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簡集 > 文簡集 卷五十一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簡集巻五十一
            明 孫承恩 撰
  墓誌銘
   刑部郎中北野周先生同配呉張二宜人合塟
    墓誌銘
北野先生既卒之三年宫宷氏孫承恩始克序次其世
系行實將銘而納之墓中而先為之論曰嗚呼世道之
[051-1b]
下久矣士以趨時合變為才智利之所在隂伺巧取凌
躐馳騖矜榮侈耀違道義而不顧也先生仕幾二十年
而僅得五品秩寂寥淡薄至無以裕其家此今之君子
所謂迂且拙者也雖然利達恒一時而聲名垂身後彼
務榮侈耀之徒隨以湮没者何限而先生之清德雅操
傳誦人口則其所得孰多使先生而豐乎彼則必歉乎
此矣然則先生非今之士乃古之士也嗚呼是可以銘
先生矣先生周氏諱佩字鳴玉別號北野先世由汴扈
[051-2a]
宋南渡遂為松人其逺祖在宋元時多仕宦五代祖彦
才有隠德博學能詩著灌畦集藏於家曽祖士瞻號雪
舫亦以詩名國初辟為雍縣尹祖臨考輿號心齋正統
丁卯南省發解登進士為翰林院編脩其履歴載郡志
妣朱氏封太宜人先生年十二隨編脩公於都下編脩
公卒晝夜號泣不輟洎歸貧無以居時江右葉中丞為
郡守為經理始克塟先生天性頴悟力貧好學入郡黌
聲譽焯起一時多從遊之士成化癸卯登鄉薦𢎞治庚
[051-2b]
戌舉進士優等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三載考最陞營繕
司員外郎都水職征商税營繕督工作出納財賦浩大
異時多以貪墨敗先生不以毫髪自汚𢎞治庚申以母
老乞歸侍養六年母卒服闋轉刑部河南司郎中理獄
明慎時逆瑾擅政權勢赫奕奔趨於其門者多驟致通
顯先生獨不往瑾故不平每問人曰刑部周秀才吾不
識之何如人也先生懼及禍亟上疏乞休致歸養髙林
泉以詩書自娯今天子初即位舉優老之典先生進階
[051-3a]
朝列大夫嘉靖戊子再進階中憲大夫福履優游歴二
十五年乃卒先生天性孝友其官於朝嘗疏請分禄以
養母而邸中屢至匱缺其在侍也色養誠篤致甘露芝
草之瑞養姊若妹之寡而貧者竭力以賑恤族人生平
寡嗜好居室之内一榻蕭然倦於將迎有司延鄉飲多
辭疾不赴獨好學雖老弗倦晩益喜讀易觀象玩占多
所妙契作文典雅詩學唐體字倣晉帖皆有法先生嘗
編次先世遺稿為世鳴集今太學生張應乾取先生詩
[051-3b]
文若干篇附刻行世周氏世以清白傳先生仕既不大
顯家居生理尠薄至無以自給既䝉例兩進階而郡邑
庠士復合辭以請于當道謂先生亷貧髙尚宜䝉恤典
于是有司嵗給優養前郡守善化熊侯雅致敬慕嘗袖
白金十兩遺之先生卒其斂具實藉焉先生生于正統
丁卯十一月二十九日卒于嘉靖壬辰二月二十六日
享年八十有六先娶贈宜人呉氏早嵗事先生躬紡績
以資勤苦先六十二年卒為成化癸已九月十一日享
[051-4a]
年二十有七繼娶張氏封宜人善事其姑稱為賢婦先
先生三年卒為嘉靖已丑十月二十日享年七十有三
子男三長冔呉出庠生早卒娶宋氏次簮前補庠生娶
朱氏次第娶胡氏皆張出女一亦呉出適推官侯靖之
子禄孫男八應恩應文應時應宣應期應登應通應豐
曽孫男三重光重慶重顯初先生之疾革也亟語朱原
