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明文衡 > 皇明文衡 7
明文衡巻六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衡巻七
            明 程敏政 編
 奏議

  陳問安啓          楊士竒
臣未奉召命不敢違例一人獨進而有所愚見亦不敢
黙而不言近日未審朝謁及問安之禮如何臣之愚誠
伏望殿下嘉隆此禮愈勤愈敬曾䝉令旨面諭臣云前
[007-1b]
日欽奉聖旨免朝臣退而思之固是天恩寛大之至然
儲君於事君父未有久而不朝之禮伏望殿下自己主
張而必行之如奉聖旨免朝既退之後明日又往後日
又往誠孝之心積久不巳必然感格至於奉侍之際尤
望和顔婉詞以仰承天意臣伏惟至尊仁聖如天雖臣
下有過常䝉寛貸愛之如初何况父子至親恩愛尤重
豈宜於奉事之禮少有未盡也昔文王所以稱聖人者
盖自為世子之時日勤於視膳問安之禮為之根本故
[007-2a]
禮經載之以為萬世之法在禮又曰父母不悦起敬起
孝此悦親之要道也伏望殿下萬萬加意臣愚無任䖍
懇之至謹啟
  請開經筵疏
伏惟皇上肇登寳位上以繼承列聖下以統御萬邦必
明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以興唐虞三代之治則宗社永
安皇圗永固天下䝉福永逺太平然其根本在致力於
聖學自古賢聖之君未有不學而能致治者也去年十
[007-2b]
月内宣宗皇帝御左順門召臣士竒諭之曰明年春暖
東宮出文華殿讀書凡内外侍從俱用慎擇賢良亷謹
之臣臣士竒叩頭對曰此國家第一事正維其時伏望
皇上留心不幸宣宗皇帝上賔中外皆同哀戚之心臣
未敢遽言然此事至重不敢久黙伏望山陵畢日早開
經筵以進聖學臣等深切惓惓之至謹具合行事宜陳
奏伏惟采納謹具奏聞
 一自古人君成徳必先於學未有不學而能成徳者
[007-3a]
 尚書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經
 筵侍講之官實為學之資今皇上進學養徳當預擇
 講官必得問學貫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識達大體
 者數人以共其職庶以上副先帝之意乞預命吏部
 禮部翰林院公同推舉具名陳奏取自上裁如或其
 人學術不正立心行已素無善譽者不得濫預盖師
 友之臣即他日輔導之臣不可不謹擇
 一天子就學其事體與皇太子親王不同乞先命禮
[007-3b]
 部翰林院詳定講筵禮儀陳奏
 一皇上聖徳正在今日輔養本源書曰僕臣正厥后
 克正僕臣諛厥后自聖后徳惟臣不徳惟臣盖言僕
 臣賢否係君徳重輕如此自古聖賢之君左右使令
 必用正人今皇上富於春秋凡起居出入一應隨侍
 及使用之人皆宜選擇行止端荘立心行已正當者
 使在左右庶不正之言不正之習悉皆屏逺不得以
 上惑聰明此事闗係最重伏望太皇太后陛下皇太
[007-4a]
 后殿下皆留聖心為皇上慎選左右隨侍及使用之
 人如或其人舉動輕挑語言䙝慢立心行已不正者
 皆宜早去之若不早去隨侍既久情意相洽不覺其
 非言聽計從後來欲去其勢難矣古語云與善人處
 如入芝蘭之室與不善人處如入鮑魚之肆盖言慎
 所漸染也此在常人尚須謹擇何况天子之左右伏
 望太皇太后陛下皇太后殿下萬萬留意臣深受國
 恩無能補報惓惓愚忠不敢不盡伏乞采納宗社生
[007-4b]
 民萬年太平之福
  議吳文正公從祀
欽奉聖㫖命臣等考究元儒吳澄應否從祀議擬奏聞
