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滋溪文稿 > 滋溪文稿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滋溪文稿卷十五
            元 蘇天爵 撰
 碑誌
  元故武義府郎漳州新軍萬户府副萬户趙公神
   道碑銘并序/
公姓趙氏諱伯成真定人也考府君偉國初以才勇從
丞相史忠武王平金擢黒軍百户嵗庚申公始襲職𨽻
[015-1b]
萬户邸公麾下移兵戍守歸徳己未從邸公濟江攻鄂
中統三年李璮反公與賊戰有功邸公旌幣三端改𨽻
招討使額特黙色麾下别將巴圖軍百人至元十有一
年天兵渡江従攻沙陽新城陽羅堡因戍黄州進攻隆
興撫州建昌皆下之十三年宋亡宋臣陳宜中張世傑
挾益衛兩王走閩海表年官人圖復宋其下倡亂従之
閩大擾公従招討使攻建寜降之行省署公建寜安撫
司達嚕噶齊明年政和慶元民亂公討平之吳聖公倡
[015-2a]
浦城人為亂公勦除其衆左副元帥高某薦之復以公
兼權建寜路萬户於是招募土兵千人教之擊射皆號
精兵盗聞公威名或斂避不敢犯民亦少獲其休息焉
朝廷嘉之特錫金符制授武畧將軍管軍千户公益奮
激思自效十七年春都昌民杜萬一挾左道媚人表僭
名號搆亂一方公偕方安撫生擒萬一磔龍興市賞公
白金五十兩復以管軍萬户守建寜十八年制授管軍
總管進階武義將軍是年秋漳州髙安賊作樹栅以為
[015-2b]
固公命作雲梯先登攻破其栅擒之二十年冬黄華賊
起公引兵覘之抵萬墩與賊遇敗之又抵歐寜之黄屯
與賊遇又敗之斬首不知其數餘皆敗走復屯歐寜之
板橋公又敗之未㡬賊號二十萬復來分據建寜四面
以視必取公潛出兵水南賊發矢如雨下公不為動乃
泅水以濟諸軍従之大呼殺獲無算賊披靡遁公追殺
之且行且戰三十餘里僵屍藉藉被山野又捕虜數百
人時黄花餘黨散在政和之青州及獅子岩者公皆破
[015-3a]
之賊患遂息行省檄公守松溪政和兩縣二十四年移
南劍是秋尤溪賊作公又平之招諭民之脅従者俾居
其鄉乃還鎮是冬鍾明亮兵起公偕福州路達嚕噶齊
托歡捕之轉攻南劍及邵武諸盗皆大破之平章拜除
表公前後戰伐以聞制可其請超拜漳州新軍萬户府
副萬户二十六年冬平寜化黄化石門等栅二十八年
省府以漳之龍岩羣盜之所出入移公守之乃招諭賊
魁謝大老等來歸二十九年漳浦賊作公従樞府臣破
[015-3b]
之復留公守雲霄隘於是招諭魯小虚神歸化而魯大
虚負險不出公復以兵臨之大虚亦降其餘黨尚為民
患公提勁兵揉之省臣以南詔之地控制循海潮廣諸
郡檄公鎮之仍總雲霄之兵凡二年盗不敢犯民甚安
之大徳初元劇賊劉大老犯漳州境公將兵迎戰刀中
公頂及腰猶與賊戰不巳於時公年六十七矣遂移疾
北歸行省不允公復以爲請乆之方聴其去至大二年
正月十有九日卒於家享年七十有七葬真定縣新市
[015-4a]
鄉别駕荘之西原公貌魁梧力能兼人平生大小盖百
餘戰身被十餘創其勞勩何如也初公至閩閩人即降
同列建議請計口徵銀為贄禮號令嚴急民大驚恐公
傍通衢立罷其事合郡歡聲如雷呼公為佛建議者暴
