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明文衡 > 皇明文衡 60

[06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衡巻六十
            明 程敏政 編
 傳
  鐵崕先生傳         貝 瓊
鐵崕

先生者名維楨字㢘夫姓楊氏世為紹興山隂縣
人母李氏夢金鉤自月墮於懐既寤生先生少穎悟好
學日記書數千言父宏為築萬巻樓鐵崕山中使讀書
[060-1b]
樓上懼性弗顓易怠去梯轆轤傳食積五年貫穿經史
百氏雖老師弗及因號鐵崕登元泰定丁卯進士第授
承事郎天台縣尹未幾丁父憂服闋改紹興錢清塲司
令坐損鹽久不調遂放浪錢塘與道士張雨遊西湖南
山窮日夜為樂至正初詔徴天下儒臣修遼金宋三史
先生不得預史成正統訖無定論乃著正統辨其詞曰
正統之説何自而起乎起於夏后傳國湯武革世皆出
於天命人心之公也統出於天命人心之公則三代而
[060-2a]
下厯數之相仍者可以妄歸於人乎故正統之義立於
聖人之經以扶萬世之綱常聖人之經春秋是也春秋
萬代史宗也首書王正於魯史之元年者大一統也五
伯之權非不強於王也而春秋必黜之不使奸此統也
吳楚之號非不竊於王也而春秋必外之不使僭此統
也然則統之所在不得以割據之地僭偽之名而論之
也尚矣先正論統於漢之後者不以劉蜀之祚促與其
地之偏而奪其統之正者春秋之義也彼志三國降昭
[060-2b]
烈以儕吳魏使漢嗣之正下與漢賊並稱此春秋之罪
人矣復有作元經自謂法春秋者而又帝北魏黜江左
其失與志三國者等爾以致尊昭烈續江左兩魏之名
不正而言不順者大正於宋朱氏之綱目焉或問朱氏述綱目主意曰在正統故綱目之挈統者在蜀晉而抑
統者則秦昭襄唐武氏也至不得已以始皇之廿六年
而始繼周漢始於高帝之五年而不始於降秦晉始於
平吳而不始於泰和唐始於羣盜既夷之後而不始於
[060-3a]
武徳之元又所以法於春秋之大一統然則今日之修
遼金宋三史者宜莫嚴於正統與夫一統之辨矣自我
世祖皇帝立國史院嘗命承㫖百一王公修遼金二史
矣宋亡又命詞臣通修三史矣延祐天厯之間屢勤詔
㫖而三史卒無成書者豈不以三史正統之議未決乎
夫其議未決者又豈不以宋渡于南之後拘於遼金之
抗於北乎吾嘗究契丹之有國矣自呼紐氏之部落始
廣其所傳初祖乃呵特之事文不雅馴薦紳先生多難
[060-3b]
言之八部之雄至安巴堅披其黨而自尊迨耶律光而
其勢浸盛契丹之號立於梁貞明之初大遼之號改於
漢天福之日自安巴堅訖于天祚凡九主歴二百一十
有五年夫遼固唐之屬國也乘唐之衰草竊而起石晉
氏通之且割幽燕以與之遂得窺釁以起而石晉氏不
得不亡矣而議者以遼承晉統吾不知其何統也金之
有國始於完顔氏實又臣屬於契丹者也至阿固逹倔
然自奮於道宗之世遂浸與遼人為敵而奄有其國自
[060-4a]
稱國號於宋重和之元相傳九主凡歴一百一十有七
年而議者又以金之平遼克宋帝有中原而謂接遼宋
之統吾又不知其何統也議者又謂完顔氏世為君長
保有肅慎至太祖時南北為敵國素非君臣遼祖神冊
之際宋祖未生遼祖比宋前興五十餘年而宋嘗遣使
卑詞以告和結為兄弟晚年遼為翁而宋為孫矣此其
説之曲而陋者也漢之匃奴唐之突厥不皆興於漢唐
之前乎而漢唐又與之通和矣吳魏之於蜀也亦一時
[060-4b]
角立而不相統攝者也而秉史筆者必以匃奴突厥為
紀傳而以漢唐為正統必以吳魏為分繫而以蜀為正
統何也天理人心之公閲萬世而不可泯者也議者之