伯氏以誌銘屬予予時官都下洎歸原伯偕先生二子
奉治命持状來請原伯於先生有姻婭之好状其所具
[051-4b]
也於是將以嘉靖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塟先生於□
山之祖塋合呉張二宜人竁銘曰
彼㨗而趨吾守吾迂彼赫而燁吾抱吾拙松竹蕭踈晴
雲巻舒優游林泉古人為徒鮮鮮者葩亦復消隕先生
清名世世不冺
   固始縣知縣苧城呉君墓誌銘
宫寀氏毅齋孫子曰吾讀庠友楊朝明所状苧城呉子
行實而論次其有八善焉苧城者諱周字子南號苧城
[051-5a]
早孤奉母盡色養母老喪明承侍勤恪久弗懈洎仕未
逾年一日念母即白上官歸上官留之不得母卒哀毁
越禮君子謂能孝矣有異母弟甚幼保愛之至藉以成
立處宗人有恩婚喪者賙其匱乏子弟質美者教之君
子謂能友矣能睦族矣里有計姓者孝母而貧無以養
數餽之粟肉沈甲為仇家誣以盗不能白為直之燕人
劉乙雅相善以事抵松得疾舁來家躬調治之洎卒棺
衾之誌其槖以俟其子至官中王學諭篤疾託以幼子
[051-5b]
曰有弟雅仇某歸恐兒無全王卒留弗遣擇地葬之買
屋居其孥擇諸生有學行者教之以須其成君子謂有
風義矣令羅源固始二邑羅源民惰不力耕田多廢嚴
督率之民有餘食在固始則勸課農桑又濬河灌田萬
頃篤意學校勸勵諸士羅源始有發科者君子謂知政
矣羅源地瀕海故事海舶至必責其入謂過舶錢吏習
為利苧城盡革之慎守無茍取官中費至取給于家業
為之落君子謂清白矣中貴人遣索羊豕若干頭甚急
[051-6a]
執不與王通判任子殺人吏不敢問紿之至即坐中縛
之論以法御史李某弟怙勢暴於鄉必欲執之懼而逃
君子謂履正矣其歸也以上官有過責以非禮者義不
屈飄然解印綬無濡滯君子謂輕利禄矣毅齋子曰昔
者𢎞治甲子之嵗予葢與苧城同薦於鄉日益相厚信
其為淳朴坦夷温然君子人也乃兹所謂八善者固嘗
得其二三焉而餘則今徵之于状而信其不誣者嗟嗟
乎苧城有此八善其亦可謂賢也已矣苧城少在郡庠
[051-6b]
有俊稱三十二始獲薦四試禮闈不第乃就選在羅源
者一年固始二年洎歸方從事隠居之樂未久以病卒
嗟嗟乎苧城其已矣福不配德君子傷之呉世居華亭
之雲間里髙祖衡仕陜西叅政有名曾祖宗黻祖愉考
寛俱不仕妣黄氏苧城生成化壬辰四月八日卒嘉靖
甲午七月二十二日夀六十有三娶張氏男三思友思
讓習舉業思學尚幼皆側出女四二適宦族二在室思
友等以卒之明年為乙未十二月十有六日塟苧城于
[051-7a]
上横涇之西原從其季父水部君平坡來乞予銘乃為
銘曰
維德之厚福則弗究弗大厥就復弗永厥夀曷信曷咎
天者匪謬吾將徵諸其後
   鄉進士玉齋楊君墓誌銘
楊君季玉以嘉靖三年七月十七日卒明年其子秉公
將以三月十三日塟君於渰涇之新原顧未有銘其墓
石者則請於其伯父今考功正郎璞齋璞齋曰汝父雅
[051-7b]
於今太史孫子毅齋厚銘莫毅齋宜則具状與幣來謁
嗚呼余忍銘君哉念與君昆季父子交垂三十年不可
謂不知君君才賢而未仕蔑所顯著非銘恐遂湮没卒
無以表見則亦烏忍不銘君也君諱璉季玉其字別號
玉齋少頴敏有志楊氏業素優裕繼嘗中落時君伯兄
憲副玉峯暨仲兄璞齋俱以就黌校厥考南隠公頗憚
供億毎顧君嗟不能併相君成學業君自奮曰悲哉為
學而以貧廢茍不自樹立而以貽父母憂不名為人乃
[051-8a]
