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淵穎集 > 淵穎吳先生集 13
桑海遺録序
頃予嘗從鄉先生學見福唐劉汝鈞貽書栝蒼呉思齊
子善論文丞相宋瑞事云自江西初起時﨑嶇山谷購
募義徒畊甿洞丁造轅門請甲㐲不啻數萬而尹玉實
為驍將大衣冠指麾衆皆詣闕感泣求效死已而當國
[012-1b]
二揆交沮用兵帥無宣諭卒無犒賞盤桓月餘僅令守
姑蘇一路張彦提重兵居毗陵且有叛志尹玉竟以絶
太湖弔橋首尾不救而溺死未㡬獨松告急朝廷四詔
政府六書趣弃聊攝援根本一日一夜倉惶就道及至
行都而獨松隨以破陷復令駐兵餘杭守獨松朝議不
一衆心離散㑹有尹京之命餘慶遽奪其印不予漢輔
遁徳剛遁北軍入城與權又絶江遁乃即日拜樞使又
拜右揆補與權處且令往軍前講解毅然請行及被拘
[012-2a]
北中道奔迸收集亡散無兵無粮天下大勢去矣帝
霸交馳正偽更作是不一姓當世之為大臣元老者視
易姓如閲傳郵况當滄海横流之際而彼乃以異姓未
深得朝廷事權欲隻手障之至死不屈微箕二子且有
愧色於宗國矣其書大略如此予後又獲見淮隂龔開
所作文宋瑞陸秀夫二傳盖益詳焉方五代之季藩鎮
䟦扈武臣驕矜君臣父子之義不明而土地甲兵之强
類無不欲黄屋左纛自為者先宋知其然一旦踐大位
[012-2b]
即罷諸節度兵符遽用儒臣以為治終不足以盡復乎
石晉所割之境土迨乎宣和衰亂北兵南下急若建瓴
曽不得乗一障設一堠而遂至奔亡不守後宋再造東
南區區山海之間内政不修外猶恃夫江淮以為固久
之南北夾攻而汴蔡之藩籬自撤其蔽荆襄受圍鄂渚
有警巴蜀侵陷廣西之烽燧亦不絶此其國勢垂盡受
兵處多殆如囊中探丸圍中逐鹿無復有潜藏隠伏地
矣所可幸者天下學士大夫二三百年祖宗培飬作成
[012-3a]
之澤薰蒸者久忠臣義子或死節或死事盖無媿焉卒
之宋瑞秀夫前後死國精忠激烈誠有在於天地而不
在於古今者嗚呼呉晉陳隋之變豈復有一人若是哉
龔開者字聖予少嘗與秀夫同居廣陵幕府及世已改
多往來故京家益貧故人賔客候問日至立則沮洳坐
無几席一子名浚每俯伏榻上就其背按紙作唐馬圖
風騣霧鬛豪骭蘭筋備盡諸態一持出人輙以數十金
易得之藉是故不飢然竟無所求於人而死志節既峻
[012-3b]
儀觀甚偉文章議論愈高古至為此二傳大率類司馬
遷班固所為陳壽以下不及也此其人殆亦無負於秀
夫者哉予故私列二傳以發其端詢之故老徵之雜記
題曰桑海遺録且以待太史氏之采擇  古詩考録後序
予嘗從黄子學詩黄子集漢魏以来古詩凡數十百篇
詩之作尚矣盖古今之言詩者異焉古之言詩主於聲
今之言詩主於辭辭者聲之寓也昔者孔子自衛反魯
[012-4a]
乃與魯太師言樂樂既正矣而後雅頌各得其所史遷
則曰古詩三百餘篇聖人特取其三百而被之弦歌所
謂洋洋盈耳者不獨主於聲也或因其斷章取義而欲
以導其言語之所發或本其直指全體而務以約其性
情之無邪是又不以其辭哉制氏世世在大樂官盖頗
識其鐘鼓之鏗鏘而不能言其義鹿鳴騶虞伐檀文王
四調猶得為漢雅樂之所肄且混於趙燕楚代之謳者
無㡬自其辭言古今義理之極致一也自其聲言則樂
[012-4b]
師矇瞍之任未必能勝夫齊魯韓毛四家之訓詁者也
雖然古之安樂怨怒哀思之音盖將因其辭之所寓者
而盡見之故當時之聞韶者則從容和緩觀武者則發
