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選補遺 > 文選補遺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選補遺巻五
            元 陳仁子 輯
 奏疏二
  論貴粟東萊吕祖謙曰鬻爵始於文帝而浸淫於/武帝文帝務在勸農故入粟受爵至五大
   夫以上乃得復一人武帝置武功直以國用匱/乏故除千夫五大夫免繇役爵得至樂卿有止
   法則其權一時之宜而為是法制亦已周密然/卜式輸財助邉賜外繇四百人則不止於復一
   人矣晚賜爵左庶長駸駸於封侯而無禁則其/過於樂卿不知其幾倍自是而後補郎除吏亡
[005-1b]
   義而有財者顯於世則郎選衰吏道雜矣然其/末年選用之序猶未至於能否混淆有可取者
   黄霸以入粟補馮翊卒吏而領郡錢穀計簿書/正以察㢘補河東均輸長累遷至郡守而於農
   桑畜養米鹽無不通曉而治行卒為第一此其/用之為有法也惟其入財補官之人不隨其才
   而泛使之益見其為冗也○愚曰人臣心純乎/理故其言醇人臣心雜乎術故其言疵誼與錯
   同以貴粟言也誼不過曰抑末重農而錯乃曰/賣爵除罪帝從其言而置募粟之爵史誇其功
   而紀粟陳之由嗚呼以文帝之恭儉加以重農/抑末遲之數年自可殷富何待以術募民而誘
   之者賣爵不巳則習為故常必至西園諧價關/内侯入錢五百萬如桓靈矣除罪不已則作奸
   犯科徼倖苟免必有子弟殺父兄妻殺夫凡二/百二十二人如魏相所言矣錯之言計小利而
[005-2a]
   傷大體不如誼言為善也史謂賈誼晁錯明申/韓而議論不同又謂公孫𢎞仲舒以儒學飾吏
   事而心術不同何耶○又曰晁錯實粟若就文/帝之時區處自有其道按食貨志漢初自天子
   至封君湯沐邑山川園池市肆租税之入皆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轉關東粟給中
   都官嵗不過數十萬石又按梁孝王居天下膏/腴地府庫實玉多於京師嗚呼禹貢納粟納秸
   之法周官九貢九賦之式所以取於侯國者有/制而非但私其土地人民也錯知削七國之地
   而不知責王侯之賦移此區處乃不削之削/强本弱枝實粟一畫也豈待賣爵除罪哉
   鼂錯本傳錯潁川人○通/鑑載孝文十三年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
[005-2b]
食讀曰飼/衣於旣反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
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瘠瘦病也言無相/弃捐而瘦病者以畜積
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内為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
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
利民有餘力生穀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
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
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
獸雖有髙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
[005-3a]
不待輕煖苟禦風寒/不求靡麗飢之於食不待甘㫖㫖美/也飢寒至
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嵗不製衣則寒
夫腹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
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
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
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走音/奏夫珠玉金
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為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飢寒之
[005-3b]
周謂周徧/而流行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
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
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姦邪所利
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玊今農
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服事/公役其能耕者不過
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薪樵
治官府給繇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
避隂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
[005-4a]
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㓜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
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其有者
半賈而賣本直千錢者止得/五百賈讀曰價亡者取倍稱之息取一償/二為倍
稱稱舉也今/俗謂舉錢者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
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行賣曰商坐販曰賈/列者若今市中賣貨
行/也操其竒贏日游都市竒贏謂有餘財而蓄聚竒/異之物一説竒殘餘物也乘上
之急所賣必倍上所急求則/其價倍貴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粱好粟即/今之粱米亡農夫之苦有仟伯之
[005-4b]
仟謂千錢伯謂百錢也/今俗猶謂百錢為一伯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
埶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䇿肥履絲曵縞