束書從二兄就外舍攻苦食淡誦習勤晝夜南隠公卒
君甫娶時憲副已舉進士念君尚少諸凡不以及君君
不可曰吾獨非子耶盡出媍簮珥屬為助性孝友毎恨
南隠公弗逮養事母篤至叔兄早得末疾君與偕處扶
掖終始不懈育從兄遺孤女既長與擇所歸與人交棘
棘不阿有過盡言規誨而未嘗竊議人長短儀範脩整
雖閒居無惰容讀書務求㫖趣為文多警拔自為郡弟
子員即以時文擅名朋軰正德庚午薦于鄉三上春官
[051-8b]
弗售中嵗漸欲取自適意葺園圃購竒石疊為崖崿雜
植竹木有亭榭之勝方日與朋輩登陟笑歌為樂未幾
以疾卒楊氏先居上洋後占華亭籍自髙曽祖皆世業
儒不仕南隠諱雲嘗事進取中以故輟後以子貴贈營
繕主事妣宋氏封太安人配孺人朱氏勤慎克執婦道
相君治南隱喪暨事姑無違禮待群妾有恩視所出如
已子先君一年卒子三長即秉公孺人出次秉和側室沈
氏出次秉介周氏出女一適宫保張荘懿公之從孫棠
[051-9a]
棠卒而寡君生於成化十二年六月十八日距卒得夀
四十有九惟君器業夙成與憲副考功將蜚英騰茂而
其名與字俱從玉人目為楊氏三玉伯仲既各顯仕登
用於時輝聨采映而君僅獲一鄉薦賫志以没嗚呼其
可悼惜也矣銘曰
有璨者璑繄同出也為瑛瑶瑜靡差別也既琢既磨並
美絶也彼登廟廊布芳烈也此胡不然乃缺折也數則
靡均匪巧拙也銘以瘞之鎮兹穴也
[051-9b]
   東圃陸翁墓誌銘
翁善人也余讀其子希哲甫所状翁行而得其善足稱
者四憮然嘆曰今里閈中求斯人若者亦或尠矣淳朴
散而民偽滋凡可以售詐以罔利者靡不至翁少年事
貿易其權衡出入惟一雖三尺之童弗忍欺視他壠斷
巧取者獨不逮世多掊克寡施與毎以力莫及人為解
即有之然出毫末於千百勢宜無難翁嘗節口體以濟
㷀獨鄉人逋負悉其無所償取劵焚之無恨意正德已
[051-10a]
已嵗侵且疫窶人死者枕籍原野翁作粥食乞者復與
以直為掘大坎瘞之富民於公家役使多詭計自脱翁
先以勤儉幹蠱頗自裕其業中為里胥所禍充富民輸
布赴都下是役往往破家非貲多甚者與狡猾多計筭
者不克免翁實不稱也隠忍不自直比至復值貂璫用
事需索百出其費更倍往時歸則求直有司責姻族助
償逋負或反夤縁為奸籍一稱十籍十稱百翁獨隠忍
不敢自直曰吾命也何可累人吾惟責償于天耳業乃
[051-10b]
用大落翁亦安之方日以教子為事浮薄子欣籍聲勢
門户幸獲稍異即變易常度漸事夸侈希哲既顯榮翁
執謙守朴與昔無異人勸其稍自矜飭則笑曰吾固故
吾耳不能也周旋里閈姻戚者益自勤欵嗚呼之四者
庶幾古老淳朴之行然亦非甚髙絶異余既悲今里閈
中之尠斯人而又深嗟世道之日降也翁年既髙有司
以鄉飲賔禮之今天子初即位舉優老之典翁得受散
官兼絮帛米肉人謂翁行善所致云翁陸氏諱澤字民
[051-11a]
望別號東圃松之華亭人先世逺莫考祖達以行誼總
區總父拳敦本力穡翁配朱氏勤織絍助翁缺先十五
年卒子三長景先即希哲登鄉薦歴臨江慶逺節推次
景賢次景芳孫男七人曰曜曰珊曰瑚曰㻞曰玘曰翔
鳯曰儀鳯孫女二長適嘉定士人姚陛次適張荘簡公
之曽孫國子生立愛翁生於正統九年正月十七日卒
於今嘉靖四年正月初六日得夀八十有二塟以是嵗
十一月十二日墳在洞涇左新浜之原銘曰
[051-11b]
以義取利利斯溥以力行善善斯確以命委天天斯酢
以謙受福福斯渥吁嗟陸翁古淳朴歸全其真靡刓鑿
銘幽者誰太史作
   封承德郎刑部主事慎齋沈君墓誌銘
