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榘菴集 > 榘菴集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榘菴集巻六       元 同恕 撰
  碑銘
   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郭公神道碑銘
聖元徳敎醇深涵濡滋乆人才所就楩楠杞梓隨用隨
得入可以儀朝著出可以殿藩服才名卓卓以孝作忠
者蓋不乏人亞中大夫平江路總管兼管内勸農事郭
侯鴻漸諱鵬翼天資髙朗博學多聞嫻於國言大臣許
[006-1b]
其詳辯有助敷奏玉音召對以字不以名持心忠謹事
無大小為之必盡其方初命中書直省舍人仁宗登極
郊廟大祭首預執事選不數月以副江西行省理問决
獄廣東獲俠賊贑州正贓吏掩覆罪風望峻整行省行
臺露章交薦延祐四年入為中書兵部員外郎督受海
運糧二百四十萬斛防禁周悉不失圭撮賞錦衣一覈
實諸監院託以興造横費縣官錢三萬餘錠貴近為之
屏氣六年拜監察御史登美黜惡其言皆大政所關是
[006-2a]
年冬慎簡東宫僚屬擢太子家丞七年三月再入中書
兵部為郎中柄臣怒嘗言已必欲以事中傷卒無所得
明年至治改元僉河南道肅政亷訪司事糾劾吏惰詢
察民勞不旬日决積滯六百餘事河南士民鼓舞記遺
政于石南陽復古陂堰三溉田之利不可畝計民皆即
其地刻石頌徳二年加湖廣等處行省郎中其冬復入
為中書工部侍郎董鑄内府金銀以錠計者一萬三千
有竒錙銖中程數詔賜金帛二兩泰定元年遂拜今命
[006-2b]
均徭齊賦以裕民嚴程謹法以束吏勸力農桑篤意學
校踰年風化改觀行省移書奬勞最優敭歴迨兹十有
六年八被璽書再受勑書若省若臺爭舉競用類曰是
才行卓偉政事明練者斯可謂能以孝移忠矣侯惟奔
走南北不獲致孝松楸為嵗已久乃懇告來歸一日持
其先大夫嘉議公行狀造某所拜請曰鵬翼不肖䝉賴
先訓叨位三品恒念無以報罔極國家鴻恩追榮祖考
既已致論告於墓下矣神道之碑亦法所許願先生銘
[006-3a]
之以信來者謹按公諱徳字彥修其先太原嵐州人祖
諱壽妣曽氏始徙晉寧之綘父諱福贈亞中大夫懷慶
路總管輕車都尉太原郡侯母李氏贈太原郡夫人皆
葬綘之横渠公敦厚謹重在童㓜嶷然如成人讀書略
通大義尤精六藝之數始為樞密院宣使受知左山商
公及左山來相安西王開府以光監支納千斯倉廩庾
維溢民不讒多取關中饑委公告糴晉寧不踰月粟輓
畢集陞安西鳯翔抽分羊馬官已乃不樂進取買田咸
[006-3b]
寧縣鳯棲原北留村治生敎子優游自適與人一以誠
敬子弟有過未嘗厲聲色温言開諭使其自改憂人之
憂不計有無鄉里合辭推為長者享年七十有五以大
徳四年十二月十有四日卒配李氏贈太原郡夫人勤
儉莊整嘉議創業内治居多前公一年卒子男二伯惟
欽仲侯也女三長適劉氏次白氏董氏孫男三忱恒忼
忼力學蚤世女八趙郁白某盧某李某魯齋書院山長
王遹趙某趙允其婿也一在室曽孫男六女三𦵏以其
[006-4a]
月廿日地則北留也嗚呼公以仁厚篤實之基培之於
前聰明特逹之用開之於後天有顯道厥類惟彰矣矧
今三被恩典累爵郡侯有子之慶如公方將是敢槩見
侯之用也以為神榮焉銘曰木蟠于根有材矗雲水畜
于源有流成川繄慶之多來善之逺孰晦於昔而不今
顯猗歟嘉議我車既堅脩途幾時六轡是旋休休其中
翼翼其外乃室乃家春風卒嵗是生令子振鷺西雝民