論五代又以朱梁氏為簒逆不當合為五代史其説似
矣吾又不知朱晃之簒克用氏父子以為仇矣契丹氏
背唐兄弟之約而稱臣於梁非逆黨乎春秋誅逆重誅
其黨契丹氏之誅當何如哉且石敬塘事唐不受其命
而簒其國亦非正矣契丹氏擄出帝改晉為遼漢興而
[060-5a]
人心應漢謂之承晉又可乎縱承晉也謂之統可乎又
謂東漢四主逺兼郭周宋至興國四年始受其降遂以
周為閏以宋統不為受周禪之正也吁茍以五代之統
論之則南唐李昪嘗立大唐宗廟而自稱為憲宗五代
之孫矣宋於開寳八年滅南唐則宋統繼唐不優於繼
漢繼周乎但五代皆閏也吾無取其統吁天之厯數自
有歸代之正閏不可紊千載厯數之統不必以承先朝
續亡主為正則宋興不必以膺周之禪接漢接唐之閏
[060-5b]
為統也宋不必膺周接唐以為統則夫謂歐陽子不定
五代為南史為宋膺周禪之張本者皆非矣當唐明宗
之祝天自以武人不任社稷生靈之主願天早生聖人
自是天人交感而宋太祖生矣天厭禍亂之極使之君
主中國非欺孤弱寡之所致也朱氏綱目於五代之年
皆細注於嵗之下其遺意固有待於宋矣有待於宋則
直以宋接唐統之正矣而又何計其受周禪與否乎中
遭陽九之厄而天猶不泯其社稷𤓰瓞之系在江之南
[060-6a]
子孫享國又凡百有五十有五年金泰和之議以靖康
為遊魂餘魄比之昭烈在蜀則泰和之議固知宋有遺
統在江之左矣而金欲承其未絶為得統可乎好黨君
子遂斥紹興為偽宋吁吾不忍道矣張邦昌迎康邸之
書曰由康邸之舊藩嗣宋朝之大統漢家之厄十世而
光武中興獻公之子九人而重耳尚在兹惟天意夫豈
人謀是書也邦昌肻以靖康之後為遊魂餘魄而代有
其國乎邦昌不得革宋則金不得以承宋是則後宋之
[060-6b]
與前宋即東漢西漢之比爾又非劉蜀牛晉族屬疏逺
牛馬疑迷者之可以同日語也論正閏者猶以正統在
蜀正朔相承在江東矧嗣祚親切比諸光武重耳者乎
而又可以偽斥之乎此冝不得以渡南為南史也明矣
再攷宋祖生於丁亥而建國於庚申我太祖之降年與
建國之年亦同宋以甲戍渡江而平江南於乙亥丙子
之年而我王師渡江平江南之年亦同是天數之有符
者不偶然天意之有屬者不茍然矣故我世祖平宋之
[060-7a]
時有過唐不及漢宋統當絶我統當續之喻是世祖以
厯數之正統歸之扵宋而以今日接宋統之正自屬也
當時一二大臣又有奏言曰其國可滅其史不可滅也
是又以編年之統在宋矣論而至此則得天之統正而
大者皆不在遼金而在於天付生靈之主也昭昭矣然
則論我元之大一統者當在平宋而不在平遼與金之
日又可推矣夫何今之君子昧於春秋大一統之㫖而
急於我元開國之年遂欲接遼以為統至於咈天數之
[060-7b]
符悖世祖君臣之喻逆萬世是非之公論而不恤吁不
以天數之正一統之大屬之我元承乎有宋如宋之承
唐唐之承隋承晉承漢也而妄分閏代之承欲以荒外
非統之統屬之我元吾又不知今之君子待今日為何
時待今聖人為何君也哉嗚呼春秋大一統之義吾已
悉之請復以成周之大統明之於今日也文王在諸侯
位凡五十年至三分天下有其二遂誕受天命以撫方
夏然猶九年而大統未集必至武王十有三年伐紂有
[060-8a]
天下商命始革而大統始集焉盖革命之事間不容髪
一日之命未絶則一日之統未集當日之命絶則當日
之統集也宋命一日而未革則我元之大統亦一日而
未集也成周不急於文王五十年武王十三年而集天
下之大統則我元又豈急於太祖開國五十年及世祖
十有七年而集天下之大統哉抑又論之道統者治統
之所在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湯禹湯以是