死民大稱快公綏輯新附簡易寛厚民以為便立祠祠
公迄今不隳嗚呼昔者王師伐宋曽未數年降其君臣
墟其廟社已而遺民在在蠭起何其取之之易安之之
難若是歟余讀周書每嘆周人滅殷之易安殷民之難
[015-4b]
也大抵古今人情不甚相逺益知書之為可盡信公母
髙氏夫人常氏如夫人者七子四男人仲立徳明寜老
仲信女三人長適真定劉某次適建寜謝某幼為比丘
尼孫男十人成立君佐君澤君弼君哲君傑君和君讓
君祥君瑞曽孫男二人真保關保公歸元子仲立嗣仲
立卒弟徳明嗣徳明卒仲立之子成立嗣成立卒今其
子真保嗣焉天爵與公同里少嘗拜公酒酣耳熱語其
平生戰攻之勞英氣凛凛真一世豪傑之士哉銘曰
[015-5a]
南北分裂世祖荒之滔滔江漢一葦杭之宋社既墟頑
民胥動借曰余復交刃以閧荷矜為兵裂裳為旗動萬
為羣以殺為嬉公往兵之小大百戰殱厥渠魁執俘以
獻惟昔閩越文物皇皇何于斯時大肆獗狂盖有所恃
地險而逺新造之邦未洽國典慨彼昏囂以干大刑㡬
三十年嶺海始寜維公虎臣多著勞勩身犯矢石出入
瘴癘天子錫命副長萬夫傳子及孫世功弗渝白髮來
歸優游隴畝語其平生猶見材武惟公之墓滋水之陽
[015-5b]
刻詩貞石威名日揚
  元故奉議大夫國子司業贈翰林直學士追封范
   陽郡侯輝和爾公神道碑銘
世祖皇帝臨御中國思建百度以興文治至元六年乃
命國師肇造新字頒布天下京師建國子學以教胄子
外則州郡並置校官以教民之俊秀者又置提舉學教
官以總之初以制校印符改用新字於是國家言語文
字盛行於時而國師之功固不細矣當是時左右國師
[015-6a]
以成其功者公之考文書努其一也新字既成遂由翰
林應奉文字超拜直學士乆之仍以學士出為提舉湖
廣學校官召歸京師卒二子長曰呼哩中順大夫監漢
陽府次即公也諱額森少敏悟世其父業年二十擢為
國子教授諸生翕然信服不敢以少年易之嵗滿乃遷
助教又遷博士為博士凡三考遂遷監丞又拜司業累
官奉議大夫公性謹厚其於教人孜孜不怠作成人材
居多嘗考古書聖賢行事及歴代君臣善惡成敗可監
[015-6b]
戒者譯以國言傳諸學徒故諸生服公之訓人人卓然
自奮思立事功非但誦習其空言而已公又依倣成均
之制定為學規下至米鹽筆札亦皆出納有法其所譯
潤諸書人争傳之學國言者以得公師為榮至公大間
武宗皇帝親擇貴臣子孫數十人俾從公游仁宗皇帝
方興學校眷公尤深嘗曰此人極有學守不可使離監
學公亦泊然自守不變不退盖自教授累至司業㡬三
十年未嘗别遷他官一時臺閣名卿碩輔往往皆其弟
[015-7a]
子或欲援公居要官者輙力辭曰是有命焉不可幸而
取也舊制司業班列五品以公故特陞四品方欲進為
祭酒而公不幸病卒矣得年四十有七仁宗深悼惜之
累贈翰林直學士大中大夫輕車都尉范陽郡侯其子
赫赫少傳家學知名公卿間出監解之聞喜黄之黄陂
皆有惠政入翰林為修撰拜授經郎兼經筵譯文官擢
拜陜西江南兩臺御史言事切直劾罷權貴數人歴僉
江東湖南肅政亷訪司事進拜海北廣東兩道副使按
[015-7b]
行郡縣風采肅然今官太中大夫湖廣行中書省左右
司郎中嗚呼國家自建元以來號稱治平迄今七十餘
年矣京師公侯大家當貴赫赫而興替消長於嵗時旬
