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明文衡 > 皇明文衡 31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衡巻三十一
            明 程敏政 編
 記

  逰三門記          王 翰
三門集津在平陸縣治東六十里道由東西延至黄堆
循河東下再行十里至其處河南山脊峻下其尾屬於
北山鑿山作三門以通河流南者為鬼門中為人門次
[031-1b]
北為神門又次北及開元新開河又以中為夜义門北
為金門新開河為公主河未詳其說也鬼門迫窄水勢
極峻急人門水稍平緩直東可十五步中流有小山乃
其底柱也東又十步其水縈迴謂之海眼深不可測神
門最修廣水安妥葢唐宋漕運之道山嵓上有閣道且
牽泐石深尺許正南下五十步有石聳起側視若香爐
然東又三十步一峯可髙數丈不甚竒新開河南北廣
約計二丈其岸石如甃又直如繩取者行百餘步與神
[031-2a]
門水合其南一峯壁立度二百尺許極竒秀石紋青黄
相雜其巔多鵠鸛巢壘石為爐形非飛舉者不可至不
知其始有人謂老君煉丹爐葢以神之也新開河左就
嵓石下刻宋金人題名并詩且刻翠隂禹功二嵓稍東
刻忠孝清慎四字字畫若顔魯公書者其南山上有石
巉然如鴟蹲者人號為挂鼓石葢禹用以節時齊力也
自新開河東口涉水上山上舊有開化寺今不存有小
祠象龍神者前碑剝落不可模不知何時立祠檐下二
[031-2b]
石其狀如碑無字上作三竅一碑葢金源興定十二年
修禹廟之記也回至西可二里上山謁禹廟而還所至
處皆用小律詩記之偕行者生員張恭馬喜王興也時
洪武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記  古愚齋記          劉永之
臨江貳守韋侯彦芳其係出於漢丞相昭由丞相四十
七傳而至茂今家潤州雲陽為其邑之著姓出郭門若
千里地曰夀安有別墅者侯之所建也葢嘗讀書其中
[031-3a]
而題其齋居曰古愚其至官也手書其事以遺永之而
求文以為記既受命乃為之說曰言非一端而已即其
言而知其志之所存所謂知言也葢是今而非古久矣
有行古道於今之世者必且羣起而訾之曰是好古而
愚者也夫古之道豈誠然乎哉亦失其好惡之情焉耳
方周之衰天下葢已弊矣繼之以强暴之秦盡去先王
之典而用其一切之法使其靡靡然戕其仁厚之性而
從事於貪殘刻薄變詐之行於是是非好惡顛倒錯謬
[031-3b]
一反其情以至於大壊極亂不可救遏而秦用以亡自
而後其流風末俗浸淫演漫於天下者千有餘年於
今其間雖有願治之君善輔之臣凡所建立皆因仍茍
簡以為當世之計率不越數十百年法弊禁弛則又往
往至於大壊極亂不可救遏若秦之事然漢唐以来概
可覩已當其壊亂之際雖學士大夫猶㦯不識義理之
正況世俗之凡民乎其喜浮而惡質非古而是今無足
異矣惟其理亂興廢之由恒在於是而未有深慮逺圖
[031-4a]
而振之者豈其沈酗没溺之久而終不可為邪無豪傑
特起之士而不能變化鼔舞作興之也所謂豪傑特起
之士者必能窮天下之理通天下之情識天下之變而
其於道也知之明信之篤行之果而不惑於流俗者也
今侯以髙明之資當天下壊亂之時躬行古道不顧流
俗之是非因取其所常被毁者以自名而見其意及遭
聖朝起而從政又能不以窮通易節而勤勤然欲託
於文字惟恐其弗及如此豈非篤于自信而庶幾其人
[031-4b]
者與然則變化鼓舞而作興天下之民固其志之所存
矣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謂其不可
興起者不知道者也謂侯之志不在於是者不知人者
也故述而記之以俟知道與知侯者考焉
  獨善山房記
