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張莊僖文集 > 張莊僖文集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莊僖文集巻五
            明 張永明 撰
  家訓計三十五條/
   内訓
婦有四徳一曰婦徳二曰婦容三曰婦言四曰婦工婦
徳不必才名絶世也其在清貞廉節柔順溫恭是為婦
徳婦容不必顔色美麗也其在浣滌脩潔行止端莊是
[005-1b]
為婦容婦言不必辯口利詞也其在緘黙自持有問斯
答是為婦言婦工不必伎巧過人也其在勤攻紡績善
主中饋是為婦工此四徳者婦道缺一不可凡女子居
家未嫁時父母當以此訓導之
   外訓
男子立身天地間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字朝夕體
認實踐躬行萬善百行皆從此出如農夫力田下了糓
種則禾苗發生自然秀實人能全此八者出則為朝廷
[005-2a]
之良臣處則為鄉邦之賢士即至貧極賤亦不失為畎
畆之善民何施不當何用不臧哉其他智術權謀行險
徼倖縦獲利益取快目前實叢怨之府基禍之媒也吾
子孫其勉之戒之
   孝父母
古人求忠臣扵孝子之門以忠孝一理君親大倫故能
孝於親必能忠於君由此而弟長刑妻信友無往不宜
無施不當若人子一不孝根基既失百行瓦解名雖為
[005-2b]
人無異禽獸人非鬼謫交萃一身䘮無日矣
父母在堂必昏定晨省出告反面服勞奉養愉色婉容
事必禀命遊必有方此外凡可承顔順志者當無所不
用其極
子之養親當日思順適其意致親心之恱豫大凡髙年
之人其心懽樂疾病必少中懷憂戚則易損天和昔老
萊子雙親年髙嘗着彩衣為兒童戲正以此也
父母未食子不先嘗父母尚寒子不獨煖父母有怒怡
[005-3a]
顔開解父母有命竭力承奉則尊者之心自然快樂壽
算綿綿皆孝感所致也
父母扵諸子中有獨貧者往往念之或稍為存䘏此父
母天地之心也諸子或以為不平此殆未之思耳若使
我貧到此父母必移此心於我矣為人子者不可不諒
儻父母不存則兄弟饑餒其責在我將誰委乎此一思
之妬心自息矣
   宜兄弟
[005-3b]
古人有言世間最難得者兄弟今人不善處兄弟者大
都為妻室所譖若能洞燭此弊兄以恩下流弟以恩上
接些小之物彼此讓之些小之氣彼此忍之此心一立
得定雖長舌之婦敢出一言乎
大抵兄弟不和則子侄不敬子侄不敬則宗族疎薄宗
族疎薄則奴僕挾主為讐矣如此則外侮紛沓誰其禦
之故曰五臟不和為必死之病兄弟不和為必破之家
可不慎諸
[005-4a]
大抵兄弟不和則已之諸子更相視效能禁其不乖戾
否子不禮扵伯叔父則不孝扵父亦其漸也故欲我之
諸子和同須以我之處兄弟者示之欲我諸子之孝扵
已須以我善事伯叔父者先之
司馬溫公與其兄伯康友愛甚篤伯康年將八十公奉
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每食少頃則問曰腹得無饑乎
天寒則拊其背曰衣得無薄乎其天性友愛至老彌篤
千載之下令人景慕無窮也
[005-4b]
   正夫婦
閨門之内風化所關夫義婦順各有其道平居必敬愛
如賓恩義不使相掩或寵妾棄妻或貴而忘賤或富而
忘貧此夫行之薄貽譏士林見憎戚里夫綱失矣或不
孝公姑或離間兄弟或悍而凌夫或妬而致夫無子此
婦行之惡義所當絶黜之宜矣萬世夫婦凖繩當以闗
雎為法
   擇交與
[005-5a]
與剛直人交心所畏憚故言必擇行必謹初若不相安
久而有益多矣與善柔人交意覺和易然而言必予贊
過莫予警積尤悔扵身而不自知損孰大焉故味美多
生疾疢藥石可以長年信夫
大凡狡獪之徒能恃强凌人損彼益此富家多用之以
為羽翼且得目前快意此曹内既奸巧外常柔順子弟
責罵狎侮絶不為意子弟因而親愛之他日家長身沒
後引誘子弟為非者皆此等人也唐史有言妖禽孽狐
[005-5b]
當晝伏息自如得夜乃為之不祥正謂此曹也擇交者
宜慎之王陽明先生客座私祝云但願温恭直諒之友
來此講學論道示以孝友謙和之行徳業相勸過失相
規以教訓我子弟不願狂譟惰慢之徒來此博奕飲酒
長傲飾非導以驕奢淫蕩之事誘以貪財黷貨之謀㝠
頑無恥扇惑鼓動以益我子弟之不肖先正之訓誠為
格言擇交者當玩味之
   訓子孫
[005-6a]
昔柳玭戒其子弟曰凡門第髙可畏不可恃也立身行
已一事有失得罪重扵他人無以見先人扵地下此其
所以可畏也門髙則驕心易生族盛則為人所嫉懿行
實才人未之信少有疵隙衆皆指之此其所以不可恃
也故膏粱子弟學宜加勤行宜加勵僅得比他人耳此
言凡襲祖父廕庇者所宜書紳
徐節孝曰養子弟如養芝蘭即積學以培植之又當積
善以滋潤之父子之間甚不可溺扵小慈自小律之以
[005-6b]
嚴繩之以法則長無不肖之悔
陸象山曰人家之興替在禮義不在富貴假令貴為公
相富等崇愷而人無禮義家之零替可立待焉若簞食
瓢飲肘見纓絶而人有禮義家之興也可立致焉吾人
為身謀為子孫謀為親戚謀皆當以此為念
   睦宗族
族屬雖有親疎論其源流皆是一脉譬如大木枝葉分
析本同一根故彼榮則吾榮彼辱則吾辱不可二視之
[005-7a]
也凡子孫有富貴者須顧恤宗族宗族中有窮者賑之
有乏者賙之有婚䘮不能舉者助之盡吾之力量濟彼
之緩急萃渙以為同聯疎以為戚此非厚族屬實厚吾
祖宗也如是而子姓觀法有不興孝興弟者未之信也
   馭僕從
凡收養僕從當取其謹愿朴直甘苦任勞之輩不可收
便㨗猾佞生財興利之徒其謹愿者一時雖不見竒後
來實無禍患其便㨗者目前雖覺快意然生事為非招
[005-7b]
殃惹禍玷我名節壞我家聲實由此輩導之不可不慎

