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吳都文粹續集 > 吳都文粹續集 卷十六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都文粹續集巻十六   明 錢穀 撰
  祠廟
   顧公廟碑        石處道
建中靖國元年秋九月知吳江縣事石處道以事至顧
墟見古祠陋甚問之顧公廟也及進謁祠下惟繪形於
板衣冠不正尤可駭焉於是撤除腐敝改作基構立其
像設牓以位號春秋祀之按南史公名野王吳郡人精
[016-1b]
記黙識博究載籍天文地理卜筮占候異書竒字莫不
貫通其所撰集並傳於後篤誠至性勵精力行志踰其
貌勇溢於義内孝外忠罔見其闕當是時東南繼統不
一典章制度綴輯僅存使後世可考而知焉公與諸儒
之力也惟顧陸朱張吳之舊姓其顯人髙士不為少矣
而祀於今者甚寡公之此祠迥立窮闃之濱獨以名存
而不廢亦豈偶然乎哉新廟既成民愈知敬皆以不可
復嘿嘿而無傳也因書其大畧且作詩以刻之庶幾有
[016-2a]
能歌以祀公者辭曰 臺城赫赫東南雄累朝文采諸
賢公公之堂堂儒者宗詞學炳煥虎與龍幼則頴悟非
常童丹青蓍蔡靡不通字書淵海藏心胷廣吞具區及
吳淞入竭我孝出盡忠勇奮徇義忘其躬黄扉棘寺咸
雍容國史邦禮任獨隆論著深博堅莫攻特立於世衡
廬峯寂寥誰可詢靈蹤烟藹漠漠江波中一新祠像人
益恭衣冠彷彿瞻遺風公惠斯民年屢豐徳與祀永傳
無窮
[016-2b]
   本朝春秋二祀祝文
惟公居陳國之顯官任黄門之清職製篇韻以深裨於
士教捍湖勢以廣益於農田資其美功合登祀典式陳
蘋藻鑒此微誠
 顧公祠在北門外三里菴側祀黄門侍郎顧野王或
 云祠即其所居故地名顧墟初廟卑陋宋建中靖國
 初知縣石處道改建今入祀典
   三忠祠記        趙鈞
[016-3a]
大丈夫者英雄挺生於當代而威風振拔於古今功業
特立於一時而聲名激烈於千載至於殺身成仁捨生
取義見危授命非至忠者不能也謹按諸史吳太宰伍
員赤心事主犯顔極諫致遭讒毁竟死無辜於吳甚忠
唐忠臣張巡獨守孤城糧援俱絶殺愛妾以食將士罵
賊就死於唐甚忠宋鄂王岳飛奮身為國志在恢復中
原大功垂成權臣為厄於宋尤忠時惟三子氣足以配
天地貞足以貫金石力足以撼山嶽有係國家安危之
[016-3b]
機行跡雖殊忠則一也是宜載在祀典廟食百世吳江
城東之橋曰垂虹上有亭俯瞰太湖近接三江為東南
勝概前監州徳濟哈雅所建内祀圓通大士命僧主之
嵗丙午冬燬於兵明年春知州曲阜孔侯甫下車輒欲
經始僚佐克諧其議以時眚未舉也明年秋政通人和
庶務具舉遂命工興役陶瓦聚材民趨其事吏督其程
逾月而畢亭去三髙祠密邇一日侯瞻眺乃毅然曰三
髙泥塗軒冕全身逺害固士君子之所當尚故聞其風
[016-4a]
而貪夫可廉三忠持厄扶顛以身殉國尤人臣之所當
為故聞其風而懦夫可立然使在人人知三髙之見幾
孰與共理其國哉要之士亦各從其志而已考昔員飛
之忠吳宋保障東南功為甚大巡忠於唐雖逺在睢陽
而蔽遮江淮功最居多矧自前代三髙得祠兹土而三
忠獨缺使人不能無憾今亭既成祠而像之掲以三忠
孰曰不宜俾鈞記之烏乎三忠以文武良將竭忠報國
向無奸臣之譖員必不至見殺吳國未亡不有强鄰坐
[016-4b]
視不救巡何以陷唐室未至陵夷若夫宋雖南渡而中
原父老日望恢復使無權臣妄主和議飛不至見殺國
將還於故都古所謂身在國安身亡國危三忠有焉惜
乎生也不幸死得其所此心一揆異世同符相望於千
載之上雖死猶生有志之士蓋深悲之異哉侯建是亭
殆有三善表良將以勵臣節重名教也尚忠烈以敦薄
俗正風化也繼述古跡不為遊觀之所則又循良之能
事也有是三善奚容不書遂識嵗月梗概刻諸石以告
[016-5a]
來者洪武元年戊申冬十一月初吉大梁趙鈞記
 三忠祠在長橋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立以奉吳伍
 子胥唐張巡宋岳飛
   昭靈侯廟碑事詳舊唐/書本傳    石處道
元符三年春正月上以盛徳大位旋轉乾坤一正造化
號令風動巍巍煌煌窮廣極袤有知無形莫不被服其
寵光而翺翔乎和氣凡天下神祠列於祀典者必命有
司致祭而修完焉吳江昭靈侯廟内腐外毁左支右吾
[016-5b]
偶形繪容缺滅弗備春秋薦享亦不復設名在實廢禮
甚易而人莫行大恩既降協於輿情乃鳩羣材乃㑹衆
工官給其費私獻其力革陋為壯除敝以新門廬潔嚴
儀像赫赫幽秘恍惚若慿而安考於圖記乃唐曹王明
太宗第十四子也善飛白鳥跡書見稱於時調露中為
蘇州刺史遺惠餘愛民不能忘先天二年始立此廟有
黄蛇居其中人益異之水旱疾癘是禳是禱罔敢或怠
而舊無碑刻俗失其傳朱梁開平間淮冦圍蘇州甚急
[016-6a]
錢王禱之輒自潰去江表以寧既而奏其事乃以為漢
臣而封此侯爵豈褒顯之意歟蓋廟食於縣境凡十有
二號曹王者七李明王者五去唐未乆載籍具有而時
代之差以近為逺稱謂之謬或斥其姓名烏乎修廟之
嵗霖雨沾足江湖不淫土田加闢年穀大穰於是邑之
僚吏鄉之耆老皆以為祀事不可以不舉也故備禮以
格之名號不可以不辨也故論其氏而正之本末不可
以不紀也故摭其實而書之千以頌上徳之萬一而揚
[016-6b]
神休乎無窮其辭曰 皇帝正位浩浩其仁升日之旦
發天之春隆恩誕敷流載溢覆于明于幽罔有遺漏具
區之旁松陵之墟霄澄壤潔神靈是居有唐曹王太宗
之子舊收斯人人懐其惠聖政伊始嚴祠孔新禮舉名
辨昔屈今伸報稱維何肸蠁貢祉彌億萬年隂相宸扆
知縣事石處道撰
   曹昭靈侯廟神應記     沈義甫
朱邑令桐鄉謂後世子孫奉我不如桐鄉民遂葬焉邑
[016-7a]
祠之如父母李頻刺建州喪歸郡民留之建廟黎山靈
響日盛烏乎偉哉善政之得民心如此邪王諱明唐太
宗皇帝第十四子也肇封於曹常為吳郡刺史有惠政
王薨諡曰恭郡民去思朝命立祠今吳江縣城隍即王
妥靈之所也俄而蜿蜒示異邑人異之先天中遂錫廟
額惟王生前已分茅裂土矣而僅以侯爵告神議者隘
之然昭靈美名邑人至今以為稱夫王以帝子之貴能