古之學者為己而已及其至也則思推其有諸已者以
及乎民焉將推其有諸已者以及乎民則非得其位而
施之政不可故仕而達者君子之所甚欲也非欲其仕
[031-5a]
而達也欲其有諸已者及乎民也然學而有諸已者必
自貴而不徇於外故其交也有禮其進也有義必人即
之而不即乎人也必世求之而不求乎世也交之以禮
矣進之以義矣人即之而世求之矣又必度其時之可
為道之可行然後起而從之是數者一㦯不然則三公
之貴千駟之富視之猶弊屨焉曷足以動其心㦲其難
進寡合如此而有天下國家者方懸其爵祿以招天下
之士有司者傲然持其權衡尺寸秤度而進退之幸而
[031-5b]
合其程式然後授之以職臨之以賞罰使之促促然唯
上令之是聴其取士用人之法如此然而自公卿以下
至於百執事之位未嘗乏人焉於是上之人自以為其
術果足以籠天下之士馭天下之才而為天下之政矣
又何必弊弊然求彼之難進寡合者為哉葢自三代而
下山林巖穴之士懐其道徳才藝深藏不售而没齒貧
賤者衆矣然其人皆浩然有以自樂未嘗㦯之悔也而
論者以為孟氏所謂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而
[031-6a]
異端叛逃之民果於遺世者不可同日而語也友人柯
同徳儒者也世居屏山之下自其祖父隠徳不耀數世
矣其家之所傳以為學者皆内而弗外為已者也而同
徳之為人善論議有氣節尤能應變吾嘗與之共處憂
患知其學之有守而才之足以有為也惟其自貴而不
徇於外也故不為時之所知﨑嶇連蹇至於窮且老矣
終不肯少變其操而其心浩然有以自樂而無悔於是
取孟氏之言名其室曰獨善山房而屬余為文以記之
[031-6b]
余既惜其才之可用而莫用又喜其能自貴而不徇于
外幾於古之學者而合乎孟氏之所云遂述其所聞以
為之記
  知止齋記          錢 宰
八年冬詔天下士凡寄跡佛老而有志于聖賢之學者
入國子學俾習知天理民彞然後授之政焉余助教庠
舍間因獲與諸茂異交間過尊經閣訪黄君伯厚
于東叙伯厚扁其齋居曰知止噫伯厚逃佛而歸於
[031-7a]
儒不半載而知所止矣何其化之速邪今朝廷武功既
成誕修文教示之以綱常道之以道徳化之以禮樂禁
之以刑政將使天下之士皆知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
子之道將使天下之民皆被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
之化以世之學佛老者往往多聰明識道理俾務于學
去其虚而實踐變其寂而有為黜其偏而歸于中正猶
反手耳然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以大中至正之
道化天下後世俾修諸身措諸事業莫不各有所
[031-7b]
止之地也是故冠爾以章甫使知首之所止焉衣爾以
逢掖使知身之所止焉正爾以夫婦復爾以父子明爾
以君臣使知心之所止焉伯厚於是乎𤣥冠綦纓俯仰
後先以正其容貎以齊其顔色垂紳委佩周旋抑揚以
敬其儀刑以慎其進趨入其室則夫夫婦婦怡然乎其
其和樂而有别也陞其堂則父父子子僾然乎其慈孝
而有親也出而仕于朝則君君臣臣秩然乎其明良之
際㑹而有義也伯厚方且見之躬行矣其視前日祝髪
[031-8a]
毁形滅性離倫違世獨立而髙出物外者夫豈伯厚之
所止邪嗟夫北辰之止于天也不偏也流水之止于海
也不息也心猶辰也静而不偏則所止者正矣心猶水
也動而不息則所止者至矣伯厚尚無惑於偏無怠以
息庶幾終始慎其所止哉
  新建耐牢坡石閘記      劉大昕
大明受命皇帝即位之元年詔遣大將軍信國公鄂國
公總率羽林諸衛師旅億萬戰艦百千定山東平幽冀
[031-8b]
兵不血刃而梁晉闗陜大小郡邑悉皆附順分兵戍以
