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道園學古錄 > 道園學古錄 47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道園學古錄卷四十七
             元 虞集 撰
 記
  新修開元浴室院記
袁州開元浴室院者故唐寺也宋時僧善相主院有回
道人者愛其井泉甘美時來從相飲久之留墨二丸與
相而去湖南轉運李甲好參訪或語之曰吕洞賔在袁
[047-1b]
州浴室院有墨寄其主僧可徵也李道過求之相相曰
有回道人寄墨無吕洞賔也出以與李葢黄金云明日
回至謂相曰人知我矣遂與俱去不知所終自是院無
居人荷塘山僧間來視之不能葺也獨謐嚴愿居之久
廢弟子曰法琳法琳自㓜參學承事雪巖欽禪師與入
室之列孤舟濟在崇勝海印如在慧力虛谷陵在仰山
皆嘗禮之使分坐説法皇慶初元持鉢遊旁郡頗以藥
石濟人歸而傾其囊得金若干遂以葺其院建大屋曰
[047-2a]
毗盧法界象佛菩薩天人龍神其中曰華嚴海㑹端其
徑遂髙其門閈又有撫州判官李某鑄銅為浮屠紹興
鹽司丞周立禮買田施之而琳來京師求文以為記予
嘗聞佛者之言曰吕洞賔仙久既去後見黄龍超慧禪
師始究竟今又與俱隱去相為人不可知要是可與吕
俱亦異人矣然則夫所謂非幻不滅者果有二事哉二
人者游戯示現將無為人之深心然而卒莫能繼之凄
凉寥落百餘年而有待於琳者何也琳遇大司空於燕
[047-2b]
之仰山山本廬陵人其傳法逺祖曰青山辨山谷黄氏
之孫本豫章人皆江西也故仰山為琳開堂集衆傳衣
拂付之俾嗣其法焉由是王邸戚畹貴臣之家多知琳
者名聞天子被璽書住持撫州梅山廣濟禪寺大司徒
珍且爾請于帝師加其號曰佛慈普濟妙慧禪師而别出書䕶其院者則僉宣政院事鄂勒哲依達實之請也故
為述偈以賛曰大乗浴室表清靜光明成就福德聚神
王持地不動身寧隨世相有毁廢外道仙人與尊者二
[047-3a]
俱自了去不返草深井泥古道斷百歳來者墮空寂琳
公歴事諸古佛慈愍因地不思議歸運已珍若塵沙成
此毗盧妙法界儼然宫殿彈指頃華嚴境界種種現集
雲老人破顔笑印爾願力堅定故永刼不壊常現前續
佛慧命度衆生回向當代殊勝常
  相山重修保安觀記
撫州崇仁之南六十里有髙厚愽大之山焉曰巴山唐
名臨川山今曰相山者也循其麓三百里有餘不能周
[047-3b]
升其巔廿餘里而後至歧而上銳自郡城南出已望見
之邑之官舍民居當陽者莫不面對雲如縷出山中盤
礴覆冒膏潤充溢衣被草木阬谷之容溝澮之通堰
之瀦節宣蓄泄以為稼穡之備其利無窮矣是故吏民
朝夕瞻仰一食必祝設不幸有旱溢妖沴之變土木螟
蝗之孽無小大逺邇奔告稽首得所願欲乃已巍乎髙
哉穹窿嶔岑之在望也其神明焉可誣哉而邑之父老
言先漢時地本南昌西南之境梅君福尉南昌有所捕
[047-4a]
治至焉欒君巴為豫章太守亦有所劾治於此二君有
仙道方術以輔其政化辟除邪暴禁止淫黷使民不逢
不若離其菑害是以徳之而不忘皆有遺迹祠宇在山
之支隴唐鄧君紫陽本郡人葉君法善縉雲人亦曰南
城人皆常往來修真山中故宋時即山巔並祠此四君
者而使道士守之梅欒山下之祀祭不廢乞靈之人以
四君為歸矣紹興中郡守歴陽張公孝祥嘗刻石著其
靈應而石亡久矣其文亦僅傳開慶己未用漕臣守臣
[047-4b]
言禱祈之應封四君為真人端平甲午加封真君皆有