傳之文武周公孔子孔子沒幾不得其傳百有餘年而
[060-8b]
孟子傳焉孟子沒又幾不得其傳千有餘年而濓洛周
程諸子傳焉及乎中立楊氏而吾道南矣既而宋亦南
渡矣楊氏之傳為豫章羅氏延平李氏及於新安朱子
朱子沒而其傳及我朝許文正公此歴代道統之源委
也然則道統不在遼金而在宋在宋而後及於我朝君
子可以觀治統之所在矣嗚呼世隔而後其議公事久
而後其論定故前代之史必修於異代之君子以其議
公而論定也晉史修於唐唐史修於宋則宋史之修宜
[060-9a]
在今日而無譲矣而今日之君子又不以議公論定者
自任而又諉曰付公論於後之儒者吾不知後之儒者
又何儒也此則余為今日君子之痛惜也今日堂堂大
國林林鉅儒議事為律吐詞為經而正統大筆不自豎
立又闕之以遺將來不以貽千載綱目君子之笑為厚
恥吾又不知負儒名於我元者何施眉目以誦孔子之
遺經乎洪惟聖天子當朝廷清明四方無虞之曰與賢
宰臣親覧經史有志於聖人春秋之經制故斷然定修
[060-9b]
三史以繼祖宗未遂之志甚盛典也故知其事大任重
以在館之諸賢為未足而又遣使草野以聘天下之良
史才負其任以往者有其人矣問之以春秋之大法綱
目之主意則概乎其無言也嗚呼司馬遷易編年為紀
傳破春秋之大法唐儒蕭茂挺能議之孰謂林林鉅儒
之中而無一蕭茂挺其人乎此草野有識之士之所甚
惜而不能倡其言於上也故私著其説為宋遼金正統
辯以俟千載綱目君子云若其推子午夘酉及五運之
[060-10a]
王以分正統之説者此日家小技之論王勃兒軰之佞
其君者爾君子不取也吾無以為論辨出見者韙之謂
其正大光明雖百世之下無以易之者欲獻不果去游
吳興遂至姑蘇而華亭大姓呂翁延于家誨子弟八年
始除杭州四務提舉同年楊子宣為江浙省參知政事
惜其才欲薦於朝疏未上卒十二年汝潁兵起南北騷
然先生既受代即辟地富春山後依元帥劉齊齊克於建
徳齊齊克敗後挈家歸錢塘艱難困踣嘯歌自若十八年
[060-10b]
太尉張士誠知其名欲見之不往繼遣其弟來求言因
獻五論及復書斥其所用之人其略曰閣下乘亂起兵
首倡大順以奬王室淮吴之人萬口一詞以閣下之所
為有今日不可及者四兵不嗜殺一也聞善言則拜二
也儉於自奉三也厚給吏禄而奸貪必誅四也此東南
豪傑望閣下之可與有為也閣下孜孜求治上下決不
使相徇也直言決不使遺棄也毁譽決不使亂真也惟
賢人失職四民失業者尚不少也吾惟閣下有可畏者
[060-11a]
又不止是動民力以揺邦本用吏術以括田租銓放私
人不承制出納國廩不上輸受降人不疑任忠臣而復
貳也六者之中有其一二可以喪邦閣下不可以不省
也况為閣下之將帥者有生之心無死之志矣為閣下
之守令者有奉上之道無恤下之政矣為閣下之親族
姻黨者無禄飬之法有奸位之權矣某人有假佞以為
忠者某人有託詐以為直者某人有貪虐以為㢘良
者閣下信佞為忠則臣有靳尚者用矣信詐為直則臣
[060-11b]
有趙髙者用矣信貪虐為㢘良則蹠蹻者進隨夷者退
矣又有某繡使而拜㓂乞生某郡太守望敵而先遁閣
下禮之為好人養之為大老則死節之人少賣國之人
衆矣是非一謬黒白俱紊天下何自而治乎及觀閣下
左右㕘議賛宻者未見其砭切政病規進閣下於逺大
之域者使閣下有可為之時有可乘之勢而迄無有成
之效其故何也為閣下計者少而為身謀者多則誤閣
下者多矣身犯六畏釁闕多端不有内變必有外禍不
[060-12a]
待智者而後知也閣下狃於小安而無長慮此東南豪
傑又何望乎僕既老且病爵禄不干於閣下惟以東南
切望於閣下幸采而行之毋蹈羣小誤人之域則小伯
可以為錢鏐大伯可以為晉重耳齊小白也否則麋鹿