守阨塞浚河梁以逸漕度舳艫千里魚貫蟬聨貢賦供
需有程無阻後以黄河變易濟寧之南陽西暨周村涯
淤窒壅數壊舟楫遷遵師莊石佛諸閘北泝汶濟以達
燕冀西循曹鄆以抵梁晉濟寕州城西二十里許耐牢
坡口者實西北分路之㑹坡有堤綿數十里以防河決
於是時遂開通焉倘失啟閉水勢散泄漕度愆期深為
職守憂洪武二年申請于山東行省注官分任其事南
[031-9a]
疏北導靡所寧處冬十一月省檄下委大昕相宜置閘
以為歳久計十二月朔同寅知府余芳通判胡處謙集
議率任城簿周允暨提領郭祥至於河上視其舊口則
土崩流悍不可即功行視口之北幾一里許平衍水滙
可立基焉乃伐石轉木度工改作時冰凍暫止三年二
月二日集衆材合役下夷土堤平水洚八尺以為基樹
以棗栗宻如星布實以瓦甓迥若砥平然後鋪張木枋
敷嵌石板爰琢爰甃犬牙相入復固以灰膠闗以鐵錠
[031-9b]
磨礱剷削混然天成閘門東西廣十六尺有五寸崇十
尺一寸西北比東西廣加二尺焉閘之北東向有墉縱
二十二尺西向墉縱一十五尺有竒閘之南稱是翼如
也所以捍水之洄洑衝薄也兩門之中鑿渠五寸下貫
萬年枋以立懸板復於閘之南北決去壅土以殺悍湍
且濟舟以轉折入閘自兹啓閉有常舟行如素三月二
十日告成訖功計興工至休役凡五十日以工計石工
二十九人木工四人金工二人徒四百五十人以材計
[031-10a]
木一千三百有三枋五十甓大小七百八十有四鐵錠
一百毎錠斤重六斤四兩鐵斤重二百五十五木炭斤
重一千五百四十二石灰斤重六千三百四十四工之
食粟八石零七升若鐵粟則取給於官餘悉因沂兖二
州任城滕鄆諸縣土地所有規措給用雖少勞於民而
民樂於趨事不費於官而官亦易以成功此大較也大
昕雖董是役而主簿周允晨夕陳力勤敏不怠其功其
勞不可葢也遂具載本末于石以垂永久焉
[031-10b]
  蜀山書舍記         髙 啓
蜀山書舍者友人徐君㓜文肄學之所也㓜文嘗自吳
興以書抵予曰吾山在城東若干里吾屋在山若干楹
吾書在屋若干巻山雖小而甚美屋雖朴而粗完書雖
不多而足以備閱吾將於是卒業焉子幸為我記之予
惟古之君子所取以成其學者無常物所居以致其學
者無常地也故弁裳之於容珩瑀之於步豆籩之於陳
琴瑟之於樂弓矢車馬之於服度量權衡之於用凡於
[031-11a]
物皆學也豈専於六籍之内哉往于田入于市處于户
庭覽于山川立于宗廟朝廷逰于庠序軍旅凡履之地
皆學也豈限於一室之間哉後世講學之道既廢而人
之不能然也有志者始各占山水之勝築廬聚書而讀
之雖其所以學之者異乎古然凡事物之理與夫羣聖
賢修已治人之要實皆不出於書況安僻阻之區絶紛
囂之役得一肆其力於是則其至於成就豈不反有易
者哉今幼文以方壯之齒有可用之材而不急進取益
[031-11b]
務於學以求其所未至豈非有志之士哉而予也北郭
之野有土東里之第有書皆先人之遺也遭時多艱茀
穢於榛蕪殘壊於塵蠧倀倀焉日事奔走而不知返則
其荒陋宜有愧於幼文矣尚能為是記乎然而書此而
不辭者葢姑復幼文之請亦因以自厲焉
  松陽縣學復射圃記      蘇伯衡
松陽之有學學之有射圃葢自宋紹興始元之制凡民
不得持弓矢故射息而圃亦廢豪右因侵而有之踰八
[031-12a]
十年有司漫不加省皇帝即位之明年詔郡縣皆興學
置師弟子員而講習乎六藝儒生葉端等作而言曰今
學令射居其一射圃之復維其時矣以告令王君㑹王
君微赴京師事格不行而提刑按察僉事張公行縣適
至乃復以告公為按圗籍凡學之地侵于民者責丞李
君仙簿劉君文彬悉復之而地卒以歸正其疆界夷其
畛域樹垣以繚之王君歸自京師謂部使者祗承徳意
返故地於久攘之後幸惠斯文甚厚宜有以示後人教
[031-12b]
諭毛君煇膺薦而起遂命之来謁文書曰侯以明之此
舜之學政也其人之賢不賢觀其射之中不中見焉故
以射致衆衆致而後論士是以三代率由之而孔子射
於矍相之圃觀者如堵使弟子揚觶而致黜者三則僅
