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榘菴集 > 榘菴集 卷三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榘菴集卷三       元 同恕 撰
  記
   奉元王賀公家廟記
大德十一年夏六月辛亥故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議
陜西等處行中書省事賀公薨贈恭勤竭力功臣儀同
三司太保封雍國公諡忠貞延祐皇帝軫懐宿德謂公
爵未嘗稱加贈推誠宣力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
[003-1b]
司上柱國追封奉元王仍諡忠貞後八年泰定丁卯王
夫人鄭遣其壻開成路同知韓慶介興平縣尹鄭思義
致詞于某曰先太師小心恭恪服勞王家始終五十六
年遇知四朝榮生盖不敢言哀死之典十餘年間綸命
再下超踰五爵進號王封異姓之臣能此者幾間自惟
念國家於太師湛恩猶然而吾私家乃無一椽之屋以
棲託神靈非大闕事歟於是相方居第之前面勢嚴正
創廟三間左庫右厨前為大門繚以周垣凡皆于歸時
[003-2a]
資裝餘財賀氏不一錢費今既告成矣不有紀述昭示
厥初何以飭承祀於永久敢謁辭記之某謝再三不獲
命則喟然曰禮家言古先哲王制為宗廟之禮以教孝
天下自天子諸侯至卿大夫士亦皆得以等殺立廟其
家五三二一之數黝堊蒼之飾貴有常度賤有常凖
雖曰不下庶人祭寢之文亦列于後此其尊祖敬宗之
義為如何秦氏焚滅舊典先王良法美意一掃無遺厯
漢及唐耳目之習久曠雖或時有論説公私之制終不
[003-2b]
古復唐之名臣如王珪者猶以不營家廟為有司所劾
宋韓忠獻王尚即寢行事文潞公始立廟河南寥寥千
數百年公卿家知以是為先者盖寡矣夫人長慮及此
序詩者謂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信知言哉粤
若太師繇結髮入侍世皇險阻艱難從容閒宴無不與
俱而忠敬淵實明練庶故簡在帝心為嵗已久故上都
留鑰之寄無以易之自正議大夫上都留守開平府尹
進資德大夫兼虎賁親軍都指揮使獨任餘二十年豈
[003-3a]
無他勲貴從欲以治克當上心者太師一人遂登宰席
榮禄大夫中書右丞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榮歸老也積
行累功為國寶臣顯親揚名為家孝子神道之碑王封
之銘班馬所述皆出上命揚休當世昭訓後来者日星
垂而江河流是宜有廟以奉烝嘗如古諸侯之制非夸
也禮曰始封之君為百世不遷之祖太祖於賀氏是已
國家動遵先憲安知他日不有以此獻議者乎冢子平
章政事上都留守勝卒于延祐庚申矣仲子朂夫人所
[003-3b]
生者亦蚤世今其孫某又將踐世職作召公考銘孔氏
鼎其在斯人歟夫人聖武從征醫使龍崗先生之孫劉
文貞公所謂一語立活萬家命者端靜淑明勉勉内政
太師存也能以順事其殁也能以禮成君子是以知夫
人好學有素又以知太師修身之效著於家者盖如此
云泰定四年六月吉日記
   萱堂記
臨原老人惠君顯卿儒而隱於醫者也端謹和厚事母
[003-4a]
盡孝榜所居曰萱堂于以致敬樂朝夕之助鄉先生鄧
平湖子孝本原其實記而發之一時名賢若孟龍谿郭
太華郭遺安李寓菴為銘為詩賛能頌美爛然卷軸臨
原之孝遂專美於前史矣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無
復存者其孫世英元輔乃於故篋敗楮中求得副墨平
湖之記殆去其半悼先德之弗彰念斯文之失守剏屋
三楹扁以故號且將揭銘詩於前楣以為嵗時族聚瞻
依之所庶幾如見婉容愉色而聽柔聲順息也於是介
[003-4b]
程甥恭持其副求叙所以伏讀再三及先君玉山翁之
詩不覺涕下盖自恨昔者㝠頑之不子也乃告之曰子
孫之於祖考求諸其迹不若求諸其心成壊於嵗年有
