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夷白齋稿 > 夷白齋藁 13

  序
   㳺虎丘圖詩序
至正十年秋翰林待制宣城貢公泰甫奉使江南明年
春使還過吴而聞國子司業之命遂避傳舎寓白鶴真
館不終日而吴門之大夫士修容于下執事者冠葢相
[013-1b]
望于春之暮風日柔暢相與登海湧峯頫劍池坐生公
之臺據小吴之軒覽長洲之故苑撫姑蘇之臺榭而瑤
林緑甸川魚雲鳥之出沒飛動者皆在欄楯之下于是
却絲竹進泓頴酙詠淋漓竟夕忘返公既屬睢陽朱澤
民氏筆之為圖復用澤民壁間舊題五言四韻為詩以
倡之而苕溪剡九成沈自誠新安胡茂深赤城鄭蒙泉
公之坦張士恭甥阮文鋭余伯氏敬徳咸屬和焉摠凡
若干首尋以首簡授不佞曰子宜為序公以經濟之學
[013-2a]
為天子顧問之臣雄文碩望師表儒林海内之士仰喬
岳瞻景星之日久矣吾黨徒以區區詠歌乃得接餘論
于山水間不亦盛乎念㑹合之不可常昔之人葢有當
驩而悲者矣今環橋門而望公者殆百谷之于甘雨也
吾徒未能脱鱗介生羽翰又安得久從公㳺乎往者唐
楊少師之歸自朝廷也好事者誇其餞之盛傳其繪以
為圖而當時君子又多其去就類漢兩疏作為文章崇
耀千古今公之司業成均楊少師之職也而其功名事
[013-2b]
業人且望其等兩疏而上之則異日請老而歸也尚能
從公于某丘某水以觀都門祖帳之圖而為公賦之也
至正十一年夏四月朔旦序
   玉山名勝集序
中吴多宴㳺之勝而顧君仲瑛之玉山佳處其一也顧
氏自辟疆以來好治園池而仲瑛又以能詩好禮樂與
四方賢士大夫㳺其凉臺燠館華軒美榭卉木秀而雲
日幽皆足以發人之才趣故其大篇小章曰文曰詩聞
[013-3a]
見層出而凡氣序之推遷品彚之囬薄晴雨風雲之變
幻叵測悉牢籠摹狀于更唱迭和之間雖體製不同標
格或異然皆如文繒貝錦各出機樞靡不純麗瑩縟酷
令人愛仲瑛既㑹粹成帙名之曰玉山名勝集復徴余
文以為序夫世之寄情山水間者多矣然好事者于昔
人别墅獨喜稱王氏之輞川杜氏之樊川豈非以當時
物象見于唱酬者歴歴在人目乎夫輞川賔客獨稱裴
廸而樊上翁則不過時邀暱宻往逰而已今仲瑛以世
[013-3b]
族貴介雅有器局不屑于進取而力之所及獨樂與賢
士大夫盡其懽而其操觚㺯翰觴詠于此視樊上翁葢
不多讓而賔客之盛較之輞川或者過焉嗟乎後之視
今亦猶今之視昔使異日玉山之勝與兩川别墅並存
于文字間則斯集也詎可少哉于是乎書
   送黄廣徳序
余與黄君徳廣同以東州之人㳺中吴山水間吴之大
澤曰巨區周逥五百里灝汗潢漾混無端倪而其山則
[013-4a]
洞庭夫椒靈巖天平之屬髙卑俯仰為狀不一而皆出
沒掩映乎其上朝光暮景與雲物爭變化葢東南之可
觀也吴為郡物蕃人衆賦夥而訟繁凡蒞其土者率鞠
躬盡瘁不遑夙夜雖有逸興者亦不能輟餘晷而樂山
水也四方之道吴者冠葢相屬然非北之燕薊則南適
閩越又孰能齎糗粮以事無益之㳺乎故窮吴中山水
之勝自非清閒無事如吾兩人者舉莫之能也余嘗與
徳廣汎舟過梅里登海虞出三江之口顧瞻山川之蒼
[013-4b]
茫俛仰千載于須臾而聖賢之遺跡歴歴可攷也葢江
湖之間厥土塗泥踵行喙息之民罷耒耜而給饟餽恒
敝敝以終日則吾兩人之適非惟其賔客者不能即其
父兄子弟亦不暇為也人當苦于貧賤而吾乃以賤貧
得自肆于山水間而徳廣固非久貧且賤者也今季秋
徳廣為有力者趨將脱鱗介生羽翰去我而弗顧也噫
向也舉吴之人不得為吾兩人之㳺今也非惟吾不能
强徳廣而留之得廣雖欲為我留不能也然則出處離
[013-5a]
合非惟吾兩人不得自知雖明之君子亦不能必也
徳廣行矣余將入山益深入林益宻他日徳廣以其抱
負有所遇而歸或者不忘而欲求余于藜藿之下則以
是為之旌矣因書以貺之
   送丁經歴序
吴在禹貢揚州之域其藪則具區土地塗泥而田則下
下也吴之土不如雍州之黄壤其田不及豫州之中上
而其賦視梁州乃在下之上者徒以人工修之而其水
[013-5b]
淺土薄固自與中州大不侔也庸詎知古今殊時風氣
異宜塗泥之土貢倍于黄壤下下之田賦浮于上上而
人之工果足以勝地力哉夫息人工以養人善為國者
也窮地力以害人賊夫國者也吴之不恤其工以奉上
也久矣而其害有若長蕩華蕩之屬積水為陂風濤飄
撃黿鼉蛟螭率醜類居之卵育子孫以踞其窟使神農