臣士竒等欽遵考得元翰林學士吳澄所著書及奎章
閣侍書學士虞集所狀澄事行盖澄自十嵗得宋儒朱
熹所注大學讀之即知為學之要專勤誦讀次讀語孟
中庸亦然遂大肆力於諸經十五専務聖賢之學致踐
履之實以道自任其所自勵勤謹敬和自新自修消人
[007-5a]
欲長天理克己悔過矯輕警惰顔冉理一等銘其教學
者有學基學統等篇深究濓洛闗閩之㫖考正孝經校
定易書詩春秋修正儀禮小戴記及邵雍張載之書有
易書春秋禮記纂言及易纂言外翼皆所以啟大道
堂奥開來學之聰明傳之百世而無弊也時朝廷屢起
之乃就國子監丞稍進司業一言不合即自解去後屢
徵復起亦不久於位進退之際卓然君子盖元之正學
大儒許衡及澄二人衡遭際世祖功在朝廷澄在朝之
[007-5b]
日雖淺其職論思教成均勸講經筵咸積誠意預大議
論大事咸引古道而功在學者尤多故二人之沒皆諡
文正衡在當時已列從祀澄既後出又卒於元衰之際
當時已有建議宜列從祀者屬元綱日頽未及舉行今
澄所著諸書具在我國家崇儒重道大明四書五經及
性理之㫖凡澄所言皆見采録以惠學者盖澄問學之
功朱熹以來莫或過之而從祀諸儒自荀况下至范寗
語其事功皆未及澄今若升澄從祀孔子廟廷列諸許
[007-6a]
衡之次允愜斯文之公議昭國家之盛典謹具奏聞伏
候勅㫖
  正統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啟疏  周 叙
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周叙謹啟為安邦謹始事臣
幸生逢聖明不意國家近日有大不可忍言之事臣雖
兩年以來沾患脾疾醫治少效不能有為自聞令諭日
夜撫膺揮涕寢食不寧又無才力智能可以赴難復讎
恨不即自殞絶謹竭愚忠有可上報朝廷之萬一者不
[007-6b]
敢隐然不言恭惟郕王殿下承聖母皇太后命為監國
則天下事皆在於殿下一人之身也其所係重矣昔周
公輔成王當承平之日今殿下輔皇太子殿下於有事
之秋視周公之時又甚難矣雖曰日望聖駕早還以慰
臣民之思然敵情叵測時月悠邁天下之大蒼生之衆
易以揺惑殿下得不於此深謀熟慮之乎盖殿下於
上親則兄弟誼則君臣君父之讐不共戴天宜與羣臣
如越王之卧薪嘗膽以報吳讐使智者獻謀勇者效力
[007-7a]
必盡殱掠冦而後已為今之計先須博選辯士卑詞重
幣暫為君父屈諭以昔時通好恩待如此之厚今因奸
臣誤國興兵構怨遂失南北之親其能即返聖駕則結
好和親世世利賴不然則堂堂天朝疆域萬里兵甲數
百萬衆得不思汎掃沙漠以圗報復哉必求其人可使
者試察遣之庶或有濟至若能返與否必當選將練兵
慎固邉疆防其再舉協力殱之俟上天悔禍宗社靈長
休養生息訓甲練兵分遣良將直𢷬巢穴繫其首領以
[007-7b]
伸萬世之憤未為晚也愚昧之誠不能自已謹陳芻蕘
之言條列於後敬順附舍人陳亮賫捧進呈伏乞賜覽
鑒臣犬馬之誠不勝幸甚計開八條 一曰勵剛明君
上之徳貴於明而尤貴乎剛明則物無遁情剛則事不
牽制全是二者乃克有濟易曰剛健書曰欽明古昔聖
哲允勵乎此故能駕馭英豪平治宇内前此奸臣蔽主
之明制主之斷故權移於下致兹禍敗恭惟殿下睿質
天賦至剛至明如斷馬順之事中外震慴稱頌伏乞益
[007-8a]
加奮勵不懈初終幸甚 二曰親經史古今治理國家
興亡具載典籍讀而知之可為鑒戒伏望殿下擇近内
廷可延問羣臣之所開閤置書史其間選擇學識純正
者與之講論義理因可詢訪時政庶聰明日益治道有
資 三曰修軍政方今切務莫逾選将練兵然思何以
致之将必多方推舉親召問以慰勉之而爵秩勿吝軍
士必設法召募時鼓舞以來之而賞賚有加勤訓練恤