公卿士大夫之家臧獲輩每每藉勢凌人遇有與人爭
鬭相毆者主人惟歸罪已僕不必辯其是非則爭者氣
平而僕者莫逞可解目前之非而兼杜日後之釁吾自
筮仕至今垂三十年無一與人閧者守此法也夫小人
雖愚亦有知覺何敢與宧僕抗扵此不明主人之昏逾
扵僕人之横矣兒曹謹識之
[005-8a]
僕從大小皆人子也為主人者宜恤其饑寒節其勤苦
療其疾病時其配偶情通如父子勢應如臂指有不當
意先誡諭之誡諭不從然後杖之則恩威並至自無凌
分之失亦無背叛之心矣不可過為嚴激使之無所容

   端家範
古人治家之道以身教為先為家長者必躬行仁義謹
守禮法先立標凖下觀而化無一不歸扵正矣堯之九
[005-8b]
族敦睦亦自克明峻徳始此正家之根本也
朱晦翁居家四本讀書起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和順
齊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造家六禁妻妾無妬則家和
嫡庶無偏則家興婢僕無縦則家尊嫁娶無奢則家足
農桑無休則家溫賓祭無惰則家良
正家之道宜痛絶閑雜女流不可容其出入蓋此流多
隂謀能揣婦人意向且巧為詞說又能鼔動人稍不防
閑未有不墮其術中故骨肉之離間隣里之忿爭皆此
[005-9a]
流搆之也甚至為賊之導為姦之媒其害有不可勝言

   勤學業
腹不飽詩書謂之餒目不接聖賢謂之瞽耳不聞善言
謂之聾身不逺聲色謂之穽行不脫凢俗謂之痼此數
者學者之大戒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浮躁
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嘆窮廬
[005-9b]
將復何及也
司馬温公㓜時患記誦不如人下帷絶編迨能背誦乃
止用力多者收功逺其所誦習乃終身不忘也公嘗言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應接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
義所得多矣
昔中牟甯越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
苦也其友曰莫如學學三十嵗則可以達矣越曰請以
十歲人將休吾不敢休人將卧吾不敢卧年三十而周
[005-10a]
威王師之夫矢之速也不過二百步止也步之遲也而
百舍不止也以越之才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
哉今人之為學也人未休而先休人未卧而先卧恃美
質而躭晏安此猶迅矢之止扵百步者也欲免終身之
勞得乎
   力本業
天下之民各有本業曰士曰農曰工曰商士勤於學業
則可以取爵禄農勤扵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扵技
[005-10b]
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扵貿易則可以積貨財此四者
皆人生之本業苟能其一則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
而終身之事畢矣不能此四者謂之浮浪遊手之民衣
食之原無所從出不為盜賊必為流移一旦陷扵刑辟
小則鞭撻肌膚大則編配絞斬破蕩家産離棄骨肉方
此之時欲為四民之業何可得乎
   崇儉約
儉徳之共也能崇尚儉約深自樽節省口腹之欲抑耳
[005-11a]
目之好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不務虚飾以損實費食可
飽而不必珍衣可煖而不必華居處可安而不必麗吉
凶賔客可脩禮而不必侈如此則一身之求易供而一
歲之計可給既免稱貸舉息俯仰求人又且省事寡過
安樂無憂故富者能儉則可以常保貧者能儉則可以
無饑寒豈不美哉
生物之豐敗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不能節則雖盈必
竭能節則雖虚必盈儉者奢之藥奢者儉之病奢者多
[005-11b]
憂儉者多福能終其儉者可以為天下牧
李元衡儉說云與其貪饕以招辱不若儉而守廉與其
干請以犯義不若儉而全節與其侵奪以聚讐不若儉
而養福與其放肆而逐欲不若儉而安性
張文節為相自奉甚約或䂓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
奉若此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宜少益之公嘆曰據
吾所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常人之情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况今日之俸豈吾常有身豈
[005-12a]
能常存一旦異扵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
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如一日乎
   積隂德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六
十四卦凡事不言必獨扵積善積不善以必字斷之以
其感之必應也夫有隂徳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
昭名此誠天地不易之理蓋人有一二善未必便有善
報人有一二惡未必便有惡報然今日作一善明日作
[005-12b]
一善積之不已人欽神佑福慶必來今日作一不善明
日作一不善積之不已人怨神怒禍殃必至故聖人繫
易又申之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成名即慶也滅身即殃也豈惟身名已哉易之所謂餘
者言其殃慶尚及子孫也可不畏哉
[005-13a]
  語録
余平生所學惟守忠信篤敬四字以此存心即以此誨
人以此教家即以此治國未嘗須臾離也
今人責人則嚴責已則恕但當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聖賢之學不過如此
吾人受形天地各有定分窮通得䘮斷非人力可圖惟
在檢身體道脩已俟時則不可一日忘扵心者
此心若正無不是福此心若邪無不是禍邪正之介日
[005-13b]
當凛凛也
量隘者福不廣氣輕者禄不厚志卑者功不崇行短者
壽不長此性與命相通事與理相應自古及今莫之能
違也可不戒哉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其為
小人故曰終身行善猶不足一日為惡自有餘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人能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逺矣人
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減矣
[005-14a]
凡作事謀其始必當慮其終不能謹始慮終任意妄為
後難收拾自貽伊戚矣
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則忘詩書矣祖宗
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得家業則忘勤儉矣此所以多
衰門也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
髙自是不肯屈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
必不能弟為臣而傲必不能忠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
[005-14b]
皆只是一傲字便做了極惡大罪的人吾人可不重以
為戒
人非聖賢不能無過君子恐己之有過聞人之議己則
樂受而思改小人惟文飾以掩過聞人之議己則忿嫉
以强辯此賢愚所由判也
以言譏訕人此學者之大病非惟損徳亦且基禍不可
不戒也
禍莫大於多欲富莫富扵知足知足則心安心安則事
[005-15a]
少事少則家道和家道和則人無不和矣故曰富於知