褒稱咸淳辛未守臣四明黄公震端嚴有識士也至郡
連旱大究荒政斥罷淫祀獨禱於社稷山川就郡城望
拜兹山遣吏迎四君之象果得雨歳乃熟去為祥刑使
者猶属文道其事刻石山中俾後來者知敬恭明神而
不陷昵于邪淫云内附國朝仍用道士主祠天子有詔
書祀名山大川則守令奉詔敬祠歳侵守令迎禱如故
事民間之禱祠無所禁也然山髙以險祈報嘗在夏秋
[047-5a]
時冬未寒山氣已凝為冰雪守者非清苦不能恆居四
方冠褐者夤緣文書汚合茍𤓰華之㣲利人迹罕至則
鳥鼠散祠宇頽圮像設暴露農民顧瞻傷怛不知所出
今監邑承直郎唐古巴圖大用嘗奉詔書致祭見而感
焉未暇及也在官之明年為後至元庚辰四月旱種不
入土禱於山麓欒君之祠其應滂沛甚異七月又旱合
羣祀而禱之亟迎四君之像皆至縣治又得雨郡吏
旱之迎禱四君者雨亦應而送神還山目其荒涼以懼
[047-5b]
以愧究諸其故則主祠者無固志之弊也邑中景雲觀
道士黄處和事𤣥教大宗師呉公於京師呉公命處和
歸主華葢之山而正一三十九代張天師已令王應真
主華葢得度弟子以居既有成績乃移處和理相山苦
四至者爭利而弗䘏也保童君乃為文書言諸主道教
者請以處和自度弟子嗣守而葺之未數月張天師呉
大宗師還書悉如巴圖之請相山先有上清法師孫慶
衍受璽書領相山而留侍上方不能至處和遂次慶衍
[047-6a]
為相山甲乙之始云巴圖告諸近山之士民曰姓某者
各出財以施黄處和耕石田飯疏食披搸刋木躬先徒
工遂以至正辛巳歳九月克修四仙之祠道衆之舍門
廡庖庫以次而舉監邑通敏有才器治事有方畧久而
民益信服之是以作兹山也不煩勞而迨其成焉山之
人不敢昧其更始乃相與伐石而篆其事云巴圖之同
官前令奉訓大夫新知寧都州益都丁額森今令承務
郎鄄城任果前丞忠顯校尉同知寧都州縉山張榮令
[047-6b]
丞從仕郎某郡張友諒始終共任其事者將仕佐郎主
簿豫章舒文琰今尉楚國程世臣典史豫章胡天祥代
胡者汴梁石成玉也至正元年嵗辛巳十有一月朔旦
具官虞集記
  勅賜黄梅重建五祖禪師寺碑
禪宗第五代祖師諱𢎞忍生蘄州黄梅即黄梅為道場
説法度人傳信之衣既有所付遂去縣二十里入馮茂
山以居及殁弟子奉全身塔焉學人依歸聚為大刹唐
[047-7a]
人尊之曰大滿禪師塔曰法雨寺曰大中東山之寺南
唐加師號曰廣化宋景徳中改賜寺額真惠其初律師
居之祥符八年戒禪師來住山始革為禪歴住者十二
人演禪師來而東山祖庭益重宋之季年國境日蹙蘄
以邊障受兵州吏民奉師遺體入城求福州果以靈貺
按堵不遘鋒鏑而東山見燬于兵既内附日以安輯富
庶僧了行乃躬事土木崇精舍于州治之東以奉香火
之留者又入東山汛掃寺之故基而致工焉塔廟庭宇
[047-7b]
粗立而行老至元二十九年僧大通繼之成佛祖殿僧
堂方丈鐘樓之属頗稱華麗皇慶二年三韓萬奇上人
從瀋王奏請還祖東山事具義公記至治二年通又老
今住持法式方為虎溪第一坐通率衆具禮請主其山
是時寺之食者衆積弊紛挐稱貸以給式至精勵自持
大作三門黄金飾題牓作大殿奉祖師作經閣藏殿而
蒙堂安老堂行堂庫堂萬佛閣照堂庖湢垣廡次第皆
成而通公前所作多庳下不稱且以弊告又撤而更新
[047-8a]
之務極崇勝給衆之田有鳯源永福東積復古阮家鐵
等莊或復或創凡二百餘頃其屋室器用之資又日
完以富鐘鼓鏗訇禪侣雲至式致用而有文又修百丈
舊規而行之江漢之間隠然一大闗閫計其經始至于