脱綺紈之習施實惠福千里六百餘年之久吳人至今
[016-7b]
家祠而人祝之前後守郡者鮮儷其視桐鄉黎山二賢
實可比肩凡六邑惟松陵奉之尤謹邑凡二十九都為
廟盖十餘所美哉王之徳也非有大功烈大徳政入人
之深何以得此於吳人耶縣之西南八十里溪號雙楊
廟之建已三百載民之家於是境有禱必應籖卜之靈
其驗如響嵗在丙子大兵南征民相率禱於祠下王隂
有以相之他境則遭焚燬惟此方晏然無虞里人思以
答揚保䕶之庥者備極其至顧惟廟所在迫窄傾欹非
[016-8a]
所以彰神威而酬靈貺也於是鄉老周徳華等捐金穀
為東西兩社首倡廣而新之人家富民從而樂助經始
於丁丑之春落成於戊寅之夏繼而有徐道興建崇軒
於殿階之前土木雄麗舊觀頓改獨像設未飾周彬叔
者鄉之儒士信謹者也王復示夢於周俾加繪事自一
廟由内及外煥然更新較之近都諸祠允為之冠余鄉
震澤去雙溪纔五六里市皆火燬而昭靈一祠巋然存
於烈焰中民居之附麗者得獨免焉莫不敬異而邑士
[016-8b]
潘庚金以廟記為請予仰王之靈欽王之徳久矣不敢
以謭淺辭乃為之述梗概著之金石以傳永久因作迎
享送神辭以畀鄉人俾歌以侑祭焉詞曰 帝子降兮
涇渭之渚朱兩旛兮為吳邦主仁聲演迤兮實惠溥去
之六百載兮威靈如故疫癘驅兮禱而賜雨生我父子
兮長我禾黍籖卜錫兮若相告語夢寐接兮如目斯覩
干戈搶攘兮室多燬蒙王之庥兮家安堵民思報徳兮
闢神宇牲潔酒馨兮蘋藻盈俎黄髪兒齒兮式歌且舞
[016-9a]
靈旂央央兮儼其來下佑吾人兮永為恃怙千秋萬禩
兮廟食兹土至元十七年五月既望書
 昭靈侯廟在縣治東半里祀唐刺史李明明太宗第
 十四子為吳郡刺史有惠政而民祀之今改衍慶昭
 靈觀一在縣治西南雙楊鎮
   滬瀆龍王廟記       許約
自羲軒肇人文至堯舜而祭法始備如類上帝禋六宗
望於山川如泰峙王宫夜明幽宗雩宗牲幣祝號之次
[016-9b]
壇墠上下之等不過天地山川之神其氣揚詡發泄昭
昭以示人者以薦吾誠而焚燎縣祀埋瘞亦各從其類
爾宗祀郊祀而配以文王后稷以宣明天地生生之徳
而成之者在乎聖人之位天地育萬物不負上帝之所
托其作配也固宜至呂令始以五行著徳立功者王名
以人孟冬之月帝顓頊神𤣥㝠以為水官之長漢因之
岳瀆山川百神之祀皆以人司之位次之髙下班資之
崇卑疏封錫爵命由上出殊非古矣今神龍之祀從漢
[016-10a]
制也嵗甲辰前運海千夫長任仁發以吳淞故道湮塞
使震澤之水失其性為淛西居民害垂三十年慨然上
疏條其利病疏道之法中書以其議上聞聖天子惻然
憫下民昬墊命立都水監治事浙西以御史臺治書侍
御史李公果為省選持命江浙行中書省榮祿大夫平
江政事撤爾公董其役公與千夫長仁發等爰諏爰度
乃相其山川形勢之宜髙深廣狹之度工役之數錢穀
之費畚鍤之用飲食之需乃命民索綯乗屋厚稿秸以
[016-10b]
防其卑溼時作輟以防其倦怠為醫藥以防其疾疫上
以誠感下下以誠應上民乃歡呼四集而樂於趨事赴功
始於大徳八年十月望前二日西自上海縣界吳淞舊
江口東抵嘉定石橋浜迤邐入海長三十八里一百八
十一步三尺深一丈五尺濶一丈五尺計夫之數一萬
五千為工一百六十五萬一千七百一十有二至九年
二月晦日畢工為日一百八十風雨祁寒休假實役七
十五日復置閘竇啓閉以時並請明威將軍構石置福
[016-11a]
山閘物不疵癘民無夭災而事竟集公乃集僚屬命州
牧五覆五反潔牲牢以祭民觀者如堵如復觀漢威儀
克復舊物仁發等以神龍祠為請公乃顧瞻黄土之灣
民物日盛商賈日集兹土可以妥神需余為記余原兹
自神禹治三江以洩震澤之勢至錢氏興江再塞嘗導
之而迷者復今又塞公等又導之而湮者通使天地山
川之氣呼吸吐納與潮汐上下者絶而復續鬱而復伸
由是觀之旱乾水溢豐穰饑饉匪降自天亦人之力也
[016-11b]
吁安得是數君子都俞吁咈游於巖廊之上以復堯舜
三代之治使萬物各遂其性如斯江也哉雖然事難於
成而尤難於久惟君子其圖之惟神其相之大徳九年
三月二十四日河内許約記
 滬瀆龍王廟在嘉定縣西南黄渡鎮元大徳八年建
   白龍廟詩在樂智鄉/劉家港北     楊維楨
金碧龍宫岸海坳海鄉遇旱望雲交空中白氣俄成練
不比黄旗滚海蛟
[016-12a]
   東嶽廟靈石賛      尹惟一
 時至元乙酉朝貴命置碑石赴都抵直沽忽爾中斷
 石中有聖像儼然復使載歸於嶽祠安奉焉道士尹
 惟一乃敬述其事稽首而獻頌曰
天然一片龜山石中有靈異無人識海航萬里趨京邑
當與卿相鐫碑刻贔屭擘裂不可測洋洋上帝遺形跡
劉公練視志齋莊殷勤扶䕶還故鄉尚虞湮没難緼藏
博士朱公為舉揚移鎮行嶽古道場人人賛仰功莫量
[016-12b]
上願聖君夀無疆
 東嶽行祠在太倉州北五十里横涇市之南
   天妃行宫        楊維楨
海國神風㨗可呼緣林徼福苦相紆片帆尚借周郎力
䕶得青龍到直沽
 天妃宫在劉家港北瀂漕口舊名靈慈宫
   二卿祠堂記       夏時正
國家仁愛小民在安之已矣亦既屬之内外羣司而猶
[016-13a]
慮夫府州縣有不職則民有不安也乃時輟在廷大臣
出巡撫焉惟巡撫有地環數千里其地即府州縣之地
民即府州縣之民巡撫髙臨州縣之上凡軍務民情咸
得便宜處置以振率各府州縣之所不逮發政施仁黜
貪去暴簡修進良剔腐蠧補罅漏持欹傾燭幽隠凡可
以嫗哺而袵席之者無所不致其極也是以上宣徳意
下達民情以是對揚天子休命慰答人民願望生則民
愛戴之歌頌之去則思之不忘也没則祠而尸祝焉不
[016-13b]
亦宜乎工部尚書周文襄公宣徳正統中以工侍巡撫
南畿謂巡撫事在安靜不擾民自安大江迤南南畿若
府州縣皆吾地也而蘇松常三府税糧淵藪國家之所
倚重人民物産官府百凡科率視他或相倍蓰或相十
百又前此統紀不一征斂無藝費出非經民病去而田
蕪逋征積數十盈萬民力竭矣足國云何故於三府尤
注意焉下令置水次倉秋糧不許糧長私家收受一切
詣倉抵石輸官起運存留外之贏羨名曰餘米一嵗中
[016-14a]
若急副和買顧募徭役土木經營之類事起一時胥此
焉出若馬草夏税軍需嵗造鹽鈔之類雖有常額亦此
