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榕村集 > 榕村集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榕村集巻二
            大學士李光地撰
 經書筆記
後天卦本應以震坎艮乾居東北巽離兑坤居西南為
 序然乾位東方始矣而未探其大始之妙坤居西方
 成矣而未顯其作成之勞西北則雷未動也西南則
 澤未充也故文王起義以錯綜之震與乾易兑與坤
[002-1b]
 易然後乾居終以為始是之謂大始坤居中以代終
 是之謂作成天之生物其用在雷地之成物其用在
 澤故又代乾坤以始終也
易準擬天地故理窮與天地相似故性盡範圍天地曲
 成萬物通知晝夜之道故命至知幽明之故盡乎隱
 顯髙深矣窮理之窮理也知死生之説則能全受而
 全歸窮理之盡性也知鬼神之情狀則郊焉而假廟
 焉而享窮理之至命也知周於萬物而不過盡性之
[002-2a]
 窮理也仁應乎萬事而不流盡性之盡性也樂天安
 土髙明與游而博厚與居盡性之至命也範圍天地
 其理在我也至命之窮理也曲成萬物其性無間也
 至命之盡性也通知晝夜之道其命不二也至命之
 至命也窮理者精義入神以致用盡性者利用安身
 以崇徳逮乎至命則窮神知化徳之盛也故神无方
 易无體於至命言之
性為之主理者其流也命者其源也學者縁流以泝源
[002-2b]
 故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育天徳化人道天地之化育也萬物之生成也晝夜之
 藏顯也皆化也無體者也化育一心也生成一事也
 晝夜一貫也神也無方者也當其顯而生育神之機
 妙乎化故謂之盛徳當其藏而化成化之用歸乎神
 故謂之大業非顯無以見其徳之盛也非藏無以見其
 業之大也不能顯者其徳薄矣不能藏者其業淺矣
厯象日月星辰與步歲月日同法日紀歲月紀月星紀
[002-3a]
 日辰紀辰也雖然民用之著者耕穫之候作息之期
 而已是故羲和致日景定中星凡以求歲日也至於
 置閏成歲然後考月離辨辰次而有求月辰之法陽
 用顯陰用微陰功不協則陽道失齊雨在畢風在箕
 人物應月候而胎産潮水逐臨位之東西惟月為地
 類而主陰政故闕焉則百工不釐而庶績亦不熙也
日之逺近為寒暑而月有助何也曰日近則殺其暑日
 逺則益其寒者月之為也其去地近而與人親也是
[002-3b]
 故大塊噫氣山川出雲是其所專職以上交于天者
 而二氣絪緼矣洪範曰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
 從星則以風雨然則日星者純陽者也水土者純陰
 者也兼陰兼陽以調二氣其惟月乎懸象著明則列
 曜于虛呼噏風雲則流精于下從父以舒光歸母而
 生霸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也
朱兜共鯀之惡不明則舜不舉矣四罪不誅則岳牧九
 官不可得而命此二典之敘也
[002-4a]
周禮升歌三終笙入三終閒歌三終合樂三終此卿大
 夫之樂也雖天子猶然獨變笙入為管爾虞書擊鳴
 球拊琴瑟以詠者升歌也下管者猶笙入也笙鏞以
 閒則閒歌也簫韶九成則合樂也舞入在於合樂之
 時
問禹貢導山四條無青兗徐揚之山何也曰自雍梁而
 來播于中原者止此也今江浙閩廣之山皆來自嶺