數者迹也始終於天地無窮者心也子之視父母今何
殊於昔温恭朝夕之容左右服勤之事毫髪日用靡不
是似雖厯萬子孫祖考猶在也堂何為哉昧人受之中
忘子生之愛孟子所謂世俗不孝者五而一有焉祖考
之遺風餘韻掃地盡矣是陳迹者不徒為興嗟之地乎
[003-5a]
中庸曰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雖然臨
原之心元輔能為心矣臨原之迹元輔其能不復之耶
吾知臨原之精爽洋洋乎如在左右其必曰孝孫有慶
世元輔而守之者尚知勉哉至治改元九月望日記
   眀善堂記
涿郡姜汝楫濟川之子煒過予而言曰先君平日好賢
樂善受知太子諭德勤齋蕭公家構一堂為燕休之所
請名於公公署以明善名嘗言求記於先生以達訓義
[003-5b]
不幸先君就世煒惟先君陪從門下有年數矣志所未
竟非煒之責與敢犯是不韙冐昧以請幸先生卒成之
予俯而思仰而歎曰斯人其可得而復見邪曩自得友
李君仲和聞濟川德譽之美接欵既久益信仲和為知
言而喜善人之得見不予欺也當安西王胙土秦雍姜
氏以織工選分簿室濟川年甫十嵗即能代其父偕叔
仲来關中時執技者號藩邸私人數十為曹恣横閭井
有司莫敢誰何濟川足跡未嘗一出作户為叔仲憂已
[003-6a]
命肄業吳氏堅勤不異寒暑吳氏察其殊常子弟以女
女焉經始立家室公事私業如期而集每以精巧中程
度獲譽考功售諸人者無不意滿謂工當其直也母氏
既亡迎養其父殆十年愛敬之誠風動隣類其殁也度
不能返葬買地府之南而安厝焉數厚餽其弟求致母
喪合葬之日啟視父墓有若藤葛之蔓者周紹其棺牢
不可解衆咸嗟異卜師曰此休徴其孝感歟為人惇謹
淵實謙恭和易賦予既厚而保守無失能知義取能逺
[003-6b]
利嫌自幼至老外酧内應無一言之妄一事之苟是其
於五品之遜有不待教而神㑹心得兹所謂善人者非
耶勤齋先生舉子思孟子相傳之要以示濟川豈不曰
可與言而言其知濟川亦深矣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
所謂善也精㣲之藴其凡有五曰仁義禮智信本於信
而根於心經五典而緯萬事明之則知昬之則愚聖賢
之教首以格物致知欲人曉然知天衷所畀決不可不
為而為之必用其極則是善也真為吾物矣十室之邑
[003-7a]
雖曰必有忠信而學之不講亦安能必他岐之不窘吾
步耶勤齋以聖賢之學期濟川朋友切磋不復可得而
有矣嗚呼惜哉然詩之言曰教誨爾子式穀似之濟川
以羇旅之童不階分寸為起家始祖有田可耕有屋可
居其艱甚矣好德之譽流聞鄉黨儒先長者樂告以善
垂裕厥後者為何如耶繼今以徃登明善之堂人將曰
父作之子述之濟川為不亡且煒與其兄煜融融怡怡
盡歡北堂播構之任有引無替匪進而與之盖試而知
[003-7b]
之也至治改元十月朔旦記
   關侯廟記
天地以盛大流行之氣化生萬物而人為最靈故人之
忠魂義魄雄健勇烈首出羣倫者其取天地之氣尤多
生而威震一時殁而惠及百世理有固然無足疑者蜀
漢前將軍忠義侯關雲長羽距今千數百年世雖有易
而人心之歸無改也上焉有國封之為武安王廟之為
義勇為顯烈下焉郡邑鄉井繪而為圗衆以時享繪而
[003-8a]
為像宇以常尊至僧㕓道聚亦皆寓以香火盖侯之竒
功偉烈載諸信史者固不能以遽數而精忠大義炳如
日星雖曹操姦雄詭秘挟天子以令諸侯之勢甘誘百
至卒不能毫髪移其心於事昭烈者艱難險阻竟以戰
死此其剛明正大之氣得諸天地者若是其多則其遺
靈餘響助發人心於無窮豈容與尋常隨起隨滅者一
槩論哉肹蠁幽莫有感必通此所以祠宇獨遍九區而
非他神專食一方之可比也鞏昌府仁夀山有廟在焉
[003-8b]
相傳金大定間西兵潛冦城幾不守乃五月二十有三
日見若武安狀者率兵由此山出賊駭異退走遂即其
地廟而祀之今他郡皆祀以十三日獨此邦用是日答
神貺也皇元戊午汪忠烈公神交千載慨遺構毁撤首
營正殿于後授兵告伐應捷如響貞肅公敬成先志有
嚴像設躬薦蘋藻文貞公又繪東西序今中丞監郡日偕
都總帥某同知總帥祁永昌總管蒲某捐俸益加樸斵
擇修潔有道之士若周道廣譚守明楊應琪李混然楊