恕之一字固為求仁之方量之一字又為行恕之要學
量之功何先曰窮理窮理則明明則寛寛則恕恕則仁

以德感人而人不之感者皆吾誠之未至扵人無尤也
吾人當自信自守雖稱譽之亦不為喜雖毁謗之亦不
為怒然後可以當大事
[005-15b]
凡應接間不可乗喜而多言不可乗快而易事勉人為
善諫人為惡固是美事先須自省若我之平日未能有
善無惡豈惟人不見聴亦反為所鄙薄矣
昔文靖公李沆自奉甚薄所居陋巷頺垣壞壁不以為
䙝家人勸治第宅沆曰内典以此世界為缺陷安得圓
滿如意自求稱足今若市新宅須一年繕全人生朝暮
不可保豈能必其乆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豐屋
哉李公可謂達識矣
[005-16a]
陳希夷戒种放曰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深忌之天
地間無完名子名將起必有物敗可戒之後果騐
事無大小皆不可苟且處之必盡其道
作事切須謹慎仔細最不可怠忽疎略
小人有功可優之以賞不可假之以柄
祥者福之先也見祥而不為善則福不至殃者禍之先
也見殃而能行義則禍不至
凡處天下事先要心平氣和則無徃不宜
[005-16b]
凝重之人徳在此福亦在此
英氣甚害事渾厚不露圭角乃可大受
語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傳曰惟大人為能格君心
之非今有居髙位乃以芝鹿為獻諛辭希寵者吾甚恥

當事務叢雜之中吾心須有主張不可因彼之擾擾而
揺惑遷移方是大手段
每日應事接物須體認仁義禮智信五者體認得真則
[005-17a]
行無差錯
薛文清曰取與是一大節其義不可不明此可為立已
持身之要
責已者當扵無過中求有過責人者當於有過中求無

事最不可輕忽雖至㣲至易者皆當以愼重處之
范文正公張忠定公心事光明正大故其事業顯著當
時名譽流於後世今人以私意小智自持其身而欲事
[005-17b]
業名譽比擬前賢難矣哉
孔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曾子曰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不虧其體不辱其親可謂孝矣
記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
先王之徳行不敢行然後能保其宗廟此卿大夫之孝
也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然後能守其祭祀此士之孝也因天之道興地之利謹
[005-18a]
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無瑕之玉可以為國珍孝弟之子可以為家瑞
謹則無憂忍則無辱靜則常安儉則常足
孔子曰操則存舍則忘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
與人能操心則義理昭著而不昧神氣凝定而不浮養
徳養身莫過於操心之一法也立身常在禮義中斯不
至為清議所少
凡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小心中來
[005-18b]
為善如負重登山志雖已確而力猶恐不足為惡如乗
駿走坂雖不加鞭䇿而足亦不能制可不慎諸
薛文清曰持已得一敬字接物得一謙字能體此二字
可以無大過矣
古人定省謂使親安妥而常省察慰問之非謂致問扵
親便了吾事而謂之定省也
錦衣玉食古人謂惟辟可以有此以功在天下而分所
當然也世有一介之士得志一時即侈用無節甚至袒
[005-19a]
衣皆用綾綺宜其顛覆之無日也
靜能制動沈能制浮寛能制褊緩能制急謹言慎行是
脩已第一事
一毫省察不到即處事失宜而悔吝隨之不可不慎
昔子㳺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對曰有澹臺滅
明者觀夫子之問子㳺之答可見為政者以人才為首
務今之從政者自簿書錢榖之外地方之賢不肖漫不
究心不知得一賢者而禮重之其不肖者自化矣其扵
[005-19b]
風敎豈淺鮮哉
凡人所行有窒礙處必思有以通之則智益明而事不