落成才七年爾何其敏哉施財者自郡帥韓某總管易
某等凡若干等人其成者則大觀惠孚希復也式又曰
今國家崇尚象教古昔莫能加今東山之成願力所就
葢山川之靈實際景運而祖師名號非盛代所命不其
[047-8b]
闕乎乃走京師將請諸朝中政院使李公信家本三韓
三韓有上人曰覺元日智承運以其事語之李公信與
其妻隴國夫人崔氏並加敬慕檀施必親又齋沐聞於
中宫製金紋伽黎大衣以賜出宫中金錢萬緡與之俾
半修塔廟半為長明燈之資而式亦賜金衣受璽書號
曰佛日普照大禪師四祖信大師真身同在蘄同奉入
城又同時各歸故山故亦同有伽黎然燈之賜焉年
日三藏法師具以奏聞天子乃賜四祖號曰妙智正覺
[047-9a]
禪師五祖號曰妙圓普覺禪師而詔翰林直學士臣某
為文記之勒諸東山之石臣某嘗聞諸佛學之人曰釋
迦二十八傳為達磨入中國為初祖祖祖相承至忍大
師而秀與能分南北宗南宗既為六祖弟子尤盛可知
者十餘人而菏澤㑹南岳讓青原思最顯思之後分雲門
洞山法眼三宗㑹之後圭峯密推㑹為第七祖而於南
岳之傳頗議其任心即修為未盡然宻不一二傳遂不
著於世而讓之後為溈仰為臨濟數百年來衍迤盛大
[047-9b]
多濟子孫他宗莫及也東山之為禪也實始戒戒雲門
之系也實盛于演演濟之六傳嫡孫演在山時從者常
千人而佛果勤佛眼逺佛鑑勤南堂靜開祖寜五祖自
皆得法於此此六人者出其法益張以大而勤之後若
隆若果皆振世卓然之豪傑其所警發又多大人君
而東南之言禪者大抵多其後人矣不亦盛乎嗚呼自
忍師發迹兹山而戒演中興之於五百年閒殆法運也不然
心宗無門之説不絶如綫疑似幾㣲之失將何所底止而折
[047-10a]
衷哉兹寺之記所以不可不重也况式以五十年未就之規
七載畢事天將啓其人如式演者於是乎故為之銘曰
巍巍東山大士宅蒼松歴見歲七百藏真寶扃面不
隔精純稟具至陽徳真實不壊過金石流光燭天夕
芒白有睹其瞬朝日赫承運出見保邑國來歸有時
用無迹素華淨於冰雪色沈沈天宫萬寳積上當星
漢下連澤九江匡廬在几席鬼神與能龍獻力諸天
駿奔從帝釋竪草立刹成勿亟誰其作者行通式臣某
[047-10b]
著銘帝所錫咨爾法界衆神伯持地主林各述職祖號
具足如帝勅輔我皇元鎮無極  大興龍普明禪寺碑
天厯元年九月庚辰皇帝遣工部尚書臣士𢎞傳詔翰
林命臣某製大興龍普明禪寺碑文皇帝若曰昔我皇
考武宗皇帝撫軍朔方朕生之三年歸繼大綂在位四
年而棄羣臣仁廟臨御傳至英皇當是時權姦用事遘
譛離間宗親近屬幾無所容海南之為地也炎霧噴毒
[047-11a]
往鮮生還而使朕居焉閱歴歳年有安無苦朕於是覃
思以求豈非上天垂祐祖宗鴻休而致然歟乃捐金庀
工即瓊陽之勝地建釋氏之精藍以答天地祖宗之昭
貺以介福於皇帝太皇太后又以綏保其民人焉創始
于至治元年十月六日締構雄麗嶺海之間鬰為奇觀
朕雖未嘗躬落其成而想見其處常往來於懐也臨御
之始慨念疇昔因賜名曰大興龍普明禪寺其紀朕意
托諸金石俾示悠久臣某拜手稽首颺言曰昔者大舜
[047-11b]
歴試諸難殷王髙宗舊勞於外葢雖聖賢之資猶必困
心衡慮而後膺天之大任而成帝王之能事也今陛下
躬冒瘴癘備嘗險阻則其所以下悉民情上成聖徳者
夫豈一日之積哉且夫頓坐流離之餘人之常情豈暇
他顧而陛下於斯時也曾不以動其心顧方惓惓君親
之思閔閔黎庶之苦不惜萬金建大佛事以致其誠嗚
呼君天下之量固已見於此矣不亦盛乎且臣聞之天
