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柏齋集 > 柏齋集 卷九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栢齋集巻九
             明 何瑭 撰
  説
   南京司禮監太監何公字廷貴説
嘉靖乙酉季冬朔旦予以闗領制帛至南京司禮監時
太監何公實掌監事相見禮度甚閑雅公事既畢乃造
其室拜焉相待情意甚欵洽今年季冬朔旦復以闗領
[009-1b]
制帛至監公禮意益勤既歸公迺以手翰見教若曰予
名綬考訓詁綬組也禮記綬組天子𤣥公侯朱大夫純
世子綦士緼此佩玉之組也應劭漢官儀曰綬長一丈
二尺法十二月廣三寸法天地人此佩印之組也字以
表名人道之常幸執事圖之予竊惟天子之貴無上自
公侯以至於士雖名位不同然皆人臣之貴者也古法
貴者佩玉而印非庶人所得用則佩印亦貴者也綬之
佩玉佩印雖殊而為貴者之飾則一然則公之字宜曰
[009-2a]
廷貴夫古人佩玉佩印非徒以為身章也盖君子於玉
比徳焉觸其外動其中則好徳之心油然生矣佩於身
蓋不欲須臾離也政達於上下非印不信佩於身示不
忘也徳以為體政以為用君子所以見貴於天下後世
者多矣豈直以名位之貴哉公可以知所用其心矣我
太祖髙皇帝法古建官内設監局衙門以掌内政外設
文武衙門以掌外政體統相維表裏相應聖謨盖宏逺
矣司禮監日侍天顔掌管御前一切文字蓋所謂輔養
[009-2b]
君徳典司政本者咸有賴焉視各衙門尤為樞要非老
成練達者不在兹選公向用有日則所以資徳而資政
者寧不知所以用其心乎世之論者於内臣外臣往往
各有偏主予竊以為人之所以可貴可賤者在君子小
人耳事君忠臨民仁處事公則君子也事君不忠臨民
不仁處事不公則小人也内臣未必無君子外臣未必
無小人論者亦致辨於此而已矣内外何擇哉古之人
若巷伯之疾惡寺人披之事君吕强之清直張承業之
[009-3a]
忠義皆内臣之可貴者也雖名公卿何以加焉公明達
而温雅有君子之質於資徳資政一加意焉奚古人之
不可及哉貴於天下貴於後世吾於公乎有望矣公尚
念哉
   都指揮景公字汝忠説
都指揮景公紹宗襲職莅任有年矣庠友鍾大化等相
與議曰春秋之法王朝大夫例書字士乃書名景公方
面也視古大夫名而不字可乎盍謀所以易其名者乃
[009-3b]
相約諮于瑭瑭竊惟古人取字莫不有義由字子路以
路為人之所由也賜字子貢以上有賜則下當有貢以
報之也公名紹宗豈非以紹厥祖宗為義乎子孫之於
祖宗所當紹者固不可以一端而盡然而必有大者焉
舉其大則小在其中矣公之祖宗佐我皇明平定天下
以致膺有爵位延及后人夫豈無所本乎或發謀决䇿
以立功或搴旗斬將以破敵公之尊甫又死於國難盖
無非盡忠於所事也然則公之所當紹者豈有大於忠
[009-4a]
乎宜字曰汝忠夫人臣而以忠君存心則事上必敬撫
下必仁處事必公戰陣必勇凡所以増光前烈益迓天
寵者蓋無往而不利矣公其念哉潦倒倦談言止此矣
公其勉之是為贈
   張克已修已字説
張本善先生之子長曰克已次曰修已皆冠而成人矣
克已謹慎周密口無妄言身無妄動循循然有規矩修
已則剛果明决物來能格事來能應惡酒之妨務也絶
[009-4b]
口不飲者凡五年雖徳性不同然皆克家之子也親友
咸愛重焉迺字克已曰宗元修已曰宗道屬予説其義
予惟天之徳莫大於元其在人則為仁夫子有言克已
復禮為仁字克已曰宗元探其本也人莫不欲修已然
而觸情徇物往往不能善其終夫子有言修已以敬字
