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道園學古錄 > 道園學古錄 14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道園學古錄卷十四
             元 虞集 撰
 碑銘
  淮陽獻武王廟堂之碑
昔者汝南忠武王起義兵燕南統率豪傑畧定郡縣聲
震河朔及歸國朝遂以其師攻河南既滅金將移師取
宋乃總諸軍以鎮亳䟽積水立城戍開田護畊宋人不
[014-1b]
敢北犯其後淮陽獻武王復統亳州軍以成大功故亳
有張氏之廟焉其中廟祠汝南忠武王西廟祀王第八
子蔡國忠毅公東廟祠王第九子淮陽獻武王忠武始
封蔡國公而薨也賜謚武康又贈推忠宣力翊運功臣
太尉儀同三司上柱國獻武之薨也贈銀青榮祿大夫
平章政事謚武烈又贈推忠効節翊運功臣太師開府
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皇慶元年獻武之
子珪以中書平章政事相仁宗皇帝於是忠武進封汝
[014-2a]
南王改賜今謚獻武進封淮陽王加賜保大二字以益
其功臣號又改賜今謚禮部以其事下郡縣之有王廟
者至治二年珪復入中書厯相英宗皇帝今上皇帝於
是泰定元年加賜忠武以開國二字益其功臣號是年
天子肇開經筵珪首當勸講明年解機務封蔡國公仍
知經筵以疾告歸未幾三遣使趣召見上閔其病重煩
以政事拜翰林學士承旨仍以蔡國侍經筵朝有大政
則就焉有間使來告某曰先王之廟在亳州者庭皆有
[014-2b]
麗牲之石我忠武及忠毅之勲徳則既具刻而銘之矣
惟獻武之廟我以忝預國事不暇私顧其家故未有刻
焉因以王之墓誌神道碑家傳授某曰刻文敢以屬子
其辭不獲則對曰昔嘗忝為太史屬固嘗知公家世勲
徳及進講内殿又執經以從公後者三年矣雖不敏敢
次第而書之謹按王諱𢎞範字仲疇年二十餘其兄順
天府總管𢎞畧上計行朝留攝其府事吏民服其明決
時内附甫定䝉古軍所過輙為暴王曰國朝自有法制
[014-3a]
我奉行之執暴者决以杖入其境無過犯者順天者故
保州以忠武故陞府名後有所避又改今名曰保定云
世祖皇帝保定初置御用局以王為總管三年李璮叛
濟南親王噶必齊丞相史天澤帥諸軍討之以王為行
軍總管且行請氊帳於忠武忠武曰汝欲即安耶不與
乃命之曰璮違天必敗汝勉之雖然璮劇賊也圍闕/
避險地險則已無懈心兵必致死主者慮其險苟有來
犯必赴救可以立功汝則勉之及圍城王軍城西璮出
[014-3b]
軍突諸將獨不向王軍王曰吾固受教矣我易受攻而
彼不至謂我弗悟也乃築長壘内伏甲而外為壕開東
門以待之夜浚其壕加廣璮不知也明日果擁飛橋來
攻橋不足踰壕軍陷其得陵壕者突入壘門遇伏皆死
降兩賊將璮讋遂敗死論功王最多忠武聞之曰真吾
子也或言於朝曰璮所以得為亂者盡專兵民之權故
也以此聞諸侯諸侯果不自安遂罷其子弟之在官者
王亦例解總管至元元年𢎞略入宿衛上召見其兄弟
[014-4a]
可代守順天者因念王濟南之功遂佩之金虎符代為
