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吳都文粹 > 吳都文粹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呉都文粹巻一     宋 鄭虎臣 編
  呉郡志序          趙汝談
初石湖范公為呉郡志成守具木欲刻矣時有求附某
事於籍而弗得者因譁曰是書非石湖筆也守憚莫敢
辯亦弗敢刻遂以書藏學宫愚按風土必志尚矣吳郡
自闔閭以覇更千數百年號稱雖數易常為東南大都
㑹當中興其地視漢扶馮人物魁偉井賦蕃溢談者至與
[001-1b]
杭等盖益盛矣而舊圖經蕪漫失考朱公長文雖重作
亦畧是豈非大缺者何幸此筆屬公條章粲然成一郡
鉅典辭與事稱矣而流俗乃復揜阨使不得行豈不使
人甚太息哉紹定初元冬廣德李侯夀朋以尚書郎出
守其先度支公嘉言石湖客也是以侯習知之及謁學
問故驚曰是書猶未刋耶他日拜石湖祠退從其家求
遺書得數種而斯志與焉校學本無少異侯曰噫信是
已吾何敢不力而書止紹熈三年其後大建置如百萬
[001-2a]
倉嘉定新邑許浦水軍顧逕移屯等類皆未載法當補
於是㑹校官汪泰亨與文學士雜議用褚少孫例增所
缺遺訂其脱譌書用大偹而不自别為續焉侯喜曰是
不没公美矣亦吾先人志也書來屬汝談序余病謝弗
果侯重請曰吾以是石湖書也故敢慁子而子亦辭乎
余不得已勉諾客有問余曰或疑是書不盡出石湖筆
子亦信乎余笑曰是固前譁者云也昔八公徒著道術
數萬言書標淮南通典亦出衆力而特表杜佑自古如
[001-2b]
吕氏春秋大小戴禮曷嘗盡出一手哉顧提綱何人耳
余聞石湖在時與郡士龔頥正滕宬周南厚三人者博
雅善道古皆州之雋民也故公數咨焉而龔薦所聞於
公尤多異論由是作子盍亦觀益公碑公墓乎載所為
書篇目可攷乎不信碑而信誕乎且公蚤以文名四方
位二府余鄙何所繫重余特嘉夫侯之不忘其先能畢
力是書以卒公志而不自表顯焉是其賢非余言莫明
也抑余所感則又有大此者焉方公書始出也疑謗橫
[001-3a]
集士至莫敢伸喙以白曾未四十年而向之風波息滅
澌盡至是無一存者書乃竟頼侯以傳是不有時數哉
然則世論是非曷嘗不待久而後定乎此余所以重感
也余誠不足序公姑以是寄意焉其亦可乎否也疑者
唯服侯父子世儒有聞其治呉未朞百墜交舉既上此
職方氏將復刋石湖序集與白氏長慶並行而改命漕
湖北矣余故併志以伸後覬焉紹定二年十一月朔也
  十老序舊闕今補/       米 芾
[001-3b]
中散大夫河間公清德傑氣惟時老成髙誼勁節縉紳
所仰靜鎮吳國四周星紀威孚惠洽訟庭晨虗廼闢郡
齋㑹九俊老惟内閣清河公神宇軒拔德章昭融名威
𦍑夷勲書册府正議大夫廣平公秀實孤暎清標邁逺
鬱建公利煥於汗青大中大夫濮陽公冲襟爽澈淑質
端靖積厚施衍父子顯榮朝議大夫清豐公朝議大夫
彭城公朝請大夫徐公朝散大夫鄭公並道韻虚曠内
德淳耀或中臺耆彦本集作/碩望或四方膚使出處有優裕
[001-4a]
終始一徳愷悌利愛布在世間承議郎崇君奉議郎黄君
素行潔修里閈標凖早解簮紱仕路式瞻咸傾碩徳天錫
難老貌若遼鶴言為龜鑑于是羽觴屢酬雅章逓作叙懷
感遇樂時休明顧盼之間穆如清徽薫如太和夫學本美
身仕欲行志名節既立榮利後之若諸公積儲淵深未極
經緯而不苟干得進退從容千祀可垂後生仰止以襄陽
芾倦游四海多出與賓僚刻繪既傳屬為序引嗚呼樂
道人善君子有之顧芾何堪忝于承命謹序
[001-4b]
 九老㑹後更名耆英又名真率元豐間章岵守郡與
 郡之長老遊各飲酒賦詩時米芾/禮部以杭州從事
 罷經由為作叙叙諸老之徳甚詳十老謂太中大夫
 致仕上䕶軍濮陽縣開國子盧革仲新/年八十二奉
 議郎致仕騎都尉賜緋魚袋黄挺公操/年八十二正