有遺愛國有雋功追爵九原侯封載啟永言孝思令聞
[006-4b]
不已北留之阡喬木蒼煙其固其安其千萬年
   少中大夫嘉定路總管趙公神道碑銘
書言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西周盛時良臣顯輔有
辭永世如君陳者本其充積之懿則以令徳孝恭為稱
首孔子亦曰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信哉若今少中大
夫嘉定路總管趙公以得賦之厚著移孝之忠殆所謂
本深者歟公諱玉國言别諱穆爾齊其先女真人祖林
仕金以金紫光禄大夫守積石州天兵南伐度義來歸
[006-5a]
詔為軍民元帥即鎮其州妣夫人李氏尚氏考文顯膽
略絶人襲元帥職仍賜金虎符屢以戰功獲袍帶弓矢
之賞加昭勇大將軍西寧漢陽等處都逹嚕噶齊妣夫
人郭氏公昆弟十人於次為二至性孝友讀書善騎射
父母鍾愛之早以世胄入給宿衞至元九年安西王分
國關中擇良慎者侍王邸敎以公為鄂囉齊典府藏也
已而從王北征立功絶域十六年奏授朝列大夫慶陽
府逹嚕噶齊兼管本府諸軍鄂勒勸農事為政本於徳
[006-5b]
惠利無不興害無不去法行而民信之敎立而民安之
治聲蔚然二十二年以故官移監徽州漢人居是官故
事所不許二十八年復以朝列大夫知慶陽府事公再
撫吏民最十八年益嚴自守仁洽義浹民阜而俗厚盜
息而刑清隴西諸郡獨是為樂土矣至大元年陞少中
大夫嘉定路總管兼本路諸軍鄂勒管内勸農事啟行
之日慶陽民無老㓜泣送道路遮不得行居治四年寛
以綏衆明以察下令不便民事不適義必改而更張之
[006-6a]
建御書樓敬敎勸學謡頌以興辭疾還慶陽越二年終
命正寢實延祐二年六月十五日也享年六十有六三
夫人石氏田氏路氏子男三延壁前卒次允忠允寧女
二長適中議大夫貴直屯田鷹房打捕總管阿繅納次
許嫁未行始公祖考皆葬積石州來去城至是以公遺
愛在慶陽得卜於合水縣漢城社以某年八月二十六
日合葬公及石夫人焉公器度宏逺寛厚自將長身修
髯音吐洪暢事父母愛敬兩盡與弟武列將軍志忠顯
[006-6b]
校尉義軰如塤如箎有恩有文居官以利民為心奉法
為職同僚無違言下吏不忍欺嗚呼斯所謂淑人君子
者非邪使得究其澤施所及顧不逺且博乎是可惜已公
殁之明年其子允忠持寧州學正趙庭瑞墓誌文介商
州判官成君玉行臺察院史張才卿求銘表隧之碑辭
不得命廼掇取誌述叙而銘之曰英英少中克若帝衷
子以吾孝臣以吾恭坦坦休休一其初終不懈于位不
汙其窮既踐世美亦奏民庸廿年慶陽杜母召翁嘉陵
[006-7a]
之頌穆如清風漢城南岡享祀惟公
  誌銘
   叚思温先生墓誌銘
叚氏世縣晉寜之稷山以儒學為顯姓先生諱思温字
叔恭金贈中奉大夫䕶軍武威郡侯諱矩者五世祖也
矩生鏞鏞生汝舟汝舟生恒皆以文行推重當世恒生
克己成己修己克己號遯庵與弟成已號菊軒同登金
正大七年進士第世謂河東二叚初未奏名既謁禮部
[006-7b]
趙公某使誦所業賦公嗟愕久之起書雙飛二大字以
贈後榜出果皆中髙第自是叚氏耿光尤著盛遯菴生
三子長思永為時耆儒以終次思誠偉譽籍籍河中儒
學敎授先生其季也母梁繼樊先生及敎授兄出自樊
孝友慈祥由性而成年十二遯菴君卒哀毁如成人弔
者増慟時甫脱兵變先生侍母夫人佐兩兄服勤朝夕
萬户晉寧李侯迎菊軒闢館授徒學者四集先生雖已
能讀書通大義恒恐世學不嗣感激或至泣下欲從菊
[006-8a]
