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東江家藏集 > 東江家藏集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江家藏集巻四初集四/
            明顧清 撰
 山中稿
  序八首
   贈醫士陳世文序丙申歳/作
昔范文正公布衣時嘗禱於神祠曰他日得為宰相乎
不許曰然則為良醫乎又不許退而歎志之不就或問
[004-1b]
之曰大丈夫懐濟人利物之心而能及小大生民者惟
相為然其在下而欲及小大生民舍夫良醫則莫之能
也良醫良相之喻自古有之然未有視之為一者至范
公不得於相始真欲藉之以行其志觀其所謂上以療
君親之疾下以救貧民之厄中以保身長生與夫善救
不棄之言將使天下國家無一物不得其所者而天地
生生之徳亦賴以全為醫如此亦何歉于相哉吾鄉自
昔號多名醫然類自髙貴有迎之者必卑禮厚幣始得
[004-2a]
往既至設供帳如待神明窮鄉窶人有未易䝉其惠者
近世金華陳世文始傳其父業來游于茲淳厚樸實急
于濟人有叩門者無貧富貴賤君輒往往而言必中其
肎綮曰此某疾傳某經見某証以某藥療之則良已既
而果然則長揖去從其人酬之口未嘗言錢厯數十人
無失者衆翕然稱之今年冬里人徐氏婦得危疾試諸
醫不效走迎君時病不知人三日矣君至出附子和大
劑投之衆以為不可弗聴卒投之出沬數升病如失於
[004-2b]
是衆益稱君之能而陳世文之醫名遂大著于吾松矣
徐氏徳君不已乞一言以彰之夫君之聞召而不辭急
于濟人仁也已人之疾而口不言錢義也視疾必先言
其故已定而衆莫能移是又其明且斷也以逺方後進
立吾松諸世醫之間無時俗髙貴之習而活人之功乃
不後之是其人誠有足尚者夫古之丈夫不遇而在下
如君者衆矣然多枯槁山林澤不及物范公已遇矣而
不至於相是皆有可恨也於是焉上不干朝著之榮下
[004-3a]
不為山林之槁志屈而用伸身不遇而澤及於物如世
文者豈非君子之所與哉予未能有為於時而又不得
陳君之術葢於是而深有感焉遂書以贈之且以告鄉
之人知醫之良者果無慕於相也
   古松詩序
右古松詩一巻古松曹先生示余友山張先生為之圗
憲副姚江邵先生為之記古松俾叙其後不得辭初先
生逺祖利用顯於宋景徳明道間兩使北庭功在天下
[004-3b]
其後世自汴南遷於松始家錦溪之上疏其房為十八
植松於庭如其房之數更宋厯元以迄於今而亡其
六其存者皆喬柯老幹蒼髯翠髪掀舞於雲表由淞抵
上洋百里之間人指以識先生家謂之古松曹氏云先
生追惟先世積累之勤思不忘以示後人乃以古松自
號徴詩於大夫士之能言者歳月滋久遂累軸焉其為
言皆淵然其光蒼然其色若商鼎周彛瓌異竒崛稱其
所謂古松者至於引物連類規諷去取又皆有風人之
[004-4a]
意焉余之所獨感於是者以數百年來世族之富當其
盛時列第通都之道接席金張之室園囿䑓池極一時
之勝者何可勝數曽不再傳而鞠為茂草向之煇霍炫
燿於人人者反為嗟咨歎恨之端而曹氏自魏公來二
十有餘世矣不惟其譜牒門閥之不墜至觀視於庭除
之間者猶不改焉而且以自表焉圗畫焉歌詠而傳其
美焉何曹氏之積之厚而繼之者善邪傳曰公侯之子
孫必復其始夫為祖宗者積於前而子孫者善繼於其
[004-4b]
後則其復猶反手也則所謂古松者安知不為王氏之
三槐而魏公之業不再振于今也余也志於古者也古
之人不可見猶庶幾有物之古者焉而况於名公鉅族
之餘使人悠然而深思者其容以無言耶若其昻霄聳
壑之姿厲雪凌冰之操龍騰虎拏翻空翳日之竒凡松
之所以為古者僕他日相從尚能為先生賦之
   送髙進之入學序
癸卯秋余見黜於有司歸而上洋髙生企奉其父命來
[004-5a]
從余游視其貎温如也聴其言訥如也已而察其行如
其貌與言扣其所讀書若獨繭抽絲纚纚而不亂余知
其可與共學者自是日相得盡其愚以告之而生亦以
余望之厚也早夜鑚礪不半歳而能文章下筆翩翩多
可喜者丙午秋余復黜於有司越明年而生角藝於憲
䑓遂補其邑庠弟子員首尾三年余再黜而生凡再進
其時與事之相值若有數焉茍然與又安知余非待生
而偕進者邪生之當往入縣庠也以去余逺徘徊不欲
[004-5b]
行余慰而遣之曰凡天下之庠序皆學也凢天下之士
