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雪樓集 > 雪樓集 卷二十一
[021-1a]
飲定四庫全書
 雪樓集卷二十一    元 程文海 撰
  碑銘
   資徳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右丞燕公神道
    碑銘
公諱公楠字國材姓燕氏其先自幽薊徙青徙曹至宋
禮部侍郎龍圖閣學士贈太尉肅居汴之考城太尉生
虞部郎中處厚虞部之孫玫隨髙宗南遷居匡廬之下
[021-1b]
其曽孫森以學行為朱文公所知有子曰燮通判永州
永州生岳州搉茶分司堂配雷氏夢五色巨翼入幃生
公十嵗能属文居父喪廬墓三年再與計偕不第後以
連帥辟五遷至贛州通判至元十三年皇有江南帥府
授同知本州事明年下廣南有功授同知吉州路緫管
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奏對稱㫖賜名賽音曩嘉
岱命參大政辭乞補外僉江浙行中書省事俄移江淮
置尚書省復僉江淮行尚書省事在江浙時嘗請置兩
[021-2a]
淮屯田二十五年用前請以為行大司農領八道勸農
營田司按行郡縣興利舉弊劾江西營田使沙布迪音
貪横罷之又明年拜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時僧格新
敗螙政未去民不堪命赴闕極陳請更張以固國本上
恱㑹欲易政府大臣以問公公薦巴延特爾格布呼宻舎
哩克哷濟蘇史弼徐琰趙琪陳天祥䓁十餘人又問孰
可為首相對曰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圖問其次曰巴
延可又問其次曰旺扎勒可明日拜旺扎勒為丞相以公及
[021-2b]
布呼宻為平章政事公固辭改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賜
弓刀及衛士十人三十年復為大司農得乾没公私田
為頃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二嵗出粟為斛十五萬一千
一百有竒楮幣為貫二千六百帛為匹千五百麻絲為
斤二千七百元貞元年進河南行省右丞首正塩法大
徳三年遷湖廣五年夏徴入朝明年正月四日薨于京
師傳舍年六十二𠡠中書致祭有司具儀衛遣官乘馹
䕶喪南歸某月某日祔葬江州徳安縣烏石山先塋延
[021-3a]
祐改元夏子琦以萍鄉知州秩滿赴調京師以狀来請
曰不幸先公棄諸孤十有三年矣而神道之文未之有
也知先公莫若先生敢請唯公以通材贍智識時審變
簡知世祖起自覊旅致位疑丞雖乆寄藩維無嵗不召
而公於當世之務奮然以為己任大者陛陳小者驛聞
未嘗不稱善可謂千載一時者矣最公前後條上時政
凡百數十事在至元間多言屯田塩法賦役便宜往往
著為律令在元貞以後皆立國之規樹化之本當時雖
[021-3b]
不盡用今多踵而行之若公沮桑哥欲罷廉訪司之謀
免崔中丞於譴料劉深征西南夷必挑變取敗深竟誅
死及語平章劉國傑必先積粮思播順元然後進兵不
從卒殘湖南北数千萬轉餉之民倭人入市慶元有司