復上姑蘇臺始憶東維子之言於乎晚矣東維子盖晚
年所號也衆惡其直且目為狂生時四境日蹙朝廷方
倚承相逹寔特穆爾為保障而納賄不已復上書風之
由是不合久之徙松江受業者益衆雖武夫悍卒識與
[060-12b]
不識皆知得其文為重大明革命召諸儒考禮樂洪武
三年正月至京師年已七十有六有疾得請歸夏六月
卒太守林孟善為買地葬之先生為人不尚峻絶之行
接引人物稱之恒過其實士以此感附之而於負者亦
未嘗校曲直他日遇之如初有貴游子既破産流落淞
上數踵其門竟持所購倪雲林畫去左右欲辱之曰吾
哀其困使往見一達官以書畫為介耳非盜也務掩人
過如此性不好飲特溺扵音樂出必從以歌童舞女為
[060-13a]
禮法士所疾一日遊盤龍塘夜抵普門寺宿盜伺其亡
盡竊所蓄物黎明家人往白之賦詩不輟直語客曰老
鐡在是區區長物又奚恤衆服其器家隱三吴屢遷其
居有曰草𤣥閣曰藉景軒曰拄頰樓其曰小蓬臺者以
紹興之山名蓬萊示不忘鄊里云後止臺上不復下且
榜於門曰客至不下樓恕老懶見客不答禮恕老病客
問事不對恕老黙發言無所避恕老迂飲酒不輟樂恕
老狂所著春秋大意左氏君子議史鉞麗則遺音及志
[060-13b]
序碑銘贊頌古樂府近體五七言詩鐃歌鼔吹曲凡若
干巻行于世論曰元繼宋季之後政龎文抏鐡崕務鏟
一代之陋上追秦漢雖詞渉夸大自姚虞而下雄健而
不窘者一人而已湖南李祈評其文曰玉光劍氣自不
可掩身屢詘而名益昌傷已仕止典市官卒不大用噫
君子之所貴豈以位哉
  南宫生傳          高 啟
南宫生吴人偉軀幹博渉書簿少任俠喜擊劍走馬尤
[060-14a]
善彈指飛鳥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養賔客及與少年
飲博遊戯盡䘮其貲逮壮見天下亂思自樹功業乃謝
酒徒去學兵得風后握竒陣法將北走中原從豪傑計
事㑹道梗周流無所合遂泝大江遊金陵入金華㑹稽
諸山蒐覧瓌怪渡浙江汎具區而歸家居以氣節聞衣
冠慕之爭往迎候門止車日數十兩生亦善交無貴賤
皆傾身與相接有二軍將恃武横甚毆辱士類號虎冠
其一嘗召生飲或曰彼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惡
[060-14b]
能勇吾將柔之矣即命駕往坐上座為語古賢將事其
人竦聽居樽下拜起為壽至罷㑹無失儀其一嘗遇生
客次頋生不下巳目慴生而起他日見生獨騎出從健
兒帶刀䇿馬踵生後若將肆暴者生故緩轡尚中道進
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訶避明旦介客
詣生謝請結驩生能以氣服人類如此性抗直多辯好
箴切友過有忤已則面數之無留怨與人論議蘄必勝
然援事析理衆終莫能折時藩府數用師生私䇿其雋
[060-15a]
蹶多中有言生於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將中生法生
以智免家雖以貧然喜事故在或饋酒肉立召客與飲
啗相樂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賢必與周旋欵曲延
譽上下所知有䘮疾不能𦵏療者以告生輒令削牘䟽
所乏為請諸公間營具之終隱其徳不言故人皆多生
謂似樓君卿原巨先而賢過之乆之稍厭事闔門寡將
迎闢一室庋歴代法書周彛漢硯唐雷氏琴日遊其間
以自娱素工草𨽻逼鍾王患求者衆遂自閟希復執筆
[060-15b]