執耒后稷秉耜亦未如之何而有司什一之征嵗有常
供驅民于不測之淵為之上者袖手弗顧而經歴丁君
[013-6a]
獨閔然思有以拯之推是心也其殆之所謂遺愛乎初
君之至吴也民有歌者曰吴之土兮淖而卑吴之田兮
淪為湖陂我田于湖兮官剥我肌昔神禹兮手胼足胝
將以厚我之生兮今反病之我欲上訴兮天不可躋我
將淪死兮不忍子與妻吁嗟儂兮何以生為君聞之曰
有是哉吾聞苛政猛于虎此非虎之尤者乎夫使田野
無愁嘆之聲二千石之職也今吾來佐長吏布恩澤而
民困若是將何以上報天子乃獨疏其上請已而上詔
[013-6b]
郡國除民所疾苦吴氓賴君之言乃得以休息又歌曰
原則有黍水則有魚昔云不足今乃有餘隰則有秔水
則有魴人言之臧我以為慶又胡可忘于是皆以君為
長者而吴猶有泰伯仲雍之遺民焉于君之代而去也
書以識吴人之意至正十一年九月甲子   送劉志伊序
山川之秀鍾于物者為珠玉鍾于人者為文章然求玉
者必于崑崙流沙萬里之外求珠者必于南海蛟龍不
[013-7a]
測之淵不如是則無以獲其精而致其多而文章在天
地間尤難精而不易得者也三代而降文章與時髙下
而秦漢魏晉唐宋之文見于文選文粹文鑑者後人即
其成書上下千數百年以觀其制作之盛而不知當時
采摭之精有不易以嵗月計也然則搜羅纂述以為一
代人文之乗而欲與前代之成書並存不廢而不溯于
文章之崑崙作者之南海求之而能盡大觀而無憾也
不可得矣國家以三光五嶽混一之氣涵煦六合而百
[013-7b]
年文物之盛著于文類者亦可以槩見然夜光之璧照
乗之珠縱不横委于道亦豈無待價而未售者此宜春
劉君志伊所以北走燕薊南浮江淮上而廟廊之著作
下而山林之論述兼儲並錄日裒月輯如猗頓之于貨
不埒富于王公不已也噫志伊之用心亦勤矣哉然尚
勿為鄭人買櫝而棄珠亦勿為魏人之以玉為石而置
之則所得誠精且多矣于其歸也書以貺之
   横山紀行詩序
[013-8a]
吴郡沈仲説甫由長洲先塋鼓柁而西出胥闗過石湖
省母夫人墓于横山之陽跋涉道途輒顧瞻哀慕而其
低徊寤嘆之形諸言者皆成韻語時余辱與同載間亦
有所賦其甥吕彦真悉手錄之得如干首夫吟詠情性
莫過于詩然三百篇皆本性情而尤感人者無如蓼莪
葢父母之恩昊天罔極人子蒸蒸色養尚不足以報其
萬一而况乎不得終養者其心為何如此君子所以三
復流涕而不忍讀之也今仲説天性醇孝篤學好問
[013-8b]
又遭時太平克承世澤其視蓼莪之時不侔矣然而既
怙且恃以鞠拊畜育者仲説皆蚤失之而其顧焉復焉
者獨賴祖母之存今亦已矣雖復生事死𦵏無或遺憾
而仲説豈忍一日忘其徳哉是以顧冡舎于長洲踐雨
露于横山仰天宇之澄鮮撫原隰之夷曠而風木寒泉
之感見于銜恤茹哀者雖欲不為詩不容己也鳴呼詩
之體用在于成孝敬厚人倫彼百鍛為字千鍊成句佳
則佳矣于情性何有哉昔者孫興公賦詩以伸罔極之
[013-9a]
痛識者謂有蓼莪之遺思焉而歐陽叔弼居憂復有譏
其作詩者余雖非識者仲説固興公之徒歟世有君子
如蘇長公則仲説賢于叔弼矣余因彦真不錄爰用崔
正言紀行詩體彚編之又嘉仲説本乎性情也樂為之

   送粹上人詩序粹上人由天台越海泝江歴㕘浙水西諸名山而雅喜
與賢士大夫㳺聲稱籍甚余竊見其風神秀朗如寒潭
[013-9b]
秋月進退止作修整閒暇固己私心異之矣久之將還
山讀書宻邇親居庶幾朝夕以報顧復之恩其志不能
奪之也士大夫聞其行僉為詩歌以美之以余辱與上
人友俾為之序古之知言君子謂浮圖氏之書過于莊
墨申韓而與易論語合余時竊觀之及觀大報恩諸篇
則其教人率先孝敬乃知世之論佛類以其誕幻汗漫
而其徒好畧文字以為髙去孝敬以為達者皆非也今
上人學禪而不畧文字為釋而知孝敬又將歸而益求
[013-10a]
其所以與周易魯論合者以充其大報恩之教典葢五
常之道不二之法未始不本于人心茍究其歸則同其
中而異其外可也上人勉乎哉爰體贈詩者之意書之
首簡以授之 
 
 
 
[013-10b]
 
 
 
 
 
 
 
 夷白齋稿巻十三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夷白齋稿巻十四
             元 陳基 撰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