堅謂好車縞皓素/繒之精白者也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
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
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
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迕違/也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
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
[005-5a]
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
渫散/也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
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損減/也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
而民利者也順於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
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
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
仞湯池百歩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
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
[005-5b]
廼復一人耳五大夫第/九等爵也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逺矣爵
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
乏夫得髙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
邉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諫起上林苑原闕/注
[005-6a]
 
 
 
   東方朔本傳朔平原厭次人武帝初即位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朔
    上書髙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後以/朔為常侍郎初建元三年帝微行迺使太
    中大夫吾丘夀王與待詔能用算者二人/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冝春以西提封
    頃畆及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又詔中尉左右内史表屬縣草田欲以
    償鄠杜之民吾丘夀王奏事/上大悦稱善時朔在傍進諌
[005-6b]
臣聞謙遜静慤天表之應應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
之應應之以異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髙也弋獵之
處恐其不廣也如天不為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為
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上林雖小
臣尚以為大也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
河渭其地從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漢興去
三河之地止霸産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
海之地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其山出玉石
[005-7a]
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異類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
取給萬民所仰足也又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
饒土宜薑芋水多䵷魚芋草名葉似藕荷長而不/圓根正白可食䵷即蛙字
也似蝦/蟆而小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飢寒之憂故酆鎬
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畆一金今規以為苑絶陂池水
澤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
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損耗五榖是其不可一也且盛
荆棘之林而長飬麋鹿廣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又
[005-7b]
壊人塚墓發人室廬令幼弱懐土而思耆老涕泣而
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營之垣而囿之騎馳東西又
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隄限/也輿
乘輿也不敢斤言天子故曰輿/無隄謂天子富貴無隄限也是其不可三也故務苑
囿之大不恤農時非所以彊國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
官而諸侯畔紂宫中/設九市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
楚靈王作章華之臺納亡人/以實之卒有乾谿之禍也秦興阿房之殿而天
下亂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
[005-8a]
死願陳泰階六符泰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驗也應劭曰黄帝泰階六符經曰
太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上階上星為男主下星為女主中階上星