 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致仕上柱國廣平郡開國侯
 程師孟公闢/年七十七朝散大夫致仕上輕車都尉
 鄭方平道卿/年七十三朝議大夫致仕䕶軍清豐縣
[001-5a]
 開國子賜紫金魚袋閭丘孝終公顯/年七十三中散
 大夫知蘇州軍州事河間縣開國伯䕶軍賜紫金魚
 袋章岵伯望/年七十三朝請大夫主管建州武夷山
 冲佑觀賜紫金魚袋徐九思公謹/年七十三朝議大
 夫致仕上柱國彭城縣開國子徐思閔聖徒/年七十
 二承議郎致仕騎都尉賜緋魚袋崇大年静之/年七
 十一龍圖閣直學士正議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宫清
 河郡開國侯張鋭樞言/年七十十人合七百四十六
[001-5b]
 嵗十老各有詩米芾序之
 慶厯九老㑹都官員外郎徐祐與少卿葉參俱以耆/徳告老而歸約為九老㑹晏元獻公杜正獻公皆寄
 詩贊之晏詩首句云買得梧宫數畝秋便追黄綺作/朋儔杜卒章曰如何九老人猶少應許東歸伴醉吟
 時㑹者才/五人耳
  吳城            杜 牧
二月春色江上來水晶波動碎樓臺吳王宫殿栁含翠
蘇小宅房花正開解舞細腰何處住能歌姹女逐誰回
千秋萬古無消息國作荒原人作灰
[001-6a]
 按梁吳均吳城賦曰古樹荒烟幾千百年云自呉王
 所築越王所遷東有鑄劍殘水西有舞鶴故㕓縈具
 區之廣澤帶姑蘇之遠山僕本蓄怨千悲億恨况復
 荆棘蕭森叢羅網蔓亭梧百尺皆歴地而生枝階筠
 萬丈或至杪而無葉不見春花夏薰唯聞秋蝉冬蝶
 水魅晨定山鬼夜驚不知九州四海乃復有此呉城
  閶門            張 繼
畊夫古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呉門看郡郭
[001-6b]
清明幾處有新烟
  前題            韋應物
獨鳥下高樹遙知呉苑園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閶門
  前題            白居易
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强十萬夫家供課税
五千子弟守封疆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雲埋虎寺山藏色
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賞錢塘兼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
[001-7a]
  前題            蘇舜欽
年華冉冉催人去雲物蕭蕭又變秋家在鳳凰山下住
江山何事苦相留
 按文選注引呉地記閶門者闔閭所作名曰閶闔門
 高樓閣道按陸機所賦此門在晉時樓閣之盛如此
 本朝承平時門上亦有樓三間甚宏敞蘇舜欽嘗題
 詩於上今廢南史及傳記中或書作昌門盖字之訛
  胥門            皮日休
[001-7b]
青翰虛徐夏思清愁烟漠漠荇花平醉來欲把田田葉
盡裹當時醒酒鯖
  前題            陸龜蒙
細槳輕樺下白蘋故城花謝緑隂新豈無今日逃名士
試問南塘着屨人
 按呉地記云伍子胥宅在其旁石碑見在今亡此門
 出太湖道也今水陸二門皆塞而新姑蘇臺館乃據
 其上
[001-8a]
  學校記           朱長文
兩儀定位學校興矣五教既敷學校立矣禮義不可一
日忘故學校不可一日廢也昔唐虞三代之盛未嘗不