心志同而聞道先者皆師友也古者男子生桑弧蓬矢
以射于四方孟子曰夫茍好善則四海之内皆將輕千
里而來告之以善夫以生之才且將翺翔于九州以友
天下之善士况父母之邦百里而近乎上洋號素多竒
士負材能仗氣節以馳騁於當世者前後相望生於余
之愚且不難於屈體焉而况於其賢者乎以好善之誠
行四方之志雖不識子猶將有以益子而况其同志乎
[004-6a]
子行矣子無局局於此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以
規矩律身以周敏幹事以平實為文章而又嚴敬以事
上謙恭以待人不没没於庸流以成父兄之志此吾之
望於子者也子行矣子無局局於此矣於是其嘗與游
者聞之相與崇酒載肉賦詩以送録余言以冠其端
   送金勉之入學序
金生誡既入於頖宫服其服來謁余𤣥巾藍袍濟濟如
也余望而喜焉且懼焉乃迎而謂之曰子知子之服是
[004-6b]
服也有道乎其冠巍後而俯前其為色也𤣥其衣規上
而矩下其為色也紺以藍冠之巍其後也似立志志欲
其髙也其俯前也似處己巳欲其恭也其為色也𤣥𤣥
者天之正色也衣之規其上也類乎知知之圓以御物
也其下之矩也類乎行行之方以律身也其為色也紺
以藍藍者青之所由出學不可止之義也我國家養士
之厚也定厥章服逺稽諸古始近參以時宜斟酌損益
至慎且當吏自一命而上雖物采異數而厥制惟均獨
[004-7a]
是服也非談詩書履仁義而游于庠序者不得服焉噫
亦重矣士之生斯世而得服是服也亦榮矣吾將欲子
因服而思義處榮而思辱雞鳴而起纓吾冠曰吾茍無
辱是冠與攬吾衣曰吾茍無辱是衣與吾之志無卑吾
之氣無傲與知果能御物行果能律身與心無愧于天
而學果能不息與其取法必於聖賢其自處必自卑下
其為學必自强不息其制行必方其待物必和其心術
必無愧於天理也夫若是其庻幾哉以吾子年青而質
[004-7b]
美貌静而志專其服此誰不宜者然吾弱冠而忝之至
于今猶赧赧也故因子之來而發以語子葢以己之不
足思與子交相朂以圗厥終不識子之能助我否也生
起避席曰敢不敬蚤夜以終斯言於是余嘱筆而書之
以為贈
   送任南村北游序
嘗讀太史公自叙觀其南遊江淮上㑹稽探禹穴窺九
嶷浮于沅湘北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以厯于彭城過
[004-8a]
梁楚而後歸其足跡殆半於天下方是時太史公年二
十餘迹其所履厯其所感於胸中多矣故其發為文章
豪宕不羣若天馬行空人望而不可及雖其才氣有過
人者而江山之助亦不可誣大丈夫及壯而遊誠有志
者所欣慕也然而羊腸鳥道羸馬塵衫馳驅鞅掌閒望
帝城如登天呌閶闔而無由目斷飛鴻心憚落日長風
不來龍劍晦澁徬徨躑躅臨岐路而太息鋒鍔以之消
真精為之泐當其時壯如伏波不能無感於少㳺之語
[004-8b]
矣南村任孝孚以伯兄宦遊于莒而母夫人念之乃促
裝治舟出湖門絶大江泝淮而上水陸二千里往省之
莒當海岱間春秋時為已姓之國齊桓公之所周旋田
安平樂望諸之所馳騁之地南村此行山川之勝足以
壯心目解后之遇足以浹天倫其有太史公汗漫之竒
而無伏波浪泊飛鳶之感乎清於南村姻属也而所為
往省又清之幼學焉者也昔秦康公送其舅而念母為
之賦渭陽清送南村其能已於言邪嗚呼合乎離乎豈
[004-9a]
非天乎義理之無垠世途之多岐倀倀乎孰知其無歸
乎風雨對牀話桑麻無恙外為我謝先生泰山之雲未
嘗不依依吾目也
   送柳文裔入館序
先師友蘭張先生豪邁孤特以能詩文名於時四十年
既殁其徒數十人随所得咸克自樹柳君文裔其㝡也
文裔於先生為子壻少有雋才部使者某來淞獨稱賞
焉由是名動一時以早孤遂棄舉子業讀書耕田養祖
[004-9b]
母以孝聞為詩文得婦翁家法恬静不伐薦紳先生皆
器之漕溪楊起東佳士也知君尤深延置西塾以範其
子弟卜日將來迎君内弟汝申謂清不可無一言以别
清謂士之立身天地間其終身大節有二出與處而已
出則居廟堂佐天子施澤當世樹功名於無窮不遇于
時則將守先王之道以待後學其身之遇不遇雖殊而
所以及人一也自三代衰禮義廢黨庠遂序之制漫乎
無存膏梁紈綺之徒溺於習而不知返而世之曲儒自
[004-10a]
