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吳都文粹續集 > 吳都文粹續集 補遺卷上
[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呉都文粹續集補遺巻上  明 錢榖 撰
  雜文
   吳越故東海徐太夫人墓誌 李潯
夫月滿則虧日平則昃盛衰之道古今而同也其有秀
而不實者得無痛乎夫人徐氏其先東海人也粤以𤣥
元降聖盤條仙樹之端洎唐后啟圖析派天潢之側龍
飛鳯翥殷鼎闕/壇閥閱勲賢無出其右官諱軻任省營
[057-1b]
田隊夫人媸渤海闕/吳皓僕射闕/宣賜褐裳之管轄營
田隊務文華擅美器宇𢎞深夙嫻闕/悌之規抗見熹之
色百行之美實無闕焉悲娶闕/ 一卒九乎三紀何期
隟駟難追游波莫遏享年五十有六偶暫攝調闕/
 于顯德三年嵗在丙辰九月庚寅朔五日甲闕/寢疾
殞于吳縣今德鄉之私第也闕/ 夫人有子六人長曰
承嗣効闕/衙内直番隊充副將次曰承寵係營田甲將
次承鄴營田副將次五兒滿兒淡幼稚未効職員有女
[057-2a]
三人長曰十八娘聘于金氏次曰十九娘在室未從伉
儷次廿娘捨棄俗華以投金地于福田寺慕眞堅守緇
門精專戒行子聟一人金氏𢎞綰新婦二人長曰沈氏
次曰曹氏嗚呼封樹告期龜筴叶吉以十月庚申十四
日癸酉窆于吳縣胥臺鄉尚書里闔閭城西去祔五十
餘里先祖塋之側禮也杼恐天地長久陵谷變遷令嗣
號訴願勒貞石以誌于墓潯忝獲知音得不涕泗揮毫
叙錄其實而為之銘曰
[057-2b]
委質荒阡凝神上仙遶遶三界茫茫九泉逺岫烟暝髙
空月懸聲沈永矣松檟蕭然
 右誌乃香山潘氏鋤頭而得章簡甫榻得見惠恐嵗
 久湮没重録于此顯德乃五代周世宗三年也據誌
 徐夫人生唐僖宗中和元年
   宋朝散大夫提舉舒州靈仙觀章公墓
                楊時
公諱甫字端叔姓章氏公八世祖乃為康州刺史自南
[057-3a]
康徙居建州之浦城其孫仔鈞仕王氏官至太傅仔釗
為泉州團練副使兄弟皆有功于閩故號仔釗為小太
傅仔鈞之後居西村仔釗之後居珠林自是分為二族宋
興㡬二百年西村世有顯人珠林久不振至景德中公
之大王父始以進士中甲科而仕至秘書丞公于熈寧
三年繼登科而後珠林之族浸顯矣公資穎悟方幼學
已能屬文年十四即辭親求師友薄遊江淮間殆十年
能自力卒以名聞于時初調撫州臨川尉盜有刦行商殺
[057-3b]
人者吏以枝詞蔓其獄連逮者以十數累日情不得公呼
囚令環坐以事驗之俄引三人出曰汝實為盜餘悉縱
之使去三人者卒服其辜無異辭其遇事巧發竒中類
如此人莫能測也就移壽州壽春令大臣有以公孟子
解義進者詔付秘書省除應天府國子監教授用舉者
改著作左郎官制行換宣德郎知越州山隂縣事山隂
號繁劇訟牒日紛至公處之裕如也巨猾陸璋輩竄易
户名以避征役公閱籍具得其情狀坐流配者數人老
[057-4a]
姦宿吏屏跡聽命無敢復自肆者邑大治境内有海塘
瀦水溉民田嵗久湮塞不治為旱患公鳩徒濬之仍為
經畫為久計民至今賴焉秩滿轉奉議郎監左藏北庫
哲宗即位轉丞議郎通判宿州先是南京押綱侍禁史
士宗侵耗官米數百石反訟倉官出納不公獄久不決
朝廷以委公至即片言折之士宗雖坐流竄去而自以
為不寃又兩遷為朝散郎繼丁親憂去職久之除大府
寺丞轉朝請郎召對稱㫖除府界提舉常平等鄢陵舊
[057-4b]
有雙泊河數溢為民害二縣以開濬為請公為親行堤
上得舊河經始之意本欲殺惠民河水流而歸之蔡河
稍加開濬則惠民之注流益悍而蔡河不足以吞納則
為害滋甚不若増濬河外故道雙泊雖溢可恃以無患
是嵗河朔飢民流而入畿甸者不可以數計公召而廩
給之因以用其力故事成民不告病而飢者得以全活
公私之利蓋兩得之也上皇即位轉朝奉大夫未㡬除
知䖍州州為江西劇郡俗健訟公下車痛治妄訴者一
[057-5a]
人迄公去無或千政犯令者是時承平日久屢豐年天
下諱言災傷無以民病告者公還朝首言淮甸嵗凶宜
加賑恤大臣初雖不許感公誠意懇惻故卒從之翌日
遣使大發倉廩而民賴以濟公之力也崇寧初黨論復
興義士膠口無敢竊議者公除郎官得㫖陛對抗言元
祐臣僚削秩投荒皆緣國事陛下即位制令内徙道路
交慶今復刻名著籍禁錮其子孫恐非陛下本意臣竊
惑焉上雖優容之然亦由是與時論不合矣㑹宰相曾
[057-5b]
公布得罪言者因以微文詆公從坐降一官罷尋知泰
州遂挂冠退居吳門未㡬上記其姓名特㫖落致仕復
知泰州之官數月即乞宫祠得提舉舒州靈仙觀崇寧
五年六月八日以疾終于平江府之私第享年六十二
嵗以其年十二月十六日葬于吳縣長山鄉仕墟道士
隖之原公莊重簡黙而接人以和氣行已涖官一本于
誠不表襮以自售其論天下事不茍不隨期于當理而
已方元符末議役法請循元豐時為便或疑其朋附及
[057-6a]
崇寧陛對抗言黨錮非是聞者駭汗乃知公之用心合
天下至公無彼時此時之間公以是數忤權貴竟以不
遇公仕于朝兄弟請别居公盡以已所當得田業均之
且立券與之約毋得輟典賣而其後兄弟之子有破其
産者卒賴此以為生公之惇族為之長慮如此公平生
無聲伎珍竒之好獨讀書萬巻讐校精至手澤具在有
文集二十巻孟子解義十四巻曽祖可法故任秘書丞
祖偃之不仕父說故任通直郎贈朝奉大夫娶沈氏起
[057-6b]
居舍人諱季長之女也封宜人公襟度簡逺未嘗問生
事然奮羇旅起家闔門千指有宅以居有田以食夫人
之力也其經理家事無巨細皆有節法豐而不侈儉而
不陋調睦内外雍如也自政和以來四方無虞仕進者
以攀附為榮而夫人獨戒其子以宜安素分逺權門盜
賊且起無逺官以貽吾憂諸子謹奉其教卒無患聞者
服其逺識建炎二年八月二十五日以疾終于正寢享
年七十有四以是年十月二十二日祔𦵏于公之兆子
[057-7a]
男八人長愿宣教郎知杭州臨安縣事次師中早世次
慤迪功郎池州士曹掾次愈從政郎和政士曹掾次憲
次懋次悊皆業儒未仕女四人長適宣教郎知舒州宿
松縣事孫實次適朝散郎直秘閣廣東路提舉常平等
事王舜舉次適奉議郎秀州司録事邵勲次適奉議郎
主管亳州明道宫吕弼中孫男女二十二人建炎之初
其子憲不逺數舍詣毘陵踵吾門而告曰先君之亡二
十有餘年矣而無幽堂之銘其盛德懿行恐遂冺沒無
