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夷白齋稿 > 夷白齋藁 14

  序
   送鄭同夫歸豫章分題詩序
余幸與鄭文學同夫遇于吴之隠君子顧仲瑛氏所以
仲瑛素多賔客而同夫與余乍㑹未暇問姓字邑里行
李所從來輒舉杯獻酬雜遝亦不計年齒貌蒼者坐上
[014-1b]
座酣適鼓舞各以所長為夀于是吴興郯九成沈自誠
龍門琦上人赤城金敬徳錢塘俞在明皆以能詩為仲
瑛文字交而九成素善畫捉筆作山水圖輒竒詭幽曠
坐客嘖嘖稱嘆同夫首為賦詩仲瑛率衆賔和之而敬
徳起行酒放歌作廬山髙亹亹有梁楚間人氣調同夫
因懽甚顧余曰吾自北方來行數千里親舊疏數固自
不同然飲聚之樂未有如今日之快者吾行且歸矣諸
君能無言乎余然後乃知同夫為豫章人嘗登清江范
[014-2a]
公蜀郡虞公酆城掲公之門而余故人危君太樸掲君
伯坊楊君季子鄒君魯望張君宣仲皆其友也嗟乎余
恨不及識范虞二公而幸獲接掲公之下風而聼其餘
論見其文章九原不可復作而其郷之士如同夫者其
文學才藝一何似公之甚也同夫歸矣太樸諸君子皆
以其父兄師友之學相繼登臺閣顧余無似與仲瑛賔
客笑傲三江五湖之上以吴中山水分題得詩若干首
為同夫贈屬余序之因以謝不敏于諸君云
[014-2b]
   趙泰州平反寃獄詩序
至正十年缺/月泰州尹真定趙公子威平反王㽘寃獄
事聞中吴士大夫皆曰偉哉趙使君真長者因相率著
為聲詩以嘉美之揔若干首㽘故江浙行中書㕘知政
事浮光王公之子也以才選為淮東帥閫奏差㕘政公
當世名臣㽘以佳子弟給事閫中雅為長官所信重然
性直不能容人之過人有善亦未始不以身下之㑹閫
帥飲酒髙㑹膳夫有具茗飲弗謹者㽘以職督責之杖
[014-3a]
之二十膳夫歸越五日死于疫揚州錄事判官與㽘有
隙欲因此中傷之遂嗾膳夫妻訴㽘踢傷其夫右脇致
死㽘逮繫五毒備加不勝楚乃誣服淮閫居南北之衝
而㽘又名家子以故人莫不知其寃者具獄上大府莫
敢决更以屬趙公鞫之始悉膳夫所以死狀而謀中傷
㽘及誣証者皆反坐伏辜于是㽘之寃始得白初㽘之
係獄也士大夫皆曰㕘政公平生所至用法稱平允其
子不宜寃坐使世無守法者則已如有之㽘其不死于
[014-3b]
獄乎及其平反也則又皆曰㽘不死矣世復有守法者
矣于是相賀曰趙使君一治泰州而法為之平使天下
執法吏皆如趙使君人豈有寃死者乎趙使君真長者
昔漢張釋之為廷尉其言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共者
也故在漢獨釋之守法不阿意天下至今稱之今公召
歸禁林人且望公顯用如張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公
其尚自愛乎吾聞召伯之教明于南國既去而人思之
其詩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今既望公為張
[014-4a]
廷尉又愛公如召伯何哉葢多公守法不止于活一無
罪㽘而吾愛公則因㽘而重有所感也然則詠歌之發
乎情者其可已乎是不可以無序于是乎書
   送金西白上人㳺方序
吴門金西白上人幼為天台氏之學既研精秘義又紬
繹鄒魯百家之書間弄翰為文章從容識軌轍及沉吟
六藝潄滌萬彚于烟雲水月間復鏘應金石妙諧風㫖
今年秋將鼔棹松陵飛錫天竺越濤江訪靈胥過四明
[014-4b]