之所以照臨萬國者日月之明也兹於淵潛之所錫興
[047-12a]
龍之美名俾普天之下咸仰觀其隆平之効炳煥赫奕
以至於萬億年而無窮又豈溟渤之外獨可得而私敢
述銘而刻之銘曰
於惟聖皇受命自天本固支分正緒有傳天相峻德櫛
沐風露以恬以廉貞幹之固斾斾龍旂來歸孔時臣力
師武至公何私肅肅清宫夙夜徯載而猶固讓至三至
再赫乎當陽思舊不忘曰我梵祠在彼海邦昔瞻廟朝
莫獲近只親瞩下氓顛崖病只言依佛乗自我祖宗曷
[047-12b]
既予懐於馬作宫惟天祖宗錫我景貺兹不表章闕彼
顒望乃錫嘉名如日之升文臣受詔刻石以徵咨爾島
嵎龍君海伯波瀾不驚各率厥職鏗訇鼓鐘來儀來朝
内嚮而趨天子匪遙嗟嗟逺人天子念爾念爾艱食鹺
征用弛天子無為一日萬幾孰不勞心而爾是思爾有
耋老爾有婦子均感殊眷何間伊邇蔚蔚斯文金石相
宣謳歌欣愉於萬斯年
  成都路正一宫碑
[047-13a]
蜀之山川髙厚而深逺故其生物也特異文武材能豪
傑之士世世不乏然猶不足盡其神氣之秘緼於是有
神人仙者圖赤斧之流出乎其間而世所共知者漢正
一天師張陵遺跡幾徧西南事最著其興利若鹽井之
属至于今賴之其後者朱桃椎王保和等尤不可勝數
最近者且百年有法師劉浩然碧雲庵道士張仝者高
行奇術近接耳目里中兒女子能道之故成都青陽玉
局諸宫桀然以名天下者非一日矣延祐三年春予在
[047-13b]
奉常被旨修歳祀于江瀆禮成且還思昔之所聞而問
焉凡宫室樓殿蒼乎其幽黝乎其潜萃乎㟴乎其雄傑
高岸不可測者亦徒見夫深林茂木清泉瑰石而已求
其人固不得彷彿而從之也葢為之躊躇歎息而不能去四川儒學提舉云於此有曰汪君者幾近之修漢天
師張氏正一法持戒嚴甚飲食起居之堅苦自其徒有
不能堪蜀大旱祈禱無所應吏民走以要汪君君以其
法致之雨立至大水又以要汪君雨立止歳以不害若
[047-14a]
夫疫癘鬼怪之撓吾民者得汪君指顧皆帖息如常時
汪君出道見者無男女老稚皆拜伏車下如見神人自
行中書省肅政廉訪司凡官府郡縣咸信尚焉未始少
為之屈也成都守實訥度地於城中之西偏與前守共
構室處之逺近之民吏軍將商賈送竹木瓦石金幣米
粟與百工操其伎自獻者四面而至矣於是宫廣若干
畆制屋為殿者二一祠天帝一祠漢正一天師為堂者
幾祠某神為圓庵及東西屋以居修真者而居汪君者
[047-14b]
曰草堂為屋若干間門廡厨湢庫庾悉具經始以延祐
元年二月成於三年之八月總凡役者郡人徐慶原而
汪君翛然若不與知者也既復命予以汪君事語𤣥教
嗣師𤣥徳真人呉公全節真人曰此吾龍虎山中學道
弟子也西㳺青城十年矣未幾成都守臣上其事集賢
院以聞有敕賜名曰正一宫正一者本其法所師之號
也汪君名集虛字太闕/廣信人今守國大元帥紐掄公
之孫元帥自憲宗皇帝時以兵取蜀有大功前守張氏
[047-15a]
名雋河中人嘗在宿衛𤣥徳真人曰子本蜀人又嘗使
過其處宜為銘銘曰
維蜀之都金城噩噩靈關秦闢文林漢作休養自葛殷
完最唐閱世千百以安為當或伐而服或據斯取兵無
久搆旋按故堵壅繁蠧厖數丁剗除嘘百年谷陵均
墟旣撤而息迺見芽蘖承時嘉澤更長斯洽神帝靈仁
惠肯顧依宰于燥淫疵癘勿威厥惟清靜克通神志靡
祈弗應相我人士人士作宫敬報神師有儼有臨匪僭
[047-15b]
匪私於皇天子視逺如邇郡奏朝聞夕出封璽曰咨逺
人孰保孰容茍相之道予曷弗從伊祝何袐于躬受福
嗟爾衆庶視此明勅母邪爾思勿貳爾心物辨志定正