不能用公前後待之之道而利其貨寳劫之以兵反被
殺略燒焚之禍沅州唐運判豪横奪民田武昌縣尹劉
權殺主簿誣繫其妻子悉正其罪淮東西飢秦賑粟三
十五萬斛湖南北飢亦然且先賑而後聞然皆人所易
[021-4a]
能至於世祖數欲置公左右輙以疎逺辭一薦完澤天
下享和平清静之樂餘十五年此則人之所難也公每
謂余曰可與慷慨論天下事惟君與僕耳然余固陋退
怯無毫髪補益而叨禄竊位遂四十年今又銘公墓道
略不辭譲雖曰知己獨不愧於公乎公娶某氏子六璋
某路緫管府判官某龍興路新建縣尹琦新撫州路緫
管府判官某某某孫男女若干人有五峯集十五卷藏
于家銘曰
[021-4b]
召公翼周厥土惟燕運邁代徂氏族以綿維沂暨汴太
尉攸經四世而南匡廬載寕人歌舜風家秉周禮百五
十祀而公以起惟帝世祖有此萬國孰土爾疆而逖爾
徳惟公之來允國之材惟公之思允國之基帝曰弼余
惟公正直公曰臣愚願守方伯入貳南省再宅大農人
誦公賢孰知公功孰相孰卿惟公明之孰賦孰役惟公
平之公胡不留公胡遽歸生守外藩没寄京師峩峩匡
廬下有彭蠡彭蠡茫茫公在蒿里念公平生無復晤語
[021-5a]
匪惟公銘思我世祖
   故河東山西道宣慰副使吴君墓碑
大同吴侯卒之明年昭文館大學士雪菴大宗師来謂
余曰伐木廢闕朋友道喪乆矣吾雖學隠枯禪迹寄浮
雲而於綱常之懿弗敢墜也故人吳侯尚徳好義奄于
西土今不幸死矣吾痛之深念所以報既往貽方來者
未之有得也庶㡬墓石之有刻乎敢介其孤以請余嘗
讀集賢大學士郭君松年所撰五福堂記述其鄉人號
[021-5b]
侯曰五福翁而昭文為扁其堂及觀延安尹單師中所
賦飢烏謡翰林集賢諸君所為歌詩羙侯賑荒之事知
侯長者重以昭文之信義誠足以激頽俗振靡行乃不
譲而載之辭按侯名誠字某世為湟夏大姓父徳融善
鍜有巧思憲宗時用為諸路銀匠提舉中統𥘉世祖召
治器尚方復其家先是嵗丁巳侯被㫖造征南弩於太
原起家為太原路逺倉糧提舉監支納至元七年夏大
司徒阿爾尼格言于昭睿順聖皇后㑹建鎮國仁王寺授
[021-6a]
諸物庫提領轉大都路諸物庫使録建寺勞陞同知大
都人匠緫管府事遷奉訓大夫西京路緫管府治中改
泉府少卿進朝列大夫河東山西道宣慰副使未㡬引
年罷事婆娑邑里延祐元年八月八日己丑卒年八十
六越五日癸巳葬大同縣孫賢堡西南原之先塋送者
踰萬人謙抑和厚不事表暴居鄉稱其孝友在官號為
亷慎而未嘗以為能尤善理財家累千金然一用以為
施與每嵗豐儲粟數千斛飢則不易價而散之其窮民
[021-6b]
之無告者輙以與之昭文建大同寺佛殿資之若干緡
臨終猶以二萬五千緡分貧疾餓者其餘釋老之施不
可勝紀而未嘗以為徳構堂宅西北隅以奉諸佛荘嚴
妙麗藻鏤飛動旁庋華嚴法華報恩金光明心地觀五
大部經朝夕朔望諷誦膜拜如空山老釋而未嘗以為
善懸車告老日與髙人逹士或焚香瀹茗或烹羊
談讌終日而未嘗以為逹年八十餘聰明康強如五六
十者嵗時伏臘斑衣翠袂奉觴上壽充庭溢目里閭之
[021-7a]
所歎羨四方之所誦説而未嘗以為為善之報嗚呼豈
非所謂長者耶觀世之人廪升斗之粟懐數金之資即
慢言驁色髙視闊步滛酗放蕩如莫加於己者視此可
不少愧矣乎予於侯誠有感矣侯先娶孫氏生子三男
曰仲傑景運倉使曰仲英女嫁李深再娶曹氏生子四
男曰仲仁仲義仲禮女嫁毛文舉他姫子一仲實孫男
十五人仲傑之子四端濟布伯竒特穆爾博諾仲英之