軒卒業重違温凊母夫人察其意勉以好學為叚氏福
菊軒亦嘉其志樂以啟告先生遂肆力於學至忘寢食
經史要義必手籍之始猶攻辭藝至是盡棄去求古聖
賢問學之本究關洛考亭之傳聚精㑹微以潤厥身菊
軒深器之嘗曰是能世吾家者年二十一受室河中魯
氏因遂居焉聚徒受業懇懇不倦一以成就後學為心
諸生貧而可進者尤勸綏引翼束修之薄不受也以故
士爭趨風成才者衆家素貧先生損衣節食市書至萬
[006-8b]
餘巻嘗顧而樂之謂以此遺子孫足矣嗚呼先生識慮
之逺視安畎畝者風斯在下矣平居於書無所不讀尤
䆳易春秋郡侯張某素名學易請質所聞先生乃言聖
人作易畫以成卦卦以立象所以明天地之理盡事物
之情使人趨吉避㐫然其道必本之人心盡其心斯知
易矣近世惟程子朱子之學為能得之不必他求也張
侯拱而嘆曰先生真知易者詩文温厚平正粹然一根
於理讀者知為仁義之人素位而行不願乎外皇子安
[006-9a]
西王撫封于秦開府之初慎簡僚佐管記之選為尤重
於是遣左常侍今陜西漢中道肅政亷訪使劉公某以
記室參軍驛召先生辭疾不赴亷靜寡欲一介不妄取
有以麥三十斛佐廪費者卒謝却之四川轉運使王某
送二男僕以給薪水先生還其僕為書以謝轉運嘆曰
亷士乃如此至元十五年丁樊夫人憂號泣摧慕終喪
如初後四年菊軒君卒喪之如遯菴先生於享祀斟酌
禮經致誠致慤器用必親拭牲牢必手薦嘗語其子曰
[006-9b]
祭祀所以報本也罔極之恩庸可報乎禮廢久矣世俗
苟簡士大夫而忽此甚不可也且不知敬其先何名為
人聞者心動率觀法焉二十五年春三月某日疾終正
寢享年四十有九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於某塋妻魯氏
淑慎之徳克配君子子男三人長某行臺監察御史次
某河東宣慰司掾次某鳴沙州儒學其一女適河津劉
氏子孫男一徳雄女五皆㓜先生貌恭言從心平氣和
道徳薰襲逺近傾慕士大夫道河中者賔接無虚日談
[006-10a]
經訂史情義傾倒語及時政則謝不敢知外雖恂恂中
實有守義所不可奪以狥人毫髪不能也族姻鄉黨吉
㓙慶弔禮意周洽稱人之善覆䕶所短故人皆歡喜尊
奉語必稱先生不敢字或小犯義必私自愧悔先生得
無知乎下至市井傭販亦能目以好人卒之日闔城赴
弔市為之罷送葬者執紼近千人為位而哭者相屬於
塗嗚呼以徳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今於先生見之矣
使其逹而行義兼善天下固非難事天不假年識者惜
[006-10b]
之而御史以才行致身方興未艾天其或者以是壽先
生乎御史辱與予游乃者奉先生善狀請追銘窆石紀
徳之任大懼弗稱然不敢終辭也謹述所載系之以銘
銘曰遯菴之髙菊軒之奥言緯行經一世則傚先生嗣
興于光有耀翼翼其心卓卓其操渙渙其文循循其教
既洽善良亦馴桀驁胡徳之忻胡年之悼天于先生將
厚其報是生賢子臺閣騰趠以顯以揚以志厥道
   鷹房民匠總管毛公墓誌銘
[006-11a]
自予有心目之疾凡親舊慶弔徃來絶不與者久矣今
年夏毛甥時敏絰杖纍然踵門拜且泣曰先君葬有期
日人子為親深長之慮賁幽堂者銘不可無渭陽雖疾
敢以死請予亦攬涕慨念從姊不幸蚤世總管公情好
有加既不得撫衾一慟以訣終天於甥之情其忍固辭
乃為叙次如左公諱翼字飛卿世為長安人祖文炳妣
皇氏父彪以勤力起家敎授孟公表其墓妣鞏氏癸已
歳三月九日生公河中避金亂也三嵗還郷里及家殷
[006-11b]