分内之事一毫不可諉分外之事一毫不可與惟正足
以服人惟公足以處事
凡處天下事識為先斷次之
薛文淸曰余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
則恬然安寢或有不合即展轉不能寐思有以改圖之
[005-20a]
學者不可無此工夫也
清心則見天理主敬則合神明
盛喜中勿許人物慮勿踐言盛怒中勿答人簡惟恐遷

無益之書莫讀不急之務莫營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不怨勝已者君
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而已矣故不怨天不尤人
刑所以弼教也故不敎而殺謂之虐
[005-20b]
孔子謂期月三年孟子謂五年七年之類要知聖賢用
世真實步步皆有成筭定應毫髪不差今人責效旦夕
者謬矣
教子弟無他法但令日親君子而已涵育薫陶久當自

誠意正心强恕致曲皆是學者立本下手工夫辭受取
與乃君子守身之大節不可不慎君子亦凖諸道而已
故曰非其道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如其道
[005-21a]
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
談人之短而乃䕶已之短誇已之長而乃忌人之長皆
曰存心不厚識量不宏耳
謝良佐曰天理與人欲相對有一分人欲即減却一分
天理存一分天理即勝得一分人欲
為惡之人天無不報之理近在已身遠在兒孫嘗觀徃
事毫髪不爽可畏哉
范希文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
[005-21b]
雖聖賢亦不能必也
事遂心未可遽喜不遂意未可遽憂其中禍福難知故

人須是一切世味多放得淡薄方是進道之基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
者愽聞
能檢束則日就規矩纔放肆則日流曠蕩此禍福消長
之機闗也
[005-22a]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古人重厚朴直乃能立功樹業享福悠長
張横渠先生曰纎惡必附善斯成性察惡未盡雖善亦
粗進徳脩業者當以此語書諸紳
書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又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
天道老子曰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吾嘗三復斯語時
為凜凜
邵子曰人循天理而動者造化在我也此誠千古名
[005-22b]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今人以帷箔之事加扵人最為暗昧萬一非辜則令終
身被其汚名至使父子兄弟之間難施面目損徳折福
莫此為甚戒之戒之
輕言戲謔最為害事善言不妄發則言出而人信之苟
輕言戲謔雖有誠實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趙清獻公所居甚隘弟姪有欲恱公意者以厚直易隣
[005-23a]
翁之居以廣公第公聞不樂曰吾與此翁三世為隣矣
忍驅之乎命還翁居而不取其直
心不清無以見道志不確無以立功
古語云墻薄易傾繒薄易裂器薄易毁酒薄易酸所以
凡事貴厚也
語曰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二言家家户户宜
榜之門屏
人非賢莫交物非義莫取事非見莫說念非善莫舉
[005-23b]
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讓而爭自
息言言實際
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要曰勤與儉
吾人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行一日好

善為理者必以仁愛為本當以苛刻為戒
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謂已能
徃徃不顧名義殊不知皆其分所固有初不可毫末加
[005-24a]
也所可加者徒得小人之名而不悟悲夫余嘗以此自
省未嘗不以語朋舊也
范忠宣公知襄城縣伯兄久病心疾公承事湯藥飲食
居處衣服必躬必親如孝子之事嚴父賈文元守北都
辟掌機密召編秘閣書籍皆以兄疾辭不赴富文忠公
責之曰臺閣清資人豈易得小官出常調亦難事何必
苦辭公曰富貴有命天親難割終不應召古人之髙誼
如此
[005-24b]
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戰陳無勇
非孝也忠與孝豈二事哉要之忠以孝為本未有孝而
不忠者古人謂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可謂能識聖賢之
㫖矣
富者之教子須是重道貧者之教子須是守節重道守
節原非兩事苐因勢以矯其偏耳
士人家切勤教子勿令詩書味短
教子有五要導其性廣其志養其才鼓其氣攻其病廢
[005-25a]
一不可
范文正公輕財好施尤厚扵族人既貴置近郭田千畝
為義庄以養族人之貧者擇其長而賢者主其事公歿
逾四十年子孫世守莫敢廢弛公之惠澤逺矣
范公在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乗間請治第宅營園圃
以為佚老之所公曰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况居
室哉吾今年踰六十生且無幾乃謀樹第治圃顧何待
而居乎俸賜之餘宜以賙宗族之貧者若曹遵吾言毋
[005-25b]
以為慮
范公貶饒州諫官御史不肯言師魯上書言仲淹臣之
師友願得俱貶遂貶監郢州酒稅古人之交誼如此
胡公安國士子問學公接之大抵以立志為先以忠信
為本以致知為窮理之門以主敬為持養之要開端引
示必當其才訓勵捄藥必中其病
韓魏公為宰相每見文字中有攻人隱惡者即手自封
之未嘗使人見
[005-26a]
司馬温公曰受人恩而不忍負者其為子必孝為臣必