月間者何可勝數而公父子三世獨以文雅清慎相繼
顯聞不亦盛乎公曽文父以上世仕髙昌自其考始入
中國還家京師母巴哩納追封范陽郡君公配額森徳
濟繼巴勒徳濟俱追封范陽郡夫人子男一人赫赫女
三人適侍正府知印達爾瑪河東㢘訪副使嘉琿河南
[015-8a]
行省使都事拜珠孫男一人曰保堅女二人幼公以延
祐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卒以先塋地隘權殯都城西佛
寺元統元年十月庚午葬宛平縣香山鄉七園里銘曰
皇有中夏百度維作人文昭宣臣民允若乃興庠序敷
揚國言公為之師丕衍其傳有來貴㳺執業抑抑郡材
斯興以贊皇國公居凾丈三紀如初佩服古訓衣冠舒
舒咨爾國人榮達滚滚文字之澤獨克悠逺公又有子
家學是承歴游清華令譽日升思美公度式表貞刻尚
[015-8b]
其來裔是效是則
  亞中大夫山東道宣慰副使致仕張公墓誌銘
公姓張氏諱克忠字彦直至元中由東宫宿衛出為蠡
州判官擢遼陽行省都事入為宗正府員外郎以親老
乞歸養乆之調廣平永年令歴明州信州路推官遷知
言州事再遷和州以年老遂致仕即拜山東道寅慰副
使累階亞中大夫泰定三年九月九日終於家年七十
五公爲人惇厚篤實遇事果於有為初佐蠡州嵗飢民
[015-9a]
起為盗公出米為糜以食餓者於是吏民以公故相繼
出米所活數千人盗亦衰止諸王叛東土詔遣大臣部
諸將兵討之公時居遼陽幕總督軍餉無少闕居民流
亡失業者公撫緝完復東土以寜永年地號沃壤公下
車召其耆老語之曰治民之道在乎敦耕桑崇庠序廣
儲蓄而已農桑勸則無寒饑之苦學校興則知禮讓之
方儲蓄廣則亡水旱之虞矣在縣三年以治稱信属縣
玉山誣民偽造楮幣獄具矣公疑而辨之民得不死繪
[015-9b]
公像事之終身延祐丙辰關中猝有變聲連河東吉在
窮絶山谷間民乗間欲為盗公下令禁止盗禁不發旁
州官屬為不法者憲司檄公往治之而訟獄積嵗不能
决者亦以属公皆决治如法吏民畏服公所至大興學
宫延師儒以教化為本擇良民子弟開敏者補諸生為
除其繇役以故民學者衆而風俗亦或少變為和州嵗
旱公出禱輒雨嵗則大禳乃繕治之廨舍及神宇所當
祠者財用甚省而堅完可乆和州人縫掖耆艾偉公治
[015-10a]
行以状薦於部使者部使者以其状聞於朝而公年已
七十矣曽祖諱廣伯祖諱仁仕於金考諱壁皇贈奉議
大夫知趙州事驍騎尉髙邑縣子妣王氏贈髙邑縣君
妻楊氏封髙邑縣君子男二人卺従仕郎籍田署丞次
某張氏世家中山葬新樂縣儀臺原自公祖以下始葬
安喜縣堯坊原公之卒也従葬堯坊之北初公以材敏
侍東宫一時宫臣後多貴顯至大官獨公出治州縣計
資而升未嘗肯妄進取入官五十餘年而歸老焉其㢘
[015-10b]
退有足嘉者故為之銘銘曰
張望中山考厥世奕漢北平文侯裔烈烈行成輔唐帝
華胄相承尚克系温温和州㢘以厲秉旄懐紱號良吏
至今郡邑有遺恵懸車來歸宛其逝圖銘元石識幽竁
更千百年庶無替
  故奉政大夫遼陽行省郎中黄公神道碑銘
延祐四年六月吏部主事黄公肯播拜監察御史時丞
相特們徳爾以受賕得罪匿興聖近侍家有司不得窮
[015-11a]
治其事皆相顧無可奈何公視事謂同列曰丞相受賕
