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升菴集 > 升菴集 卷四十七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升庵集巻四十七     明 楊慎 撰
  呉越春秋
漢書趙曄撰呉越春秋晉書楊方亦撰吳越春秋今世
所行曄耶方耶
  史記
史記近無善本屢經翻刻愈益差訛葢苦為不知者妄
改耳如韓信傳此特匹夫之勇耳也耳下元有也字湏
[047-1b]
溪批云此耳也字異司馬相如傳文君已失身於司馬
長卿故倦㳺湏溪云巳失身於司馬為一句長卿故倦
㳺為一句今俗士不得其讀於長卿下又添長卿二字
失古人之意矣然俗士以帖括講簏之耳目而欲窺雄
深雅健之心胸無怪其然獨可為一二好古之士道耳
  穆王史記解
汲冡周書史記解一篇穆王命史臣戎夫歴陳古之亡
國二十八君以為覆轍而鑒戒之朔望以聞又作甫刑
[047-2a]
之書以恤民聴祁招之詩而返國可謂改過不吝冥豫
有渝矣亦賢矣哉司馬遷周紀不著其事兹特表出之
  經史相表裏
蘇老泉曰經以道法勝史以事辭勝經不得史無以證
其褒貶史不得經無以要其歸宿言經史之相表裏也
元儒山東雲門山人張紳士行序定宇陳氏通鑑續編
衍其說云史之為體不有以本乎經不足以成一家之
言史之為體不有以本乎經不足以為一代之制故太
[047-2b]
史公之史其體本乎尚書司馬公之通鑑其體本乎左
氏朱子之綱目其體本乎春秋杜佑之通典其體本乎
周禮惟易詩之體未有得之者而韓嬰之韓詩外傳邵
雍之皇極演易可謂傑出矣○此論甚新余嘗欲以漢
唐以下事之竒奥罕傳者彚之而以蘇李曹劉李杜韓
孟詩證之名曰詩史演說衰老無暇當有同吾志者
  春秋國之鑑
說苑公扈子曰春秋國之鑑也宋神宗以司馬光所編
[047-3a]
歴代君臣事跡賜名資治通鑑以此
  古史考
譙周古史考以炎帝與神農各為一人羅泌路史以軒
轅與黄帝非是一帝史皇與蒼頡乃一君一臣共工氏
或以為帝或以為伯而不王祝融氏或以為臣或以為
火徳之主楊朱云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覺
若夢三王之事或隠或顯億不識一當身之事或見或
聞萬不識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廢千不識一至哉言乎
[047-3b]
予觀近日刻國朝登科録洪武庚戌至甲子不知取士
之科幾開張顯花倫金璹不知為何科大魁況考論洪
荒之世乎
  漢書列於紀年
漢書律厯志上元至伐桀之歲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
年列子楊朱云伏羲至今三十餘萬歳二說既參差而
路史及外紀其年代復與二家參差邵堯夫皇極數斷
以天地始終止十二萬八千年以邵子之言參之漢書
[047-4a]
列子則天地之始終又兩畨矣其孰為是邪善乎莊子
之言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漢書列子之言誠荒
唐矣邵子之言亦安知其的然耶存而不論可也
  小司馬索隱注誤
司馬遷既論商鞅刻薄少恩又讀鞅開塞書謂與其行
事相類卒受惡名有以也索隱曰開謂刑嚴峻則政化
開塞謂布恩恵則政化塞今考其書司馬承貞葢未嘗
見之妄為之說耳開塞乃其第七篇謂道塞乆矣今欲
[047-4b]
開之必刑九而賞一刑用於將過則大邪不生賞施於
告姦則細過不失由是觀之鞅之術無他獨恃告訐而
止耳故其治不告姦與降敵同罰告姦者與殺敵同賞
此秦俗所以日壞至於父子相夷而鞅不能自脫也太
史之言信不誣矣
  太史公律書
太史公之為律書其始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
言兵之偃及言兵之偃而於漢文帝尤加詳焉可謂知
[047-5a]
制律之時而達制律之意也
  平凖書食貨志同異
馬廷鸞曰桑大夫均輸之法大槩驅農民以效商賈之
為太史公平凖令逺方各以其物貴時商賈所轉販者
為賦而相灌輸此說未明班固採其語云令逺方各以
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而相灌輸此說渙然矣葢