 嶠之外禹跡未經故闕焉山東之山乃自遼塞絶海
[002-4b]
 而來禹跡未經故亦闕焉二支中原之藩䕶也不與
 四條同宗
古方伯之職治亂持危而文王克修之故大邦畏其力
 小邦懐其徳傳言率叛國以事殷者文王之志也曰
 大統未集由武王受命而追論之蓋史臣之辭爾
立政之篇反復於庶言庶獄庶慎尚罔攸兼焉末而勸
 王以克詰戎兵親陟禹迹何也曰離經者失之也兵
 亦庶獄之事也言惟用有司之牧夫以詰爾戎兵而
[002-5a]
 行天下此所以為罔兼於庶獄也申之以克用常
 人而致意於蘇公者此
國風之首夫婦正焉小雅之首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備
 矣大雅頌之首推祖宗本天地此四詩之序也道造
 端夫婦而塞天地者達乎上下性情一也飲食之細
 也琴瑟鐘鼓以將之尊罍錡釡以豫之夫婦之道也
 然而燕嘉賔樂兄弟者此而已矣醉鬼神歆上帝者
 此而已矣是故能盡飲食男女之道則導親疎之懽
[002-5b]
 通上下之志廟焉而人鬼享郊焉而天神至
序之世次既不可信則但當味其辭求其意其懽欣交
 通憫惻盡下者必文武成康之詩也上則傷讒邪而
 憂危亂下則哀離散而敘疾苦者必厲宣幽平之詩
 也況其篇什前後亦畧可考夫子自謂雅頌各得其
 所必無錯謬也小雅之終猶有朝㑹之事何也曰采
 菽其宣王之詩乎然繼以角弓則同姓者怨矣又繼
 以菀栁則異姓者畔矣此亦可以論其世也
[002-6a]
大雅章什世次最明文王以下皆周盛時詩也民勞以
 下則厲王詩雲漢以下則宣王詩瞻卬以下則幽王
 或東遷以後詩小雅則鹿鳴以下為盛時詩六月以
 下為宣王以後詩節南山正月以下為幽王及東遷
 以後詩敘亦甚明獨楚茨諸篇之敘田功曕彼洛矣
 諸篇之敘朝㑹皆不類幽王以後事且有王在在鎬
 之文則又非東遷可知以為傷今思古援古剴今者
 殆傅㑹之説也愚意周自營洛之後分為二都鹿鳴
[002-6b]
 以下西都之詩也楚茨以下東都之詩也周公居洛
 明農敎民故先儒以楚茨諸篇為豳雅别於周雅殆
 猶豳風别於二南之意而朝㑹東都及東都卿大夫
 士之作因以附之亦猶居東諸篇之附於豳風也楚
 茨以下盛時詩也青蠅以下厲王詩也采菽以下宣
 王詩也白華以下幽王以後詩也
頌既雜陳周列廟之詩至於成康矣而乃以成王所作
 之詩系其後者免䘮朝廟之詩非正祭也閔予訪落
[002-7a]
 朝廟之詩也敬之小毖祭畢自警之詩以類而附者
 也
周禮有豳雅豳頌之文則必有其章什矣故雅自楚茨
 以下當為豳雅頌自載芟以下當為豳頌勺桓賚般
 之附於豳頌亦猶瞻彼洛矣諸篇之附於豳雅也勺
 桓賚般其東都文武廟之樂歌與
詩亡之説何如曰殆謂正風正雅亡也周之盛也天子
 舉廵狩之典陳詩觀風於是慶讓行焉諸侯修述職
[002-7b]
 之禮朝㑹雅歌於是勸戒繼焉夫是以王道行而功
 罪勸懲明也及周之東天子不廵狩則太師無採也
 故謂之風亡其有風者列國謳謡相為傳播者耳諸
 侯不述職則朝㑹無聞也故謂之雅亡其有雅者賢
 人君子思古念亂者耳夫是以王道不行功罪勸懲
 不明諸侯僭大夫叛子弑其父臣弑其君其所由來
 者漸矣是故春秋之褒貶所以申王事之勸懲也故
 曰詩亡然後春秋作
[002-8a]
春秋備四時無事必存孟月本天道正人事也或問桓
 之四年七年秋冬不備何也曰王侯助惡而天道無
 刑也定之十四年冬不備何也曰身之去魯而傷王
 道之不成也昭十四年冬有月無時莊二十二年夏