句讀佔畢之下無聞焉故往往有俊異之質生其間而
而不得成者丈夫而不遇於時則是乃非其責邪文裔
此行其所主既甚賢其子弟又多秀敏文裔之學又足
以成就之一蝸角之榮不足為賢者道而善人之多僕
將預為當世賀也漕溪去大海不數里天晴氣清匹馬
登髙㑹稽雲門木禾鵝鼻諸峰厯厯可指而所謂瀛洲
方丈之属亦滅没於烟波杳靄間文裔讀書之暇其試
往觀乎洗塵囂於市城開浩蕩之心胸吾見文之益竒
[004-10b]
也覽山川以大其文淑後進以廣其學則是行也無不
見其可美也汝申欣然首為詩四韻親知復有繼者既
成推清言以為序
   瑞蓮圗序
凡草木鳥獸之異於常者人指以為瑞亦或以為妖雉
升鼎而雊木茁庭而拱此其異而妖者也蓂莢之生階
萐蒲之生厨鳯之儀獸之舞此其異而瑞者也均一異
而妖與瑞分焉何哉天與人之交感時與事之相參亦
[004-11a]
各視其類而已矣故感與應符則雖糞壤之所蒸朽枿
之所出皆足以昭靈貺而顯嘉祥而况其泠然清婉然
淑皎然而不漬者哉江南之地多陂澤蒲荷菱芡之植
動數十里皆有資於民而荷於其間尤可愛當夏秋之
交長洲複渚之間紅葩綠葉髙下相暎舟行其間真不
知瀛洲蓬島為何處然以其種之多而見之習也則亦
視之為長物而不以為竒獨所謂鴛鴦者乃為好事者
所賞㧞置之軒楹池檻中以為幽閒之玩蓋以其連莖
[004-11b]
異莩蔕萼相倚儷而不眤判而不殊有若鴛鴦之摯而
有别焉友人陸時敏家多植之每花時予未嘗不留連
竟日也今年夏忽一莖出三花書來請觀予始聞而疑
之及往則果然夫蓮於水花為極清濓溪所擬以為君
子者今以其多而易之而取夫鴛鴦則既竒矣而所謂
鴛鴦者又益之而為三焉吾不知造物者之不惜其竒
如是而好事者聞之又何如其賞之也雖然吾聞廣陵
芍藥有金帶圍其花不恒出出則其地有入相者焉蓮
[004-12a]
之三花亦不恒出出必有所為也予少與時敏遊咸致
力於文章蓮之植予舊遊之地也翰墨之餘馨藻繪之
餘飾物固當有得之者而吾二人又新比於有司方厲
銳整堅期大舉於來歳蓮其預為吾二人㨗告也所謂
天與人時與事適相㑹焉豈若商庭之桑榖為沴氣之
所鍾而亦豈獻芳妍耀華澤以取媚于流俗者比哉是
宜崇以嘉號薦以芳詞發揚川后之靈丕顯上𤣥之貺
以庻幾乎廣陵之遺塵貽美談於鄉國也或曰蓮之花
[004-12b]
凡三出子二人當其二置其一將安歸曰物以異為祥
一者常也二其異三尤異也吾二人取其異者耳其一
固他蓮之所有也抑天地之藏不可以盡取盡則將為
造物者尤焉今釋一以示不專亦豈非君子之意哉衆
曰然於是予酌酒酹之更其名曰文瑞而首為長句歌
以紀之諸公又相属為詩以和之丁未七月初一日序
   曲水草堂詩序
東呉澤國也以水為勝自天目發源厯杭嘉而東五百
[004-13a]
里間廻環曲折若龍蟠地中者不知其幾至淞南而播
為二其一北流散行九峰間合通波以入于呉淞其一
東流是為黄龍之浦氣勢宏偉實維松之巨川兩川分
流夾羣城而東以趨上洋而皆入于海其間廻環曲折
若龍蟠地中者又不知其幾葢東呉之秀實在於是而
黄浦之一支南入於司馬莊者其曲折尤多人呼其地
為曲水村又東呉之秀所㑹也曲水之南有儒而醫者
曰姚君以仁結茅水上教子孫讀書其中澹焉若將終
[004-13b]
身者暇日幅巾杖藜縱歩水曲問桑麻説耕稼興至則
㣲吟而還或遇漁童樵子與之相應和君聞而欣然亦
無忤也西園王一鵬因作草堂圗以寫之南安太守張
先生為記而歌之南溪俞允寧和之他作者亦數十家
曲水之名遂隠然若晉之蘭亭唐之盤谷矣君之子植
復以末簡授余余呉人也呉之水畧知津焉固嘗出濟
川泛重湖北過垂虹橋訪天随故居東上觀瀾亭以臨
滄海望蓬萊方丈而想安期羨門子之髙風獨未嘗登
[004-14a]
君之堂以窮所謂曲水之勝者讀南安之文覽西園之
畫南溪諸君子之歌詩恍若神游其間不自知其兀然
牖下矣昔蘇子美作滄浪亭歐公未至而遙為之詩况
曲水近在吾鄉而其著聞又若是者乎雖詞藻蹇拙不
足以追前輩之風烈然而草堂之靈可使之至我而寂
寞邪於是託詞漁者而歌以復之且叙其所以見山水
之勝因人而益名者如此直夫文辯而確喜名節而尤
急於利人行且駕長舟泛巨川以博濟於天下棹歌之
[004-14b]
聲又不止於東呉而已併識以待之其歌曰
黄河萬里出崑崙絡地經天赴海門欲知百折東趨勢
請看江南曲水村