守二年移守大名未上微服行民間察其所患苦見倉
吏收民税視所當輸倍蓰怨言載道明日視事首取而
治之民大悦是歳大水没廬舍且盡租稅無從出王輙
免之計相以專擅罪王王請入見上前曰臣以為為朝
廷儲小倉不若儲大倉非擅免也上曰何説也王曰歳
以水不収而必責之民府倉雖實而民死亡盡明年租
將安出活其民使均足於家歳取之有恒非陛下府庫
[014-4b]
乎此所謂大倉也上曰知體其勿問其監郡有阿嚕者
先在郡任計吏不當至使自經死僚吏不悅於阿嚕發
其事王不與之則阿嚕無援必敗王曰同官也力為之
解不得而阿嚕抵罪王亦為之免官歸鄉里退然閒居
不以介意六年大括諸道兵益圍宋襄陽益都淄萊等
路行軍萬户丞相巴延命王軍鹿門斷糧道絶郢復之
援主者曰鹿門有張九漢水以東無慮矣於是王言於
丞相曰今規取襄陽周於圍而緩於攻者計待其自斃
[014-5a]
乎然而夏貴乘江漲送衣糧入城我無禦之者而江陵
歸峽行旅休卒道出襄陽南者相繼也寧有自斃之時
乎若築城萬山以斷其西立柵灌子灘以絶其東則庶
幾斃之之道也奏用其言移王軍萬山令嚴恒無懈意
一日出東門與諸將較射大出敵兵猝薄城諸將曰彼
衆我寡請嬰城自守王曰嘻我與諸軍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邪敢言退者死即被甲上馬横戈立遣偏將李
應當其前他將將六百人攻其後親率二百騎為長陣
[014-5b]
敵之步陣間陳而待王下令曰開鼓皆進擊未鼓勿動
敵麾衆入陣我不為動至再且却王曰彼再進再却氣
衰矣鼓之前後奮擊宋師大敗得奔還者無幾八年築
一字城進逼襄陽破樊城外郛九年命攻樊城流矢中
王肘王束創見主帥曰襄在江南樊在江北我陸攻樊
則襄出舟師來救終不可取若截江道斷救兵水陸夾
攻之則樊必破而襄亦下矣從之明日復出率鋭卒先
登遂拔樊襄陽降以宋將吕文煥入覲上嘉之有錦衣
[014-6a]
白金寶鞍之賜將校行賞有差十一年丞相巴延帥師
伐宋命王率左右諸軍循漢江東略郢而南十二月攻
武磯堡取之大兵渡江王為先驅宋相賈似道以其軍
蕪湖其帥孫虎臣軍丁家洲王轉戰而又大兵繼之宋
師潰王前行布宣威徳所過䧏下師次建康上遣使諭
承相毋輕敵貪進其少駐以待王進説曰聖恩待士卒
誠厚甚今敵已奪氣亡在旦夕過自迂緩資敵得為計
非䇿也將軍治閫外急緩之宜難制以喻度乗破竹之
[014-6b]
勢取之無遺䇿矣丞相然之即日自馳馹至上前面論
形勢得旨進師十二年師次𤓰州分兵立柵奪其要害
守之揚州都統姜才者宋之名將也所統士有部落種
人自為一軍勁悍善戰至是以二萬人出揚州橋都元
帥阿珠與王當之兩軍夾水而陳王以十三騎絶渡衝
之陣堅不動王引却以誘之其驍將本回紇人鎧仗甚
異躍馬出衆奪大刀出前趣王王還轡反迎刺之應手
頓殪馬下立陣者同口驩呌震動天地而敵人亦不覺
[014-7a]
失聲遂潰走追殺轉至城南門斬首萬餘級其自相蹂
踐與陷壕水溺死幾盡比得入城十無一矣王素善槊
此戰衆尤服其竒雋焉於是宋將張世傑孫虎臣悉其
國力率水陸軍陳於焦山南北將致死於我我師合擊