一是欽可以安泰可以長久名不虚造是用嘉爾凡我
蜀人帝力是知永歌萬年新宫是詩
  開元宫碑
皇慶二年七月使召靈妙真常崇教真人王壽衍於杭
州以弟子張嗣顯從十月至闕賜見于嘉禧殿館諸大
[047-16a]
崇真萬壽宫真人使嗣顯來言曰某所領開元宫其因
革具有始末惟不傳是懼請記之按舊志杭故有開元
宫唐開元中刺史陸彦恭用詔書所作乾符戊戌燬于
火後五十九年呉越文穆王復其舊其臣林鼎記之宋
景徳丁未勅改景徳觀後十六年有以私財修之者進
士陳戭記之然俱不復存嘉泰甲子寧宗以其潜邸為
今宫復賜名開元並祠閼伯命大洞法師張某主之宫
在祕書省之左紹定辛夘燬于火又重作之廣以大宗
[047-16b]
正司故基賜田七十九頃度道士十四人以居大元至
元十三年行中書省杭州即故秘書省為署二十八年
大火省及宫俱燬省故隘庳不足稱大藩之容觀取開
元地擴之出金助開元主者董君德時及今真人購故
宋公主第以為宫公主宋理宗女有司䕶作唯恐規制
工伎甲於當時至是易其檐桷門陛牓署因加表飾設
貌位被服以象其天神帝仙人之属隆隆然湛湛然真
神宫殊庭矣明年翰林學士承旨閻公復記之元貞二
[047-17a]
年陳君天錫奉旨繼董君時晉王以真人藩府之舊請
以主宫事真人固辭大徳八年始以宣命繼陳君奉被
璽書加䕶如故事初賜印視五品以重所領領之九年
外完垣舍内嚴臺殿凡宫之為制始備又封植其花石
竹樹䟽導其池渠髙梁跨雲曲館進風神魚靈鶴來泳
來止所以休寧其修真者尤邃密靚雅樂哉天人之君
乎曾城之内殆莫與加矣於是請謝宫事未幾俄賜號
曰真人使者即其宫命之遂還理其宫不敢去及得見
[047-17b]
天子即具疏言聞道家以無為為宗古之言真人者閎
邈矣今為其道者善傳上意達諸神明導貺祉存著専
一其事也惟大宗師大真人嗣師真人久侍中被寵遇
有號名命數其貴視公卿侯伯而不與其憂責於𤣥教
顯榮極矣夫名者實之賔泰甚則忌真人非逺臣所可
得名臣敢固辭不敢稱真人得還山奉祠事以報聖朝
志願誠足矣天子聞而嘉之若曰為而不有真老子之
道哉昔人言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耳尚慈儉尊
[047-18a]
退讓以風示天下為國之禮則然延祐元年四月因改
賜號曰宏文輔道粹徳真人命學士為訓辭示褒寵刻
銀為印視二品使盡䕶杭州諸宫觀仍治開元宫亦名
璽顯以璽書而别為璽書給驛騎五命徧祠江南諸名
山奉辭之日天子見之便殿賜坐留與語移時深稱上
旨因顧侍臣曰予早知大宗師今年髙徳彌謹嗣而傳
之者予必貴之此其人尤宏廓用謙以為禮者乃字真
人而命之曰眉叟朕知老子所為道德經開物成務者
[047-18b]
也善學者人人可用世非獨道家書先命近臣以明示
中外爾尚敬宣至意勿敢忘又賜寳冠金衣始稱真人
服章焉於乎開元之為宫久矣繇真人深自謙抑為上
所嘉顯其名葢遂表著于天下宜有銘銘曰
於皇聖世治繇清靜恵宗道家受釐有祠内外相望靡
不寵嘉煌煌我宫殿于東南神明之居在昔前王化家
作之中其國都何因何稽曰為開元厥維禎符禎符孔
明大開元疆神告不誣顧民弗省歳行六十既燬而墟
[047-19a]
除而圖新爰得永宜天人合謀甲觀夙成帝子攸降巍
巍渠渠道貴因循不貴改作昔劬我舒廼象貴神赫如
有臨風馭電車大集于成在今真人克恭璽書恩言雅
文真人用謙為道光華自朝旋宫率職賛祠思用不渝