曲水村中景冣幽也宜杖屨也宜舟白沙翠竹灣灣路
楊栁芙蓉歳歳秋
水勢回回岸勢斜水邊随處有人家漁郎放棹沿村去
一路東風吹柳花
溪雨迎潮溪水渾鱸魚出水色如銀赤鱗不顧竿頭餌
[004-15a]
出没波濤自有神
棹歌聲起釣船回野鴨鴛鴦四散飛只有沙鷗往来慣
中流側目看人歸
東灣沙積岸生觜西灣水囓㟁成㘭長歌一曲無人聽
百曲溪頭月又髙
水面無雲月出早水面雲生月出遲雲生雲散元無定
潮落潮来自有期
驪山葬龍銀作海華清洗兒玉作池玉池銀海黄沙滿
[004-15b]
江上漁郎夜夜歸
紫蠏行沙菊有霜紅蓮登㟁白蓮香何人謾説桃源好
便有桃源是異鄉
司馬莊前碧玉橋黄龍浦上畫蘭橈弱流此去知非逺
借我長竿釣巨鼇
  記四首
   菊隠軒記
物之清貞而可愛者有三松也竹也梅也所謂歳寒三
[004-16a]
友者其次則惟水仙與菊焉菊之為物稟金行之秀氣
孕土徳之精英不春而妍不秋而稿淩風霜傲桃李追
三友而為羣自昔騷人逸士多嗜愛之比徳於斯焉歳
丙申余徙家清水之濱有屋數楹背林面流去市廛不
百武而幽深樸野稱為讀書之居於其前得隙地焉皆
荒穢不治明年春得佳菊數本乃翦菑翳去瓦礫手親
蒔之未盛也又明年復得四本間錯植之滋壅培焉及
秋黄㽔紫艶掩暎庭階幽香逺芬薫龍衣履朝翫暮撫
[004-16b]
不知金仙女真之在左右也於是作詩賞之題其屋之
中楹曰菊隠而自為之記夫人之生終身大節出與處
而已在已有可行之道一旦得志於時則出居廟堂佐
天子施澤當世樹功名於無窮不遇於時則退處田野
守丘壠奉宗祧徜徉於詩書禮樂花竹泉石之間以修
吾身養吾性以無辱於所生二端之外其亦無他道也
余年少出處誠未卜然自知駑鈍矧方今才俊滿天下
豈乏余一人哉則其居是軒而效昔人之隠也固宜若
[004-17a]
夫霜髙露肅之晨月白風清之夜手執離騷一巻鈎簾
相對長唫永歌而回思妄念一毫不敢萌於其中則比
徳之云雖未能企及古人而亦庻幾無辱於此君矣
   綠隂處士墓記
物之生於兩間惟人為至靈惟木為至夀木之生也由
萌蘖以至拱把以至合抱極其大而至於百圍不知厯
十百歳而後成故世之言故家者必於喬木焉觀之鶴
城之南瑁湖之東有髙原焉相傳為晉陸氏外宅有侯
[004-17b]
氏者世居於此亦不知其幾十百年矣地有皁角一株
下擁孤根上扶三幹枝擾雲漢聲挾風雨處其下正晝
日光不漏自逺而望之欝然如數百間屋父老言國初
時已䕃地數畝不知為何時所植葢宋元物也永樂中
徵天下材木造戰車此木幾随而斤斧焉碩果不食以
迄于今又幾百年矣嗚呼其茲所謂喬木也哉侯氏之
先有諱芬者樸茂淳實雅樂山水尤酷愛此樹時憇息
其下欣然若有所得因自號綠隂處士及卒其子謙從
[004-18a]
其平生之所好也乃即其地營宅兆焉既𦵏題之曰綠
隂處士墓後若干年處士之孫有曰仲孚者加封殖焉
予聞而往觀之曰美哉凡天下之囿于有者皆不能無
所恃而自立是故物雖清非附于人弗顯人雖勝非附
于道徳功業弗傳雖或傳弗逺木之為物在在有之深
山大谷之中瑶䑓玉池之側曲房幽館荒林古道之濱
觸目可愛然其間近于人者或傷于剪剔之勤逺于人
者或困于樵蘇之厄至於陵遷谷徙風雷兵燹之變又
[004-18b]
不在是焉未有若此木者託根于庭除只尺之間而又
得處士以為之主似近實逺不夭不挫使行者數十里
外望而知為處士之墓木也獨惜夫處士者抱藴弗洩
吾生晩又不得以知其行事之詳無以振幽光而傳之
不朽為可恨耳雖然一㕓之居立錐之土遇不肖之子
孫且不能保歳荒年饑漂泊流離死不克葬者又十常
八九而侯氏自上世來綿綿延延不震以墜與此木相
為無窮此亦不可謂無所自者處士生既得優游于此
[004-19a]
以享大平之福死又得相從以克遂其平生之願九泉
之下不亦其快然也哉然則非此木不能稱處士之勝
非處士不能成此木之清為侯氏之子孫者尚世寳之
勿翦勿伐使循其本則思吾祖宗之創立不為易擥其枝
則思吾宗族之蕃衍同一源充此意也自今以往雖千
載如一日可也豈直為門户之觀而已哉既與之記又
為之詩曰青皇降精産嘉木兮亭亭如輪端靡曲兮上
摩層霄撼坤軸兮有美一人愛之酷兮佳城蔚然䕃其
[004-19b]
足兮滄溟可田陵可谷兮於千萬年峙雙玉兮吁嗟後
昆保斯隂之常綠兮
   錦溪茅屋記
出郡城而東舟行十餘里有水蜿蟺屈折北流者其名