揚蹈厲是獨非以其聲辭之俱備然哉自漢魏以來誠
不可以望古三百篇至於上下千有餘載作者間出如
以其聲則沈休文之樂志王僧䖍之技録自能辨之苟
以其辭則今無越乎黄子之所集者吾猶恐古之言詩
不専主於聲而今之言詩亦不専主於辭也何則古之
[012-5a]
言詩本無定聲亦無定韻聲取其諧韻取其恊平固未
始嘗為平仄固未始嘗為仄清固未始不叶為濁濁固未始不
叶為清自近世王元長沈休文之徒始著四聲定八病無復
古人深意新安呉棫材老乃用是而補音補韻先儒亦嘗取
是而叶詩叶離騷盖古今之字文不同南北之語言或
異而音韻隨之是雖不待於叶而自能叶焉者也故當
觀其辭然則古之言詩者辭而言樂者則聲也采詩之
官不置樂府之署不設吾無以聲為也若夫今之言詩
[012-5b]
既曰古近二體古體吾不敢知而近體乃謂之為律者
何也又安得不求夫聲辭之俱備而後為至哉考乎古
者考此足矣試以是而復之黄子序于末編
  陳氏大衍易數後序
凡天下之物必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數始於
一有一而後有二一者竒二者耦而後有隂陽老少之
變七八九六之䇿䇿三變而成爻爻六變而成位此聖
人所以觀變而立卦考象數而建卜筮者也易曰大衍
[012-6a]
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自其大衍之五十者總之則
又合於太極之一是皆天地自然之運又豈待乎人力
之强為者哉何則一定者理也雖其體甚實所該無形
未始有定者事也雖其跡本虚因應乃有理在是數亦
不外乎是欲求其極則天地之開闢人物之消盡且可
以數莖之蓍參兩而盡决之者吾聖人固未肯輕為之
説也是何世之喋喋者然哉自秦滅六經易以卜筮故
存漢儒林傳孔子六傳至菑川田何易道大興魏郡太
[012-6b]
守京房則又受學外黄焦延壽不與何同漢初河内女
子始獻易説卦盖與老子同藏於風雨屋牆之間京房
之説互相出入故世之稽吉凶刺休咎者徵焉是果吾
聖人之遺意哉它則進退以㡬而為一卦之主者為世
對待以世而為其主之相者為應世之所位而隂陽之
所肆者為飛肇乎所配而隂陽終不脫其本者為伏起
乎世應周乎内外終終始始而後動爻互體五行納甲
之變無不具者人自以為能探河洛圖書之頥家自以
[012-7a]
為能發周孔爻象之藴餘則或入於淫瞽方技之流與
易大相逺矣先正盖有見焉必以名理論易而或不以
象數論易雖然是又可得而盡廢者哉栝蒼陳生嘗出
大衍易數一卷間為予占考其法則曰聖人之立卦者
八故天下之物苟合於數者亦不過八吾則本其所值
之數輒以八乗除之或以身之所處定其坐作動静之
殊或以字之所畫測其向背俯仰之異八而已矣自八
而六十有四自六十有四而四千九十有六用此道也
[012-7b]
嗚呼生之於易勤矣要之特京房之法耳生則又曰是
固本之希夷氏者也豈彼生者希夷氏之遺裔歟先天
四圖吾聖人之學也生盍歸而務求其要歟一中造化
心上經綸盡在是矣
  泰階六符經後序
泰階六符經者本黄帝有熊氏世不傳當漢建元之間
東方朔始陳其説欲以觀天表之變定上心之侈者應
劭仲逺又疏其文頗類甘石諸人所為託之者也盖古
[012-8a]
昔聖人之論隂陽五行者尚矣幽贊乎神道發揮乎天
理是豈無其故乎特未甞膠於多忌之學欲肆其一定