[057-7b]
傳焉敢以是請久之余未暇作也又遭母夫人之喪復
以書抵余而請之益至余雖不及見公而公之子憲悊
從余遊義不得辭也乃為之銘使歸而掲之墓上銘曰
奮用羇旅砥節不移遵義而行不茍不隨黨籍之興公
獨有言為人不能展也直言銘以昭之庶永其傳
   故翰林檢討陳君墓碑銘   楊士竒
仁宗皇帝初臨御奬用儒術茂興文治首命在廷舉賢
薦能于是少保臣士竒言蘇陳繼其文學宜在侍近即
[057-8a]
日詔驛召之即至授國子博士明旦入謝改翰林五經
博士時初建𢎞文閣于思善門之右以儲經籍備訪問
而命翰林學士楊溥董之擢侍講王進及繼等三人副
之今上嗣大統詔修兩朝實錄焉無㡬賜勅命實錄成
賜白金及織金文綺衣遂進檢討宣德七年五月自陳
老疾奉命致仕歸又明年疾加遂不起五月某日也于
是其子完走北京求文書墓碑嗚呼斯文老成凋喪殆
盡士竒忍以衰病而忘情老友哉按其學者大理評事
[057-8b]
張益狀陳氏其先家蜀與宋文忠公堯叟同祖堯叟從
父諱鄴始徙南康之都昌七世至諱篆登宣和六年進
士乙科累官左朝散大夫明州通判再徙星子又五世
至諱洽咸淳貢士貢士生元翰林待制諱仝待制生諱
徵受學臨川吳文正公為通儒至正間廷臣交章起之
將授之官以介持不偶自引去又徙蘇州之吳縣娶宋
相江文忠公萬里之孫生諱汝言博學有才具洪武初
仕為濟南府經歴所設施秩然條理一郡倚重大將軍
[057-9a]
出師道其境深見奬重娶吳氏初生三女經歴公方以
嗣子為念在濟南一夕夢白衣大士已而生男即檢討
也初名釋童更名繼字嗣初晚號怡菴嗣初生十月經
歴公沒母抱之歸蘇家具蕭然惟存書二萬巻及蔬地
二十畝其母知學問謹禮法守節不嫁以教育遺孤嗣
初稍長克自奮勵其天資明果曲奉母訓外從良師日
益見端緒又進而從明經師遂深于易詩又求邃于古
文者而師之其為學自經史百氏皆博考深究久而淹
[057-9b]
貫沛然為文章根義理辨體製嚴矩矱力去陳言不肯
茍率由是聲譽蔚然見重于三吳求文者接踵户外而
從學日輻輳講下其施教有本末主敬為要明理為務
後在館閣于商確古今講論述作之㫖娓娓皆有所自
衆推勝之居家篤孝行雖貧而講授之暇躬治蔬圃以
資養甘㫖恒充有司上其母貞節詔旌表之自是逺近
交聘嗣初學官一以親老辭親沒祭𦵏盡禮與人交以
誠善者奬掖之不善者面警飭之不肯媕婀茍容窮乏
[057-10a]
者賑給之沒無歸者歛𦵏之雖官于朝其志泊如蓋未
嘗一日忘幽閒之適既得請歸吳中之學者忻忻皆喜
得所依而從遊者益衆既疾革門人請所欲言舉西銘
存順沒寧答之遂卒春秋六十有五其卒也族婣門生
故舊皆臨哭郡自守貳以下咸走弔祭逺近大夫士皆
嗟歎悼惜其所著詩文有怡菴集四十巻藏于家其配
故蘇守金絅之子儉謹克孝先十二年卒子男五宗寛
宏宣完皆志于學女二長適謝璜次在室孫男七傳儀
[057-10b]
仁偉佃佶俌女四其𦵏在縣之太平鄉薦福山之原銘

有碩其光自陳宗室派衍于蜀英傑森出沿江而東來
徙南康再徙闔閭代有奮揚卓乎怡菴克奮于孤幼志
桓桓壯夫莫踰有書充棟有畦繞宅晝鋤夕誦孝養是
力浩乎其學邃乎其文求道請業從遊詵詵辟書駢來
親養弗舍晚而幡然玉堂金馬抽思發才效勤紀述長
簡巨䇿金匱石室冲澹之志食息靡忘引疾謝榮遄復
[057-11a]
于鄉邦有耆俊如璞在石山林草木光輝潤澤奄其永
逝士林興悲紛彼俗學倀倀奚歸刻詞墓前式示來者
尚有懐德車過斯下
   御醫趙彦如墓志銘    楊士竒
太醫院御醫趙友同字彦如大臣嘗言其文學于上時
方修永樂大典即用為副總裁後修五經四書及性理
大全書又用為纂修書成皆被寵賜于是知彦如者皆
為之喜且意其將有詞林翰苑之遷也而彦如亦兾得
[057-11b]
一職于此為其親榮未㡬以母喪去又未㡬以病不起
嗚呼惜哉彦如沈實温雅有行義自其少篤志學問手
一巻祁寒盛暑不釋嘗授經前翰林承㫖金華宋先生
為文章貫穿經史優柔縝栗或豐或約必歸宿于理今
祭酒胡公教諭華亭時首舉為訓導既而浙江布政司
聘考鄉試華亭滿九載天官考最當陞太子少師姚公
言其邃醫詔陞太醫院御醫㑹浙西水有言彦如知水
事者又奉詔從今户部尚書夏公往治之士恒患有所
[057-12a]
負挾無所遇而不見試也若彦如所長數數見用于世
彰明如此其可謂榮遇而無憾也矣彦如系出宋南陽
侯仲鑛仲鑛生士翮為武節大夫處州兵馬鈐轄困家
處州士翮生武義郎不玷官浦江子孫又徙家焉曽祖
崇傒祖必俊父良仁又徙蘇之長洲故彦如今為長洲
人母鄭氏彦如卒于永樂十六年四月一日春秋五十
有五所著有存齋集若干巻藏于家娶邵氏子男三季
珣季諒季成女二華信張瑜其壻也孫男一人興文其
[057-12b]
子卜以卒之嵗十二月某日葬某鄉某原先事以治命
齎監御史張循理所具事狀來求銘蓋余知彦如者銘

士之所貴實有諸内有藴而竒貴弗時遺崑岡之産用
則為寳為瓚為圭彼此奚較嗚呼彦如既試有聞肆予
作銘慰其九原
 偶得墓志銘數篇補録於右
   彭循字子陽建國三年海賊丁儀等萬人據吳
[057-13a]
   太守狄君聞循勇謀以守命循與儀相見陳說
   利害應時俱散民歌之曰循傳作彭修毘陵人/
時嵗倉卒賊縱橫大㦸長弩不可當賴得賢令彭子陽
循時為吳令/右事出吳錄
   第五倫薦謝夷吾文班固代作/
竊見鉅鹿太守㑹稽謝夷吾出身東州英姿挺特少膺
儒雅綜校圖錄昔為陪𨽻與臣從事奮忠毅之操躬史
魚之節及應選作宰惠敷百里爰牧荆州威行邦國遷
[057-13b]
守鉅鹿政合時雍冝當拔擢使登鼎司臣以頑駑尸禄
負乗願乞骸骨更授夷吾以厭率土之望
   張霸作郡民語永元中/
城上烏鳴哺父母府中諸吏皆孝子
   又越賊歸附童謠曰
棄我㦸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
   功曹唐景對太守麋豹問風俗所尚永興中/
處家無不孝之子立朝無不忠之臣文為儒宗武為將
[057-14a]

   東門奐歴吳濟隂二郡太守所在貪濁謠曰
東門奐取吳半吳不足濟隂續
   許貢表孫䇿于漢帝云
䇿驍勇與項籍相似宜加賚寵召還京邑若寘于外必
為世患
   蔡洪答刺史周浚論吳士呉展書吳時人
士季忠足矯非清足厲俗信可結神才堪幹世誠聖世