 有月非孟何也取孟子之歲如齊納幣之年也冬者
 夫婦之别夘者㛰姻之月天地别而後萬物生男女
 别而後品類明故在易曰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周禮
 以夏之仲春㑹男女則周夏孟也故在詩曰士如歸
[002-8b]
 妻迨冰未泮昭之取同姓為無别莊之喪㛰為失時
 獲麟之歲不復備三時何也曰春秋始於春終於春
 也五音皆謬喉不爽焉百行皆虧孝不亡焉四序大
 亂元氣必行焉文成麟至其以撥亂反正王道將興
 乎石鶂之微也猶日大瑞表時示志也
春秋之於周也尊之而所以奉天也嚴於魯也親之而
 所以内治也至於列邦也正其班列詳其交接而責
 以禮義於吳楚也謹其憑陵畧其荒忽而通其赴告
[002-9a]
魯與列邦異辭内外也周魯異辭尊卑也為尊親者諱
 臣子之體也以隱為直大公之義也魯諱敗不諱戰
 敗之辱大於戰也周諱戰不諱敗戰之辱大於敗也
 敗有所不諱旋而勝也乾時之師是也失有所不諱
 旋而得也取讙及闡是也言其所可言者情理之至
 也
孔子録霸者之功而書法謹嚴何也曰王室微而有彊
 輔可不謂功乎雖然小畜之道月望而凶雖以伊周
[002-9b]
 處之不敢不懼也桓文未能盡一匡之道而有驕溢
 之心嚴之也者一時功罪之權也謹之也者萬世治
 亂之戒也
傳者於桓霸之初㑹盟摟伐稱人云者率曰美其草次
 邂逅將卑師寡以為桓志也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天下之大事也人之也者抑之也非進之也其後焉
 又非不得已而進之也録而章之也義既明則存其
 實蓋一經之通例也
[002-10a]
民無二王故春秋僭王號則夷之呉初封伯爵也其亦
 從楚徐越而子之此也凡國見滅而君執則名辱之
 也凡見國滅而君奔則不名哀之也其或執而不名
 甚滅者之罪也晉於虞公楚於䕫子是也其或奔而
 名則惡之也徐子章羽是也徐在西周首干大號者
 也
春秋無貶諸侯爵之事呉楚徐越自放於夷也四夷雖
 大必曰子非孔子貶之也滕薛杞之爵時王貶之也
[002-10b]
 或謂時王能貶諸侯春秋不作矣曰否周徳雖衰典
 物猶在故沃武公曰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邾小邾
 之為子也王爵之也陵夷又三百年三晉之侯尚請
 命焉况東遷之初哉夫惟貶黜不能施於强大而弱
 小是厲匪風下泉之思有自來矣此所以為東周之
 王與
樂舞不傳久矣惟武之六成孔子著其目焉總干山立
 北出之事也俟天休命也發揚蹈厲滅商之事也㑹
[002-11a]
 朝清明也武亂皆坐分左右之事也偃武修文也夾
 振駟伐囘而南之事也四征不庭也分夾而進疆南
 國之事也夙返于周也久立於綴崇天子之事也垂
 拱而治也其言之有先後何也曰子之問賈也備戒
 已久則所謂武王之事也揚厲已蚤則所謂太公之
 志也致右憲左則所謂周召之治也賈之答或然或
 否是故因其疑立綴之遲久也先明三答之然否備
 六成以告之然後推其所以遲久者知周之所以王
[002-11b]
 也致右憲左招召公之班法周公之列也賈疑其非
 武坐也者蓋以四方初定未可以安居注疏説者失
 之
天地之性人為貴又曰人者天地之徳又曰人者天地
 之心皆夫子之言也天心至靈天性至誠天徳至精
 惟人也全受所付非仲淹元氣元形元識堯夫形氣
 交而神主乎其中之謂也嗚呼人可以喪天心滅天
