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燕石集 > 燕石集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燕石集卷十五      元 宋褧 撰
  行狀
   故集賢直學士大中大夫經筵官兼國子祭酒
    宋公行狀
   曾祖逸其諱
   祖珪贈中順大夫祕書太監輕車都尉追封范
    陽郡侯
[015-1b]
   父楨忠翊校尉衡州路安仁縣尹兼勸農事贈
    嘉議大夫户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范陽
    郡侯
公諱本字誠夫初諱克信世燕人至元十八年辛巳生
大都為美坊二十年户部公出為杭州東南隅録事判
官公受句讀於杭士石厓何天麟即聰悟可喜二十六
年户部公遷歸州興山縣主簿公隨侍之官縣荒僻民
頑陋僅百户無師友公閉户讀書學皆自得大德三年
[015-2a]
户部公秩滿出寓武昌貧不能謁選五年改江陵路平
凖行用庫提領須次未上公始終其間聚徒獲束修以
養六年侍户部公赴官平凖俸薄公聚徒養親如武昌
時兼教其弟息州都監克敏及褧傳性命理義之學於
慎獨先生王奎文昌甫以俊秀子弟補江陵路儒學弟
子員學業精熟才器通敏為憲使陵川郝采麟文徴所
知將擢為憲掾㑹薨公不能求知他人遂輟薦或勸從
事學宫階是獲職教一縣公亦不答十一年户部公薨
[015-2b]
藳殯江陵母范陽夫人年且老户部公厯仕南土雖二
十餘年小心謹畏家素乏蓄積公至是孤益貧苦殆無
以衣食喪祭哀戚之餘教童子七八十人講授紛㳫親
理衣鹽雜務苦心力學不以寒暑晝夜作輟當食亦置
書其傍披覽硏究不覺七箸之及口飯羮數冷溫而後
進始得終餐夜分乃寐幾廢寢食至大二年故易水何
公瑋仲藴平章河南行省經理屯田至江陵公聞何賢
且故太子贊善靜修劉先生之友上書請見何才之憐
[015-3a]
其貧親未歸𦵏謂郡守趙嘉郁文卿曰瑋不才備位大
臣素志求賢報國兹行得郡二三人今復得宋乃貧若
是汝盍資之奉父喪挈家易水上讀吾所蓄書苦諸子
學然後薦而用之盛德事也趙諾而助遣之三年服除
單騎北上至南陽聞何薨公曰吾所以行者將謀𦵏與
養為存歿計爾今所依者亡吾孟浪將安之復歸江陵
教授不輟貧益不自振處之益安學益富而德譽日益
隆矣皇慶元年憲使李彧從周熟公才諝薦為河北河
[015-3b]
南道肅政㢘訪司掌書客汴久不樂去省母時仁廟詔
以科舉取士公曰朝廷待士如此吾志決矣河南司憲
凡四檄辟之竟不赴延祐三年范陽夫人棄養權合𦵏
江陵六年挈家北還名動京師故西臺中丞張文忠公
希孟文章德業負一代重望時為禮部尚書見公著述
大竒之日與議論如故闕/ 舊命子惟健從之游録公
著述移文吏部乃騰章上中書薦試館閣之職吏部以
科舉方興不肯官儒士之由他道進者為辭張復三移
[015-4a]
文曰科舉所取皆時文宋某所述乃科舉所未有乞移
文翰林考覈用之竟不許張怒曰何天官泥法之如是
宋某豈終不用者邪七年英宗即位大魁大都鄉試至
治元年廷對為天下第一賜進士及第宰相命京尹給
儀衞騶從導至所居實自公始授翰林修撰承務郎同