[057-14b]
之老臣明時之俊乂也
   顧榮與親故書時傳咸為吳國内史故也/
傳長虞勁直忠果雖非周才亦足貴也
   吳人歌鄧攸云
紞如打五鼔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來謝令推不去
   王洽為吳國内史在郡上表云
編户僵屍葬薶無主或闔閭餓餒煙火不舉
   劉損為呉郡至閶門入泰伯廟室宇隤毁牆垣
[057-15a]
   不修損愴然曰
清塵尚可髣髴衡宇一何摧隤
   竟陵王子良與呉郡太守安陸昭王書云
竊承下風數十年來姑蘇未有此政
   王規為吳郡太守簡文帝為作謝章曰
臣今駕吉祥之車入勾吳之境驅緹扇之馬撫奉德之
鄉製錦何階棼絲方始
   開皇十年江南髙智惠作亂州民顧子元應之
[057-15b]
   刺史皇甫績遺子元書
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朝廷薄伐應
時瓦解吳㑹臣民白骨還肉惟當懐音感德豈冝自同
吠主翻成反噬吾是隋將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
告况足食足兵髙城深塹坐待强援綽有餘力何勞踵
輕弊之俗作虚偽之詞以此見期必不可得卿冝曉諭
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逺
   唐燕王靈夔江王元祥滕王元嬰相繼為蘇州
[057-16a]
   性皆庸懦貪暴時語曰
寧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燕虢
   獨孤及代房琯作祭李刺史文
孝友慈惠公廉正直姑蘇之役奸鋒構難公秉義勇誅
其渠魁海㓂圍逼勾吳震駭公率羸師克翦大敵竒謀
生于死地貞節見于孤城
   劉太貞與韋應物書
顧著作來已知足下郡齋燕集相契卞何情致暢茂遒
[057-16b]
逸如此宋齊間沈謝何劉始精于理意緣情體物備詩
人之㫖後之傳者甚失其原惟足下制其橫流師摯之
始闗雎之亂于足下之文見之矣
   韋夏卿為刺史息民令曰
矜老疾活艱民凡在庶物令趣其本
   賜章岵詔元豐元年到任/
吏不數易然後得以究其才今夫蘇劇郡而爾為之守
克有能稱嘉省厥勞仍其舊服往惟率職不懈以稱吾
[057-17a]
久任之意哉
   范仲淹舉從事張伯玉辭
天賦才敏學窮閫奥善言皇王之治博達古今之宜素
藴甚充清節自處
   邵琪張青反覆為盜命諸將毋得招安知府胡
   松年上言
大軍四合連旬不能破賊今賊據通州崇明鎭沙上砦
栅之外水淺舟不可行泥深人不可涉本府錢糧已費
[057-17b]
十三萬貫石公私騷然而賊未可睥睨况劉光世兵將
多西北人一旦從事江海有掉眩不能飲食者安能與
賊較勝負于矢石間
   答向子諲乞休詔紹興中時知平江府/
卿從朕羇紲晚登禁途昔漢二疏以宦成名立乞骸未
若方被寵遇神明未衰如卿今日也
   劉宰贈知平江王遂言
士友當親而賢否不可不辨財利當逺而㑹計不可不
[057-18a]
明折獄以情毋為私意所牽薦士以才毋為權要所奪
當言則言不視時而退縮可去則去不計利而遲回庶
㡬名節之全
   吳樵為平江節度推官嘗謂人曰淳祐中/
樵居官既久深知吳風吳人尚奢而爭勝所事不切寧
拚百萬錢嫁女不能拚十萬錢教子弟寧捨十萬錢遣
婢妾不能以一萬錢延好師友故使子弟不知書識字
但廣置田宅計較微利殊不思異時反貽子孫不肖之
[057-18b]
害故人以獃目之蓋以此也
   王禹偁為長洲令自叙
禹偁名利之流也一身之計有親族妻子焉雖内無妾
外無僕不可去者凡百指晨有炊爨夕有脂燭伏臘慶
弔居其外月得俸金大半長物是以從官三年徒行而
已一邑之政有租庸税調焉土甚瘠而民不懈吏好欺
而賦愈重廉其身而濁者忌之直其氣而曲者惡之懇
無知音動有變畏去年稼多不登編户艱食賦歛之數
[057-19a]
有乖其期而民部督成于郡郡侯歸罪于縣鞭笞之人
日不下數百輩菜色在面而血流于膚讀書為儒胡寧
忍此因出吏部考課厯納質于巨商得錢一萬七千市
白粲而代輸之始可免責春夏以來民有歸其直者蓋三
分有其二焉
   入朝又上䟽曰
臣舊知蘇州長洲縣七千餘家自錢氏納土以來朝廷
命官七年無縣尉使主簿兼領之未嘗闕事三年増置
[057-19b]
縣尉未嘗立一功以臣詳之天下大率如此誠能省尉
三千員減俸數十萬以供邊備寛民賦亦大利也
   范文正公送錢振常熟主簿歸省詩
姑蘇臺下水如藍天賜仙卿奉㫖甘梅淡柳黃春尚淺
王孫歸思滿江南
 振郡人亦吳越之裔
   黃震為吳縣尉請禁復剏焚屍亭呈府文
焚屍外域之法凡史傳所書仇怨刑戮之酷罪盈惡極
[057-20a]
乃有焚滅遺骸亦戰國以來之事古無有也然殺者常
刑焚者非法非法之虐且不可施于誅死之罪人况父
母骨肉乎今吾所處中國耶外域耶傷風敗俗莫此為
甚其亭冝令勿再置
   徐珵論呉縣知縣葉𤣥圭
𤣥圭為治一本經術先律己而後齊人惟理之從法之
守他無恤也官長承迎之私不行寮吏比周之情不接
豪猾敓攘之奸不得行故雖深得細民之心而忌者亦
[057-20b]
衆或軋之于上怵之于下咻之于傍𤣥圭堅不動至是
循良之效白焉
   徐誼論水利之切于時者
昔下流不疏而水上溢故鑿直曲港還三江故道開冝
興百瀆所以順導下流也惟髙原田徑乃瀦堰之爾昔
之言水如單鍔夾亶皆是也今開呉淞江下流與宜興
百瀆屬之海者無慮數十百所異時浦港磬折以趨海
今近浦之民多取徑直疏決蘇湖常秀舊為澤國比年
[057-21a]
雨或後至種且不入蓋圍田衆而疏道多也小人見利
不畏其害圍于淺水既為髙田圍于茭蕩既為稻田二
俱不已復有下脚始之重陂太平為平始之良田背水
自曬十日不雨農廢作業然且承用舊説又將疏之失
利害之實矣故舊田溝澮當濬治圍田下脚無輒開巳
開未塡當捺合今之言水能行是三説則髙原舊田還
為衍沃而農不病矣
 間閲書傳中有闗吳中吏治者摘録於此
[057-21b]
   嚴助諭淮南王
今者大王以發屯臨越事上嘗陛下故遣臣助告王其
事朝有闕政遺王之憂陛下甚恨之夫兵固凶器然自