為諸侯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階上星為元士下星為庶/人三階平則隂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咸獲其宜天下大
安是為太平三階不平則五神乏祀日有食之水潤不浸/稼穡不成冬雷夏霜百姓不寧故治道傾天子行暴令好
興甲兵脩宫榭廣苑囿則上階為之奄奄/疏濶也以孝武皆有此事故朔為陳之以觀天變不
可不省是日因奏泰階之事乃拜朔為大中大夫給事/中賜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夀王所奏云
  論限民名田原闕/
 
[005-8b]
 
 
   董仲舒本傳董仲舒廣川人食貨志武帝外/事四夷内興功利役費並興而民去
    本仲舒説上曰春秋它榖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聖人於五榖最重麥
    與禾也今闋中俗不好種麥是歳失春秋/之所重而損生民之具也願陛下幸詔大
    司農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母後時又言
古者税民不過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過三日其力易
足民財内足以飬老盡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
[005-9a]
妻子極愛故民説從上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
之地又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荒淫越制踰侈以相
髙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
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嵗力役三十倍於古
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秦收田租又出口/賦官又奪鹽鐵利
耕豪民之田見税什五言下户貧人自無田而耕墾豪/富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輸本田
主/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
[005-9b]
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為盜賊赭衣半道
斷獄嵗以千萬數漢興循而未改古井田法雖難卒行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名田占田也各為立限/不使富者過制則貧弱
之家/可足塞并兼之路鹽鐵皆歸於民去奴婢除専殺之威
不得専/殺奴婢薄賦斂省繇役以寛民力然後可善治也
  諫昌邑王䟽西山真徳秀曰王吉龔遂之事昌邑/王可謂不負所職矣王以失道廢二
   人當加褒異以為人臣之勸可也而僅得/減死且被髠鉗之罰霍光於是失刑政矣
   王吉吉舉賢良為昌邑中尉而王好游/獵驅馳國中動作亡節吉上䟽諫
[005-10a]
臣聞古者師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詩云匪風發兮
匪車掲兮顧瞻周道中心兮説曰是非古之風也發
發者是非古之車也掲掲者蓋傷之也今者大王幸方
與曽不半日而馳二百里百姓頗廢耕桑治道牽馬臣
愚以為民不可數變也昔召公述職當民事時舍於棠
下而聽斷焉是時人皆得其所後世思其仁恩至虖不
伐甘棠甘棠之詩是也大王不好書術而樂逸游馮式
撙銜馳驅不止口倦乎叱咤手苦於箠轡身勞乎車輿
[005-10b]
朝則冒霧露晝則被塵埃夏則為大暑之所暴炙冬則
為風寒之所匽薄數以耎脆之玉體犯勤勞之煩毒非
所以全夀命之宗也又非所以進仁義之隆也夫廣厦
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居前勸誦在後上論唐虞之際下
及殷周之盛考仁聖之風習治國之道訢訢焉發憤忘
食日新厥徳其樂豈徒銜橛之間哉休則俛仰屈信以
利形進退歩趨以實下吸新吐故以練藏専意積精以
適神於以養生豈不長哉大王誠留意如此則心有堯
[005-11a]
舜之志體有喬松之夀美聲廣譽登而上聞則福祿其
輳而社稷安矣皇帝仁聖至今思慕未怠於宫館囿池
弋獵之樂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聖意諸侯
骨肉莫親大王大王於屬則子也於位則臣也一身而
二任之責加焉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於以上聞非
饗國之福也臣吉愚戇願大王察之王賀雖不遵道然/猶知敬禮吉乃下
令曰寡人造行不能無惰中尉甚忠數輔吾過使謁者/千秋賜中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其後復放從
自若吉輒諌爭甚得輔弼之義雖不治民國中莫不敬/重焉久之昭帝崩霍光秉政迎昌邑王吉即奏書戒王
[005-11b]
  條國家便宜奏趙汝愚進經濟錄奏劄曰切惟古/以來凡有國家者莫不自有一代
   規模制度其事切於時而易行不必逺尋異世/之法故魏相為丞相數條漢興以來國家便宜
   故事及賢臣所言請施行之此最明於治體之/要也○愚曰處闇弱之世者宜於立法事英鋭
   之主者宜於守法宣帝天資明達勇果不患不/及而患其過故帝可以有為而相未嘗導帝以
   過為凡條列昭帝所行寛大二十三事皆除苛/從寛之規鼂錯賈誼等所言施行又不過務農
   積貯之説此魏相養成徳性懼帝挾英明而失/之太過也比之荆舒執已見引進少年紛更天
   下事者/不同
   魏相本傳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
[005-12a]
    事而已數條漢興以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賢/臣賈誼晁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請施行之時
    元康/年間
臣聞明主在上賢輔在下則君安虞而民和睦臣相幸
得備位不能奉明法廣教化理四方以宣聖徳民多背
本趨末或有飢寒之色為陛下之憂臣相罪當萬死臣
相知能淺薄不明國家大體時用之宜惟民終始未得
所繇竊伏觀先帝聖徳仁恩之厚勤勞天下垂意黎庶
憂水旱之災為民貧窮發倉廩振乏餒遣諫大夫博士
[005-12b]
廵行天下察風俗舉賢良平寃獄冠蓋交道省諸用寛
租賦弛山澤陂池禁秣馬酤酒貯積所以周急繼困慰
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備臣相不能悉陳昧死奏故
事詔書凡二十三事先帝謂/孝昭也臣謹案王法必本於農而
務積聚量入制用以備凶災亡六年之畜尚謂之急元
鼎三年平原勃海大山東郡溥被災害民饑死於道路
二千石不豫慮其難使至於此賴明詔振捄乃得䝉更
生今嵗不登穀暴騰踴臨秋收斂猶有乏者至春恐甚
[005-13a]