饑寒作之以氣結之以恩庶可底成功宜日夕與左右
[007-8b]
大臣及諸老将計議精兵足食之要不惟臨事有濟抑
且國威振揚 四曰選賢才國家治亂係於人才賢否
而人才難知自古所病亦必思求所以知之之道夫君
子難進易退小人易進難退二者混淆治道衰矣厥今
人才布滿有位其賢否則不可不察數年以來權奸專
政小人䝉恥冒進相師成風其間卓然守氷霜之操者
僅保少禍而已自兹以往宜慎選舉以求之嚴考察以
别之峻㧞擢以激勸之庶舊習漸更且吏部正官及諸
[007-9a]
司屬職實庶官之本其素賢者留之不堪者選調之令
在廷羣臣連章合詞推舉學識才行優最者分任本部
俾之講求用人之要專其責委斯賢才可得治理有望
 五曰安民心夫民心向背國之存亡攸係不可不思
所以安之今邉事方興用軍供饋皆資民力緩之不能
集事急之必生變故處之可謂難矣茍不固結其心惟
刑驅勢迫以用之詎可經久哉若得人居守令長民之
職則處置適宜徭役有要民心服從無施不可伏乞令
[007-9b]
左右大臣計議選擇賢才必任守令庶事妥民安 六
曰廣言路在昔堯舜大聖詢于芻蕘好問察邇故治底
無為人樂熈皥誠以一人之知見有限天下之事變無
窮能集衆善則舉措克當故也厯代君臣聽言則治諱
言則亂史籍可鑒前此内臣王振肆權擅政拒絶人言
殺害忠良中外屏息不敢出口兹遇殿下受監國重寄
繫宗社生民之託當明目逹聰之時臣若不言死有餘
辜伏乞再伸教令許人人建白不拘忌諱惟裁擇可否
[007-10a]
施行幸甚 七曰謹㣲漸易曰履霜堅氷至言事當慎
之於早也臣自永樂以來叨職班行伏見太宗仁宗宣
宗列聖臨御之時早朝大班既退即於門上説事各衙
門官輪流向前惟君臣相與商確政務罄盡所言人懐
畏憚而事機不泄成宻勿廟堂之羙自正統以來王振
擅權獨立在傍於是輔弼大臣及近侍官員不得召對
或有召對亦不敢詳盡故今日之禍皆由不得輪流向
前説事所致恭惟殿下監國即同親政宜復舊章凡各
[007-10b]
衙門官務令各向前説事止與敷對者相知他人皆不
能預聞庶得吐露肝膽陳布嘉謀殿下亦須秘重毋少
宣泄且議奉皇太后於文華殿垂簾或隔一日令輔弼
大臣隨殿下於簾前奏決大事毋拘時平條例以權一
時之宜庶國是有歸中外有頼 八曰修庶政天下一
統萬㡬日臻孰非當理但事有重輕勢有緩急况今弊
政之餘尤難為功得不思其𦂳切者施之哉如選任大
臣以端治本嚴明賞罰以聳觀聽崇奨御史以振紀綱
[007-11a]
革罷監軍以專委寄講求屯種以省饋餉輯睦親藩以
厚宗支旌表忠節以作士氣限禁僧道以來召募革去
罰贖以澄貪濁禁抑權貴中鹽以通商賈招䧏各處冦
盜以安反側修理水陸道路以便驛運整飭腹裏𦂳要
城池軍馬以備不虞似此尚多宜令預政大臣逐一詳
審條例施行則内修外攘讐恥可復邦國奠安
  論城守疏          程 信
欽差守城吏科給事中臣程信謹題為𦂳急軍情事節
[007-11b]
該奉勅今命爾往京城西邉一帯協助太監尚義都督
王通左副都御史楊善守䕶城池嚴督軍民整搠器械
務在精利申明號令務在嚴明可守則守必固必完可
攻則攻必㨗必勝京城在外四面軍民人等但聞聲息
不無搬移驚動爾須撫諭安挿務令鎮静得所九門内
外守禦通塞等務爾須處置得宜務使冦不能窺有事
須與提督太監尚義等計議而行無或頃刻怠忽致有
疎虞取罪非輕欽此除欽遵㑹同各官督令官軍将各
[007-12a]
門嚴加守備外謹將合行𦂳急事宜開坐請㫖
 一新號令以振軍威臣觀大軍自土木之敗人無戰
 志非大新號令無以責其效死如都督孫鏜領軍與
 之對敵各路正當分軍䇿應則軍威自張敵勢可敗
 然皆各以分地自諉袖手旁觀臣於城上遥見西北
 軍馬約有三四千人一見上首挫鋒其餘不戰亂踰
 城濠致令五六敵人乗勢追趕臣與都督王通督令