焉出外仍餘者耕補斂助歉儉賑貸恤孤養老均施溥
被之也何公心計周宻如此至到也邪自是居安逃復
愁化咏歌逋負有償宿蠧呈露志漁獵者無地售其巧
喜夤緣者無路投其技閭無胥𨽻之迹户絶鼗柝之召
雞豚蕃息麻穀被野嵗復連熟米斗錢十七八文或十
四五文稀曠僅有者乎如是十有七年還朝陞尚書復
[016-14b]
來又一年致仕歸民思之歌頌之猶洋洋也詩曰有斐
君子終不可諠兮此之謂歟嗣公之賢則有南京吏部
尚書崔莊敏公天順中以都察院副都御史來其地前
日周文襄公之地其民前日之民有其地有其民得其
道得其心文襄公心在安民得其心斯得民矣民之愛
戴之不猶愛戴文襄公乎崔公於文襄也無所於改而
持之特嚴然政由俗革偏滯頹靡整飭疏滌時措之宜
乃相成以安民非相軋也是以貧厄在所惠鮮則均徭
[016-15a]
之法立財貨宜慎出則漕運之費節鑿常鎮一帶運河
免孟瀆下港逺涉風濤導吳淞等江下流洩震澤苕霅
夏秋汎濫獄有疑濫每與平反崑山縣王阿隆充太倉
衞軍死無子里中掲黄册丁盡户絶報無勾矣他日其
同姓無賴子利阿隆有舊田廬衞且去其家近冀不出
家充軍月得食官廩乃用自誣為阿隆近親先避軍移
貫在他戸言於清理軍伍御史御史信之遂逮里中論
以隠匿坐充軍者凡二十四人列狀訴於崔公崔公閲
[016-15b]
其狀非不根且謂律罪人首實則連坐當末減又中更
大赦若全坐非律意乃移檄御史復不省崔公曰凡在
吾巡撫皆吾民有不幸猶將隠之況充軍乎況二十四
人乎竟直此二十四人一旦脱去軍幡然復歸於民逺
近莫不大快慊御史自後遇隠匿者猶與論減不充軍
人謂由崔公有以覺悟之也在南畿凡五年還朝厯陞
吏部尚書改南京致仕歸當崔公昭雪二十四人時今
浙江參政崑山陸公容之父封職方郎中公名在二十
[016-16a]
四人中參政公尚未官作雪寃頌頌崔公而職方公欲
為立生祠屬制令不可止而此心則懸懸往來不置也
適慈谿楊侯子器以進士授知崑山勤慎有立志期月
政通民悦繼養以教乃攷民風按地圖得城中淫祠與
庵院私創者悉毁無遺留而移其材為公廨實館郵傳
申明旌善亭鄉賢祠社學材建需縣東去一舍而近太
倉鎮海兩衞在焉有三官閣者亦在所當毁參政公言
於楊侯周文襄公崔莊敏公嘉惠吾人吾人一日䝉其
[016-16b]
澤吾人一日甘棠之思也盍釋是屋不之毁改以祠二
公永副吾人勿剪勿伐之詠乎楊侯諾之乃獨水火其
土木偶而綢繆其牖户汛潔其醜穢正其唐塗飾其漶
浸黯黟斥其非度者琢美木為二公之主題曰工部尚
書周文襄公之神南京吏部尚書崔莊敏公之神扁其
屋之顔曰二卿祠堂而奉安之以少牢酒清辭腆神之
格思逺近來觀賛歎悦懌謳歌而退於是參政公手述
二公遺惠蘇人者之畧來徵為祠堂記辭不獲乃記之
[016-17a]
曰惟昔皋陶陳謨在知人在安民安民則惠黎民懐之
二公惠在蘇民民懐之深也故於祠堂之建其悦之也
亦深一誠相孚思之人而不忘者乎是舉也參政公實
啓之而楊侯克成之因民心之不忘用以不忘二公是
即所以不忘乎民後之繼之知不忘乎民則必不忘二
公則此祠堂之建有永其無斁乎周文襄公名忱吉水
人崔莊敏公名恭廣宗人謹記南京大理寺卿仁和夏
時正撰
[016-17b]
 二卿祠祀周文襄公忱崔莊敏公恭先在陳門橋西
 南改三官廟為之後移置常春里文昌祠嘉靖二十
 六年同知周鳯岐立祠儒學
   附崔巡撫辨誣記      吳寛
國家屯軍旅為防奸禦侮計自京師逹於邊徼曰衞曰
所建置殆遍而所謂軍旅多以罪謫發之人於法子孫
絶則以同籍者充補惟别籍於謫發之先者不豫其人
書於版冊甚詳里有正有胥有耆老版冊一出其手嵗
[016-18a]
久弊起或脱漏或隠匿其罪著於律令甚重每嵗部符
下府縣州俾專官理之旁稽窮訊若治獄然又數嵗時
遣御史理之所以稽且訊者益宻謂之軍政其法載於
條例甚備葢使凡名在尺籍者不得幸免然亦不欲誣
平民以充什伍之數而吏不察往往失法意以為民患
若某衞軍王阿隆者故崑山縣太倉二十九保人也既
没而户且絶其族子凱一旦赴御史郭觀自首為隆之
裔匿他里葢凱固王氏别籍子特利隆所遺田産為是
[016-18b]
耳觀謂民無自誣以軍者信之二里連坐如律者凡二
十四人悉配蘇州衞今職方郎中陸君文量時尚游鄉
校以其父某為里正在連坐中即狀其事求白於觀觀
以成案為詞衆爭稱寃適今南京吏部尚書致仕崔公
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畿内走訴之公覽狀曰是
固可辨檄觀辨之觀不理衆乃復訴於公公委所屬衞
若府官集二里父老輩覈實而凱之兄且自外歸白其
事竟坐凱以罪悉復二里二十四人者為農實天順四
[016-19a]
年之八月也時文量為雪寃頌以獻公其父曰公有恩
徳於吾人及吾子孫是未足以報乃與其弟祐圖於衆
欲建公生祠嵗時祀之顧有禁不可既數年衆益思公
文量乃具始末請記曰此吾先職方公與里人之意也
幸書之予因述此以復公名恭字克讓世家順徳之廣
宗登正統元年進士第厯仕内外四十年政尚忠厚而
剛明善斷其出巡撫尤號識大體恩徳被人者尚多此
其一事耳在公固不足書然在崑山之民不可不書也
[016-19b]
且世之健吏為民患也久固有與其事類可書以示人
者聞昔宣徳初所謂軍政條例始行於天下御史李立
往理蘇常等府立既刻薄濟以蘇倅張徽之兇暴專欲
括民為軍民有與辨者徽輒怒曰汝欲為鬼邪抑為軍
邪一時被誣與死杖下者多不可數勝蘇人恨之入骨
髓然畏其威莫敢與抗者並時常倅則有張宗璉獨不
阿御史意數被辱宗璉痛民無辜竟忿鬱以死死之日
民相率奔走哭奠及喪出白衣冠送者數千人至立廟
[016-20a]
祀於江隂之君山廬陵楊文貞公實記其事而徽後犯
法死刑部獄中鼠食其肉其子貧困寄食吳下道路見
者猶嗤罵之此善惡之報也夫觀之刻不至立與徽之
甚而宗璉之遺愛可彷彿於公因附記之以為當官者
之勸懲云
   兵憲王公生祠記     姜龍
古先聖王之制祀典其大者三曰能捍大患曰能禦大
災曰法施於民惟今兵憲肅菴王公有焉天下之郡劇
[016-20b]
且弊莫蘇為甚公為名御史銓曹者掄材莫如公宜乃
屈公為守屬縣之崇明環海而宅其中厥土惟沙厥民