 性而悖天徳乎
[002-12a]
或問國家不患貧寡之義曰均未必不寡也然不均則
 有貧者矣害甚於寡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安未必
 不貧也然不安則傾覆將至禍大於貧故不患貧而
 患不安也均則和和則相通相濟猶可以無寡況貧
 乎故至于和而安則立於不傾之域而寡貧雖有之
 不足道
問五美四惡之政曰小惠私恩能無費乎嚴法苛條能
 無怨乎斯二者政也而皆根於心仁心之未篤則責
[002-12b]
 報干名貪其費之端乎敬事敬身之未至則倚勢作
 威驕猛其怨之始乎是故充其驕猛之心虐也暴也
 賊也雖欲無怨不可得也充其貪之心出則吝利内
 則吝名也雖欲無費不可得也君子之政美利天下
 而不知鼓舞萬物而不倦此無他其心純其道粹謀
 利計功幾微不以雜于中故與驩虞力服者豪髮不
 相肖似也
氣未養則能害於心故持其志無暴其氣本末交相養
[002-13a]
 之道也氣既養則心即氣氣即心合徳而動而無復
 持暴之可言
告子以無言性矣而又曰生之謂性曰食色性以桮棬
 言仁義矣而又曰仁内也此其漸近之論可與言之
 機也惜乎不知仁義則不知生性之何有不知義則
 亦不知仁内之何根故其學徒始則謂長虛也後且
 謂敬偽也敬心亡矣愛能獨存乎其言性之非性也
 決也君子所性惻隱也恭敬羞惡是非也合仁義而
[002-13b]
 内之者也以視告子所謂生者人與犬牛其生同其
 體之備具則不同所謂食色者食色同嘗味别色則
 不同於是知心所同然者超然與禽獸異也夫性善
 者也而或亡之者心也心亦善者也而或害之者體
 也故心有人有道而體有小有大辨之不可不審也
 已物相形則爵有天有人而貴有良有賤夫豈以是
 役吾體而亂吾心哉異學之於吾道如水火之不相
 入也如五榖荑稗之不同區也雖然其氣之盛而候
[002-14a]
 之成則非寡蓄薄植之所能勝也故欲學者以彀率
 為期以規矩為志
天夀不貳者知天意修身以俟者順天心莫非命也則
 雖桎梏死亦命也天討有罪何以謂非正命曰命無
 不善桎梏者因有罪而加焉而非天意也故曰非正
 命若盡其道而死者則吉凶禍福皆有天意存焉雖
 申生伯竒不得謂非正命也
巖牆猶謹之況桎梏乎巖牆者災也桎梏者罰也天罰
[002-14b]
 必畏天災亦必避也子之於父母也不敢違其心而
 亦不敢忤其色者此也
西銘合孝經孟子以成文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
 先於孝為其能推父母以及天地盡其性而至于命
 也是故事父孝則事天明矣事母孝則事地察矣敬
 愛其親則不敢惡慢於人矣體性之所自胞與之所
 同其本如是也窮神知化則知天矣無忝匪懈所以
 事天也服勞以歸全勇從而俟命寵為下則大患貴
[002-15a]
 矣生聞道則死寧安矣所以立命也
 讀書筆録
盈天地之閒者氣也氣之凝聚成質者謂之形氣之著
 見流精者謂之象其節度分限謂之數其靈機妙用
 謂之神而其自然而然不可易者則謂之理象形也
 氣數也神理也一物而已矣象形可觀而察氣數可
 推而知神理可窮而至
形氣神理一物而四名焉以形視氣則形粗而氣精以
[002-15b]
 氣視神則氣粗而神精以神視理雖無精粗之可言
 然理其至矣是何也形有死生而氣不可以死生言
 也氣有動靜而神不可以動靜言也神有靈機妙用
 而理不可以靈機妙用言也
形氣則身也神則心也理則性也人之身則天地之形