施人戒勿念受施戒勿忘
唐公介為御史論文潞公專權植黨交結宫禁仁宗怒
召二府示之疏唐公語益切樞宻副使梁適叱唐公下
殿詔送臺劾之潞公獨留再拜曰御史言事職也願不
加罪於是唐公既貶而公亦罷相判許州未幾公復召
還相位即上言唐某所言正中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
[005-26b]
不敢行仁宗用公言起唐公通判潭州後御史吳中復
請還介言路潞公復言唐介頃所言皆中臣病而責太
重願召之尋至大用與公同執政相知為深後潞公為
平章重事薦介之子義問以集賢殿脩撰帥荆南潞公
之徳度過人如此
[005-27a]
  邑侯同江馬公去思碑記
嘗謂天生民而樹之君凡以人之也君體天人民之意
于是設官分職俾置令尹于君雖逺而于民寔近于位
若卑而于政甚劇蓋雖未能上同宰相以共調鼎鉉之
業而恐恐然以求允恊乎民之麗者其艱重殆不殊扵
宰相之所効休者矣余亦嘗領縣事乃知令之難久也
三載前天官衡曹慎簡厥職憫我烏程為浙西碞邑錫
兹賢人以充厥任而同江馬公以辛丑進士迺膺是擢焉
[005-27b]
君子于是知尹職之重而民休之大矣余近從言科之
末雖遠父母邦然亦得之吾邑民而未詳也迨今乙巳
夏仲寔我馬侯奏績之期先是司簡擢者廉聞其賢又
預命以今陟任良以廷僚急于王躬之保而自不遑䘏
下邑失所天耳吾邑庠生朱應元輩素沐侯振作風是
不惟同邑之養而尤兼出邑民之敎也其恩倍則其思
切顧我馬侯今日之去殆有不能為情者矣詣金陵持
狀乞言于余以立石垂不朽噫余嘗歌甘棠每嘆南人
[005-28a]
之情胡若是之不忘于召伯也要亦其所感者深矣後
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馬侯之所以致去後思者不
亦如其所感也耶余未暇道吾邑民之情且先頌吾邑
侯之徳馬侯之蒞吾邑也已三年扵兹矣勵精敏政寛
涵厚敷恩以無施為先而民自休休于熈皥之天威以
不肅為尚而民自俛俛于革心之化文以式丕為教而
民自循循于封屋之醇以至表宅里以彰善殊井疆以
癉惡廣儲積以賑貧良法美政耿耿昭昭在人心者蓋
[005-28b]
有不能盡為揄揚姑舉其宏綱巨目載鐫載磨蓋不徒
因石以存思而欲俾後之人因石以廣法焉爾雖然官
以滿績為殿最而口碑甚于石碑使凡有司之在上而
無所素感預動乎民將欲免于巷議不可得矣矧立碑
以示久其將能乎傳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則民不可
以私要而力得也其有明徴久矣是知馬侯愛民之心
金石有弗渝也故吾邑民戴侯之思有弗忘也朱子輩
聞余言躍然而起曰是知所以為我馬侯之碑矣
[005-29a]
  江防方略序
歲甲寅余由江右㕘藩擢河南總憲道經南樵適邑令
北山子斬冦獻功休沐于官舍余因詢其大都焉北山
子一笑道故且出江防方略二十事示余即夕張燕陳
弓矢甲胄扵席上命壯士作軍中樂與余飲扵帳中矯
矯乎洸洸乎綽有英士風也余甚嗟異之既為賦屏風
十咏復漫為序端俾勝筭不置之無用如侯巴所云焉
爾夫宇内之彦彬彬充位豈謂尠茂異竒雋之士乎哉
[005-29b]
慕道真者遡江門究禪宗者采慧能綜藝文者嫓史漢
摛風騷者追黄初喜任俠者少田嘗尚智猷者輕户牖
然求其習兵善戰真能對壘擒敵者或罕覩記焉何也
搦管者流靖共于無事不强所未習以祈表見也北山
子以明經起家風采豁達殆翩翩士之雋也迺能躬擐
甲胄突冒矢石以屢建殊勲邇方渡江賊乗五巨艦奄
至麾下沮縮相顧有懼色北山子奮勇獨與二三蒼頭
各挽强弓駕輕舸迎擊其鋒連射十餘人皆應弦而倒
[005-30a]
蒼頭亦且罵且射殊勇敢鷙猛可嘉賊望風潰走北山
子乃命麾下囊賊首縳其生擒者獻俘于督府嗚呼竒
矣竒矣未覩有書生而能效劍士之技如此也若自此
重加推轂使當一面之寄必能提兵出塞與匈奴血戰