修已曰宗道指其歸也嗚呼二子念哉自家庭骨肉之
間以達於揆事宰物之際視聽以禮言動以禮則已無
不克而天徳之元在我矣大而人倫細而物理務使知
[009-5a]
無不明而處無不當惟親惟義惟序惟别惟信而放蕩
於規矩凖繩之外凡可以敗徳敗家之事毫髮不為如
前聖之惡㫖酒焉則道無不行而所以修已者盡矣嗚
呼天理之精㣲在天則為元在人則為仁率仁而行則
為道其同出而異名與兄弟之同氣而異形者蓋絶相
類也二子念哉則尊甫命名之心親友相字之望庶兩
不負矣
   謝玘字説
[009-5b]
舍親周彦實請於予曰友人謝玘未有字稱謂之間甚
不便也幸為一説其意予惟㓜而父名之長而友字之
古之道也謝君未有字而彦實以為請禮也然古今名
字往往有義或以勸或以戒使入於耳存於心者有所
感發非徒稱謂之便也竊聞玘玉之美者也玉之美者
温潤而澤縝密以栗垂之如墜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夫
温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
聲清越以長樂也仁義禮樂徳之美者也古者君子佩
[009-6a]
玉蓋將以比徳也然則謝君宜曰宗徳夫宗徳之字呼
於親友之口入於謝君之耳其不有感發乎上孝於其
親下友於兄弟外睦於姻親鄉黨而仁之徳修矣言行
必慎取與不茍自内以及乎外無往不然則義之徳修
矣不以財驕人不以善自伐謙恭兢業久而不怠則禮
之徳修矣内和其心外和其形應事接物藹然春温無
所乖忤則樂之徳修矣徳成乎已名昭乎人則玘乃玉
之至而謝君為人之玉也顧不美歟否則珉中玉表吾
[009-6b]
恐良賈之擲去也宗徳念哉
   范汝謙字説
庠友王廷相謁予曰庠生范汝謙子仁侍御之子而生
之婿也既冠矣今年提學副使敖公試其文優等進補
增廣親友㑹遇尚斥其名而未有字禮似未安願執事
之教之也予雅與廷相子仁交故不得辭伏羲作易地
中有山之卦名之曰謙文王係之以辭曰謙亨君子有
終吉夫地中有山何以謂之謙也蓋山物之髙者也地
[009-7a]
物之卑者也以髙而下於卑此所以為謙也名位卑㣲
徳性遲鈍退然自處於衆人之下固其所也是未足為
謙也名位髙矣徳性敏矣衆人皆望而畏之乃不驕不
矜卑以自牧非甚盛徳其孰能知之是則所謂謙也此
伏羲之所以取象而文王之所以係辭夫御史朝廷之
要官也天下之公議在焉言及乗輿天子動容言及廟
堂宰相待罪下及百僚之賢否庶政之從違罔不由之
故曰朝廷之要官也而生也其子也所憑依厚矣年始
[009-7b]
弱冠學業郁然為儕輩所服當道所重徳性敏矣兹二
者驕矜之所自來而衆人之所同妬也終之實難子仁
以汝謙名之其教之之意深矣大舜稱禹曰汝惟不矜
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孔子亦
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夫
禹與周公皆大聖也百揆冢宰皆要官也而莫不以謙
自持况其他乎當時稱聖至於今而不衰所謂有終者
蓋如此然則生之字宜曰有終徵乎易也嗚呼生尚念
[009-8a]
哉禹周公皆我師也誰謂山髙企其齊則在勉之而已
矣科名禄位蓋不待論也是為贈
   庠生蕭鸞字應祥説
蕭生名鸞閥閲之子也天姓頴敏父兄恐其安于豢飬
之樂而損其逺大之志也乃教以儒業生遂感奮自勵
稍聞于人因女妻之生乃從予學今年提學憲副王先
生試士懐慶選子弟之可進者補儒學弟子員生與焉
親友偕賀或謂予曰幼名冠字所以重成人而與之為