 氣人之心則天地之神人之性則天地之理故養氣
 踐形身之固有也窮神知化心之能事也窮理至命
 性之極功也
[002-16a]
氣之精英謂之神神之聚㑹謂之心心之發用謂之精
 情之營度謂之意意之趨向謂之志情意志皆心之
 動也性則涵於靜著於動而所受於天之理也凡情
 之中節意之誠志之正者皆性也其或不然則氣拘
 物蔽而遷焉者也
天地之氣有光耀者有幽暗者有精純者有夾雜者萬
 物殽命於其間宜其昬明美惡不能齊矣人心之神
 一也神有昬明生於氣之清濁其美惡生於氣之邪
[002-16b]
 正昬明者智愚之分也美惡者賢不肖之等也清與
 美二者或得一而不相兼或兼之矣而氣之强弱又
 異得氣之弱者雖清且美其所至又或限之此三者
 其智仁勇之謂乎
程子曰不仁者無所知覺然以知覺為仁則不可朱子
 曰知覺乃智之事愚謂知覺固不可以言仁亦不可
 以言智蓋知覺者心耳仁義禮智乃心中之理其知
 覺之動於惻隱者仁也動於羞惡者義也動於辭遜
[002-17a]
 者禮也動於是非者智也
人心惟危人欲也人欲者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是皆不
 能無者非惡也徇而流焉則惡矣故曰危所以謂之
 人者以其生於耳目口鼻是形氣之私也然而恭從
 明聰亦不外於耳目口鼻而不謂之人何也曰夫恭
 從明聰者豈有資於物而以為耳目口鼻之利哉無
 所為而為者天也
或問性善之驗曰子見夫殘賊頑暴之人乎萌甲折流
[002-17b]
 澌絶矣苟非其身之事則是非好惡未嘗不與人同
 此性善之驗也前于此者形軀牿之耳或曰歐陽子
 曰聖人敎人性非所先孟子程朱之辨性也已詳曰
 聖人舎性烏乎敎中庸言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敎
 則是本性為敎也聖人舎性烏乎敎必也異端乎謂
 性命與日用為二物於是乎有離敎之性離性之敎
 矣聖人則兼盡萬物至與天地參焉而非意之也性
 也明性善者王佐也荀卿以下其霸臣之材與
[002-18a]
洪範曰思曰睿睿作聖易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孔子曰
 慎思子夏曰近思合此數者則於思之義盡矣思者
 入學之門窮理之資也然而歸於身心切近之為貴
 若放意於髙逺而馳神於𣺌冥務外以役其心玩物
 而喪其志此所謂出位之思也欲以作聖豈不逺而
博學審問謹思明辨皆致知之事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皆力行之事敬也者無往而不在者也志也者無時
 而不存者也立志者植其根也主敬者培壅之謂也
[002-18b]
 致知力行者謹察焉以去其螟螣稂莠之害也立志
 本矣主敬其要焉
致良知之説謂誠意謹獨即所以致其知也愚以為不
 然人之稟有髙下其習有淺深雖是非之心人固有
 之其應念而隨覺者幾希即其微有覺焉而未有親
 切之見逺大之識亦終無以發其慚忸之心而決其
 勇往之力故必窮理致思講明開悟然後俛焉日有
 孶孶而不能自已也蓋程朱所謂窮理云者非逐事
[002-19a]
 物而忘身心之理也心即理之心理即心之理合一
 之道也又非今日知之明日行之之謂也知愈真而
 行愈力行愈篤而知愈至並進之功也亦何其擇焉
 不精而遽翩然反之
或曰草木瓦石亦有良知乎陽明子曰人之良知即草