曰蟠龍塘塘折而東流遂為回翔容與之勢以趨上洋
將東北歸于海别派入古村南出龍華以入于黄浦者
其佳名曰錦溪溪之上屋數十楹葺之以茅古松曹先
生家焉曰錦溪茅屋錦溪自宋樞密魏公利用十二世
[004-20a]
孫石巖翁始居於此五傳至簡伯者始以古村自號於
先生為五世祖而其弟寳古生明仲皆讀書尚文當元
之季名勝之士避地東呉若鐡崖楊先生艾衲錢先生
光弼張先生皆折行輩與之交文物之華詩書之澤至
于今可考錦溪之名用是益彰屋則先生之所手闢以
為燕閒之所因溪之舊而名之者也先生去古村既不
逺博雅好古稱其後人其為此屋也節梲不施楹棟不
飾脩篁美木暎帶左右先生居其中自督僮奴課耕植
[004-20b]
外未嘗一日去焉客有問錦溪之義者先生曰吾溪所
謂錦者與他異西蜀之錦城因其物而名之者也錢塘
之錦樹因其人而名之者也皆有待而然若吾之錦則
吾溪之自有也夫日月星辰麗于上天之錦也山川草
木燦于下地之錦也今夫溪之中烟雲之輝暎風水之
相遭渚之花汀之草鳬鷖鴈鷺之翔集烟罾霧罟之低
昻夾㟁之丹楓流波之素月夫孰非錦乎是錦之在天
地間葢無處無之吾先人獨有㑹于是而名之而吾承
[004-21a]
先人之餘休又得因之以名吾屋良天佳時與二三友
生坐其中扺掌談話考古今論人物壺矢博奕觴豆間
設或醉而縱歩溪滸留連徘徊返照入溪中金碧相組
繡回視吾屋如在輞川圗畫中則欣然而返如是者逾
五十年葢人知吾屋之勝而不知以錦溪勝知錦溪之
勝吾屋而不知其出於自然與所由來者逺也客曰嘻
公之言辯矣而亦有未盡者夫以松之勝萃于溪以溪
之勝萃于屋而又以先生者主焉將造物亦有不能堪
[004-21b]
者乎若曰錦者溪之幻也吾弗敢專也而屋以茅又將
以返其樸也則夫游于萬物而不過辨乎衆理而如愚
不特可以資燕閒而已也先生欣然請遂書以為記用
告于後之居此屋者先生名舒字約之/古松其自號云
   耕樂記
客有隠於淞上者曰徐民畏氏介余友宋君以耕樂字
請余記余謂之曰子自謂耕樂試為予言耕之樂可乎
曰可僕世家淞上而以農為業賴先人之餘休有宅一
[004-22a]
區屋數楹婚喪賓祭蠶繅績織之具周焉有田數百畝
耰犁鉏钁之器服轅之畜備焉僕與家僮五七人致力
其間時而春也勾芒揚旌荷鋤驅牛比耦並作時雨既
降乳膏滂流釋耒而觀其喜洋洋是一樂也及乎夏也
綠苖盈疇薰風逺來嵗功未量即事多欣是一樂也由
是焉而之秋我黍既登我稌亦成腰鎌而出稇載而入
乃播乃揉乃車乃牛以先入于公囬視吾廩而遺儲在
焉可以奉親戚可以洽比鄰則弛然而休以此卒歳葢
[004-22b]
四時之中勞者過半而樂無不在焉彼牽黄臂蒼衣繡
丸金豪俠之樂樂矣而吾不願也駟馬髙車鼎食鐘鳴
侍妾如雲騶從溢衢仕宦之樂樂矣而命弗可踰故其
所以樂者如斯而已矣余曰嘻善乎子之知所樂也彼
皆樂其人而子樂其天彼樂其一時而子樂其常善乎
子之知所樂也然子知耕之樂而亦知耕之未嘗無憂
乎霖雨愆期平疇溢流雖欲耕不可得也亢陽為虐土
膏不滋雖耕之不可種也既播既耰幾秋之收而賊於
[004-23a]
螟螣灾於風雹耕雖勤不可得而食也子徒見其樂而
不知其憂不為之備而失其恃將何居曰吾非一於樂
而忘憂者吾見世之人有不耕而食者競刀錐騁奸利
以瘠人而自腴者雖甚樂而憂日至焉吾之樂雖不若
彼吾之憂間數歳而一至焉則又有蠲除之令賑䘏之
政以優之茍力之常勤自可無患而况國家承平日久
明天子在上賢宰相在下一徳交孚天人和同吾之憂
又不知間幾十歳而一至也持彼較此則是吾之憂常
[004-23b]
少而吾之樂也常多公其無戚戚於我乎余聞古之人
有輕千駟之榮而甘心壠畝者迺今見之又惟其言近
於理葢野人之有見者因次第其説以歸之且以見寛
閒寂寞之濱未為無味而遑遑於朝市者不必果斯人
之優也𢎞治己酉正月十五日記
  雜著十四首
   王孫滿却楚論
昔者楚莊觀兵於周郊問鼎輕重大小周王孫滿以天
[004-24a]
命折之楚子懼而退後之論者謂滿不能輔其君以修
徳而徒以口舌幸功名使周之恃虛文而忘實政陵夷
至于不振皆滿之罪吾切以為不然夫事有不可以一
日成勢有不能以一朝居當一朝不可居之勢而責人
以一日不可成之事君子謂之刻且以為不知務何則
修徳以强國使敵人不敢窺與不修徳而臨難恃口舌
以幸免二者之得失不待明者而後知也難之已至袖