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仁廟實録辭直而不俚
時英廟製鹵簿舉親祀禮翰苑製撰紛冗公初由甲科
入館職雅為學士元文敏公復初侍講表文清公伯長
[015-4b]
所知命公當筆者十七八公平昔記問該洽才情精敏
行詞務溫雅宏麗不敢苟簡毫髮加以都人士及同年
爭欲公文章公答應筆翰如流故是歳時文極多自是
士論翕然愈歸之明年冬安南國遣陪臣賴輔主等朝
貢囬以本職充館伴使至武昌適重修晉庾亮南樓落
成行省平章某欲公文記之然素不號尊賢禮士挾貴
而重於致辭微使人諷公啗以潤筆錢若干公艴然怒
曰彼縱妄自尊大獨不能遣一僚佐請邪遂不記公時
[015-5a]
雖居散地然靜動云為嚴毅方正有識覘其器局非淺
淺者泰定元年春拜監察御史階承德郎公念布衣叨
恩驟進六品秩恒以報効自期至是盡忠論列不事苛
細按劾所言皆王綱國體逆賊特克實等雖伏誅其黨樞
密副使阿薩爾身先弑逆後乃告變朝廷以功掩過恬不
加罪公上疏言其罪絶滅倫理後雖有莫大之功舉不
足贖乞早正天討太廟失仁宗神主盜久不獲公上疏
言在法民間失盜應捕人等違限不獲猶且治罪乞重
[015-5b]
罰在京應捕官員及太常禮儀院官中書宰執視事不
常聚散無度日趨禁中有兼旬不至中堂者僚佐曹掾
恒不得同堂議政公上疏言其偷安苟容壅滯機務刑
政差池紀綱紊弛乞戒飭臣僚自非入直宿衞日期須
令日聚公府以决庶政俱未報在位僅閲月改國子監
丞時晉王初即位從來者皆椎埋無知獷悍豪横無所
於歸或百十為羣剽刼殺人恒州道中事覺逮捕右相
旭滅傑奏釋之戍北邊蒙古千夫長使在京邸朱尚醫
[015-6a]
妻女偶道過邸門外千夫長及從者自車中白晝奪入
朱泣訴宰相曲庇置不問民間憤怨㑹風烈地震有旨
集百官雜議弭灾之道公卿枚舉他事公獨言特克實餘
黨未盡誅及仁宗神主未得恒州盜不治朱尚醫寃苦
莫伸刑政失度昏弱之甚灾異之見職此之由辭激氣
憤涕淚横集衆俯不能答獨中書平章政事公撫按亟
稱之今朝行間有及見之者是年冬進兵部員外郎奉
議大夫國家幅員視古為廣要荒州縣赴京師動涉萬
[015-6b]
里因定制四川雲南福建廣南西五道三歳一遣官㢘
慎有幹局者詣所隸行省偕行臺監察御史注擬三品
以下官比奏聞降制勅先遣赴上是歳適當銓朝堂久
才公俾分典福建銓福建八路瘴癘少地富庶善闕什
六七或可以賄取公一以公道處之向任惡闕今優之
善闕今補以中下稱提銓擇遏絶姦弊人法並用得黜
陟宜二年還朝轉中書左司都司奉政大夫今湖廣行
省㕘知政事段轉由為太常禮儀院判官奉堂帖發粟
[015-7a]
賑河間飢飢民多粟少段擅發歳飼官馬駞芻粟鈔五
百餘錠以足之宰相怒欲加罪公力言曰某向由江浙
還都道經河間民禠榆樹膚以食今猶可驗且民七日
不食則死河間去都往返八百餘里比得請無及矣段
能如此是可褒者何罪之有衆善其說迺罷三年當大
比之歳同考試大都鄉貢舉人取士精當汴處士吳炳
彦輝有德業才學望譽甚彰行省奉使司憲雖嘗俱以
名聞至是公力薦奏以翰林編修徴之時天下州郡荐
[015-7b]
歳水旱行省及守臣往往不暇稟命於朝擅發廩粟先
賑後聞宰相患之奏自今天下雖飢逺方州郡果見餓
莩方許權宜擅發其他雖飢而未死者不許勅凖議移