 軍士将短鎗火器於西北城樓放打當時敵人四散
[007-12b]
 奔潰然巳遁之軍既不加誅未遁之軍又不用賞都
 城安危係於頃刻而號令猶復如此臣誠寒心乞嚴
 勅總兵官石亨尚書于謙等将大營移出闗廂外面
 駐劄冦衆則堅壁不動設伏以待冦寡則分軍截殺
 互相䇿應如有退縮揺衆即時處以軍法不許坐觀
 成敗以悞大計
 一募勇敢以備警急切見京城召募軍匠人等或賞
 或陞故皆樂於效用然近察其議則曰有功固今日
[007-13a]
 之得官賞無功則未免他日有為軍之累是以中間
 多有勇壯匿而不出乞勅兵部再行出榜曉諭不分
 軍民官舍土人匠役但有果敢奮勇出竒殺敵者初
 立為勇士之名照例給賞有功不次陞擢無功事寧
 不願者聽如此則人疑釋而功可圖也 一召勤王以遏南侵臣觀北人見我城池完固軍馬
 尚多連日四散舉火驚人其勢似有南行之狀若不
 預為禦敵之備誠恐州縣居民聞風驚移事出不測
[007-13b]
 乞冩勅星夜差人調集山東河南等處勤王之師順
 闗南京所取在路衣甲或真定保定或河間霸州按
 兵待變相機以動敵近則完壁自守敵逺則赴京夾
 攻如此則聲援多而賊計沮矣
 一設武備以防内變臣惟外城既固内門尤不可不
 謹如西直等門雖有官軍二百餘人各鋪巳分一百五
 十餘人又有繳閘等項分用門下止有五六十人亦
 皆老弱不堪又兼盔甲移用門外巷中城下雖有擺
[007-14a]
 列官軍不過攢聚閒坐倘有意外倉卒難為乞将城
 内官軍着令分管頭目毎門添選二百人量給弓箭
 鎗刀庶㡬有備無患
 一養鋭氣以備戰守夫軍夫以食為天食足則氣壯
 而後戰可捷守可固且如西邉一帯多係上林苑監
 四署人夫原非食糧人數稱係守城月餘䝉毎人給
 米三斗即今坐派通州未敢片時下城前去闗給其
 各夫俱皆離城五六十里居住家下多被羣冦驚散
[007-14b]
 有稱一二日無食者氣餒無措乞照軍匠事例給與
 口糧充養鋭氣庶㡬遇𦂳可以責其效力正統十四/年十月初
 一/日
  陳言中興固本十事
臣切惟撫國家於多事之際中興為難論政務於中興
之時固本為要本之不固而欲求中興之治者未之有
也仰惟皇上嗣臨大寳治化一新外裔求和南蠻授首
於兹二紀遂底丕平天下臣民皆巳仰戴聖徳神功如
[007-15a]
祖宗之時矣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孔子之戒昭如日
星矧陛下日御經筵緝熈聖學固巳知之明而講之素
有不俟乎人言者矣臣一介凡庸以言為職不敢謂聖
徳已至而不盡責難之恭謂聖治已成而不效拾遺之
義夫中興之要雖在固本而施行之次必有節目謹将
所見條陳十事以上伏乞萬㡬之暇少垂睿鑒采而行
之豈獨臣之幸哉臣無任伏闕戰慄之至
 一曰敬天臣聞天者理而巳矣人君一心上與天合
[007-15b]
 則隂陽順而寒暑時邇來日食星殞雷雨隂霾變生
 不一必有感召此固上天仁愛君人之心然修省之
 誠要不可一時而或替也仰惟陛下即位以來節供
 奉嚴祀典凡諸不急之務多巳停止而天心猶若此
 者豈非修省之誠有未至歟夫人君一心萬理總㑹
 而求端莫先於孝弟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詩曰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曾子釋之曰其
 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臣以為敬天之道
[007-16a]
 非陛下湛然此心懋昭大徳隆孝友於兩宮示親親