添如異時三字是謂驅農民以效商之為也吕東萊尊
遷抑固是以取書而不用志語然紀事之文惟貴明白
[047-5b]
是以通鑑取志語也
  史評
太史公年表於帝王則叙其子孫於公侯則紀其年月
列行索以相属編字戢而相排雖燕越萬里而於徑寸
之内犬牙可接雖昭穆九代而於方寸之中鴈行有序
使讀者簡便舉目可詳此其所以為快也
  漢文
漢興文章有數等蒯通隋何陸賈酈生㳺說之文宗戰
[047-6a]
國賈山賈誼政事之文宗管晏申韓司馬相如東方朔
譎諫之文宗楚辭董仲舒匡衡劉向揚雄說理之文宗
經傳李尋京房術數之文宗䜟緯司馬遷紀事之文宗
春秋嗚呼盛矣
  老泉評史通
老泉評劉子𤣥史通云世稱其詳且博然多俚辭俳狀
史之紀事將復甚乎其所譏誚者唯子餗為差愈吁其
難而然哉楊萬里云知幾史通毛舉前史一字必呵嘗
[047-6b]
得其所撰髙宗武后寳錄而讀之意其可拳石班馬而
臧獲陳范也及觀其永徽三年事則曰發遣薛延陀此
何等語邪天授二年事則言傅㳺藝死矣至長夀二年
遣使流人則曰傅㳺藝言之也㳺藝之死至是三年豈
有白骨復肉而㳺魂再返乎古人目睫之論誠有味也
二公之論當矣然子𤣥史通妙處實中前人之膏肓取
節焉可也黄山谷嘗云論文則文心雕龍評史則史通
二書不可不觀實有益於後學焉劉子𤣥子餗/作史例三巻
[047-7a]
  漢末史𫝊屈筆
漢末之董承耿紀晉初之諸葛母丘齊興而有劉康袁
粲周滅而有王謙尉迥斯皆破家狥國視死猶生而歴
代諸史皆書之曰逆將何以激揚名教以勸事君者乎
古之書事也令賊臣逆子懼今之書事也使忠臣義士
羞若使南董有靈必切齒於九泉之下矣
  五代史
歐陽氏五代史譽之太過其實至云勝於史記此宋人
[047-7b]
自尊其本朝人物之言要其實未也史記自左氏而下
未有其比其所為獨冠諸史非特太史公父子筆力亦
由其書㑹萃左氏國語戰國䇿世本及漢代司馬相如
東方朔輩諸名人文章以為楨榦也五代史所載有是
文章乎況其筆力萎靡不足窺司馬遷藩籬而云勝之
非公言也
  二唐書
   五代劉昫所修唐書因宋祁歐陽修重修唐書
[047-8a]
   遂有新舊唐書之名舊唐書人罕傳不知其優
   劣近南園張公漫録中載其數處以舊書證新
   書之謬良快人意余又觀姚崇十事要說此其
   大關鍵而舊書所傳問答具備首尾照映千年
   之下猶如面語新書所載則剪截晦澁事既失
   實文又不通良可慨也歐為宋一代文人而劉
   乃五代不以文名者其所著頓絶如此宋人徒
   欲誇當代以誣後世不知可盡誣乎今具載二
[047-8b]
   書之文於左
  舊唐書文
先天二年十月皇帝講武於驪山時元崇為馮翊太守
車駕幸三百里内合朝覲遣中官詔元崇赴行在上方
獵於渭濱而元崇至上曰朕久不見卿思有所問卿可
宰相行中行元崇猶後上案轡久之顧曰卿何後元崇
曰臣官踈職卑賤不合叅宰相行上曰可兵部尚書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崇不謝上頗訝之至頓上命宰相
[047-9a]
坐元崇乃跪奏曰臣三奉作弼之詔未即謝者臣以十
事上獻有所不行臣不敢奉詔曰卿悉數之朕當量力
而行然定可否元崇對曰自垂拱以来朝廷以刑法治
天下臣請政先仁義可乎上曰朕深有望於卿也又曰
聖朝自喪師青海未有牽復之悔臣請三數十年不求
邊功可乎上曰可矣又曰先朝輕狎大臣或虧君臣之
理臣請陛下接之以禮可乎上曰誠當然有何不可又
曰自武氏諸親猥竊權要之地繼以韋庶人安樂太平
[047-9b]
用事班序錯雜臣請國親不任臺省官凡有斜封待闕
等官悉請停罷可乎上曰是朕素志也又曰比来近宻
佞倖之徒冒犯憲綱者皆以寵免臣請行朝典可乎上
曰朕切齒久矣又曰比因侯家戚里貢獻求媚近及公
卿方鎭亦為之臣請除租庸賦稅之外盡杜塞之可乎
上曰願行之又曰太宗造福先寺中宗造程善寺上皇
造金仙玉真觀皆費巨萬耗蠧生靈凡諸寺觀宫殿請
止絶建造可乎上曰朕重觀之即心不安而況敢為之
[047-10a]
哉又曰自燕欽融韋月將獻直得罪由是諫臣阻絶臣
請凡在官之士皆得觸龍鱗犯忌諱可乎上曰朕非惟
容之亦能行之又曰太后臨朝以来喉舌之任或出於
閹人之口臣請中官不預公事可乎上曰懷之久矣又
曰吕氏産禄幾危西京馬鄧閻梁交亂東漢萬古寒心
國朝為患臣請書諸史冊永為商鑒作萬代師可乎上
乃潸然良久曰此事可謂剖肌剖骨者元崇再拜曰此