以建學嚴師為先務内則王世子羣后卿大夫元士之
適子其入以齒外則塾黨鄉遂之間其教以時下至於
四方萬國之逺皆命之為庠序其法詳矣故始於直寛
剛簡以防其失次以歌詩音律而致其和者此堯舜之
典樂所以教也以智仁聖義忠和為之德孝友睦婣任
[001-8b]
恤為之行禮樂射御書數為之藝此周大司徒鄉大夫
所以教也上之所以教於下下之所以應於上若置郵
而傳命也若决江河莫之能禦也書美萬邦黎獻可以
共為帝者之臣詩稱成人有德小子猶有所造其材之
可用如此盖當是時風化行習俗美人人有士君子之
器雖畎畝之賤山林之幽亦為仁義之所漸摩禮樂之
所陶染咸入於善罝兎而不忘敬敦葦而不忍踐豈有
暴亂萌于心姦宄害於事者哉此建學之効也王道衰
[001-9a]
禮義廢獨一魯侯能修泮宫囚馘之獻猶不離此邦人
頌焉戰國之際孟軻猶歴説時君謹庠序之教申孝弟
之義終濶而不用習大亂迄於秦棄儒任法民不知學
而疾視其君蠭起而墟秦矣漢方休息元元未遑先王
之教世宗奕奕首善於京其臣有若董仲舒者為大夫
文翁者為守吏皆尚儒術廼詔置博士弟子之員而立
學校宫於郡國其課士必以經藝盖士不素養則德難
遽考使因學以知經因經以㑹道庶乎有成矣東京内
[001-9b]
盛三雍之儀不及於外而鄭興賈逵馬融鄭康成之徒
繼為人師以經相授囊括古典六學寖明是以時政雖
亂於上而義士交起於下抗節濡足用救陵夷漢頼以
不亡者百餘年魏分晉弱事不足道唐之文物盛矣而
尚賦以取人世薄經術以文辭相夸夫文所以宣志也
觀其文則志可廋哉故元臣碩老多由制科以出神宋
受命遏亂興治乘輿嘗幸國庠親臨講席是時勲臣宿
將並列藩鎮庠序雖未興而鴻儒碩士聞風以起有若
[001-10a]
戚堅素在睢水种明逸在終南皆聚徒講授髦俊歸之
其後陪京方面之守臣稍請興學自景祐中范文正公
作學於呉又創於潤滕子京建於湖慶歴之盛文正公
叅預機政而石守道孫明復首居太學是時仁宗開天
章閣召輔臣八人問以治要文正公復以學校為對於
是詔天下皆立學神宗之時立三舍法置方郡教官皆
試可而後授今上嗣位申命近臣薦堪内外學官者方
聖朝承平之久而長育之勤雖瀕海裔夷之邦執耒垂
[001-10b]
髫之子孰不抱籍綴辭以干榮祿裦然而赴詔者不知
其幾萬數盖自古未有盛於今也凡命教之法以經術
觀其學以詞賦觀其文以論策觀其智所取兼於漢唐
而德行道藝之士参出乎其中矣然欲合二帝三代之
法使人人有士君子之器在吾君相之所潤色也始姑
蘇郡城之東南有夫子廟所處隘陋方文正公以天章
閣待制守是邦欲遷之髙顯相地之勝莫如南園南園
者錢氏之所作也髙木清流交䕃環釃廼割其巽隅以
[001-11a]
建學廣殿在左公堂在右前有泮池旁有齋室是時學
者才逾三十人或言其太廣文正曰吾恐異日以為小
也於是召安定先生首當師席英才雜遝自遠而至厥
後登科者逾百數多致顯達由景祐迄今五十餘載學
者倍蓰於當時而居不加闢也長文適忝命掌學周視
黌舍傾陊褊迫寒薄暑煍諸生病之來者無所處乃與
同僚議請南園隙地以廣齋廬屢諗於郡守部刺史病
財用之不給㑹文正之子兵部侍郎公純禮以厚德遠
[001-11b]
業見器朝廷出自奉常制置江淮六路漕事擁使者節
過鄉上冡乃以學舍之微白公公既即學拜文正公遺
像延見諸生感慨陳跡即奏言蘇潤之學皆先臣所建
後之人不葺而齋室不芘風雨講習無所願給錢修廣
而今太守諫議王公在潤先以潤學為請有詔各以度
牒千紙充其費時元祐四年五月也前守户部劉公瑾
選官治役度用賦工㑹至公自潤易蘇下車三日臨視
興作命之栽築填圩立基如請之數益以闗賦之材助
[001-12a]
以亡命之卒欽宗/廟諱舊剏新累工逾萬朞歲而告成不以
一分取於民公堂寜宗/御名如也廊廡翼如也齋室凡二十
二而始作者十為屋總百有五十楹而初建者三之一
立文正公安定先生祠宇遷校試㕔於公堂之隂榜曰