 於天下恐未足以答天心之仁愛伏惟聖明留意
 二曰求賢臣惟國朝取人有常途用人有常制盖文
 以科貢吏胥武以䕃襲功授中外任使自不乏人然
 屢勤明詔俾吏部有人材之薦兵部有將才之舉者
 何哉誠以多事之秋思得長材異能者共圖治功故
 也奈何有司奉行全失初意所舉薦者類多奔趨請
 託之人非亷正髙潔之士大本巳失將焉用之孔子
[007-16b]
 稱鄙夫不可與事君謂其患得患失而無所不至也
 伏望陛下於左右文武羣臣之中果有朝廷未究其
 用宦寺不知其名如古范仲淹富弼其人者留神簡
 㧞以為之倡然後勅所司通行天下果有懐抱經濟
 精通韜略隐於山林屈於下位者有司務在禮聘送
 赴京師或親䇿以治道或命試其藝能隨材器使用
 濟時艱無則已之不必取具若有司仍前濫舉即坐
 以罔上之罪
[007-17a]
 三曰納諌臣觀經史所載厯代帝王未有不以納諫
 而興拒諌而敗者伏惟陛下即位之初實國家多事
 之際四方臣庶無不得以盡言陛下容納亦無虚日
 雖堯之舍己從人舜之好問好察不過如此邇日以
 來漸渝初政豈進言者亦多渉於泛常過於矯激而
 弗當聖心者乎雖然縱使有之亦未可執一以廢其
 二也如聖心簡静厭見繁文臣愚請用宋仁宗開天
 章閣以十二事問近臣之例推而廣之勅令文武羣
[007-17b]
 臣及山林草茅之士詢以闕政如敵人之讐必何䇿
 而可復天象之變必何修而可弭諸如此類逐一條
 示俾之各陳所見各盡所言中間必有上補於聰明
 之萬一者仍乞陛下於時常進言之人當理者采納
 狂妄者不問庶㡬周悉民情以奉天下
 四曰謹災臣聞書曰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
 是知災異之來非上下同加修省不可得而弭也邇
 者天變河決皇上下罪已之詔曰君失其徳臣失其
[007-18a]
 職臣捧誦之際知陛下一念之誠可以對越上帝矣
 然羣臣之中慮如陛下之敬天修己者㡬何人哉宋
 儒胡安國曰體元者人君之職調元者大臣之事自
 漢以下遇有災異䇿免三公盖為是爾乞勅臺諫於
 内外文武羣臣之中有引日偷安懐奸蠧政之甚者
 指實奏陳罷黜田里庶天變銷而人心慰
 五曰節用臣聞易曰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而大
 學論生財必曰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
[007-18b]
 者舒四者反是而求天下之治不可得也今邦畿千
 里民多逃移江南數郡盜尚刼掠河道枯澀漕運艱
 難而京師僧道之徒來自四方充斥街巷内府供事
 官員較之往時十増八九率皆以難運有限之糧供
 冗食無用之軰及聞河南山西轉輸邉餉犯風霜之
 苦冒剽掠之虞辛勞何止萬千費用不過數月臣以
 為朔方之役未舉而中原之民巳疲伏望皇上省財
 節費圖雪國恥勅令沿邉一帯文武官員隨機䕶軍
[007-19a]
 趂時屯種以免饋餉以防冦戎并勅各衙門禁遊食
 無役之人汰冗設不職之官庶邉備充而浮費少民
 力蘇而根本固然後静以待動逸以待勞則無事不
 克濟矣
 六曰詳刑臣聞兵乃刑之大者古之帝王於一夫之
 罪一刑之施尚且恤之而况行刑於用兵之後哉切
 見福建廣東浙江湖廣等處叛賊鄧茂七黄蕭養葉宗
 留等本因貪官激變動勞大軍征討渠魁雖幸就誅
[007-19b]
 良善多已被害近聞商賈耕鑿之人一槩綁縛到官
 將士收其功而平民罹其毒夫淫刑以逞而不致傷
 和氣者未之有也書曰殱厥渠魁脅從罔治臣願陛
 下以為法勅令所司將解京犯人案候待其覆勘虚
 實之情然後處以輕重之法仍勅各處總兵鎮守等