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也漢操生殺之柄以
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亂者仰治今閩越王狠戾不仁
陛下為萬民安危久逺之計故遣兩將屯于境上震威
武揚聲鄉屯曽未㑹天誘其衷閩王隕命輒遣使者罷
屯無後農時南越王甚嘉被惠澤故遣太子入侍此則
[057-22a]
陛下深計逺慮之所出也事效見前故使臣助來諭王

   陸喜西州清論品格篇
或問喜薛瑩國士之第一者乎答曰以理推之在乎四
五之間夫孫皓無道若龍蛇其身濳而勿用趣不可測
此第一人也避尊居卑祿代耕養𤣥靜守約第二人也
侃然體國以方見憚執正不懼此第三人也斟酌時宜
在亂猶顯時獻微益此第四人也温㳟脩愼不為諂首
[057-22b]
從容保寵此第五人也過此以往不足復數故第二已
上多淪沒而逺悔吝第二已下有聲位而近咎累是以
深識君子晦其明而履柔順也
   太康中徵喜詔曰
陸喜等並以貞潔不容皓朝或忠而獲罪或退身修志
勅所在以禮發遣須到隨才授用
   陸曄居喪孝顧榮與人書
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
[057-23a]
   晉明帝詔
曄清操忠貞歴職顯允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嵗
寒不彫體自風義既委以六軍可錄以尚書事加散騎
常侍
   王導請婚于陸玩玩對曰
培塿無松栢薰蕕不同器玩雖不才義不能為亂倫之

   華覈薦陸禕表
[057-23b]
禕體質方剛器幹彊固董率之才魯肅不過才武果毅
臨財有節夫夏口賊之衝要冝選名將以鎭戍之臣謂
莫善于禕
   華覈薦交州刺史陸𦙍表
𦙍天姿聰朗才通行潔昔歴選曹遺跡可紀還撫交州
民心歸附商旅平行民無疾疫田稼豐稔州治臨海海
流秋鹹𦙍又畜水民得甘食惠風横被化感人神遂憑
天威招合遺散在州十有餘年内無粉黛附珠之妾家
[057-24a]
無文甲犀象之珍冝在輦轂股肱王室
   王僧達為吳郡太守入閶門曰
彼有人焉顧琛一公兩椽英英門户陸子眞五世内侍
我之流亞慧曉清介正立不雜交遊張緒稱為江東裴

   陸襄為鄱陽内史獲郡賊鮮于琮民歌之曰
鮮于鈔後善惡分人無死賴陸君
   又解彭李二家忿爭民又歌曰
[057-24b]
陸君政無怨家鬬既罷仇共車
   陸徽卒太祖下詔曰
徽厲志廉潔歴任恬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褒榮永由
不幸夙殞言念在懐以為傷恨可贈輔國將軍賜錢十
萬米二百斛諡曰簡子
   羊希論陸法眞與孫詵書
足下同僚陸錄事東南名地又張𤣥外孫持身至清年
髙官下秉操不衰當日夕相與申意
[057-25a]
   顧雍子裕襲爵詔永安元年/
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絶朕甚愍之
其以雍次子裕襲爵為醴陵侯以明著舊勲
   薛綜讓顧譚為選曹尚書奏
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衆物德允衆望誠非愚臣
所可越先
   吳大帝徵顧承賜顧雍書
貴孫子直令問休休至于相見過于所聞
[057-25b]
   顧榮為不復飲酒或問之曰何前醉而後醒耶
   榮懼乃復飲與楊彦明書曰
吾為齊王主簿恒慮禍及見刀與繩每欲自殺
   汝南王統江夏公衛崇並為庶母制服三年尚
   書令顧和奏曰
禮所以軌物成教故有國家者莫不崇正明本以一其
統斯人倫之紀不二之道也為人後者降其所出奪天
屬之性顯至公之義降殺節文著于周典按汝南王統
[057-26a]
為庶母居廬服重江夏公衛崇本由疎屬開國之緒近
喪所生復行重制違冒禮度肆其私情皆可下太常奪
服若不祗王命應加貶黜詔從之
   潯陽王子房欲加位號于顧凱之辭曰
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非復軍旅之日况年
將八十殘生無㡬守盡家門不敢聞命
   張温使蜀對大帝曰
臣入無腹心之規出無專對之用懼無張老延譽之功
[057-26b]
又無子産陳事之効然諸葛亮逺見計數必知神慮屈
伸之冝推亮心必無疑貳
   張純字元基有清才與同郡張儼朱異俱童少
   往見朱據據聞三人才名試之曰今三賢屈顧
   其為吾各賦一物然後乃坐夫騕䮍以迅驟為
   功鷹隼以輕疾為妙何必積思純賦席曰
席以冬設簟為夏施揖遜而坐君子攸冝
   儼賦犬曰
[057-27a]
守則有威出則有獲韓盧宋鵲書名竹帛
   異賦弩曰
南嶽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射隼髙墉
   張奕卒昭明太子與晉安王令曰
近張新安故其人才筆𢎞雅亦足嗟惜
   張岱為吳郡太守齊髙帝賜手勅曰
大郡任重乃未欲回換但總戎務殷冝須望實今用卿
為䕶軍加給事中
[057-27b]
   齊髙帝賜張融手詔曰
見卿衣服粗故誠見素懐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
衣意謂舊乃勝新也
   恒州刺史張府君墓志銘    張説
君諱承休字某呉郡人也留侯與漢播美西京長沙徙
吳蔽蔓東土曽祖沖在陳為文帝師入隋為漢王學士
祖後𦙍授經太宗尊之以祭酒既封新野又贈以宗伯
考少師位不充量止于朱陽宰班固稱世名忠孝魏武
[057-28a]
為積善之家昌門一系暉我諸族君受天戩穀傳家業
藝希言敦行去華崇實非法不由非禮不動精于物理
敏于政事竊以南郊齋郎補兖州兵曹丁太夫人憂廬
墓三年加人一等再任闕/州司倉應八科舉改鄭州錄
事參軍又舉賢良方正遷揚州司錄參軍移蘇州常熟
令歴政皆有能名加朝散大夫入為司農丞實掌錢穀