之兵交王之一軍横衝其旁宋師大敗宋自是不復能
軍矣追奔於圌山之東王奪其戰艦八十俘馘以千數
上功改亳州萬户亳軍忠武王舊所統也王以為請遂
還之忠武王之事憲宗皇帝賜名曰巴圖爾巴圖爾者國
[014-7b]
語勇敢無敵之名也於是上又以賜王為名云是年冬
丞相巴延次臨安之長安鎮中書左丞董公文炳左出
京口由海道㑹之王亦將兵而左師次宋郊丞相遣使
約降宋主宋主㓜其大臣難於削號稱臣請以伯姪為
禮往返未决王將命入城數其柄臣之罪而詰之遂屈
服竟取降表來上宋亡其主遂歸朝而十三年浙東又
叛王力疾討之師次台州遣人持書往諭守將殺使焚
書我師怒拔之衆請屠城王不許誅其首禍者而已台
[014-8a]
民至於今感之明年師還迎拜鎮國上將軍江東宣慰
使其民新脱鋒鏑王撫安之期月境内稱治十五年王
入覲請於王曰宋主既降其將張世傑奉其庶兄葢王
昰與弟廣王昺南犇既立昰於閩而卒又立昺於海上
冝致討焉乃拜䝉古漢軍都元帥以行陛辭奏曰國朝
之制無漢人典䝉古軍者恐乖節度猝難成功願得親
信䝉古大臣與俱上曰爾憶而父與察罕之事乎其破
安豐也汝父欲留兵守之察罕不肯師既南而城復為
[014-8b]
宋有進退幾失據汝父至不勝其悔恨也由委任不專
今豈可使汝復有汝父之悔乎尚能以汝父宣力國家
之心為心則予汝嘉今付汝大事朂之哉面賜錦衣玊
帶又辭曰遺爝未息延命海渚奉詞逺征無所事於衣
帶也苟以劒甲為賜則臣也得以仗國威靈率不聴命
者則臣得其職矣上壯之上方寶劒名甲聽自擇其善
者既拜賜又諭之曰劒汝副也有不用命者以此處之
且行薦李恒為貳從之至揚州選將校發水陸之師二
[014-9a]
萬分道征南以弟𢎞正為先鋒戒之曰汝以驍勇見選
非私汝也軍法重我不敢以私撓公汝慎之𢎞正所向
克捷王進攻三江寨寨㩀隘乗髙不可近乃連兵環之
寨中懼持滿以待王下令下馬治朝食若將持久者持
滿者疑不敢動而他寨不虞也忽揮軍連拔數寨迴擣
三江盡拔之至漳州親攻其東門命將佐攻南門西門
敵應之乃乗虚入其北門破之鮑浦寨南瀕海王曰陸
攻之必走海令𢎞正圍以騎他將攻其南門又拔之海
[014-9b]
瀕之郡若潮若惠皆團結盤互王威聲所至恩信濟之
無不内附十六年正月庚戌由潮陽港乗舟入海道至
甲子門獲宋斥候將都統劉青顧凱乃知廣王所在辛
酉至崖山而他將自外省調至者雖𨽻所部然儕視不
相下有驕蹇意幾敢違其號令王以軍法斬其最甚者
一人衆乃懾服聽命時宋人僑居海中環列千餘艘碇
之建樓櫓其上隠然堅壁也王引舟師當之然其地兩
山東西對立其北淺舟膠不可進我師由山之東轉而
[014-10a]
南入大洋始得與之薄又出騎兵斷其汲路燒其宫室
而宋益困蹙無所容矣世傑有僧韓在王軍中三使招
世傑世傑不從甲戌恒自廣州至小舟更授以二海戰
船守北面二月癸未我師將戰或請以砲攻之王曰火
起則舟散不如戰也明日四分其軍分處其東西南三
面王自將一軍相去里許下令曰宋舟西艤崖山潮至
必東遁急攻之勿令得去聞吾樂作乃戰違令者斬先
麾北軍一軍乗潮而戰不克李恒等順潮退樂作宋人
[014-10b]
以為且宴少懈王舟犯其前南衆繼之王命髙構戰樓