咨行省主章掾李彦國英署牘至公公初不知愕然曰
安得有是如此則人皆懼擅發罪遇飢須稟命始賑民
盡死矣不可入覆中堂宰相曰已得旨奈何公蹙額慮
久退謂彦曰兹事必不可行欲覆奏則宰相不肯無已
則有策汝能從乎彦曰謂何公曰毋白宰相但尼是牘
[015-8a]
彦徐曰公官彦吏果罪廢格公重彦輕公能負罪活天
下民彦獨不能從乎但堂帖已録是勅付御史臺臺必
已檄各道㢘訪司如此則事必彰露且無益公曰吾思
有以處之退詣治書侍御史王士熙繼學陳其事王曰
吾猶能省臺檄各道㢘訪司公牘已署未用印若論甚
善吾亦為若尼之遂果共尼其牘未幾有赦彦賀公曰
可以免矣公一念忠厚有隂德天其祐之耶公之為民
不避禍也如此先是鬱林州蠻冦作亂嘗命故將家子
[015-8b]
李某假兵部尚書從諸主帥兵討之李在道納妾逗遛
不進兵敗歸宰相猶欲巧庇為之改官公力爭止之冬
十二月十九日昏時俄中書遣人召公議事至則已燭
宰執以下皆在公不知何為平章政事諤卜都拉謂左
司員外郎胡某曰適所奉詔藁可令宋都事觀公始知
明日欲降詔赦蓋左相都爾蘇當國得君及右相達實
特穆爾是日同入朝而奉旨作藳命中書奉行者大率
謂自朕即位以來法祖畏天故北藩叛王輯睦通好南
[015-9a]
荒酋長諸蠻夷酋長多降附入覲皆天眷也然邇者星
孛地震列郡水潦將由愛民之心未普致上天垂戒耶
抑或獄濫而淹延不决或累朝人嘗中獻諸物而未酬
直或諸嘗有過為憲臺奪官欲復求録用而不得是二
者憤怨致然耶其大赦天下酬累朝獻物之直命中書
省録用自英廟至今為憲臺奪官者其餘前後得罪者
非臺臣不得詰治其實皆都爾蘇姦邪罔上納賄要譽
之計及諤卜都拉私議而共成之者公色變覆於宰執
[015-9b]
曰舊制草詔須翰林曾遣召否諤卜都拉曰無事翰林
兹蓋兩相親草已經御覽有旨勿令衆知吾黨不敢文
又不敢增損不過譯為華言而已毋復他論一夜譯成
宰執將起罷公前立抗論曰本雖漢人居末僚然享爵
食禄恒思報効有所管見不敢不陳嘗聞醫者曰人病
脉不病易治脉病人不病難治以人譬國紀綱法度脉
也安有朝廷降詔大臣不知之理此繫紀綱法度紀綱
法度一亂是脉病也失今不治後不可療且即赦文言
[015-10a]
之尤有不可今警灾異而畏獻物未酬直者憤怨此有
司細故不宜上撓宸衷是乃王言宣布則必貽笑天下
又云諸嘗有過為臺憲奪官者命中書録用後復有姦
邪贓穢者朝廷將治之耶置不問耶且自即位以來屢
以仰遵世祖皇帝成憲形於詔旨不知世祖朝嘗録用
奪官者否豈非自悖前詔耶又云止録用英廟至今奪
官者既畏憤怨當均蒙録用其在前後者何故不與本
言果可采乞大人詳議明旦同白兩相猶可及也公再
[015-10b]
三陳請辭情懇切諸相不能聽起罷明日竟降詔赦數
日公稱疾不出四年春將滿告當㑹試天下進士中書
强起公為考試官勉從之未踰月改禮部郎中朝列大
夫條上文獻事宜凡七曰國史院倣前代制度增撰志
傳曰改試國子生曰選試國子正録等職曰國子助教
各治一經曰各路設儒學愽士用進士為之曰用㑹試
終塲下第進士為儒學教官曰采録天下士人所著之
書分等第而用其人法度周密條目備具時雖未暇舉
[015-11a]
行衆莫不歎其言之善天厯元年文宗即位冬十二月
陞吏部侍郎中憲大夫職掌皆銓選録用薦擢封廕等