歆慕静退時賦詩見志怡然處約若將終身生姓宋名
克家南宫人自號云贊曰生之行凡三變每變而益善
尚俠末矣欲奮於兵固壯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習
隐然自將履藏器之節非有徳能之乎與夫不自知返
違逺道徳者異矣
  天刑生傳          蘇伯衡
天刑生者名闕天刑生其號也生生而病兔闕因名闕
而自號闕翁及年壯更得盲瞶拘攣病生傷目之不明
[060-16a]
也耳之不聰也手之不能執也足之不能履也曰類若
吾矐吾薰吾攦吾釱者孰為之天也天何刑我酷也吾
殆有隠慝乎古之刑幾而吾今具四刑悲夫以此更今
號曰天刑生云或曰生嘗坐族子徳修乾沒内庫物簿
録其家就逮南京今天子燭其非辜卒還其家財而縱
之歸天子即天也今天子不忍生罪而謂天且刑生孰
信之或曰生大父父仕皆不大顯未嘗竊主柄作威福
倚法報復鬻獄而漁色淫刑而黷貨亦未嘗武斷而兼
[060-16b]
併極奢窮欲而暴殄天物生又讀書循理未嘗多行不
義事熟視之不得所以致疾状而生乃有斯疾信隐慝
致邪夫天於人也隐慝猶且察之而矐之薫之攦之釱
之如此則陽為不善者又當何如人之竊主柄以作威
福者倚法以報復者鬻獄漁色淫刑黷貨者武斷而兼
併者極奢窮欲而暴殄天物者多行不義事者可劓可
刵可刖可戮者何可勝數不于彼是劓是刵是刖是戮
顧乃隂矐生目薫生耳攦生手釱生足不既失刑乎所
[060-17a]
謂福善禍淫者非邪或曰天人曷嘗相干生者生死者
死吉者吉凶者凶天何與焉而生乃謂天刑之不亦厚
誣天也歟哉或曰若生者而信天刑之則亦天之未定
耳天定且將以刑生者而刑其可劓可刵可刖可戮者
善者可怠而惡者可肆邪生俱弗之答驟然歌衛人之
詩曰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生姓潘氏金華人其
先世仕宋中書舍人黙成先生最顯後六世而宋亡又
二世乃至生生通經能詩文而詩出語尤絶人生口吃
[060-17b]
然喜面臧否人是非得失期期言不已喜怒一弗頋人
以此嚴憚之有隂事惟恐生知之而發之見生輒趨避
去之生今杜門不復出遇事猶輒作詩風刺向令生不
疾廢詔起文學儒生且首推上生使生得如汪何軰拜
御史亦且諤諤如乃祖而生竟以疾廢矣君子皆為之
太息曰不幸云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潘生者得
不為善人乎而其疾患至于此然而仲尼不得位顔淵
短命死冉伯牛而有疾子夏而䘮明聖賢且如此獨潘
[060-18a]
乎人皆謂生之自號為激察其言乃可謂能自反者
莊周云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者其潘生之謂歟
  二孝子傳          王叔英
余在衆中往往聞孝子悌弟義婦事未嘗不為之感激
流涕欲録傳之以為世勸而恨不得其詳洪武某年間
有兄弟二人以其伯兄坐法當死各自縛為當刑者哀
訴于午門願代兄死上問其故二人者言曰臣少無父
非兄無以至今日今兄當刑臣誠不忍見兄死而獨存
[060-18b]
故願以二身贖兄一身惟陛下聽之上疑其非誠或有
教之者因許其代而戒行刑者曰第試其人如有難色
則殺之無難色則舍之二人者皆延頸待刃遂止不殺
一時見聞者無不嘆息泣下上大嗟異之將赦其兄命
未下御史大夫陳寜獨以為不宜以是得赦卒殺其兄
此可謂悌弟也又得婦四人焉其一人夫為弁得罪臨
刑戒之曰吾死汝年少貧無以為守當再嫁耳慎勿嫁