誠陛下致仁政之初是臣千載一遇之日敢當輔弼之
[047-10b]
任天下幸甚又再拜舞蹈稱萬歲者三從官千萬皆出
涕上曰坐卿於燕公下燕公讓不敢坐問之說曰元崇
是先朝舊臣合當首坐元崇曰張是紫㣲宫使臣外宰
相不合首坐上曰可元崇遂居坐天下稱賢相焉
  新唐書文
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銳於治乃先設事以堅
帝意即陽不謝帝怪之崇因跪奏臣願以十事聞陛下
度不可行臣敢辭帝曰試為朕言之崇曰垂拱以来以
[047-11a]
峻法繩下臣願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師青海未有牽
復之悔臣願不倖邊功可乎比来壬佞冒觸憲綱皆得
以寵自解臣願法行自近可乎后氏臨朝喉舌之任出
閹人之口臣願宦豎不與政可乎戚里貢獻以自媚於
上公卿方鎮浸亦為之臣願租賦外一切絶之可乎外
戚貴主更相用事班序荒雜臣請戚屬不任臺省可乎
先朝䙝狎大臣虧君臣之嚴臣願陛下接之以禮可乎
燕欽融韋月將以忠被罪自是諍臣沮折臣願羣臣皆
[047-11b]
得批逆鱗犯忌諱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
真二觀費鉅百萬臣請絶道佛營造可乎漢以禄莽閻
梁亂天下國家為甚臣願推此鑒戒為萬代法可乎帝
曰朕能行之崇乃頓首翌日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
三品
  野史不可盡信
古今政治之盛衰人物之賢否非史不足以紀治亂示
褒貶故厯代皆有國史而往往不無舛漏於是岩穴之
[047-12a]
士網羅㪚失捃摭逸事以為野史可以補正史之闕然
野史不可盡信如唐之河洛春秋誣顔杲卿上禄山䧏
表而郭子儀陸贄之賢皆加誣焉宋代尤多如誣趙清
獻娶倡司焉温公范文正公奔競識者已辯之至於國
史亦難信則在秉筆者之邪正也如兩朝國史貶㓂凖
而褒丁謂葢蒲宗孟之筆也蔡京及卞又誣司馬而謗
宣仁太后非楊中立與范沖孰為正之近日李黙怨先
太師不與翰林及刻孤樹裒談雜入王瓊讐家誣辭嶺
[047-12b]
南梁億乃梁文康公之弟文康與先太師同年同官本
無嫌隙特所趨不同耳億著皇明通紀隱没先太師之
善如正徳庚辰嘉靖辛巳改革之際迎立之詔江彬之
擒皆匿而不書乃以宸濠䕶衛之請謂先君與之時先
君丁憂於家也先君不草威武大將軍勅幾陷於危乃
舉而歸之梁公不知寫威武大將軍勅者梁公也内閣
有勅書稿簿綴撰者姓名於下豈可誣也無乃欲葢而
彌章乎其他如灼艾集武官所輯尤不足據
[047-13a]
  伯夷傳
朱晦翁謂孔子言伯夷求仁得仁又何怨今觀太史公
作伯夷傳滿腹是怨此言殊不公今試取伯夷傳讀之
始言天道報應差爽以世俗共見聞者嘆之也中言各
從所好决擇死生輕重以君子之正論折之也一篇之
中錯綜震蕩極文之變而議論不詭於聖人可謂良史
矣宋人不達文體是以不得遷之意而輕為立論真西
山文章正宗云此傳姑以文取其言又謬若道理有戾
[047-13b]
即不成文文與道豈二事乎益見其不知文也本朝又
有人補訂伯夷傳者異哉
  相如傳
史通云史記相如傳具在相如集中子長因録斯篇即
為列傳劉知幾葢及見相如集也然文君夜奔事亦不
自諱何哉
  禹碑
徐靈期衡山記云夏禹導水通瀆刻石書名山之髙劉
[047-14a]
禹錫寄吕衡州詩云傳聞祝融峰上有神禹銘古石琅
玕姿秘文龍虎形崔融云於鑠大禹顯允天徳龍畫傍
分螺書匾刻韓退之詩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
模竒又云千搜萬索何處有森森綠樹猿猱悲古今文
士稱述禹碑者不一然劉禹錫葢徒聞其名矣未至其
地也韓退之至其地矣未見其碑也崔融所云則似見
之葢所謂螺書匾刻非目覩之不能道也宋朱晦翁張
南軒遊南嶽尋訪不獲其後晦翁作韓文考異遂謂退
[047-14b]
之詩為傳聞之誤葢以耳目所限為斷也王象之輿地
紀勝云禹碑在岣嶁峰又傳在衡山縣雲宻峰昔樵人
曽見之自後無有見者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
所以紙打其碑七十二字刻於夔門觀中後俱亡近張
季文僉憲自長沙得之云是宋嘉定中何政子一模刻