漁稼之餘以巨艑轉販私鹺以為業甚則椎剽江海間
莫復誰何沿習已久乃嵗乙未有董五者黨翼千計慿
陵唐突稍稍侵漁近地急之則操戈内向邑里震懾耋
稚號呼丁壯荷擔跂立晝夜四五動司兵暨守土官大
駭以拒則力綿以撫則信尼錯愕相顧莫能出一語建
一畫者民曰王公吾父母也來則吾其寧哉冦亦曰王
[016-21a]
公吾父母也來則屬得生矣公聞之攘袂起曰凡居民
凡頑民皆吾赤子也其弄兵政驅之耳夙駕至太倉呼
諸耆老諭以刑福利害俾轉相傳告辭氣慷慨志意開
爽聞之者不啻挾纊不旬月渠魁授首羣脅解散各安
厥生無亡矢遺鏃之費拯塗炭而置袵席之上兹不謂
捍大患乎又明年七月颶風勃興雷轟焱發海水皆立
決防壊墉民用墊溺我藝我植秔稌藿菽麻茼木棉蔬
茹果蓏悉偃悉禠株無孑遺民以大困耕無所業織無
[016-21b]
所資喁喁嗷嗷死徙充路公時為兵憲坐鎮卧䕶出餘
散實呴病濡枯又借民力以治水利俾就公餉民賴以
活土著晏然不異穰嵗兹不謂禦大災矣乎太倉之地
襟帶婁江枕藉瀚海厥土沮洳潮汐蕩激盈縮靡恒隆
汚相懸田糧紛糺日増月減賦大不均昔割三縣以為
州也其土盤錯交互初開闔之際豪緣為奸取甫田者
無斗税無立錐者有宿逋惟公於均賦餘力尤加搜抉
銖較寸剖躬握籌算務覈其實於是據田者罔隠而失
[016-22a]
業者蠲累積弊大鏟民痡有瘳又圩分區布勒之堅珉
後雖有桀黠者無所容奸兹不謂法施於民矣乎州之
士民願生立公祠永以報祀州太守萬侯敏郡博王君
應槐偕鄉仕王世昌等監生劉龍等學生陸之裘等耆
老沈鯨陳信甫等太倉衞官軍汪麟馬林等鎮海衞官
軍武尚文袁湘等徵詞於余以紀厥績且曰礱石以待
久矣余州民也躬承徳澤厯厯可徴乃稽古制而為之
辭以見祠之非濫也頃嵗王秦劇冦至厪朝命乃克戡
[016-22b]
定然公之功居多别有紀載公於厯郡美政多有兹特
為吾州頌故不得兼載焉公諱儀字克敬畿内文安人
 兵憲王公生祠祀肅菴王儀在報本寺方丈内
   孝友先生祠迎享送神詞   王逢
東海隅兮三州宅黿鼉兮蛟龍湫羌聲教兮悠悠靈斯
藏兮道修
道不行兮長邁祠學宫兮子孫永賴日薄堵兮風林鳴
如聞音之謦欬
[016-23a]
楚葵青兮靡靡牲甚肥兮酒㫖白駒兮猋馳儼衣冠兮
戾止有聖賢兮依歸魚川泳兮鳥雲飛靡潛伏兮弗昭
著靈自今兮欽孰違
 孝友先生祠先生諱玉字徳卿少游之裔受學於蛟
 峯方公隠居崇明淑門弟子若干人先生卒門人私
 諡孝友請祠於州庠
   常熟縣城隍廟記     吳訥
昔在太祖髙皇帝恭膺天命作四海人神之主爰念元
[016-23b]
季綱淪法斁祀典瀆揉不經馴致禍災薦起民墜塗炭
乃屢勤睿思建立制度正名定分為萬世成憲若郡北
城隍廟亦其一也初洪武元年戊申詔封天下城隍神
在應天府以帝在開封臨濠太平府和滁二州者以王
而外此凡在府州縣者以公以侯以伯時常熟循元制
為州得封城隍神曰鑒察司命城隍靈祐侯二年已酉
州改為縣三年庚戌詔定岳鎮海瀆俱依山水本稱城
隍神號一體改正仍頒格式葢造廟宇屏去閒雜及泥
[016-24a]
塑神像於是改題木主曰常熟縣城隍之神四年辛亥
特勅郡邑里社各設無祀鬼神壇以城隍神主祭鑒察
官吏人民善惡以降福禍未幾復降儀注新官赴任必
先謁廟與神立誓期在隂陽表裏以安下民祝詞儀注
出自宸衷聖謨洋洋發明福善禍淫之機以警飭下臣
至矣然吾邑建廟垂七十餘載朽蠧剝落日就頽圯今
知縣事郭南深懼無以掲䖍妥靈躬捐俸資以為衆倡
經始於正統庚申落成於次年二月堂寢門廡宏壯軒
[016-24b]
豁視昔有加適予致政歸老相率謁文垂示久永予惟
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古昔聖帝明王罔不以事神治民
為先務城隍之祀經典弗載蓋後人因其保障民生以
義而起也迨宋姚鉉編唐文粹始載乾元中李陽冰縉
雲城隍祠記然未有封爵配位也及元草廬先生吳澄
記江州城隍廟後殿則曰江右列郡以漢頴隂侯灌嬰
配食豈以侯常定豫章諸郡而然歟自後繁䙝日甚聖
明統御窮神知化始遂更正予耋耄筆研久絶兹今弗
[016-25a]
拒衆請者葢欲昭掲聖制以示後人俾勿至於違墜也
   新修城隍廟記      錢仁夫
城隍廟自京師以達郡邑皆有之其神位號前代不經
我太祖髙皇帝詔令天下祀典神祗皆從山川名號一
洗前代之陋習其神之職在黙相政教康保兆民不既
重歟凡有官守者涖政之始必詣祠下與神誓蓋人之
交於神明有不可誣者常熟縣城隍神廟在縣治之西
背山而面陽有堂有寢左右有廡前有重屋為門有道
[016-25b]
流以守之自成化初邑令澶淵甘侯宏濟撤其舊而新
之厯今三十年來日就摧廢無以妥靈掲䖍今令王君
大經亦澶淵人也以進士領邑謁於神欲新其祠以嵗
歉不果踰三年為𢎞治乙夘政務粗理喟然歎曰廟之
弗葺予則有咎遂捐已俸以倡首而寮寀相與賛成之
始事於四月望日告成於五月之下旬堂寢門廡黝堊
丹漆悉還舊觀而又益以前軒易新肖像邑之士紳嘉
君之政治民事神知所先後謀於仁夫請記其成立石
[016-26a]
以告來者仁夫因是而有感焉常熟俗崇事神自廟迤
邐而西半里神廟並列雖非祀典所在然有禱輒應民
日奔輳擊牲陳醴甚禮甚謹有如城隍之祠朔望有司
展謁之外香火稀簡其庭悄然謂之何哉蓋民固愚非
有威靈以警動之則其神為不神而怠心生焉今夫神
之職之在於黙相政教康保兆民是福也民䝉之而不
知不知則無所事於祭賽且神以聰明正直為徳其貴
乎民者寧若世俗之情哉而為之有司者常先民以致
[016-26b]
敬今者祠宇之修是亦牖民之道也夫祭不欲數數則
瀆祠不可壊壊則簡請以告之邑人而為令誦之是為

 城隍廟在致道觀東即東靈寺基洪武三年建正統
 七年知縣郭南修𢎞治八年知縣王大經修
   重修城隍廟記節文/     范純
嘉定鬱為東南壯縣城隍神祠既作而燬國朝洪武三
年始遷於城之㢲隅逮今百年日敝日壊無以掲䖍妥
[016-27a]
靈祭禱弗應民屢以災告天順改元秋龍侯謁來為令
下車謁祠顧瞻興歎即選道士居守以謹防䕶明年下
民信孚百廢修舉捐俸倡率和者如響於是作額亭易
儀門新殿宇剙廊廡築垣墉中肅像貌側肖司屬䂓制