盛無他昆弟姊妹獨公一人鍾愛無比公昏定晨省出
告反面循循子道無一豪富家郎驕寵之習人謂有子
如此毛氏安得不昌逮壯室强仕孝謹不少替服䘮哀
疚三年如一日盖其至性非勉為也初以貲行選為安
西路税使嵗課日増滿考難其代漕檄再任至元十年
受安西王命總管安西平陽河南等路行捕鷹房民匠未
幾兼安西慶陽拘𣙜解鹽使時年未五十遂絶意名宦
優游家居享有備福餘廿年以大徳二年四月十五日
[006-12a]
疾終正寢壽六十有六卜以後月庚寅葬公咸寧縣洪
固郷三爻村先塋妻同氏予從叔女也聰明靜順佐公
事親得其懽心先二十八年卒殯之日姑鞏慟哭過市
觀者莫不流涕至是乃合祔生二子時敏力學而賢襲
總管職時晦蚤卒一女適同誼於姊為四從姪再娶宋
氏一子時可一女許嫁未行孫女四人壻齊哩克琨總管
石孟瑛餘㓜公身長六尺儀觀脩偉性簡曠質實無毫
髪機穽師事退菴張公國寳藏書㑹友講學冬夜無虚
[006-12b]
嵗教子弟以禮交友以忠急人之憂樂人之善出於至
誠故人以是愛公不以忌公也南士蘇桂髙奴鬻於市
捐金贖之俾𨽻儒籍翰林學士柳城姚公誦以詩曰一
善長安已户歌士林華衮定如何當時不裂千金劵利
與今名問孰多僮僕幾二百口庭無怨言出其嘗事父
母有勞者數十軰為平民不一錢取也銘曰洪範九疇
福曰嚮用無以篤之其嚮焉動猗與毛公徳潤在躬天
命不僭保其初終先藏之卜有欝者木永寧一丘子孫
[006-13a]
是矚
   白君寳墓誌銘
君寳姓白氏諱珪蜀之普州人世為儒家㓜罹變故王
父而止不譜也父震起有官於宋母文母馮兄景翰嘗
第進士君寳馮出也今家京兆長安縣年未冠雅意方
藥得事名先軰力學無晝夜出入古法盡得機要遂兼
世之疾醫瘍醫而瘍醫尤號善治關輔生聚殷繁逺近
貴賤病瘍者皆欲得注君藥日不暇食餘三十年天資
[006-13b]
信厚濟以詳慎疾雖不可為猶必宛轉求治庶幾以生
尤切切於貧且賤者以故人益愛敬之醫師屢舉職敎
事竟辭不就與朋軰遊退然若無能短長不出諸口御
家甚嚴諸子皆紹業有聞門内肅如年七十八以大徳
癸卯冬十二月十六日卒聞者莫不咨惜明年正月癸
酉葬長安縣苑西郷大倉社配李氏卒再娶邢氏子男
五人從禮安西路官醫提領李出也思敬乾州醫學正
思温思忠從禮思恭皆前死女四人俱適著姓孫男七
[006-14a]
女四君自流離頓挫中堅苦就學復侍戎幕顛䧟絶域
百計脫歸以至于有家傳子若孫嗚呼艱哉思敬請銘
某辱禮接不敢終辭乃為銘曰猗歟白君篤實慈祥奮
起艱難志專力强不儒之逢乃醫之良歛彼呻吟躋此
壽康人矜而爭我晦而彰有傳于家有愛于郷八十三
年歸安斯藏嗚呼後來視此銘章
   興元路行用庫使張君墓誌銘
世或以矯情飾貌取譽於郷黨宗族蹔可能也今有人
[006-14b]
焉慈祥忠信温然慤然無戚踈小大均稱之為善人自
始至終無異辭此豈聲音笑貌所能得哉有諸已而信
諸人理不誣也其人為誰張君仲濟是已君諱楫仲濟
字也先世邠之三水縣第六里人曽祖某祖贇皆不仕
父浩仕金為敦武校尉母程生三子君序居二自少任
家事孝友恭慎和易寛平蓋自性成敦武嘗病憂勞忘
寢食百方求愈至刲股以進母病又如之喪祭哀誠兩
盡事兄韓城令翼如事敦武接弟昭恩則兄而文則友
[006-15a]
也隣里姻舊吉凶慶弔厚薄中禮而情意周洽居常怡
怡然雖甚忤詞色不少異與人言唯恐傷之樂聞人善
必再三咨美或毁此譏彼則漠若不吾與者家庭肅然
敎子學業慈而不敗故皆以卓越蚤致名位禄養雍愉
人以是榮君又以是知善積之果獲報也君㑹計精審
