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集 > 文獻集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集卷四
             元 黄溍 撰
  題䟦
   題陳茂卿詩卷
茂卿贈予詩稱古來賢達士不蘄當世知朂哉保令徳
千載以爲期嗚呼其望予至矣而固茂卿所自志也夫
窮一世之賛毁不足動其心而獨有待夫寥寥無情之
[004-1b]
後世誠亦可悲矣今其自託於千載者何如哉攬卷及
此流涕而已
   題山房集
孟子稱王者之迹熄而詩亡夫詩生於心成於言者也
今之有心而能言者與古異耶山謳水謡童兒女婦之
所倡荅夫孰非詩彼特莫知自名其爲詩耳或者幸能
探幽發奇使組繡之麗被於草木是固知以詩自名而
非孟子之所謂詩也吾少嘗學文而知自名其爲詩顧
[004-2a]
其用恒在於山高水深風月寂寥之鄉措心立言能自
異於童兒女婦者無幾耳自吾去丘壑而吾詩併亡今
讀姚君山房集乃知吾所以爲詩失之此而彼得之非
果亡也他日從先生長者山水間尚因吾詩以求孟子
之所謂詩者其有所得乎
   䟦六經直音
周都官爲汴都賦至使人不能讀雖以樓宣獻公之博
洽而爲之音釋其弗知而闕焉者盖多矣嗟乎聲韻母也
[004-2b]
文字子也子非母不生執其子以求其母而不得乃憧
憧如是耶易書詩禮春秋之文昭揭千古學士大夫童
而習之非若夫賦汴都者之鉤奇摭隠而使人不得其
讀也直音盖舊有其書陳君是編不過蒐其脱遺摘其
舛謬爲力亦易耳雖然不能讀汴都賦何害六經之書
一失其讀則二三聖人傳心之奥㫖經世之大務所賴
以存者幾希矣夫使之日星垂而江漢流者陳君是編
不有助乎方之樓公竭精憊神於魚蟲石樹之細者不
[004-3a]
又有間乎然予聞有直音有反切反切之法本於西土
今譯人所用二合字是也陳君目是編曰直音而兼用
反切者盖變例也誠懼夫音之未易以直盡也是抑可
尚也
   䟦竹靜齋記
竹植物非動物宜若静矣夫一寸之萌至於劍㧞十尋
而上者氣化而形生之也是果能離夫動耶乃若其初
則固靜矣翾飛跂行未有不本於静者豈惟竹然耶夫
[004-3b]
知竹之爲静未若夫未始有竹之爲静也方其未始有
竹也猶未能忘乎静也是故竹物也動静境也物我混
融境智㝠合則静且不有而况於竹耶世盖有執昔人
之言而求太極於梅枝者矣先生獨於竹乎若有見焉
是非善觀物而不物於物者耶欲知先生者固不必以
竹求先生也
   書呉善父哀辭後
右呉善父先生哀辭永康胡氏穆仲作始予未識先生
[004-4a]
得先生所爲詩而讀之其氣盈而不肆志伏而不折言
無縁飾而忠厚惻怛之意躍如也私心慕焉元貞丙申
秋予游僊華寶掌間因得拜先生浦陽江上先生顧予
喜曰吾二十年擇交江南有友二人焉曰方君韶父曰
謝君臯父今臯父已矣子乃能從吾㳺乎子其遂爲吾
忘年交予謝不敢先生盖予大父行也然自是間歲輙
一再㑹㑹則必歡欣交通如果忘年者先生間爲予上
下古今人物使審所擇而尚友焉先生之心其有望於
[004-4b]
予者哉大徳庚子秋有越客道浦陽境上謂予先生且
死已而知其妄也厥明年某月或又謂先生死矣予不
敢即哭盖猶幾其爲越人之傳也旣閲月而韶父之子
育以訃至育先生婿也嗚呼先生真死矣先生之先處
州人由大父婿龍川陳氏故又爲婺之永康人先生嘗
以父任入官仕未顯而所爲要以直遂其志中歲頗慕
管㓜安陶淵明之爲人因自放山水間時與畸人静者
探幽發奇以泄其羈孤感欝之思遇意所不釋或望天
[004-5a]
末流涕其所居室扁曰愚隠先生古冠服不妄笑言樵
兒牧䜿或戲紿之先生不疑欺我不知者以先生誠愚
也晚乃取古所謂全而歸之者自號全歸子云先生死
時年六十有四嗚呼先生之壽不必滿於徳而其存逺
矣志不必究於物而其行得矣稽其存不可謂夭徵其
行不可謂窮先生雖死何憾矣顧天之所以佑善人者
君子恒若以爲歉焉此哀辭之所爲作也先生之死予
旣哭之以詩故弗復為辭以相之始追叙疇昔以志予
[004-5b]
感愴之私云爾
   䟦李北海永康帖
宣和内府所蔵李公十帖此其一也今人徃徃喜效李
書而罕得見其真蹟余幸獲見之而又不能學安得相
求而適相值哉
   題黄給事山居圖
予讀紹興正論小傳未甞不三復而悲之方秦檜起勢
立威小不附者輙欲寘之死地而忠鯁之風不為少衰
[004-6a]
嗚呼何其盛也然皆僅足以掇禍固莫有得行其言者
嗚呼又何不幸耶獨故給事中黄公居殿院時䟽檜姦
狀檜由是去相位使當時聽言類如此正論可無作矣
他日檜卒用公卒斥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嗚呼悲夫
公之去也屏居海外馬秦﨩上蒼崖崛起長風怒濤中
覽是圖猶想見其孤標峻節當與之並存於天壤間也
   書石曼卿館直詩後
曼卿仕凡再入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祕閣校理卒
[004-6b]
於官距作此卷時厪四浹旬耳安知非曼卿絶筆耶嗚
呼曼卿之卓然不可朽固不必在是歐陽子所謂軒昻
磊落突兀峥嶸者覽卷猶可槩見也
   䟦蘇公父子墨迹
右文安黃門二帖所言皆私家細事至煩碎而靡宻無
足深論學士大夫相與存而傳之者豈不以其人哉夫
不能以古人自任千載自期而欲恃區區之文墨以爲
不朽者可以慨然於此矣
[004-7a]
   䟦東坡贈巢三詩
右蘇文忠公墨跡上有秦熺私印盖其家藏舊物也章
蔡秦氏父子人品無大相逺或與公同時而不相容或
異世而相慕愛之如此談者類以爲公論須乆而後定
豈不然者
   䟦山谷贈元大師詩
元符二年公在戎州有寄題祖元大師此君軒詩明年
公自戎州放還以十二月抵江安又明年是爲建中靖
[004-7b]
國元年公以正月發江安元師自榮州來送之故有是
作其詩今載别集中而蜀刻小本以爲祖無大師盖傳
録者以元爲无故又譌而爲無幸真迹尚在可證其誤

   䟦崇國公墓誌銘
宋宗室崇國公墓誌銘翰林學士鄭居中撰知淮陽軍
米芾書今題曰元章真蹟者世知寶愛其書而已夫以
公胄系之貴爵秩之尊子孫又衆多且光顯若是而今
[004-8a]
無稱焉獨賴此書爲好事者所存傳而不廢故其官伐
世序猶可考見嗚呼士君子所恃以不朽者書云乎哉
   書先聖先賢圖賛後
右孔子并七十二弟子像上有宋髙宗賛附以尚書左
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秦檜記不知何人書檜所謂
搢紳之習或未純乎儒術顧馳騁狙詐權譎之說以徼
幸於功利盖指當時言恢復者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
春秋大之則夫言恢復者未必與孔子異意也詎可一
[004-8b]
切以功利目之乎檜作此記時距其卒僅七十六日其
罔上誣民之心至死而不已也今其説猶與圖賛並存
庸表而出之以俟覽者詳焉
   䟦朱張二先生帖
慶元學禁方厲爲士者至更名他師其問遺尺牘之偶
存者未必非毁棄之餘也乃今遂如壁書冡簡復啟其
祕是孰使之然耶俗好之向背固足占氣運之盛衰士
君子政不當随世爲歆艷簡薄也林生出示所藏朱張
[004-9a]
二先生墨蹟因書以諗焉
   記止善集
止善集者上虞劉先生自名其所爲書也先生名漢儀
字山甫伯氏侍御史忠公以直諫有名宋理宗時爲史
嵩之所毒以死其季華文公亦以材爲名監司獨先生
用特㤙補官仕稍不顯顧能以道自任旣沒而言立嗚
呼何劉氏兄弟之多賢也溍生也後不及拜忠公之子
婺州史君而辱與華文公之孫彦徳游獲觀所謂止善
[004-9b]
集者盖先生之學得於雲源何氏雲源得於建安蔡氏
然先生書所述皆其真知實踐不苟牽引取合乎師説
世之剽掇近似以資口耳者不可少媿哉表而出之以
自警也亦以厲吾徒也
   題脫鞾返櫂二圖
嗚呼古之所以取亡者非一而漢唐之亡獨與宦者之
禍爲終始豈不悲哉當理宗時宋祚微矣盧董之憸謀
狡智非不能爲甫節士良也衣冠之禍所以未至如建