之罪固所當治然其罪之大者盍悉陳之即率同列言
丞相違世祖制括江南地致汀漳民叛隂奪阿實罕太
師官致關陜弗寜降諸王監郡監縣致宗親不睦増江
淮鹽課地税致黎民固窮引用貪邪小人致朝廷政亂
臺臣以聞天子震怒命罷相政事黜其門下用事者若
干人由是公之聲名暴著中外而小人怨恨思害之矣
明年春詔御史昌格偕公廵行上都覆實吏牘先時上
[015-11b]
命建佛寺於雲州七峯山以太府丞大都監治大都者
平章某私人也上所賜軍匠金帛大都及總軍官悉分
取之軍匠訴於御史臺至是就命公等鞫之辭連平章
及其兄某二人方近倖寵任權勢赫然入言於上以公
等不思奉詔覈實吏牘乃敢沮格修治佛寺上性慈仁
奉釋教惟謹以其言為誠然即遣使召公等至京師止
宫門外某傳旨責而遣之尋復以昌格及公知雲州事
俾董治佛寺以訖其工公下車惓惓以愛民為事少不
[015-12a]
以遭禍自懲怠其事也郡當南北衝乗輿嵗幸上都供
頓厨傳悉資於民公取之有制民不甚擾權貴官官過
其州聞公㢘直亦不敢横有需求值嵗大饑穀貴民徙
公請於朝得米若干石以賑餓者其民至今以為徳仁
皇賔天丞相復位向所黜門下之人悉召用之睚眦之
怨無不報者㑹使臣請修先朝實録内外三品以上官
在皇慶延祐時除拜罷免賞賚責罰悉録送史館符下
百司公具昔所得罪以聞相雅怨公思害之未得遂誣
[015-12b]
公訕謗先朝言於英廟與昌格械至上都有司承望風
旨謂公等不應言上而言上重坐以罪仍籍其家始知
公衣衾圖書外他無所有公退伏田里漠然不以介意
及泰定改元詔書凡時們徳爾挾怨所搆害者悉蒙昭
雪於是始除公遼陽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在官嵗餘
以疾卒泰定三年四月也其年五月葬錦州神水牛羣
峪先茔之次公字允蓺其先齊人金初遷利州州南滿
井黄家寨先墓在焉大安末又遷錦州其世系可稽者
[015-13a]
懐安生昌昌生慶忠慶忠生果果生錦州儒學正居中
居中生開元路儒學教授瓛是爲公考以公貴贈奉議
大夫禮部郎中驍騎尉義豐縣子妣劉氏贈義豐縣君
娶張氏封義豐縣君子男曰謙由國子生爲秘書監管
勾公少與其兄肯堂弟肯穫肯訥俱學儒公獨業成出
仕初為錦州儒學正貢山北憲司書史轉燕南入貢兵
曺擢御史臺椽尚書叅政王羆早與公善累欲辟公力
辭不就遂補中書掾出官承直郎中書檢校官改吏部
[015-13b]
主事出調雲南郡縣官人稱其㢘還拜御史累階奉政
大夫卒時年五十八聞者莫不哀之公為人磊落明白
讀書務求大旨尤喜古人竒節偉行故其剛毅正直屢
與禍㑹而無悔昔者先君與公交契至深嘗同掾東曹
同檢校中書盖道同而志合者也先君居秋官幕亦嘗
言忤權奸而幸無事然與公偕卒官行省郎中悲夫天
爵尚忍言哉今幸與謙得為同朝常相期勉以無忝先
世為事㑹謙以公之墓碑為請故謹序而銘之銘曰
[015-14a]
偉哉黄公蚤以儒進植志不阿守道自信延祐天子清
明在躬思正百度丕變羣工爰有相臣隂險嗜利盗用
福威傷我聖治君門九重匪言孰通疇為耳目克廣天
聰公居其時執憲靡顧讜言正色彼罪斯著斥官外郡
敷惠在民國述信史網羅舊聞彼為詆欺忍肆兇毒公
身可辱公名不辱惟昔世祖肇建憲臺孰去匪邪孰進