射左賢王中肩刺右賢王墜馬如漢家飛將其不在兹
乎其不在兹乎余觀方略所陳其計畫皆有大過人者
文事武備北山子固一身兼之矣傳云用為虎不用為
鼠言豪傑係用否也人才不恒有辨論官材者當必有
[005-30b]
鑒矣
  玉溪包公暨孺人俞氏合塟墓誌銘
路南守包公暨厥配俞孺人令終扵家其嗣應科持繹
泉凌主政狀衰踊過我溪山甲秀庭中執我仲子兆元
袂號泣稽首曰應科罪極考妣不少延將以季冬月日
為我考妣襄事敢乞若翁一言銘諸墓碣遂致書大梁
辭甚悽悵蓋客秋社日適霜露既降時也余覊宦逰而
且少文然以姻誼莫敢辭乃按狀而銘焉公諱大宇字
[005-31a]
子涵别號玉溪者以其家挹江渚之秀也家乗分派來
自南越縉紳冠蓋相望而吳中尤傑曾大父南山翁璿
以仲子文璽貴封上林左監丞叔子文瓕號雲岫生蘭
谷君諱延年即公考考之配為嚴節推績所生女實公
之妣也蘭谷與配俱蚤世公方七歲暨其弟碧川大夏
皆未離襁褓大父母撫二孤恩與怙恃同然公頴悟不
與衆伍甫長即善屬文補庠弟子員維時京所尉俞西
野君見而異之乃喟然曰吾女髫稚解女孝經意習女
[005-31b]
紅有容徳不當擇此子作配乎遂合卺以歸二姓鼎列
水晶宫左右人咸以為苕霅濬祥而天作之配也公獲
賢助益肆意文學蜚聲藝苑每與賢豪長者逰孺人主
中饋以燕樂賔客雖勞弗遑恤也即有貧者公為解衣
推食間有負逋者公輒焚券貸之孺人亦無難色且以
餘力為治生計以故席祖父之業不替孺人之内助居
多也公與孺人事厥大父母若父母而大父尋亦考終
益孝養厥大母值祀事時舉極其腆潔公與孺人相泣
[005-32a]
曰我有父母而不能一日養養我大父母而又不能同
永也哀哉縁是公任家務頗劇兼以累試不第乃奉例
卒業成均大司成甘泉湛公設館講學而公遂為弟子
首倡湛公乃深器之戊申歲謁銓曹拜西城金吾歴官
三月聲稱遐邇未幾大母温以疾卒聞訃即痛哭流涕
曰我非温無以至今日温非我無以終天年逺仕金臺
無能侍養而且不能送厥終罪也遂如制承重奔䘮與
孺人居苫次哀毁面墨無疎戚而咸以孝稱服闋改拜
[005-32b]
東城寰宇所轄居民受蠧公秉心執憲導利扵民而豪
右屏跡莫敢銜憲使嘉公才節數移檄旌之至其任怨
不恤如狀所載某事者民有口碑未艾也嵗癸丑公以
運籌掄選董治重城底績錫以鏹寳文綺人以為榮三
載課最應例貤褒厥考蘭谷公如公官而母嚴封為孺
人丁巳嵗以資深遷南城正使公益矢心戮力凡刑曹
疑讞必牒公平反以是司府多以委重三載無寃獄無
舛政民怙之若父母閩中陳公志海南龎公尚鵬太原
[005-33a]
王公大任交章褒薦賢聲偉績愈洽朝野迄戊午重建
大工大司空稔知公才廉乃發左藏檄公董之不拘以
文法吏公視王事如家朝夕靡盬及告成事大司空克
稱厥心上其最扵天子詔進一階鏹寳凡三錫焉孺人
隨是就封其賢孝良無負也己未八月再考厥績天官
卿嘉其賢擢路南守公自筮仕東城迄今凡若干嵗孺
人晨夕執巾帨相規曰君子徳業如寸絲尺帛一有間
斷非成器也夫子朂哉公以為筮鑑然則公之徳政在
[005-33b]
燕而燕人頌之不衰者誰謂孺人之無補耶且路南為
滇之遐陬思得賢牧以公徳政在燕者隆施兹土則其
膏屯起敝當不在龔黄之下也用是縉紳先生如太保
吳公特加珍愛而宗伯養齋嚴公潯陽董公都諫龍峯
王公祠部湖山劉公咸以詞章颺言餞諸祖道蓋壯公
之行色也乃孟夏抵家居無何遘疾竟弗起以庚申之
五月二日終命距生扵正德丙寅正月七日享年五十
有五孺人以失所天當繼之以死即絶飲食哀嚎不已
[005-34a]
甫三日若委蛻然者蓋産於正徳戊辰八月二十四日
減公二年以生逾公三日而卒然且出數千里之險而
歸殁以寧嗚呼亦奇矣哉余與公締姻有年雅重公自
妙齡以迨强仕居家歴宦舉班班可徴狀非溢美也尤
異公為竒男子孺人為賢哉母居同里生同時而令終
月日亦不甚逺嗚呼亦奇矣哉公之子應科娶太學生
慎南野女科始育有異禎長逰膠庠篤志嗜學克繩祖
武非公與孺人厚徳所鍾曷克有此女三長適雉城朱
[005-34b]