鳯峰沈子愷喪厥考慎齋君前沈子官都下屢念君欲
歸君輙以書諭止勉其盡職業務大孝㑹今天子覃恩
羣臣君得受封如子官刑部主事於是沈子從諸交厚
徴言將為君夀未果得君訃沈子擗踊號絶匍匐以歸
[051-12a]
拊柩擗踊號絶若不欲生既乃具世系行實授其友宫
宷氏孫子承恩為文納墓中誌曰君諱熈字應和別號
慎齋世為華亭人曽祖脩閑翁諱閒祖月山翁諱敬父
東樓翁諱浩皆有隠德東樓翁恩授徵仕郎行誼尤表
著見鄉先正曹憲副定翁傳母劉氏君自幼頴敏長多
幹局遇事無留難性孝友東樓翁有子四君其季也東
樓翁獨善君謂善事已親喪哀毁切至後遇嵗時奠享
輙慘慼終日受沈子封命也愍然曰吾父雅愛吾而乃
[051-12b]
不見有今日嗚咽不能休諸兄既先後淪逝撫恤遺孤
雖貧不忍割竈自食業乃大窘君處之怡然無少弗足
意惟終日閉門教子乃諸子各用奮志沈子遂以甲科
成名君少嘗讀書不竟然所習志久弗忘毎因事輙能
引據沈子官刑部嘗被命録囚畿甸君報沈子曰刑獄
繫民命王賀于定國當深長思也用是沈子録囚多平
反君乃用大慰君尤喜鑑別人去後當成敗少館於外
家陳氏内兄弟率楚楚然獨愛重陳子汝器者曰是不
[051-13a]
凡人問其故曰裴行儉觀人先器識吾以是據耳兹陳
子舉進士為京官矣君質任無他蹊徑與人語易見肝
膈既乃以慎名齋若欲事自檢雅能飲深觴細酌雖終
日不及亂當座客囂呼弄酒君獨静嘿整飭冠襟儼如
也生平不畜媵妾無聲色之樂沈子日即華要門户奕
奕異徃時君愈自抑下約束子姓戒戢童僕無敢縱恣
其所以為慎者如此雅好交士人往時嘗客遊尋訪幽
勝必邀士人與俱宫寀氏孫子昔居憂君數問候携壺
[051-13b]
觴來欵洽終日戀戀至日暮弗去其情致可念也君可
謂善人而惜也死矣沈子語孫子曰孤為仕宦去親側乃
不能躬致滫瀡又無以為先人榮所以為不朽者惟子
是頼嗚呼沈子方以才賢克自振勵駸駸乎光大所以
為君顯揚者有餘地矣而于淺薄之文何以哉君生於
成化乙未三月二十九日卒於嘉靖乙未四月六日享
年六十有一配陳氏以沈子封安人子四長即沈子愷
已丑進士今為刑部正郎次悌次懷次忱習舉業女三
[051-14a]
婿倪霽蒋顯于道中孫男三子鯨子鱗子鼇孫女五婿
陸承芳府庠生次受顧氏聘次受朱氏聘餘尚幼沈子
將以嘉靖丁酉四月一日塟君闕/ 之原先是沈子覔塟地
久弗得忽夜夢東樓翁指示質之堪輿家良是若先啟
云銘曰
長河横前大陸枕後新塋在左祖塋在右地道則順靈
氣斯搆其歸其安百世是守
   若愚翁君并配顧孺人合塟墓誌銘
[051-14b]
翁子德輝喪厥母顧孺人將塟前是厥考若愚君之卒
之塟墓未有銘乃今奉厥祖樂閒翁命持庠友張子永
思状來謁銘于宫宷氏孫子状述君曰君諱經字文綵
號若愚樂閒翁震長子也母唐氏世居上海長人鄉樂
閒翁之髙祖文俊洎翁俱隠弗仕翁氏世困鹺司賦役
艱重至君益衰君甫授室即奮志植立掘勤抱辛攻苦
食淡竭力賈事以振作舊業用是樂閒翁夫婦蔗境優
裕翁三十年不入城府蓋以有能子也君性友愛二弟
[051-15a]
緯綸俱庠生胥藉資益諸凡君自當之不自計惜故二
弟得盡力問學樂閒翁則用慰喜禮賢好士既有二子
延師誨之而勤䇿之樂閒翁見諸生彬彬復大慰喜簡
重寡言笑自束髪至白首未嘗侮人尤喜賑䘏隣里有
急濟之不責其償嘉靖壬午八月一日以疾卒卒時呼
子囑曰死生命也復何言惟是親恩未報為恨是在汝
等勉之語訖而絶距其生成化七年二月一日得夀五