之説也苟曰乾坤開闔莫非一造化亭毒之妙某言必
有某徵某事必有某應喜樂好惡出於人之情豐饑華
泄雹興於天之治天人兩間似皆有以潜囬其機宻運
其軸而無難者是管窺蠡測而已矣自劉向言皇極之
建不建京房又推易卦直日用事董仲舒眭孟之徒又
分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異之驗或身遽以死或國隨
[012-8b]
以䠞迄不少救然而天文月令䜟緯術數百家雜起不
曰龜龍河洛洞幽靈之府必曰鈐决㝠奥覈祻福之源
蠭談而涌辨唘穴而鑿牖秪足以長姦偽而甚不足以
祛邪惑者大率欺世世主以是論政儒生以是論學何
其泥也子不語恠力亂神又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
也庸詎有若是云云者乎當東方朔陳是説時上始為
微行行暴肆侈越制亡度舉盩厔鄠杜陸海之饒廣上
林苑東征西伐軍旅數起黎民失業父子相食斯其為
[012-9a]
人禍也酷矣天人一理也吾知修吾事以畏天可也日
蝕地震冬雷夏霜蒙氣還風早乾水溢天之為也人何
與焉天豈若世之小丈夫然哉沾然喜頩然怒人人而
欲應之以吉凶妖孽之决也一日之頃雖千技百變而
為之亦不足矣要之天為天人為人母相瀆也至其所
以兼統而一貫之者昭昭冥冥理無變氣有變也然上
初即位天表已多變闗東大饑風赤如血齊楚二十九
山同日崩考之人事則猶未有可感者變何自作哉將
[012-9b]
人子未嘗有過父母乃先作色以待其有過固不可也
使朝廷多欲之心一窒文景富庶之政未改是且委之
天運之適然者歟抑亦君徳之勝為足以銷天變之迭
至者歟不然未可知也而今乃欲以膚學謏聞者盡之
則非矣揚子雲曰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
伎嗚呼伎而止者此非黄帝書也甘石諸人所為託之
者也雖然觀是者又可無畏乎哉  王氏範圍要訣後序
[012-10a]
天文星厯五行之説尚矣黄帝風后漢河上公有三命
一家藝文志不著録也梁陶𢎞景始述三命抄略唐僧
一行桑道茂劉孝恭咸精其術韓退之言李虛中善用
人年月日時知人命貴賤壽夭者是已貞元初李弼乾
又推十一星行厯後傳終南山人鮑該曹士蒍世肄之
星厯所謂十一星者日月五星四餘是也然而天體至
圓二十八宿與之為經日月五星皆動物也且相循環
運轉乎三百六十五度有畸之内與之為緯尚書堯典
[012-10b]
考四仲中星各以時異秦漢以來諸儒又推十二次度
數十二國分野及所入州郡躔次乃若有一定不可易
之處是何天運之常旋地維之不動者又若是參差不
齊也哉晉天文志天東南有十二國星其星有變各以
其國將天之所覆至廣華夏之所占特東南牛女二宿
之下歟此十二國星又與前十二國之分野異矣意者
牛女二宿當十二次則為𤣥枵星紀之交當十二國則
為齊呉濵海之地天運之常旋者本不常居地維之不
[012-11a]
動者固有定屬也雖然北極居天之中常在人北北斗
實為帝車運乎中央亦處人北盖甞北至幽州碣石之
野斗極且當人上北過居庸西渡灤水北斗已南迤而
下人且背之而馳矣由是觀之華夏之所占者豈直東
十二國星哉未可以一槩論也日君象也行則有常月
五星臣象也行則無常盖日之常行也則有中道厯冡
所謂黄道是已月五星既無常行乍南乍北或贏或縮
且或不出於周天二十八宿黄道之度而襍犯乎河漢
