量人得道戒云不得懷惡心
聞戒不信生謗生謗皆得罪今樹木無情不慮獲罪起
謗何須戒之令枯若必枯死此則有知若有知者聞法
應悟然無此理何用斯言公知今人修則損命菑毒已
行大道寛容檢而不檢致令殃延後代而不收録之耶
又案三張之術畏鬼科曰左佩太極章右佩昆吾鐵指
日則停空擬鬼千里血又造黄神越章殺鬼朱章殺人
[035-41b]
或為塗炭齋者黄土泥面驢輾泥中懸頭著柱打拍使
熟自晉義熙中道士王公期除打拍法而陸修靜猶以
黄土泥額反縛懸頭如此淫祀衆望同笑又案漢婕妤
帝疑其詛對曰若鬼神有知不受無理之詛如其無知
請之何益故不為此以事推測常人之智尚識達之況
鬼有靈聰明正直而受愚厭者未之有也今觀其文詞
義無取有同俗巫解奏之曲何期大道若此容而不非
乎將不耽嗜糟汁湎淫終嵗以理推誠豈得爾耶
[035-42a]
   北方禮始二十三
依十戒十四持身經云北方禮一拜北方為始東向而
周十方想見太上真形臣笑曰文始傳云老子與尹喜
遊天上喜欲見太上老曰太上在大羅天玉京山極幽
逺可遙禮闕遂不見而還以此推之𤣥都玉京太上所
住今在上方何不以上為首而浪禮北方耶然道生東
陽也何不從東方為始佛生西隂也北亦隂也前已鄙
之今復尊重而前禮乎又罪根品云太上道君同陽館
[035-42b]
中稽首禮元始天尊問十善等法此戒乃天尊所説何
以不禮天尊而想見太上乎捨本逐末誰之咎也
   害親求道二十四
老子消冰經云老子語尹喜曰若求學道先去五情一
父母二妻子三情色四財寶五官爵若除者與吾西行
喜精鋭因斷七人首持來老笑曰吾試子心不可為事
所殺非親乃禽獸耳伏視七頭為七寶七尸為七禽喜
疑反家七親皆存又造立天地記云老子化胡胡王不
[035-43a]
伏老子打殺胡王七子國人一分臣笑曰三元誡云道
學不得懷挾惡心不孝父母不愛妻子計喜所殺父母
如知是幻何得懷疑反視如其實心依誡懷惡已犯重
罪何況斬二親之首乎又胡王不伏殺其七子亦以甚
矣又殺國人一分何斯不仁之深乎若作法於後代則
令求道者皆殺二親妻子矣又不可以一王不伏而濫
誅半國之人乎進退二三可笑怪也
   延生年符二十五
[035-43b]
三元品云紫微宮有延生符爪書八方則八氣應之便
成人毁符以燒者人隨烟化為氣其文四萬劫一出臣
笑曰文始傳云萬萬億億嵗一大水崑崙飛浮有仙飛
迎天王善人安之山上乃至前萬萬嵗天地混沌如雞
子黄名曰一劫按大水之日天人不死不應迎之山上
又濟苦經云乾坤洞然之後潰然空蕩計一劫之時人
物不存其延生符四萬劫乃出豈可四萬劫中絶無天
人幽幽㝠㝠何其逺也又萬萬止是一億億止是一兆
[035-44a]
止言一億兆年而云萬萬億億者葢新學造經不知數
之大小耳
   椿與劫齊二十六
洞𤣥東方青帝頌曰九五不常居天地有傾危大劫終
一椿百六乗運迴臣笑曰大水既漂崑崙飛浮後有大
火金鐵融地無草乃至萬萬億嵗天地如雞子黄總名
一劫然椿是世木以世火燒之則灰值劫火便絶而言
大劫齊椿者一何謬歟亦可笑矣
[035-44b]
   隨劫生死二十七
如度命妙經云大劫交周天崩地淪欲界滅無太平道
經佛法華大小品周遊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内至大
劫交其文乃没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真文玉字出於
元始在二十八天無色界上大羅玉京山𤣥臺菑所不
及故自然之文與運同生同滅能奉之七祖生天轉輪
聖王代代不絶臣笑曰度人本行經云道言自元始開
光已來赤明元年經九千餘億劫度一恒沙衆生爾後
[035-45a]
至上皇元年度人無量我隨劫生死世世不絶恒與靈
寶同出經九劫終九氣改運託胎洪氏積三千餘年至
赤明開通嵗在甲子誕於扶力葢天復與靈寶同出度
人元始天尊以我因縁賜我太上之號在𤣥都玉京以
此推之真文在玉京之山菑所不及而云自然之文與
運同生同滅同生同滅豈非菑也又云我與靈寶同時
出没又云我隨劫生死計靈寶運滅太上隨亡而云長
生不死此為妄也又玉京在衆天之上菑所不及理合
[035-45b]
可疑一切形色無有存者玉京玉臺斯為色界色界非
常玉京豈存又赤明甲子之號殊同河漢之實矣
   服丹金色二十八
神仙金液經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
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燒丹成水銀燒水/銀成丹故曰還丹昔韓終服之面作金色又佛身黄金