十有二塟顧望塘之原述孺人曰孺人者君同里顧暹
[051-15b]
季女也柔婉貞静年十七嬪于翁躬織絍為内助既則
盡解其簮珥畀若愚曰丈夫當赤手致萬金陶朱猗頓
非人耶何坐受困也君行矣若愚既得貲而又幹敏多
計算遂致充裕相若愚執友愛仲叔子玘與德輝同學
業撫字均一訓子以嚴每曰子之不肖皆母縱之也故
二子自少不聴嬉遊嬉遊則撻之若愚卒孺人益務幹
理喪姑哭泣殮塟竭心力德輝舉鄉薦第進士孺人每
念若愚不及見居常悒損不樂坐是遘疾遂至不起生
[051-16a]
於成化七年三月十六日卒於嘉靖乙未十月廿四日
夀六十有六云君與孺人生惟二子長璨即德輝乙未
二甲進士觀禮部政其配俞氏次瑶充邑庠生其配陸
氏孫男八人禎祥禮禴襗禎衛庠生皆璨子也祺袠禓
瑶子也塟以今丙申冬閏十二月九日與若愚君合竁
孫子曰予觀若愚夫婦行義之次第而謂其可銘也君
既孝友仁厚無惡于鄉閭而孺人脩婦事實同幹勤以
裕其業篤教其子䇿名甲科昌大其門户而增光於前
[051-16b]
人是皆可謂善而可銘者予烏得弗銘也乃銘曰
夫行靡疵婦德亦良宜是善配聨輝並芳教子克成而
弗及覩母則覩矣禄養亦負有待貤封龍文錦幍賁于
泉扃墓門増髙惟善斯獲天者弗繆刻詩幽宫以詔厥

   濟軒處士王翁同配陸孺人合塟墓誌銘
濟軒翁於嘉靖十七年正月二十一日卒既葬其冡孫
廷評教奉其尊人醫學正科君山之命持状丐予銘其
[051-17a]
墓予諾未果為未幾正科君復遣教來告曰山罪逆深
重荐罹荼毒乃母陸孺人亦於今七月二十一日卒兼
以状請願併誌而傳焉按状翁者太學生張子世美状
孺人者庠生沈子耀先皆於王氏有世講義其言審可
信乃摭而叙曰濟軒翁姓王氏諱宗字茂承濟軒其號
世為松人國朝永樂時有諱輔者以人材薦任廣西全
州判官為時清白吏則翁髙祖也曽祖考昱祖考祥考
繼號耕樂配劉氏生三子長即翁次鳯次霽翁自少岐
[051-17b]
嶷有成人風為曾叔祖暘窩翁所愛暘窩翁諱暹配呉
生子璿號東溪配李無子暘窩翁器翁毎手旋其頂曰
是必能亢宗者因立翁為東溪後東溪於是遣從學來
菴彭先生之門翁復穎慧勤習讀通經史大義尤精楷
書長益通練世務善事東溪翁夫婦東溪讀書好鼓琴
興致古雅日與諸名勝士觴詠以樂翁侍側承歡靡違
東溪没殯在堂翁應役有司督運赴都下事未竣聞家
遭回禄憂惶馳歸途次逄鄉人亟問柩無虞乎知無虞
[051-18a]
即色喜他無問然業無遺餘時有契友持百金為贈者
翁嘆曰丈夫不能自䇿勵乃資藉人耶辭之撙節服食
竭力幹蠱不五六年盡復舊業且加拓焉翁質甚美善
處人倫之際先是弟鳯亦以東溪命來為後惟霽留侍
耕樂翁篤念無已養生送死不廢子道人謂其周旋為
難與配陸孺人相守至耄禮敬如賔兄弟友愛殊切鳯
晩嵗無子疾革時亟請翁至曰我非兄無今日出遺囑
田産契劵授翁子山曰此王氏物也他莫得有翁為悉
[051-18b]
治後事豐厥殮塟人兩多其義霽居窘恒不給翁輙賙
之復置田贍之山初業舉子以多病中輟既得孫教且
長曰吾家自全州公來五世無仕宦矣其在此子乎不
可失也篤教之教果成登甲科後官㑹稽令翁嘗手書
三事為訓翁與人交重然諾御僮僕有恩儉約慎勤終
始如一日卒之前一夕呼子山曰吾明逝矣次即窆我
勿作佛事語畢而絶若能了達死生云翁居常訓子孫
人只要心清便做事不錯君子韙其言謂翁平生自得
[051-19a]
在此陸孺人者諱淑正上海鶴沙里人世業農厥考諱