因度石梁探雁宕迤𨓦至金華㕘大比邱究其所謂出
世間法顧母氏年邁無他兄弟修養霜露載塗欲行復
止母氏察知其衷則為之言曰吾聞親者遺體之所自
出也佛者慧命之所由生也奉遺體以續慧命願惟輕
重所在汝勿以吾故逡巡不前為也上人于是問津于
江上文人斂裳于邁若矢斯激搢紳之賢章甫之英自
鄭有道而下競為詩文餞貺之天台陳基復進而執上
人之手語之曰浮圖氏其道有三曰律曰教曰禪然皆
[014-5a]
以慈悲為宗孝敬為本上人先探上乗後入禪觀宜其
曲意顧養雅好懿徳在其法中可謂學知次苐由相歸
空者矣世之號居名教者往往于佛氏之言怪駭舛逆
及退而省之則所行有愧于上者多矣故余于上人之
去就不能無所感也雖然昔有瞿曇氏躬執蒲為屨鬻
以養母其徒至今稱之嵗云莫矣白雲斯邈上人尚無
忘織屨師翩翩其來歸哉至正十年八月甲辰序
   浮青閣詩序
[014-5b]
越以山水名天下雲門又盡収越山水之勝而浮青之
閣在焉葢自晉唐歴宋以來桑門上首之居雲門者皆
統合儒釋妙攝空有樂與賢士大夫㳺故其崇臺廣厦
金碧相輝縁崖架壑挾雲月而挹風雨如千峯閣者在
在而峙可以想見一時登眺吟嘯之適遺音逸韻猶隠
隠林谷中夫閣之作于斯時雖有不同自吴興趙公取
明教大師嵩公之語題其扁蜀郡虞公為文以記之賦
詩以倡之繼而作者皆一時知名之士于是所謂浮青
[014-6a]
者遂與前代之名踪偉跡競爽千載可謂盛矣且秦望
拔出羣峯四伏髙卑俯仰之不一窮竒極秀于千岩萬
壑之表每雨止風收天澄日暖而浮青之勝丹青善巧
所不能摹肖者惟詩人描冩之葢詩者所以形容物態
陶冶性情然非天機悟入神觀敻絶搜抉奥祕與造化
爭巧者亦何能以余嘗從吾鄉石庭上人獲見名公諸
作爛然如雲錦張鏗然如金石奏雜然如衆籟鳴雖未
獲登斯閣固已飄飄然若躡飛霞凌顥氣而㳺于華藏
[014-6b]
毘盧之境顧惟王謝之流風既逺支許之聲塵莫追雖
欲從趙虞二公㳺了不可得徒淑其清標雅韻于諸名
勝遺翰間重為感慨而已上人俾余序固辭不克乃為
書其歎慕之意貽之上人統合儒釋妙攝空有者也其
以余言為何如至正十年八月丁未日   送煜上人序
古之為浮屠氏者以戒為墉以慧為户以法界為宇以
性海為郷以度門道品為族屬菩薩善知識為戚婣求
[014-7a]
其法者不涉内外不泥中間不以語言不立文字心空
諸漏境同夢幻無得無證一切無著斯為解脱竊觀自
摩訶迦葉以佛所付心法相傳一綫而達摩以天竺名
王子獨得其宗當梁武深心佛氏人莫不以其造寺書
經度僧為奉佛之至時達摩甫至東土毅然以其諸所
有為特人天小果實無功徳得其傳者有五曰可曰璨
曰信曰忍曰能而能不生名族不居華夏崛起井臼之
間而得信衣于五祖忍大師及其説法曹溪大闡宗㫖
[014-7b]
為天人師唐武后仄席向風勑書徴召力辭不赴其視
榮名為何如耶夫以達摩敝蹝王宫印契佛心能以匹
夫頓超佛位一則靣譏梁武而空學顯一則身辭武后
而宗風振卒使百世之下學佛者必以曹溪為津梁嗚
呼盛哉後世為浮屠氏者以權勢為墉以苞苴為户以
金碧為宇以富貴為郷尚語言者以訶罵佛祖為髙攻
文字者以嘯弄雲月為韻甚至役役焉奔走于利害得
喪之塗而不知止使度門道品菩薩大士如果有知將
[014-8a]
怒而斥之之不暇尚有俯而以族屬戚婣接之耶吾郷
煜上人幼嵗出家學于湖之道場山志甚鋭及主藏鑰
于杭之淨慈為其徒所推且善讀唐人詩時有所作燦
然可觀今年秋飛錫吴門與之語亹亹終日余既嘉其
逺去郷邑無父兄師友而克自樹立如此又懼其久而