子一善孫仲仁之子一諾爾仲義之子三三寳努僧家
[021-7b]
努慶孫仲禮之子三壽孫添孫祐孫仲實之子三定孫
買孫喜孫曽孫男一重孫端濟布子也侯同母弟三人
曰用武畧將軍大寜路川州知州曰貴曰寳忠翊校尉
鞏昌路便宜緫帥府同知隴州事用有四子男二曰竒
爾台布哈錫喇布哈女二貴有二子曰仲智仲信孫男曰
沙卜珠女一寳有一子曰伯竒特穆爾孫男二巴勒桑桑齊
余叙侯之子孫遂及其弟者所以廣孝悌昭忠厚也其
亦侯之志與銘曰
[021-8a]
唯天生物浩浩無涯或衰而盛或盛而衰孰謂無涯其
實易知盛罔不厚衰罔不虧觀侯之身其先可識觀侯
之後唯侯之積後方無窮理亦不息欲永弗替莫若為
徳罔浚弗深罔固弗殖於千百世監于兹石
   奉聖州法雲寺柔和尚塔銘
佛法之行其來逺矣至皇元而益盛山林空寂之士一
旦乘時際運左右人主傾動王侯奔走天下生被顯寵
没享榮名者不知其㡬𢎞教通理大師則不然淵然其
[021-8b]
若虛退然其若藏蕭條静深無所願乎其外至於誘引
慈濟則孳孳搰搰如抱漏甕沃焦釡得其法者莫不飽
滿慰喜若涉萬里而還其家師之道其不可及矣乎故
師之生也七歳事永安寺廣行大師能黙誦金剛楞嚴
諸經二十悟華嚴奥㫖二十八受法廣嚴寺傳戒大師
乃去滋味絶華好日課金光明經一部禮佛百拜深惟
静念孤征獨詣道益閎以肆憲宗聞其名號曰𢎞教通
理大師命主清凉大㑹於䑓山釋教都緫統寳集壇主
[021-9a]
秀公慕其徳聘攝華嚴講席於京師又傳菩薩三聚净
戒于佛子山及蔚羅黄樓諸刹自是日與所度弟子定
慧和純順遇䓁七人嗣法弟子扶宗𢎞教大師行育䓁
二十餘人講演秘乘敷析本統昭掲天下俾有知覺皆
造佛地歴四十年弗懈益勤爾後若金河之英樓䑓之
清五華之聦咸化之明黄梅之剖開宿昱義温朗顯徳
之徒皆能追蹤先進騰英海内為一時龍象則師之不
可及可知已師嘗聞𢎞法寺大藏經板之闕勒而補之
[021-9b]
極挍讎之善憫永安寺之廢撤而新之窮土木之䴡病
徳興河南二橋之圯更而甃之盡柱石之固且師之於
身也䟽食飲水而飯僧萬餘収聲㓕視而問法千數則
師之不可及又可知已嗚呼其人不可作矣夫師諱善
柔董姓徳興之永興人父諱毓母房氏皆好善師歴住
持奉聖州水西法雲二寺以至元六年正月三日化于
法雲之北堂壽七十有二僧臘三十有八塔在寺傍後
四十七年定慧請載其行因鐫之兹碑銘曰
[021-10a]
人皆有有不能無有人皆無無不能有無我思柔公其
道惟一所觸皆空空罔不實寒泉在沼明月在天寒泉
照月月照寒泉又如明鏡物來鑑之妍者誰妍媸者誰
媸惟師之道亦復如是惟師之志普度一切嗚呼柔公
廓落洪融生非其始死豈其終其徒孔多其道孔赫師
如可作監此𤣥石
   廖隠君墓誌銘
臨江廖氏自五季之亂有諱凝者仕周為連州刺史馬
[021-10b]
氏據湖南棄官隱衡山復徙臨江新喻之黄原其曽孫
克順仕宋為殿中丞贈虞部郎中郎中生禮部侍郎贈
工部尚書鼎臣尚書生大理寺丞詢大理第四子曰謙
始居今邑之槐江先是一日至江上樂其風土折槐一
枝倒植其地曰後三年我當復至槐若生吾必家焉已
而果生遂徙居之故號其里曰槐江其九世孫諱應瑞
字祥國是為隱君君始冠産紫芝三莖于庭其僮僕不
之識也掇而去之輙復生其父以為祥乃以命名君長
[021-11a]
身羙鬚髯善辭令見者皆樂與交少從胡觀道丁守亷