於嶽麓書院者斯文顯晦信有神物䕶持哉韓公及朱
張求一見而不可得余生又後三公乃得見三公所未
見一竒矣禹碑凡七十七字輿地紀勝云七十二字誤
[047-15a]
也其文云承帝曰嗟翼輔佐卿洲渚與登鳥獸之門叅
身洪流明發爾興久旅忘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
弗辰徃求平定華嶽泰衡宗疏事衰勞餘伸禋欝塞昬
徙南瀆衍亨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予又考述
異記云空同山有堯碑禹碣皆科斗書淳化閣帖首有
禹篆十二字輿地志江西廬山紫霄峰下有石室室中
有禹刻篆文有好事者縋入模之凡七十餘字止有鴻
荒漾余乃檋六字可辯餘叵識後復追尋之已迷其處
[047-15b]
矣福建莆田縣陳嵓山有自然仙篆以紙模之形類禹
刻何翥詩鳥書蟲文不可識如讀岣嶁神禹碑禹之遺
跡靈閟如此號曰神禹抑有由矣予既得禹碑刻作禹
碑歌
  扶風縣夫子廟碑
扶風縣夫子廟碑首云天地吾知其至廣也云云作者
唐大厯二年丁未駕部郎中程浩碑尚在扶風縣今傳
為皮日休誤矣皮在僖宗廣明年與大厯相去年代殊
[047-16a]
逺不知何以錯誤如此此碑書法清勁仍多古字地作
墬三作弎道作衟子作□光作灮唐作天作善作
譱遊作曹作□
  吕梁碑
羅泌云嘗見漢劉耽所書吕梁碑字為小篆而訛泐者
過半其可讀者僅六十言碑中序虞舜之世云舜祖幕
幕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喬牛喬牛生瞽叟瞽叟
産舜質之史記葢同而不言出自黄帝此可以洗二女
[047-16b]
同姓尊卑為婚之疑矣又他碑所載后稷生台壐台壐
生叔均叔均而下數世始至不窟不窟下傳季厯猶十
有七世而太史公作周紀拘於國語十有五王之說乃
合二人為一人又删縮數人以合十五之數不知國語
之說十五王皆指其賢而有聞者非謂后稷至武王千
餘年而止十五世也太史公亦迂哉
  石經考
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鏤碑載五經文於太學講堂前
[047-17a]
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郎將髙堂谿典
彈議郎張訓韓說太史令單颺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
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大學門外此
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𨽻三體石經古文用鳥跡
科斗體篆效史籀李斯胡母敬體𨽻用程邈體晉永嘉
中王彌劉曜入洛焚毁過半魏世宗神龜元年從崔光
之請補石經唐天寶中刻九經於長安禮記以月令為
首從李林甫請也五代孟㫤在蜀刻九經最為精確是
[047-17b]
時僣據之主惟㫤有文學而蜀不受兵又饒文士故其
所製尤善朱子論語註引石經者謂孟蜀石經也宋淳
化中刻於汴京今猶有存者
  九鼎入秦
昭襄之世既書九鼎入秦矣始皇二十八年曷又書使
千人没泗求周鼎不獲乎吁此太史公深意也秦有并
吞天下之心非得鼎無以自解於天下九鼎入秦之說
虚言以欺天下也秦史矇書以欺後世也太史公從其
[047-18a]
文而不改人於始皇紀言鼎沒泗水以見其妄鼎果在
秦曷為乂入水以求之乎又於新垣平傳言九鼎淪於
泗其事益白矣然則鼎曷能沒於泗舒雅云威烈王時
九鼎震震之者淪之兆也既震矣曷為不能沒哉宋太
丘社亡自亡也社能自亡鼎之自没亦理也且秦之金
人十二靈爽艻矣魏人徙之則澘然下泣況神禹之鼎
乎龍泉之劒入平津湛盧之劒去楚國彼固非鼎匹也
神物義不汚秦明矣宋子虚言事有若實而妄者秦得
[047-18b]
周鼎也有若誣而實者鼎入泗水也楊子曰予觀關侯
上玉璽牋云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曜靈光徹天
歎曰璽者楚璞秦刻爾何光怪若是況夫鼎者鬭苞著
之乾象羲文垂之易卦剏於禹歴三聖之神聖乎酈道