事比者胥吏弊滋公素所聞知視事月餘條舉十餘弊
嚴禁約之衆稍為肅二年秋當大比而禮部闕官堂帖
以科舉事重不敢失期命公攝禮部事閲月真授禮部
侍郎中議大夫不旬日天子剏置藝文監拜太監兼檢
校書籍事東海餽運舟至選三品清望官祀海神天妃
南方命公函香幣偕翰林直學士布延實哩往使嘗歳
[015-11b]
多憚逺涉往往中途歸公徧厯閩浙徃返半歳三年恭
上欽天統聖至德成功大文孝皇帝尊號奉旨同奎章
閣學士院承旨學士李泂書篆玉册寳文禮成改元至
順進奎章閣學士院供奉學士亞中大夫時方修經世
大典撰分書局公纂述夏官政典凡若干卷編摩緻密
事備辭嚴孔子父母已封啓聖王王夫人獨鄆國夫人
亓官氏猶仍舊號由公建言降制加封為大成至聖文
宣王夫人二年冬憲臺以公忠讜向居言路不久且無
[015-12a]
圭田之養俸薄清苦奏為河東山西道肅政㢘訪司副
使中大夫方治行改拜禮部尚書公嘗一為其部郎中
一攝行部事仍留為侍郎凡制度典禮之事援引經史
條例揆度事理物情剖决精允無復滯礙命下僚佐胥
吏皆喜其來三年復當大比行省及各處主試官俱致
書幣京師禮請館閣之職為鄉試考文官公隆厚其禮
節敦請餞遣濟寧路總管徐某嗾曲阜孔氏家長元祚
攟摭襲封衍聖公微過上諸禮部公怒躬操符文責之
[015-12b]
曰衍聖公國家所重聖者子孫縱有過差亦當百世蒙
宥元祚者正當修己齊家以德率下自然外内睦婣大
小從化且所言之過假有實跡亦係赦前本路輒聽其
訟實傷風教未幾衍聖公薨公告諸省臺館閣咸遣使
致賻奠禮四年正旦時大行皇帝上仙今天子未至將
循故事舉行朝賀禮公曰朝賀為誰然天下不可一日
無主止宜上表皇太后不可朝大明殿朝廷從而廢禮
二月當㑹試天下進士中書命權停以俟新君即位四
[015-13a]
方士多貧不能久客以待咸欲舎去公力請曰㑹試乃
常事不奏題不廷對何以俟為且進士一舎去四方將
以為廢科舉矣遂追用三月一日開試公實知貢舉初
科舉條制有云天下選合格者三百人赴㑹試内取中
選者百人槩言之也由前知舉官泥條制之人止憑赴
㑹試數中三取一故累舉中選者恒不及百沿襲至是
舉㑹試進士亦不及三百公持論堅請取中選者百人
實自公舉始六月今上即位上都八月還京九月廷試
[015-13b]
進士公又奉命充讀卷官自科舉之興兩榜第一甲只
放一人公舉前代典故白宰執闕/放三人亦自公陳請
始㑹試廷試罷皇太后及上聞之皆喜各兩賜金幣寵
勞亡何復降制兼經筵官元統改元拜陜西諸道行御
史臺治書御史疾未赴復留為奎章閣學士院承制學
士仍兼經筵月凡三進講公講解明坦且陳告懇切上
嘉納時降寵賚三年夏改集賢直學士大中大夫經筵
官兼國子祭酒時公氣體已尫弱力疾視事稍閒猶至
[015-14a]
監大槩一遵至元所定學規薦補貢試教養之法間有
微弛黽勉繩飭之冬疾有加寖不可救竟以十月二十
五日薨享年五十四歳中書省御史臺率六曹各寺署
及國子監致賻禮給喪𦵏朋舊同年洎兩舉門生國子
諸生哭祭柩前者十餘輩執紼者將二千人以次年四
月十九日壬申葬宛平縣香山鄉撅山原新卜之兆祖
妣張妣李配王俱封范陽郡夫人子男一人誘女二壻
杜儉尚軌皆國子生惟公性高亢孤介尚氣不屈不與
[015-14b]
人苟合妄交遇事機警識見超卓幼貧甘苦讀書纉文