出為原闕/使覆囚嶺南是司獄訟聽折惟允迺授濟源
令風行畿甸河澗洛師加朝議大夫上柱國拜隆州司
[057-28b]
馬轉恒州長史簡而有孚權而有中道嬰風憲去職就
醫還京春秋六十有二終于領政里夫人成紀郡天水
秦氏廬陵郡公行師之孫嗣公遊福之女敬事君子訓
成諸孤當代之孟母也年六十二終于許州開元九年
十月某日合葬于武功之禮讓原禮也夫道大難合仕
屯而不進德髙有後身沒而福流君同生八人半服銀
艾祚𦙍五子率為珪璋比迹于燉煌六龍南鄭千室德
門濟美信有徵乎懼陵谷或遷乃勒銘沈石銘曰
[057-29a]
思文留侯時維皇祖長沙南守分韓東土家有道書門
傳相府嵬峩重世通徑二主誕靈上哲克廣斯文造次
仁義優游典墳孝乎事親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

 蘇州志作崑山人昌門作閶門蓋其居閶門也
   張從師墓志張說撰文集無此文/
沖和純粹辯博宏達卓犖好古儻蕩逸羣忘懐樂道上
元二年終葬虎丘西原子惟儉惟靜弟從申
[057-29b]
   沈詢為昭義節度使侍兒與奴歸秦通詢將戮
   之奴懼結牙將為亂攻詢滅其家僚友著宴辭
   云
莫打南來雁從他向北飛打時雙打取莫遣兩分飛
   范純仁以弟純粹在陜慮其于西夏有立功意
   與之書曰
大輅與柴車爭逐明珠與瓦礫相觸君子與小人鬬力
中國與外邦較勝負非惟不可勝兼亦不足勝不惟不
[057-30a]
足勝雖勝亦非也
   丁偃初試邇英延講藝詩
白虎前芳揜金華舊事輕天心非不寤垂意在蒼生
 右吳中名人事蹟或議論可採者雜録於此
   滕茂實自為哀詞
虀鹽老書生謬列王都官索米了無補從事敢辭難殊
憐復盟好仗節來間闗城守久不下川途望漫漫憸輩
果不惜一往何當還牧羊困蘇武假道拘張騫流離念
[057-30b]
窘束坐閲四序遷同來悉言歸我獨留塞垣形影自相
弔國破家亦殘呼天曽不聞痛甚傷肺肝相逢有兄弟
悼歎安得歡金人自南歸得志鞍馬間波瀾巻大夏一
木乃求安世事寧有此聊發我所存爵祿非所慕金珠
敢懐貪縱或違我心寧不汗我顔昔燕破齊王羣臣望
風奔王蠋獨守節燕人有甘言縊首自絶脰感慨今昔
聞未嘗食齊祿徒以世為氓况我祿數世一死何足論
逺或死江海近或死朝昏斂我不須衣裹屍有黃幡題
[057-31a]
作宋臣墓篆字當深刋我妻尚少艾兒女皆童頑四海
無置錐飄流倍悲酸誰當給衣食使不厄饑寒嵗時一
酹我聊以慰我魂我魂自悠悠異鄉寄沈寃他時風雨
夜草木號空山
 茂實靖康初金人深入假工部侍郎副路允迪出使
 河東割地太原陷允迪還至代州金人獨留茂實兄
 祹亦在敵尼雅滿聞其名將屈為用亦遷之代復從
 京師取其弟華實以慰其意嘗使諭易戎服又驅巾
[057-31b]
 幘稍髙者數人殺之屢加逼脅茂實弗動顧莫能生
 還乃自為此詞以暴其志讀其詞者忠義之氣可以
 勃然而興矣
   張敷死顔延之以書弔其世父湛曰
賢弟子少履貞規長懐理要清風素氣得之天然言面
以來便申忘年之好雖離隔阻而情問無睽薄暮之人
冀其方見慰説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且兼怛
痛足下門教敦至兼實家寳一旦喪失何可為懐
[057-32a]
   晉孝武即位詔曰
司徒故左長史張敷貞心簡立幼樹風規居喪毁滅孝
道淳至可追贈侍中改其所居為孝張里
   孟文龍辭元平章史弼等薦書
文龍未死慚負神明羣公相國以忠孝文龍為羣公起
將何以令今之事君者敢以死辭
 右皆有闗至性者
   顧阿瑛自題其像云
[057-32b]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說向時豪俠處
五陵鞍馬洛陽街
 玉山風流人豪集中美不勝採復録其題像詩於此
   湘東王薦顧恊表
臣府兼記室參軍吳郡顧恊行稱鄉閭學兼文武服膺
道素雅量邃逺安貧守靜奉公抗直傍闕知己志不自
營年方六十室無妻子臣欲言于官人申其屈滯恊苦
執貞退立志難奪可謂東南之遺寳也矣
[057-33a]
   恊卒武帝手詔曰大同八年/
顧恊廉潔自居白首不衰久在省闥内外稱善奄然殞
喪惻怛之懐不能己巳傍無近親彌足哀者大殮既畢
即送其喪柩還鄉并營冢椁並皆資給悉使周辦可贈
散騎常侍令便舉哀
   鄭思肖常贈人云
天下皆變吾觀其不變惟其不變乃所以變其變者物
也不變者道也
[057-33b]
   又云
古人重立身今人重養身立身者蓋超乎千古之上與
天地周流于不知不識之天也養身者惜一粟以活微
命役于萬物死于萬變者也何足道哉
   思肖自贊其像曰
不忠可誅不孝可斬可懸此頭于洪洪荒荒之表以為
不忠不孝之榜樣
   唐武后徵史徳義詔
[057-34a]
制蘇州隠士史徳義志尚虚𤣥素履眞確沖謙彰于里
閈孝友表于閨庭固辭徵辟長往嚴陵之瀨多謝簪裾
髙蹈愚公之谷風操可知啟沃攸佇特宜優奬委以諌

   滕元發志侍其沔墓
士生斯世有進取出力得時行道功烈被于民者有行
義脩潔退而講學為一鄉之善士者斯二者用舍不同
要皆天下之强立君子也
[057-34b]
 右皆卓行可以風世者
   公孫聖占詞
公孫聖呉王夫差時人夫差興兵將與齊戰道出胥門
假寐于姑蘇之臺夢入章明宫見兩䥶蒸而不炊兩黑
犬嘷以南嘷以北兩鋘殖宫牆流水湯湯越其宫堂後
房鼓震篋篋有鍛工前園橫生梧桐命太宰嚭占之嚭
曰美哉王之伐齊也章者德鏘鏘也明者破敵聲聞昭
明也兩䥶蒸而不炊者聖德氣有餘也兩黑犬嘷以南
[057-35a]
嘷以北者四海服朝諸侯也兩鋘殖宫牆者農功就成
田夫耕也流水湯湯越宫堂者隣國貢獻財有餘也後
房篋篋鼓震有鍛工者宫女悅樂琴瑟和也前園橫生
梧桐者樂府鼓聲也呉王大悦而心不已復召王孫駱
問之駱曰臣鄙淺不能占東掖門亭長長城公弟公孫
聖多見博觀知鬼神之情狀願王問之王乃召公孫聖
聖伏地而泣其妻謂曰子何性鄙今王急召乃涕泣乎
聖曰悲哉非子所知今日王午時加南方命屬上天不
[057-35b]
得逃亡非但自哀誠傷呉王吾受道十年隠身避害欲
紹壽命不意急召中世自棄故悲與子相離耳遂詣姑
蘇臺吳王告其夢聖曰臣不言聲名全言之必死于王