[004-10a]
寧太和之烈者夫亦一時之清言勁論有以殺其勢而
遏其衝乎故資政殿學士牟公之守姑孰也嘗畫脫鞾
返櫂二圖而爲之賛宋臣怒其譏已風臺臣論罷公公
去未幾而宋臣輙斥他日公旣召還宋臣亦輙進然竟
以公䟽卒不復用君子小人勝敗之機實繫於此是雖
若無救於趙氏之亡其遂不亡於二三豎之手者天歟
人歟覽是圖者未可第以爲一時之清玩也二圖作於
寶祐丙辰後六十年爲今延祐丙辰公之孫溧水教授
[004-10b]
君更購善工縮圖爲小卷以便觀者且俾其門生黃溍
識焉實是歲之九月九日也
   䟦續歸田賦
續歸田賦黃山李先生擬漢張衡之作也衡賦不録於
漢史唐李周翰稱衡四十不仕順帝時閹宦用事欲歸
田里故作是賦以予考之殆不然也衡事安帝爲郎中
太史令永初中謁者僕射劉珍等請衡參論東觀時衡
年未四十然則謂衡四十不仕者非也順帝時衡以侍
[004-11a]
中在帷幄諸侍共讒之衡乃倣離騷賦思𤣥而歸田之
遣言寄意無及宦䜿者然則謂衡此賦作於順帝時者
又非也盖衡初游京師舉孝亷不行辟公府不就大將
軍鄧隲奇其才累召不應賦之所爲作乎衡後由侍中
出爲河間相徵拜尚書終其身未始一日歸田也豈衡
少作此賦晚復悔之耶今先生年逾七十以郡文學滿
三歲解印綬去非效衡爲空言也欲知先生者尚以予
言求之
[004-11b]
   書王申伯詩卷後
始予弱冠時學爲詩同郡栁道傳王申伯陳茂卿方子
踐子發皆以能詩稱者也栁初效粤謝臯羽後自成一
家方受學尊父存雅先生而雜出於謝陳與謝不相識
乃酷似之獨申伯别出機軸十數年間星離雲散凡予
所與游與居而以文字相娯樂者又一時之人物矣延
祐庚申秋予忝預校文鄉闈㑹申伯繇閩閫白事中書
行署相與握手道舊故出所爲詩如干篇清粹圓美庶
[004-12a]
幾霜降水涸而涯涘見者於是茂卿死已乆道傳方入
爲國子學官子踐兄弟亦遯迹仙華山中不復與世接
顧予乃得從申伯相傾倒於邂逅之頃聆其詩豈非所
謂跫然之音者耶申伯之子餘慶尤善爲古章句且將
小屈蟠以求合有司之繩尺而子發之婿呉萊竟以言
春秋取鄉薦抑又一時之人物矣然則予於申伯能勿
重跫然之喜耶因泚筆書卷尾以志嵗月
   書餘姚新學詩後
[004-12b]
餘姚學正楊君請於府若州撤廟學而新之予友彦實
旣爲作記歸美其守長邦人士樂君之志有成而懼來
者之弗嗣也復相與播之聲詩以垂無窮之思焉昔者
魯修頖宫孔子不書而史克頌之盖美其君而爲之師
者弗與也何楊君之得於羣公者閎侈若是哉記春秋
之所不書法之變也歌詩人之所不頌情之不可已也
情之不可已而至於法之變夫亦禮以義起者也凡礱
斵之宻丹黝之麗紀詠備矣故予爲本詩春秋之㫖系
[004-13a]
之末簡云
   題徐君行卷
人莫不有親也聖賢之於塗人無以異也謂事親必若
曽子而後可者盖欲夫人以曽子自爲固非曰曽子爲
獨然而人不能皆然也古者比屋可封而人人有士君
子之行豈惟曽子然乎予於徐君之事則重有感矣徐
君以一文學掾弃官歸養其親時之文人才士相與稱
道之不置者得不以其事爲甚高而難行也耶夫以徐
[004-13b]
君之事爲甚髙難行者非知徐君者也謂徐君爲能然
而人不皆然者是厚誣天下之君子也由徐君之道充
而至於曽子其可也孝子不匱徐君則庶幾矣景行行
止尚奚以多言爲哉
   記石經
漢石經自北齊徙鄴隋復徙長安至唐初已不啻亡其
什九而拓本猶藏開元御府由開元迄今六百年石之
僅存者不可知拓本之可見者若是而已未知後六百年
[004-14a]
其存幾何好古博雅之士所宜珍䕶以謹其傳也
   恭䟦御書奎章閣記石刻
天厯二年春三月上肇開奎章閣延登儒流入侍燕間
冬十月臣多爾濟作頌以獻至順二年春正月御製閣
記成秋某月某甲子大學士泰禧宗禋使臣阿榮傳旨
以刻本賜焉臣多爾濟抃蹈而退襲藏惟謹以臣溍待
罪太史屬俾紀其嵗月於下方臣竊聞前侍書學士臣
集爲臣言皇上以萬幾之暇親灑宸翰書奎章閣記刻
[004-14b]
寘禁中凡墨本悉識以天厯之寶或加用奎章閣寶應
賜者必閣學士畫㫖具成業特詣榻前四復奏然後予
之非文學侍從近臣爲上所知遇者未嘗輕畀臣多爾
濟當上踐阼之初以保寧等處萬户召對明仁殿持詔
發兵河東陜西尋以前鋒迎敵遂廵鎮拊安河南山東
又被㫖督諸將平雲南陛辭之日旣賜之弓矢及他服
用貴珍之物以重其行逮凱旋而復命也顧以辭藝進
而特預是賜殊常之恩夐絶前比兹盖時清主聖弛武
[004-15a]
而隆文示之意嚮以風厲於四方將使中林兎罝之士
莫不鼓舞變化於雲漢昭回之下甚盛徳也一嚬一笑
豈虛乎哉臣多爾濟以周通之才出入文武動恊上意
抑可謂不辱君賜矣臣是用備著之若夫天縱聖能心
畫超詣有非疏賤下愚所得而窺測者不敢賛一辭也
   跋李西臺書
考亭朱子與尤公延之評西臺書足以見前軰不務爲
苟同洪公景盧旣不敢可否於其間樓公大防又不過
[004-15b]
署氏名而已後學尚何言哉
   跋晝錦堂詩
祁國杜公草書晝錦堂詩紹興間嘗歸之内府詩中適
有御名故刋去之然此字本韓氏家諱而祁公用之不
疑古人臨文不諱之意尚可見也
   跋韓令公真贊
居士集此贊末句作丞相魏公按公以嘉祐八年封衛
國公治平二年迺進封魏贊作於元年之八月曰魏公
[004-16a]
者蓋後人追改之幸真跡尚存可考也
   跋黃希明字説
易大象離之體十有六或爲火或爲電獨離晉明夷四
體爲日大明日也故傳不曰日而皆謂之明用易者之
於日取其明而已然予觀易之稱名取類也不一晉之
彖象同稱明出地上而彖言麗乎大明者明在彼也象
言自昭明徳者明在我也新安黃君名晉而字希明夫
希之爲言觀也慕也惟無慕其在彼而觀其在我者焉
[004-16b]
斯有以合其明矣君以字説來求予題識其後乃爲本
諸易而申言之如此云
   書肯齋李公遺墨後
賈傅以喪師去國朝士中與之不合者或從而追數其
罪以爲可殺及得一郡而去則賣降恐後君子恥之李
公本以忤賈一斥十年其復官進職起師長沙賈已在
謫籍雖力詆之孰曰不然而公此帖顧謂入謝表啟只
須引咎不可怨尤至其盡瘁事國視死如歸英風偉烈
[004-17a]
乃如此孔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又曰有言者
不必有徳豈非然哉
   讀譚汝楫傳
予乆留京師竊觀四方之士論述時人行事未有若豫
章王武所譔譚汝楫傳使人讀之而不厭者豈武之文
爲可尚哉亦汝楫之事有足稱道故武得以馳騁其筆
力如此爾昔歐陽子爲桑懌傳謂司馬遷所書皆偉烈
奇節士怪今人如遷所書者少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説
[004-17b]
古人未必然及得懌事乃知遷書不誣今人固有而不
盡知也夫以汝楫前後捕執大盗百三十有五人旣已
無愧於懌矣然懌惟以交趾獠叛嘗被命一往殺之而
汝楫連引兵攻徭賊手射殺其酋又縱兵殱其衆而生
致其酋六十一人九洞悉平其討叛黎也與主帥分軍
鼎立以相掎角而獨擊敗賊數千人又以偏師突賊圍
拔其守將曁麾下十九人而乘勝斬首四十一級他奇
謀㒞功有未易遽數者視懌爲孰多乎至其以寡敵衆
[004-18a]
往往挾數十騎出入賊衆三五萬人中子戰殁而弗顧
人馬俱中流矢身被七十一創而戰益力及救兵不至
潰圍而出猶反弓射殺數人爲事蓋有甚難而其所遇
與懌甚不同也然懌與汝楫崎嶇簿尉間名位畧等懌
以吏匿其閥用例得兵馬監押而汝楫亦牽於吏議功
狀乆格不下隨牒調補邊郡録事判官兹非有志之士
所爲太息流涕者耶嗟夫使汝楫與歐陽子生同時宜
愈信遷書之不誣而懌不得專美矣世無歐陽子而使
[004-18b]
武得著録其事汝楫倘藉是而有見於世復何憾歟庸
表而出之以俟後之秉史筆者
   跋荆公帖
廣漢張子言公書如大忙中冩新安朱子以爲切中其
病而又謂先君喜學公書今觀此帖風神閒逸韻度清
美臨學之家宜有取焉評書者未可以彼而廢此也
   跋米元暉帖
翟耆年伯壽好古博雅君子也元暉因伯壽識桂勛而
[004-19a]
傳其術則勛之爲術精矣不知今亦有傳其術者乎
   跋宋諸公遺墨