務為古學致心悸氣海寒疾事父母孝弱冠以來凡為
童子師者垂二十年獲束脩以養三十猶不能娶不䘏
也操修端潔奪擢巍科敭厯華顯致位三品使天下稱
願不啻不貽羞辱且累奉制書褒贈二代恒以考妣權
葬南土為念幼侍諸兄同筆硯怡怡膝下讓弟克敏席
户部公世賞為征官教褧有成薦補兄子彍為國子生
由侍儀舎人調安慶路桐城縣尉京官俸薄猶時割禄
[015-15a]
米遺親族貧者交朋友厚或有干請既諾必誠篤周致
不遂必以誠告之不敢欺誕事不可為則徑情答之當
官處事守正不狥故亦有不悅者人有一節善則極口
稱道居要路汲汲援引同年及名士尤善延用後生才
俊素不善飲然遇讌㑹能談笑歌咏與衆歡洽人多親
慕願交臨事嘗思謹守法度不敢踰越視吏牘往徃親
改竄若嘗練習然法外意間有世俗所不能識者慮事
周密務當理而可行視所當為則勇往不知有推避巧
[015-15b]
術左司吏部實權要之地歛怨獲譴甚不易處公㢘貧
自守防閑有道家人恒告不足公處之淡然疾惡之心
重頗好直言正色當公府議大政事及私居朋友辨論
雖勢軋軋其上情牽於左右公嚴厲抗辭略不少怵避
衛道之心甚切凡以儒立身或細行有未至公規戒彌
縫不使世俗非笑孔氏顔孟氏子孫凡為教官隸禮部
銓擬或他事在所司曹局中公見姓名既撫諭成就不
使淹困連蹇一預鄉試一為㑹試考官一知貢舉一充
[015-16a]
廷試讀卷官考校精覈不事雷同始終維持勝處家事
恒恐斯文之不崇重也性好著述㑹粹凡四十卷以登
科之年號至治集文章以氣為主貴立論尚微辭辭語
典麗豐碩溫厚峭健各得其宜尤嗜駢儷樂府嘗患二
者絶學規規然必以中繩墨諧律度為念而不失雄渾
寓南中時自號江漢覉傖性樂水及漁又號垂綸亭主
人嗚呼公氣稟清淑學得心傳成立艱辛蘊抱不淺夫
何位沮於壽設施不終奚止私憾於一門實士大夫所
[015-16b]
共惜顧其操行履厯立功立言賴同朝公卿所共聞見
然褧在同胞中從之久而知之詳誠不敢溢美竊譽獲
罪公論謹狀公行述率孤哀子誘再拜乞銘惟大手筆
矜念情誼勉副懇託辱賜之文以光幽潜則存歿不勝
哀感元統三年正月日弟翰林修撰褧謹狀
  傳
   王猩子傳
河南王某至元間從鄉人五六輩商於海表始踰嶺遘
[015-17a]
疾他商以道路故無良醫藥不即治欲偕行則海俗病
者不得居舶上羣議棄王山谷間遺米斗許洎炊具俾
自飦粥囑曰幸萬一愈即晨夜倍道尚冀追及吾輩故
逗遛以俟若若無憂五日不至期七日計已登舟毋來
追語已舎去山荒惡寥閴無居人平人殆不可一日處
矧王病罷愞不能爨欲扶掖起爨又不得火餓垂絶有
羣猩來數數闚視一牝猩掇果實以進蚤暮存問撫視
如人然自是餘猩皆不顧惟是猩如初閱月王以不火
[015-17b]
食得差欲追前商迷失道且過期不能及猶豫久之猩
來挑欲與之交王慮不從恐召其類來加害强從之生
一男子將子同歸猩不許逃又不可後三年他商返曰
必道王病所毋相倍也諒已物故當收骨歸其妻至則
故無恙仍視舊神氣有加各相勞苦流涕嗚咽不自勝
既而喜指猩子示衆且道其由遂設詐避猩挈子取他
道出還至鄉里尋卒無子猩子嗣今居某里世業脂粉
治生形貌體法無異年若干娶某氏又有子至治元年
[015-18a]
予來南聞之淮東府史洪濤濤聞之彭城賈氏子且嘗
見之王氏父子名不書諱之也論曰記禮者曰猩猩能