位次布列以度黝堊丹漆施用合宜輪焉奐焉倐乎改
觀是役也經始於三月八日訖於十月十日匠以直庸
夫以義集安恬無勞人懽神喜侯乃率厥寮屬告成於
祠自是春秋血祭神每顧歆嵗恒有秋而民病以瘳矣
[016-27b]
奉訓大夫南京兵部員外郎邑人范純撰
 城隍廟在縣治東舊在富安坊洪武三年移置
   太倉城隍廟碑      陸容
太倉城隍廟舊在今太倉衞治前元崑山州志云城隍
廟在州治前十餘步蓋衞治即州治也崑山州治太倉
時立廟於此及州治西遷其廟不廢皇朝定制凡天下
府州縣城隍之神每嵗春秋與風雲雷雨境内山川之
神合祭於壇太倉制衞以來無壇祭嵗二祭崑山縣主
[016-28a]
之蓋百二十餘年矣然此廟地纔餘畆逼臨通衢有司
歳時來祭齋宿無所先是病其隘陋者亦嘗圖遷之而
未果𢎞治庚戌知崑山縣事楊侯子器奉例毁淫祠以
太倉東嶽行宫例所當毁乃毁嶽神肖像而改為城隍
之廟其地規模宏敞殿宇廊廡復整麗壯觀縣大夫春
秋致祭衞武臣朔望展謁鄉兵民日夕瞻依祈禱上下
便之既訖事住持道士奚宗哲因太倉衞指揮使張侯
漢請予為文以記之予維天下之理厯萬世而無弊者
[016-28b]
曰誠曰正曰時而巳故天下之事去偽而反於誠者其
名正違邪而歸於正者其言順由小之大而適逢其時
者其事為易成若東嶽宜祀於魯而濫及江淮以南是
偽為也城隍捍外衞内庇及生民功誠不在坊水庸下
故其神秩在祀典一實理之所在也非去偽而反於誠
乎嶽祠像設大率以天堂地獄之説誣惑人心是邪道
也國朝制禮凡所謂城隍神者盡革前代封爵前諡號
而悉正其名不使雜於叢祠野廟之列非違邪而歸於
[016-29a]
正乎又嘗攷之州初治太倉時廟制未偹蓋嘗即興徳
廟祠之又嘗即海寜藏殿祠之又泰定甲子始有州前
之廟逮今厯一百七十年而改遷於是是非由小之大
而適逢其時乎然則是舉也有以萃人心之誠有以成
祀禮之正有以適時措之宜上不費於公下不勞於民
而事以就緒吾知神居安妥揚明效靈蓋將固金湯於
億萬斯年與皇圖同其悠久庸詎直新改作聳觀聴於
一時而已哉是宜楊侯有見於此而果於改遷宗哲等
[016-29b]
圖昭侯之徳而不敢後也文既成復請曰謀遷之初從
㬰其事而賛成之者張侯漢與其僚汪侯澄江侯英咸
與有力焉不可忘也因併記之
   城隍廟祈晴文       倪宗正
神奉天命守兹土而惟其禍福宗正奉天子命守兹土
而惟其賞罰隂陽職分相為表裏天子又命宗正等嵗
祀月謁是又左隂右陽而托以輔宗正之不逮恭惟天
以生物為心天子體生物之心以為心神與宗正奉天
[016-30a]
命天子命守兹土雖一草一木一禽獸不得其生皆神
與宗正之責況生人之靈乎兹土去嵗淫雨秋成已虛
民久乏食骨肉弗保顛沛流離餓殍載道兹土之民耗
半所望者今有年耳二麥將登積雨為淫節枯穗凋蒸
鬱内腐田疇既治水潦泛溢挿蒔維時無可施功秧始
發生隨即黄萎乏食之民上溼下塗不能轉展輸販謀
生無門待死而已況疾疫流行十舉九殞兹土之凶災
神固監之宗正又瀆言者畏天命畏天子命而神與宗
[016-30b]
正職守弗稱宜各罹於罰宗正恐懼修省愆徳蠧政不
敢有於身其才力之不逮惟望神是輔嘗聞天之命官
各有攸司風以吹嘘雨以潤澤日以烜熯霜雪以摧折
四時以生以長以收以藏天特無思無為而已庶官各
以生物之心而行其職正也今淫雨為災是坎官浸濫
離官罷曠水盛火衰陽伏隂愆非天子之本心明矣且
朝廷利病天子許宗正等實封奏聞伏望神悉兹土利
病及民物不得其生之狀昭告於天分庶官抑雨師揚
[016-31a]
日御竄雲霾降風伯用開障蔽聿回清朗天必降聴神
言諒無阻遏其或山澤溪潭水陸之妖竊神權而肆虐
者神惟指揮神師覆巢𢷬穴明正厥戮然後聞之於天
其或厲鬼潛悲吐氣凝隂神其出陷脱幽超彼逍遥之
境無使含寃叫號閭闔如此則神功感通天心喜豫祥
颷煽和旭日布輝宇宙澄清山川光霽兹土凶災以弭
為生人造福而宗正與有力焉不然則神與宗正惟待
天罰與天子罰而已夫以宗正之庸下而受天子之罰
[016-31b]
無怨矣神之聰明正直豈宜黙黙無為而受天之罰乎
宗正冒昧狂言不知煩陋惟矜其愚悃而錫祐焉不勝
悚懼之至
 城隍廟在州治東南隅即元左丞朱清所建東嶽廟
 𢎞治十年改建
   重修城隍廟記畧文/     雷中
崇明治西南隅有城隍祠舊遵禮制而建水旱蟲疫必
於此禱第陿庳弗稱久未改作一夕回祿盡燬知縣長
[016-32a]
垣李顯率諸僚屬捐俸一嵗捐白金十兩倡諸好事者
出資以助猶不敢專請於郡刺史丘侯然後市良材賃
工役易故鼎新作城隍前後殿宇若干楹髙明壯麗加
於舊規營治於成化癸已冬落成於甲午春義助可書
者則備書於左云
 崇明城隍廟在縣西南思敬巷
   新建鄉社亭記      顧清
𢎞治甲寅任邱鄺侯為吳縣令始至延見其邑人問邑
[016-32b]
之名徳若廢闕之當與舉者禮部主事致仕楊君循吉
鄉貢進士史君經醫學訓科盛君俌及鄉之父老合辭
而言曰故禮部尚書希顔楊先生博綜經史尚古力行
在仁廟初以薦起家入翰林為侍從若干年受知列聖
預修纂三朝實錄大為館閣諸公所敬禮累拜郕王府
長史陞禮部侍郎方大用公而公遽引年去景皇帝念
公之賢進尚書為官其一子為吳縣簿其始終全節見
於公自撰墓銘少冢宰文莊葉公之日記甚核為人淳
[016-33a]
厚而坦夷貞静而直諒非聖賢之書不讀非義理之文
不窺孝慈友悌薫於鄉黨考徳詢事無愧古人見於少
師東里楊公訓導陳君永之之序述甚備蓋宣徳景泰
之間士大夫稱厚徳者莫先焉而殁不數十年垣宇蕩
析邱隴弗守雖學宫有祠春秋不廢而閭黨之間聲響
殆絶邦人興哀謂徳鮮祐振而新之斯亦表俗明民之
一事也侯聞而韙之其明年侯作康復之橋於至徳鄉
既成以贏材屬義官葉璋度地於其北得信心菴廢宇
[016-33b]
撤而平之構亭焉牓之曰鄉社取史君所刻白鹿洞規
古靈諭俗文列置於左右而位先生於其中乃告其人
曰古鄉士大夫之賢者没得祭於社吾具於是焉俎豆
公何如皆曰善此吾之志也非侯其孰成之於是以日
之良具酒脯肴酹於亭下而作歌曰 惟吳有氓侯則
煦之惟民之僻侯則矩之民徳是懐侯弗我違我甘我
辛侯則是知孰新斯亭侯實我教孰嚴公祠俾我民傚