前臣聞章者戰不勝走傽偟也明者去昭昭就冥冥也
入門見䥶蒸而不炊者不得火食也兩黑犬嘷以南嘷
以北者黑者隂也北者匿也兩鋘殖宫牆者越軍入吳
伐宗廟掘社稷也流水湯湯越宫堂者宫室墟也後房
鼓震篋篋者坐太息也前園横生梧桐者梧桐心空不
[057-36a]
為用器但為盲僮與死人俱葬也願大王按兵修德遣
下吏肉袒徒跣稽首謝于勾踐國可安存身可不死吳
王怒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顧力士石畨以鐡槌撃
殺之
 右伎術
   王僧達禮致禇伯玉丘僧珍與僧達書
聞禇先生出居貴館此子滅景雲栖不事王侯有年載
矣自非折節好賢何以致之
[057-36b]
   僧達答書
禇先生從白雲遊舊矣冀其來比談芝桂借訪薜蘿若
已窺烟液臨滄洲矣
 吳中流寓髙人韻士不能盡載偶附二書於此
   姚信上張白妻鬱生貞節表
臣聞唐虞之政舉善而教旌德耀異三王所先是以忠
臣烈士顯名國朝淑婦貞女表迹家閭蓋所以闡崇化
業廣殖清化使茍有令性幽明俱著茍懐懿姿士女同
[057-37a]
榮故王蠋建寒松之節而齊王表其里義姑立殊絶之
操而魯侯髙其門臣竊見故鬱林太守陸績女子鬱生
少履貞特之行幼立匪石之節年始十三適同郡張白
侍廟三月婦禮未卒白遭罹家禍遷死異郡鬱生抗聲
昭節義形于色冠蓋交橫誓而不許奉白姊妺嶮巇之
中蹈履水火志懐霜雪義心固于金石體信貫于神明
送終以禮邦士慕則臣聞昭徳以行顯行以爵茍非名
爵則勸善不嚴故士之有誄魯人志其勇杞婦見書齊
[057-37b]
人哀其哭乞䝉聖朝斟酌前詞上開天聰下垂坤厚褒
鬱生以義姑之號以厲兩髦之節則皇風穆暢士女改
視矣
   許邁别妻孫氏書
欲聞懸溜之響山鳥之鳴以為簫韶九成不能勝也寓
景青葱之下栖息巖岫之室以為殿堂廣厦不能過也
情聽所鍾志絶于此吾其長别離矣
   孫答書
[057-38a]
愚下不才侍執巾櫛榮華福祿相與共之如何君子篤
其大義輕見斥逐若以此處遐曠非婦人所便昔梁生
陟嶺孟光是攜蕭史登臺秦女不舍衛人修義夫婦同
行老萊逃名伉儷俱逝豈非古人嘉遯之舉許君行矣
   李氏女咏破錢詩
半輪殘月揜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想得清光未滅破
買盡人間不平事
 右録列女數條
[057-38b]
   梅詢贈東禪寺林遇詩
出入常攜一古藤三衣粗重貌稜稜紅塵酒滿何曽醉
知是僧中第㡬僧
   蓑衣眞人何中立詩
為問先生意若何不論寒夏只披簑若人㑹得蓑衣意
一路相將入大羅
   其二
白雲樓閣在烟霞萬里嵯峨是我家莫道太平無一事
[057-39a]
自然平地有丹砂
   其三
水綠山青好去遊花紅酒醉幾時休轉頭不覺無常别
萬古惟存一土丘
   其四
寥寥香散綠沈風野地清閒到處逢買得四忩今夜月
這回認取主人翁
   其五
[057-39b]
夜來斗轉與星移日出扶桑又落西自有金丹光落落
千人萬處有誰知
   其六
滿眼紅雲花又新年年香散玉樓春時人笑我顚狂漢
我更顚狂笑殺人
   又雜言詩一首
不梳頭不澡浴免得堂前妻兒哭或吟詩或唱曲富貴
滎華無所欲身貧道不貧六根常具足
[057-40a]
   又五言絶句三首
此寺何年造問僧僧不知下馬問香草拂塵看古詩
活得三千歳仍饒八百年若教縫合眼别是一山川
白雲山下去山下强人多强人難説話拍手笑呵呵
 吳中方外靈迹之著者稱宋蓑衣真人其詩多流傳
 人間附録于此
   王㑹之墓志銘      王安石
君諱逢字㑹之姓王氏太平州當塗人也嘗舉進士不
[057-40b]
中去以所學教授于是蘇州士人從轉運使乞君主其
學學者嘗致數千百人君所奬養成就者多矣乃始以
進士起家權南雄州軍事判官歸試得超等補袁州軍
事判官留為國子監直講兼隴西郡王宅教授李某内
行修謹君蓋有力焉岐國公主既嫁為君求遷有命矣
君辭焉乃已君少以文學知名于書無所不觀而尤喜
易作易傳十巻乾德指説一巻復書七巻名士大夫多
善其書者于是樞密使張公舉君可試館職而宰相無
[057-41a]
知君者故不用通判徐州以疾不赴求監蘇州酒以嘉
祐八年正月六日不起年五十九終太常博士君為人
樂易篤于朋友故舊于勢利無所茍能愛人以得其歡
心君皇祖考延嗣祖考皆不仕而皇考以君故贈大理
評事前夫人蘇氏後夫人陳氏皆無子陳氏名家子亦
有賢行以嘉祐八年四月二日葬君蘇州呉縣三𤣥鄉
陸公原以前夫人蘇氏祔焉銘曰
宜壽也五十而已宜貴也止于博士謂卒有後也而終
[057-41b]
無子嗚呼夫子命不可與謀其歸其永安于兹丘
   永嘉縣君陳氏墓志銘
陳氏于蘇州為大姓夫人者太子中允諱武之子某官
贈太常卿諱郁之孫左贊善大夫諱質之曽孫而太常
博士王君諱逢之妻也昭明順善動有禮法以不及養
姑舅也故于祭祀尤謹博士祿賜盡之宗族朋友不足
則出衣服簪珥助之而不言選飾妾御進之不忌然博
士終無子蓋吾聞于博士者如此撫博士之兄子如已
[057-42a]
子哭博士三年未嘗如陳氏除䘮大貧顯者求以為妻
族人强之不可又强之則涕泣自誓居頃感疾以死蓋
吾聞于博士之兄子景元者如此然夫人之行非特出
于二人之言凡習陳氏王氏者皆知其為賢而哀其志
其封曰永嘉縣君其卒于蘇州以治平二年十一月九
日年三十八其葬以三年十一月某日從博士于閶門
之西原銘曰
穀也從于此䘮也隨以死歸義于命奚傷乎無子
[057-42b]
 王博士逢暨配陳氏皆有賢行見荆公集中
   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行狀
公諱絳字希深其先陳郡陽夏人以試秘書省校書郎
起家中進士甲科守太常寺奉祀郎七選至尚書兵部
員外郎以卒嘗知汝隂縣校理秘書直集賢院通判常
州河南府為開封府三司度支判官與修眞宗史知制
誥判吏部流内鈐最後以請知鄧州遂葬于鄧年四十
六其卒以寳元二年公以文章貴朝廷藏于家凡八十
[057-43a]
巻其制誥世所謂常楊元白不足多也而又有政事材
遇事尤劇常若簡而有餘所至輒大興學舍莊懿明肅