言不離走獸人自人獸自獸可與之偶乎王氏不得已
也彼狂亂之王廹辱姬媵令與羝羊交視其生子何如
者獨何心歟古所謂無外家者猩子殆似之然王族賴
此以祀傷哉
  劉廷讓傳
廷讓武平人父詳卿典史永平之遷安縣滿秩兄喪遽
[015-18b]
去還鄉里留廷讓母子縣中戊辰之變九月六日東兵
奪瑞州遷民鎮將西掠北平漁陽人洶湧逃死無所讓
家素儉無孳畜車牛母王良家子步不喜逺妻姜且病
母弟及一兒皆嬰孺廷讓窘廹惶懼顧念闔門坐視死
出走中途遇兵亦死等死出走猶覬幸萬一免死迺奉
王出走姜狼狽强隨行讓左抱兒右扶持王王負劍其
弟以行久之王困憊曰癡幼為累枉被剽刼盍舎之讓
從而棄兒道側襁負弟王遂獲倍道兼進同伏匿山中
[015-19a]
竟與俱免兵退業已無所於詢棄兒存亡始長嶺峰村
民高甲偶見棄兒持去至是訪還縣人感孝義報施之
道白令荆鳯舉以事聞朝廷旌而復之讓字守謙避兵
時年十八論曰人孰不曰讓是舉方之伯道竊有說焉
度不兩全而舎已子固同攸則出已見能自斷待王諭
而始然讓以母故義不容棄弟已死苟狠戾不顧以恩
掩義棄綏存兒世亦末如之何而攸當日興言及彼此
亦攸視讓為難讓雖未達前史徽纆之戒寘諸道路幸
[015-19b]
有生理亦顛沛之仁亡存失道天豈負焉此千載而下
愈重攸過也毋王視其子之棄孫亦忍哉
   張才子傳
才子諱惟賢字仲容河南鞏縣人江浙行省㕘政效中
之子性超朗俊邁有崖岸孤介寡諧恃才不妄交初名
曾父兄更今諱以廓其量稍知學即苦吟博覽强記百
氏之言悉以為詩知所宗尚泝流晉宋齊梁間富麗清
婉則主唐慕李商隠效之音節風調肖似捜抉研揣曲
[015-20a]
盡思致必游心㝠漠湔剔疵纇然後已毫髮不慊不肯
示人故句律意度不凡流輩罕及作字遒勁有法善行
草從親宦遊數往來湖湘浙樂佳山水嗜竒勝師錢唐
金蘭室得名士則不忍舎去所與遊者汴則徴士太史
呉炳江夏則文學博士吳涉延祐末京師太學生六館
生不下四五百才子毎與月試賦有錚錚聲時文治日
熙海内學士大夫雲集輦下才子締交愈不苟篤契誼
者僅數人執政王公繼學儀曹馬公伯庸名鑒裁當世
[015-20b]
咸契重才子新製一出嘖嘖不置口才子亦不自矜或
拉其投謁輒蹙額掉臂去不事容悅苟合流俗莫之知
久之應鄉貢進士舉不中游吳中親且老而急其仕屬
河南憲府辟為掾勉從之使以下咸禮敬不以吏待㤗
定元年入補家令司令史未幾轉禮部令史才子素以
清簡自處而寺署曹局猥冗叢脞醻接撓敗人興趣每
忽忽不樂且少讀書致心疾居常羸瘦重以不得志於
科名恥操簡牘事公府恒刺促自憤恚形於篇章竟以
[015-21a]
是病卒年二十九實泰定丙寅也嗚呼以斯人而斯壽
斯位天乎惜哉兄惟敏字孟功清慎能官今佐汴省幕
府才名尤工詩弟惟則字季通聰頴亦早世有子娶趙
氏遺腹子某集若干卷蔵於家論曰詩三百篇後極盛
於唐中州江左率昧趨嚮本朝作者固夥而才子能知
所主亦卓越不羣矣前代設草澤文詞清麗等科人才
間由是進使才子生斯時取高等必易易也豈復歎其
不辰彼以綴緝進躐清望授以筆札他無所能徒睢盱
[015-21b]
惝怳自失其視才子賢不肖為何如噫古所謂名者在
此而不在彼才子之名其可謂稱情也夫
  跋
   書揮涕集後
揮涕集一帙凡五卷杭於潛謝君堯章録其所自為大