 木瓦石之良知也蓋天地萬物與人本乎一體也愚
 以為陽明之言似矣而未暢其説夫草木瓦石亦自
 有良知耳不資於人也然氣不清神不靈則良知亦
[002-19b]
 為之蔽塞要其不容泯滅者未嘗無也是以至誠至
 於貫金石中孚可以格豚魚良知之一體而感通者
 如此
道家之要曰精曰氣曰神釋氏之要曰戒曰定曰慧二
 氏之旨有相同者蓋所謂養精即戒也所謂養氣即
 定也所謂養神即慧也其所以不同者道家雖言神
 而所重者氣假神以練氣養性以延命者也釋氏雖
 言氣而所貴者神離形而存神明心而見性者也道
[002-20a]
 家言性吾所謂神道家言命吾所謂氣釋氏言心吾
 所謂意釋氏言性吾所謂心二氏所謂心性命者如
 此儒者之敎正其心未嘗不知有心也誠其意未嘗
 不知有意也養其氣未嘗不知有氣也然其所以一
 而貫之者理也理即性性即命吾儒所謂心性命者
 如此
幽明之道有諸曰吾嘗觀幽明于晝夜矣吾嘗觀晝夜
 于形影矣夜者晝之影也幽者明之影也有形則有
[002-20b]
 影有晝則有夜有明則有幽或曰有不經思為而夢
 見之者謂之晝之影其可乎曰夢有習焉有縁焉有
 幾焉習者未忘者也縁者相因者也幾者將動者也
 皆所謂影也觀於此而知鬼神之情狀矣
造化之初水火而已土者水之濁氣石者火之濁氣是
 以水生於土而火潛於石也水滋土而木生焉火鑠
 石而金生焉木金者燥濕之餘氣也餘斯滯滯斯窒
 惟其化之無窮猶足以見生生之妙故曰木生火金
[002-21a]
 生水若夫水火之精氣則豈因木金而有哉濁氣謂/水火之
 渣滓煨燼餘氣謂/土之浮華精實
水木土陽也生氣也故萬物遇之則生火金陰也殺氣
 也故萬物遇之則死然水土之性緩則反為柔金火
 之性猛則反為剛矣
水氣生為雲降為雨凝為雪土氣生為霧降為露凝為
 霜火氣徐為風疾為電激為雷此三者精氣也故上
 交於天變化而成象焉木金餘氣則不能吐納以助
[002-21b]
 造化之功
鱗介在水為陰羽毛在陸為陽鱗陰中陽也故於水為
 飛介陰中陰也故於水為伏毛陽中陰也故於陸為
 伏羽陽中陽也故於陸為飛鱗為少陽羽為太陽毛
 為少陰介為太陰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
 陰為水
腎主精心主神肝主血肺主氣脾主肉精神者受命之
 原也血者精之餘猶水之餘為木氣者神之餘猶火
[002-22a]
 之餘為金元氣餘氣猶精粗之謂也星者日之餘辰
 者月之餘
精血水也神氣火也精血下行故肝腎居下水潤下也
 神氣上升故心肺居上火炎上也脾屬土故居中
形者氣之凝也氣者形之主也神者氣之靈也形氣交
 而神主乎其中實三才之道也
洪範五事貎屬精屬水言屬氣屬火視屬魂屬木聽屬
 魄屬金思屬神屬土人之生也精與氣合精太陰也
[002-22b]
 氣太陽也氣之微者為魂少陽也精之微者為魄少
 陰也神則陰陽之㑹精氣之主魂魄之靈也貎者精
 之凝言者氣之發視者魂之散聽者魄之藏思者神
 之用
恭作肅水徳也其為用也靜從作又火徳也其為用也
 動明作哲木徳也其為用也動而靜聰作謀金徳也
 其為用也靜而動睿作聖土徳也其為用也貫動靜
 而無不通是五者語其體則由外以及内語其用則
[002-23a]
 由淺以及深語其序則亦有先後之别矣五事以敬
 用而恭作肅可見恭之為先也雖然制於外所以養
 其中而先立其大者則小者不能奪也思其為五事
 之主也夫
作肅作謀靜而常覺也作哲作乂動而常止也常覺者