[012-11b]
内外諸星此又豈可以區區算數少測之哉它則紫氣
以祥彗孛以妖羅㬋計都以蝕神首尾古未嘗與七政
並列春秋之書星孛或入北斗或在大辰本是妖星為
異老子之出函谷紫氣臨闗亦是氣祲雜占王朴五代
欽天厯又謂蝕神首尾僅行於民間小厯而已今其説
一本之都利聿斯經都利盖都頼也西域康居城當都
頼水上則今所謂聿斯經者婆羅門術也李弼乾實婆
羅門伎士而曹士蒍又作民間小厯者此其為術固異
[012-12a]
於甘石之舊矣以天地隂陽之合散而庶人庶物莫之
能遺氣賦之形理賦之性性之體本粹然至善者也氣
之運譬之草木春而榮秋而槁倏而凝聚忽而澌盡亦
其宜者苟不推之以一理之同而徒役之以多術之異
不亦末乎嚴陵王生乃以範圍要訣一卷示予其法皆
原於易又有過於三命十一星之外者列之以千百十
零附之以氣名體性尤與潜虚擬𤣥者合也此其最近
於理者歟将其人之創為是法者亦且有得於河洛圖
[012-12b]
書之奥者歟故予又特采别説以序之  司馬子㣲天隠子注後序
司馬子㣲天隠子注一卷八萹天隠子亡其姓族邑里
或曰子微託之者也夫黄老之説始自黄帝老子太史
公老子列傳則稱其以自隠無名為務至其道乃曰無
為自化清净自正無它異也當漢初黄老盛行至武帝
又好神仙文成五利之徒迃誣恠譎之士神光巨跡千
變百幻雖嘗一致橋山之祠欲追黄帝之遺風者獨不
[012-13a]
及老子神仙方技豈又與道家戾歟東漢以來世之儒
者方以天文卦侯為内學而為天子公卿之所賔禮甚
則自陷於鬼道左慈啟之葛𤣥紹之𤣥之後則有鄭君
鄭君之後則有葛洪葛洪之後則有陶𢎞景洪與𢎞景
本儒者當天下多故欲自縱於方外逸民之間一傳而
王逺知再傳而潘師正三傳而呉筠司馬子微考其學
今天隠子之所述已盡之矣予觀天隠子冲澹而閒曠
虚靚而寡欲黄老之遺論耳然而龍虎鉛汞抽添吐納
[012-13b]
之事未之及也豈或秘而不言歟夫以老子之脩道養
夀雖太史公猶不盡信又况後世之迃誣恠譎者可必
得而悉徴之歟自今道家而言彼謂性宗儒者則曰此
心也必主於覺彼謂命宗儒者則曰此氣也必保其純
一天人逹性命因其血肉口鼻之粗而得與造化溟涬
同入於無盡藏之妙此古之人所以長生而不死者豈
或别有其術歟不然天隠子之學亦止於是而已歟或
曰孔子甞師老子吾聖人盖尸假者也特以語恠而不
[012-14a]
言故曰述而不作敏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老則老耼
彭則彭祖也雖然老子東周一柱下史耳幽王時有伯
陽父顯王時有史儋本是二人且不與老子同時老子
固夀矣太史公欲合伯陽父史儋為一人且為老子則
亦疑弗能定也彭祖本大彭氏國陸終氏第三子當堯
時始封又國語曰大彭豕韋則商滅之注謂在武丁時
自堯至武丁中興上下且七八百年亦無縁大彭之國
自興至滅止當彭祖一世世之言彭祖夀者吾又可得
[012-14b]
而必信之歟盖孔子所言老彭自是商之賢大夫不謂
老耼彭祖也老子甞問禮矣彭祖者竟何為耶豈或果
有養生之説耶嗚呼吾聖人未甞言養生然亦未甞不
養生禮者所以節其動容周旋樂者所以發於詠歌舞
蹈禮樂不斯須去身無非養也固未甞以養生言也天
地隂陽闔闢屈伸之變亦何所不有夫又何謂乎尸假
矣哉嗚呼天隠子逺矣吾將東往海上庚桑而問焉庶
㡬果有所遇而必得之者耶