母考妣壙志祝文洎哭二弟詩及一時才大夫士所作
哀辭挽章思親堂罔極庵記若銘詩題咏也觀是編知
其人孝弟且賢矣哉其大母亡於延祐丁已考妣二弟
[015-22a]
繼歿於其間距今至元丁丑纔卄一年凡五喪矣予不
幸略與之同予生十四歳當大德丁未先考尚書府君
棄諸孤至大辛亥逺夫兄廕息州監稅客死官所延祐
丙辰先妣范陽郡夫人去世次兄𢎞夫長兄敬夫以庚
申辛酉相踵物故元統甲戍先兄祭酒正獻公又薨皆
同胞也嗚呼堯章之悲之思我則知之矣詩云他人有
心予忖度之苐未能如堯章暴其悲思之心於是編為
可媿也
[015-22b]
   廷對貼黄引
皇慶二年仁宗皇帝詔天下以科舉取士又明年為延
祐二年乙卯得士五十六人五年戊午得士五十人七
年庚申仁廟賓天英宗即位詔科舉仍舊制時臣先兄
國子祭酒諡正獻臣本洎臣褧預大都鄉貢故陜西行
臺中丞諡文忠臣張養浩時為禮部尚書實受知焉臣
因獲遍閱乙卯戊午兩科進士程文之在掌故者卷牘
委積厯腐將半惟乙卯科進士廷對謄録卷首有讀卷
[015-23a]
官考第甲乙語文將竣乙覽所僅存者凡二十九帖䕶
都㳫兒等二十七卷迺集賢直學士臣趙孟頫所批張
起巖許有壬二卷則翰林侍講學士諡文敏元明善筆
也臣私取藏於家二十年矣亞中大夫臣何鏞為之裝
潢成軸臣惟當時之盛典文臣之名筆宜寳惜之昭示
悠久後將有所徴云至元四年秋九月奉直大夫監察
御史臣宋褧惶恐頓首謹識
   跋李重山家藏坡帖二幅
[015-23b]
凡役事始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既成與民同樂此有
民社者說以使民民忘其勞之善政也借船之帖見之
士大夫立身行已果無媿當世暫被左貶人定勝天付
過之帖惜未免畧露戚戚若夫翰墨之妙當俟識者鑒

   書白峩庵記後
近代孝子喪親率廬於墓所朝夕守視不忍舎去亦不
死其親之義皆思亭後塵在大賢何足以臧然文人勝
[015-24a]
士徃徃筆之於書用敦薄俗尚有所興起其善善豈小
補哉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書進士題名石刻後
潁川趙君伯器典簿國子監日搨七舉進士題名石刻
裝潢各成帙科求一人書其後亦賢者好事之一端也
我國家自仁廟睿謨獨斷力興斯文以科目取士累朝
繼之起延祐乙卯迄元統癸酉凡七科乙亥暫停後至
元庚辰詔復舊制嗚呼興也停也終之復也人乎天耶
[015-24b]
伯器殆必有說至正癸未四月跋
   跋北山遊記後
國子博士金華吳正傳出詩文一編曰北山遊記蓋其
鄉人處士金履祥吉甫許謙益之故翰林待制柳貫道
傳今江浙提學黄縉晉卿編修胡助履信某官葉某審
言張樞子長釋無一及正傳前後遊金華北山之所作
也諸君子以秀爽之資及宴閒之時騁逰覽之樂播賦
咏之工披誦之餘敬羨不能已且恨予之不能及也予
[015-25a]
行天下見山固多始生於歸州之屬邑曰興山興山在
萬山中少長於鄂於荆壯歳遊朗澧湖湘延祐已未自
南中還燕下大江亂淮泝河達京師筮仕後數被命出
使道齊魯趙衛之交次厯㑹稽四明温台括蒼由蘭溪
過衢信踰閩嶺抵漳泉返焉繼而蘄黄同安安隨郢峽
均房諸州郡皆常至赴西臺幕職驛過成臯北芒臨潼