[003-9a]
筍然先後以主廟祀混然由父故出私財夾建兩廡市
地拓廟垣逺近爭附益之伏羌令席珍大使王某别剏
拜殿又以餘鏹置田百畝俾永給廟費泰定二年混然
乃門其前而廟之壯觀始備矣中丞以書来言曰盍為
我記之伏惟侯之食此土也雖曰有素然神之格思不
可度思凡今鞏民水旱疾疫盜賊兇害無所於訴者必
侯焉依侯其私此土乎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忠烈
公世授雄傑出入將相實與侯氣誼相頡頏精誠所達
[003-9b]
固足以收亡合散是役也始之終之不懈益䖍嚴翼顯
敞實稱神棲侯之雲車風馬翺翔上下所以久此而福
鞏民者孰謂其不是致哉嗟爾鞏民神不福淫毋謟毋
怠輦石以斵碑者道士馬元正也泰定二年十一月望
日記
   西亭記
天厯二年秋滑臺宋公以嘉議大夫來為陜西諸道行
御史臺治書侍御史時適丁氣數之變饑饉疾疫民之
[003-10a]
流離死傷者十已七八公居不安食不飽凛凛焉如救
焚拯溺凡可以迓續民命者慮無不周力陳數事皆振
恤大計民亦以是有望復生一日過予言曰僕以非才
誤列周行中外任使奔走經營雖無分寸功能裨國助
民然亦不敢擇事難易以為趨避由先父耋老左右無
就養者恩命屢下則亦屢辭暨乎免喪積疴在躬不復
有如昔時矣今兹之来中臺遣人趣行者五畏天命而
悲人窮不敢自為謀也滑臺所居之西築亭以備燕休
[003-10b]
因命之曰西亭金堤在其東龍門出其南西列太行之
秀北峙黎陽大坯之雄雙潭逕流以膏乳原隰每周覽
其上朝輝暮采景變不同而同於夷曠盖已十有三年
矣子能為我記之乎予俯而思仰而歎曰公方以正直
剛大之氣主張國是慈祥豈弟之政勤恤民隱上得所
託下不失望西亭之築乃在十有三年之前得不為太
早計乎樂吾之樂而忘與人同憂其憂昔賢嘗有是議
矣抑荷擔者思息肩行逺者思税駕此人之常情事之
[003-11a]
必至者又何遲速之云若韓魏公伊周當世身任安危
乃有羨於樂天作堂私第扁曰醉白亦以見其夙心也
其年冬公果由勞勩宿疾是蠲移書東歸明年至順改
元詔以中奉大夫進位侍御史盖不許其終辭也予固
謂公畏懼盛滿勇於易退世亦豈容遽舍公乎然予聞
公晨起登西亭非敢自安足不入内户讀書接賔客終
日端坐儼然若有所思盖以此寓端本澄源之習為子
思所以事親為臣思所以事君期吾分内事表裏俱盡
[003-11b]
不使一毫私累得以乗間為此心天理之病豈直以遐
觀廣覽如欲快翫物適情者之為之也嗚呼有公之忠
孝則西亭者神持鬼䕶於無窮如曰室邇人逺則開竒
發勝不知其幾西亭也亦焉能為有焉能為亡邪公名
崇禄字夀卿云閏七月望日榘菴同恕記
   經歴司題名記
凡官寺必置幕職所以輔翼長貳總攝掾曹相成一官
之治使無曠天工也故長貳禮敬之曰賔不敢以吾屬
[003-12a]
待之朝廷簡修進良之選莫此為慎況陜西行臺體貌
如此之重臨制如此之廣吏治得失民俗汙隆陽舒隂
慘一資幕議自非真賢實能素允人望胡可處此天厯
二年以燕南肅政僉事善巴勒良輔為經歴西臺監察御
史李守仁為都事亷整淵實明練博達所謂真賢實能
素允人望者關中遭罹天孽民輾轉溝壑幾於周之靡
有孑遺庶政之艱什百異時兩賢次第輔成臺治施實
德于民以冀悔禍正法守于上以謹官箴可謂余不負
[003-12b]
丞矣間者都事君致臺端之命以題名記見屬且曰題名
有石其来舊矣今不凖堂義而為之是無勇也幕記敢
併以請然時絀舉贏人謂斯何余既不得辭乃告之曰
不遇盤根錯節不别利器當艱棘迫迮之秋補整暇未
為之典非識深慮逺者不能是非之心人皆有此石一
立後之来者指其名氏詢其用世人將曰是誾誾侃侃
能上説下教者是容容唯唯能逢迎詭隨者是亷靖有
守為上所信者是矯偽無常為下所病者一寓目之頃
[003-13a]
良心感悟去彼取此其有益於政事之書顧不多乎當
務之急孰先於此十二月望日記
   服善堂記
中奉大夫陜西行省參知政事青社王公仲懌名其所
居之室曰服善盖取顔子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