傳道庖厨澡室莫不嚴潔窈然而深曠然而明其處也
寛其容也衆南楹引愛日北牖延清風咸適其宜矣凡
學田之佃於人而隱没者為之括而實之屋之僦於市
而已壞者為之新而復之養士之資由此不匱皆太守
[001-12b]
所命也夫儒者早暮孜孜從事於典籍苟居處之不佚
餱糧之不豐而責其勤難矣故嚴其宫足其餉所以教
也且呉為東南都㑹自泰伯三遜天下延陵脱屣千乘
言偃以學稱嚴助以文著朱張顧陸世多顯者此誠禮
義之區儒雅之藪也今夫興學以教者豈徒貴其中程
課躐科等哉必也為文足以貫道為經足以通理立於
朝廷則謀王休贊國論仕於郡縣則宣惠澤興事功其
餘風所扇猶將使人老老而㓜㓜夫夫而婦婦室有忠
[001-13a]
信俗有亷潔然後知新學之作豈專以棟宇為哉君子
謂兵部公善述其先志可謂之孝正諫公樂成于教育
可謂之仁惟孝與仁于是著矣正諫公以道立朝忠精
不回其治呉朞月吏民感其德而安其政寞坐郡閣事
至即决已而與賔客雍容笑語沛然餘裕方學之成呉
人莫不欣悦鼔舞望車馬之來而樂芹藻之采也見命
作記確辭莫獲輙系之聲詩刻之隆碣以告於後世云
詩曰
[001-13b]
惟帝光宅錫民保極曷以臻兹惟教之績降漢迄唐以
經以文元臣碩老世偉其人天佑神宋七聖繼德右儒
尚文經緯九域肇開雍庠周設泮序興賢舉能嵗幾千
數維呉有學文正是興師明友諒俊傑紹登歴載五紀
烝然髦士將圮其隘士罔能止翼翼膚史繼述其先建
言於朝授牒易泉邦牧承命以新以廣匪憚厥勤資我
教養髙堂邃廡環闢羣齋潭潭其深濟濟其來孰居是
堂勿尸厥職亶爾誠心傳道觧惑凡處是齋勿嬉勿忌
[001-14a]
道德淵源詞章潤色拱把之木長而参雲涓勺之水滌
而流坤匪學之設惟材之成是明是翼永贊丕平
 府學在南園之隅景祐元年范仲淹守鄉郡二年奏
 請立學得南園之巽隅以定其址元祐四年純禮持
 節過家又請於朝復得南園隙地以廣其垣卒父志
 也紹興十一年梁汝嘉建大成殿十五年王㬇繪兩
 廡像剏講堂闢齋舍規模宏敞視昔有加乾道九年
 丘崇造直廬淳熈二年韓彦古剏采芹仰髙二亭十
[001-14b]
 六年趙彦操建御書閣五賢堂在講堂左五賢謂陸
 贄范仲淹范純仁胡瑗朱長文也
  重修大成殿記        鄭仲熊
郡邑置夫子廟於學以嵗時釋奠盖自唐貞觀以來未
之或改我宋有天下因其制而損益之姑蘇當浙右要
區規模尤大更建炎戎馬蕩然無遺雖修學宫于荆榛
瓦礫之餘獨殿宇未遑議也每春秋展禮於齋廬已則
置不問殆為闕典今寳文閣直學士括蒼梁公來牧之
[001-15a]
明年實紹興十有一禩也二月上丁修祀既畢乃愓然
自咎揖諸生而告之曰天子不以汝嘉為不肖俾再守
兹土顧治民事神皆守之職惟是夫子之祀教化所基
尤宜嚴且謹而拜跪薦祭之地卑陋乃爾其何以掲䖍
妥靈汝嘉不敢避其責曩常去此彌年若有所負尚
安得以罷輭自恕復累後人乎他日或克就緒願與諸
君落之於是謀之僚吏搜故府得遺材千枚取贏資以
給其費鳩工庀役各舉其任嵗月訖工民不與知像設
[001-15b]
禮器百用具修至於堂室廊序門牖垣墻皆一新之
  六經閣記          張伯玉
六經閣諸子百家皆在焉不書尊經也呉郡州學始由
髙平范公經搆之至今尚書富郎中十年更八政學始
大成而六經閣又建先時書籍草創未暇完緝厨之後
廡澤地汙晦日滋散脱觀者惻然非古人藏象魏拜六
經之意至是富公始與呉邑長洲二大夫以本學之餘
錢僦之市材直公堂之南臨泮池搆層屋起夏六月乙
[001-16a]
酉至秋八月甲申凡旬有七浹計庸千有二百作楹十
有六棟三架霤八桷三百八十有四二户六牖梯衡楶
棁圬墁陶甓稱是祈于久故爽而不庳酌于道故文而
不華經南嚮史西嚮子集東嚮標之以油素掲之以油
黃澤然區處如蛟龍之鱗麗如日月之在紀不可得而
亂矣則天地之極致皇王之髙道生人之紀律舉在是