[012-15a]
  歐陽氏急就章解後序
歐陽子急就章一卷盖據元豐九域志作也自唐失其
御天下分為十數至宋而復合然猶不足以復唐世之
土宇曽未㡬何南北虎争光岳氣裂兵戈日尋生靈塗
炭於是我朝興焉一麾而克有中原再舉而底定江左
然當大軍百戰之後閭里蕭條荆榛滿目户口凋瘵流
轉異鄉雖以昔日大藩列府控制局面今則徒類附庸
雄城壯縣顯著版籍今則不聞建置甚者至以東南財
[012-15b]
賦之贏而徃濟西北不足顧獨何哉嘗聞古稱秦雍為天
府齊地負海亦號東秦唐世頗稱揚一益二而束西秦
寖為不及宋承唐季亂離之緒内總二十三路外制兩
國遼得燕雲三闗之險夏制靈武河西之饒大河東北
陜西五路之民嵗窘於兵不暇自救一旦而南遷呉㑹
荊襄兩淮又為邉面而應敵重以山東張林李全之變
淮甸空虚蜀本最險平世金珠錦繡之美衣被中國金
房假道徒示夾攻黎嶲竒兵竟成斡腹由是兵燹相仍
[012-16a]
創殘不振則亦非復舊矣然惟呉㑹近畿之境自唐五
代以來呉越世奉正朔保境息民盖至宋移蹕江閩嶺
海之所犇輳及其既亡又未嘗苦操尺寸之兵而拒敵
故今人物之所聚土地之所産猶足以為天下最雖若
一城百里之縣至或升為散州上秩以治之國家經費
度支資給陸輦海運動至百萬豈民力之果裕哉此猶
富家萬金之産田連阡陌粟盈倉廥要亦取之有窮用
之有竭初不可以富强恃而不惟安飬之是務也嗚呼
[012-16b]
豈惟東南一隅雖㠯西北休飬生息之餘亦不可以不
深加其意矣是故當今之務欲富國者必在於養民欲
飬民者又必在於重郡縣之選嚴守令之職苟重其選
將任之以久而可成功苟嚴其職將權有所歸而易集
事今之世每以三嵗為守令滿秩曽未足以一新郡縣
之耳目而已去又况用人不得専辟臨事不得専議錢
糧悉拘於官而不得専用軍卒弗出於民而不得與聞
盖古之治郡者自辟令丞唐世之大藩亦多自辟幕府
[012-17a]
僚屬是故守主一郡之事或司金榖或按刑獄各有分
職守不煩而政自治雖令之主一邑丞則賛治而但掌
農田水利主簿惟掌簿書尉則惟督盗賊令亦不勞獨
議其政之當否而已今自一命而上皆出於吏部遇一
事公堂完署甲是乙否吏或因而為姦勾稽文墨補苴
罅漏塗擦嵗月填塞辭欵而益不能以盡民之情状至
於唐世之賦上供送使留州自有定額兵則郡有都試
而惟守之所調遣宋之盛時嵗有常貢官府所在用度
[012-17b]
贏餘過客往来禀賜豐厚故士皆樂於其職而疾於赴
功兵雖不及於唐義勇民丁團結什伍衣裝弓弩坐作
擊刺各保鄉里敵至即發而郡縣固自兼領者也今則
官以錢糧為重不容盗臣常俸至不能自給或多贓吏
兵則自近戍逺既為客軍尺籍伍符各有統帥但知坐
食郡縣之租稅然已不復繫守令事矣夫辟官涖政理
財治軍郡縣之四權也而今皆不得以専之是故上下
之體統雖若相維而令不一法令雖若可守而議不一
[012-18a]
為守令者既不得其職將欲議其法外之意必且玩常
習故辟嫌碍例而皆不足以有為又况三時耕稼一時
講武不復古法之便易而兵農益分遇嵗一儉郡縣之
租稅悉不及額軍無見食東那西挾倉廥空虚而郡縣
無復贏蓄以待用或者水旱洊至閭里蕭然農民菜色
而郡縣且不能以賑救而坐致流亡是以言涖事而事
權不在於郡縣言興利而利權不在於郡縣言治兵而
兵權不出於郡縣尚何以復論其富國裕民之道哉嘗
[012-18b]
求其故自我國家起自北土經理中原中原豪傑擅動