[009-8b]
禮也生冠矣今復䇿名于學非閭巷碌碌者比不可以
不字而執事至親也宜有言以贈且因以教之如何予
曰唯唯竊惟鸞靈鳥也其聲至和鳴則天下太平故世
以鸞為國家之祥賢人君子遭時得志有言于上則可
以致治太平與鸞何異然則鸞蓋鳥中之祥而賢人君
子則人中之祥也生之字宜曰應祥念惟生雖出于武
弁之族然其曾祖叅將嘗以才畧中武舉狀元文學之
祥蓋已開其先矣而祖父昆仲又世積忠厚古稱和氣
[009-9a]
致祥又稱作善降祥生之天性頴敏豈可謂之偶然也
哉庠序之中英賢攸萃固鸞鳯之林也生念哉勿荒于
嬉而勤以精其業勿毁于随而慎以修其行使他日得
志明時真能賛成太平之治則應祥之字庶不負矣父
兄教子之心師友責善之義大不外此嗚呼生尚勉哉
   勤菴説
蕭公字應乾嘗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義名其
所居之室曰勤菴其勵志蓋有在也閒屬予説其義予
[009-9b]
惟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士之道徳農之稼穡工之技藝
商之貿遷蓋未有不勤而能成者也應乾以勤名菴宜
矣抑吾聞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有志而不勤則志雖大
而無成雖勤而不知所志則雖有成而不免於陋應乾
勤矣其所志則未知也人之所志大畧有三曰富貴曰
功名曰道徳農與工商之所志富貴而已志於功名道
徳者惟士為然應乾既富貴矣而猶讀書尚禮孜孜不
怠其殆志於功名道徳者歟志以先之勤以繼之斯其
[009-10a]
進也莫禦矣或曰卑之無甚髙論予曰不然聖人之道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况應乾之
聰明俊爽者乎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
若是顧吾之志與勤如何耳應乾念哉是為説
  書
   與潘同館書
試事未畢不得趨拜以叙久闊之懐甚怏甚怏薄具少
表芹意計二十九日午後試事可畢不知可少待容一
[009-10b]
㑹否衰年强顔於此甚無意趣惟以得㑹一二故人為
重而又值此乖阻可嘆可嘆備員外省誼不可通書都
下故人有見問者幸一致意恐終不得與執事㑹故覼
縷及此幸諒之不宣
   與潞安仇氏書六篇
春初逺辱誨音至今感佩秋間復蒙遣令器逺來相從
顧惟淺陋不能有所啟發方以負託為愧重蒙寵以手
翰申以佳貺益用愧感山川阻修末由瞻拜毎念盛徳
[009-11a]
髙風北望咨嗟而已粗紗一端少引芹意天時嚴寒惟
台候納福是祝不備
累辱誨音佳貺盛情深感承詢及譜圖事錄詳玩所著
與前人時有不同然作譜如作史典實明備斯可傳矣
體製不盡同無害也北方士夫家作譜者甚少深用敬
仰恨無由面㑹盡質所疑耳末惟以道自愛厚幣義不
可虚受敬返璧惟心照是荷不宣
聞有氣疾治法平心為上導氣次之用藥為下夫心為
[009-11b]
氣主故怒則氣上悲則氣下憂則氣結樂則氣散當念
萬變皆虚縱有不快亦如寒暑晝夜相代乎前皆自然
常理不足留滯胸中久則心自平而氣自調矣其次亦
以心運氣使疏通不滯再不得已則用炒青皮炒枳殻
各二錢川芎一錢佐以白术製厚朴各一錢少加桂五
分空心服之須五六貼乃效大抵還以平心導氣為主
藥不過為之助耳不宣
累承雅愛深感盛情生以不才朽腐誤蒙起用深愧不
[009-12a]