寧者始讀書以毛詩授徒至數百人母張氏孺人及笄
歸濟軒翁克執婦道孝敬其舅姑處姻戚和而有禮方
濟軒之遭家變也毎竊自悲守業無状孺人慰藉曰數
也可若何人不有徒手以復起者吾與君當自力何悲
也乃日夜爬梳檢括以相翁翁先得子不育憂之孺人
曰聞為善必有後勉矣天獨吾靳耶既有子復見孫教
登第仕于朝仲孫政亦應例入太學業駸駸盛孺人喜
[051-19b]
動顔色每謂翁曰吾與君有家且有後矣曩時意念寧
必此何以答天貺也其賢識類是翁與孺人既偕躋上
夀教令㑹稽時少宰中峯董公侍御見吾陳公咸有文
祝翁夫婦夀正科君適際九廟成推封如子官夫婦具
命服上堂稱觴為夀慶洽重闈閭里羡嘆以為榮云翁
生天順庚辰十二月十四日卒年七十九孺人生天順
乙夘三月十四日卒年八十子二長即山封文林郎大
理寺右評事娶姜氏封孺人次岡早卒孫男二長即教
[051-20a]
壬辰進士文林郎南京大理寺右評事娶姜氏封孺人
次政太學生娶顧氏孫女一適鄉貢進士徐旒子隣曽
孫男二之言之心女一墓在荘港之東原塟皆以治命
在卒後三日銘曰
弗究於學而理道克循弗顯於才而業由以振古之遺
老令之善士有相厥配恊德並美積厚者發欝久必伸
謂天若誣請觀厥孫
   太學生雪懷湯君墓誌銘
[051-20b]
君諱惠字世沾別號雪懷故周姓湯從舅氏也先世汴
人扈宋南渡遂家於松髙祖某曽祖冕俱不仕祖端為
郡從事父諮號怡蓮義授承事郎妣湯氏前大中丞拙
黙公之姊寡育為怡蓮翁禮娶趙氏為側室君其所出
也君自幼頴敏秀整為中丞公所器愛長業舉子入黌
校有俊稱中奉例輸粟入太學接友天下名士增益其
所見聞未幾註選歸日侍養其二親光飾先業洎前後
執親喪罔愆于儀君家食既久毅皇帝末年武弁錢寧
[051-21a]
怙權寵勢傾内外君有姻婭以䕃官于朝者與寧叙世
好甚暱數以書招君曰無失功名之㑹吾為若謀富貴
可立致也君不報其交厚亦有慫慂君行者君笑曰子
不憶氷山非可恃者耶後寧敗伏辜其黨與無一得解
脱者嗚呼當權奸竊執大柄可以禍福予奪人茹連類
引奔趨於其門者如蟻之附羶也是雖賢科之士以才
傑自許者亦或俛首從之不知其不可而君獨卓有定
見亦可謂難也矣君偉儀觀長髯飄蕭毎於賔筵能多
[051-21b]
飲而不及亂雅歌投壺抵掌談笑歡洽滿座惟恐其去
也開爽通達廣交博與樂親仁賢故賢士大夫無不愛
重君者君既無汲汲進取志益與其朋軰為觴詠讌遊
之樂若盡置榮辱於度外至是君亦且老矣元配徐孺
人賢而無子置側室亦無子擇從兄子為後名從本娶
婦趙氏女三長適太學生喬禾徐孺人出次適錢文通
公孫啓寓次適庠生沈䇿子檠側室出嘉靖癸已之冬
君忽得末疾久弗痊勢日增劇遣子婿要予内弟呉德
[051-22a]
章状其行持來告曰愿得一言刻石納墓中此生庶不
落莫矣忍死待君惠冀一讀以瞑目也予憮然傷之亟
為序次其梗概不敢為溢美辭者示信也方緘至君所
而君已瞑目矣於是其子婿復持文來乃附其生卒曰
君生於成化戊子月日卒於甲午正月十九日得夀六
十有七以月廿七日塟於龍樹庵華亭鄉之先塋銘曰
湯君誾誾髯而長身行美鄉閭多標搢紳冐昧取榮我
則弗有世俗之疑君子之守維古節惠義也匪迂我最
[051-22b]
君善亦莫是逾刻之幽宫來者其考諸
 
 
 
 
 
 
 文簡集巻五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