歸途走商鄧間道最所見大則五嶽之華亞焉者居庸
太行終南太白藍田武闗天台鴈蕩廬潜九華武當荆
[015-25b]
山南條大别之屬洞庭之君山九江之東陵任城之鳬
繹濟南之鵲華不注也雖然大率匪舟則騎或乗筍輿
皆匆遽造次之頃涉厯經過其形勢姿態雄固峭拔蜿
蜒起伏晦明隱見秀麗明潤者固見矣然未之遊為慨
念跋涉之勞未嘗得以歌詩見於紀述蓋予資庸鈍而
職奔走求如諸君子遊覽之樂賦咏之工則未有也是
愈重予敬羨之念然予身雖勞而所見多諸君子逰雖
止北山固樂較其得失殆若不相懸者歟始予雖不獲
[015-26a]
預是遊觀其紀述模寫殆盡厯如在目前是亦預也是
則正傳固未嘗以遊夸予而且以遊之樂見及又幸余
固有以酬之去歳秋天子幸上京還予備員小司成偕
正傳恭迓乗輿於昌平馬上指㸃南口諸峰巒脉絡蟬
聯盤結維軸限隔風氣屏障神臯相與嘖嘖予喜其襟
度目力殊高亢卓朗他日歸以告北山諸君子計必能
如予之想像羨北山之遊之樂至正癸未五月日跋
   跋孫履齋周益公二帖
[015-26b]
廬陵孫義方以宋相周益公與其高王父履齋論修後
漢三國史徃復翰墨見示蓋履齋之請急於正名分扶
綱常非迂泛强聒者益公辭之篤乃深知其事之不易
而慎重之歟今年夏四月宰相以遼宋金三史未有成
書上聞聖天子命大臣碩儒總裁其事擇文臣四十人
分局纂修褧叨預其一因臆度益公之辭之所以然予
既喜今之平園克負斯文重任又竊自欣幸獲執斧鋸
以聽梓人之指使已乃復媿樸鈍不文若褧者亦冒昧
[015-27a]
秉筆豈不畏南董之鬼笑人耶或謂予曰君家錦半臂
安在至正癸未冬十月第四局史官國子司業宋褧書
   跋宋上舎李文剛誥勅二道廬陵人/
李上舎釋褐乃徽宗罷科目以三舎法取士時也前宋
文舉得人於斯極盛然或有病其濫者上舎由邑簿改
差州學教授其有聲於時者歟迄今二百餘年孫子荐
罹兵燹能保其告身以傳於後亦賢也夫告身政/和五年康州
教授李文剛告身以時考之尚書諸臣署銜乃蔡京何
[015-27b]
執中侯蒙薛昂也政和六年太師魯國公蔡/少師太宰何尚書左丞侯
   跋孟天暐擬古卷後
揚侍郎以太𤣥凖易法言凖魯論而劇秦美新君子病
之柳柳州作南睢陽碑用駢儷語紫陽夫子謂子厚非
不能古文特作劇爾河東孟君天暐延祐間為胄監生
明敏英妙質美而行懿由鄉舉得解從事臬司憲部掾
樞府進中書西曹及今典國子監簿二十年間讀書不
廢亦賢矣哉嘗擬先秦西漢諸作摹倣工緻大夫士皆
[015-28a]
與之然遊戲翰墨殆若作劇者其志則子雲也嗚呼文
以載道道之大原出於天其傳則由堯舜迄孟軻氏先
儒稱孟子文章不可及道之傳也天暐進道與文其必
學孟子子歸而求之有餘師秦漢云乎哉
   跋艾氏策
臨川艾蜚英十策皆正大周密藿食憂世孰不迂之然
士為世慮不為身謀雖扣閽無從是則可尚比者以才
名辟掾公府獲轉而上聞庶行其言不徒罷神苦心也
[015-28b]
昔予先兄集賢正獻公識其兄伯蒼於延祐之季嘗題
其文稿曰空言者今予復書是策之末固已美伯仲負
有用之學而尤愧謭劣之辭不能如正獻之序空言之
蘊奥精切也
 
 
 
 燕石集卷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