有存者夫學政莫大於射也尚矣國家方修文教而稽
古定制焉則射圃之復其豈細故哉乃為之記曰復地
以尺計之直學之東南則從七十衡五十直東北則益
其從二之一去其衡三之一直西北則其從倍東北之
[031-13a]
三其衡不及東南之八直西南則其從得東南之衡而
去其一以為其衡東南故所謂射圃也張公名志徳字
某陜西人王君名彞字秉文北平人煇邑人攝學事殆
一紀士論多之云
  川上書堂記
金君自明家平陽之南郭其居第在濠之滣不踰閾而
川流可挹也自明隠居教授間以臨以觀而心有契焉
因以川上名其書堂而求余記之嗟夫昔者聖人之在
[031-13b]
川上所為歎夫水者不在水也在乎道也而余於道猶
望洋焉則自明之所以名堂者余安能言之雖然道固
未易窺也而川上之流水則有足徴者矣一日有旦有
中有昃有夜而水之流也自旦至夜未嘗息焉一月有
朔有弦有望有晦而水之流也自朔至晦未嘗息焉一
嵗有春有夏有秋有冬而水之流也自春至冬未嘗息
焉非特嵗月日然也流乎千萬年之先而不見其始焉
流乎千萬年之後而不見其終焉豈獨水哉於是觀
[031-14a]
日月西者没而東者生於是觀諸隂陽上者剥而下者
復於是觀諸草木榮者悴而區者申於是觀諸鳥獸孳
者革而毨者亦猶水之前者逝而後者續也嗟乎何
以然乎曰出於氣乎氣不自神也曰出於機乎機不自
運也則何以然乎詎不聞乎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此天
之所以為天也天命不已故命于天而形於兩間者亦
不已微之為草木鳥獸且猶然而況於人乎人之於天
也其氣同也其理同也天地之初有理斯有氣有氣斯
[031-14b]
有形氣宰乎形理宰乎氣是故天地以氣為槖籥焉以
理為樞紐焉而人之所以為槖籥為樞紐者亦惟氣惟
理焉爾氣之在人也榮衛之周流呼吸之出入無不同
乎天也而況於理乎理者何性而已矣性之在人也無
往不體無時不然者何誠而已矣故曰誠者天之道也
夫惟聖人克誠安得人人而聖哉古之君子不睹亦戒
不聞亦慎發乎已之所自知行乎人之所不見亦謹焉
者所以立其誠而全在我之天也獨之不謹則有時而
[031-15a]
息矣有時而息則誠之不至矣誠之不至則無以與天
一矣而人也曽水之不如矣嗟夫有志於道者可不謹
乎哉由君子之學進于聖賢之道余未之能焉抑不敢
不勉也竊喜自明之有志輒相與言之倘有取於是則
請以為川上書堂記
  節義堂記
處州衞知事魏君以節義名其堂使来請曰自吾有堂
堂有斯名亦己久矣然未有發其義為吾記之者敢屬
[031-15b]
筆焉余聞魏君家梁溪梁溪於毘陵為勝地九龍之山
天下第二泉在焉魏君作堂其間不以觀遊為美而以
節義自脩亦可以見其志矣乃記之曰節義之立不立
豈惟君子鄙夫所由判國家治亂安危亦恒由之何以
知其然也士之出于三代之際者養之有學校淑之有
敎化莫不篤於道周於徳有過人之節取予辭受出處
必以其義得失利害禍福不動其心殺之可也辱之可
也飢之可也寒之可也爵之以五等之國富之以萬鍾
[031-16a]
之粟臨之以三軍之威使易其所守而胥為不善不可
也夫如是故可以共逸樂而亦可與同患難三代之所
以長治久安其豈不由此也歟厥後惟東漢諸君子無
愧焉自元興以降宦寺専政挾天子威權以薫灼海内
紀綱於是大壊矣而當時君子其在位者則抗志羣小
之間不少屈意以迎合附麗至於羅織鈎黨之獄起而
其節操愈堅其在野者則聞風慕義慷慨奮激棄家族
骨肉相勉趨死而不悔夫如是故終漢之世不之徒
[031-16b]
懐簒奪者後先相望皆忌惮而不敢直遂而漢之社稷
危而不遂亡者實賴之也然則節義之所係豈細也哉
近世學校不修教化不行士鮮不為習俗所移放其邪
心役於外物區區貴富何足為輕重而求之者隳名節
損禮義不顧性命而惟恐不得僥倖得之姁姁以為容
詹詹以為恱汲汲保身固位以為務平居莫肯直道以