甲兵保有鄉里因而降附使據其境土如古諸侯大開
幕府辟置官屬錢糧獄訟一皆専制於已而不復有闗
乎上已而山東猘子地富兵强跳踉負固卒貽征誅殱滅而後天下郡縣一命之官悉歸於吏部錢粮獄訟類
皆闗白奏讞而不敢少自専焉由是郡縣守令之職始
輕而不得自重矣必也辟官涖政理財治軍四者之權
一歸於郡縣則守令必稱其職國可富民可裕而兵農
[012-19a]
各得其業矣此予所謂重郡縣之選嚴守令之職者盖
視唐宋之故典為然實當今之急務也於是本歐陽子
之所集為疏其古今郡縣之沿革與夫政令之設施不
同者以序之雖然此固非歐陽子之意也予亦過論矣

  樂府類編後序
初太原郭茂倩次古今樂府但取標題無時世先後紛
亂厖雜摹擬蹈襲層見間出厭人視聽今姑就茂倩所
[012-19b]
次辨其時代且選其所可學者使各成家又從而論之
曰古之言樂者必本於詩詩者樂之辭而播於聲者也
太史采之太師肄之世道之盛衰時政之治亂盖必於
詩之正變者得之詩殆難言矣乎自秦變古詩樂失官
至漢而始欲脩之燕代荆楚稍恊律吕街衢巷陌交相
唱和當世學者司馬相如之徒徒以西蜀雕蟲篆刻之
辭而欲立漢家一代之樂府傳及魏晉流風寖盛而其
所謂樂者亦止於是嗚呼今之去漢則又逺矣故今或
[012-20a]
觀樂府之詩者一切指為古辭雖其浮淫鄙倍不敢芟
夷殘訛缺漏不能附益頋獨何哉誠以古辭重也魏晉
以降盖惟唐人頗以詩自名家而樂府至雜用古今體
當其初年江左齊梁官闈粉黛之尚存及其中世代北
蕃夷風沙戰伐之或作是則古之所謂亂世之怨怒亡
國之哀思者而唐人之辭為盡有之欲求其如漢魏之
古辭者少矣雖然漢承百王之敝治不及古唐之於漢
則又不及於漢者逺甚是故秦虢列第國忠秉政妖淫
[012-20b]
蠱惑養成禍亂而天下之俗日趨於弊蕃戎搆難隴右
陷沒侵陵侮辱䠞我疆埸而天下之勢卒以日趨於危
擐甲執兵無有休息唐之盛時雖若未見其䘮敗亂亡
之戚及其既衰而遂不能救然則唐世之治固有以致
之而唐人之辭亦於是乎有以兆之者矣嗚呼世道之
盛衰時政之治亂盖必於詩之正變者得之豈不然哉
然而上自朝廷下至閭閻委巷苟觀其詩者則又必因
其言辭之所至聲音之所發而悉悟其心術之所形氣
[012-21a]
數之所至予聞唐有宋沉者開元宰相璟之曽孫每太
常樂工奏伎即能揣其樂聲之休咎遇有工善篳篥者
且曰彼將神逰墟墓伎雖善至尊不宜近已而果然衆
工大驚夫以春秋之世鄭之七子嘗賦古詩而趙孟欲
以觀其志之所向然今宋沉乃能以其善樂之故察人
死生貴賤不遺毫髮何其神哉嗚呼詩本所以為樂也
詩殆難言矣乎今之學者深沉之思不講而講為麄疎
鹵莽之語中和之節不諧而益為寂寥簡短之音此其
[012-21b]
心術之所形氣數之所至不惟趙孟知之是皆見誚於
宋沉者也予故論之使後之讀是編而欲學是詩者可
不慎哉
  春秋釋例後題
春秋左氏漢初本無傳者劉子駿始建明之欲立學官
諸儒莫應然傳之者亦已衆多賈景伯服子慎並為訓
解及晉而杜元凱又作經傳集解三十卷釋例四十卷
且歴詆劉賈之違獨不言服氏豈或不見服氏書乎亦
[012-22a]
不應不見也世族譜本之劉向世本地志本之泰始郡
國圖長厯本之劉洪乾象厯世多言其天文星厯為長
然説經多依違以就傳似不得為左氏忠臣者南北分
裂館陶趙世業家有服氏春秋是晉永嘉舊寫華隂徐
生徃讀之遂撰春秋義章以教學者是永嘉時猶未尚
杜氏青州刺史杜坦及其弟驥世傳其業故齊地亦多