於舟尾以布障之命軍士負盾而伏令之曰聞金聲起
戰先金而外動者死敵矢傳我舟如蝟伏盾者不動舟
闕/鳴金撤障弧弩火石交作頃刻迸破七舟宋師大
潰宋臣以其主廣王赴水死獲其符璽印章張世傑北
突吾軍而遁令李恒追至大洋不及世傑走未至交趾
風壞舟與將士盡溺死於是嶺海悉平宋無遺孽矣磨
崖山陽紀功而還十月入朝錫宴内殿慰勞良厚王以
[014-11a]
瘴癘疾作矣上命尚醫䕶視日以狀聞遣近侍臨議用
藥曰吾有國事待其謀畫必盡伎速愈之敕衛士坐其
門曰九巴圖病甚矣非必不可不見者宣詔止之可也
疾革沐浴易衣冠俾左右扶至中庭面闕再拜返居酌
酒作樂與親戚賔客為别遺言母厚𦵏甲一襲刀一事
足矣明器以陶為之出南征時賜劍與甲以畀嗣子珪
曰汝父以是立功其佩服母忘語竟遂端坐而薨十七
年正月十日也得年四十三上聞之震悼詔京尹給喪
[014-11b]
事所過郡縣以禮迎送歸葬其鄉之定興縣河内里
𦵏祖墓而嗣子佩金虎符襲其軍萬户二十九年珪入
覲上謂太師伊嚕勒諾延曰此家父子相繼自太祖皇
帝以來定中原取江南漢人有勞與國者是為最張氏
史氏俱稱巴圖爾史徒以籌議不如張氏之百戰立功也
所以爵其子孫者豈可與常人同哉遂拜樞宻副使行
院江淮自是敭厯臺省三十餘年為國大臣矣王素敏
悟喜讀書過目輙識大義歌詩尤慷慨身長七尺脩髯
[014-12a]
如畫機明氣銳言辯捷出勇略絶人輕財下士拔於衆
林已不以為惠尚氣節敦信義與人交久而益敬剛直
自將不為勢位所屈雖臨之以威而辭氣洒落理辯愈
切初巴延至建康大㑹諸將出庫金行賞而王後至丞
相曰祖宗之法凡以軍事㑹集罪加後雖貴近材勇無
所貸爾何敢後衆錯愕王徐進曰臨戰未嘗後受賞恥
居先何為不可丞相為之俛首其能片言解疑悟類如
此簿録宋内府金帛行省都事夾谷士常與焉既而多
[014-12b]
所遺失或因以誣士常將就考驗王曰士常名士行義
有素何可以此議之請以本身官爵及家帑保其必不
然者其後誣果明南征時宋文丞相天祥之軍在潮之
五坡嶺𢎞正掩擊獲之縳文丞相以至椿以戈使拜不
屈王釋之待以客禮吏士或諫王曰敵人之相叵測不
可近王曰忠義人也保無他求其族屬被俘者悉還之
及囚京師聞王薨至為之垂涕在海上得宋禮部侍郎
鄧光薦禮之於家塾以為子師嘗戒其子曰居官律已
[014-13a]
亷慎則公明自生御衆賞罰信用則人自致力不懷報
怨之心怨亦自釋此三言者皆王所躬行者也凡行軍
非對敵未嘗妄殺吏卒有病者必親視醫藥不幸死必
轉送其家凡上賜與必分班士卒麾下有功賞或不時
得則慨然曰人宣力如彼而吝賞如此後或解體將誰
與共功乎甚者為之涕泣陳說不得請不止故人樂為
之用及為元帥雖有所刑戮亦必為之懇惻申諭仁聞
既著薨之日天下莫不傷悼痛惜焉今蔡國公又嘗謂
[014-13b]
集曰先王棄世予尚幼不足盡知其竒謀偉績當時之
交游與老校退卒于今略以澌盡雖欲廣聞不可及矣
至其昭如日星不可泯滅者則有信史與王李二公之
碑在可以參攷者故凡可知者備書之而不敢略子一
人今蔡國公也孫六人某官某曾孫十一人某官某集
嘗觀於蜀漢矣諸葛武侯既殁所在求為立廟後主不