繼奎次適丁大章次適兆元為余之仲媳也應科以嘉
靖辛酉正月初九日合塟考妣扵南麓祖塋之側余為
銘以系焉銘曰有山天目兮崔嵬蒼蒼有水苕霅兮紆
迴洋洋山川鍾滙兮濬發其祥篤生賢士兮厥配斯臧
律身樹績兮芳躅彌昌韜輝斂福兮相繼云亡瘞玉埋
金兮山髙水長冀爾振振兮令緒無疆
  耕隱楊公暨配沈孺人合塟墓誌銘
耕隱楊公諱鳳字儀之余外翁也世居烏程之西市耕
[005-35a]
讀為業公有隠徳而未顯因號耕隱以自寓云公生平
沈毅剛果獨立不撓恥與流俗脂韋者伍人有急則慨
然周之過則侃然面折不少貸而又接物必謹飲人以
和終身不設城府居家儉勤凡所服御樸如也一方稱
為長者有陳太邱王彦方之風元配孺人沈氏系出邑
東之雲村家世舊俗孺人性淑婉採蘋職饋事姑嫜以
孝聞相耕隱公起家每有不給脫簪珥佐之和處妯娌
時號為婦宗公艱舉子孺人欲為置媵公弗許止一女
[005-35b]
甚珍愛之嘗私語曰吾兩人所依倚將在此女矣女生
有貴徴必為擇佳配得一快壻是無嗣而有嗣也孺人
亦心然之偶先府君桂軒公素與公友善一日同飲姻
家適聯席各語及兒女事公曰吾止一女生有異徴頴
慧凝重逈不與羣女埒欲覓一佳壻未得也先府君曰
吾次兒孕母腹時夜夢一鉅星入室光甚燦又一金甲
神人傍立母問此何星答曰是汝次子也母驚覺不移
時兒産矣公因問郎君何庚甲先府君曰生扵己未九
[005-36a]
月之朔今八齡矣公曰長吾女四歲兩公各相慶賞席
終彼此别去詰旦公踵門謁先府君覓兒觀之先府君
握余手出見公眄睞良久颺言曰此兒不凡後當大貴
顯鉅星之兆不虚矣遂許合卺焉夫以百年姻媾不煩
媒灼顧以兩尊人命決扵頃刻間豈非天作之合乎余
年十八補郡庠弟子員尋贅公家公不吝諄復指誨每
以大就為期亡何先君謝世先慈史太夫人在堂時伯
兄南寧公以選貢上公車余旦暮自外家奔走勉承事
[005-36b]
母太夫人亦幸無缺繼而余設幃授經一時名士如錢
憲輩咸受業門下得脩金以備資斧公與孺人亦周旋
賚予以給篝燈之費意至渥也亡何公亦逝去余遂迎
孺人與母太夫人同寢食共起居母太夫人長孺人一
嵗孺人以齒推太夫人以妹道自居太夫人亦儼然居
姊道忘其為内外賔主焉甘旨之奉温凊之節一責重
於内子楊夫人肆予得下帷憤激潛心卒業嘉靖甲午
舉於鄉乙未成進士筮仕蕪湖以至㕘藩江右皆奉孺
[005-37a]
人偕太夫人與俱分朝廷斗升之禄以孝養慈帷者垂
二十餘年亦稱大愉快事而公與先府君禄不逮養痛
哉嘉靖戊午孺人享年八十有三母太夫人享年八十
有四先後卒扵家時余從事大梁躃踊奔訃哀毁幾絶
奉母太夫人之柩合窆扵棲賢山祖塋之側隨卜地奉
公與孺人配塟扵康山為之立石垂不朽示子若孫春
秋祭掃一如先府君與母太夫人公所稱無嗣而有嗣
者信不誣也嗟嗟公識余於童時教養周䘏不殊已出
[005-37b]
而孺人内訓亦同母太夫人共為和丸故余獲徼一第
循陟八座總憲朝宁斤斤不越尺寸者疇非公與孺人
之所貽哉余與楊夫人生三子一女俱守清白世風與
壻竝英英露頭角而諸孫繞膝者絡繹又疇非公與孺
人之流澤不既哉余欲求名筆以識不朽而公與孺人
潛徳逸行隠約弗彰惟以子壻奉膝下記憶獨切故敢
誌其顛末云系之銘曰公之徳雖隱而不彰而完真抱
璞足表一鄉孺人之行雖不越幃房而敬戒所垂婦順
[005-38a]
明章公與孺人之嗣雖不恊於熊祥而嗣之以女子壻
銘勒永掲於康山之陽
  祭郭靜齋封君文
於乎髙世之行或隱於蓬衡表俗之雅養晦於無營則
天必篤生達哲以炳發其休聲是固屈伸循環之數若
執左契以取盈而發端肇迹恒遡代以含精若靜齋先
公之徳真有大造扵當世而逃其名者與於惟先公濴
河温洛實鍾厥英孤標芳度邦國可楨顧潛真抱樸獨
[005-38b]
結林壑之盟推誠履讓守甘谿白之貞似疑扵仁賢之
弗耀矣孰知取名之廉者乃得數之厚居身之約者為
佑啟之閎一傳而子越我天卿春藻裁玉堂之錦氷鑑
持萬國之衡不有過庭之訓而誰玉其成再傳而孫鵠