習之坦元凱之𤣥孫也姚文安秦道静初亦學服氏後
更兼講杜説劉蘭張吾貴之徒則又隠括兩家同異義
[012-22b]
例無窮嗚呼漢初習經者専門而今河洛習傳者宗服
子慎江左尚杜元凱矣晉劉兆始取公榖及左氏説作
春秋調人而今蘭吾貴又㑹服杜之説矣聖人之道不
自是而愈散哉自唐孔穎逹春秋正義一用杜氏非徒
劉賈之説不存服義亦不盡見固不若兩存之以見服
杜之為孰愈也今釋例具在有劉蕡序蕡太和中對賢
良䇿譏切人主斥罵宦者文極激學一本春秋與漢董
生天人三䇿相為上下蕡亦自擬董生且曰昔董仲舒
[012-23a]
為漢武帝言之未盡者今臣復為陛下言之壯哉蕡乎
至為此序獨不類唐文之衰至此極矣
  春秋纂例辨疑後題
自唐世言文者一變而王楊盧駱再變而燕許三變而
韓栁雖其文振八代之弊及見當世經生攻訓詁治義
疏則深敬之太常殷侑新注公羊退之欲為之序幸得
掛名經端以蘄不朽及寄詩盧仝又言其抱遺經束三
傳然仝所著春秋摘微一卷間見一二亦未甚為學者
[012-23b]
輕重惟子厚荅元饒州書恒願掃於陸先生之門執弟
子禮㑹先生病子厚出邵州竟不克卒業先生盖河東
陸淳元冲也與子厚同郡且云先生師天水啖助及趙
匡知聖人之㫖兼用二帝三王法至先生大備春秋集
注纂例辨疑微指等書包羅旁魄轇轕上下一出於正
於是乎春秋有啖趙陸氏之學徃予北㳺京師始從國
子學見陸氏纂例十卷是金泰和間禮部尚書趙秉文
手本太原板行後又得陸氏辨疑七卷微指二卷而集
[012-24a]
注乆闕自唐世學者説經一本孔氏正義及宋之盛説
者或不用正義六經各有新注争為一已自見之論而
欲求勝於先儒已成之説宋子京傳唐書猶不滿於啖
助者豈啖助實有以開之故歟雖然啖趙陸氏未可毁
也後之學者自肆於藩籬閫域之外口傳耳剽而不難
於議經者必引啖趙陸氏以自解是或未之思也夫
  春秋折衷後題
自西漢學者専門之習勝老儒經生世守訓詁不敢少
[012-24b]
變繼而舊説日以磨滅新傳之後出者獨傳於今春秋
一經始立公羊氏學又立榖梁氏學東漢左氏學又盛
行古傳後出者日勝後儒注古傳而世亦取後出者為
宗公羊氏有胡母生嚴彭祖顔安樂而後何休獨有名
榖梁氏有江公尹更始而後范甯獨有名左氏前有劉
子駿賈逵服虔後有杜預故預亦獨有名嗚呼豈預必
能為左氏忠臣哉休固陳蕃客也自謂妙得公羊本意
故今有公羊墨守十四卷榖梁廢疾三卷左氏膏肓十
[012-25a]
卷北海鄭康成獨反之學者多篤信康成今猶見甯所
集榖梁解又服䖍自有左氏三家之説後出者皆傳於
今殊不知胡母生江公劉子駿諸人復云何也藉令諸
人所説不廢至今並傳孰能有以大公至正之道一正
之哉不然猶治亂絲益棼之也訛日以訛舛日以舛不以
聖人之經觀經而徴諸傳不以賢者之傳解傳而又徴
諸何氏范氏杜氏獨何歟幸今三家之説尚未泯則唐
陳岳之折衷此也庶有得乎盖昔漢儒甞以春秋斷獄
[012-25b]
予謂非徒經法可以斷獄而獄法亦可以斷經何者兩
造之辭具備則偏聽之惑無自而至矣揚子雲曰衆言
淆亂折諸聖讀春秋者曽不明漢晉諸儒之遺論又何
貴乎學者之知經也哉
  春秋權衡意林後題劉子作春秋權衡自言書成世無有能讀者至意林猶
未脱藁多遺闕盖昔左氏言孔子作經從諸國赴告故
又慱採他事以附經今劉子乃據閔因叙謂聖人悉徴
[012-26a]
百二十國寳書傳者從之將當時諸國所赴告者各有