元曰東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沒淵泗秦始皇時見
於斯水始皇大喜使數千人沒水求之系而行未出龍
齒斷其系故語曰稱樂太早絶鼎系此則孟浪之談予
無取焉
[047-19a]
  大招
楚辭招魂一篇宋玉所作其辭豐蔚穠秀先驅枚馬而
走僵班揚千古之希聲也大招一篇景差所作體製雖
同而寒儉促迫力追而不及昭明文選獨取招魂而遺
大招有見哉朱子謂大招平淡醇古不為詞人浮艷之
態而近於儒者窮理之學葢取其尚三王尚賢士之語
也然論詞賦不當如此以六經言之詩則正而葩春秋
則謹嚴今責十五國之詩人曰焉用葩也何不為春秋
[047-19b]
之謹嚴則詩經可燒矣止取窮理不取艷詞則今日五
尺之童能冩仁義禮智之字便可以勝相如之賦能抄
道徳性命之說便可以勝李白之詩乎
  廣文選
予閱廣文選中山王文木賦乃以文為中山王名而題
作木賦宋王微詠賦乃誤王為玉而題云微詠賦下書
宋玉之名不知王微乃南宋人史具有姓名阮步兵碑
乃東平太守嵇叔良撰而妄作叔夜不知叔夜之死先
[047-20a]
於阮也其疎謬如此
  張良鴻溝之諫
項羽兵少食盡乃約中分天下漢王欲西歸張良諫曰
今釋弗擊是養虎自遺患也程子曰張良才識髙逺有
儒者氣象而亦以此說漢王不義甚矣升庵楊子曰程
子之言迂矣張良此言正所以為義也且張良之佐漢
本為報韓仇韓仇者誰先則無道之秦後則不仁之羽
也且秦之無道甚於商紂羽之不仁埒於嬴秦髙祖之
[047-20b]
誅秦滅項何異於書所謂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易所謂
湯武革命順天應人乘此機不取則大事去矣天下何
時而息肩乎程子之所謂義必欲漢王守小信而西歸
項羽復熾則天下生靈死於干戈者又不止長平四十
萬而已儒者立論何其迂哉
  李密陳情表
李宻陳情表有少仕偽朝之句責備者謂其篤於孝而
妨於忠嘗見佛書引此文偽朝作荒朝葢宻之初文也
[047-21a]
偽朝字葢晉改之以入史耳劉靜修詩若將文字論心
術恐有無邊受屈人葢指此類乎近日趙𢎞道作令伯
祠記辯偽朝字惜未見此
  出師表缺句
孔明出師表今世所傳皆本三國志按文選所載先帝
之靈下若無興徳之言六字他本皆無於義有缺當以
文選為正
  周后稷世
[047-21b]
史記世本國語載后稷至文王凡十五世愚按后稷始
封至文王即位凡一千九十餘年而止十五世可疑也
或曰上古人多夀考然而父子相繼三十年為一世常
理也以十五世而衍為一千九十餘年即使人皆百歳
亦必六十而娶八十始生子而後可叶其數豈有此理
邪稷與契同封契至成湯四百二十餘年凡九十四世
而稷至文王年倍而世半之何稷之子皆長年而契之
子孫皆短世乎此又可證也夫以周家帝王之世國史
[047-22a]
載之猶難明若此近世家譜可盡信乎
  微子面縛
史記宋世家武王克商微子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
亡弟恒讀史至此謂予曰微子有四手兄知之乎予曰
書傳未聞乃笑曰使無四手何以既面縛而又有左手
牽羊右手把茅乎然究言之皆必無之事肉袒面縛出
於左氏乃楚人以誑莊王受鄭伯之降借名於武王而
誣微子也史云微子抱祭器而入周既入周矣又豈待
[047-22b]
周師至而後面縛乎又究而言之抱器入周亦必無之
事劉敞曰古者同姓雖危不去國微子紂庶兄也何入
周之有論語云去之者去紂都也雖去不踰國斯仁矣
  青雲
史記云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顔淵雖篤學
附驥尾而行益顯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
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青雲之士謂聖賢立言傳世者
孔子是也附青雲則伯夷顔淵是也後世謂登仕路為
[047-23a]
青雲謬矣試引數條以證之京房易占青雲所覆其下
有賢人隱續逸民傳嵇康早有青雲之志南史陶𢎞景
年四五歳見葛洪方書便有養生之志曰仰青雲覩白
日不為逺矣梁孔稚圭隱居多構山泉衡陽王鈞徃遊
之珪曰殿下處朱門遊紫闥詎得與山人交耶鈞曰身