嘗歴安西路千斯倉副使轉運司豐濟庫副使興元路
行用庫使中歳則優游自適日與耆年宿徳相過從如
韓令彦寳年幾八十尤不易與人交得君驩甚朝談暮
[006-15b]
語無徃不偕其為逹尊慕恱如此大徳八年六月己丑
以疾不起親賔來者皆哭盡哀享年六十有七娶髙氏
婦順妻柔克配君子生五男長煒登仕佐郎延安路鄜
州判官次煜承直郎甘肅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
郎次炫次炳次焞炫焞皆蚤世炳亦孝謹能家二女長
適陜西行省宣使周璟次適成章孫五人四男一女適
安西邸承應臺判石仲瑜初敦武徙居長安遂葬咸寧
縣龍首郷春明門東原煒等卜以九月癸酉窆君泣奉
[006-16a]
行實之狀謁銘於某某與君里居分南北君每忘年禮
接佩義深矣登仕昆仲哀懇復如此顧維淺拙不得辭
也乃按其狀參以郷論叙而銘之銘曰徳輶如毛民鮮
克舉如其舉之不曰賢矣維張仲君嗚呼洵美克弟克
兄克父克子兢兢其容坦坦其裏六十七年有譽無毁
好還者天其聽甚邇有子而才鸞鵠並起親名載榮積
慶之始辭以告幽魂兮安只
   張節婦墓誌銘
[006-16b]
節婦張君故馬天祥吉父之妻諱珍國寳之母也京兆
人父立母李氏金興定辛巳三月五日生年十有六歸
馬氏時甫脱兵變民生甚艱君晝夜勤劬以婦職自勵
上事君子下撫穉弱巢棲未輯而吉父殁矣廼悉力喪
祭脂澤事不復意萌嘗自奮曰吾為人婦使馬氏無家
何用生為子珍方十餘嵗殺損服食資學郷校賦家人
職業勸勤懲惰纎悉有法小大信畏爭以功相多珍亦
服君之訓孝而能家遂階完美之亨為郷里著姓君之
[006-17a]
志亦賢矣哉不幸珍不得終養時年已七十人皆以悲
傷致疾為馬氏憂君能逹理委命敎育孤孫如其子昔
時綜理繁細精明不衰大徳辛丑有司上其節行樹表
門閭後四年乙巳詔賜髙年帛君復拜榮又明年乃以
疾卒實丙午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壽八十有六生子珍
也二女長適葭州同知惠承事之子懷濟次許嫁張珪
皆蚤世孫男一孝謙孫女二鄭思恭索天祐其壻也鄭
氏婦亦卒曽孫男一齩齩君性嚴明濟以惠愛壼治可
[006-17b]
法孝其母李迎養者十餘年殁為買地合其父葬之嵗
時祀焉睦隣里善婣族周困窮恤患難鄉黨為内評者
許有士行初吉父葬咸寧縣白華村君以其地卑洳改
卜同縣龍首郷廟坡東原至是孫孝謙舉其祖柩合葬
君父珍從窆用丁未二月庚申從吉日也馬氏與某再
世通家居又隣並毎升堂拜君撫視如子孝謙來謁銘
其何可辭銘曰丈夫立家舉不一二彼婦人兮敢以此
議於戱節君金石其志既殖既封既茂既遂子雖不年
[006-18a]
孫也能嗣壽祉載膺榮名斯萃合葬於防奚憾奚愧里
人作詩以永厥懿
   監納翟君墓誌銘
至大庚戌冬十有一月靖逺王邸管民提領翟從政介
予知舊韓徳卿任允中泣拜而請曰從政不天母氏生
七十有三以六月十二日卒從政奉其喪於長安縣崇
化坊親任郷王化村先塋之昭乃者九月己卯父君又
弃養盖長母氏一嵗矣將合葬防墓謀諸卜筮得此月
[006-18b]
二十有七日庚午吉從政罪深禍酷忍死痛念生既不
能為孝殁又無以圖永烏用子為幸哀而賜之銘以賁
慰泉下也予拙於為言重以目恙三辭不獲廼即行述
叙而銘之君諱玉字潤之世為京兆長安縣人考與妣
鄭氏生君丁酉九月七日六嵗失所怙時家用寡乏母
鄭勤劬紝績以資學業君亦蚤自植立精九章數法服
勤家務卒能振大前業見稱鄉邦至元甲午有司以謹