亡以相恤西𦍑未平師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竊寒心宜
蚤圖其備唯陛下留神元元帥繇先帝盛徳以撫海内
上施行/其䇿
  明堂月令奏愚曰魏相佐宣帝自地節三年至神/爵凡九載其存也何書災異多而祥
   瑞少其亡也何書祥瑞多而災異少夫宣帝好/祥瑞之心甚於孝武相逆窺其心素矣故今日
   條郡國逆賊風雨明日采易隂陽明堂月令以/隂陽災異之説日警醒之而不使好祥瑞之私
   頃刻藏於胷次居中裁抑藹然古大臣儆戒之/忠也至曰隂陽不和咎在臣等不但警君又以
   自警也後有奸臣掩天災不言既不警君/又不自警待上以災異䇿免者大有愧矣
[005-13b]
   魏相相奏故事詔書凡二十三事又/數采易隂陽及明堂月令奏之
臣相幸得備員奉職不修不能宣廣教化隂陽未和災
害未息咎在臣等臣聞易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
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故刑罰清而民服天地變化必
繇隂陽隂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
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東方之神太昊乘震
執規司春木為仁仁者生/生者圜故為規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
火為禮禮者齊/齊者平故為衡西方之神少昊乘兊執矩司秋金為/義義
[005-14a]
者成成者/方故為矩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水為智智者/謀謀者重故
為/權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土為信信者誠/誠者直故為繩
兹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
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兑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
興離治則泄天地之氣/不閉密也夏興坎治則雹明王謹於尊天
慎於養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乘治/也節授民事各/依
其節而/授以事君動靜以道奉順隂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
寒暑調和三者得叙則災害不生五穀熟絲麻遂屮木
[005-14b]
茂鳥獸蕃民不夭疾衣食有餘若是則君尊民說上下
亡怨政教不違禮讓可興夫風雨不時則傷農桑農桑
傷則民飢寒飢寒在身則亡廉恥寇賊姦宄所繇生也
臣愚以為隂陽者王事之本羣生之命自古賢聖未有
不繇者也天子之義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髙皇
帝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八第八天子衣服之制/也於施行詔書第八曰大謁
者臣章受詔長樂宫曰令羣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
下相國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蕭何/周昌謹與將軍臣陵太子
[005-15a]
太傅臣通等議陵王陵通/叔孫通春夏秋冬天子所服當法天
地之數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
能法天地順四時以治國家身亡禍殃年夀永究是奉
宗廟安天下之大禮也臣請法之中謁者趙堯舉春主/一
時衣服禮物/朝祭百事也李舜舉夏兒湯舉秋貢禹舉冬髙帝時自/有一貢禹
也兒五/奚反四人各職一時大謁者襄章奏制曰可孝文皇
帝時以二月施恩恵於天下賜孝弟力田及罷疲/軍卒
祠死事者頗非時節罷軍卒卒之疲于軍事/者一曰新從軍而休罷御史大夫
[005-15b]
鼂錯時為太子家令奏言其狀臣相伏念陛下恩澤甚
厚然而災氣未息竊恐詔令有未合當時者也願陛下
選明經通知隂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
和隂陽天下幸甚相敕掾吏案事郡國及休告從家還/至府輒白四方異聞或有逆賊風雨
災變郡不上相輙奏言之○西山曰月令之書雖起秦/世然先王之制存焉漢興頗用其畧如春行寛大之令
布封賞之恩以至秋冬理獄十月而後不復論囚類皆/本之月令自髙帝時有趙堯等分舉四時之制至是魏
相又為宣帝言之其後李尋告哀帝謂朝廷忽於時月/之令諸侍中尚書近臣宜令通知月令之意而盛夏斬
人識者知王莽之必亡後漢陳寵魯/恭亦嘗論此大畧皆原於月令云
[005-16a]
  言得失䟽西山真氏曰漢諸儒惟董仲舒嘗以正/心正朝廷為武帝言自餘往往詳於政
   事畧於人君之身吉所陳具有本末使宣帝能/擢置輔相之列則所謂建萬世之長䇿舉明主
   於三代之隆者要必有道帝乃視為迂闊使之/謝病免歸惜哉吉意以為之下盖史家撮其大
   指如此非本文也○愚曰士有所守則不變以/求合無所守則必變以求合孟子以王道說齊
   梁言雖不行猶堅執仁義之理商鞅以王道說/孝公言偶不中則遷就刑名之術宣帝雜伯之
   君也吉以王道陳之帝以迂闊視之吉寧謝病/而歸未嘗以刑名逢帝有軻之心無鞅之詐賢
   矣哉雖然漢君有帝王天資者文武宣三人文/帝雜莊老故規模粹而不盡武帝雜多慾故規
   模大而不正宣帝資禀不如文志氣不如武而/又雜以伯道故規模卑而不醇宜王吉之言不
[005-16b]
   相入/也
   王吉本傳吉字子陽琅琊臯虞人宣帝徵為博/士諫大夫時頗修武帝故事宫室車服盛
    於昭帝時外戚許史王氏貴寵而/上躬親政事任用能吏吉䟽云云
陛下躬聖質總萬方帝王圖籍日陳于前惟思世務將
興太平詔書毎下民欣然若更生臣伏而思之可謂至
恩未可謂本務也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
時言聽諫從然未有建萬世之長䇿舉明主於三代之
隆者也其務在於期㑹簿書斷獄聽訟而已此非太平
[005-17a]
之基也臣聞聖王宣徳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備難以
言治左右不正難以化逺民者弱而不可勝愚而不可
欺也聖主獨行於深宫得則天下稱誦之失則天下咸
言之行發於近必見於逺故謹選左右審擇所使左右
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徳也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
寧此其本也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
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