或流于今之所謂浮屠氏者故推原其祖以凟告之葢
以吾同郷而私囑于上人也然世豈無大比邱如曹溪
者試以吾言質之其以為然乎否耶
[014-8b]
   陸仲淵字説序
中吴多舊族其子孫克世積善之澤如甫里陸氏者代
不乏人余所與㳺者曰仲淵其少也幸及見吴興趙魏
公公為大書仲淵二字貽之間以示余且屬為序葢仲
淵名源源者水之本而淵者水之深也天下之水其源
皆出于西北其流皆趨于東南然西北之水莫大于江
河而東南之水莫深于海方其發源于崑崙經始出于
岷山也尚可以徒涉及其衝砥柱下龍門絶巴梁轉巫
[014-9a]
峽率百川以委輸于海然後浟湙汗漫沖瀜滉瀁潮汐
與時消息暑不加盈寒不加縮天吴罔象介鯨水兕之
屬朋從醜附竒詭變怪莫可端倪其有本者若是乎人
之于積善也亦然孝弟以導之忠信以浚之恭儉以將
之醇謹以持之積之也久發之也漸紆廽衍迤更數十
百年而子孫猶襲衣冠躬禮讓浸漬于忠厚之波涵泳
于深淳之涯質文彬彬有長者風吁善之足以憑藉也
如是夫仲淵之字若是其殆知本也竊聞仲淵上世皆
[014-9b]
享髙夀而仲淵年垂六十齒髪不少衰其所謂孝弟忠
信恭儉淳謹葢出于天性引之弗替殆將如河之衝砥
柱江之轉巫峽其勢必委輸于海而後己焉傳曰先王
祭川先河而後海有源也有委也此之謂知本焉其後
者使益勉焉則甫里之澤寧有父乎庸不辭而為之序
   徐公逺字説序
吴郡徐君孟達命其子緬從余㳺緬初名勉以與蕭梁
時宰相東海徐勉同名乃易為勔而宋倖臣朱勔雖非
[014-10a]
同姓而同郡又易以緬葢其字公逺而緬之為言逺也
于是僉以為宜請余序其説吾聞司馬長卿慕藺相如
之為人更名相如後世無或非之者葢吴姓而賢于禮
無所嫌也徐修仁顯梁氏而勵志慎行事君不阿意茍
合身都宰輔為時宗臣而以清白遺子孫其視朱勔起
賤微徒以妖卉怪石媚人主怙恩毁法以固寵者萬萬
不侔矣是故易勉為勔者尊同姓也易勔為緬者斥邪
人也昔之同姓也尚知尊而避其名則其于自修可知
[014-10b]
矣尊同姓義也斥邪人智也惟義也而後公無私惟智
也而後明而逺彼知能使後世不敢名其名與夫不屑
其名以為名者義與不義智與不智而已矣緬乎其尚
懋之
   贈葛孟顒序
會稽王仲麟氏讀法家書為吴屬曹史嘗有疾求醫于
吴郡葛君孟顒為診脈曰是謂内傷得之出入奔趨飲
食哀樂以藥治之而愈仲麟多其能乃徴余文贈之詩
[014-11a]
云無言不讎無徳不報乃為之言曰吾聞葛君雖以醫
名而其上世本儒者人無貴賤賢愚皆敬而稱之曰可
久者孟顒之父也可久甫詩書百家之言為文章竒偉
博辨而卒歸之于六藝其為醫視古人無愧也孟顒以
家庭習聞之素出而起人之疾又復有父風何葛氏之
多賢也哉昔者秦和論疾推本五色五味五聲必原于
天其説與周禮合鄭子産博雅君子也而論節宣之道
又黙與和契吁醫豈易言哉故必通詩書六藝百家之
[014-11b]
言如可久者而後庶幾也然漢臨淄人陽度不以禁方
傳其子孫而悉與太倉長淳于意今葛氏儒者而父子
相為授受而孟顒起人之疾葢不止于仲麟也就吾所
知而言則葛氏之賢豈不信哉余愧非博物君子願聞
秦和之説與周禮合者而孟顒豈余靳哉姑因仲麟之
請而序之
 
 夷白齋稿巻十四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夷白齋稿巻十五
             元 陳基 撰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