手無策而徒咎其平日之不能自强與出萬死而紓國
[004-24b]
難於倉卒使他日猶可以有為二者之得失亦不待明
者而後知也君子之居人國豈不欲致其君於堯舜湯
武之域而四隣莫之敢侮乎顧其事不可以一日成而
禍患之來有不能一朝居者則夫舍其上而就其中逭
於一時以圗功於後日葢亦未可以深訾也為國之道
如治身然養之於平居者上也療之於臨疾者次也能
養之於平居疾固無由而至疾之至則其不能養者也
既不能養而致疾而其疾又未能以卒去顧乃以平日
[004-25a]
之不能養身并與其方之可用者而置之而伏枕以待
斃此則庸夫之所不為也於此有人焉投以姜桂進以
狶苓雖不能必其元氣之遂完而一時之邪沴因是少
挫參苓芝术之劑得以緩酌而漸施此二人者其得失
何如也有旁觀者不咎其主人之不能養身而顧責醫
者曰汝以藥而已疾主人將恃藥而輕身使主人之喪
其生者皆汝之罪則不惟謂之無恩且以為妄人可也
滿之却楚盖如此矣君子不取其一時排難之功而乃
[004-25b]
以周之不振為滿之罪此則後學之所憫焉者也且周
自夷厲以來王威日替至于定王又十世矣徳之不修
盖非一人一日之所為楚之所以敢肆然無忌者固亦
周自有以召之也然遂欲赫怒整兵以驅之則誠有所
不能矣而又泯然無一辭以折之楚之所以加周者盖
亦未可知也而周之為周亦岌岌乎其無以自存矣幸
而有一王孫猶能稱述乃祖之遺烈據天命以絶覬覦
此固文王之祀所賴以綿延數百年之一助也若滿者
[004-26a]
雖不可語修徳於平日之君子視伏枕以待斃則有間
矣論者不以為功則已過以為有罪無乃傷於刻乎今
其言曰人知滿有却楚之功於一時不知滿有怠周之
罪於後日嗚呼滿之却楚盖出於卒然初非熟議大廷
之上違衆論而獨出者勢固不容以深慮而其所言要
亦無倍於理議者雖以為非使處其地恐未有以易之
也以是為罪亦難乎其心服矣第以楚兵既卻不聞有
恐懼修省之事真若恃口舌以為安此則周之君臣當
[004-26b]
分受其罪而難以責滿矣凡人之情輕於避事而重於
任事周之衰微積漸於累世而王孫滿一旦以卻楚當
之人亦何苦而任事邪信斯言也衰朝叔世得一人焉
則亡國之罪有所歸而髙枕肆志矣噫是可以為後世
訓邪
   作樂以宣八風之氣
可以通天地之塞者其聲乎夫氣塞乎天地者也有天
地斯有氣有氣斯有聲人之聲在天地間與元氣同出
[004-27a]
入猶魚之在淵與水同呼吸也故聲得其中則雖生殺
萬狀慘舒隂陽亦理所必至者其沈宫振羽戛玉鏗金
使欝者以鬯窒者以通來清商而達陽和又何足怪歟
故聲者出於氣者也氣者從夫聲者也聲宣則氣從而
宣矣聖人作樂以宣八風之氣其知天地之故通造化
之妙者歟或者曰氣運於天者也聲者發於人者也氣
之運於天也冲漠而無際聲之發於人也要眇而殱㣲
以殱㣲要眇之聲感冲漠無際之氣其亦不相及矣即
[004-27b]
其不相及而欲其相通何異投寸膠於千里之河而待
其清邪是不然天下之事視夫理而已理之所無不能
强而有理之所有不可强而無聲之與氣惟不同出於
天地則已如其同出於天地則此感彼應亦理之自然
也今夫人喜而笑怒而嗔哀而哭樂而歌是人之情也
動於氣而發於聲者也喜怒哀樂主於氣笑嗔歌哭主
於聲是二者常相須也使喜而不得笑怒而不得嗔哀
也而不得哭樂也而不得歌則欝矣氣欝則情傷情傷
[004-28a]
則疾從而生矣故笑也者所以宣其喜之氣者也嗔也
者所以宣其怒之氣者也哀也之於哭樂也之於歌亦
莫不然是天理之自然人情所必至也故知笑嗔歌哭
之用則知聖人作樂之用矣今夫天熈然而春夏凜然
而秋冬是莫不有風莫不有氣也春而夏也自東北而之
南則曰條曰明庻曰清明曰景而艮震巽離之氣属焉
秋而冬也自西南而之北則曰凉曰閶闔曰不周曰廣
莫而坤兌乾坎之氣属焉其本則一其分則殊自有天
[004-28b]
地以來無一息之或停是聲之所從出也而其通與塞
則又係乎聲焉聖人者既知夫天下之聲由氣以出而
又知夫天下之氣因聲以宣故當治定功成之日而樂
乃作焉盖和之以六律調之以七均分以八卦配以八
音法其象而為之器推其類而宣之聲故為之匏以配
艮所以宣夫條風之氣也為之竹以配震所以宣夫明
庻風之氣也為之木為之絲所以宣夫巽之清明離之
景風之氣也為之土為之金所以宣夫坤之涼風兊之
[004-29a]