書也抑此豈即墨子所稱百二十國春秋乎東遷以來
晉有乘楚有檮机魯有春秋秦世家文公以後始有史
以紀事王道衰諸侯力政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凡經傳
之可見者一百一十七國晉地理志且引夏商時國二
斟豕韋過戈之屬非周舊也齊桓晉文之盛朝聘盟㑹
侵伐敗亡者無慮數十而附庸小邑蠻夷雜種又豈悉
有書可徴乎史稱魯君資孔子之周因老耼觀書周室
[012-26b]
且歴聘七十國又云與魯君子左丘明觀史記自隠公
訖于獲麟要之春秋固魯史也因麟出而虚其應故取
而修之非本書獲麟者觀書周室事亦鮮所見周史孔
子世家孔子嘗徃来齊宋衛陳蔡之郊晉故霸國也聞
趙簡子殺竇犫鳴犢至河而弗渡楚亦欲以書社七百
里地封之子西靳不可又輙反於魯將所聘者又未必
有七十國也然亦何暇悉徴其書乎墨子戰國人妄稱
有百二十國春秋耳非聖人之遺言也何則杞宋王者
[012-27a]
後其稱公皆大國也宋頗存王禮而杞乃以辟陋而用
夷孔子曰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徴之矣唯古之官
名得之郯子它無見也雖然聖人作春秋但因魯事以
寓王事隠桓之初王政不行而魯與齊鄭宋衛交齊桓
肇伯而魯事齊晉文繼伯而魯又事晉襄昭以降伯統
將絶而魯又事呉楚故經之所載類不出此數國事然
則春秋固魯史也魯史所不載聖人誠不得而筆削之
又何待悉徴百二十國之書乎嗚呼閔因之説是亦無
[012-27b]
徴而弗信者矣
  春秋通㫖後題自宋季徳安之潰有趙先生者北至燕燕趙之間學徒
從者殆百人嘗手出一二經傳及春秋胡氏傳故今胡
氏之説特盛行胡氏正傳三十卷傳外又有總貫條例
證據史傳之文二百餘章子寜集之名曰春秋通㫖輔
傳而行當胡氏傳春秋時光堯南渡父讎未報國歩日
䠞將相大臣去戰主和寖忘東京官闕西京陵寢而不
[012-28a]
有者是故特假春秋之説進之經筵且見内晉外楚若
是之嚴主辱臣死若是之酷冀一悟主聽則長淮不至
於自畫江左不可以偏安此固非後世學春秋之通論
也然而胡氏傳文大槩本諸程氏程氏門人李參所集
程説頗相出入胡氏盖多取之欲觀正傳又必先求
之通㫖故曰史文如畫筆經文如化工若一以例觀則
化工與畫筆何異惟其隨事而變化則史外傳心之要
典聖人時中之大權也世之讀春秋者自能知之固不
[012-28b]
可以昔者歆向之學而異論矣趙先生者諱復字仁甫
國初南伐攻徳安潰之仁甫遭獲遇姚文獻公軍中文
獻與言信竒士仁甫方以國破家殘不欲北且蘄死㑹
夜月出即逃乃亟被鞍躍馬號積尸間見其解髮脱屨
仰天呼泣盖欲求至水裔而未溺也文獻曉以徒死無
益乃還然後盡出程朱性理等書及諸經傳故今文獻
與許文正公遂為當代儒宗仁甫為有以發之也先正
有云世之去聖日逺故學者惟傳經最難仁甫當天下
[012-29a]
擾攘之際乃能盡發先儒傳疏而傳之不亦難乎上在
濳邸嘗召見曰我欲取宋卿可導之乎對曰宋父母國
也未有引他人之兵以伐父母者故仁甫雖在燕久常
有江漢之思誠若是則吾仁甫亦無愧乎胡傳之學矣
 
 
 
 
[012-29b]
 
 
 
 
 
 
 
 淵頴集卷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