也獨設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與由/同以意穿
[005-17b]
鑿各取一切權譎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户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
罰無極萌生其爭出如/草木之初生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
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王者未制禮之時引先王
禮宜於今者而用之臣願陛下承天心發大業與公卿
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夀
之域則俗何以不若成康夀何以不若髙宗竊見當世
趨務不合於道者謹條奏唯陛下財擇焉財與/裁同吉意以
[005-18a]
為夫婦人倫大綱夭夀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
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
女亡節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又漢家列侯尚公主諸
侯則國人承翁主娶天子女曰尚公主國人娶諸侯女/曰承翁主尚承皆卑下之名師古曰
翁主者言其/父自主婚使男事女夫詘於婦逆隂陽之位故多女
亂古者衣服車馬貴賤有章以襃有徳而别尊卑今上
下僣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趨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
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於㝠㝠絶惡於未萌
[005-18b]
也又言舜湯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舉臯陶伊尹不仁
者逺今使俗吏得任子弟子弟以父/兄任為郎率多驕驁不通古
今至於積功治人亡益於民此伐檀所為作也魏詩伐/檀刺不
用賢/也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財
不宜居位去角抵減樂府省尚方明視天下以儉視讀/曰示
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獨賢政教使
之然也民見儉則歸本本立而末成其指如此上以言/迂闊不
甚寵異也吉/遂謝病歸
[005-19a]
  控制西𦍑事宜奏愚曰趙充國有大力量古名將/也其捍蔽西垂如泰山巉巖而
   不可踰震壓醜酋如鈞石鎮重而不可移條畫/利害區處事宜又如底柱屹立而不可拔不貪
   小利而伐其謀不攻攴黨而伐其交皆老於兵/法者也昔武帝疑李陵悔行而詔以行期陵不
   能持之以力量又貪浚稽之小勝以至窘降充/國闢武賢鈔掠之非揚䍐开闇昧之過再三詰
   問曽不變易而全師保勝安邉之册卒如所料/充國力量真可為國大臣矣豈特將
   趙充國本傳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時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以七月上旬齎三十
    日糧分兵並出合擊䍐开在鮮水上者奪其/畜産虜其妻子復引兵還冬復擊之天子下
    其書/博議
[005-19b]
武賢欲輕引萬騎分為兩道出張掖回胡悔反謂/路紆曲逺千
里以一馬自佗負三十日食佗徒何反凡以畜産/載負物者皆為佗為米
二斛四斗麥八斛又有衣裝兵器難以追逐勤勞而至
虜必商軍進退稍引去商計度也宋祁曰稍/引去當更添一稍字逐水屮入
山林隨而深入虜即據前險守後阸以絶糧道必有傷
危之憂為夷狄笑千載不可復而武賢以為可奪其畜
産虜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計也又武威縣張掖日勒
皆當北塞有通谷水草日勒張/掖之縣臣恐匈奴與𦍑有謀且
[005-20a]
欲大入幸能要杜張掖酒泉以絶西域其郡兵尤不可
發先零首為畔逆他種刼略故臣愚册欲捐䍐开闇昧
之過隠而勿章先行先零之誅以震動之宜悔過反善
因赦其罪選擇良吏知其俗者拊循和輯此全師保勝
安邉之册天子下其/書公卿議
  陳兵利害戴溪曰馬伏波矍鑠老矣被甲上馬以/示可用李靖以自薦雖老尚堪一行後
   乃決䇿深入盖武將餘習雖血氣已衰而心志/未耗猶思攘臂抵掌賈其餘勇且不復為身慮
   况慮及國家哉古之名將豈有若趙充國之賢/者充國老矣自請為將豈前二公比哉為將不
[005-20b]
   言兵而言國此豈可以將名也且其志不在𦍑/漢嘗窮兵深入二三十年用事夷狄雖士馬物
   故而虜亦折北不支就使如辛武賢之䇿出兵/破𦍑𦍑亦當離解困弊不足抗漢未至如充國
   所慮者然充國志不在𦍑也漢名將稱衞霍然/實無他能専以深追逺討為功又當時輕鋭少
   年若終軍傅介子輩以圖徼倖懐匕首刺人於/户牖之間使天子喜邉功輕敵生事者非此輩
   啓之乎充國老臣深識世變不以晚年一為宣/帝言此誰當復言者愛惜民命保䕶國體使天
   子知養威持重不折夭傷鏃亦足以制敵成功/功成晏然而無後患餘禍可以活民命存國體
   正救其君之心術以/為後世用兵之法
   趙充國本傳宣帝書敕讓充國以為將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國家廼上書謝罪因
[005-21a]
    陳利害云云六月戊申/奏七月甲寅璽書報從
臣竊見騎都尉安國前幸賜書擇𦍑人可使使䍐諭告
以大軍當至漢不誅䍐以解其謀恩澤甚厚非臣下所
能及臣獨私美陛下盛徳至計亡已故遣开豪雕庫宣
天子至徳䍐开之屬皆聞知明詔今先零𦍑楊玊此𦍑
之首師名王將騎四千及煎鞏騎五千阻石山木候便
為寇謂依阻山之木/石以自保固䍐𦍑未有所犯今置先零先擊䍐
釋有罪誅亡辜起壹難就兩害誠非陛下本計也臣聞
[005-21b]
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餘又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今
䍐羌欲為燉煌酒泉冦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坐
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今恐二郡兵少不
足以守而發之行攻釋致虜之術而從為虜所致之道
臣愚以為不便先零𦍑虜欲為背叛故與䍐开解仇結
約然其私心不能亡恐漢兵至而䍐开背之也臣愚以
為其計常欲先赴䍐开之急以堅其約先擊䍐𦍑先零
必助之今虜馬肥糧食方饒擊之恐不能傷害適使先
[005-22a]
零得施徳於䍐𦍑堅其約合其黨虜交堅黨合精兵二
萬餘人廹脅諸小種附著者稍衆莫須之屬不輕得離
莫須小種/𦍑名也如是虜兵寖多誅之用力數倍臣恐國家
憂累繇十年數不二三嵗而已臣得䝉天子厚恩父子