聽百姓私祭之道上或曰宜聽立廟成都又不從步兵
校尉習隆中書侍郎向充等共言曰周懷召伯甘棠不
[014-14a]
伐越思范蠡鑄金存像漢興以來圖形立廟者多矣亮之
烝嘗止於私門廟像莫立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
也宜聽立廟沔陽親屬以時致祭其故吏欲奉祠者皆限
至廟君子以為禮亦宜之然則亳州張氏之廟豈徒以著
勲臣之世業哉亦足以表朝廷之盛德凡於腹心股肱爪牙
之臣無所不用其至者矣故作詩以備樂歌云其辭曰
維昔世皇受命自天四征既庭遂開中原越是南國厯
禩三百德在炎燧運往行息百萬在師不亟不遲不殺
[014-14b]
而神赫其神威江流湯湯談笑畢渡木顛草偃有仆
無拒天子曰嘻士亦勞止時且徂暑其休以俟丞相
文武受言敬共息鋭養完牛酒㫖豐王乃叩閤請具
為奏若峻阪馳寧扼其後面上方畧報不踰辰往臨
厥都雷飈疾神丞相傳言天子聖明以順來歸請更
民命主幼臣迷勞我行人王曰弗庸罪在柄臣身涉
其庭氣直辭決稱臣上表再拜門闕有保其遺奔于海
涯延喘須臾自靖其私王曰不可入告天子不極其真
[014-15a]
臣不敢止乃錫神劍名甲副之抉瘴排炎廓為清夷膠
舟于壑存其餘幾王言三進永訖炎紀横槊賦詩波濤
不驚磨崖勒銘表于鯢䲔功則多有夀位弗逮榮隨哀
興業以久大三錫彌尊以啓王封冕舄佩圭盛服在躬
維兹亳人服徳以世享嘗于廟從王孫子於赫世皇濯
濯靈聖萬神景從翼之風霆我思淮陽陟降在側孰是
下國顧懷來格言築新宫髙明深宏中有王考右有王
兄王之格思庶其在此焄蒿浮斿孰感而致維亳士女
[014-15b]
具曰不然我有井里王為阡陌我有溝洫王浚王畫王
于作邑其城頟頟我藝黍稷亦有稻秔羊豕在牢以庖
則盈笳簫鐃鐸享士乃作我迎我享是用不怍昔我父
祖荷戈執殳從王南征百戰是俱春雨既濡秋降霜露
王其享兹從我父祖維時君子顧瞻咏嗟咨亳庶士孰
知其他王有嗣子相我仁廟正言於庭必抉其要䆳深
蔽虧羣讒切膚帝尚仁孝寜之厥家英宗赫赫如日斯
烈搜奸率庸不假毫髪臨軒視之命遄其軀託之股肱
[014-16a]
恩信渠渠天難諶斯難起倉猝慮深謀達罪人斯得聖
明繼統車塵徐徐亦惟世臣謹度不渝既寧既好思極
厥保陳經啓心非法不道申申其居侃侃其容孚于帝
衷以世師工王廟奕奕視此無斁匪亳是私國有恒秩
  知昭州秦公神道碑
公諱仲字山甫姓秦氏世為洛陽大族大父和仕金為
河南安撫使既歸國朝父安為河南三路提舉公嘗從
紫陽楊奐然先生學知名得給事裕宗皇帝潛邸郝文
[014-16b]
忠公經之使宋也宋人留之真揚聞宋亡天子嘉郝公
之節擇士得公迓之還京師久之除承直郎建康路總
管府判官季父長卿倜儻有大節世祖皇帝潛邸在京
兆已知其名及即位召在宿衛與故御史中丞劉公宣
為友以氣岸相髙時宰阿哈瑪特秉政聚歛罔上怙權寵
常伺察言已者中以危禍廷中相語以目無敢論列長
卿乃上書世祖曰阿哈瑪特擅生殺人莫敢言為國蓄積
怨毒已甚其鉗制左右使不得徹上聽情叵測似秦趙
[014-17a]
髙私家之蓄過於公家覬覦資籍情露似漢董卓春秋