事上緩急遂至鬻國而叛君若是者雖曰累千百何益
於人國家哉聖天子知節義與國家相與有無創業之
[031-17a]
初庶事未遑而獨於前朝仗節蹈義之臣或優以體貎
或寵以褒贈或列諸秩祀或録其子孫以示風厲丕變
爾来垂兩紀矣雖朝廷清明四方無虞士大夫幸而享
富貴之樂不踐患難之途無由以奇節髙義自見而豈
可不力也哉忘其勢而取舍不悖忘人之勢而特立不
懼招之不来而麾之不去斯何莫非節義也豈必見危
授命殺身成仁而後為節為義哉故觀魏君之名堂非
所謂有志者乎雖然人之所恃以斡旋萬變者氣而己
[031-17b]
有以養之則細入芒忽而不為歉大塞天地而不為盈
不以困抑摧挫而亡不以安富尊榮而存葢有以為氣
之主也故隨其所遇而皆安投其所嚮而如意衆人之於
是氣也無物為之主而反聴命焉如喪将之兵如朝霧
之氣如暴雷迅雨之涌水其始也非不可畏而可悦假
之斯須之時則己潰散消涸而不見其迹矣未有處大
事臨大節而不顛倒失措者由其為氣所使而莫為之
主故也均之是氣也有所養者為正氣無所養者為虛
[031-18a]
氣惟氣之正者浩然剛大不變於物持虛氣以處夫紛
紜之變其不變於物乎有志於名節者茍不明道集義
以養其中而惟用虛氣求有所樹立非余之所知也願
與魏君勉焉
  南華謫居圗記
洪武元年夏國子祭酒許先生謫韶州即唐宰相張文
獻公祠以居祠在州城之北而城南有山曰南華直乎
祠之前其岡巒起伏草木行列朝霏夕靄不出户閾可
[031-18b]
以盡得之先生著書閒暇時時臨眺而樂焉曰使吾為
此州人奚其不可也乃號南華逸人且屬龍虎山道士
方壺子繪之縑素云初上行金華訪求文懿公之後得
先生召之見未至而乗輿還京師驛召先生赴京師一
見與語大說為立京學命為敎授鑄印使佩之仍命入
皇太子及諸王己而改京學為國子學拜博士未㡬
陞正四品拜祭酒出入兩宫且垂十年自稽古禮文之
事至于人材之進退時政之弛張無不預議先生感奮
[031-19a]
圖報是是非非無所顧忌所為學校脩廢舉墜更規設
法以教養者數十事無不施行其見知於上者至矣然
亦不勝夫人之媢嫉也㑹先生嘗以學宫什噐用之私
室言路因以移用官物坐之章入上覽之而笑而媒孽
先生者不已於是韶州之命行矣夫以文學侍從之賢
一旦以微言而逺謫嶺海間去親戚而伍夷獠人將不
勝其戚戚先生不惟不戚戚且安而樂焉觀其自號有
終焉之志此其學問之過人為何如蓋君子求在我者
[031-19b]
而已矣使其中有所愧何往而能安使其中無所愧何
往而不安是以吾祖文忠公之安置惠州自言譬如原
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北歸之望已絶方自肆於山水
之間惟日不足何曽以謫為意也今先生之志豈不猶
之吾祖哉不然蠻邦窮裔連山複壁蛇蟲之所濳瘴癘
之所聚此羇人遷客之所以悲思無聊而不勝者又何
足樂也余故著先生出處之故覽斯圖者得以考焉
  棲雲軒記          汪仲魯
[031-20a]
自予再來郡城馬生良德稱輒館予于城東新構之軒
病卧若素安焉生請軒名應曰棲雲生又請記則又應
曰吾老且病忘乎軒矣奚記焉雖然病者吾身也身吾
身者初未病也且吾胡為而來也又胡為而止也亦嘗
觀諸雲乎何思何為浮㳺太虛薄日月而翳光景雨下
土而澤萬物迨其歸而棲也倐焉斂藏不見蹤跡孰使
然哉静無而動有者也今生逍遥乎人世隨隙地而構
斯軒岡阜環列静安有常澗泉細流清泠自在與人若
[031-20b]
相得也吾之來而由乎是而止乎是與生夙相契也雲
乎天逰人乎雲卧吾何知也吾何為也而亦無不知且
為也况吾與生是非利害相忘久矣靡存於中靡形於
外而又奚記焉徳稱黙識吾言命其友書于軒中以為

 
 
 明文衡巻三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