俱為顯列臣位至上卿爵為列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為
明詔填溝壑死骨不朽亡所顧念獨思惟兵利害至孰
悉也於臣之計先誅先零已則䍐𦍑之屬不煩兵而服
矣先零已誅而䍐开不服渉正月擊之得計之理又其
[005-22b]
時也以今進兵誠不見其利唯陛下裁察
  上屯田奏倪恕曰禦敵莫急於兵屯兵莫急於食/食不足則兵不能多兵不多則敵不可
   遏是故屯田之制不可不講也嘗考古今屯田/往往皆無一定之所蓋因時度宜而為之宣帝
   之時先零䍑开解仇結盟侵擾邉鄙當時議論/欲裹糧深入一舉而滅之充國知其未可也以
   為難久不解徭役不息則四夷必有乘其敝者/莫如屯田以全取勝田於浩亹積穀金城卒能
   破先零下䍑开振旅而還中國不知其勞豈非/屯田之利哉○愚曰先儒言韓信善將兵多多
   益辦只是分數明愚謂趙充國善用兵破降西/𦍑只是分數明此一便宜之事也兵用幾人粟
   用幾斛屯田利幾倍省漕運幾何破先零幾時/如架屋者胷中歴歴先有成算振凱以還如抽
[005-23a]
   矢箙中取諸寄耳後諸葛亮用蜀屯田/渭濵與充國意合嗚呼皆分數明也
   趙充國本傳上賜書以十二月擊先零𦍑時𦍑/降者萬餘人充國度其必壊欲罷騎兵
    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㑹得進兵璽書中/郎將卬懼使客諫充國云云充國嘆曰是何
    言之不忠也明主可/為忠言遂奏云云
臣聞兵者所以明徳除害也故舉得於外則福生於内
不可不慎臣所將吏士馬牛食月用糧穀十九萬九千
六百三十斛鹽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萬二百
八十六石茭乾芻也藁禾/稈石百二十斤難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他
[005-23b]
夷卒有不虞之變相因並起為明主憂誠非素定廟勝
之䇿且羌虜易以計破難用兵碎也故臣愚以為擊
之不便計度臨𦍑東至浩亹𦍑虜故田及公田民所未
墾可二千頃以上其間郵亭多壊敗者臣前部士入山
伐材木大小六萬餘枚皆在水次願罷騎兵留弛刑應
募及淮陽汝南歩兵與吏士私從者合九萬二百八十
一人用穀月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八斛分
屯要害處冰解漕下繕鄉亭浚溝渠漕下以水運木而/下也繕補也浚深
[005-24a]
治/也治湟陿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水左右田事出
賦人二十晦田事出謂至春人出/營田也賦謂班與之至四月草生發郡騎
及屬國胡騎伉健各千倅馬什二就草倅副也什二者/千騎則副馬二
百/匹為田者遊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積蓄省大費今大司
農所轉穀至者足支萬人一嵗食謹上田處及器用簿
唯陛下裁許
  屯田第二奏唐仲友曰守屯田議與亞夫堅壁事/體同獨充國尤難蓋七國事急𦍑兵
   諸將所輕又充國自薦非/亞夫乃文帝所屬之比
[005-24b]
   趙充國本傳上報曰即如將軍計虜當何時伏/誅兵當何時得決孰計其便復奏充國
    上狀/云云
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戰而百勝
非善之善者也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蠻夷習
俗雖殊於禮義之國然其欲避害就利愛親戚畏死亡
一也今虜亡其美地薦草薦稠/草愁於寄託逺遯骨肉心
離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師罷兵萬人留田順天時因地
利以待可勝之虜雖未即伏辜兵决可朞月而望𦍑虜
[005-25a]
瓦解前後降者萬七百餘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輩謂/𦍑
受充國之言/歸相告諭此坐支解𦍑虜之具也臣謹條不出兵留
田便宜十二事歩兵九校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
田致穀威徳並行一也又因排折𦍑虜令不得歸肥饒
之地貧破其衆以成𦍑虜相畔之漸二也居民得並田
作不失農業三也軍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嵗罷騎
兵以省大費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穀至臨𦍑
以眎示/𦍑虜揚威武傳世折衝之具五也以閒暇時下
[005-25b]
所伐材繕治郵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倖不出
令反畔之虜竄於風寒之地離霜露疾疫瘃墮之患離/遭
也墮謂因寒/瘃而墮指坐得必勝之道七也亡經阻逺追死傷之
害八也内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虜得乘間之埶九也
又亡驚動河南大开小开使生他變之憂十也治湟陿
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
師十一也大費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
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國材下犬馬齒衰不
[005-26a]
識長册惟明詔博詳公卿議臣採擇
  屯田第三奏南軒張栻曰漢將孰賢當以趙充國/為最凡將之病患於勇而謀不謹也
   充國更軍事多矣及聞西𦍑之事則不敢遽曰/兵難遙度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畧其不敢忽如
   此經歴之多思慮之深孔子所謂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也將之病在於急近功也充國則圖其
   萬全陳屯田十二利持而為不可動之計其規/模與孔明渭上之師何以異哉將之病在於果
   於殺而不䘏百姓也充國任閫外之寄而為國/家根本之慮要使百姓安邊圉强西戎坐消焉
   此三代之將非戰國以來摧鋒折敵者所可班/也反復究其規模味其風㫖逺大周密拔出倫
   輩在宣帝時不獨為賢將殆可相也使其為相/必能為國家圖立制度為後世思安養百姓為
[005-26b]
   邦本計如魏相輩/皆當在其下風耳
   趙充國本傳上復賜報畧曰期月而望者謂今/冬邪謂何時也虜攻擾屯兵殺略人民
    將何以止之將軍孰/計復奏充國奏云云
臣聞兵以計為本故多筭勝少算先零𦍑精兵分餘不
過七八千人失地逺客分散飢凍䍐开莫須又頗暴略
其羸弱畜産畔還者不絶皆聞天子明令相捕斬之賞
臣愚以為虜破壊可日月冀逺在來春故曰兵决可期
月而望竊見北邉自燉煌至遼東萬一千五百餘里乗
[005-27a]
塞列隧有吏卒數千人虜數大衆攻之而不能害今留
歩士萬人屯田地埶平易多髙山逺望之便部曲相保
為塹壘木樵與譙同謂為/髙樓以望敵校聨不絶此校謂用木自相/貫穿以為固亦猶