無將請及時論法按誅之上以其書下中書阿哈瑪特固
善伺人主意力足使侍中貴人捄解事得寢他日以為
宣徳鐵冶弗治須藉能者奏用長卿為同知即以折閱
課額數萬緡為長卿罪下吏即獄中用濕紙掩口鼻斃
之盡没入其洛陽家産人莫不寃而哀之然終無一人
敢為長卿言者公乃去官不復干仕阿哈瑪特死朝廷更
新政事姚文公燧手為書為執政言秦仲以諸父之仇
[014-17b]
當國恥之閒廢至今臺憲力言其人貧不能起此風厲
所係宜不待於有言者公得所為書藏之不以發今固
在其家也善乎史官歐陽𤣥作長卿傳而論曰或曰使
長卿如山甫勇去庶不及難曰山甫求無負其諸父長
卿求無負其君一道也曰怨乎曰自古君子死小人手
者多矣後之君子終不以為悔又慕效之夫後者之無
悔則前者其有悔乎是以知其無怨也可謂得秦氏父
子之心矣至元二十五年用事者急聚歛遣使天下大
[014-18a]
括金玉珠貨器物贏餘苛酷吏請盡辟知名清疆吏以
任事公雖居閒猶被迫遣治徽廣徳之㑹是時公府之
出納無容復有餘羡此直以無義而取之耳而操竊郡
縣危甚公曰吾意誠知其不可然吾受罪去固不辭吾
去而他至則其害將不可言為物色其稍可追理者以
應之視他處固不能十一二也更以數少責之亦不為
變後五年行臺治書侍御史裴公道源監銓廣西外選
舉公知昭州有善政郡治無事每游歌竹山賦詩為樂
[014-18b]
自號歌竹山人卒於官三十年三月也年五十有一初
殯建康城南某年月日歸𦵏洛陽某處永康胡長孺志
其墓夫人喬氏繼許氏孫氏男子四從龍大夫僉泰禧
宗禋院事從徳大夫中書左司郎中從某從禮女子六
婿馬成段時中邢師雍其三夭孫男幾人惟秦氏先世
行事卓然可稱國家修皇朝經世大典訪問遺佚而從
龍嘗夢其先人問從王父事已報史館否得歐陽氏所
著傳始末甚具以上送官昭州以子贈某官夫人封某
[014-19a]
於法得立碑神道故來請銘銘曰
明主在上則有直臣憂國奪義蹈禍亡身公以從子泣血慎
德豈曰避仇實癉蟊賊隂消陽明君子于征名公具言猶保
幽貞愛民之仁拯物之智天不與年百未一試信道不囘古
人所難父子相望風節厲完乃睠後人並立朝著為國材
賢綽有令譽維洛泱泱潤覃柏松過者式之遺直之宫  真定蘇氏先塋碑
奉訓大夫刑部主事蘓志道命其子天爵奉狀來請曰
[014-19b]
維蘓氏趙郡著姓其後有自行唐徙貞定者數世矣志
道不令無敢違祖父之訓執事無敢不謹以獲禄於朝
先世之餘澤也然而遺事隠徳之可知者曾大父嘗言
志道猶志之髙祖而上家牒軼於兵難無可考故行唐
之先塋相傳在縣西南黨家原既莫知其處𦵏真定府
北新市鄉新城原者曾大父嘗言東北一丘是始遷之
墓族人之同塋異兆而藏者猶識其為某親某親今隠
然髙可隠者相屬亦莫得而名之悲夫今天下治平久
[014-20a]
矣非若曩時之逃難解散也志道又幸得立石表之不
為踰禮奈何忍使邈焉堙没以遺子孫無窮之悲乎謹
述世次年月行事頗為文刻之石表諸墓道云曾大父
諱元老資純厚儀狀偉然嘗慷慨有大志貞祐二年以
其家從金主徙汴汴且危同徙者猶乗便取人美田宅
乃歎曰已矣無可與為者吾歸守吾丘隴死耳﨑嶇兵
閒數瀕於死期月而始達居久之遂以貲雄其鄉樂周