匪材列聖承之典則咸在人存斯興君子奚慨肅肅風
紀豈無正人云胡不淑以殞公身遼海茫茫碣石在下
[015-14b]
太史銘之克示終吉
  皇元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康靖邢公神道碑
正議大夫光禄卿邢某既葬其父母偕丞相掾趙隆來
請曰維邢氏世家遼東吾祖忠定公當聖朝劗金之初
倡其鄉民來歸太師國王承制授義州行軍千户撫綏
其衆不妄誅夷東人咸往依焉後以夀終先考康靖公
時方七嵗祖母趙夫人以官授其族子先考既長恬忽
時榮不事進取奉母以孝聞及與人交慈祥樂易鄉閭
[015-15a]
以長者譽之族子屢讓以官辭不取也元貞二年二月
十二日卒享年八十有一先夫人先十年卒年五十五
吾與二子承先世餘澤被遇仁宗皇帝給事禁闥命掌
膳羞酒醴日承寵光曽無數年致位列卿推恩之隆延
及祖考勅賜第宅並居京師念先世墳墓逺在遼東子
孫嵗時不克展省今買地於京師城之南燕臺鄉契丹
里作為茔垣樹列翁仲石儀以元統三年二月十九日
舉先考及先夫人之柩葬焉願為銘文刻諸石昭示寵
[015-15b]
光於無窮嘗讀周官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
辨五齊之名三酒四飲之物以供祭祀之物賔客之燕
享而酌數獻酬皆合其度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
要嵗終則㑹益古昔王者畏天恤民經徳秉哲罔敢暇
逸崇飲故掌酒之政嚴慎若此我國家自世祖皇帝肇
建官制命宣徽光禄以司膳羞酒醴凡郊祀宗廟朝㑹
燕享則供奉之故必勲舊世戚親宻近民始得與焉而
邢氏父子兄弟遭時治平皆愿謹自持上結主知迭膺
[015-16a]
是選非朝廷恩寵之隆祖考積累之厚何至是歟謹按
忠定公諱鼎昌特贈推忠佐運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
夫柱國魯國公諡忠定配趙氏贈魯國夫人康靖公諱
璉特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公諡康靖配
張氏贈魯國夫人光禄初事成宗皇帝得在宿衛大徳
十一年擢成務郎禮部員外郎歴尚食局大使尚飲局
提㸃皇慶元年超太中大夫宣徽院判官嘉議大夫秘
書卿出為大寜路總管召拜光禄卿娶張氏封魯國賢
[015-16b]
淑夫人子男三人長曰薩里由近侍擢奉訓大夫嘉醖
局提㸃加朝列大夫又加中議大夫典瑞少監遷太監
卿㑹陞監為院就拜典瑞院使官資善大夫改侍儀使
轉光禄卿出為山東道宣慰使卒次曰哈珠起家中憲
大夫詹事院斷事官遷嘉議大夫侍儀使擢工部侍郎
卒官通議大夫光禄卿次瑪摩今宿衛内廷銘曰
於赫皇元登世隆治累洽重熈涵育成遂爰有臣鄰左
右帝廷富貴尊安遭逢顯榮推本其先載徳弗耀否極
[015-17a]
而亨實乃天道桓桓忠定乗時奮揚好生止殺保其鄉
邦康靖承之辭禄而隱篤生孫子榮達衮衮國有大事
祠享㑹同牲牢酒醴用或不共帝念其勤晝日三接華