 官今後止將首惡解京其餘脅從量情釋放俾之各
 相效順庶人無寃抑而和氣可召
 七曰選將臣聞三軍之命係於將然將之賢否不止
[007-20a]
 渉軍士之死生實以闗國勢之強弱不可不慎也即
 今三營大將固亦有百戰已試之人不可輕議至如
 坐營把司掌號領隊數者之名即唐之所謂偏禆宋
 之所謂首領亦他日以次而備大将之選者頃自國
 家多事以來選設太濫不無賢否混雜且人材難得
 不有以儲之於前則無以獲用於後昔李光弼起自
 郭子儀偏禆岳飛起自宗澤首領則其選亦豈可以
 不慎哉乞勅總督總兵等官修明軍政簡汰賢否遇
[007-20b]
 闕員必須推訪亷介智勇之士具名奏聞以充不許
 私相補授重貽後患
 八曰練兵臣觀周之成康皆守成賢主而其事見於
 書者一則曰詰爾戎兵一則曰張皇六師彼當治平
 之時尚不敢忘忽武備如此而况多事之際乎我國
 家養兵最厚月糧以贍妻子行糧以贍本身不時賞
 犒銀兩依期給食衣綿盖養之於無事之時欲用之
 於有事之日而管軍官員不體朝廷恤軍之心大肆
[007-21a]
 蠶食公行賄賂反以操練為故事如此而求克敵制
 勝比隆前代何可得哉伏望皇上降勅總督總兵等
 官嚴加戒諭仍有似前侵牟軍士妨悞操練者處以
 軍法示衆勿事姑息臣又見三營之制五軍所以肄
 營陣神機所以肄鎗手三千所以肄廵哨今三營各
 自團操則武藝不能相通其臨敵必難相應乞将三
 營軍馬一月同在一處相兼操習五日凛如對陣之
 時久久成熟庶㡬有效臣又聞之軍中老穉相參有
[007-21b]
 名無實閒居則虚糜糧賞臨事則負累精壯乞大行
 揀選不堪者退回守城精壯者加意訓練庶兵将之
 意相孚而外攘之功可舉也 九曰尚儉臣觀伊尹之訓太甲曰慾敗度縱敗禮又
 曰慎乃儉徳惟懐永圖而漢史之賛文景二帝亦不
 過曰恭儉而已是知儉之一字尤守成之主所當力
 行者也伏惟陛下即位之初無宮室之興無遊幸之
 舉日講聖學親攬庶政恭儉之徳可方前王然而民
[007-22a]
 食日艱民俗日薄何哉豈陛下以北人請和國事稍
 暇而遂為之少變乎臣又見承平日久禮法漸隳結
 婚姻者不計户之髙下送䘮𦵏者不循家之有無閭
 閻得以服錦繡倡優得以飾金寳全無貴賤之等惟
 逞驕侈之風甚至千日之贏餘不禁一物之費用如
 是而求民食之足民風之厚不可得巳伏望陛下愈
 勵勤儉之徳以先天下仍勅禮部申明舊制凡服食 器用各分等第毋行違式通得禁約庶㡬民徳歸厚
[007-22b]
 國富可期
 十曰隆師臣聞先儒周子曰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
 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今府州縣儒學官皆受朝
 命以為人師者也祖宗之時猶重其選或親䇿而後
 命之近時以來有久在監學懼淹嵗月而出身者有
 偶中副榜因念艱難而就職者有儒士不能應鄉薦
 而干有司以舉任者布列中外多不得人遷延嵗時
 妨悞後學九年之間使俊秀子弟長者老而少者長
[007-23a]
 甚可惜也無實才之用而望濟天下之事豈不難哉
 乞勅所司照舊於南北直𨽻及各布政司推選御史
 或副使僉事各一員専一提調學校造就人才以副 皇上求賢圖治之意其各處教官先令提調學校官
 員考覈但有文理不通教條不立者就便送部别用
 其九年考滿到部舉人過數學識異常者所司仍加
 考察或試以臺諫之職或授以州邑之長則人皆盡
 心才各當用時賢軰出而國事可辦矣
[007-23b]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