人之急歳數饑常存活其鄉里施及行旅至今人能言
[014-20b]
之始汴亂時倉卒失其弟物色之終身不能得言之輙
垂涕其天性可見已至元十三年七月卒得年八十六
娶孫氏生子一人曰誠誠少長戎馬尚氣節喜施與尤
謹孝養時郡邑新定無知為學者獨能教其子為鄉人
先諸豪觀望時勢所為多不軌所至民盡室逃之獨能
留養其親使諸豪無敢犯或更從其化導焉敏治生而
不喜殖産業善飲酒不亂然既老得酒意氣猶見於言
笑間大徳二年十二月卒得年七十八娶畢氏子五人
[014-21a]
曰榮祖曰立曰實曰信曰徳順榮祖幼頴悟善學嘗從
同學自鄉校夜歸甚寒同學者將叩門亟止之曰聲遽
將驚吾親徐待門啓而後入祖父嘗泄痢被寢席手掬
去之而浣滌以水兼備敬愛鄉之達士常舉以風為人
子者焉與諸弟均衣服飲食雖一𤓰不共食不食也教
子嚴甚或勸之曰君才一子盍少寛必正色對曰豈以
一子故不教之也耶事師尤謹有疾親奉之與朋友期
風雨寒暑未嘗後至嘗持白金入城府售之道過其友
[014-21b]
家偶墜地其友故藏之以觀其所為竟起去顔色不為
動其友語之曰吾嘗服子有量今益信家藏書數百巻
手録讐校不倦因金大明厯積算為書數篇頗易其舊
法既而歎曰為成書久亦必差夫厯數者民事之所當
先而儒者莫之習何哉凡鄉里有婚姻喪𦵏必從問期
日禮節所宜有疾苦必賴其飲食醫藥之餽有鬭者聞
一言明是非可否之決各解去不復詣吏名既著稍起
從都轉運使辟監真定税務贏餘不入私家以亷平稱
[014-22a]
未幾以親老辭去不復仕終身年三十七而卒至元十
二年五月也娶吳氏子志道也女三適劉從道賈玖馮
慶孫天爵也女孫三適勸農司大使宫天禎真定醫學
録張蒙章佩監知事何安道志道從弟七人嗣道達道
立子也安道實子也師道昌道信子也允道進道徳順
子也嗣道之子五可名者天澤安道之子二可名者天
章允道之子未名也真定蘇氏先塋者凡其族之卒者
皆以其次為兆𦵏焉而其配從之備書其子孫之名者
[014-22b]
著其族也獨詳志道之世者志道長且貴又為志道志
也大徳中志道為憲府史從御史按事逺邊御史或將
曲撫之志道正色曰小人猶有所不為君奈何若是御
史義而從之而他官輔行者竟以賄敗某猶是識志道
與之游至大二年尚書省立志道為中書掾中書掾見
躪藉甚死灰志道泊然守職不變不退後察其行事多
方直守義心敬愛之其自中書省檢校官為刑部主事
皆與集為同朝集為國子師時天爵為生以鄉學尤見
[014-23a]
親故為之表而銘之銘曰
蘇氏始封出司㓂秦從武節逺莫究趙郡相望接遥胄
去之百代世職復司刑郎吏儼冠綬歸視髙塋廣以袤
斧形馬鬛莽囘伏子後父食孫祖侑繼宗聯支有疏茂
體魄下寧氣來就有别蜀洵譜維舊祖尊親著族用收
法之著銘表神道世世子孫可長守
 
 
[014-23b]
 
 
 
 
 
 
 
 道園學古録巻十四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道園學古録卷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