要卿胄父子就列上公封國節惠褒章爾宗爾先耀其
輝光顧瞻遼東鬱鬱封樹逺莫至止嵗祠永慕龜食惟
吉改卜新原刻文墓石永昭國恩
  元故僉浙東海石道肅政亷訪司事甄君墓碑銘
今上皇帝以至順三年出居靖江侍御僕從多弗克從
[015-17b]
時則有若廣西元帥府都事甄君世良左右承事克盡
恪恭明年皇上入繼大統遣使召君入朝未㡬御史臺
奏為山南道亷訪經歴將行上不許改通政院都事無
何擢拜監察御史出僉浙東道亷訪司事至元元年九
月六日遇病終於金華官舍二年六月丁酉葬真定縣
大安鄉曺家瞳北原甄氏世為真定人君祖諱全字賢
卿蚤嵗業儒既長習律令年四十餘游江南㑹朝議用
儒士補郡縣吏浙西提學以君名薦遂補慶元路掾曺
[015-18a]
進擢浙東西憲司又進南察院文宗皇帝方居建業臺
臣御史皆得進見君従御史按事廣海入辭潛宫上識
其貌問其姓名尋貢中臺天歴元年文宗入正宸極下
詔固讓明年明宗皇帝立於朔方勅省臺分官奉寳璽
北迓君従御史在行上閔其勞特除廣西道㢘訪知事
在官嵗餘調元帥府都事際遇今上叠承寵命搢紳以
為榮君恒思報效而不敢自伐君為人質實謹厚不與
物忤初使廣海御史務為苛察以釣名聲君隨事止之
[015-18b]
其在靖江親視省上服用數奏甘毳食物調䕶聖躬夙
夜無懈盖豈務豫知天下之福而儌其報哉上時燕閒
喜親翰墨大書賢卿二字以賜及遷浙東上憐其貧又
賜楮幣五千緡仍諭君曰浙東汝嘗廵行勿以為逺其
恩眷類此君享年六十有八初娶李氏延祐二年九月
卒年四十七贈宜人至是合祔君墓繼室洪氏封宜人
子男曰英内察院書史曰蒙常熟州吏女適郡人李惟
柏孫男五人思明思聰思温思恭思忠銘曰
[015-19a]
於赫聖皇神明之胄往居南土天篤其祜既踐天位如
日當中照臨覆幬六合同風尚念從臣式懋勞烈匪朕
爾私庸表臣節抑抑甄君人曰遭逢進司風紀昭明有
融惟古哲王舊勞於外亦有臣隣左右翼戴咨爾多士
負竒藴能或命不遇卒老於行何獨甄君膺是榮寵爰
述銘詩光賁丘壠
  元故鷹坊都總管趙侯墓碑銘
維趙氏奉聖州礬山人天兵入中原侯之祖考以易州
[015-19b]
總押都統帥民十萬來歸遂拜鎮國上將軍都元帥易
州軍民太守始家易之淶水尋詔拔降民三千七百爲
獵户别置鷹坊總管府司之仍錫元帥金符兼領其職
元帥卒元子守贇嗣守贇去為他官侯之考府君嗣府
君卒侯嗣之侯之為總管也亷以律已嚴以禦下嵗時
蒐獵進貢有常而民不擾經行所部民相率為酒食遮
留侯未嘗一入其家下至胥徒部屬趨其約束亦不敢
生事病民居官二年引疾免歸民念之不忘侯卒之三
[015-20a]
年猶子棣州判官酒道安奉状請銘侯墓昔者國家草
昧之初南北未一政教未洽常因畋狩以講武功故鷹
師之職貴幸隆寵承平既乆猶恐武備䆮弛或者不究
其意馳騁豪縦因為奸利民始不勝其困矣若侯行事
可不銘乎侯生世家喜狗馬射獵既長聞容城劉公號
稱大儒燕趙多士咸往授業侯亦趨凾丈執弟子禮劉
公告以聖賢之訓嵗餘盡去豪習故相何公瑋數稱其
賢國初兵荒之餘元帥度田數千畝分賜諸子以給衣
[015-20b]
食侯守先業不墜種木千章嵗計益饒然自奉清約唯
務賑施貧乏趙氏宗族既盛官學四方或不相聞侯移
書俾歸省元帥墓庶幾古人合族之義焉其貧不能歸