周易荷校滅耳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六廐成校蓋用/關械䦨養馬也說文校木囚也以木相貫遮闌禽獸今
言營壘/相次便兵弩飭鬬具烽火幸通埶及并力以逸待勞
兵之利者也臣愚以為屯田内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
之備騎兵雖罷虜見萬人留田為必禽之具其土崩歸
徳宜不久矣從今盡三月虜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
[005-27b]
於他種中逺渉河山而來為寇又見屯田之士精兵萬
人終不敢復將其累重還歸故地是臣之愚計所以度
虜且必瓦解其處各於其處/自瓦解不戰而自破之册也至於
虜小寇盜時殺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聞戰不必勝不
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勞衆誠令兵出雖不能滅先零
亶能令虜絶不為小寇則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釋坐
勝之道從乘危之埶往終不見利空内自罷敝貶重而
自損非所以視蠻夷也又大兵一出還不可復留湟中
[005-28a]
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復更發也且匈奴不可不備烏桓
不可不憂今久轉運煩費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
愚以為不便校尉臨衆幸得承威徳奉厚幣撫循衆羌
諭以明詔宜皆鄉風雖其前辭嘗曰得亡校五年宜無
他心不足以故出兵臣竊自惟念奉詔出塞引軍逺擊
窮天子之精兵散車甲於山野雖亡尺寸之功媮得避
亦嫌/字之便而亡後咎餘責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
社稷之福也臣幸得奮精兵討不義久留天誅罪當萬
[005-28b]
死陛下寛仁未忍加誅令臣數得孰計愚臣伏計孰甚
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惟陛下省察充國奏每上/輙下公卿議
臣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仆五最後什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習兵事利害後
將軍數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其計可必用也上於是/報充國曰將軍計善其上留屯田及當罷者人馬數
  論節儉奏温公司馬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
   長者不勸而遂孝元踐位之初虚心以問禹禹/宜先其所急後其所緩然則優游不斷讒佞用
   權當時之大患也而禹不以為言恭謹節儉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
   足以知烏得為賢知而不言為罪愈大矣○戴/溪曰帝始即位召用貢禹虛已以待而禹拳拳
[005-29a]
   為帝言節儉數事將順其美而不能正救其失/蓋蕭望之周堪以剛不足以感悟上心貢禹以
   柔不足以大起人意遂使帝徬徨四顧無所倚/賴及其末年石顯之勢已成雖有韋𤣥成匡衡
   無如之何已○愚曰貢禹當元帝即位之初首/從君心上求可謂先攻上身而惜未盡也剛則
   無慾慾則不剛二者相根而起易之乾君道也/易不曰恭儉而曰剛健盖君而畜天徳之剛則
   由此入恭儉不難漢武病於奢而不儉孝元病/於柔而不剛人固各有偏也禹之説誠善移其
   告元帝者告武帝則得而/獨以告元帝恐未善也
   貢禹本傳禹字少翁琅邪人元帝即位徵為/諫大夫是時年嵗不登郡國多困禹奏
古者宫室有制宫女不過九人秣馬不過八匹牆塗而
[005-29b]
不琱木摩而不刻車輿器物皆不文畫苑囿不過數十
里與民共之任賢使能什一而稅亡他賦斂繇戍之役
使民嵗不過三日千里之内自給千里之外各置貢職
而已故天下家給人足頌聲並作至髙祖孝文孝景皇
帝循古節儉宫女不過十餘廐馬百餘匹孝文皇帝衣
綈履革器亡琱文金銀之飾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甚
臣下亦相放效衣服履絝刀劒亂於主上主上時臨朝
入廟衆人不能别異甚非其宜然非自知奢僣也猶魯
[005-30a]
昭公曰吾何僣矣今大夫僣諸侯諸侯僣天子天子過
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亂矯復古化在於陛下臣愚以
為盡如太古難宜少放古以自節焉論語曰君子樂節
禮樂方今宫室已定亡可奈何矣其餘盡可減損故時
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在齊/地笥盛衣竹器音先嗣反
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嵗費數鉅萬蜀廣漢
主金銀器嵗各用五百萬三工官官費五千萬三工官/謂少府
之屬官考工室也右工室也東園匠也/上言蜀漢主金銀器是不入三工之數東西織室亦然
[005-30b]
廐馬食粟將萬匹臣禹嘗從之東宫從天子往/太后宫見賜杯
案盡文畫金銀飾非當所以賜食臣下也東宫之費亦
不可勝計天下之民所為大飢餓死者是也今民大飢
而死死又不葬為犬豬所食人至相食而廐馬食粟苦
其大肥氣盛怒至乃日歩作之日日行歩而動作/之以散充溢之氣王者
受命於天為民父母固當若此乎天不見邪武帝時又
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宫及弃天下昭帝㓜弱霍
光専事不知禮正妄多臧金錢財物鳥獸魚鼈牛馬虎
[005-31a]
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臧之又皆以後宫女置於園
陵大失禮逆天心又未必稱武帝意也昭帝晏駕光復
行之至孝宣皇帝時陛下惡有所言不能自言/減省之事羣臣亦
隨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過度取讀/曰娶
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數十人是
以内多怨女外多曠夫及衆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實地
下其過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唯陛下深察
古道從其儉者大減損乘輿服御器物三分去二子産
[005-31b]
多少有命審察後宫擇其賢者留二十人餘悉歸之及
諸陵園女亡子者宜悉遣獨杜陵宫人數百誠可哀憐
也廐馬可亡過數十匹獨舍長安城南苑地以為田獵
之囿自城西南至山西至鄠皆復其田以與貧民方今
天下饑饉可亡大自減損以救之稱天意乎天生聖人
蓋為萬民非獨使自娯樂而已也故詩曰天難諶斯不
易惟王上帝臨女毋貳爾心當仁不讓獨可以聖心參
諸天地揆之往古不可與臣下議也若其阿意順指隨