淳化閣帖張華桓温王導王敦四丞相並居晉人之首
而總題曰名臣法帖蓋特取其翰墨之工而於人品之
邪正有不暇計也此帖自范歐陽司馬氏下至章蔡凡
十人皆宋宰執人品不同而同爲一卷者豈亦閣帖舊
法乎卷中一帖不書名而標其旁曰宋宣公恐是宋宣
獻耳
[004-19b]
   題呉興趙公書洛神賦
此趙公被㫖書寶陀寺碑時所寫公是行遇暴風昌國
鉅海中舟垂覆而免殊不以爲意方且游戲翰墨及乎
屏翳收風川后靜波之句豈非善謔者哉即此亦足以
觀其雅量矣
   跋平雲南頌
右平雲南頌亞中大夫保寧等處萬户舒嚕公多爾濟
作初文宗皇帝以南詔弗靖師乆無功特命公往督
[004-20a]
諸將深入叛境殄其兇渠餘黨悉平公旣凱旋入奏因
作頌以進仍録其副而傳焉今上皇帝謀元帥俾坐鎮
西南夷而廷臣無以易公於是距公之作頌蓋已十年
朝廷清明逺人嚮化兵寢不用四方無虞乆矣公下車
之日宜用昔人銘燕然故事勒諸堅珉以宣皇威於遐
方萬里之外然則此卷豈直可傳於學士大夫而已哉
   書唐誥後
右唐誥逸其首尾姓名以石刻完本考之則顔公真卿
[004-20b]
也始比公山濤叔孫通者公嘗爲吏部尚書大厯十四
年代宗崩而公爲禮儀使也其後公以直不見容於楊
炎換太子少師猶領禮儀使者徳宗嗣位之明年改元
建中其年八月遙尊母沈氏爲皇太后時也故事置使
必因事乃置事已輙罷公之爲使不以一事者若韋縚
之在開元以禮儀使而掌五禮也凡制勅冊命皆出於
中書是時郭子儀官中書令而不預省事楊炎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而官門下侍郎惟舍人于邵獨在中書起
[004-21a]
草署行者邵也新史邵本傳稱邵以諫議大夫知制誥
進禮部侍郎而不言其爲中書舍人者意必以舍人秩
卑於諌議而畧之也其用吏部尚書吿身印者尚書實
承而行之官尚書省者之氏名石刻猶可見也就其可
知者疏之如此其殘脱而不可知者不敢以臆説參焉
亦闕疑之義也
   題東坡臨鍾繇書
古者臨書多取其意而不專求其形似予所見唐人臨
[004-21b]
二王書無不然非獨蘇公此帖爲然也今之善爲形似
者可謂極天下之工矣豈古今之智巧未足以臻此耶
   記水樂亭詩
東陽婺大縣爲長吏者恒憚其不易治若唐于君興宗
宋王君□鮑君極率以暇日寓情山水間苟非能使政
平訟理而田里安於無事雖窮觀游之美誰與樂此然
則地固未必難治獨患夫吏之知以簡易爲治者少也
王君爲縣在熈寧時嘗從賓寮登西峴山作亭泉上名
[004-22a]
水樂眉山二蘇公咸爲賦詩亭旣廢好事者或以其詩
刻寘杭之南山水樂洞猶存其舊題曰東陽云天厯二
年秋某月今縣尹趙侯某始即其故處作新亭且買石
復刻詩亭中侯之爲治不煩而餘力之所及亦可槩見
矣視前人何歉乎輙爲志其嵗月於下方庶後之從政
者有取焉
   跋米南宫帖
元章負其才氣傲睨一世而推服道祖如此道祖之爲
[004-22b]
人可知也世徒以其善書並稱之曰米薛而此帖無一
語及之則其可推服者豈直翰墨之工而已
   題雲山圖
予不解畫凡古今名筆皆莫識其所以爲工近留南屏
積雨彌月遙望羣峯隠見於煙雲杳靄間倐忽之頃變
幻百出宛然他日畫中所見乃知良工之意匠真能窺
造化之妙者昔人誦杜子美夜深殿突兀以爲親涉其
境始悟爲佳句豈虚言哉
[004-23a]
   先世墓銘後記
右墓誌銘二通前銘黃夫人宗氏於溍爲七世祖妣實
故京城留守兼開封尹贈觀文殿學士忠簡公澤之從
妹作銘者夫人之姪潁忠簡子也忠簡薨於汴數日將
士去者十五汴人以潁嘗居戎幕得士卒心相率言於
朝請以繼其父任時已除杜充留守乃以潁直秘閣爲
其判官尋與充議不合去秦檜枋國李泰發參政得罪
貶潁坐貽泰發書有忽聞逺適豈勝惶駭等語降三官
[004-23b]
銘作於檜死之月曰右朝奉大夫者其元官也又兩月
遂爲兵部郎中終其官後銘居士黃公夫人第三子是
爲溍之六世祖公第二子諱紹祖則溍之五世祖也作
銘者公之甥喻良能前銘叙女適喻葆光者其父也以
子貴累贈中散大夫子男五人皆黃氏出而其四人俱
以文章知名良倚良能同擢紹興丁丑第良材國子進
士良弼國學進士龍川陳先生稱烏傷四君子叔奇者
良能字季直者良弼字其二人則何恪茂恭陳炳徳先
[004-24a]
也良能仕於朝嘗以太常丞兼權工部郎官積階朝議
大夫爵義烏縣開國男有香山集行於世而此銘不載
集中居士樂府蓋題秦檜所建太平樓佞臣謂檜也公
沒迨今百四十有五年遺文皆散落惟所賦樂府猶爲
人所傳誦溍嘗訪求得他詩文與樂府合五千餘言第
爲三卷間又從宗氏得此二銘謹録而蔵之併記其後
庶來者有考也
   先居士樂府後記
[004-24b]
右居士公題太平樓滿庭芳即誌銘稱公所作樂府也
舊傳樓秦檜所建按宋史紹興五年五月神武中軍統
制楊沂中發卒輦恠石寘太平樓殿中侍御史張絢劾
奏其事沂中坐罰金是時檜已去相位則樓之建當在
檜秉政初曁檜再相和議成日使士人歌誦太平中興
之美樂府所爲作也時檜命察事卒數百游市中聞言
其姦者輙捕送大理獄殺之上書言朝政例貶萬里外
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間公亦歸隠不復出矣溍旣録二
[004-25a]
銘并以公樂府及何公茂恭跋文附見其左茂恭蓋龍
川先生所謂四君子者而龍川茂恭兄子壻也
   跋景傳遺文
嗚呼此景傳絶筆也予尚忍言之哉景傳長予十五嵗
與予爲忘年交而其子克讓予壻也景傳始屬疾陰陽
家爭來言所穿新井不利景傳曰死生有命井非所獲
罪也皆謝遣之時克讓方從予鄞江上於是有待汝不
歸我行有程之語克讓旣歸則又有忍死待兒而兒歸
[004-25b]
之語嗚呼予尚忍言之哉景傳之先有爲邵州新化縣
主簿者仕稍不顯主簿君之父篤厚長者宗忠簡公父
事之其殁也公實銘其墓逮景傳之尊府君希聲先生
遂以文學爲後進師而景傳負其不羈之才浮游物表
人見其寓笑扵文字間類若依隠玩世至於死生之際
處之裕如合乎聖賢之學而出乎性命之正者人固未
或能知之也其季景宗朝出畊夜歸讀古人書薄已而
厚物近乎昔之獨行君子者予尤畏慕焉景傳謂克讓
[004-26a]
汝非季父不立汝非外舅不成嗚呼景宗視克讓蓋猶
予也而景傳望予之厚如此予亦安能有以慰景傳於
地下而尚忍言之哉景傳之死予旣無隻字以爲之銘
又無片辭以爲之誄姑輯其遺言録而蔵諸以示無忘
或者克讓因是尚有警也
   跋景傳新店彎詩
新店彎在諸曁東北三十里景傳十八年間凡三題詩
頃予忝佐景州以故事謁郡府道過其處覽最後所題
[004-26b]
嵗月蓋余以督運吏居鄞時景傳攜其子克讓來爲予
壻嘗寓宿於此也追計之已六年而景傳與予永訣者
亦四年因次其韻以志存殁之感今相距又五年矣偶
閲舊槀不勝愴然輙録爲二通一以授克讓蔵於家一
以寄新店主人俾附後題之末
   跋張監丞代祀虞帝廟詩
有虞氏距今三千餘年廟而祀之蓋非一日張侯將上
指以香幣走祠下遽能致其昭受而響答此皆聖神在
[004-27a]
御徳恊古先故其感孚有同符契張侯固若無所容其
力矣雖然君猶天也其徳有不可名言者是以昔之詩
人歌祭祀之盛惟美夫駿奔顯相而已張侯駿奔顯相
之功不旣多乎播之頌聲亦清廟詩人之意也覽者盍
以是觀焉
   書王氏忠孝堂記後
僕所居里於漢爲烏傷縣蓋秦人顔君以孝稱負土𦵏
其親而羣烏銜土以助之烏吻皆傷故曰烏傷其後有
[004-27b]
宗公澤宋元祐進士靖康時守磁州高宗以親王北使
過磁公力止之朝廷尋以爲天下兵馬大元帥而公爲
副元帥遂建中天之業公以京城留守殁於汴諡曰忠
簡縣人至今奉公與顔君合祠於學官號其堂曰忠孝
云夫以數萬家之邑上下幾二千年乃得此兩人其子
孫或不克大振或已泯絶無聞若潼川王氏萃忠孝之
名於一門而嗣人又能侈大之俾彌乆勿墜雖晉卞氏
不得專美於前吾鄉先哲固有所弗如也因觀侍講虞
[004-28a]
公所撰王氏忠孝堂記輙識其賛美之私於篇末焉
   跋劉聲之詩
僕年二十餘識聲之先生於錢唐時聲之方以經學教
授媿莫能執弟子禮後因讀周官將質所疑於聲之而