堪是以於親友賀贐並不敢受逺辱佳貺深感然一辭
一受恐得罪於衆敬用返璧幸心照令器體虚最宜加
慎大抵以靜養為主而輔以藥力庶保終吉道逺無由
㑹晤臨書悵然末惟心照不備
累辱誨音足見雅愛朋友道喪久矣能正言相規者絶
不易得生溺於見聞之陋事多違禮毎覽教戒輒用赧
然雖未能佩行然亦不敢忘也和易和節之號皆善擇
一心之所安者自命可也胡畫士來備道雅愛彼此交
[009-12b]
感㑹晤無期謹此布意末惟以道自愛不宣
去冬蒙寄示周守保甲法且請序文予時適卧病未暇
觀也後觀其立法之意甚善但中亦有一二處難行者
如分居民為三隊社長領一隊防守本村社副領一隊
徑赴失事村分救䕶社正領一隊伏路把截此甚難行
計十里之内必有數村居民分屬社長正副三人有警
何以呼集不如每村立一莊頭居民分為二隊有警一
隊守一隊出救俱責令莊頭呼集社長正副但稽其用
[009-13a]
命不用命而賞罰之焉庶可行也社學束脩似乎太厚
雖尊師之道但人情出辦不易則亦不可久行耳似當
減之使足為代耕之養可也若潞俗自來如此厚則從
厚可也社倉積穀不必過多恐生他弊或貽後患但積
穀可備本社一二年之荒即止中間以陳易新之法從
便行之可也予近年於世事俱厭倦尤不喜作文字蓋
衰倦之故也序文草草塞命紬已收訖粗緞一端奉答
表意聞貴恙尚未痊可除藥餌外調攝之法亦當少留
[009-13b]
意讀書進學須體平後方可圖之言不盡情惟心照不

   答婁生書
古人謂死而不朽者有三曰立徳曰立功曰立言歐陽
子援之以贈其門人徐無黨則謂立言不如立功立功
不如立徳其論甚正惜不明著立徳之方使學者無所
用力猶為未備予謂聖賢之學本於明徳明徳之方始
於格致自身心性情以達於家國天下莫不各有一定
[009-14a]
之理一一而格致之使本心瑩然無所不明則徳立矣
由是而形之踐履則為善行措諸政事則為豐功發於
議論則為格言達則伊周窮則孔孟蓋無所往而不可
也立功立言葢皆在其中矣若後世人臣勲業司馬韓
柳之文又何足羨慕哉賢契嘆平生學文學道建功立
業而皆無所成亦留心於此而已矣功崇惟志業廣惟
勤立志而繼之以勤何事不成雖自今方覆一簣可也
况已有其基乎雖然為不朽之計而立徳立功立言猶
[009-14b]
自立教之意言耳大聖之心不如是也窮神知化獨立
物表彼其視世人之毁譽榮辱不啻暑寒晝夜之相代
乎前耳夫豈屑屑於是哉斯言雖未易及然亦不可不
知也念之念之
  移
   表彰陳同父移
本道為表彰先賢以明公論事照得故宋永康陳同父
先生才髙志忠文雄節峻當時推重後代景仰舊祀於
[009-15a]
本府鄉賢祠内公論允愜近按臨考試諸生聞前此有
議其喜談兵事不修小節與聖門所學不同者當道惑
於其説罷其祠祀竊惟聖門施教尚分四科君子取人
豈拘一律子路好談軍旅游夏齊驅宰我立論短喪閔
曾同祀若依淺狹之見均在罷黜之中陳同父言行始
終人所共知予不多及特明此意以釋羣疑仰抄案囬
府著落當該官吏即造先生神主照舊奉入郡學鄉賢
祠内致祭仰抄案官員先具不違依准呈來
[009-15b]
  跋
   雲中激變論跋
或問代府宗室雲中激變之論如何曰所論可觀矣然
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往歲軍士殺巡撫固出於有激然
亦驕悍而無知者也朝廷處之過寛失於姑息彼遂以
殺上官為常事矣彼既以殺上官為常事則上官一忤
其意即皆可殺此所以復有李總兵之變也李總兵之
見殺也吾嘗訪其故矣非為其尅減糧賞也非謂其妄
[009-16a]