 陰中之陽也常止者陽中之陰也無陽則陰滯無陰
 則陽散陰中有陽陰不滯矣陽中有陰陽不散矣不
 滯故靜無昬墮也不散故動無放逸也察互根之機
[002-23b]
 盡爕理之道者踐形之方也
五行之序水火木金土氣以微者為先也五聲之序土
 金木火水聲以盛者為主也至於運行之次則四時
 之氣以土居中而木火金水皆得循環以相禪五音
 之氣以土居先而火金水木亦得相生而遞變
日月相推止於十二月而又半之為二十四氣聲律相
 和止於十二管而又半之為二十四均此數之正也
 然而十二月之餘則有氣盈六日朔虚六日以成其
[002-24a]
 歲十二律之外則有變律六均以足其調蓋歲之閏
 生於日盈而月闕律之變生於陽滿而陰虧也不獨
 律也聲亦象之是故五歲之中有再閏則時定而歲
 成矣五聲之中有二變則聲和而氣應矣蓋次三次
 五之歲則莭氣之相距必隔越一月而嫌於不相及
 次三次五之聲則律調之相違亦必隔越一月而嫌
 於不相及也故有變聲則音律和諧有閏月則氣朔
 停調
[002-24b]
邵子所謂無極之前陰含陽也其旨頗與濓溪異濓溪
 以徹始徹終言無極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也此
 其學所以主於理康節以方動未動者言無極所謂
 動靜之交三才之妙也此其學所以主數
邵子曰天地之交十之三蓋天地之數十陽得其五陰
 得其五故春秋分之日晝夜均平冬至則夜居其六
 晝居其四陰侵陽也夏至則晝居其六夜居其四陽
 侵陰也然夏至之晝猶不止於六分兼其晨昬可辨
[002-25a]
 之色庶幾乎十之七矣以一歲言之啟蟄于正月閉
 蟄于九月其不生物者冬之三月而已以一元論之
 開物于寅閉物于戌其不生物者亥子丑三㑹而已
 若是者皆生物者七不生者三其七者用數也其三
 者交數也故曰天地之交十之三蓋天地以生物為
 心造化以尊陽為義故陽數多陰數少用數七交數
 三也
文中子曰卦也者著天下之時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
[002-25b]
 也趨時有六動焉吉凶悔吝所以不同也卦主時爻
 主位時有消息所以起事也位有當否所以趨時也
 然就所趨之中又各有六爻之時焉所以趨時之具
 則位也徳也應也權衡于數者之閒吉凶悔吝亦焉
 廋哉
天道無為又曰天行徤君道亦無為又曰兢兢業業一
 日二日萬幾蓋兢業者居敬也無為者行簡也上以
 畏天命下以顧民碞故所居不得不敬也任人而不
[002-26a]
 任法以道而不以術故所行不得不簡也當敬而不
 敬是謂怠荒當簡而不簡是謂叢脞
天地交則泰上下交則治天地不通則閉塞而成冬矣
 君與臣民之情濶絶則天下無邦矣是故堯之舎已
 從人舜之好問好察禹之懸鐸懸鞀周公之握髮吐
 哺皆所以求交也天之氣貫乎地之中君之心周乎
 人民之内上帝甚神周之所以衰也閨中䆳逺賢人
 之所以歎也
[002-26b]
泰之三於泰方半也而曰平且陂矣往且復矣不勝其
 憂懼之心否之四於否方半也而曰有命矣離祉矣
 不勝其喜幸之意所以然者蓋循環者理也先見者
 幾也聖人明理而知幾故喜人之所憂憂人之所喜
 喜人之所憂則有迓休之道憂人之所喜則有防患
 之謀
當失意而戚戚者由於得志而喜也處貧賤而隕穫者
 由於富貴而驕也臨患難而震喪者由於安逸而樂
[002-27a]
 也故得志而不喜則失意而不憂矣富貴而不驕則