[005-32a]
君上下臣禹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天子納善其忠/乃下詔令太僕
減食穀馬水衡減食肉獸省宜春下苑以與貧民/又罷角抵諸戲及齊三服官遷禹為光祿大夫
  論賦筭鑄錢及贖罪之弊愚曰人有所私者决不/敢公於言易曰中心疑
   者其辭枝然也禹言事多矣不直言朝廷大奸/而泛言末節細故譬之木心不固而樸斵文繡
   於其外其能久乎夫口賦之除非不可寛徵也/鑄錢之罷非不可抑末也以至贖罪之議非不
   可厚風俗也奈何閹宦専權羣邪用事已滋危/削之根若此數者特其末耳及觀石顯以禹明
   經著節使人致意深自結納至薦禹歴九卿禹/有所私於此其泛於言無責也至若恭顯白逮
   更生下獄太傅韋𤣥成諫大夫貢禹與廷尉雜考/劾更生前謀排去許史毁離親戚今又教人言
[005-32b]
   變事更生坐免為庶人貢助/小人而誣君子又何失言哉
   貢禹禹為御史大夫在位數言得/失書數十上時初元五年
古民亡賦筭口錢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賦於民民産子
三嵗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輙殺甚可悲痛宜
令兒七嵗去齒乃出口錢年二十乃筭又言古者不以
金錢為幣専意於農故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飢者今漢
家鑄錢及諸鐵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銅鐵一嵗功十
萬人已上中農食七人是七十萬人常受其飢也鑿地
[005-33a]
數百丈銷隂氣之精地藏空虚不能含氣出雲斬伐林
木亡有時禁水旱之災未必不繇此也自五銖錢起已
來七十餘年民坐盜鑄錢被刑者衆富人積錢滿室猶
亡厭足民心動搖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有智巧好衣
美食嵗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農夫父子暴露中野
不避寒暑捽草杷土手足胼胝捽拔取也杷手掊之/也胼併也胝繭也
奉穀租又出稾稅槀禾/稈也鄉部私求不可勝供言鄉部之/吏又私有
所求不/能供之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之田猶
[005-33b]
賤賣以賈賣田與人而更/為商賈之業窮則起為盜賊何者末利深
而惑於錢也是以姦邪不可禁其原皆起於錢也疾其
末者絶其本宜罷採珠玊金銀鑄錢之官亡復以為幣
市井勿得販賣賤買貴/賣曰販除其租銖之律租税之法皆依/田畝不得雜計
百物之/銖兩租稅祿賜皆以布帛及穀使百姓壹歸於農復
古道便追遵古法/於事便也又言諸離宫及長樂宫衞可減其大
半以寛繇役又諸官奴婢十萬餘人戲游亡事稅良民
以給之嵗費五六鉅萬宜免為庶人廩食給其/食令代關
[005-34a]
東戍卒乗北邉亭塞候望乘登/也又欲令近臣自諸曹侍
中以上家亡得私販賣與民爭利犯者輙免官削爵不
得仕宦禹又言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汙賈人贅壻
及吏坐臧者皆禁錮不得為吏賞善罰惡不阿親戚罪
白者伏其誅疑者以與民亡贖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
内大化天下斷獄四百與刑錯亡異武帝始臨天下尊
賢用士闢地廣境數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從耆欲從/讀
曰縱耆/讀曰嗜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穀
[005-34b]
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並起亡命者衆
郡國恐伏其誅則擇便巧史書習於計簿能欺上府者
以為右職上府謂所屬之/府右職髙職也姦軌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
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操持也/切刻也故亡義而
有財者顯於世欺謾而善書者尊於朝謾誑也謾音/慢又武連切
逆而勇猛者貴於官誖亂/也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財多
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何以謹慎為勇猛而
臨官故黥劓而髠鉗者猶復攘臂為政於世行雖犬彘
[005-35a]
家富埶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動目以指物/出氣以使人故謂居官
而置富者為雄桀處姦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弟父
勉其子俗之敗壊乃至於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
得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崇財利相諸侯相也守/郡守也崇尚也
不行之所致也今欲興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法相
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臧者輙行其誅亡但免官不止免/官而已
則爭盡力為善貴孝弟賤賈人進真賢舉實廉而天下
治矣孔子匹夫之人耳以樂道正身不解之故解讀/曰懈
[005-35b]
海之内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微亦無也折/斷也非孔子
之言則無/以為中况乎以漢地之廣陛下之徳處南面之尊秉
萬乗之權因天地之助其於變世易俗調和隂陽陶冶
萬物化正天下易於决流抑隊决欲流之水抑將/隊之物言其便易自成
康以來幾且千嵗欲為治者甚衆然而太平不復興者
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陛下
誠深念髙祖之苦醇法太宗之治正已以先下選賢以
自輔開進忠正致誅姦臣逺放諂佞放出園陵之女罷
[005-36a]
倡樂絶鄭聲去甲乙之帳退偽薄之物修節儉之化驅
天下之民皆歸於農如此不解則三王可侔五帝可及
唯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甚天子下其議令民産子七/嵗乃出口錢自此始又罷
上林宫館希幸御者及省建章甘泉宫衞卒減諸侯王/廟衞卒省其半餘雖未盡從然嘉其質直之意此篇經
史氏刪削非復本文其云又言又欲/恐非一時一䟽所陳今采其議論
 
 
 
[005-36b]
 
 
 
 
 
 
 
 文選補遺巻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