至徳之鄉康履之陌昔為緇廬今也公宅褒徳正回示
[016-34a]
我民極勅爾婦子告爾鄰比侯爾父母公爾師資爾安
弗師寧侯忍欺歌竟相與瞻戀徘徊如公復生有感泣
者史君曰夫表先賢以勵民大義也興衰振微大惠也
咸不可以無紀乃以其事走京師屬予書刻之貞石用
告於後來者先生諱翥字仲舉鄺侯名璠字廷瑞與予
同癸丑進士云翰林國史編修承事郎兼修㑹典華亭
顧清記
 鄉社亭為禮部尚書楊公翥建在信心菴内
[016-34b]
   石湖鄉賢祠記       莫旦
石湖鄉賢祠祠石湖之鄉賢也始漁陽史君俊之為吳
縣也一日觀民風出郊至湖上見穹碑立草莽中上有
石湖二大字御寳燦然詢之乃知宋孝宗賜范文穆公
成大之碑也有亭曰御書廢亦久矣君慨然太息乃出
俸金而作新之一仍其舊既落成而君遷秩以去今任
邱鄺君璠以名進士來繼其職暇日與僚屬登亭四顧
以為山水滿前景物如畫殆與西湖畧同惜不及西湖
[016-35a]
之有鄉賢祠耳今文穆亦鄉賢也豈不可即是而祠之
耶於是攷諸郡志詢之故老自文穆以來士之出於石
湖者得二十三人或以科第發身或以材諝薦舉或以
髙潔見重而其道徳功言皆足以師表百世而無間然
者也遂準式為主序其時代先後書其爵諡姓名即御
書碑後而奉安之題曰石湖鄉賢祠即古者祭鄉先生
於社之意也於是醫學正科邑人盛俌來請旦曰俌與
君皆鄉賢子孫也史鄺二君作興之功如此事不可以
[016-35b]
無紀乃伐石為碑而以紀文見屬竊惟石湖為吾蘇勝
景當吳縣吳江二邑之交山川清淑之氣鍾而為人者
豈止二十有三而已哉然二十三人者逺或數十世近
或百餘年其骨已朽何以得後人之尊崇企慕如此哉
夫然後知大丈夫之為人生不徒生死不徒死所謂道
徳功言師表百世足以美教化而厚風俗也不然彼丁
謂亦石湖人也而真宗亦有宸翰之賜以世則在諸賢
之先以爵則位諸賢之上今乃不獲與諸賢之列者何
[016-36a]
哉後之人陟降瞻仰可以悠然思惕然懼而思齊内省
之心自不能不感發而懲創矣大尹君表先哲而勵後
進其功豈小補哉是為記若夫諸賢之出處行實則載
於石湖志云
   范文穆公祠堂記     王鏊
昔在有宋吾蘇入參大政者有兩范公文正公當仁宗
朝開天章閣求治更張庶政將大有為未一年以小人
不悦罷文穆當孝宗朝在政府兩月未及有為以言者
[016-36b]
罷前宋之治莫盛仁宗南渡後莫盛孝宗皆鋭意太平
二公皆以身許國可謂千載之遇而皆不能少試其志
烏乎道之難行其已久矣忠良不可容於時自昔然矣
孔子孟子沮於晏嬰毁於臧倉終身周流不遇以死獨
二公乎哉文正子孫今在吳中最盛所謂嵗寒堂者有
司春秋享祀不絶而文穆之後無聞焉文正為宋人物
第一流文穆其流亞歟觀其使金爭受書之儀舉朝皆
悚有蘇子卿囓雪之操繳還閤門張説詞頭有陽城裂
[016-37a]
麻之忠奏罷明州海物之獻蓋與孔戡之政同其在成
都演武修文奬用名節間與陸務觀諸人賡倡流風餘
韻漸被岷峨而吳中民風土俗人情物態纎悉備見其
詩讀其集知其用世之具素講於胸中固將有以也而
時莫之用非其君之不用而小人則尼之烏乎其可惜
矣吳城西南十里許有浸曰石湖山曰吳山湖山之間
廢壘隠然即所謂越城也文穆之别墅在焉其景最盛
周益公謂天閟絶景以須其人而數世之後求其仿彿
[016-37b]
不可復得所謂天鏡閣玉雪坡之類皆已淪於荒烟野
草之中過者傷之而孝宗宸翰碑石巋然獨存若有神
物䕶持者焉監察御史盧君雍家越來溪上少時數過
其地與其弟襄約曰他日且將俎豆文穆於斯及為御
史始克如志正徳庚辰三月廟成肖公像於中移孝宗
宸翰陷諸壁間以避風日有司嵗時享祀如儀間屬予
紀其事於麗牲予聞之禮法施於民則祀之以勞定國
則祀之而所謂鄉先生者殁則有祭若文穆所以施於
[016-38a]
民效於國表於鄉者卓卓如是而其祀忽諸豈先王制
禮之義乎侍御君之舉其於禮意協矣既以是刻於廟
中又從而歌之曰 湖之山兮嶢嶢嗟公之節兮與
山俱髙湖之水兮瀺瀺嗟公之徳兮與水俱逺吳臺越
壘兮既毁且阤行春之圯兮新廟儼而湖山如舊兮公
行安之千秋顧享兮慰我吳人之思
   直道陳公祠記陳公/名祚     沈燾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今上初即皇帝位詔天下諸司舉
[016-38b]
廢興墜凡名臣賢士墳墓所在即時修理吾鄉直道陳
公之墓増封加飾如制守臣又以公清忠直節備載國
志仍具禮奉公位神於郡學鄉賢祠嵗一修祀越𢎞治
十年丁已嫡孫冠以家無專祀懼神有罰乃謀建祠堂
數楹將以掲䖍妥靈謁於天官少宰吳先生先生題其
額曰直道陳公祠復請記於燾以刻繫牲之石謹按公
諱祚字永錫世家吳邑之南鄉曽祖翠山祖正父子敬
能自樹立由南鄉徙居郡城甘節坊以貲雄里中母顧
[016-39a]
氏有懿行生四子公居次自㓜不羣篤學尚氣治春秋
補郡庠生永樂五年以楷書選至京六年應天府鄉試
中式七年中禮部㑹試九年殿試賜進士出身尋改庶
吉士入翰林明年上拔公河南布政司參議為政持大
體多惠愛於民十二年言事坐謫太和佃户者十年洪
熈初薦復起宣宗皇帝即位勅所司覆試之公皆擢第
一除山西道監察御史彈劾無所避權倖斂迹宣徳二
年出按福建六年出按江西所至威望並著嘗以大學
[016-39b]
衍義勸上經筵講説上震怒勅提至京師并籍其家屬
繫獄幾五年英宗皇帝嗣位復其家屬詔赦之正統三
年出按湖廣發遼王不法事上怒徵繫論死後以王罪
當見原改雲南道六年巡視江上盜賊屏息商旅便之
八年陞按察司僉事激揚有方一道清肅十三年移疾
家居久之乃具疏乞歸得報即行囊無長物晩號退翁
杜門簡出所著有小學辨惑夫公以清才正學雅惟忠
義數以直言遭貶黜而志不少挫信為吾鄉先望卒之
[016-40a]
後䝉恩詔登國志列鄉賢宜也一時慕公之風而興起
焉者遺像有賛入祠有牘石刻有志有表有記藏於家
有傳有狀有錄與夫哀有詞輓有詩固足以發揚公之
盛徳無容喙矣燾念自齠齔時聞鄉人誦公之言行每
為之拊髀興歎於冠之請敢不勉從是堂之作始於是
年正月二十九日集材鳩工衆力齊事踰時棟宇翬飛
青赤炳煥其規制悉如五品之式中為一龕以奉僉事