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後
河南聞公䘮有出涕者諸生至今祠公像于學鄧州有
僧某誘民男女數百人以昏夜聚為妖積六七年不發
公至立殺其首弛其餘不問又欲破美陽堰廢職田復
召信臣故渠以水與民而罷其嵗役以卒故不就于吏
部所施置類此其在朝大事或諫小事或以言郭太后
[057-43b]
失位稱詩白華以諷爭者貶公又救之嘗上書論四民
失業獻大寳箴議昭武皇帝不宜配上帝請罷内作諸
音巧因灾異推天所以譴告之意言時政又論方士不
宜入宫請追所賜詔又以為詔令不宜輕出數易請繇
中書密院然後下其所常言甚衆不可悉數及知制誥
自以為近臣上一有所不聞其責且預我愈慷慨欲以
論諫為吾事故其葬也廬陵歐陽公銘其墓尤歎其不
壽用不極其材云卒之日歐陽公入哭其堂椸無新衣
[057-44a]
出視其家庫無餘財蓋食者數十人三從孤弟妷皆在
而治衣櫛纔二婢平居寛然貌不自持至其敢言自守
矯然壯者也謝氏本姓任自受氏至漢魏無顯者而盛
于晉宋之間至公再世有名爵于朝而四人皆以材稱
于世先人與公皆祥符八年進士而公子景初等以歴
官行事來白願有述也將獻之太史謹撰次如右謹狀
   謝景回墓志銘
君姓謝氏諱景回字師復以泰寧軍節度掌書記諱崇
[057-44b]
禮者為曽大父以太子賓客陳留公諱濤者為大父而
兵部員外郎知制誥陽夏公諱絳者之少子也幼好學
有大志聰明卓然不類童子年十九所為文辭已可傳
載于是得疾不可治以嘉祐四年十二月丙子棄世于
漢東人莫不為謝氏哀之諸兄以八年十月乙酉葬君
鄧州穰縣五壟原之兆而臨川王某為銘曰
攻乎其為良汰乎其為精吾見其質吾聞其聲如或毁
之用不既于成哀以銘詩亦慰其兄
[057-45a]
   户部尚書郁公墓志銘    解縉
永樂三年八月五日户部尚書郁公薨于位上遣官祭
以文命工曹具櫬輟朝一日顧翰林學士臣縉等歎息
稱其才嗚呼公之哀榮始終固可美國家所以待臣庶
恩禮之厚尤足以激勸于當世公之子孫豈不永有庇
賴歟于是其子彬衰麻踵門泣而致公之治命請銘其
墓噫公與予交二十年末嘗爾汝䙝狎亦未嘗挾長殺
敬禮予二人者亦自信為誠實洪武二十二年予侍講
[057-45b]
華蓋殿中公始受命為户部度支主事賜名新明年改
户部司屬十二年陞北平部郎中二十四年六月超授
嘉議大夫户部右侍郎考滿上于庭中稱譽擢尚書授
資善大夫十三年于兹矣非才而能之乎抑公之盛福
其祖考以來積累之慶非偶然而致也公家素饒財慷
慨豪舉不為齷齪喜賓客樂于賑窮乏不為德色洪武
中奏事庭中被顧問天下户口漕運地里險易計數時
日應機響答無遺謬自謂劉晏以下不論也晚嵗多疾
[057-46a]
乃時在告上甚憐之公亦時自語予吾覺衰老恐旦夕
先朝露不能報國恩吾平生無卓異惟君知也幸與之
銘其墓紀其榮遇而已嗚呼公非可謂達歟公蘇人也
曽祖神和祖瑜父德字銘本公以至正丙戌正月十四
日生于呉縣洪武元年祖父遷居鳯陽臨淮縣公隨而
家焉公娶嚴氏綜理家政嚴而有緒子彬字孟文亦克
孝敬公嘗屬之予曰他日視之曰余故人之子即吾子
之榮也公墓在臨淮古城之原銘曰
[057-46b]
古大司徒職惇典禮馴擾兆民豈惟㑹計惟公奮身非
以豈弟恂恂其容爵祿之器厯官有年光榮後先豈曰
有才有得于天豈無人謀不如盛福崇崇其阡臨淮之

   尚書郁公神道碑銘
國朝復先王之典禮所以付任才能用掌舊典裁成輔
相以全天下之士保其初終恩兼新故大小之臣咸稱
職業班班有可稱道者豈惟天祐國家而賜之以多賢
[057-47a]
亦國家深仁厚澤有以積累克稱天心也嗚呼豈不盛
哉乃洪武戊辰嵗子以年少擢進士為中書舍人直翰
林日侍講華蓋殿中時時引選官居上前講官不避即
顧問可否輒以直對一日見鳳陽郁公于儕衆中姿貌
瓌偉音吐宏暢威儀整齊竊心異之上果賜名新即命
户部度支主事度支掌内幣賜予内直所與文淵閣相
通時相見與之議論練達經歴久相善也未㡬公陞北
平部郎中先是户部其屬有四是嵗分為十二故有是
[057-47b]
命進階奉議大夫二十四年超授嘉議大夫户部右侍
郎每奏事庭中玉音顧問天下地里隂陽户口漕運之
數民間利害無巨細皆響應無所遺謬在廷之臣莫不
以難而讓然每事咨度其屬能者未嘗以精敏自多名
位自髙人又莫不以為難及考滿晉陞尚書益寛大得
體不為瑣屑授資善大夫䘮母歸葬賓客至者數郡蓋
公平生慷慨急于義饒財而好施尊禮儒生雅志喜交
游不為冷熱變親戚有急患難不避治家有法綜理微
[057-48a]
密而不傷于繁雖國家能成人才如公之才亦可謂難
能者也今永樂三年八月五日公卒于官上賜棺殮祭
之為素服輟朝一日士大夫盛以為榮公本蘇州呉縣
人曽祖神和祖瑜父德字銘本母某氏祖父以洪武初
遷鳯陽公隨而家焉公妻嚴氏尤善理家公于家事不
以為言而井然有條無不舉公生至正丙戌正月十四
日年六十子彬字孟文將奉公之柩歸葬于鳯陽臨淮
公嘗託予銘其墓而神道之碑亦不可無刻也乃叙而
[057-48b]
係之詩曰
泰運肇開賢彚生巨細咸植勲業成有奮布衣位六卿
寛裕强敏豈惟承有善不伐貴不盈人道不惡天所矜
有崇斯阡其永寧
   呉山書院記
吏部侍郎兼左春坊左贊善許思温吳郡人也少時躬
稼奉親讀書呉山出登太學為御史歴職憲副遂擢今
官于予有同寅之好乃請為文記其吳山書舍予平生
[057-49a]
足跡半天下恨不得一至吳中靈巖虎丘天平之雄峙
湖海江潮之竒浸四方人物之都㑹每讀昔人之文未
嘗不為之慨然太息也且夫世人之于讀書也髙談道
學猶以為䘮志近務事功者棄以為無用於戲是豈嘗
知讀書之理也哉自怠而厭其勤苦者託辭以飾非自
昧而不達乎義理者謗言以䕶短故例以儒生為迂濶
而以文籍為陳言耳究其心亦未嘗不知之也故有因
其心而直曉之有不赧然而愧者蓋鮮矣是故文字之
[057-49b]
作聖人開天闢地之機行乎隂陽而通乎造化萬彚之
總鬼神不能違者也而豈出乎此理之外哉而豈可指
而謂之䘮志而無用也哉六經聖人之書也諸史歴代
之書也諸子百家凡能言者之書也下至商賈技術莫
不有書擇其善者而行未有不善也自天文律厯地里
農田水利風俗人材學校選舉鹽鐵細務皆有書皆所
以集事成功者也自昧而不通者而可謗之哉六經所
以治心修身治國平天下而為道學之本也自怠而厭