矣古者聖人之設教也知函夏之至廣生齒之至衆不
可以頥觧耳授故教之有方導之有原乃本庠序之風
[001-16b]
師儒之説始於邦達於鄉至於室莫不有學烜之以文
物聳之以聲名先用警䇿其耳目然後清發其靈腑故
其習之也易其得之也深其教不肅而成不煩而治敺
元元之入善域優而柔之俾自得之萬世之後尊三王
四代法者無他焉教化之本末馴漸也然則觀是閣者
知六經之在則知有聖人之道知有聖人之道則知有
朝廷之化知有朝廷之化則嚮方之心日懋一日禮義
之澤流於外絃誦之聲格於内其為惡也無所從其為
[001-17a]
善也有所歸雖不欲徙善逺罪納諸太和不可召康公
之詩曰豈弟君子來游來歌子思子之説云布在方册
人存政舉凡百君子由斯道覺斯民暢皇極序彛倫者
捨此而安適得無盡心焉諸儒謂伯玉嘗從事此州游
學滋久宜刋樂石庶幾永永無忽
 六經閣舊有之呉學始於范文正公後更八政始成
 而此閣成於富嚴郎中先是張伯玉嘗以郡從事主
 學後帥浙東閣始成世傳邦人謁記于伯玉伯玉令
[001-17b]
 叅佐擬撰皆不如意一日對衆援筆書首句云六經
 閣子史在焉不書尊經也坐皆歎服
  御書閣記          洪 邁
若稽古髙宗皇帝實天生德既以聰明聖武戡濟多難
垂中興億年之基洎保大定功投戈息馬於世紛萬殊
泊乎無一嗜玩唯翰墨梱域天縱神與特致志顓心不
舍食息淵妙沉著顧韋誕鍾繇所擅正書中取威定覇
髙處視古無上帝中第一殆隘麽不足言羲獻諸庾固
[001-18a]
已望洋歛避矧唐歐虞褚薛軰直可輿臺命也詩書易
春秋孝經論語孟軻氏凡幾書書凡幾帙帙凡幾字一
一肆筆而成翥鳳翔鸞震蕩輝赫端正嚴重肅如神明
當是時每終一經輙詔玉册官摹刻編以石本侈鍚方
夏光天之内盖郡載其書昔人謂萬世之下一遇大聖
而知其觧者是為旦暮之遇况乎親見帝王以為之師
恩斯勤斯士宜如何報也妥奉當在頖宫蘇為呉盛府
故有六經閣燬於兵紹興中守臣寶文閣學士王㬇始
[001-18b]
改建學室宇宏偹夸雄他邦閣獨未克立而庋置石經
於大成殿仍儉就寡𤓰華薌火之敬弗答弗涓揆於
祗瞻殊甚不稱寥寥向四紀郡博士領諸生數有請二
千石亦數留意然畫不堅定㑹其凡輙中止更數十政
訖莫之能為淳熈十四年秘閣修撰趙彦操至平易中
和敏絜莅業用善政得民蘇比比多事且去天咫尺南
北問途者銜舟接軸冗叢厥身居東道主苐知承迎過
客趣了停傳為先務樸遫馬上戴星而入民瘼不暇問
[001-19a]
尚安以教化勸功為哉彦操纔旬月久非能滋民使多
浚財使豐辟土使廣而千里一旦廊廊如仙晨道院於
是以一閣之任自予即舊址度為三楹兩翼三其檐為
髙六十尺為廣七十有五尺材木以壮買瓦石以碩市
工以募來發公帑贏儲千萬給費相以飡錢二十之一
毫釐之須於我何取慮卜於素五縣乃不知去年秋七
月壬戌命日今年春二月丁夘成一區之宫若飛從天
外行人駭觀凝立如植彦操冩其製以告當塗守邁使
[001-19b]
識本末臣恭維西箱清穆敞閒之處至尊夀皇聖帝奉
先追孝方勒崇煥章建官列職燕廸宸奎之昭回上模
紫清一時臣子宜有以効尺寸彦操羽儀宗支嘗典正
京邑叅侍從兹息偃輔藩首能擴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之誼鳩此巨役章天顯休僉謂當刋表樂石以誌不朽
其詞曰
故呉所都上直斗牛今為畿輔氣壓百州沉沉學宫鼎
以傑閣爛其天光照我海嶽倬哉髙皇肆筆成書石經
[001-20a]
百巻方國是儲岧嶤干雲翬若有造誰其尸之臣曰彦
操洞庭之山具區五湖龍螭萬數右翼左趨惟爾有神
實主張是時節來朝敬千萬禩
 御書閣淳熈十四年郡守秘閣修撰趙彦操即六經
 閣舊址為之以奉髙宗皇帝所賜御書石刻六經先
 是累政欲作弗果彦操始克立遂為郡庠壮觀焉
  重修呉學記         呉 潛