軍人農人樵夫庶可相保也語時當深塹上謂夫曰汝
[060-19a]
尚未知吾志乎遂投于塹而死其一人夫臨刑脱首簪
市酒肉啖之曰吾當與子共死也竚視其夫河橋上夫
既死即自投于河又其二人妯娌也其夫兄弟以黨人
受戮家人財産盡沒于官婦人則當給為官婢其妯娌
二人相謂曰吾夫已死吾二人縱無他辱於義猶難獨
生况又有他辱乎遂皆自經而死是四婦者可謂義矣
余欲各為之傳以傳於世既不得其人之姓名與其事
之詳以是輒不得發以余一人所聞如此則余之所不
[060-19b]
聞者可勝道哉余觀前代史傳求其事之卓卓如此者
盖寡豈多有其事將亦如余之不聞其詳而不得録邪
抑異時誠少有之而特盛於今邪余固不得而深辨矣
然幸而得其詳者烏可使之無傳乎余於同邑得一人
焉曰陳圭於同郡得一人焉曰朱煦皆孝子可書也作
二孝子傳陳圭字錫𤣥台州黄岩人也其父叔𢎞與其
鄊人多讐圭常諫之後其讐人以贓告叔𢎞罪當死圭
以状告於通政司曰圭為子不能諫其父以陷於不義
[060-20a]
得罪死此圭之不孝所致義當死罪於圭之身原圭父
使将自新誠不勝重願通政司以聞上大喜曰不意今
日乃復有孝子宜赦其死俟天下百官朝覲将播告之
為天下勸頃之刑部尚書開濟奏曰罪有常刑不宜屈
法以開僥倖之路請論如法遂聽圭代父死而謫其父
叔𢎞𨽻兵雲南聞者皆嘆圭之孝而惜其死嗚呼圭之
死固圭之志也扵圭何憾哉朱煦台州仙居人也家世
儒者母楊氏性嚴急遇諸子未嘗借色辭少不如指必
[060-20b]
笞擊至馴伏乃已煦事之盡恭順之道其伯父二人長
季敬次季誠煦皆善事之二伯父俱有令望嘗稱之曰
是姪真猶子也其父季用由薦知福州府洪武十八年
詔天下盡革今嵗以上有司積嵗官吏為民害者季用
視事僅五月爾以例偕入亰吏一以法論罪作城須役
嚴償重日用錢數十緡季用又病痢被楚謂煦曰吾貲
力豈足堪此吾旦夕死矣汝勿深憂但收吾骸歸塟耳
煦惶懼不敢離左右復戒二弟熊正共守不敢少寐季
[060-21a]
用由是不得死時役告枉者甚衆令益嚴告而謫𨽻
雲南者二人被極刑者四人矣煦不頋死而隂與父僚
友同役者謀曰吾無術以脱吾父矣訴不訴皆死萬一
吾父由訴獲免雖戮死萬萬無憾遂陳其詞於通政司通政
司為陳於上上觀其情遂赦季用而復其官同時以煦告得
免復官者一十四人皆拜煦父謝曰微君有孝子吾儕骨肉
為城下土矣已而煦感疾死其十四人者哀臨猶巳子季用
傷煦死病益甚亦死或者以煦冒死得免為幸而又以其父
[060-21b]
子終俱死為命嗚呼為煦者知盡子職而巳其他曷足計哉
  羅先生傳          楊士竒
羅先生名性字子理以字行羅故泰和儒家宋有為蘆
溝主簿曰伯夀嘗刲服和藥起親疾縣表其所居坊曰
旌孝者先生曽伯祖也曽祖伯霖祖見可父穀禎先生
少孤貧自奮扵學初受易於鄉先生乾乾繼登康山
長宗武之門苦志畢力愽記精思夙夜不懈既冠遭元
季兵亂走避岩谷﨑嶇困窮未嘗廢書巻性耿介一言
[060-22a]
一行必端不與俗人接雖至戚或渉邪行輒絶之然口
未嘗言海桑先生陳心吾嘗稱先生及楊子淵有氷玉
之操洪武初詔郡縣立學御史劉昭先知縣采譽望聘
先生及子淵鄧彦髙三人為之師時號楊羅鄧四年中
鄊貢進士明年赴春官奉刺免㑹試授徳安府同知先
是有㓂號糟李萬户者以衆入府治刼殺郡守以下掠
庫藏官捕其衆悉就戮獨糟李逸去久不獲詔捕益急
蹤跡所過宿逮繫數百人諸邑騷然先生初下車民有
[060-22b]
負一囊詣府言糟李實死矣此其遺骸也問死幾何時
矣曰一嵗曰始死時曷為不言又驗其鬚髪皆在而皓
然白也曰糟李年未四十此安得是邪笞而逐之悉出
所繫數百人諭之曰朝廷但欲得糟李耳糟李旦出即