色者葢道法驗也令身内外剛堅如金故號佛金剛身
也臣笑曰文始傳云太上老子太一元君此三聖亦可
[035-46a]
為一身金液經云太一者唯有中黄丈夫及太一君此
二仙人主也飲金液升天為天神調陰陽矣尋韓終未
服金液止是常人既服升天即老君是也而老君為太
上萬真之主何所不能而乃須服金液後調陰陽乎又
太一大神成者多少調陰陽者復須幾人若言服者皆
得何其多耶又丹與水銀遍地皆有火燒成丹作之不
難何為道士不服白日升天為天仙之主而辛苦叩齒
虚過一生良可哀哉若不服者明知為丹所悞故捕影
[035-46b]
之談耳又云佛身金色由丹所成此乃不須行因一任
丹得邪見之重可為悲矣
   改佛為道二十九
妙真偈云假使聲聞衆其數如恒沙盡思共度量不能
測道智臣笑曰此乃改法華佛智為道智耳自餘並同
諸文非一昔有問道士顧歡歡答靈寶妙經天文大字
出於自然本非法華乃是羅什妄與僧肇改我道經為
法華也且靈寶偷於法華可誑東夏法華之異靈寶不
[035-47a]
殊西域今譯人所出不爽經文以此推之故知偷改為
靈寶且佛經博約詞義宏深千卷百部無重文者不同
老經自無别計倚傍佛經開張卷部且五千之文全無
及佛佛之八藏亦不論道自餘後作皆竊佛經後自明
之不廣其類是以古來賢達諷誦佛經至今流傳代代
不絶道法必勝何不誦持舉國統括誦道誰是是故知
非可為準的
   偷佛因果三十
[035-47b]
度王品云天尊告純陀王曰得道聖衆至恒沙如來者
莫不從凡積行而得也十仙者無數亦有一興而致一
仙位復有積劫而登由功髙則一舉功卑則十昇有十
階級從歡喜至法雲相好具足於是諸王聞説即得四
果又度身品尼□子於天尊所聞法獲須陀洹果又文始
傳老子在罽賓彈指諸天王羅漢五通飛天俱至遣尹
喜為師得道菩薩為老子作頌臣笑曰佛之與道教迹
不同變通有異道以自然為宗佛以因縁為義自然者
[035-48a]
無為而成因縁者積行乃證是以小乗列四果之梯大
乗有十等之位從凡入聖具有經論未知道家所引四
果十仙名與佛同修行因縁未見其説然道家所修吸
氣沖天飲水證道聞法飛空餌草尸解行業既殊證果
理異但説天有五重或三千六千或八十一天或六十
大梵或三十六天或三十三天或五億五萬餘天或九
真天王九氣天君四方氣君三元三天九宮天曹玉清
太有𤣥都紫微三皇太極諸如此類理有所縁豈有虚
[035-48b]
張自取矯異請説此天為重為横為虚為實服何丹草
而獲此天脱所未詳則徒為虚指更來可笑矣
   道經未出言出三十一
案𤣥都道士所上經目取宋人陸修靜所撰者目云上
清經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巻已行始清已下四
十部五十九卷未行於世檢今經目並云見存乃至洞
𤣥經一十五卷猶隠天宮今檢其目並注見在臣笑曰
修靜宋明帝時人太始七年因敕而上經目既云隠在
[035-49a]
天宮爾來一百餘年不聞天人下䧏不見道士上昇不
知此經從何至此昔文成書以飯牛詐言王母之命而
黄庭元陽以道換佛張陵創造靈寶吳赤烏時始出上
清起於葛𤣥宋齊之間乃行鮑靚造三皇事露而被誅
文成書飯牛致戮於漢世今之學者又踵其術又可悲
乎漢書張魯祖父陵桓帝時造符書以惑衆受道者出
米五斗俗謂米賊陵傳子衡衡傳子魯號曰三師三人
之妻為三夫人皆云白日昇天初受道名鬼卒後號祭
[035-49b]
酒妖鄙之甚穿鑿濫行皆此例矣
   五億重天三十二
文始傳云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地亦如
之厚一萬里四角有金柱金軸方圓三千六百里神風
持之以四海為地脈天地山川河漢通氣風雲皆從山
出臣笑曰三天正法經云天光未明七千餘劫𤣥景始
分九氣存焉九真天王元始天王稟自然之𦙍置九天
之號上中下真真為一元元有三天上元宮即太上大
[035-50a]
道君所治計一天相去九萬九千九百九十里則九天
相去七十九萬九千九百二十里一里有三百步一步
有六尺則有一十四億三千九百八十五萬六千尺以
五億重天分之則天天相去二尺豈有厚萬里之地上
載二尺之天乎文始傳云老子引四天王大衆皆身長
丈六短者丈二計人大而天小何以自容常卧不起愕
然大怪
   出入威儀三十三
[035-50b]
𤣥中經説道士執簡者用金玉廣一寸長五寸五分執
之為況中古王執朝君師下古金玉隠執雜木長九寸