閶闔風之氣也為之石以宣夫乾之不周為之革以宣
夫坎之廣莫洪纎疎數之各中其度温涼寒燠之各應
其節奏之一堂之上而通乎有形之外發於尋丈之間
而妙乎無朕之中故笙竽之聲作則艮之風鬯簫管之
聲作則震之風鬯祝敔扣而巽之風鬯琴瑟和而離之
風鬯塤之聲作而風鬯於坤金之聲作而風鬯於兌玉
振而風鬯於乾皷驩而風鬯於坎其動也若振之其來
也若引之如鶴鳴而子和如雲蒸而雨集隂陽以之和
[004-29b]
風雨以之時灾害以之息禍亂以之消玉燭調而太階
平五穀熟而人民昌果何為而然哉曰此聖人作樂之
本心也聖人知風氣之有賴於聲而作樂以宣之則夫
聲至而氣和固天地自然之理也或曰是則然矣然聖
人之樂必待治定功成而後作則前乎此之八風固聽
其自若耶曰隂陽理而後和禮法之不修則八風固無
自而和也曰三代而後禮樂之崩壞也久矣而洪荒之
世固未嘗有樂也則八風之閉塞不其甚邪曰洪水滔
[004-30a]
天龍蛇為害此固風氣之不通夏雹冬電霜降失節亦
隂陽欝塞之咎也是故鼓槖而風生擊石而出火鄒衍
匹夫也吹律而温氣至秦青曲藝也商歌而行雲遏自
古及今聲之有動於氣也尚矣而於聖人之作樂也何

   夜氣論缺文一篇/
   雲説
易曰雲從龍傳曰龍興而雲從雲之遇其時而出者也
[004-30b]
陶𢎞景云嶺上多白雲雲之不遇其時而處者也夫雲
一也而出與處異焉亦各視其時而已矣余家九山之
下當夏秋時雲出其上朝夕萬狀如盖停如帶縈如虎
踞如龍翔如林擁而山峙如斾巻而旌舒窪者窿者浪
者波者絮者鱗者而如潑黛者不知其皆捲滄溟澤稿
畦如易與傳之云邪抑將止於𢎞景之云以襯丹霞夾
明月伴幽人而娯逸士者邪吾皆不得而知之非吾不
能知時之不可以預期雲亦不能以自知也雖然亢陽
[004-31a]
為虐雲固無如之何而霖潦彌旬癡頑翳空亦非雲之
盛美誠使玉燭調而泰階平隂陽和而年穀登雲於其
時悠然巻舒於太空而畧無事焉則亦何必拘於遇不
遇出處之間哉乃若五采郁紛玉葉金枝當文明之世
融結天和而光華於六合之上益非人之所得而知矣
   上怡庵論圗誌書
任俊回領所賜書及新修圗誌得以覽觀城陽山川形
勝之槩撫巻遐思如見肩輿騎從徜徉於浮來馬鬐間
[004-31b]
也幸甚幸甚第觀其中尚有一二可疑因稽之經傳果
有不同闊逺無從質問敢以書白按春秋莒已姓之國
魯文公十八年庶其始見經清前所述序文誤以為姒
今誌以為少皥之後嬴姓似與傳疏不合又嬴本伯翳
之後不聞少皥之後為嬴姓也莒自文公時見經其後
㑹盟征伐歳歳而與至昭公十四年猶書莒子去疾卒首
末如此而定公十四年書城莒父及霄注魯二邑莒與
莒父並見於經其地之非一明矣今誌以城陽為莒子
[004-32a]
之都而又以為子夏作牧之地亦似可疑然誌又謂莒
始封在髙密縣東南春秋時遷于此則莒地元自有二
而髙密正當魯界之中竊意城陽是後遷之莒而子夏
所治或是莒之始封因遷而入於魯今之莒州子夏未
嘗到也但莒父為始封之莒亦未見其為必然又恐魯
界之中別有莒父之迹亦末可知耳若合而為一必不
可也夫終身坐談不如一時親見今生身在東呉而欲
考青徐數千里外地里之同異亦見其妄矣然山川封
[004-32b]
域實誌記之大端一時筆削千載取信若乘此校讐考
訂明白傳之後世亦一快也歩蟾圗已領老父承尊問
粗安漸暑惟倍萬保愛不具備
   與任芸軒論䘮禮書
清頓首昨所論䘮禮送帛謝孝二事諸公之論互有異
同僕按此二條者家禮並無明文惟居䘮雜儀中謝狀
式下注云三年之䘮未卒哭只令子姪發謝書今之謝
孝盖昉于此然只令子姪發書則未嘗躬詣人門如今
[004-33a]
所謂謝也今諸君謂謝孝不當變輕服竊謂此一節者
好古君子自當據禮不行若欲行之則只得輕服禮三
年之䘮既葬換葛衫小祥換練服以次而輕而墨縗從
事古猶不廢齊斬之服豈所以為容者而欲其以此叩
人之門乎凡答謝或在既𦵏之後而送帛必於未𦵏之
先既𦵏猶令子姪發書則送帛而子姪出名未為無據
又所以令子姪發書者非自為尊大以蔑人也盖以孝
子居䘮神志荒迷故設䕶喪設司書設司貨各職其事
[004-33b]
以不奪孝子哀戚之情此古人制禮之意也今士庻之
家固不能然若卿大夫行之則自不為過也但以其他
大節或未能一一合禮而獨於此行之所以致此紛紛
之説耳温公云凡弔及送𦵏者當問主人所乏分導營