潛同里汪君泰亨教授呉學學有田為豪右隱占久君
[001-20b]
條具始末聞於守相聞於部刺史轉聞於相國迄歸田
且得所負積賦為錢三百五十萬有竒君曰有田矣不
患無以養也有養矣不可無以安也顧瞻學宫日頹月
圮遂捐錢有事改作憲守林公介佐以他錢五十萬後
來者刑獄使者王公與權常平使者王公栻郡守李公
夀朋皆相眡繼金粟財益衍用不匱仆興僵立朽革腐
新悉就修理舊為屋七百五十楹一一皆新美矣若耆
宿若宗胄若業武游學亦各有次獨童而習者教毓未
[001-21a]
偹乃别敞一齋曰小學哉工於紹定戊子冬十一月粤
己丑秋七月訖功於是呉學益奐然東南矣夫物囿於
數者有成必有毁天地日月宇宙江山不能逃焉而所
以扶持於不壞不滅者人也彼大者固已如此矣况小
乎故新而久必敝敝而久必壞壞而久必冺學基堂於
文正范公父子中更南渡歴紹興閱乾道至淳熈渉賢
守數人經時數十載始大偹而其積累艱難亦可喟息
矣能及其敝而未壞壞而未冺疾起而扶持舉斯加彼
[001-21b]
察乎天地日月宇宙江山所以不壞不滅者斯豈不足
以盡人道而宏教法哉諸生朝游而夕息景行先哲睹
文正容貌而企慕其為人其未仕也必如文正刻苦自
厲以六經為師文章論説一本仁義而後可其既仕也
必如文正有是非無利害與上官徃復論辨不以官職
輕人性命而後可其仕而通顯也必如文正至誠許國
終始不渝天下聞風夷狄委命而後可誠如是矣則不
負今相國今部刺史守相今郡文學所以幸惠爾學者
[001-22a]
庶幾潛言抑有造焉是嵗九月望日宛陵呉潛記
 呉學久不修寳慶三年秋七月大風雨殿閣堂舘直
 舍門廡齋亭皆摧圮欲壓紹定二年以復田得租遂
 新之始於憲守林介成於郡侯李夀朋呉潛作學記
 陳耆卿作復田記并附於後
  呉學復田記         陳耆卿
按呉郡圖刻建學昉文正范公主學昉安定胡先生學
法傳天下未墜學宫在一州亦未廢也而田有不守者
[001-22b]
盖公斥勝地為宫又擇沃壤為田更建炎亡其籍而紹
淳之石與版獨炯如也不幸漁於豪民之手黠吏羽翼
之株遠穴深漫弗省治故在常熟縣為田千六百九十
畆而租之入者僅千畝焉蓋十有九年更幾部使者郡
守不能直幾校官不得直而得直者汪君泰亨能直之
者林公介章公良朋司馬公述也方林公之攝守也汪
君力以告公力主之已而章公為守又力主之既主之
直矣有撼者司馬公為使繼直其事遇林公再攝守復
[001-23a]
深直其事遂得直盡歸其冐没六百二十畆又歸其開
羡四百餘畮士類起舞矣廼並祠三公於學而請記於
予予惟三代盛時無地無學而無家無田故學之官不
待興田不待給而所謂良民者即其所謂秀士也其後
士與民二矣給之田以助學盖將使士之秀者專之而
乃使民之無良者奪之其於義何居而不知此邦之田
則文正所給之田也給以助學則安定所主之學也自
景祐以來言哲輔者孰如文正言明師者孰如安定二
[001-23b]
公光氣覆罩八表豈以一州親沐嘉澤親染餘誨而可
廢墜之乎以十有九年之湮没而還之一朝其還者時
也所以還者人也此三公之所以有賜於學也人知三
公之賜之深由其主之之力而不知汪君之請之力其
賜盖不淺也雖併祠可也夫三公治文正之地而汪君
司安定之席者也或主養或主教一也凡爾多士因其
養而遡其所以養如見文正焉因其教而遡其所以教
如見安定焉以是學古窮經砥操厲行未達則治己巳
[001-24a]
達則治天下國家將使事業顯融名聲煇焯後之人見
其盛而推其所自曰呉學之士也不負教與養者也其
豈非三公與汪君之意夫其豈非文正安定之意夫紹
定三年八月朔日天台陳耆卿記
  崑山縣學記         梁 肅
學之制與政損益故學舉則道舉政汙則道汙崑呉東
鄙之縣先是縣有文宣王廟廟堂之後有學室中年兵
饉薦臻堂宇大壞方郡縣多故未遑繕完其後長民者
[001-24b]