處朱門而情遊滄海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乂袁彖贈
隱士庾易詩曰白日清明青雲遼亮昔聞巢許今覩臺
尚阮籍詩抗身青雲中網羅孰能施李太白詩獵客張
[047-23b]
兎罝不能挂龍虎所以青雲人髙歌在巖户合而觀之
青雲豈仕進之謂乎王勃文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即論語視富貴如浮雲之㫖若窮而常有覬覦富貴之
心則鄙夫而已矣自宋人用青雲字於登科詩中遂誤
至今不改
  蜀取劉璋
漢昭烈於十六年冬從劉璋之迎而擊張魯是時孔明
留守荆州至明年乃自葭萌據涪出法正之計昭烈亦
[047-24a]
强忍從之若使孔明在舉措當不如此今以取劉璋為
孔明病葢亦未之考也
  巧說少信
史記貨殖傳南楚好辭巧說少信諸家不解此句余謂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莊周與惠子俱濠人
宋玉作大小言賦又作神女髙唐賦韓詩外傳載孔子
與子貢交辭於漂女皆南楚巧說少信之明證也
  漢世武技
[047-24b]
漢書王尊傳迹射士千人注迹射言能尋跡而射取之
也又有射聲校尉言聞聲而能射之合二條觀之見漢
世武事選練之精如此
  如日夜出
漢書武帝紀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諸家無註予解之
曰曷言乎如日光如日也曷不言日夜出日不夜出夜
出非日也有不宜有也曷為書紀異也晉書書有日夜
出髙三丈遂日之矣班氏書法春秋復起亦不能易矣
[047-25a]
班之叙傳自目為春秋考紀有意於續獲麟乎讀者愛
傳志之宏博而忘考紀之簡嚴何哉
  錢鏐
司馬温公通鑑載吳越王錢𢎞佐年十四即位温恭好
書禮士問倉吏今蓄積幾何曰十年王曰軍食足矣可
以寛吾民乃命復其境内稅三年歐陽永叔五代史乃
云錢氏自武穆王鏐常重斂以事奢侈下至魚雞卵鷇
必家至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吏各持簿於
[047-25b]
庭凡一簿所負唱其多少量為笞數笞已則以次唱而
笞之少者猶積數十多者百餘人不堪其苦歐陽史司
馬鑑所載不同可疑也胡致堂曰司馬氏記𢎞佐復稅
之事五代史不載歐陽修記錢氏重斂之虐通鑑不取
其虚實有證矣予按宋代别記載歐陽永叔為推官時
昵一妓為錢惟演所持永叔恨之後作五代史乃誣其
祖以重斂民怨之事若然則挾私怨於褒貶之間何異
於魏收輩耶
[047-26a]
  老泉公論
蘇老泉云唐三百年文章非兩漢無敵而史之才宜有
如丘明遷固而卒無一人可與范曄陳夀比肩公矣乎
其論乎葢雖韓愈順宗實錄亦在所不取也而宋儒乃
以五代史並遷此不足以欺兒童而可誣後世乎
  君主妻河
史記年表秦始以君主妻河君主秦君之女其曰君主
猶後世公主也妻河沈之河水如河伯娶婦故事葢戎
[047-26b]
俗也吕東萊作大事記不達君主之義改主為生又改
生作甥失之逺矣是以君子無貴鑿也
  秀羸多能
北史稱崔浩尫纎懦弱胷中所懷乃過甲兵不如說苑
稱孫叔敖秀羸多能四字文而不贅先秦文人造語如
商彞周鼎因物賦形文質得中後世不朴則雕矣
  角端步揺
晉書載記贊角端掩月步揺翻霜按角端謂弓也李陵
[047-27a]
遺蘇武角端弓知胡人以角端弓為貴耳步揺者慕容
也初莫䕶跋入居遼西燕代名冠步揺諸部因目之為
步揺後訛為慕容因以為氏焉
  景雲年
孫之翰唐論中宗景龍四年睿宗即位未踰年而改元
景雲之翰書去其元字而書景雲年慎謂前若書景龍
四年正月至五月自五月後上書景雲六月至十二月
庶得其實而貶亦在其中矣之翰之論曰古之人君即
[047-27b]
位必踰年而改元者先君之年不可不終也後君繼位
不可無始也一年不可二君也不終則忘孝矣不始則
無本矣一年二君則民聴惑矣故書景雲年戒無禮而
正不典也噫凛凛乎春秋之筆也之翰名甫吾蜀人所
著唐論筆力在范祖禹之上與青神王當所編春秋名
臣傳皆有史遷之風今罕傳於世惜哉
  姚璹諂武后
武后時明堂災姚璹云成周宣榭火卜世愈隆漢武建
[047-28a]
章炎盛徳彌永其諂而曲如此史乃以之與狄仁傑王
方慶同傳異哉張唐英云求璹其侣乃與洛水進赤石
者可為同等可汚狄王二公之傳哉按唐語林武后時