殺無辜也不過謂用法過嚴副叅以下至於軍士皆不
悦耳總兵用法過嚴軍士即敢殺之已為不道况又有
隂謀相傾之機伏於其内乎夫殺總兵者固非副叅都
司指揮也然軍士敢殺總兵不復以副叅都司指揮為
可畏副叅都司指揮亦坐視總兵之見殺而不救此其
故則不可不察也副叅都司指揮各有握兵之權同居
一城之内其救總兵非難也乃坐視不救其情可知矣
若非隂縱主謀亦係畏懦失機治以軍法豈容免死軍
[009-16b]
士殺總兵謂由總兵虐害所激此雖未知虚實尚有可
諉朝廷命將征𠞰不過欲得首惡耳大抵止一二百人
非欲盡屠大同之人也乃復抗拒不服不肯送出首惡
甚至敵殺官軍勾引諸邊此豈亦朝廷虐害所激哉副
叅都司諸人坐視若罔聞知既不設法擒勦又不禁治
阻當此何意耶論者猶謂軍士不反朝廷其情為順副
叅諸人無預軍士之謀何所見耶及朝廷差官招撫乃
始取十數無援之人以充首惡之誅其情豈可掩耶朝
[009-17a]
廷乃一切以姑息待之置而不問而馬昇楊林之首惡有
名者且以有功陞官矣既不能正首惡之誅又未聞有善
後之䇿吾不知禍亂何時而已也天下之患常起於上
之人以下之人不足畏恣意凌虐及下之人激而生變
則又畏之太甚不敢復治此奸雄之所以觀釁而生心
也此天下之勢所以一去而不可回也昔元魏時髙歡行
役洛陽見羽林軍士相率焚大臣張彞之第魏朝不敢
深治乃慨然曰朝廷紀綱如此家財豈可保乎遂散財
[009-17b]
結客後卒成霸王之業奸雄代有不可謂今天下盡無
其人也論者謂軍士殺總兵為常事乃欲朝廷緩以處
之待其自潰且以癰疽為譬此葢未深思也譬如人於
平日恣意聲色不知自謹馴致有癰疽生於胸腹之間
不知醫之治此當針石補養之並用乎抑止歸咎其平
日不謹畏其痛楚不復攻治而待其自潰乎吾恐其毒
氣流注臓腑俱病一旦毒發而不免於死也竊意朝廷
之處此變當通究始終盡殱首惡然後選任賢將撫以
[009-18a]
恩威乃可今既失之於前矣如欲求善後之䇿宜明以
朝廷不究既往之意丁寧戒諭使軍士知非常之恩不
可屢得各要改過自新安分守法如總兵以下有剥削
酷害軍士者許具奏拿問不許擅自殺害違者全家處
斬復申明軍法使總兵副叅㳺擊都司諸人俱要撫䘏
軍士不許剥削虐害違者或告發或訪出俱各拿問仍
各禁治所部軍士不許諠譁謀亂犯者以軍法重治有
作亂者即互相䇿應擒𠞰不用命者即以軍法從事總
[009-18b]
兵副叅都司諸人有不相䇿應至於失機者各罪坐所
由依軍法處斬不赦有司之民䕶衛之軍丁各結為保
伍擇人管領有變互相䇿應違者亦各治罪如此則大
小將官同心協力形格勢禁亂庶可已不然則縱有賢
將亦不能行其號令事勢所激亂必復作天下奸雄觀
釁而起朝廷雖欲一切以姑息待之恐亦不可得也近
又見宗室有因雲中之變奏請禁治貪酷恐釀成天下
之變者其言深有所見然未探其本也天下之本在朝
[009-19a]
廷朝廷之本在君心君心未知治亂安危之機好諛惡
正則小人進而君子退矣小人當道則順㫖固寵剥下
附上無所不至以類引類則㨿要地者皆其黨矣縱有
一二賢者亦不過謹厚自保豈敢正言其非然則雖有
禁治貪酷之法誰奉行哉而奏中言不及此豈未及深
思乎抑有所畏而未敢言乎朝廷有禁治貪酷之法而
臣下廢格不行此誠天下治亂宗社安危之機非小事
也竊謂此宜深勸朝廷以治亂安危為重親任忠賢斥
[009-19b]
逺諛佞然後勑諭該部禁諭文武職官各令守㢘奉法
不許剥削酷害軍民犯者文職即依題准問刑條例枉
法贓滿貫者問以充軍不許止問革職武職依户部題
准事例犯私罪杖徒以上者依律各問降革不許止問
立功違者法司即將原問官叅究問罪輕者降調重者
黜退有贓者亦問充軍若法司循情不叅朝廷或摘取