名為手簡執以去慢誡於道士若入王宮聚落人室在
舍外十步著巾帔執簡而入勿有側背出舍外脱巾帔
著素服行勿自顯損道法若入俗冢整威儀執簡坐勿
使俗怪道士行百里外執杖巾帔香罏銅鑵鉢盂出家
之具自隨威儀具足得十種功徳臣笑曰自然經云道
士巾褐帔法褐長三丈六尺三百六十寸法年三十六
[035-51a]
旬年有三百六十日一身兩角角各有六條兩袖袖各
六條合二十四條法二十四氣二帶法隂陽中兩角法
兩儀乃至冠法蓮華巾也自然經既有科律何以不依
乃法張魯黄巾之服違律而無識也
   道士奉佛三十四
化胡經云願採優曇華願燒栴檀香供養千佛身稽首
禮定光又云佛生何以晩泥洹何以早不見釋迦文心
中大懊惱又大戒云道學當念遊大梵流景宮禮佛臣
[035-51b]
笑曰敷齋經天尊令右𤣥真人曰釋迦文以轉輪生死
法化世使天老右𤣥真人以仙度之道不死之大法又
老子序云道主生佛主死道忌穢佛不忌道屬陽生忌
穢佛則反之據此清濁天分死生大判何為不念清虚
大道而願生死穢惡佛乎故昔殷太宰問孔子聖人孔
答三皇五帝三王及某俱不聖也西方之人有聖者焉
故知孔子以佛為聖不以道為聖也化胡經云天下大
術佛術第一昇𤣥云吾師化遊天竺符子曰老氏之師
[035-52a]
名釋迦文此道齊經又云稱仙梵天稱佛隠文外國讀
經多是梵天道士所好梵即佛也此即學佛久矣由稱
梵也又靈寶三十二天大梵隠語天各八字誦之萬遍
即飛行七祖同昇南宮此又道士學佛之證也然道士
止知學梵亦不知梵是何佛愚而信之亦應有福不知
可笑以不
   道士合氣三十五
真人内朝律云真人日禮男女至朔望日先齋三日入
[035-52b]
私房詣師所立功德隂陽並進日夜六時此諸猥雜不
可聞説又道律云行氣以次不得任意排醜近好抄截
越次又𤣥子曰不鬲戾得度世不嫉妬世可度隂陽合
乗龍去云云臣笑曰臣年二十之時好道術就觀學先
教臣黄書合氣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兩舌正
對行道在於丹田有行者度厄延年教夫易婦唯色為
初父兄立前不知羞恥自稱中氣真術今道士常行此
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詳一作/諍誤
[035-53a]
   諸子道書三十六
𤣥都經目云道經傳記符圖論六千三百六十三巻二
千四十巻有本須紙四萬五十四張其一千一百餘巻
經傳符圖其八百八十四巻諸子論其四千三百二十
三卷陸修靜録有其數目及本並未得臣笑曰道士所
上經目陸修靜目中見有經書藥方符圖止有一千二
百二十八巻本無雜書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餘
巻者乃取漢藝文志目八百八十四卷為道之經論據
[035-53b]
如此狀理有可疑何者至如韓子孟子淮南之徒並不
言道事又有八老黄白之方陶朱變化之術翻天倒地
之符辟兵殺鬼之法及藥方呪厭得為道書者可須引
來未知連山歸藏易林太𤣥黄帝金匱太公六韜何以
不在道書之例乎修靜目中本無諸子今乃乗安不知
何據且去年七月中道士所上經目止注諸子三百五
十巻為道經今云八百餘卷何以前後不同又人之有
惡唯恐人知己之有善慮人不見故道士自書云不受
[035-54a]
道戒者不得讀道經即如此狀恐人知其醜乎若以諸
子為道書者人中諸子悉須追取何得遺之且道士引
例我老子道德本是諸子今尊為經流例相附有何過
歟若爾則知老子黄子諸子之流如何得與儒流七經
而相抗乎班固先六經後二篇序道為中上賢類斯實
録矣又陶朱者即范蠡也既事越王勾踐君臣因吳石
室嘗屎飲尿亦以甚矣今尊崇其術不亦昧乎又蠡子
被戮於齊何為不行父術變化而自免乎又造天地經
[035-54b]
老子託幽王皇后腹即幽王之子也身為柱史即幽王
之臣也化胡經云老子在漢為東方朔若審爾者幽王
為犬戎所殺豈可不授君父與神符令不死乎又漢武
窮兵疲役中國天下户口至減太半老子為方朔者何
忍不與辟兵辟穀之符厭人咒鬼之方以䕶漢國乎眼
看流弊若此無心取救將非欺誑之謬乎又統收道經
目録乃有六千餘巻覈論見本止有二千四十巻餘者
虚指未出將非鉛墨未備致經本未成乎自餘孟浪紛
[035-55a]
綸無足更廣廣𢎞/明集
 
 
 
 
 
 
 
[035-55b]
 
 
 
 
 
 
 
 釋文紀卷三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