 貧賤而不沮矣安逸而不樂則患難而不懾矣當逆
 境之至而用其力也難當其處順而為之地也易故
 圖難於其易則立身也豫
滿招損謙受益禹益豈以退舎左次為謙哉蓋自武功
 之競未有不驕且滿者雖以大舜之聖其臣猶且不
 敢窮武以抑驕滿之心此禹益言外意也故欲釋三
 苖以為外懼而重舜之修徳桓公㑹葵而驕晉襄歸
[002-27b]
 殽而滛霸業所以墜也武帝克匈奴而悔太宗擒頡
 利而懼漢唐之祚所以康也江左平而羊車肆朱梁
 滅而伶官盛二君之禍皆不旋踵是故豈獨祖宗之
 功不可恃身之功亦不可恃也恃身之功而始於治
 卒于亂唐之開元天寶是也
雷出地奮所以作樂風行地上所以陳詩省方觀民即
 古者天子廵狩命太史陳詩以觀民風之事也風雷
 在天地間皆以聲聞而詩與樂所以取異者詩也者
[002-28a]
 民感上之化以有言而言又足以感人如物感天地
 之氣以有聲而聲又足以動物也有和風有凄風有
 厲風物之感以成聲亦以類異故詩有十五國風焉
 盛衰之變異哀樂之音殊若雷則發者無不知也感
 者無不動也故作樂象之
人君之喜怒如秋之為歛春之為舒人君之誅賞如霜
 雪之為威而雨露之為潤是故偏於春則氣拘矣偏
 於秋則氣促矣雨露不降則禾苖不滋矣霜雪不殺
[002-28b]
 則蟄蟲不伏矣周之衰也刑政不綱故春秋于桓之
 世多不書秋冬所以譏天子也哀公問春秋書隕霜
 不殺李梅冬實而孔子曰天失其道草木猶干犯之
 而况于君乎所以刺諸候也詩曰君子如怒亂庶遄
 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使怒不足以為威則喜不足
 以為福矣傳曰稂莠不死嘉榖不生使罰不行于奸
 貪則徳不加于善類矣
天之於君君之於臣父之於子其喜其怒莫非教也善
[002-29a]
 承之則皆為福不善承之則皆為禍太戊盤庚武丁
 殷之賢聖之宗也宣王周之中興之主也太戊則有
 桑榖之祥武丁則有雉雊之異盤庚則有河水之患
 宣王則有旱魃之災彼四君者以憂懼修徳而囘天
 故災轉為祥若無囘天之道烏知其不終於災乎
程子知行之學始于傅說之告髙宗曰非知之艱行之
 惟艱其原則出於唐虞惟精惟一之命其說則備乎
 孔門博文約禮之敎其後孟子知道者也故曰盡心
[002-29b]
 知性所以知天也存心養性所以事天也其後董子
 知道者也故曰勉強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勉強
 行道則徳日進而大有功然則知行之說不自程朱
 始也今為知行合一之說者曰知之精切即行也行
 之著察即知也夫知之精切即行是朱子所謂知愈
 真則行愈力也行之著察即知是朱子所謂行愈篤
 則知愈至也然則朱子之所謂知行者初未嘗離而
 二之也雖未嘗離而二之而終不得混而一之此朱
[002-30a]
 子之敎所以為不偏而無弊也至於静而常覺動而
 常止亦朱子所已言而竊其說者以為静即動動即
 静道體不已體道亦不已亦朱子所已言而竊其說
 者以為本體即工夫工夫即本體矣始於混同而終
 於超躐名為當前識取當下用力而實乃兩失之甚
 乃借異端之學以自神妙而攻駁聖賢之敎就令速
 成所謂詭遇而獲禽君子弗為也就令有得所謂荑
 稗之有秋君子弗貴也
[002-30b]
 
 
 
 
 
 
 
 榕村集巻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