峙鸞征謝家之寳樹林立令公之琅玕壓楹不有燕貽
之澤亦何自而能盛然則公之有所不為者既足藏用
於一身而流光扵後昆者益奥衍而章明某於令子卿
階追步年雅同情盖嘗斂袵公之髙致扵蒼松白石之
[005-39a]
趣而又襟佩公之家教於玉階天署之榮今也數之偶
窮公其逝矣章縫韋帶莫不以慕于天卿者慕公之深
而又以悲夫先公者悲天卿之㷀矧吾同志休戚與并
掇春蘭以告潔焚檀若以升清雲黯黯以無色淚漾漾
而難傾神洋洋其如在情鬱鬱而莫呈公其顧之哉尚饗
  祭戚都諫文
嗟𤣥聖之萎絶兮言喧豗以失真繄俗學之滋蔓兮紛
馳騖于多門雖豪士其信姱兮徒攬于辭林崇靈根
[005-39b]
以好脩兮孰内照夫余心幸鉅儒之倡道兮闡心學于
河汾掲靈筌以訓士兮教易簡而無垠何南譙之孕秀
兮君復紹其芳塵披石蘭與杜衡兮蚤已紉夫幽馨暨
振翼于天津兮益同心而有隣爰相觀以長善兮士侁
侁其如雲趨青𤨏以囊封兮每抗論于楓宸辭彩仗而
歸來兮秉姱節于世紛葆才猷而安貞兮馳芳譽于縉
紳予假道于兹土兮接餘懽之慇懃挹桂椒于華裾兮
聆咳唾之徳音仰風問之峻茂兮冀嗣見而恒親方緘
[005-40a]
書以惠我兮忽捐舘而訃聞慨賢哲之凋落兮傷吾道
而沾襟聊陳辭以祇薦兮魂彷彿而來歆
  祭閔午塘宗伯文
緬惟束髪與翁締交意氣相洽攜手遊遨兼以弱孫幸
為門壻蔦蘿附松姻好無替翁擅文譽蚤躍龍門蜚聲
翰苑操觚演綸翁躋清華纂脩國史旋晉宫寮榮膺金
紫喬遷宗伯直哉惟清典兹三禮望重留京時無幾何
文成萋菲養髙林下宜膺遐祉忝補晉陽歸聞遘疾匍
[005-40b]
匐登堂弗能面覿繼聞漸愈實慰我心詎知長逝後㑹
無因峻級崇階語爵則貴桂子蘭孫語福則備翁存既
榮翁殁何慮我哀彌深念兹姻契嗚呼尚饗
  西林八景為張郡侯賦/
   太行分秀
壺關勝槩冠平陽佳麗支分自太行喬嶽暉含山谷秀
餘芬映帶水雲鄉顒瞻梓里青螺逺翹望隣封翠黛長
羨爾歸來吳郡牧西林醉酒任徜徉
[005-41a]
   漳水合流
交漳上黨水沖瀜翠漲瀰漫落逺空分處源流同且異
合時涇渭異還同横塘漁笛溪山外隔岸鷗羣煙雨中
珍重達人無底事月明鼓枻笑春風
   佛嶺摩雲
層巒聳壑勢千尋中隱西方祇樹林甘雨已聞青甸足
晴霄又見白雲深岧嶤仰止天邊暗縹緲平臨磵底隂
佛力從來能變幻誰云出岫本無心
[005-41b]
   鸞坡積翠
繁隂佳秀滿林臯翠積鸞坡入望勞大塊文章榮草樹
陽春明媚現焄蒿東風有意來芳境遊子無心折寳刀
到此便須為樂地任教對景醉葡萄
   藥王勝㑹
廟貌森嚴尊爼懸方春齊禱藥王前壺闗士女聲傳唄
梵刹僧伽口吐蓮蠟炬煇煌焚寳篆贏囊傾倒擲金錢
善因祗為來生結遲㸔旋登兠率天
[005-42a]
   北極靈神
九天𤣥武舊尊神祠宇崇山近北辰劒佩拂雲旗旐黑
龜蛇出匣印符真披緇自古昭靈應擢髪于今得正因
任重後人齊致禱榔梅嵗嵗報先春
   郭公神異
赫赫威名羨郭公金身隨處顯靈聰不教輕俠多生慢
祗為雷霆一擊功白簡朱楹驚魍魎緋袍碧殿吐霓虹
只因神武多徴應伏臘黔黎拜禱同
[005-42b]
   洛女仙飛
雙娥洛浦奮雄飛遐舉翩翩上紫㣲漫道乗鸞歸玉女
浪聞鼓瑟屬湘妃凌虚天闕雲為駕步月蟾宫羽作衣
千載仙踪如可作不徒太姒嗣前徽
  贈少司寇曾前溪南還
世講投情三十年赤墀環珮共朝天羨君義氣驅千古
愧我官聨躐後先疊疊驪歌燕水北悠悠雲樹劍江邊
滿輪物色詢黄髪龍卧東山未許堅
[005-43a]
  遊南樵别館次壁間韻
别舘𢎞開倚碧峰重來飛絮滿晴空十年草緑王孫夢
幾樹花紅佛子功亭帶野香經暮雨橋連雲壑臥秋虹
故人攜我清虚境地主兼逢氣味同
  題右山詩巻
南州翠巘鬱紏紛别有仙居向碧雲宇結青蓮浮景色
門隣丹壑藉氛氲未將矯翮㕘鵷闕/
 
[005-43b]
 
 
 
 
 
 
 
 張莊僖文集巻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