聲之已死今年秋始獲觀其門人瞿君士宏所集遺文
凡如干篇劉君師魯實序其首於是聲之同時軰流人
物凋落殆盡與聲之游最乆而兄事聲之者今唯師魯
而已士宏得師魯以爲聲之不朽之託尚何憾哉獨惜
[004-28b]
其所纂録殊有未備以僕所蔵聲之遺墨校之集所不
載者五七言古律詩猶十有二首輙書而歸之俾寘卷
中僕所弗及知者固不止此也聲之之子某能保其父
書先王之大經大法見於論著必尚有可徵者士宏其
合而傳之述作之家或有取焉
   跋俞好問記外家遺事
記外家遺事者前有陶公淵明後有蘓公子瞻朱公元
晦皆旣沒而言立故其傳至今俞君好問以外孫記沈
[004-29a]
君遺事而不能必其如昔人之傳與否是以汲汲焉有
求於人而託之以傳四十年間所得前朝故老若一時
公卿顯人之文數十通好問今年七十有六而求之不
厭雖以某之蒙陋晚出亦將使附氏名其末欲報之徳
昊天罔極凱風寒泉之思詎有旣乎沈君約已裕物爲
善而未始近名傳不傳於沈君何失得竊獨感好問之
爲足以厲薄俗而有功於名教甚大故弗辭而爲之書
   題觳觫圖
[004-29b]
客有持觳觫圖過予者作而言曰漁陽嚴君大徳中由
殿中知班爲川州判官州有屠牛者詐爲病牛詣州上
狀君臨視之則牛自其家逸出昻首屈膝望君悲鳴若
有所訴蓋牝牛始孕不病也迺按治屠者罪牛母子獲
全今所畫騎而立者嚴君也持文書跪牛前屠者也右
顧受屠者文書若擁跪者後趨騎者旁君所從吏卒也
其事亦異矣里父老旣爲之圖且率士友爲賦詩竊妄
意太史氏辱爲之叙余聞昔有以詩遺史官願書桃花
[004-30a]
犬事者有識之士或譏之曰史官書事無大於此犬者
乎觀嚴君之愛物而其仁民爲可知固不必計夫牛之
異可與桃花犬比否也序而歸之覽者尚無誚焉
   書趙繼清詩集後
延祐初予以非才叨綴末第浮沈州縣十有六年晚通
朝籍乃與繼清相見京師追數慈㤙舊題升沈存殁殆
相半不能不爲之永嘅於是吾同年之在朝行至大官
者凡若干人入則奉宴間退又各有事乎其職業獨繼
[004-30b]
清方侍班而予以卑官備員冗從得以暇日數過繼清
繼清亦大出平生所爲詩文相與誦咏之以爲樂余毎
愛其詩極清婉而骨氣森然評者但美其不事雕飾殊
不知吾繼清非復異時東塗西抹乆矣居亡何而繼清
隨牒調補一縣去臨分握手於繼清之詩未及改評姑
故識嵗月以道其離合之思云耳
   跋進學工程
易曰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記誦辭章云乎哉記誦
[004-31a]
辭章末矣後生小子猶有廢而弗事者程君敬叔排年
工程之書所爲作也敬叔以文學行誼髙一時其傳蓋
本於考亭門人㬊氏進修之功不必盡出是書夫亦度
中人以下所可企及姑爲是以誘掖之云爾古者大學
之道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
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即其排年之功
程也學者苟能因今人之所可及而求古人之所必至
[004-31b]
敬叔將於是書之外有私淑艾焉行逺自邇登髙自卑
在乎勉之而已
   跋胡氏家蔵公牘
予家蔵先世以京削外改時舉主五員照牒皆有奏撿
而此悉無之不知偶失之邪例無之邪凡自判司簿尉
關陞須舉主三員其舉堪充縣令者謂之令狀右選中
乃得以校尉徑舉縣令又不限所舉員數觀此亦足識
當時故事也
[004-32a]
   跋蘭亭五字損本
宋景定咸淳間賈氏枋國定武舊刻流落人間者鮮不
以資其清玩嘗俾其客廖寺丞參較諸本異同擇其字
之尤精善者輯成一帖命婺之良工王用和刻之經年
乃就尋補用和勇爵以酬其勞其石後歸京師今在故
執政呉公家此本有悦生印必嘗備選擇者可寶也
   跋蘓黄二公帖
蘓帖稱元鈞殿院者吕陶元鈞也陶起進士累遷司門
[004-32b]
郎中哲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朱光庭時爲左司諫奏
翰林學士蘓軾撰館職䇿題譏議先烈乞正其罪陶亦
奏軾素疾程頥光庭爲頥報怨此洛蜀二黨所由分也
蓋蘓與吕俱眉州人云黃帖不著稱謂莫知以災去職
者爲誰當别考也
   跋晦菴先生帖
右朱文公先生與侍郎馬公十一帖先生以淳熈八年
冬爲浙東常平使者九年知累疏劾知台州唐公仲友
[004-33a]
而唐公亦自訴於朝丞相王文定公與唐公居同里且
有連頗陰右之亟俾以江西憲節而去先生抗章不已
乃罷唐公新任而以先生填其闕先生以爲蹊牛奪田
三尺童子知其不可力辭不赴改江東又不赴乞祠而
歸十四年秋復命先生代馬公持江西憲節未赴而十
五年夏五月去相位六月先生入對除兵部郎官以林
侍郎栗論奏有旨仍赴江西竟辭避不赴帖中雖謂馬
公爲交代而實未嘗交承也先生旣用磨勘轉官除職
[004-33b]
予祠尋召入主管西太一宫兼崇政殿説書未及上俄
俾以秘閣修撰奉外祠前兩帖結銜稱朝奉郎主管嵩
山崇福宫方辭論撰而未允也逮得㫖依所乞仍舊職
且降詔褒諭次兩帖迺以直寶文閣入銜帖中云所請
亦幸開允更被褒詔是也又其次兩帖止稱階官貼職
者時已有旨起先生將漕江東即帖中云不知除授所
由者先生方授辭故祠官使職悉不以繫銜也婺相蓋
指文定所謂邪説姦心陰自憑結廟社之靈實紏殛之
[004-34a]
者言若有激恐未必專以前事爲憾也此六帖皆在十
六年夏秋之間最後兩帖一稱權發遣漳州事在紹熈
元年春一稱秘閣修撰主管鴻慶宫在其二年秋餘三
帖則問眷請委之副楮也先生文集所載尺牘分時事
出處問答三門共四十卷而此諸帖皆不見集中謹備
著其嵗月庶俟采録以補闕逸云爾
   跋淳熈名公帖
異時士大夫尺牘往還稱謂封題咸有定式文雖涉太
[004-34b]
繁然其貴而不倨卑而不詘亦有足觀者焉此四十七
帖自宰執侍從庶僚至於京官選人總二十有四其交
際之間流風遺俗猶可槩見也
   跋綦毋潜詩
唐綦毋詩見於殷璠所序河岳英靈集者六篇而璠獨
稱其題鶴林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題靈隠塔影掛清
漢鐘聲和白雲歴代未有龍興在呉中與兩山相望不
逺此詩必一時之作豈璠偶遺之耶抑其去取或自有
[004-35a]
意也因觀間上人所刻墨本輙識其末以俟覽者詳焉
   題真文忠公小像
溍嘗從仇仁父先生觀此卷於金陵今二十又六年重
觀於京師寓舍撫嵗月之逾邁慨前修之渺然景行行
止無以多言爲也
   書仙都王公遺墨後
    碩畫
仙都王公手書孔明見先主下至冦凖出師澶淵凡九
[004-35b]
事號曰碩畫公之以古人自任不輕矣公伯氏魯國文
定公事宋孝宗持政枋者十有五年其功烈在史氏而
公廑宰百里未及大有設施以殁尚頼此書之存其志
猶可槩見公之子是爲魯齋先生以授其猶子且謂或
有發揮於後者今故家日益凋落而王氏子孫以材自
見列於仕籍者斑斑相望魯齋之待於其後者宜不乏
人公之遺志將有託以不墜手澤在焉非直記事纂言
而已
[004-36a]
   與仲子書
魯齋先生學爲世師其承傳之自夫人能推言之而其
得於父兄培植之素以爲受道之地者世或莫之知也
夫以公間生之質又蚤有志於學家庭之間於一言一
動之細猶諄諄吿誡使致其謹如此蒙以養正聖功也
安可忽哉今之顔狀嬰孩言談性命者觀此帖可以自
警矣
   跋葉南康遺墨
[004-36b]
學必有師觀南康史君葉公銘俞先生墓其本末源流
可見矣今去公僅六十年新學小生往往務求名位尊
顯爲人望所屬而能相引重者稱以爲師習俗之不古
甚矣覽此銘不少媿哉
   讀蘓御史奏藁
伯修三爲御史在中臺僅四閲月而章四十五上自聖
躬至於朝廷政令稽古禮文閭閻幽隠苟有關乎大體
繫乎得失知無不言尤以進賢退不肖爲急所劾五人
[004-37a]
皆權要所舉百有九人則世臣耆徳與一時之名流而
於外官下吏草澤之士有弗遺也竊惟國家稽古建官
擇正人㑭司風紀固將使分别忠邪而爲之進退今臺
司計簿毎嵗最其以甚罪坐免官若干人以微文抵吏