膺而勿失以自警省至矣哉公之為心也乃者求記於
予予聞命且喜且愧其喜也聖賢為已之學泯泯乎無
傳也久矣公獨聞而知之其愧也竊亦願學焉老死不
[003-13b]
能以寸何辭以復公姑舉論語二十篇聖人所以稱顔
子者為公誦之淵淵乎此顔子之極功作聖人之能事
盖顔子於聖門始乎視聽言動之請事斯語以極乎髙
堅前後喟然之嘆未嘗一念不以聖人博文約禮循循
之誘為已任擇乎中庸博文也得一善則服膺勿失約
禮也其曰語之而不惰者不惰此也其曰吾見其進也
進乎此也曰如愚曰非助我者曰好學曰賢哉賢哉雖
辭有抑揚要皆喜顔子之能擇能守實有是中庸之德
[003-14a]
也兹不曰作聖之能事乎或有疑顔子明明德以尚之
新民之功其如不見何顧不思聖人既許以用舍行藏
惟與我有而於為邦之問獨以損益四代之制告之使
其進為於世臯陶伊周召之所至將不能乎抑斯言也
論語所不載子思亦以為中庸之標的豈一時門人未
之有聞而子思得之於過庭歟今公既有事於此矣予
亦以是得公之心及公之用由削牘省部聲實卓然已
推令器漕司失官舉以運判計度周而防禁宻海舟如
[003-14b]
期輸㵼以石計者三百五十餘萬自有此司數無與比
大臣嘉奬之領山東鹽運民惡勿施吏姦必去均齊竈
户之勞差次富商之售法行而課溢此則公有猷有為
不解于位也擢居户侍主經費經用今昔出入之議謂
賦入數倍於前不可復加費出之夥嵗無紀極今民窮
財匱什百徃時當節用以愛民更張以善後具撙裁振
拯之方冊上之參議樞庭邊將大小久沉版授者數百
員議當改秩以璽書勅書寵光之可勸盡力廣海軍守
[003-15a]
觸瘴死者甚衆請増衣糧鹽菜之給以厚其生奏皆可
此則公忠誠惻怛不隱於為言也若聖上登極以户部
尚書整辦供億事體重大應變如響始完而終洽置諸
太禧宗禋院俾視一世皇原廟祠享盖異數也遂踐宰
席親承玉音陜西民務之大今以付汝其簡聖知為何
如盖公以英偉明亮之姿忠信篤敬之行推吾服膺之
善不惰而進焉以造於極嗚呼顔子舍之而藏者也公
則用之而行者也睎顔之人亦顔之徒異時弼致中和
[003-15b]
位天地育萬物之功當有光於先正矣至順改元冬十
月乙丑記
   明軒記
天地之間隂陽之運為晝為夜為明為晦無非教也明
而為晝萬象呈露形開氣豁欣欣乎其向生也晦而為
夜跬步無見聲沉影沒杳杳乎其趨死也聖人作易遂
以陽明為君子隂暗為小人夫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曰
忠曰孝曰信曰義惟恐行之不著人之不我同也小人
[003-16a]
之所以為小人神姦鬼秘兎狡狐妖惟恐藏之不宻人
之或我知也然則我將奚從將明而為君子乎將暗而
為小人乎故大學孔氏之教首以明明德為言盖吾此
德得之於天虚靈洞徹萬理咸備初無一塵之汚一毫
之翳使其日用之間酬酢庶務輕重短長如尺度權衡
錙銖分寸皆得其平天之所以爵斯人者不既尊且貴
乎一或以物我相形之私穢湼其間日引月長向之所
謂虚靈者變而為昏塞矣向之所謂皆得其平者不失
[003-16b]
之輕短則失之重長而各倚於一偏矣是自昧其天也
然出幽則入明其幾在我間不容髪可不精以察之一
以守之乎陜西行臺經歴張君子安扁其所居之屋曰
明軒㕘政李公仲淵為之頌發揮其義無餘藴矣乃復
以記見屬予惟經歴君顒顒卬卬如圭如璋憲府之用
著績中外者厯年多矣廓然大公物来順應此心之鑑
懸照炯然妍醜之来物各付物而我無與焉人皆服其
明而不知君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所以保吾所有者乃
[003-17a]
在於人不及知我獨知之地其真得孔氏之傳者與君
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敬為君誦之至順改元十月己
未榘菴同恕記
 
 
 
 
 
[003-17b]
 
 
 
 
 
 
 
 榘菴集卷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