爭獻祥瑞洛濱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獻於后曰
是石有赤心后欲賞之李日知曰此石固有赤心其餘
豈皆謀反耶唐英所引葢此事語林罕傳人亦鮮知此
語所出誠可為史中笑柄耳宋汪彦章為張邦昌雪罪
表云孔子從佛肸之召本為尊周紀信乘漢王之車葢
[047-28b]
將誑楚其顛倒是非助佑姦逆與姚璹對武后正相類
其能免斧鉞之誅於君子之論哉
  李泌家傳
柳玭稱李泌佐肅宗兩京之復謀居多其功大於魯連
范蠡而取范陽之謀其首也史多逸其事惟鄴侯家傳
為詳司馬公通鑑多載之至朱子綱目乃以家傳出其
子孫門生疑非實錄善乎眉山史照之言曰家傳誠不
可盡信亦豈得盡不信哉
[047-29a]
  韋月將崔善正
洛陽布衣韋月將上言武三思濁亂椒房浙西布衣崔
善正上言李錡謀為不軌身死而無益於事史且微其
名噫亦可憐矣易曰壯於趾征凶其二子之謂乎
  袁生
陸機漢髙祖功臣頌曰袁生秀朗沈心善照漢斾南振
楚威自撓大畧淵囘元功響效邈哉斯人何識之妙按
漢書轅生說漢王曰願君出武關項王必引兵南走王
[047-29b]
深壁令滎陽成臯且得休乃復走滎陽如此則楚所備
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之戰破楚必矣其後髙祖未酧
其賞故史不列於功臣之數陸機作頌乃儕之二十一
人之列可謂發潛闡幽矣王應鱗曰轅生說行而身隠
鴻飛魚潛脫屣圭組逺希魯連近慕董公亦古之逸民
不可與辯士說客並論也慎按姓氏書轅生乃轅塗之
後漢有轅固生之後也其後去車為袁後漢袁良碑叙
其世系曰當秦之亂隠居河洛髙祖破項實從其䇿天
[047-30a]
下既定還宅扶樂文失其名碑亦闕焉非陸士衡王伯
厚發其潛徳人亦罕知之予故彚之以補班史之遺焉
  牛繼馬
晉書云初𤣥石圗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
二榼共一口以貯酒帝先飲其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
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今通
鑑省其文竟云通小吏牛金而生元帝牛金可謂枉著
一死又負穢名殊可笑也又按唐元行沖元魏之後著
[047-30b]
魏典三十巻引魏明帝時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之像
舊時謂元帝本出牛氏誣辭也魏道武帝名犍繼晉受
命此其應也
  晉惠帝
晉書載惠帝聞蛙鳴問為官蛙私蛙見餓者云何不食
肉麋由此言之愚昧甚矣及蕩陰之敗兵人引嵇紹斬
之帝曰忠臣也勿殺紹血濺帝衣左右欲浣衣帝曰嵇
侍中血勿浣也由此言之英明甚矣一惠帝也相去數
[047-31a]
年何其乍愚乍明如此史之言或虚或實必居一於此

  桓温誣海西公
晉廢帝為桓温所廢降為海西公崇德太后詔數其昏
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不知誰子人倫道喪醜聲
遐布温之矯詔葢皆誣辭又造謡言謂海西公不男使
内人與向龍交而生子所謂本言是馬駒今詫成龍子
也又欲殺海西三子乃造謠云青青御路楊白馬紫㳺
[047-31b]
韁汝非皇太子安得甘露漿謡言傳布人遂以為實矣
温既殺君不厚誣其惡何以為辭按臧榮晉書云廢帝
深慮横禍乃杜塞聰明既廢之後終日酣暢耽於内有
子不育以保天年時人憐之為作歌焉以此證之桓温
矯詔之辭姦黨偽造之謡其可信乎海西公可謂受誣
千載矣温公通鑑書此亦不分别史氏之言其可盡信

  包諝
[047-32a]
包諝誣顔杲卿上祿山降表凌凖誣郭子儀奪王甫之
功李肇之誣李泌定麻姑送酒柳珵誣陸宣公計諂竇
參小人誣君子何所不至而後世不成人之美者徃徃
信之朱子綱目亦不取麻姑送酒事李泌匡復之功亦
大矣此小過似可恕也況司馬温公通鑑元以此事入
考異傳疑而綱目乃升為正文君子與人為善之意何
在乎或者門人妄筆非朱本意
  大范小范
[047-32b]
范仲淹鎮延安夏人相戒曰小范老子胸中有數萬甲
兵不比大范老子也注大范名雍仲淹之父傳之至今