議若干人而以亷能見識察者無幾意以爲世道衰薄
故賢者寡不肖者衆而未敢必其然頃因發䇿上庠嘗
以爲問諸生咸莫知所對兹獲觀伯修奏章始知天下
未始乏材特患夫司黜陟之柄者好出聲威以立名譽一
[004-37b]
有所引重輙以附麗爲嫌而止是以斥棄常多甄拔常
少也雖然陽城居諫官七年視伯修爲已乆所論唯陸
贄裴延齡兩人視伯修則已畧而又不能如伯修得行
其言非城之賢不逮伯修蓋伯修遭逢盛際與城所遇
之時有不同也昔之序名臣奏議者不專以盡言爲功
而獨以聽納觀人主之徳豈不然哉
   跋項可立序舊
仲舉家故官族四世祖謝公廓然仕宋孝宗時爲名執
[004-38a]
政仲舉以世殊事異淪落不偶變姓名食於一技人莫
識也可立以家世之契且有連獨識之邂逅逆旅中旣
與之飲酒又爲文與之序舊士大夫始知仲舉本閥閱
子弟稍加禮遇焉可立爲誼則厚矣亦豈仲舉之志哉
予觀昔之隠者往往混迹庸衆人之間要以自全而已
近世所謂髙人逸士身居物表而名聲常赫然諸公貴
人之右其智顧出仲舉下何耶予固非敢謂仲舉爲賢
於今之髙人逸士竊獨因世道之不古而於仲舉之事
[004-38b]
重有感也然則可立之文曷宜無傳乎
   跋致慤亭紀詠
梁棣州之先大夫秘監公作亭祖墓之側以爲嵗時汛
掃饋奠之所名之曰致慤按商人之詩稱綏我思成而
不言所以思成之道記禮者始發其義以爲致慤則著
蓋少威儀之謂慤有合乎商之質禮以質爲本兹其所
以能思成歟墓祭固以義起禮而公之名其亭則可謂
知禮之本者矣夫至哀無文至敬不飾墟墓之間至哀
[004-39a]
也偶人象馬雕刻如生不已文乎宗廟之間至敬也一
宫三室施以采繢不已飾乎文飾盛而哀敬衰是則公
昭示後人使無忘其本之意也孔子之先實商人其嘗
而奉薦也慤雖子貢猶疑焉去聖日逺安知不有致疑
於公名亭之義者誠不宜無述也凡記載序録賦詠總
若干首棣州旣輯成巨編以某嘗託年家之契復㑭題
識其末如此
   跋何節婦詩
[004-39b]
僕舊聞曽大父戸部府君倅呉時永康何公以閣職導
㫖樞庭奉詔察訪江淮招集射陽湖流民道過呉興戸
部府君慷慨劇論時事竟夕而别未幾丞相呉許公去
國言者希㫖目公爲丞相黨人戸部府君亦坐與丞相
兄厚善奉祠而去僕與何氏故契家也節婦吕氏之夫
實都承公之子僕以契家居同郡而莫能知之僕誠鄙
人哉若都承公兄弟材猷之美業履之盛與節婦父母
家衣冠奕葉望扵一鄉則僕知之乆矣節婦之能以義
[004-40a]
自守皆家庭濡染之素與閭巷之間砥行立名者固自
不侔竊意節婦方以不得終事其所天爲大戚諸公顧
以有司之所旌異動色相慶而永歌之不知果出於節
婦之所願欲否也謹附氏名卷末以志其媿而質其疑

   書曽氏家譜後
韓魏公有言謹家諜而不忘乎先塋者孝之大也家諜
之不謹祖先文字之不傳欲究其宅兆而嚴事之其可
[004-40b]
得乎贑人曽魯卿於少師文清公爲六世孫官游南海
上最乆一旦歸而理其先墓之尚存者復其墓田之奪
於豪右者奉其墓祭之廢不舉者凡以家諜之未墜猶
有可考見也魏公之言豈非信然哉夫以魏公精搜博
訪僅能推及先塋之八世而止今魯卿所譜至於十有
八世墓在州里者亦十有三所雖魏公弗如也魯卿之
友著作郎麥君出示此譜因識卷末惟爾後人克謹其
傳焉
[004-41a]
   跋思親堂記
思親堂者廬陵彭氏兄弟登其親之堂而思慕之不忘
故以爲名堂非以思親而作也則凡可以寓其思者奚
獨斯堂哉竊意其布武而前必曰此吾親所行之庭也
拾級而上必曰此吾親所歴之階也入而窺其奥必又
曰此吾親所居之室也不寧惟是至於盤杆几杖物噐
之微苟傳蔵而不廢者必曰此吾親氣澤之所存也是
宜於目觸心接無不託以寓其思亦無時而不思豈必
[004-41b]
當祭而齋始思其居處如記禮者之云乎雖然此猶其
末耳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
孝矣人莫不有親也而不能人人皆爲孝子者弗思而
已能致思焉則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矣一出言而不
敢忘父母矣彭氏之季曰斗字宗建者乆遊京師示予
以堂記求申其説宗建之去斯堂也旣日以逺敢吿以
近取諸身而廣其爲思之義云
   跋思存堂記
[004-42a]
新安呉氏之先墓是爲存山即其冡舍作堂曰思存盖
因其山之名以名其堂庸寓夫事亡如事存之意云謂
之思存者其存與否視夫思與弗思而已祭義曰齋之
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
又曰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位周旋出戸肅然必
有聞乎其容聲出户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
此言將祭而齋當齋而思如其親之存焉詩所謂綏我
思成孔子所謂以時思之者其思有時也若夫知事君
[004-42b]
不忠之非孝則言必思忠知涖官不敬之非孝則事必
思敬知居處不荘之非孝則色必思温貌必思恭仁人
孝子之不忍死其親固無時而弗思其親之沒而不亡
者亦無時而弗存不必齋明盛服以承祭祀然後見夫
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也輙以臨川先生之記斯堂者
申言之如此呉氏之嗣人何日而忘之哉
   跋奉先堂記
奉先堂者廣平趙君家祭之堂也古者大夫士之家皆
[004-43a]
有廟庶人無廟則祭於寢三代而下廟制廢已乆則凡
可以致力於其親者宜無不得爲矧今之堂非古之廟
而所謂祭者直薦而已是固無害於禮亦何憚而不爲
乎人不能爲而趙君獨爲之諸公之所稱述未可謂溢
美也庸表而出之以風於有田禄而儉其親者焉
   跋和靖先生帖
東坡謂先生書似李西臺西臺書蓋屢見之而先生書
顧不多見山陰僧舍有先生所書詩數十首多集中所
[004-43b]
無此帖字畫與之正同可寶也
   跋誠悦堂記
濟南程侯子敬敭歷州縣間治行甚著旣而棄官歸養
其母廬陵王君吾素與侯有雅故又與侯之子益同在
史館爲名其所居之堂曰誠悦且作文以記之蓋治民
本乎事親而悦親本乎誠身其説具於孟子之書記不
釋其義而獨稱侯政事之美者因末以見其本也夫善
言理者必有徵於事是以君子言貴乎有物苟徒𠞰取
[004-44a]
昔人之成説而侈爲空言將焉用之覽此記者由其仁
民愛物之功而得其誠身悦親之實斯可爲知言者矣
   跋常掾平反序
晉寧府掾常元亨從其推官劉君慮囚稷山有張甲者
坐殺兄獄具已乆元亨閲其牘知有寃白於劉君直而
出之劉君深服其詳敏自以位卑莫克論薦迺序其事
而傳焉漢史稱于公爲東海郡决曹决獄平顧其可見
者獨孝婦不殺姑一事耳而太守不能聽至令抱具獄
[004-44b]
哭而去嗟乎婦之不殺姑與弟之不殺兄事正相類元
亨能爲于公之所不能爲者非元亨之才有大過於于
公蓋其所遇不同也然則劉君賢於昔之爲太守者逺
矣劉君方居北門握史筆倘因撰述而有所登載亦足
以見當今吏稱其職而天下無寃民前代所不及也安
可以爲小善而略之哉
   跋臨汝記
臨汝記者前進士楊舟爲江西行中書掾申屠子迪作
[004-45a]
也撫州民呉甲以貲致身郡吏又欲援其子乙領臨汝
書院錢榖計山長萬士元持不可甲怒假他事属郡倅
廷辱之士元不能堪歸自剄而不殊乙遽來受事士元
益痛憤引刀絶吭而死士元無子唯一力甲欲㓕其口
復假他事㑭有司逮繫之諸生皆駭散鄰僧収士元尸
而瘞焉乙後自陳考滿挾憲府公牒於堂補儒學官子
迪時爲都曹掾按儒臺故牘得士元死與乙受事月日
白其狀罷遣之且爲文弔祭士元御史來監洽者欲爲
[004-45b]
乙地而莫能奪其議也子迪旣調官去乙得行其計遂
取臨江儒學録其在臨江數自警謂萬山長至云凡舟
之記亡慮二千言其大略如此嗟乎向使士元死而事
覺子迪得閲其獄暴殺人者罪而誅之則記之所述宜
有大於此者顧以嵗月相去已乆且㑹赦故所記止是