[057-50a]
其勤者而可假䘮志之言以飾其非歟䘮志之云為不
精專者發耳不專志而務夸多鬭靡以為人也則又反
不讀書之為愈此有激而云者而豈可謂書之不必讀
也哉予觀生民以來未有不知書之聖人者予嘗以為
流俗歎也許公之意與予合故仕既顯矣請為之記其
書舍以為子孫後世勸將使之有興起于讀書也為之
記而係以詩
天開象緯日與星地靈川嶽萬彚形羲書一畫河洛呈
[057-50b]
萬世照耀傳六經賢傳羽翼衆喙鳴博通貫一量重輕
譬猶作室矩度程羣材咸萃無竒贏曲可使直陂可平
指顧左右集大成吳山屹立太古青書舍臨髙疎牖櫺
紫雲紅霧棲前楹萬家玉樹森在庭牙籖歴歴黃金縢
萬軸插架明星熒斗牛午夜虹光頳天官早嵗曽躬耕
養志餘力篝火燈布幃黝黑積暈沈秋囊或貯山下螢
有草如帶似堯蓂隠德自足通山靈時來九萬隨風鵬
橋門璧水揚華英鐡冠弭筆朝承明繡衣持斧白玉京
[057-51a]
從龍天飛掌銓衡春官侍從鴛鸞停乃知讀書助脩能
萬事轉圜無滯凝他年有待懸車榮錦袍山下濯冠纓
買舟相送試一登吳中俊彦來相迎歡呼共覩名公卿
鄉人子弟傳頌聲重作吳山書舍銘
   南宫生傳        髙啟
南宫生吳人偉軀幹博涉書傅少任俠喜擊劔走馬尤
善彈指飛鳥下之家素厚藏生周養賓客及與少年飲
博遨戲盡䘮其資逮壯見天下亂思自樹功業乃謝酒
[057-51b]
徒去學兵得風后握竒陣法將北走中原縱豪傑計事
㑹道梗周流無所合遂遡大江逰金陵入金華㑹稽諸
山蒐覽瓌怪渡浙江泛具區而歸家居以氣節聞衣冠
慕之爭往迎候門止車日數十兩生亦善交無貴賤皆
傾身與相接有二軍將恃武横甚數毆辱士類號虎冠
其一嘗召生飲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彼麤人惡
能勇吾即柔之矣即駕往坐上座為語古賢將事其人
竦聽引尊下拜起為夀罷㑹無失儀其一嘗遇生客次
[057-52a]
顧生不下已目慴生而起他日見生獨騎出從健兒帶
刀䇿馬踵生後若將肆暴者生故緩轡當中道進不少
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訶辟明旦介客詣生
謝請結歡生能以氣服人類如此性抗直能辨好箴切
友過有忤已則面數之無留怨與人論議蘄必勝然援
事析理衆中莫能折時藩府數用師生私䇿其雋蹶多
中有言生于府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將中生法生以
智免家已貧然喜事故在有饋酒肉立召客與飲啖相
[057-52b]
樂四方游士至吳察其賢必與周旋欵曲延譽上下所
知有䘮疾不能葬療者以告生輒令削櫝疏所乏為請
諸公間營具之終飲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謂似婁君
卿原巨先而賢過之久之稍厭事將迎闔門闢一室庋
歴代法書周彛漢研唐雷氏琴日游其間以自娛素工
草𨽻逼鍾王患求者衆遂自閟希復執筆歆慕靜退時
賦詩見志泊然處約若將終身生姓宋名克字仲温家
南宫里故自號云
[057-53a]
賛曰生之行凡三變每變而益善尚俠末矣欲奮于兵
固壯然非士所先晩乃刮磨豪習隠黙自將履藏器之
節非有得能之乎與夫不自知反違逺道徳者異矣
 右借南宫自書方册上抄之己未七月十日
   送張同知之官嘉定序   鄭元祐
吳為澤國獨吳縣為有山山崒起以環具區蹴烟浪多
至七十二峯初子胥未入城吳猶宫于靈巖更今二千
年故宫陳迹尚多存者登臨探討感念今昔未嘗不令
[057-53b]
人惻愴興懐也縣令張君徳常係金壇文獻故家早以
才器知名江表奉其尊嚴避地來吳未幾徒步起家為
縣丞遭隣境失守民心恟恟不安君雖丞其所以撫息
之者逾于尹聲聞日章遄陞縣尹使為尹承平時猶斤
斤不易况軍旅殘破之後乎徳常之尊已老白首移孝
以為政于一邑其恵及于民者真所謂息黥而補劓生
死而骨肉無媿于古之人于是民氣稍稍復完今兹五
閲寒暑政譽洋溢用年勞陞授嘉定州同知夫既尹大
[057-54a]
縣民戴恩德自宜守一州然猶任州佐于海隅者千尋
之木棟梁之具昭然匠石養之而未之顧者期望者大
也早晚施之用且將柱明堂建清廟凝然荷萬鈞而無
少[危*臬][危*瓦]矣吳人分題賦詩以送之而屬某為之叙
   沈祖母王碩人壽九秩序
子于父母其屬近其情昵其恩至故彼此之分顯易以
敷施而人情之所以感發而歎咏者亦曰父兮生我母
兮鞠我又曰陟彼岵屺瞻望父母與夫堂構菑穫又皆
[057-54b]
屬于父子至謂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凡此聖人皆
系乎父母之于子而祖孫不與焉若孫之于祖情非不
昵也恩非不至也聖人設教忠厚之至豈不欲引而近
之然其等威隆殺自有不得而同者原夫尊親不以逺
而可疎也不以近而可䙝也故曰尊祖曰敬宗曰睦族
職是之故孫之于祖其養當益厚禮當益嚴情當益致
然自書傳之所紀載孫及養其祖者蓋甚寡由是李令
伯遂著名于不朽也吳人沈君仲說自其先府君不禄
[057-55a]
于今若干稔矣顧其祖母王碩人綜理家事鞠育仲說
以迄于成人今仲說年四十餘不惟讀書積學度越流
輩至于履踐之素言行之實無一不求合古人欲所以
奉其祖母者食飲温凊起居定省畧弗異乎孝子之事
慈母也今年至正庚寅碩人夀登九秩九月廿九實其
生辰仲說具酒張筵為碩人夀凡親舊里隣畢至清樾
堂先是夏天子賜髙年帛碩人以九十頒雙縑仲說用
製衣碩人碩人雖届期頥而神觀澄澈覩其孫之婦復
[057-55b]
令曽孫拜于前而親舊里隣無不拜相次進酒為夀以
為世所罕得同郡錢伯行天台陳敬初輩咸奉書以慶
而予後至俾序篇端夫人所以事親者豈不欲致養然
未必能享上夀使誠有之又未必如仲說養志不衰也
然則天將報仲說者有子有孫皆將如仲說碩人雖老
行且見之沈氏其昌大矣乎詩曰孝孫有慶此之謂也
 右雜文數篇皆取有闗風化可敬慕者不復詮次云
 呉都文粹續集補遺巻上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