或因而葺之以民尚未泰故講習之事設而未偹大厯
九年太原王綱以大理司直兼縣令既釋奠於廟退而
嘆曰夫化民成俗以學為本是而不崈何政之為乃諭
三老主吏整序民飾班事大啟室於廟垣之右聚五經
於其間以邑人沈嗣宗躬履經學俾為博士於是遐邇
學徒或童或冠不召而至如歸市焉公聽治之暇則徃
敷大猷以聳之博考明德以翼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
掲而厲之使自趨之故民見德而興行始於鄉黨洽於
[001-25a]
四境父督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
僉曰公之設教嚮其本不墜其末易其俗不失其宜也
傳曰本立而道生昔崔瑗有南陽文學志王粲有荆州
文學志皆表儒訓以著不朽遂繼其流為縣學記俾來
者知我邑經藝文教之所以興是嵗龍集乙卯公為縣
之明年也大厯九年月日梁肅記
 呉郡自古為衣冠之藪中興以來應舉之士倍承平
 時後五縣皆興學然其盛衰則繫令之賢否紹興間
[001-25b]
 程沂為崑山令重修學張九成記或謂九成記此以
 諷遂不入石集中亦不載比訪得之附於後
  崑山縣新修文宣王廟記    王禹偁
夫聖人之生必受天命有位者天使之化民為一時也
三皇五帝之謂乎無位者天使之立教為萬世也先師
夫子之謂乎是以窮於旅人終於陪臣非不幸也向使
居帝王之位行堯舜之風則顔閔之科猶元凱之舉也
兩觀之誅猶四凶之罪也自然道至而我無為化行而
[001-26a]
人不知時之歌者必曰何力之有溢之美者必曰無得
而稱也雖流為典謨形乎簡冊亦不過濬哲文明温㳟
允塞而已豈復有祖述憲章之道流於後代乎故曰生
民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秉筆之士安得輕議其德業
歟呉之諸郡姑蘇稱其尊郡之屬邑崑山出其右雜以
魚鹽之利溉乎朝夕之潮昔在皇唐是為名邑降及錢
氏兹惟上腴距海之田民斯阜矣然而庠序或缺儒素
弗興實倉廪而禮節未知既富庶而教化不至為邑之
[001-26b]
長得旡咎乎縣大夫邊公世為儒流時號甲族自起家
之調歴宰邑之資所在播其能名儕類驚其久次大來
之望固未易知皇上嗣位之明年淮海王如京師且獻
圖籍尊王室也主上思泰逺人精擇循吏銅墨之任尤
難其才始得公以宰呉呉民受賜降璽書以勞之旌善
政也秩滿受代將選於天官㑹兹邑有令尹之乏者二
千石命公以承乏且叙政績聞諸冕旒未幾有即真之
命免常調也公因民所利朞月而治以為人者教之本
[001-27a]
儒者教之先苟非師嚴而道尊烏可移風而易俗哉先
是文宣王廟但有基址盡為榛蕪廢而不修六十年矣
公乃出俸金以營之同僚悦從羣吏弗違乃庀工徒乃
度材用一畆之宫圖蔓以出之數仭之墻樹土而掲之
殿堂既嚴門闕斯偹麗以丹漆飾以圬墁制度合乎禮
文力役當乎農隙乃像素王被華衮垂珠旒王者之制
彰矣乃状十哲冠章甫衣縫掖儒者之服偹矣廟之興
也既如彼像之設也又如此粤上丁之晨行釋奠之禮
[001-27b]
所以列豆籩陳簠簋潔牲牢具罍洗贄幣有數尸祝有
辭八音作而人和三獻終而神悦禮無違者道不虛行
觀之如堵墻化之猶影響爼豆之事修矣禮樂之道興
矣十室之邑期忠信以如一變之風闡詩書而及魯
議者曰呉地祼國也崑山海隅也舊染泊俗未行儒風
非明君以文德敷萬邦非賢宰以儒術化百里又安能
遵先王之教移小國之風者哉禹偁幸沗德鄰熟聞異
政爰旌茂績俾述斯文難言雖在於聖門不朽願刋於
[001-28a]
貞石時大宋雍熈四年三月十九日將仕郎守大理評
事知長洲縣事王禹偁撰
  崑山縣重修學記       張九成
通直郎知平江府崑山縣事程公沂詠之文簡公之曾