錫福予齡天子不有于民是敷維千萬年至於億世邈
哉永圖敢述聖徳刻以貞石式章道樞
  玉笥山清真宫碑
玉笥山清真宫在臨江之新淦其實錄以為本名羣玉
[047-19b]
山漢武帝授上清籙於此見有光如笥下之改今名而以
上清名宫云元封五年武帝行巡南郡登潜天柱山出
尋陽浮江過彭蠡所過祠名山大川今山在彭蠡上游
數百里豈嘗至而史畧之不然則郡國望幸者或繕其
治處矣按圖其山起東南稍行而南為三峯名赤松
漢武魏夫人三壇又西為覆箱峯特竒峻又北為北峯中
引小嶞而下宫在窈宨中與前三峯相直上有石壇九
避秦人孔丘明等九人上昇處故曰送仙峯又東為郁
[047-20a]
木坑其東南出與初起山相值兩山之趾犬牙交人緣
澗水取徑二十四曲折始出山外而中若環堵者矣意
者受寛而括約笥之所以得名者與其所祠神君曰九
天司命左曰洞天天王右曰洞天仙官葢古之得道者
云又曰繇其三峰之崇髙嚴厲故以名此近是矣其地
多奇卉靈藥又有丹井墨池壇洞之属皆托古仙神人
以名之信乎非世俗所得有者每天髙氣清有聲出空
中如衆樂並作莫知其名物然一時同在者或聞或不
[047-20b]
聞及夜閒寂又如聞車馬金革之來若神物有所劾治
者居民相傳畏忌逺其家數十里外獨學道之徒居是
宫耳宫之始末可知者梁天監中杜曇永與其門人錢
文詠來居蕭子雲以錢百萬助成之宫今有石刻在宫
中云是曇永所撰上清宫碑文而文詠書然其署官文
字制作不合疑後人所重立有改易失真者唐長慶中
謝修通奉母隠此山實錄所著也南唐時皮羽南受知
後主刻木為印使佩之以治宫事徐公錯為篆上清宫
[047-21a]
額此最可傳信者矣宋宣和中勅改為清真宫端平丙
申主宫事者李希白故給事中大有之孫也郡人重之
為請于朝使度弟子得甲乙相次傳授乃得涂紹禹魯
道隆皆名家子又有道行法術為時所尊敬故能大其
宫而新之益入田租以給衆來者日至而宋亡矣自是
以來相繼治其宫者曰胡永年曽卿曽劉繼賢曾季謙
張髙老涂宏道其方來則歐陽本一聶立仁其人也至
元丙戌世祖皇帝嘗召卿胄至京師咨問稱旨留之四
[047-21b]
年乃得還既而宫之屋日敝於是元貞丙申永年作法
堂至大戊申鄉胄嵩老又作沖妙堂戊午季謙又作三
清殿先後以其財來助者郡人胡復張日新臨川夏廬
陵曽徳和曽巽申曾如圭姑蘇周靜法也其後繼作日
䖍不懈而宫皆新成者矣三清殿成之明年聶立仁方從
𤣥教嗣宗師以其事來告曰未有年而吾宫新則昔之
從事於此者多矣然自杜君以來姓名可考者寥寥數
人耳則其泯而無聞者無文字金石之托也不可自我
[047-22a]
之世無以示後人子幸為我銘予既聞而歎曰山川之
形勢為豪傑所臨依衆庶所㑹通者歴歴可見然而忽
然之間時往物異則感慨係之而荒閒寂寞之濵乃有
斯人據泉石之極致以相傳長久如此乃為次第其説
而勒之以銘銘曰
太秀之山羣玉之府廓兮有容若笥將貯不鍵而固匪
槖而盈合沖納和伸憑虛生其神孔明維大司命參我
左右宰我衆正若瞻紫垣羅絡四周表衛中居旋制九
[047-22b]
州文昌之宫泰階之上靈氣翕張孰執其象偉若降精
巋崟峙停焫燎弗輕食于殊庭神君欲來泠風與俱樂
出太空合神于無朝陽熙熙夕顥肅肅孰其迎將孰其
往復精明粹融潜滋宻充自然遂成闕/ 不逢穆穆在
朝皥皥在野我宫恒新以詔來者
 
 
 道園學古錄卷四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