辦貧者為之執紼負土毋擾及其飲食財貨夫帛非財
貨之類乎今不以受者為非而顧議送者之得失亦見
其過矣原其所以盖由其他失禮皆無預於人而此一
節乃類於輕已所以於此見之獨詳而於彼則不覺耳
[004-34a]
孔子曰䘮與其易也寧戚假令送帛謝孝皆禮所當然
孝子行之又一一合禮亦不過所謂易耳未見其為盡
善也况今之送𦵏鐃鼓聒天旌幢翳日倡優伎樂填巷
塞途皆孝子慈孫所不忍見者既以恬然行之則此二
事當與不當又何足計乎大抵今之行禮者多遺其本
而粉飾於其末論其事者亦忘其大者之為非而指擿
其細小之一二是皆所謂放飯流歠而問無齒决者伏
以揚搉古今考論得失先生長者之事也愚何足以當
[004-34b]
此然猥承下問不容以黙故輙據禮之經而獻其説如
此執事以為何如
   山喻缺文一篇/
   海喻
呉生哲既試於有司卜日入郡庠請於余願有所益也
余曰然子家鄰海嘗觀于海乎吾將以海喻夫海天下
之水莫大焉然海之自處天下之水莫卑焉莊生有言
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見其溢尾閭泄之不知何
[004-35a]
時止而不見其竭由天而内由地而外皆海也其大可
想已而測其髙下則自河淮江漢下及沱濳陂湖之蓄
溝澗之出皆海之所讓而右焉者也海惟自處以卑而
讓河淮江漢之属以其右而河淮江漢之属咸聚而歸
之故能涵元氣括坤區茫洋渾浩浴日月而下上之吞
舟之鯨冠山之鼇九萬里之鵬明珠文犀珊瑚琅玕瑇
瑁之類瓌瑋譎怪不可名狀之物皆托而生焉至魚鹽
蜄貝蝦蠣之饒利滿天下挹取無極而天下之水卒莫
[004-35b]
有加焉者無他凡以卑而能受耳嗟乎有海之大而猶
卑以受焉而况其非海者哉今吾子之學於茲三年矣
操筆墨為文詞固煜然可觀方之以水猶未當海之萬
一也乃今出家塾而進於庠序之間庠序之間凡峩冠
博帶立乎子之前者非止陂湖之蓄溝澗之出而已也
天下之所謂英雄豪傑與古之人又非止峩冠博帶立乎
子之前之數人也茍亢而仰焉彼皆反流而之他豈復
為子有哉彼不為子有而子能為其大哉易曰謙尊而
[004-36a]
光地道卑而上行故吾願吾子之思之也𢎞其中以受
善降其外以來之收其身於䋲墨矩矱之中而俯首疾
足以自趨於平實之地此今日之至要而吾子之所宜
聞也若夫所謂涵元氣括坤區吞吐日月育神竒而利
天下則異時之事余未敢以予子也然進而不已則其
至於是亦自有必然者顧吾子之不屑焉而他復有見
則未可知耳雖然此好髙者為之自足者為之務馳騁
而不求實者為之非吾子所以請于予之意也
[004-36b]
   齋舍雜銘
有倬其形有覺其稜不雕而貞是惟予所憑書於斯詩
於斯容之跛矣惟爾規
白鳯之髓青藜之烟銅龍合瑞照子遺編嗚呼霜林月
淡銀箭更䦨將子無惰逭予素餐
厲爾鋒直爾躬辭之輯矣惟爾庸彼腴而誕爾惟無面

𤣥松降質熺於火龍含雲畜霧其出無窮子之文兮顯
[004-37a]
予庸子不文兮嗚呼烖我躬
爾質重而體方爾形厚而居有常惟其然故能得夀考
而永鎮於文房
寢非枕寐弗安安厥枕身乃患君子人惟克艱常惺惺
對聖賢
   古松賛
長蛟之精蒼龍之靈𤣥機不宰委質千齡連山月黑隂
谷風生不覩其形請聽其聲
[004-37b]
   長春道院粧像疏
大極函三為一信大道之無形真宰居髙聽卑儼威靈
之在上况乎清都玉局之旁紫極紅雲之側曹分署列
各有攸司既𤣥綱流演於下方宜像設依稀乎上界載
惟本院剏自先朝玉垣紫宇想蓬萊方文之規模月氅
星冠列金闕玉樞之位置究觀軌範有足瞻依洎乎近
歳以來偶属𤣥風之否珠宫不改共嗟廉級之侵苔玉
座未移已覺龍山之變色近方繕理式復舊觀惟虎豹
[004-38a]
之關已就肅整而天日之表猶乏莊嚴内觀心外觀身
既未能不渉於有服其服行其行又豈得盡歸於無將
求冠珮之森嚴必仗泉刀之流衍然而削雪煉砂術不
在我至於傾囊指囷事須告人諒呉淞江上無非樂道
之家而兠率天中自有如電之目但得腰纒十萬貫即
神仙立見於虛空不須日誦五千言管福祿永延於後
裔允為勝事各載芳題
 
[004-38b]
 
 
 
 
 
 
 
 東江家藏集巻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