汝軰暮皆寜家何為不自愛體膚乃甘受楚毒而庇一
賊邪能從吾言今與汝等期十日獲賊即汝皆良民衆
叩頭曰府公欲生我敢不盡死力乃悉縱之七日生縛糟
李至庭下民皆以獲賊勞而遣之命下賦民鐡造軍器
[060-23a]
時兵亂初定商旅未通郡民猝無所辦先生居第後治
蔬圃得窖鐡萬餘觔民争趨求售同官亦勸以售民先
生曰固天以濟民豈為我也悉以代民充賦有餘皆入
官庫銖兩不私焉其氷蘖之操愈厲而䘏民之心寢食
不忘為政以寛恕為本惟贓吏無所假應城縣吏劉仁
盜官麥事覺府逮治之仁懼逃慝㑹按察僉事朱逢吉
過徳安仁出誣告先生他事將就鞫湖廣叅政陶凱吴
雲按察副使劉某聞之馳召逢吉還謂曰君不知徳安
[060-23b]
有羅同知邪廿七府之賢守纔三人其可以枉忠賢哉
岳州馬知府沔陽彭/知府及先生三人也逢吉卒白其誣而正仁盜麥之罪
在郡四年闕知府皆先生總之秩滿詣京師坐擅用棗
木染軍衣為陳寜所劾謫戍西安行槖無數百錢怡然
就役不以得失置意既至西安之達官貴人皆敬禮之
而安於處賤未嘗一毫干人郡諸生從之受經後多舉
進士去是時四方老師碩儒在西安者數十人吴中鄒
奕獨曰合吾軰所讀書庶幾羅先生之半盖先生學甚
[060-24a]
博為文章切深詩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書法鍾元
常年及七十卒士竒少孤五嵗先生取而敎育之有父
道焉明年官徳安又挈以行又三年先生有陜西之役
屢遣書督其學文廿年而捐館當是時所以誨不肖者
雖不能盡記而為道之大要不敢忘也恒竊私念先生
所以修諸躬施諸人者皆當追配古人而今之人知之
者寡矣謹述其概為傳手録一通以寄其子賔畿盖又
欲其子若孫皆圖不辱云
[060-24b]
  周是修傳
周是修諱徳以字行周吉之泰和爵譽里名家其先諱
矩者嘗顯於南唐至宋累累有科第其支裔徙灉江里
是修之所自出也是修少孤貧自奮於學從游鄊先生
胡渚樵渚樵以孫妻之又從國子學録蕭執先生明詩
經初舉霍丘縣學訓導入見太祖髙皇帝擢為周府奉
祠正高皇帝上賔之明年有告言王過失事王府官屬
皆下吏是修以嘗諌得免改衡府紀善預修纂翰林數
[060-25a]
陳論國家大計及指斥用事者誤國用事者怒衆共挫
折之是修屹不為動太宗文皇帝靖難之師既渡江駐
金川門宫中悉自焚明日是修留書其家别其友江仲
隆解大紳胡光大蕭用道楊士竒且付後事暮入應天
府學自經六月十五日也又明日臣民推戴文皇帝繼
大統數月御史言是修不順天命請加進戮上曰彼食
其禄自盡其心一無所問是修内貞外和有孝友忠信
之行非其義不茍取襟懐坦明灑落而沖澹悠然其學
[060-25b]
自經史百氏下至隂陽醫卜之説靡所不通為文章未
嘗締思援筆立就而雍容雅贍詞理條逹稍暇著述吟
咏不虚寸晷所著有詩小序詩集義詩譜論語類編廣
衍太極圖觀感録綱常懿範邇言家訓芻蕘集進思集
是修汲汲導誘人善人有過失恒為之隐以是無少長
賤貴皆樂親之明於人所薦士如梁用之劉叔毖皆知
名當世是修之學雖間未純然於明綱常為世道計必
身履之而不徒託之空言豈非卓然特立者歟是修卒
[060-26a]
年四十有九時解胡蕭江皆見諸文字然屬倉卒不及
詳今二十有八年矣知是修者獨余在每追念君子清
白之節文皇帝日月之明既照其心豈當遂至泯沒故
述為小傳以授其子轅使傳焉
 
 
 
 
[060-26b]
 
 
 
 
 
 
 
 明文衡巻六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