旅殯他州不克葬男女昏嫁及時者侯給錢皆有差先
世丘隴在礬山者侯復鏤石表之列樹翁仲令子孫不
忘其處嗚呼侯行事若此才不滿用識者惜之侯諱宻
字仲理祖考諱柔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路兵馬
都元帥贈天水郡公謚荘靖妣張氏贈天水郡夫人考
[015-21a]
府君諱守政鷹坊都總管又以長子允貴贈同知保定
路遂州事妣王氏今吾衛上將軍義之女追封宜人侯
初娶范陽劉氏早卒獨居奉親㡬二十年萬户亷某聞
而賢之以女弟歸焉夫人出大家有賢行亦先侯卒有
男二人女五人男曰伯仁隆祥使司宣使其次伯輔庶
也女一適翰林國史院檢閲官進士亷方二在室二夭
侯享年七十有四以元統二年二月某日卒伯仁舉侯
之柩於其鄉五峰山次元帥之兆葬焉銘曰
[015-21b]
有美趙侯生於華族年富力强狗馬馳逐長知問學出
親師儒刮磨豪習衣冠舒舒涖官臨民不忮不戾至今
其民懐慕遺恵推原爲政盖本諸身賑施孤窮九族日
親聖治百年洽於中土文恬以嬉猶不忘武王公將相
蒐畋以時車過侯墓尚徵銘詩
  武畧將軍河南淮北蒙古都萬户府千户武君墓
   碣銘
國家隆興朔幕中原豪俊奮其材勇起應以兵時方急
[015-22a]
於得人無逺邇親踈之間故能克成武功混一華夏今
觀武君功行之實則國初用人之盛尚可稽焉君諱展
占河南蒙古軍籍以驍勇從其主帥南征署帳前百户
躬冒矢石直前無避主帥承制授行軍百户至元庚午
從攻襄陽南隆洞又従攻安慶黄龍洞戰績居多進行
軍鎮撫甲戌渡江有功賞賚甚厚陞四翼漢軍千户宋
之亡也揚州堅守不下大兵臨之君率士卒分守要害
未㡬調監郡武光澤縣版圖初入政令未洽或相率起
[015-22b]
爲盗君出竒策獲渠魁戮之釋脅従者不治民大感服
連帥表於朝制授管軍千户錫銀符已而金坑賊作衆
號數萬君從行省平之有功加武畧將軍河南淮北蒙
古都萬户府千户錫金符癸巳卒享年若干夫人楊氏
子男三人長曰徳贈武畧將軍襄陽萬户府千户飛騎
尉西平縣男次曰托音曰可畏支出也徳沉毅有謀畧
不幸早卒孫庭璋庭玉俱幼托音權嗣其官托音卒庭
璋嗣方其幼也楊夫人親鞠育之稍長從羣兒授詩書
[015-23a]
於鄉校羣兒未達庭璋能通其義楊夫人曰汝祖將蒙
古軍征伐以有今官汝父早亡汝當襲爵今以蒙古名
命汝庶不忘授官之所自也由是以小字蒙古台行天
歴之初京師調兵以禦北軍庭璋被檄巡視檀薊諸隘
人多觀望庭璋獨戮力所事而不敢怠事平進官忠顯
校尉曽孫男九人曰息曰謐曰諝曰質曰毅曰庸曰義
曰忠庭璋之子也曰衡庭玉之子也女三人適蒙古軍
彈壓謝某千户范某百户達哩武氏本隰州隰川人徙
[015-23b]
家汝州梁縣葬縣東某鄉某原今戍滑州白馬云銘曰
矯矯武君奮身戎行進長千夫材武洸洸濟彼淮江又
抵閩越分將國兵克著勞烈再傳其孫遭時無虞學古
儒將佩服詩書思表先徳垂示孫子汝水淵淵其流無
止於皇國初圖治須材無間戚䟽羣士鼎來立賢無方
古有明訓述此銘詩厲爾豪俊
 
 滋溪文稿卷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