予所以哀士元之死悲子迪之志爲之掩卷而太息也
輙刪其要而論著於篇
   書申屠公墓表後
[004-46a]
孔子之贊易蓋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又曰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而孟子論君子之澤直斷以五世嗟乎名之
成否慶之有餘不足亦視夫善之積與不積何如耳子
子孫孫勿替引之雖百世可也内翰臨川呉先生旣以
善人表申屠公之墓且登載其爲善之迹甚具人知公
之無媿於其名而不知公以考城君爲之父御史君爲
之子諸孫又往往能以材自見而致顯融於時所積之
厚非一世矣公之名則以暴著餘慶之未艾詎易量哉
[004-46b]
繼述之善是在後人庸志諸下方以俟
   跋蘭亭序
呉興公臨禊帖予所見亡慮數十本此其最佳者然嘗
觀唐馮承素所臨極蕭散朴拙殊與此不類好事者能
合而求其同則王氏筆意所在可得矣
   跋御書明良二大字
皇上在宥天下端拱無爲清間之燕時游心於藝事雲
章奎畫夐出前古帝王之上而臣下罕有獲拜賜者惟
[004-47a]
翰林學士承㫖開府儀同三司扎拉爾公以開國元勲
之胄世長宿衛清忠粹徳簡在帝心親御翰墨書明良
二大字以賜焉仍命公因以爲字臣溍忝以非才載筆
從公之後公出以示臣㑭志於下方臣竊惟君尊臣卑
者分之殊休戚同之其體則一是故舜之作歌臯陶之
賡載皆取諸人之身而以元首股肱爲喻元首之明君
徳也股肱之良臣道也合明良之二言以爲賜而因以
字之於以表君臣之一體也非世家重臣與國同休戚
[004-47b]
者何以堪此乎雖然舜臯陶之賡歌所謂元首明哉股
肱良哉者臣之良由君之明也武丁之命説所謂股肱
惟人良臣惟聖者君之聖由臣之良也然則公之圖爲
補報者宜何如哉臣不佞不敢徒以公衣被昭囘之光
侈爲一時之榮遇而獨以大人之事君者有望於公罔
㑭昔賢專美於前也
   跋御書慶壽二大字
今上皇帝改元至正之明年翰林學士臣多爾濟巴勒嘗
[004-48a]
一日侍燕間於宣文閣上親御翰墨作慶夀兩大字以
賜焉後七年臣溍以非才待罪翰林臣多爾濟巴勒由遼
陽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入爲中政使出以示臣㑭謹志
之臣欽惟皇帝陛下以天縱之多能聖學之餘事形
於心畫如雲漢之昭回在上非下土愚臣所得而窺測
然竊聞之皇極五福以夀爲先兆民所賴一人之慶夫
以勲賢貴胄爲國世臣錫之睂夀以保其家宜也乃若
推廣上㤙均慶於下使八荒之臣同躋夀域豈非所謂
[004-48b]
彰君之賜乎臣於名言之所不及者旣不敢強賛一辭
而屬望之私有不容自已者謹以志於下方
   跋御賜永懷二字
文皇以萬幾之暇游心藝事神文聖筆冠絶古今間嘗
以佩刀刻蘆菔根作永懷二字亦妙具乎八法因摸爲
墨本以賜近臣今翰林學士承㫖哈喇巴圗爾時方以
禮部尚書入侍燕間與被是賜襲蔵已乆恐人無知者
出以示臣某㑭志於下方臣竊惟永懷之義猶大雅之
[004-49a]
詩所謂永言孝思也昔周成王剪桐葉爲圭徒以實其
戲言而上之孝思造次不忘乎聖念度越三代之人主
逺矣後之史臣宜有述焉
   跋袁翰林鹵簿詩
昔我世祖皇帝肇建太室武宗皇帝始親祼獻逮
英宗皇帝乃行時享之禮而備鹵簿之儀蓋太平極盛
之際也翰林直學士致仕袁公時爲祕書監著作郎寫
以爲詩使窮鄉下士一覽觀焉如身在輦轂之下而覩
[004-49b]
熈朝之彌文何其幸歟漢應劭唐王象皆有鹵簿圖宋
王欽若有鹵簿記三卷宋綬増爲七卷後累増爲三十
三卷公乃括以六百言曲盡其鋪張之妙亦奇矣詩曰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安可忽諸
   跋武學博士朱公誥
宋理宗開慶元年七月故敷文閣學士朱公由史館校
勘授武學博士我曽大父戸部府君由通判慶元軍府
事授武學諭實與公並命後九十年是爲今至正九年
[004-50a]
乃獲觀公曽孫業所述公年譜誤以武學爲太學謹録
當時所被吿詞歸之以補其闕而訂其偽
   跋王江州誥
右王江州誥詞中書舍人樓鑰行宋三百年吾烏傷第
進士者實始於王氏皇祐癸巳則㤙陽令固紹聖甲戌
則知福州贈正議大夫永年福州之孫寅乃弗取世科
而用蔭入官歷守七郡其以朝請大夫知江州則慶元
元年正月也凡州郡守臣差則出勅除則給誥而誥必
[004-50b]
有褒詞故尤以爲榮江州之七世從孫褘從予游京師
予因閲官書於史局得此誥詞録而歸之以備其家乘
之闕文
   跋危公墓誌銘
宋崇寧選人七階判司簿尉爲迪功修職郎有舉主三
員則闗陞令禄即從政郎也自從政四遷至承直郎是
爲兩使職官留守判官猶是選人有舉主五員則班引
而改合入官以職事官改者則吏部具鈔外改則免班
[004-51a]
引改官後例差作縣謂之須入若他有除擢而理爲須入
則免作縣也危公已自從政兩遷至文林故超授通直
郎蓋迪功而上則改京官文林而上則改陞朝官謂之
合入通直乃其合入之官仁和赤縣故公以陞朝官知
其縣事也若夫所謂轉官者又與改官不同京官以上
四年一磨勘轉至前行正郎止待制以上六年一轉至
諫議大夫止之類是也因陳君論誌銘誤以改官爲轉
官以知縣爲縣令謹考舊制附見於後云
[004-51b]
   跋宋諸公遺墨
右宋人尺牘十有二凡十人雷知院孝友宇文簽樞紹
節同事茂陵而呉節使瓌憲聖猶子曽開府覿夀皇潜
邸舊人此卷先執政從官次宗戚近臣以及庶僚而不
復計其時軰之後先又以蔡尚書㓜學爲中書故亦寘
於鄭侍郎作肅之後贉卷紙有小墨印曰臣陳瑾重背
造是必嘗歸於祕府矣此十人者不皆以善書自名當
時相去又未乆不知何以貴重之如此徐君於六十年
[004-52a]
後得之五千里外豈不可爲奇玩也哉
   跋宋兩朝遺墨二首
    理宗與賈似道書
右宋理宗付賈似道親筆按續通鑑長編景定三年二
月丁亥朔李松夀來納欵上諭宰執曰情偽難憑又曰
切須審處似道當與之要約如能歸漣海之地方可取
信十二日戊戌都省言漣海已遂収復而新史歸地在
二十四日庚戌乃因李直是日有建節封王之命而連
[004-52b]
書之耳璮即松夀也此親筆以初十日午時下曰來意
真確又曰不可失信必在已要約之後未歸地之前蓋
是月之初十日丙申故事禁中處分事付外謂之内批
又謂之御筆皆内夫人代書而所謂御寶批者或上批
或内夫人批皆用御寶惟親筆則上親書押字不必用
寶璮之去就事繫機宻上不批示外廷而獨以親筆付
似道故正史及他傳記皆無所登載庸考次月日以備
闕文
[004-53a]
    度宗與賈似道書
右宋度宗答賈似道手書命之曰師相而不名體貌之
至矣其稱謂之過雖見譏於史氏若夫實藉鈞庇伏丐
鈞照等語如士庶之施於敵已者君臣之分幾於盡廢
此紙流落人間乃搜訪之所不及是以史氏無譏焉孰
知夫禮先亡而國隨之非細故也庸表而出之以俟後
之秉筆者焉
   跋米元章書蘭亭序
[004-53b]
臨禊帖者得其貌似優孟之效孫叔敖也得其意似魯
男子之學栁下惠也世所傳三米蘭亭乃是以右軍書
摸勒上石此則元章臨右軍書貌不必同意無少異可
寶也
   跋傅氏所受誥命
溍八嵗入學受書於傅先生後七十年乃辱與先生從
孫藻游因獲觀其先世所被誥命蓋修職郎致仕思聰
於先生爲曽大父迪功郎致仕大中於先生爲大父修
[004-54a]
職故有官以長子時中得觧而加封其第二子即迪功
亦以長子奎得觧而受封迪功第四子翼則先生之父
藻之曽大父也傅氏世業儒異時甞有第進士者僅霑
一命而止先生之上世又皆以慶典推㤙懷才而不試
藻妙齡秀發委祉所及將於是乎在先生名肖説字商
佐云
   跋金縢圖
尚書正義分金縢一篇爲四節呉郡顔直之用龍眠遺
[004-54b]
法書其本文而畫其所書以爲此圖其所書蓋第二節
之冊祝第三節之卜吉祝與卜同在一時篇終所記乃
後來事故略而弗及也經文可見者植璧秉珪啟籥納
冊而已此圖於鼎爼樽爵豆籩筐篚之屬靡所不備亦
畫家以意爲之而曲盡其形容耳
   跋方承奉墓誌銘