詰問亦輕者降調重者黜退有贓尤加重治如一年之
内全無問到貪酷官員亦要通行查究仍刻榜曉諭天
[009-20a]
下如在外法官問斷貪酷官員不依禁例許諸人奏聞
究問如此則法令可行不為虚文貪酷可減軍民得所
而禍亂不作矣語稱臣之於君三諫而不聽則去之子
之於親三諫而不聼則號泣而隨之異姓之臣去之而
已同姓之臣無可去之義猶子之於父也念哉念哉林
下之臣法當括囊自守不談時事而區區憂國之心有
未忘者因觀宗室論奏喜其有忠愛之心而惜其未盡
事理之變乃草此於後以備採擇觀者幸見恕哉
[009-20b]
   兵論跋
予卧病林下本不當復談世事但予念敵兵深入搶殺
事闗地方利害非一家之私可比又念地方既亂亦無
一家獨安之理故不得已告於士夫之知事者庶轉達
當道見諸行事則亦救時之愚慮也
   守拙巻跋
予幼讀濓溪拙賦恠其詞太簡問於友人友人笑曰甚
哉子之固也不曰拙者黙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
[009-21a]
生焉吾尚病濂溪未能忘言子乃恠其簡乎予無以應
同寅潘希周先生示以守拙傳文一冊葢諸名公為其
伯父傅潤翁而作者也凡古今巧拙之論葢彬彬備焉
予拙於詞不能有所發明偶記所聞於友人者漫書於
後不知於守拙翁之意竟有合否
   鏡中真讃跋
其色温温其容穆穆屹然如山曠然如谷孝友成於家
庭信誼著于宗族在富貴而不侈不驕處鄉黨而不諂
[009-21b]
不瀆若是者雖累言尚不足以形容况丹青豈能寫其心
曲噫此雖未足以得君之大全豈不庶㡬識君之彷彿
也耶嘉靖庚寅姻家蕭君文敏夀六十有三長子拱暘
乃謀於弟鳯弟鸞弟鸛若曰語稱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之夀髙矣可喜也亦可懼
也吾聞為人子者雖跬步而不忘親父老矣吾兄弟各
居雖欲朝夕望見父之顔色而不可得况後世子孫乎
盍募良工寫父之神吾兄弟各收其一朝夕奉事如見
[009-22a]
顔色何如諸弟曰甚善神既寫矣復謂諸弟曰父之顔
色工之所能寫也父之徳行所以庇佑我子孫者則非
工之所能寫也盍請名筆述而為讃使我子孫見父之
顔色則思父之徳行庶永慕於無窮乎諸弟曰諾乃請
于予予感應乾兄弟之孝既述以讃復係以跋使觀者
知所自云
  䇿問
   九問
[009-22b]
問周子論士希賢而曰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
曰志曰學有以異乎於伊尹曰志於顔子曰學意必有
在抑二子果有所長而不能相兼乎幸明以告我
問救荒之政古人言之詳矣或發倉粟或募民出粟或
鬻官鬻度牒孰可行於今至其賑給之法則或煑粥或
給以粟然粥之煑有限而待哺者無窮使窮困之民伺
候於旬日之久而始得升斗之粟恐不能有濟將何施
而可諸生有善䇿幸以告我我將以告於當道者
[009-23a]
問盜賊不息則良民不安浙中舊稱無盜近來桴鼓四
鳴道途多梗其咎安在古之善治盜者如晉之隨㑹鄭
之太叔漢趙張龔遂虞詡之徒事功之詳具在史冊或
以寛或以嚴或以鈎距或以徳化往往不同孰可以行
於今諸生其明以告我以觀有用之學
問海潮之難明也尚矣昔人之論或以為由於日或以
為應乎月或以為氣之喘息或以為地之升降或以為
海蝤之出入孰為至當昔余襄公生長海上故其海潮
[009-23b]
之論獨為先儒所取葢以其知之真也諸士子生長於
濱海之地安知無襄公其人乎幸明以告我以觀窮理
之學