公像又為别室四龕以祀髙祖誠齋府君次曽祖即僉
[016-40b]
事府君次大父教授府君次考存齋府君其曽祖之龕
是將親盡不遷而為陳氏之始祖也四月六日工告訖
功冠乃備物具服率宗人祭之又垂顯刻以示久逺可
謂孝矣因系之以詞其詞曰 陳實舜後維世逺哉傳
徳襲訓踵生多才山川効靈刃發於硎公直如矢為世典
刑三黜以言秉志不易朝奏暮疏功維社稷生榮死哀
登志入祠宜建影堂維靈居之由髙及曽同堂異置若
祖若考爰述爰繼時有明薦孝孫惟寅以延百祀無忝
[016-41a]
神明
   陳氏祠堂碑       王鏊
𢎞治已酉姑蘇陳氏治第於郡城之卧龍街始作祠於
正寢之左越三月祠成於是太學生悦率其宗人得是
月丁夘祗薦祀事大小和㑹逺近來觀已乃具書走京
師求其友翰林王鏊紀其事以示來裔俾知所以作者
惟陳氏於吳中為巨姓然自故福建僉事公始益顯公
永樂中以進士為河南參議與分巡官交章言事編置
[016-41b]
均州太和山且十年宣徳中起為御史復上疏勸講大
學衍義或指其語涉譏訕闔門繫詔獄五年出復發遼
府不法事又下獄出又劾法司亂成法其忠義之心剛
大之氣踣而復奮幾死而不悔天下想望其風采其後
府學生王養浩等數十人相率言於部使者郡學故有
先賢祠祀唐賢陸中允而下國朝若周文襄公故提學
御史孫公陳公及公或深仁粹徳延被吳人或孤忠勁
節警動海内而廟祀未及後人曷勸於是有司奉公入
[016-42a]
鄉賢祠今上即位有詔修名臣墳墓公墓在吳山極花
塢葬故有闕所司祗奉詔㫖相與治碑碣華表石羊虎
如制且禁人無得樵牧而復其為後者一人使專䕶守
於是其孫悦退而歎曰唯先公忠義聞天下墓有封祀
有祠而家顧無專祀嵗時饋獻仍陋就簡不肖不孝罰
其可辭乃作祠如禮堂為四龕西以祀髙祖府君次曽
祖府君次即公次考教授府君祠之飾悉如五品之制
且設巨龕於寢以奉公像曰是將親盡不遷為陳氏始
[016-42b]
祖云詞曰 國有正氣眎時屈伸在屈而振展也維人
公在河南以言得罪十載太和若終把耒帝思良臣起
為御史公拜上言言固臣事臣有一編請置之陛朝夕
勸講四海其乂或從間之詔獄是縈闔門縲絏百死而
生詔恩朝赦暮已抗章擿藩府隠帝聞為驚初驚後繹
維帝之明古有汲黯拾遺為志亦有魏徵勸行仁義較
其所處孰難孰易堂堂陳公今復有之廟祀嚴嚴邦人
之思邦人之思況其孫子作廟於家爰及其自同堂異
[016-43a]
置籩豆載登春秋饋獻百世其承
   劉塘王氏祠堂記     楊榮
古者諸侯大夫士之祭其先皆有廟庶人無廟則祭於
寢而祠堂之制未有也漢世始有即先人之墓以為之
蓋禮之變者也宋之大儒乃定其制始去墓而營於家
殆又變而得乎義之宜者雖非古制而後之君子皆取
焉者何哉蓋諸侯大夫士之有廟者以有祿位之貴也
禮度秩然不可亂矣叔世之士庶人不得立廟而祭於
[016-43b]
正寢者以布衣之賤也禮度秩然不可亂矣叔世之士
既無祿位貴雖未迨於諸侯大夫而視庶人之賤則有
逕庭祀先之禮奚可終殺歟然以廟則上僭以寢則下
淆創祠堂以祗事焉不亦可乎用是沿襲至今雖賢智
亦莫之能改也蘇之嘉定王氏居邑之劉塘鄉稱士族
之賢曰士昌思自厥考仲名甫以上世事儒書而圖所
以紹承之逺力舉子文以世其家且篤於為善以義方
訓子孫以雍睦待宗黨以誠敬交際朋舊尤親近士夫
[016-44a]
君子以游處討論孶孶不怠家素豐財不吝施予而貧
窶多得之所謂富而好禮者歟平居切切於孝思而興
夫追逺之念乃命嗣子璿等鳩工萃材於居第之東建
祠堂若干楹用妥先世之靈嵗時率諸子孫嚴祀享以
展孝敬所以事其先者有道行諸已者有禮矣以篤率
其子孫報夫本始者良不在是歟祠堂之剏以永樂丁
酉之春迄今二十餘年未有紀其實者慮無以傳示乃
致書吏部考功主事夏仲昭禮部儀制主事衞以嘉謁
[016-44b]
予文歸而勒諸石予嘉士昌之篤於孝其所以為此者
實有關於世教焉故推本祠堂之制如此為文以畀之
非徒以示其孫使善繼而不忘亦將以為世之勸也大
學士楊榮撰
   崑山縣城隍廟記      沈魯
國家受天命奄有方夏奠安元元以統承萬國俾分職
任功顯幽罔間惟是小大郡邑山川城社咸秩祀事與
天子之命吏同憂恤之寄焉其所以代天理物莫不一
[016-45a]
極其至而城隍保民為重廟祀固在以義而起崑山自
唐為吳望縣光化中錢鏐攻毁其城宋世承平三百年
柵竹為防而已元社將屋而始城之城隍則廟於縣治
南百步國初増崇祀典䂓制堂宇徙於馬鞍山麓嵗久
摧敗宣徳紀元之九年盧龍任侯豫尹兹邑大修山川
之祀至於廟下懼日益墜弗舉乃召父老而告之以禮
事神之義慮財計庸易故而新之以完固重門後寢深
靚嚴宻神妥其靈式歆禋祀既落成之明年而侯去十
[016-45b]
五年而侯之明徳克孚民不忘於思於是王惠均澤髙
瑞世祥相率而之予曰吾邑廟祀惟是顯厥靈赫自改
剙於今七十祀吾境内疾疢不興風雨時正六府三事
順成卧赤子於袵席職神之由侯以忠信成民而禮神
神人延釐益垂寧祉請於麗牲之碑以紀成事俾為後
規隨也竊惟天子之命吏與神同食兹土相須匡輔坐
堂陛而司平於民揄方明而禍福之顯幽不同而憂恤
之寄同咸有嘉徳依人而行則夫神之獲安其室職有
[016-46a]
由然哉其辭曰 有廟奕奕於山之陽有赫厥靈實司
其城惟城惟隍民保民障神亦依憑光霽肸蠁嵗厯彌
久敝其室廬尹哉任侯為恤為謨式廟以増堂寢具考
神有神廟民有攸告司邑惟侯司城惟神咸底於仁合
於太鈞我民報祀無怠來者載書示徵勒之宇下正統
十三年春正月吉日
   蘇州府重修城隍廟碑    王鏊
吳故有城隍祠在子城之西南陬莫詳其所始唐天寳
[016-46b]
中採訪使趙居貞改作廟宇梁貞明五年刺史錢元璙
加宏飾焉至趙宋時有勅封忠安王嘉泰三年加號順
應嘉定九年又加號威顯寳祐三年又加號英濟國朝
則惟稱蘇州府城隍之神洪武三年以舊祠庳陋乃徙
雍熈寺故基在今吳城之乾位蓋百三十年於兹矣𢎞
治十三年住持戈原廣言於郡守曹侯鳯謂廟祀載在
令甲凡守土官始莅事及朔望必躬請祠下其嚴如是
而嵗久且就壊棟腐桷摧墻頽磩圯肖像䵝昧不稱瞻
[016-47a]
仰曹侯曰唯神與予分理吳郡予理其明神理其幽吳