承奉方公大冶丞諱應龍之父也虞公與大冶俱嘉定
癸未進士故承奉之沒虞公爲銘其墓因及吾邑諸同
[004-55a]
年景雲者朱公元龍字元齡者樓公大年字處善者龔
公應之也龔公以經義受知穆陵歴踐清要官至右史
終於中大夫直寶謨閣朱公由宗正丞兼樞宻院檢詳
諸房文字左司郎官國史院編修官實録院檢討官累
遷知台州虞公由尚右郎官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録院
檢討官累遷知瑞州樓公亦以吉州倅攝郡事入爲提
領戸部犒賞所正管文字惟大冶先已有官鎻應換授
僅得一階未及陞改而以選人先其父卒人莫不悼惜
[004-55b]
焉後虞公作銘一百有四年是爲今至正十二年大冶
曽孫道禪以嵗乆銘文失其傳來訪於某謹録而歸之
   跋歐陽文忠公帖
右歐陽文忠公帖奉職者公第十三姪與其弟十四郎
名皆未詳帖中云十四郎自縣中來三班奉職右選卑
官必爲監當於一縣也公以皇祐四年三月丁鄭夫人
憂五年八月自潁歸𦵏於吉而此帖作於是年之正月
蓋因遣人求墓誌而附致之也别一帖云只十六程可
[004-56a]
到必潁之鄰郡但墓誌不傳莫詳所稱知府舍人爲誰
或誚公不當言官職難得只教以修天爵奉天職可也
伏觀此帖雖不據古經傳爲無髙論而勸戒之辭真切
懇到出於至誠與家人語當如是也蘓文忠公嘗跋公
與十二姪司理等帖云凡人勉强於外何所不至惟考
之其私乃見真偽此歐陽公與其弟姪家書也又云聞
公之子季黙編公牋牘爲一集此數帖尤有益於世當
録以寄季黙蘓公真知言哉
[004-56b]
   跋乾淳四賢墨蹟
    朱文公與大愚帖
淳熈丙申公用執政薦除祕書郎而羣小問之尋降御
批曰引虛名之士恐壞朝廷公亦辭不拜且有與東萊
書時公新作草堂於雲谷以待來學故帖中云諸况已
具恭兄書中腐儒之效如此豈復敢有傳道授業之意
但欲杜門念咎以畢餘生也公以六月辭除命七月不
允再辭十月乃奉祠崇道故帖中云一請往來動踰兩
[004-57a]
月也大愚任四明倉曹在壬寅冬距公之得祠首尾七
年帖中稱之曰監倉者必作於其需次之時也
   張宣公與東萊帖
乾道辛夘春詔以知閤門事張説簽書樞宻院事公時
以左司兼侍講手䟽極言其不可命中寢而宰相陰主
之乃出公守袁州壬辰春遂伸説前命帖中云元晦之
約竟能成否宜春在來年六月若不被汰斥果成赴上
則明秋可邀二兄過彼相㑹然公自去國退居三年袁
[004-57b]
州之闕竟不及赴淳熈甲午乃起帥廣西東萊以正字
丁外艱是年夏服除奉崇道祠秋入越故帖中稱之曰
主管正字且問其留㑹稽幾日公作此帖於冬初廣西
之命蓋未下也
   吕成公與某少卿帖
少卿莫詳爲誰公以宣教郎繫銜者帖作於乾道辛夘
七月改京官以後九月除館職以前也
   吕忠公與石應之帖
[004-58a]
應之名宗昭越之石氏東萊門人公作此帖於紹熈甲
寅之正月云妹子姻事嵗晚已畢而同月有祭妹文則
作此帖之日妹猶無恙也帖中後一段蓋應之哭内已
乆故公欲其得賢配爲内助而公有女將適其子故帖
中云此自君家事累紙叨怛近於强聒又云然渠成亦
秦之利也其稱應之曰正字者應之乾道壬辰乙科進
士至是已餘二十年必召試入館也
   書曽大父代朱簽判作啟劄後
[004-58b]
遯山朱公蚤從我曽大父户部府君逰户部府君奇其
才以仲弟望江令之女歸焉公年二十有六擢龍飛乙
科初筮處之幕職祗事伊始例修竿牘之敬自通於臺
閫守倅交代同僚皆户部府君爲之具槀蓋以文爲贄
在盛時固有之其爲禮之煩苛則至季世而極重緘疉
幅累百千言間有以一二聫援据之功偶儷之工而被
知遇者精搜巧琢尤不敢率易焉場屋之士甫就選調
門無食客佐其操觚染翰鮮不資於父兄師友渡江後
[004-59a]
名公别集所載可見也逮今盛時風俗復還於淳古上
下之交際以實而不以文公雖勞神州縣垂三十年莫
有責以向來煩苛之禮者矣自公得謝而終老於家又
不啻四十年當時故事有後人耳目所不及接者焉溍
近因裒輯户部府君遺文而得此槀凡爲啟劄總若干
通輙録以授公之孫濓㑭謹蔵之濓篤於學而酷嗜爲
古文若無用此爲或者觀其舊俗而有以騐今昔質文
之異尚也
[004-59b]
  跋
   跋唐臨王右軍二帖
右唐臨王右軍二帖其精詣如此而不著臨者氏名蓋
當時士大夫類能書非獨二三鉅公顯人爲可傳也
   跋東坡臨明逺帖
古人臨書不求形似而能得其遺意今則愈工愈不近
也好事者盍於此帖乎觀之
   跋泰山碑
[004-60a]
泰山碑字多磨滅唯二世詔粗完嶧山碑亦有此詔蓋
當時欲使來者知石刻是始皇帝所爲故皆刻此詔於
其後也
   跋嶧山碑
歐陽公謂嶧山無此碑觀杜子美贈李潮詩則歐陽公
之前無此碑已乆新齋李公嘗以模本刻于金陵郡學
其石今亦弗存此是徐鼎臣模刻舊本可寶也
   跋館本十七帖
[004-60b]
唐貞觀元年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子嗜書者二十四
人隸宏文館習書出禁中法書以授之尋又置搨書三
人此館本之始也開元六年命整理御府古今工書鍾
王等蹟得一千五百一十巻視貞觀時無所増成龍朔
三年進館内法書至九百四十九卷然則當時館本
必不止十七帖此十七帖特以世所共傳而其後有勅
勒充館本故名之曰館本十七帖耳巻尾有僧權二字
不完是梁之徐僧權云
[004-61a]
   跋唐御史臺精舍記
漢史列傳具載包咸劉淑檀敷李充所立精舍而唐御
史臺精舍史缺弗録蓋彼四人者皆以講授諸生此則
以奉浮屠氏故畧之耳幸有此碑可存當時故事也
   跋李西臺書
涪翁稱西臺書出羣拔萃膳不剩肉如美女豐肌而神
氣清秀但恨摹手失其筆意耳今獲觀此真迹而窺見
其筆意寧復有涪翁之遺恨乎
[004-61b]
   跋林和靖詩
予嘗見先生手書詩一巻多集中所不載此三詩則皆
有之而亦不盡同竊意集中是後人改定也
   跋范文正公書伯夷頌
范文正公爲蘓才翁書伯夷頌後有秦㑹之太師賈師
憲太傅兩人圖記宋南渡後此巻必流落江左而嘗入
其家至李侯戡得之於燕則宋亡之明年也范氏所居
近在呉中兩人不能舉而歸之卒有待於李侯而公之
[004-62a]
子孫乃獲敬受寶蔵焉豈偶然哉蓋自西方兵寢不用
公歸而均逸外藩因得以暇日游心於藝事才翁善書
而深服公楷法之妙求公寫乾卦而公以字數多眼力
不逮故爲寫此頌巻末第云書法亦要切磋未是處無
惜賜教而已後來一二大老乃推廣其説謂公書此實
爲天下萬世綱常計至哉言乎末學之士毋庸贅述也
   跋范文正公與尹舍人帖
尹公自謂與范公義兼師友而其言談罕及於性命至
[004-62b]
尹公處死生之變尤人所難能非知道者不足以與於
此蓋是時風俗醇厚士大夫多不言而躬行未至立名
字以相高此宋三百年極盛之際也伏觀范公遺帖安
得不爲之撫巻而三歎乎
   跋徐州鹿鳴燕詩序
此叙視東坡先生集所載少六字不同者十三字按先
生以嘉祐元年舉進士此巻云嘉祐之初而集中作嘉
祐之末幸真蹟尚存可正傳刻之誤也
[004-63a]
   跋東坡書秦少游龍井題名
元豐元年東坡先生謫黃州少㳺以二年秋至龍井三
年秋先生乃爲書此題名而記其後言與兒子邁棹小
舟至赤壁西望武昌山谷喬木蒼然雲濤際天而先生
作赤壁賦則五年之秋冬也溍兒時即能誦少㳺題名
不意垂老獲見先生真蹟因考其嵗月而謹志之
   跋黙成潘公帖
考亭朱子稱公所居僅庇風雨郭外無尺寸之田經界
[004-63b]
法行獨以丘墓之寄輸帛數尺而已此帖所言歷仕二
十六年無一畆可耕一椽可居是也朱子文謂公前後
在官不過八百六十餘日然則二十六年之中所歴實
不滿今之一考俸賜蓋亦無幾宜其清苦貧約也吾鄉
先達貴而能貧者惟公及徐文清公而公之襟度尤爲
灑落嗚呼賢哉
   跋靜修先生遺墨
某弱冠時甞手鈔靜修先生丁亥集悉能成誦後五十
[004-64a]
餘年始從汝南張君獲覩先生遺墨蓋君之先大父受
業先生之門故先生書此以授之其言小學書不取鄧
伯道朱夀昌事善發明朱子言外之意某旣得以快覩
前修之真蹟又有以竊窺先儒之微㫖抑何幸歟
   跋翠巖畫