敏選監永興庫及行貨燕都泉府院知能信可任授母
[006-19a]
錢俾專貿易始終無毫髪私人由是益知君不苟得也
嵗晚優游里社以疾終寢配劉氏端靜淑惠君勤孝起
家中外輯睦相成之力為多生男二長從善得君計學
能自立法為書早卒次即從政孫十人男六某某女四
王好仁房徳昌髙汝明其婿也次未行君剛毅直實而
識微見敏動合時變故所如獲饒贏雅好翰墨草書為
時所賞資其孫瓛讀書蔚有士風婣戚交友咸愛重之
嗚呼斯亦難能者矣銘曰艱難起家志力之雄逺近有
[006-19b]
聞信義之充有妻偕老有子慎終馬鬛一封寧矣其崇
   毛長官墓誌銘
毛甥彦修諱時敏世家安西曽祖文炳祖彪以勤敏致
富考翼常為安西平陽河南等路打捕鷹房民匠長官
安西慶陽拘𣙜解鹽使襟宇夷曠好賢樂善母同氏予
再從女兄也今繼母宋氏彦修生而端慧凝重言笑有
時祖父母鍾愛七八歳間晨起入鄉校得金釵於路持
俟其主以還衆皆驚異奔告其家及鄉先生祖母鞏卧
[006-20a]
疾不去左右以衣寢者旬餘先父玉山翁謂吾家竒外
孫長知嗜學記誦過人作詩句律不凡關輔佳士如王
文振李友仁皆呼彦修為敬友既由公舉勑襲父長官
職時已為隣舍延燒驚惶得心疾初猶獲藥喜後遂寢
劇不復能如昔者之事事矣乃屏居長坂别業時節尚
能集賔友為講㑹至大四年正月七日風滛暴作一夕
而卒年五十有七娶田氏行省公之孫三女長適齊哩克
琨總管石孟瑛次適田某次適田某卜以其月二十五
[006-20b]
日葬咸寧縣洪固鄉三爻村先塋嗚呼彦修得賦於天
而成之在已者方力使其中不以疾廢必將登名禮法
之場簉跡施為之㑹乃今止此而又無傳是可痛已予
既誌其墓則哭之以辭曰謂天薄於子耶胡畀以純明
之秀而享以完美之華謂天厚於子邪胡疾廢於方昌
而又有不後之嗟祖力之勤父徳之嘉其承如是而其
終不可必者乃爾之差嗚呼奈何
   耿伯祥墓誌銘
[006-21a]
君諱復享字伯祥世居京兆考諱舜妣王氏生金正大
甲申四月十二日孝慈寛謹由性而成展轉兵間醫傳
不墜迨歸鄉里兩親怡熈順適安享色養壽考而終接
姻舊以誠敎諸子以學年五十九卒於家實至元壬午
十一月三日也妻王氏前卒再娶尚氏子四人男三長
廷秀武功縣税使王出也次廷望承事郎陜西等處行
中書省管勾承發架閣庫次廷輝延安路塞門廵檢女
一適趙震孫男三人女二人後三十年當至大辛亥六
[006-21b]
月戊辰尚君卒承事兄弟乃卜地咸寧縣龍首鄉孟村
之原將以八月乙酉位祖封於中兩母祔君葬穴之昭
時衰服持狀謁銘於某拜而言曰廷望上世皆葬縣之
東陵鄉賈村年祀悠邈且兆域密邇不可再祔先祖遺
命改卜廷望兄弟不忍違也惟先父之孝之徳所以垂
裕我後人者欝而不昭將何以報罔極之恩乎幸吾子
哀而賜之銘固辭不獲乃按其狀得君之孝尤著者方
二親挾君在河南圍城中時纔八嵗城䧟之日大帥忿
[006-22a]
其不即下無老㓜悉命誅之次及君父母君故坐其下
即躍上指謂使者曰是兒父母也寧獨殺兒無殺兒父
母主者驚曰是兒不怖死白刃能祈活父母真孝子也
白大帥并釋之嗚呼當横尸無萬之際獨耿氏父母與
子不鬼幽而人活者非孝誠格天能有此邪是不可無
傳也銘曰惟孝於人百行之始猗嗟耿君篤于䃣齒知
有吾親寧知有死夫誰使然曰愛之理汪汪其源洋洋
其委傳不云乎在其孫子孟村之原龜兮告祉越千萬
[006-22b]
年無壞傷只
 
 
 
 
 
 
 榘菴集卷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