下頻年風雨調順稻麥豐登冦攘帖息疫癘不作兹神
之賜予其敢忘乃下令境中願新神廟者聴又命義官
某等董其役於是貧富争施厥財恐後掄材程役完舊
勅新明年春正月始事至九月僝工殿宇峻整廊序逶
邃門墻顯赫過者悚悦㑹曹侯遷去東廣林侯世逺繼
之求予紀其事城隍之祀不見禮經蓋起隋唐之際吳
越之間今京畿至郡縣遐方絶徼罔不嚴事且山川林
[016-47b]
谷丘陵表畷坊庸古皆有祭況夫作鎮一方司啓閉捍
冦偷婦子安畜牧遂非所謂有功則祀之者邪固可以
義起也況時有所尚敬有所偏今自朝廷及於閭閻祈
靈丏祥罔有畫夜水旱蝗蝻則禱之疫癘夭札則禱之
凡有求則禱之有疑則禱之而神實能昭答隂祐儼乎
如臨其上至其家可謂靈也已予故著文於碑以彰神
之威靈詞曰 於赫明靈作鎮南服上帝嘉之寄是
威福浩浩幽遐星矛霜鍔誅斬妖魔良愿攸託祓戾
[016-48a]
召祥雨暘斯若老稚熈熈閭門夜開維神之賜其可誣
哉清廟有嚴曹侯所飭林侯紹之邦典維秩疈牲奠糈
嵗事孔修福我邦人億萬斯秋
   萬夀祠記        顧儒寳
五王自唐光啓中降靈於徽之婺源其初邦人祠之厯
年多而施澤於民久禦災捍患衞國有功登祀典封王
爵宜也惟神無方由邇而逺行幾徧天下吳門距徽千
有餘里民之敬信過於他邦懐香裹糧而往拜者嵗不
[016-48b]
知其幾猶為未足以展其朝夕慕仰之誠始建行祠焉
祠在吉利橋西南可百步其地乃朱氏故園古木蕭疎
清流映帶門徑通徹誠為一郡勝地神之妥靈蓋有攸
自或云祠始於宋之建炎正殿則重建於嘉熈時比丘
圓明為之洎寳祐甲寅通一鼎剙大雄殿於東序景定
而後正知善已相繼修廟事一新三門重闢兩廡既而
行日亦克善繼月有閲經之㑹嵗修慶佛之儀晨香夕
燈靡不崇向皇元混一百神秩序五王靈顯視昔有光
[016-49a]
至元間行日勸信士孫子發偕弟子榮專建華光前閣
而後閣則元貞以來集衆力而成大徳間如海出囊中
餘資買張氏基地以廣其居復置楓橋常稔之田永為
贍衆理葺祠宇及長明燈油之需延祐丁已建圓通寳
殿乃寓公葉武徳倡率衆緣樂成之其西有菴署曰上
善徒弟凈徳輩居之以奉祠事斯廟完麗甲於他祠雖
曰人謀實由神相轉舊為新化頑為仁亦郡政之一助
也邦人語僧曰豈無紀述以傳將來一日僧書其概謁
[016-49b]
予記予謂神之靈無在無不在水旱疾疫有禱必應者
神之靈出入起居罔有不敬者人之誠有誠則有神求
神於誠之外則荒矣昔人云見廟社則思敬是則廟乃
誠所寄也或者以為福善禍淫之道自有黙運潛庸於
形聲之表其果專在於廟歟曰不然聚其誠而久其敬
廟固不容無也甲寅初元勅賜祖廟為萬夀靈順此宜
曰萬夀靈順行祠乃甲乙住持燈燈相續至今幾二百
載矣成之良為不易嗣而葺之將有望焉郡人顧儒寳
[016-50a]

   況知府重建五顯王行祠記  劉鉉
今之蘇五顯王廟於和豐坊者或謂宋崇寧間其地舊
有浮屠嘉泰癸亥僧普智始菴於其旁名如意而與其
徒徳晟於徽之婺源刻木肖五王及他神之像歸置於
菴復售鄰地以易其廬寳慶乙酉遂建閣名華嚴上以
度經下以奉五王至咸淳中又撤閣為殿而旱暵水溢
癘疫之禱悉有竒驗所以士庶歸心信崇深篤國朝洪
[016-50b]
武初又規其地以廣府治而廟蓋有改作焉迨今八十
年梁棟壊腐甓瓦破缺丹堊漫漶時知府況侯鍾為郡
既久弊剗惠敷郡大稱治凡所當行靡不興舉侯乃謂
五王既克衞吾民而廟貌不振若是豈稱民之所以報
事者乎遂約其聨官同知邵諶通判潘叔正推官方矩
經厯王真知事金鑄照磨趙中檢校王善以祿奉之入
節縮其出銖積寸累又率好善樂佽之士共得鈔若干
萬貫於是度材鳩工葺舊則正殿旁殿樓閣磚塔楮爐
[016-51a]
刹竿新作則三門兩廡厨湢正殿之前有亭旁有過廊
總二十有六楹先是廟南畫於鄰垣中庭湫隘兩檐相
逼至是貿其南地退樓閣之址於南北各丈餘越幾月
告成庭既閎豁破完腐堅漫漶鮮好貌位嚴睟者益麗
於前威靈炳赫者知信於衆侯間屬予為記予聞五王
者之降靈於徽以致享祀封王其能禦災捍患可知廟
於今固宜且行祠之徧於他郡者亦其神之無方感而
即通利澤之施既弗限於遐邇則人心之向又奚當間
[016-51b]
夫彼此況其精靈之妥於吾邦既久為蘇人之捍禦既
多廟於斯亦宜是知侯等之所以新是祠者豈有他哉
欲三辰順軌一元調和蓋寒暑節雨暘時百物植上祝
聖夀以齊天下福吾民於悠久是皆可書故為之記董
其事者郡人王信勝偉徐誠盛泉也正統四年嵗次已
未秋七月初吉立行在翰林院侍講承徳郎兼修國史
彭城劉鉉撰
 靈官廟舊名靈順行祠在胥門内朱家園名上善菴
[016-52a]
 宋嘉定二年建一在西米巷名如意菴宋嘉熈四年
 重建國朝正統中知府況鍾重修
   宋光宗封五龍勅
平江府靈濟廟第一位龍王右可特封東靈侯勅平江
第一位龍王等朕雖不令祠官祝釐専鄉獨美至四方
長吏有為吾民請曰某山川之神能惠於其方則褒崇
之典朕靡愛焉以庶幾古蜡百神之義矧惟五龍以時
節雨暘功著近甸良二千石雖不言禨祥而具道所以
[016-52b]
然之故文詞爛焉爰錫命書秩以侯爵則所以寵嘉神
貺以從民欲何如哉尚終惠之俾世世享可依前件奉
勅如右牒奉行
紹熈四年五月九日右勅文五位同但王封號别/耳其勅尚存廟中主僧寳之
   跋            王爟
東吳靈濟廟五龍之神以時節雨暘功著近甸宋季紹
熈間錫命秩以侯爵一以封為東靈侯二為西成侯三
為中應侯四為南平侯五為北寧侯各以勅文而寵嘉
[016-53a]
神貺其利濟之功禱祈之效迄今著於前民懐惠者多
矣奈因厯年浸久神廟傾圯惟古碑勅命存焉正統初
奉勅知蘇州府事况侯重建祠宇輪奐一新予忝知屬
邑伏覩宋朝褒封勅命巻帙散落恐久而湮没遂裝潢
成冊以圖傳於悠久守斯廟者務在恪遵而珍藏什襲
慎勿忽諸時正統六年嵗在辛酉春端月上澣直𨽻蘇
州府長洲縣知縣榮昌王爟
 五龍堂在今長洲縣東南唐貞元中建李紳記宋淳
[016-53b]
 熈間賜額靈濟廟紹熈四年勅封五龍神為侯
 
 
 
 
 
 
 吳都文粹續集巻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