先生盛年客於信國趙公頗欲以奇偉非常之功自見
遭值聖時海宇爲一老無所用浮湛俗間其胷中之磊
落軒昻峥嶸突兀者時時發見於筆墨之所及後生小
[004-64b]
子乃欲一切律以尋常書畫之品式宜其傳於世者少
也某以大徳戊戌春見先生於錢唐今已五十年因觀
先生所爲孟浩然詩意圖聊識其後云
   跋趙魏公書歐陽氏八法
近世錢唐金氏一之以善爲歐書得名曁趙魏公出學
者爭慕效焉歐學遂廢而不知公之教子實用其八法
頼此帖故存本末源流尚可考也雖然梓匠輪輿能與
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父子不傳之妙必有出於此帖
[004-65a]
之外者矣臨學之家宜深造而自得焉
   跋錢翼之千文
呉興趙公早年學書用工至精宻迨其得於心而應於
手縱横曲折無不如意之所欲出以公之學名其家者
務於速成往往摹倣公暮年所書而求其形似如不由
其户而欲升其堂入其室也得公之用功精宻又參以
古人而别出新意自爲一家如吾翼之者殊不多見此
巻千文四體皆其得意書尤不易得今翼之已不可作
[004-65b]
而有子能傳其業亦以予言爲然否乎
   跋餘姚海隄記
書叙禹之治水備著其濬導之功孟子亦稱禹䟽九河
瀹濟漯決汝漢排淮泗其於海惟曰入於海注之海而
已蓋至此無所復用其力是以太史公河渠有書班孟
堅溝洫有志至於海則存而不論也餘姚居天下之東
南而地訖於海居人數有海患其故爲縣時宋慶厯間
知縣事謝景初嘗爲隄二萬八千尺慶元間知縣事施
[004-66a]
宿嘗爲隄四萬二千尺而其中爲石隄者五千七百尺
其用力於海皆古所未及可謂難矣國初易縣爲州四
十餘年而葉君恒來爲其州判官所作石隄以尺計者
前後總二萬四千二百二十五視前人不愈難哉先儒
胡文昭公毎以經義治事分齋教學者所治之事水利
其一也自世儒務爲髙論而不屑意於事爲之末或者
遂指經義爲無用之言以相詬病亦已乆矣君以經義
釋褐入官而善於治事至於水利亦能用力於古所未
[004-66b]
及大書深刻登載已詳今獨推其能爲人之難能者由
其知先儒爲學之道而經義之果不爲空言也
   跋南豐曽公諡文定覆議
宋制文臣光禄大夫武臣節度使以上法當定諡者皆
太常博士議之考功郎中覆之乃以上於朝而降勅紹
興初欲旌死節之臣始有賜諡徑令中書舍人行詞給
吿太常考功咸不與焉由是應得諡者亦援以爲比乾
道末臣寮言其非故事而申明之淳熈中遂詔特命諡
[004-67a]
者竝經有司議定取旨出勅曽公官止四品因鄉郡之
請而賜諡其議於太常覆於考功者用近制也然其發
揚褒美雖書贊之辭殆不是過豈以降勅給吿爲輕重
哉劉公自嘉熈戊戌訖淳祐壬寅凡兩兼考功又真除
員外郎不知此議作於何時今言者方建白重修宋史
考其嵗月上之有司以補曽公列傳之闕可也
   書賈氏家譜後
宋南渡後婺之東陽第進士者自蘭隰賈公始公諱廷
[004-67b]
佐字子野父奉直公用故宰相魏國文元公恩補官而
公自真定還居東陽家譜幸完可考縣志載公爲刪定
官以忤秦檜去國而公主桐盧簿時乞罷和議三書皆
缺弗録人無得而傳焉檜㑭其君稱藩於敵國史諱不
書但謂之和而臣僚章奏如忠簡胡公所謂朝廷宰執
盡爲陪臣者自不可掩公書亦曰陛下爲敵國諸侯臣
爲敵國陪屬與忠簡不謀同辭尤可見當時事實初非
過爲是激切之言也夫和者東都盛時嘗以施於隣國
[004-68a]
何獨紹興之事能使人感憤若是乎詔諭之使受書之
禮蓋不止形於空言矣予友呉正傳爲公畫贊叙謂言
一至此其君所不能堪是猶以史氏所諱而疑其言之
過於激切也正傳又謂世知有忠簡之書而不知有公
嗚呼自古忠正之士危言讜議湮沒無傳者豈獨公哉
公之所言則有足徵者不可使終無傳也庸因正傳所
序而備論之以俟著述之家訪問焉
   書葉信公年譜後
[004-68b]
宋制文臣少卿監武臣正刺史以上在先朝薨卒者實
録内例有附傳國史列傳之所本也今言者方建白重
修宋史而丞相信國葉公之薨在徳祐失國後三年無
附傳之可据某嘗過公故第而拜公遺像於甽忠堂退
又得故禮部尚書王公所撰公墓誌銘而知公平生大
節歴官行事之槩兹獲觀公家所述年譜視墓誌銘爲
尤詳竊意當時名卿大夫相繼淪沒於徳祐以後者宜
不止公一人未必皆如公之有後而能以儒世其家也
[004-69a]
文獻之不足徵者旣如彼幸其猶有存者宜謹襲蔵以
俟有司之詢訪焉若夫考其時事而著論賛之辭則有
秉史筆者在非吾徒所敢知也
   跋右丞葉公上書副本
宋景定甲子秋七月彗出栁詔求直言三學之士皆有
書言朝政缺失故尚書右丞葉公李時游京學與同舍
生唐棣等八十三人叩閽上書斥言宰臣賈似道專權
誤國尤爲剴切似道知奏藁出於公八月令京尹劉良
[004-69b]
貴捕寘於獄以僣用金飾齋扁爲公罪竄漳州徳祐乙
亥似道以喪師謫漳州乃放公自便初世祖皇帝親
總六師駐江上而憲宗皇帝奄棄羣臣世祖歸正
宸極鄂州圍觧似道方宣撫京湖邀爲已功遂入據相
位公書所謂適有天幸克成厥勲是也中原士大夫往
往能傳誦之國朝旣取宋至元十四年命御史大夫相
威行臺江南訪得公於杭州即以公提舉儒學二十四
年尚書省立由提舉召拜左丞尋遷右丞二十八年卒
[004-70a]
於官東山朱君伯清少與公同師事太學博士施先生
南一公之獲罪人莫敢近朱君獨具服食之物遣所親
䕶送以行及公居政府士多由公以進公數遣迎致朱
君訖謝弗往以布衣終公南去時朱君之子文韶甫七
嵗臨别以所上書副本授之文韶襲蔵惟謹迨今八十
年莫有知者文韶沒後其子天驥始出以示某㑭志其
嵗月於左方以俟秉史筆者采擇焉
   跋禇河南書兒寛賛
[004-70b]
子固以此賛與三龕孟法師碑用筆不同定爲河南晚
年書碑有嵗月誠可信不疑然石刻視真蹟自不無少
異蓋其轉摺精神處有非摹勒之巧所能盡也
   跋閻立本畫
宣和内府所蔵閻相畫三十有二予嘗於故祕書少監
吕公家觀其房宿蓋大徳中先朝所賜宣和舊物也今
乃獲覩此五星東海徐公謂所見三本皆不逮此則其
所畫宜非一本此巻雖無内府印章而徐公在宣和間
[004-71a]
已鑒定爲真蹟誠可寳矣
   跋蘭亭圖
右蘭亭圖趙千里作永和禊集四十有二人其不見於
史傳者世或莫知其姓名千載之下乃有能摹寫其儀
刑風度以補史氏之闕者非直可資一時之清玩而已
李伯時有觴詠圖好事者已爲刻石以傳此圖纎麗微
宻雖有善工亦未易刻尤可貴也
   題唐臨蘭亭
[004-71b]
舊見馮承素米禮部及趙魏公所臨禊帖未嘗為苟同
今觀此本筆勢翩翩風神秀發又絶異欲取而參較之
不能不以四者之難并爲恨也
   跋晦庵先生帖
國朝善書者稱秋磵王公評考亭朱子之書曰道義精
華之氣渾渾灝灝自理窟中流出又曰道義之氣葱葱
欝欝散於文字間其評書如此則其善書豈直㸃畫之
工而已葢自許魏公推明朱學而立其説於學官且用
[004-72a]
以取士朔南聲教所暨咸知尊信之罔有異辭至其翰
墨之妙類以爲儒者細事寘而弗論秋磵公可謂目擊
道存者矣道傳赴玉堂之召攜考亭手帖北上玉堂諸
老善書如秋磵公者爲不少幸求其試評之
   跋朱椽辨誣詩卷後
人莫不有是非之心充是心也行於朝廷則爲公道發
扵士君子則爲公論公道廢而後公論興公論息則天
理滅矣敬之以剛直取惄受誣而臺府爲别白是非以
[004-72b]
昭雪之朝廷之公道行矣奚以士君子之公論爲哉諸
公猶嗟嘆之永歌之而不已者非專爲敬之發也葢將
使在髙位而無是非之心滅天理窮人欲者聞敬之之
事足以戒也敬之之事前序已詳兹故弗論獨論其所
以不宜無傳庸俟夫觀人風者焉
   跋温公通鑑草
温公通鑑書晉永昌元年事視此尤爲詳備此特其初
藁耳而作字方整未嘗爲縱逸之態其敬慎無所苟如
[004-73a]
此宜其十有九年始克成書歟今之文人類以敏㨗爲
髙貴輕揚而賤持重使温公復生未必能與之追逐也
三復之餘唯有掩巻太息而己
 
 
 
 
 
[004-73b]
 
 
 
 
 
 
 
 文獻集卷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