問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議者
多以為謙辭然問禮問樂問官之類備載典籍則好古
敏求非盡出於謙者夫以孔子之聖尚不得謂之生知
則生知之聖何人可以當之諸生其明以告我
問學校興則人才盛富陽生員甚少及選送童生又止
[009-24a]
二人可謂不振之甚矣夫閩蜀荒陋之地也一遇大君
子振作於上其文教至今不衰况浙中人才淵藪而富
陽乃若此其咎安在語稱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在
上之所以作興與諸生之所以自為謀者其道何由明
以告我我將採而行之尚無譲
問宋之道學莫盛於南渡之餘葢自考亭得伊洛之傳
於延平李氏南軒東萊既與之同心協徳而象山止齋
龍川諸賢亦與之上下其論故斯道大明此固天下後
[009-24b]
世之所共知也然觀其議論或主徳性或主問學或先
功業或先禮制往往若不可合者豈道之多端固若是
歟抑人之所見有淺深得失之異歟温號海濱鄒魯諸
士子於先儒之緒論葢必有留心於其間者矣其明辨
以對毋泛毋畧
問先儒有言西漢之人才可與適道東漢之人才可與
立三國之人才可與權夫道未易言也兩漢之人才果
可與適道而立乎至於權則聖人之大用尤有未易言
[009-25a]
者孔門髙弟如顔曾之賢尚未足以與此三國季世也
乃有可與權者乎不然則先儒之論疎矣諸士子其各
㨿所見以對毋泥成説
問孔子嘗言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春秋之時天下
之無道也極矣乃周流四方而不隱何歟已言之而已
自違之何以取信於人荷蕢諷其可已蓋亦無道而隱
之意也乃復以果哉譏之何歟自我言之則以為是自
他人言之則以為非無乃好勝而强辨乎凡此皆諸生
[009-25b]
朝夕之所講誦者也其各以所見告我
  雜著
   讀韓栁文
韓文髙栁文巧於模寫然於韓為劣
   讀審勢
賞罰有常而不易則人自有所懲勸矣用不測之刑用
不測之賞使民不知所從發則民無所措手足矣商鞅
之法可以强秦亦可以滅秦然其法猶有定制而不變
[009-26a]
使民可守何嘗有使人不知其所從發之意耶嗚呼商
鞅極矣老泉乃欲上之耶然此非老泉之立言本意也
   讀田樞密書
其所自賢者文其論孔孟非也其欲見用則有挾而求
也洵乎洵乎權詐之流也
   讀律吕元聲
律吕元聲莆兩山李文利氏所著也其法謂黄鍾律三
寸九分最短蕤賓律九寸最長宫音最清羽音最濁與
[009-26b]
古法大相反竊謂此不過一家之言耳究其實則非也
夫律之短長音之清濁皆人所命則謂黄鍾為長為短
宫音為清為濁似無不可今所以知其非者亦以其法
象無准倫類不通知之耳古法黄鍾律長九寸蓋以天
地之陽氣冬至之日始自下而升然去地上猶逺故埋
黄鍾九寸之律于地中以候之氣至則律管灰飛以此
為驗若黄鍾止三寸九分則安能與地中之氣相接若
謂候氣之法十二律之管埋於地中者皆齊其下不齊
[009-27a]
其上則十二律之管氣至當一時飛灰又何以别於黄
鍾此其法象無准一也律以候氣和聲聲氣皆屬乎陽
老陽數九故黄鍾九寸若謂三寸九分則不知何所取
義此法象無准二也樂聲與人聲各有五音而人聲尤
為自然喉為宫音舌為商音牙為角音齒為徵音唇為
羽音此人聲之自然者也李氏亦謂此為可據矣喉為
宫音豈非以其來之深長而濁乎故古法以長律之音
為宫以配之唇為羽音豈非以其來之短淺而清乎故
[009-27b]
古法以短律之音為羽以配之今李氏乃謂宫音最清