孫伊川先生之姪孫也紹興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作
書抵余曰沂聞為政莫先於教化教化莫先於興學吾
邑有學卑陋不治甚不稱朝廷所以尊儒重道之意學
門之外有社壇齋㕔掩蔽於前氣象不舒沂乃移於社
[001-28b]
壇之西闢其門墻廣袤十餘丈又以東隅建學外門周
植槐柳增崇殿門營治齋宇氣象宏偉殿堂齋廡鼎鼎
一新遇月旦則率縣官詣學請主學者分講六經與諸
生環坐堂上以聼焉時知府事待制蔣公名其堂曰致
道并書學榜以寵賁之嗚呼可謂盛矣又曰先生昔學
於大儒其所見聞非俗儒比願以其所聞者明告於我
我將有以志之余曰吾老矣久抱末疾舊學荒落顧何
以副子之請雖然不可以虚辱也輙以聞於師者以告
[001-29a]
左右左右其擇焉竊嘗以為學者當以孔子為師以孔
子為師當學孔子之學孔子之學非為博物洽聞絺章
績句髙自標置視四海為無人攘臂而言曰吾仕宦當
至將相吾富貴當歸故鄉吾當記三篋於渡河賦萬言
於倚馬此正俗儒之學孔子之學乃不如是當熟誦孔
子若聖與仁則吾豈敢之説子夏掬溜播洒之説孟子
徐行後長之説以求孔子之心可也是謂孔子之學若
乃學如馬融如陸淳博如許敬宗文如班固如柳子厚
[001-29b]
亦可矣而依梁冀而助武氏而事竇憲而附王叔文此
吾儕之所羞道而孔門之罪人也詠之以為如何如其
不然當明以教我
  丹陽公祠堂記        朱 熹
平江府常熟縣學丹陽公祠者孔門髙第弟子言偃子
游之祠也按太史公記孔門諸子多東州之士獨公為
呉人而此縣有巻名子游有橋名文學相傳至今圖經
又言公之故宅在縣西北而舊井存焉則今雖不復可
[001-30a]
見而公為此縣之人益不誣矣然自孔子之没而至於
今千有六百餘年郡縣之學通祀先聖公雖以列得從
綴食而其鄉邑乃未有能表其事而出之者慶元三年
七月知縣事通直郎㑹稽孫應時乃始即其學宫講堂
之東偏作為此堂以奉祠事是嵗中冬長日之至躬率
邑之學士大夫及其子弟奠爵釋菜以妥其靈而以書
來曰願有記也熹惟三代之前帝王之興率在中土以
故德行道藝之教其行於近者著而人之觀感服習以
[001-30b]
入焉者深若夫勾呉之墟則在虞夏五服是為要荒之
外爰自泰伯采藥荆蠻始得其民而端委以臨之然亦
僅没其身而虞仲之後相傳累世乃能有以自通於上
國其俗盖亦樸鄙而不文矣公生其間乃獨能悦周公
仲尼之道而北學於中國身通受業遂因文學以得聖
人之一體豈不可謂豪傑之士哉今以論語考其話言
類皆簡易疎通髙暢宏達其曰本之則無者雖若見詘
於子夏然要為知有本也則其所謂文學固宜有以異
[001-31a]
乎今世之文學矣既又考其行事則武城之政不小其
邑而必以詩書禮樂為先務其視有勇足民之効盖有
不足為者至使聖師為之莞爾而笑則其與之之意豈
淺淺哉及其取人則又以二事之細而得滅明之賢亦
其意氣之感黙有以相契者以故近世論者意其為人
必當敏於聞道而不滯於形噐豈所謂南方之學得其
精華者乃自古而已然也耶矧今全呉通為畿輔文物
之盛絶異曩時孫君於此又能舉千載之闕遺稽古崇
[001-31b]
德以勵其學者則武城弦歌之意於是乎在故熹喜聞
其事而樂為之書至於孔門設科之法與公之言所謂
本所謂道及其所以取人者則願諸生相與勉焉以進
其實使此邑之人百世之下復有如公者出而又有以
一洒夫媮懦憚事無亷耻而嗜飲食之譏焉是則孫君
之志而亦熹之願也公之追爵自唐開元始封呉侯我
朝政和禮書已號丹陽公而紹興御贊猶有唐封至淳
熈間所朌位次又改稱呉公云五年六月甲申具官封
[001-32a]
賜朱熹記
 
 
 
 
 
 
 
[001-32b]
 
 
 
 
 
 
 
 呉都文粹巻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