無人知其誤者按范仲淹作范雍墓志云公諱雍字伯
淳蜀人也為龍圗待制振武軍節度使鎮延安卒諡忠
獻又觀富鄭公作范文正公墓志云仲淹父名墉為錢
俶掌書記仲淹二歳而孤隨姚陳氏再適朱氏則雍豈
仲淹之父乎相傳不考之誤至此世系且不明則史之
善惡是非顚倒多矣
[047-33a]
  王庭珪
陳桱續宋元綱目書王庭珪送胡銓詩逢秦檜之怒分
注云貶辰州以死按鶴林玉露云王庭珪自檜死後還
家年八十九歳孝宗召見年老足弱令一孫扶上殿孝
宗慰諭再三特官其孫以此考之庭珪未嘗死於辰州
也後世多以正史證小說之誤小說信多詆訛然拜官
召見昭昭在當時耳目必不敢謬書如此是小説亦可
證正史之誤也縁定宇一時信筆辰州下多増以死二
[047-33b]
字爾
  虞雍國忠肅公守唐鄧欲取長安事
虞雍公允文既成采石之功朝廷付以襄漢上流重任
公知唐鄧勝勢可以牽制敵兵則隴右之師可以平取
長安章奏凡十餘上且曰朝廷必欲割唐鄧以和臣即
挂冠而去是歳六月孝宗受禪盡棄陜西新復州郡省
符以公知夔州又割海泗唐鄧以和眉山任燮曰諸葛
孔明草廬中與昭烈論取天下先取荆益待天下有變
[047-34a]
則一軍出隴右一軍出荆襄亦欲掎角取雍爾其後
關侯已失襄陽則孔明右臂已斷天下形勢非復草廬
中所料矣是故魏延嘗欲以竒兵取長安孔明不從葢
無掎角故也天若祚漢關侯尚在襄陽孔明以大軍出
隴右而許洛之間又有徙都之警則孔明可以端坐而
得長安何至乘危徼幸用魏延之䇿哉自頃中原有事
采石成功天下勝勢孔明欲而不之得者一旦在我而
以再從敵人市和之詐失此機㑹可扼腕切齒矣慎按
[047-34b]
虞允文采石之戰陜西州郡盡復歸宋允文城唐鄧而
敵將蕭定逺以四千騎夜走汴矣唐鄧間士民爭持牛
酒拜馬前邯鄲之民健武者聚義兵千餘人遮殺其歸
卒以待宋師而宋師不至武遂遇害當時人心時勢如
此若從允文之䇿恢復在指日矣何以言之岳武穆之
世金國方興而烏珠斡哩雅布皆善用兵取之亦不易海
陵之主無道遇弑國又無將取之比武穆之勢極易而
宋之君皆孱主臣皆姦邪失此機㑹樓船載國胥沈於
[047-35a]
海非不幸也自取也○允文城唐鄧欲取長安事不見
於史而見於任燮之文健武遺民之忠勇亦不見於史
而見於范成大之北轅録予特表之
  海鰌船
采石戰艦曰䝉衝廣而確曰海鰌輕而駛紹興辛巳金
主至江北掠民船指麾欲濟虞允文伏舟於七寶山後
令曰旗舉則出伺其半渡卓旗於山人在舟中踏車以
行船但見船行而不見人敵以為紙船也舟中忽發一
[047-35b]
霹靂礮葢以紙為之而實以石灰硫黄礮自空而下墜
水中硫黄得水而火自水跳出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
散為煙霧眯其人馬之目咫尺不相見遂壓敵舟人馬
皆溺大敗之楊誠齋海/鰌船賦序
  子細
北史源思禮傳為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杜詩野
橋分子細俗語本此/
  畢炕死節比顔平原
[047-36a]
畢炕天寶末為廣平太守拒安禄山城陷覆其家唐書
附於其父搆傳葢取韓文公所撰畢坰銘而炕之名不
書於忠義傳故昌黎云廣平之節如此而子不荷其澤
嗚呼河北二十四郡豈獨一顔平原乎温公通鑑亦失

  柳沆獻替比陸贄
廣徳元年十一月翰林學士柳沆上疏請斬程元振於
是削元振官放歸田里見於東坡文而唐書不為沆立
[047-36b]
傳詞臣獻替不獨陸贄李絳也
  房琯
司空圗詠房琯詩云物望傾心久匈渠破膽頻謂祿山
初見分鎮詔書拊膺嘆曰吾不得天下矣琯奏遣諸王
為都統節度此誠可以為社稷功矣唐書不載故特為
表出之當時杜甫救房琯亦不及此事其後輓房公詩
有一徳興王後之句葢指此也
  磨衲集
[047-37a]
磨衲集王庭秀作於紹興壬子考其論議以鄭俠為妄
言陳東為鼓變是熙豐之法度非元祐之紛更謂黨人
子孫為謬賞以蘇黄文章為末藝擬程子之學於墨以
易傳為謝楊刪潤成書詆趙張二相尤力葢自紹聖以
來憸奸茂惡蚓結蛇蟠家以荆舒為師人以章蔡為賢
邪說詖行沈酣入骨髓更中天之禍蕭艾不薅枝蔓益
甚人心不正其害烈於洪水猛獸信矣王庭秀者亦何
幸逃少正夘之誅耶
[047-37b]
 
 
 
 
 
 
 
 升庵集巻四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