羽音最濁則與人聲之宫羽相反此倫類不通一也李
法謂數少者音清數多者音濁及論五音之數則謂宫
音五十商音八十角音九十徵音七十羽音六十宫音
五十最少謂數少音清可也商音次清數乃八十羽音
最濁數乃六十又安在其少者清而多者濁乎此倫類
不通二也若謂宫土音故數五十羽水音故數六十則
商金音數何以反八十角木音數何以反九十乎土濁
[009-28a]
水清理不可易今乃謂土音清而水音濁何居此其倫
類不通三也既以宫為清而羽為濁矣及論樂調則
又謂蕤賓為宫則夾鍾為羽又安在其宫清而羽濁乎
此其倫類不通四也此六者音其大端餘瑣瑣者未暇
細論然則其法之非也明矣
   讀中原音韻
中原音韻江西周徳清氏所著也其法謂平分二義入
派三聲平分二義則以平聲之字音有抑揚分為隂陽
[009-28b]
如荒黄青晴之類是也詞曲之間當用陽字者不可用
隂字當用隂字者不可用陽字若失其法則歌喉有碍
然此亦近世之論耳古法不然也古人歌詩有叶音之
法蓋借他字之音而歌之也則於字相近而音有抑揚
者固可以相借而用之矣况周法謂入派三聲則入聲
之字當歌之時亦借為平上去聲而歌之矣拘於平聲
而不拘於入聲抑豈得為通例乎然則周氏葢亦知音
而未達者也獨其所述十二曲調猶可考見古樂之彷
[009-29a]
彿觀者亦不可盡廢之耳嗚呼禮失而求之野此豈得
已也哉予既著管見後得見神樂觀所具中和樂譜乃
知合四一上尺工即五音之别名但四清有黄鍾大吕
太簇夾鍾而無林鍾與管見不合然四清全無用疑傳
久有悞葢與五音相生之法不合也姑記於此備叅考

  傳
   和節居士傳
[009-29b]
詩衛風淇澳之篇美武公而作者也其辭有曰善戱謔
兮不為虐兮朱子釋之曰言其和易而有節也上黨太
學生仇時表慕武公之為人迺以和節扁其藏修之室
因以自命間屬予為傳予竊惟古之聖賢不廢戯謔葢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戯謔出於人情之所不免故不禁
也及張子作砭愚以訓學者迺切切以戯言戯動為戒
夫張子傳聖賢之道者也所言乃若氷炭殊不可曉及
讀魯論見有子論禮之用和為貴復曰知和而和不以
[009-30a]
禮節之亦不可行迺始得其説葢聖賢盛徳之至動容
周旋無不中禮故其戯謔自不為虐後之君子未能謹
禮若遽以戯謔為事鮮有不失者矣此横渠之所以切
切而戒之也朱子以和易有節釋淇澳之詩其㫖深矣
傍考武公自警則有抑戒之篇悔過則有賓筵之雅其
所以謹於禮者至矣而淇澳詩人美之亦必先之以切
磋琢磨繼之以瑟僴赫咺然後及於戯謔而不為虐焉
則其言固有序矣然則欲和易而有節者可不知所用
[009-30b]
力也哉嘗讀時表家範自冠婚喪祭以至衣服飲食言
動之㣲莫不有禮而時表之來接也循循雅飭可觀可
度則其於武公之和易有節者葢已深體而自得之矣
來諮於予豈非欲以其所自得者與同志之士切磋而
共由之哉時表名桓世為上黨詩禮大族兄字時茂者
為瀋藩儀賓有志於古聖賢之道嘗遣其子熈從予㳺
故予於時表之請不得以不敏辭云
  讃
[009-31a]
   静樂堂讃
大厦沈沈雕欄楚楚吞吐隂陽隔離風雨中有天人衮
衣章甫左圖右書俯今仰古造化與鄰聖賢為伍静樂
之堂清虚之府
   周審理像讃
古學古心令儀令色奮迹儒林司刑王國克允惟明上
嘉下説冠珮儼然庶㡬見徳
 
[009-31b]
 
 
 
 
 
 
 
 栢齋集巻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