受戴氏禮寒暑不釋卷崇孝敬敦信義慮必周乎物動
必由乎禮如其義委之千金不愛焉非其人一言一笑
不可得歳積粟數萬斛不以豐凶貳其價不以出入易
其量事上遇下必主於誠訓敕子弟必本於學故躒患
難而不跲處逸樂而不渝孝養三十餘年無違志人皆
謂君得施其學於政詎可量哉君中歳以來益放情丘
壑抗亭累榭蒔花蓺竹窅然冥然若無與於世者元貞
[021-11b]
三年正月二日竟無疾而卒年五十有五葬里之銀城
山至大三年十月三日改兆袁州宜春縣温湯之原延
祐二年二月其子瓉來京師介其里人歐陽應丙乞銘
君之曽大父諱嗣冨大父諱柟事荆湖諸連帥有聲父
伯雲長沙趙葵鎮淮右辟安陸尉君之配鍾氏繼張氏
皆有賢行子男六長璵播州路平溪上塘長官次璜太
平路萬成州判官次琪兩浙錢清塲塩司管勾次瓉次
珙播州儒學正次震為族人後女一適周㳂孫男四志
[021-12a]
宏志一道宏鳯孫女五曽孫男一孟孫女一嗟夫以君
之才之學何施不可而以隱淪終然年不滿六十及見
諸子皆駸駸宦途諸孫曽皆向學夫焉有所憾哉銘曰
孰不為學兮學之豐孰不為德兮徳之隆不逺其施兮
誰所窮朂爾後兮休罔終
   諸路頭陀教門都提㸃誠公塔銘
頭陀為學佛者衆行之本自迎葉啓教彌勒受託得其
道必離貪逺癡少欲知足守十二行錬磨三境精進堅
[021-12b]
固卓然出於世者故曰若有苦行人我法即存若無我
法即不存然行愈堅而傳愈寡矣迨于我朝廼有廣化
誠公懐貞抱樸髫齔慕道不傷生不茹葷年十四從清
凉寺頭陀師翟公受五戒六齋之法為在家弟子十六
父母命之娶不娶誘之以計不變詘之以威又不變從
而迯之外家父追及之又迯之公林栖禪院從提㸃塵
公剪髪出家又追及之終不變十九入京祀七代宗師
受大戒從遷曲河院宋師沒始主塵公之常樂院至元
[021-13a]
十四年為大都路禪録二十四年主九代宗師之清安
寺明年得隙地都之靈椿里構蘭若曰廣化而師之行
益固道益髙十一代宗師授以金字戒本大徳元年夏
天子降璽書賜號静照妙行大禪師諸路頭陀敎門都
提㸃師自授道至入滅四十九年弊衣蔬食受經誦戒
持諸部咒仡仡朝夕未嘗以寒暑廢於其教可謂無愧矣
若乃神詭變幻至人所不道然史氏稱澄什之流多驚
耳悸目之事載而不廢豈無取焉若師平居晝之所止
[021-13b]
常有異氣入室結如善財像夜之所息則有白光洞胸
經時不散嘗有羣雀集項如立朽株都人鄒氏女累年
為魑魅所憑以念珠拂之立止十代宗師遣其徒李純
軰四人之江南踰年不返師一日坐見李至因問其介
及宗教事有頃李果至又一日見許善友者從保定來
言寂照師没已而許果来若此甚衆嘗有盜入室戒勿
捕或横逆相加置弗校非其道圎滿清浄真實無上者
歟大徳九年秋九月十五日手書發菩提心論金字戒
[021-14a]
本授弟子法雲付以宗門事曰吾將逝矣越三日召雲
䒭侍焚香易服口誦如来者三右脇累足而化壽六十
五茶毗得五色舍利三十有二將封平章政事通政院
使多年尚書右丞同知太常禮儀院事達音達實奉皇
太子教塔于清安寺旁延祐二年夏四月昭文館大學
士雪菴大宗師介其徒法雲請銘謹按師姓楊氏縉山
人諱志誠初從七代宗師請名問何志曰誠而已遂以
命之自號寂菴父諱林以勇材仕金守居庸闗太祖南
[021-14b]
伐以其衆降命為都元帥母房氏生子二師為長師既
為浮屠氏弟子五人法雲法聦法麟法性法智雲累被
錫命為大都路頭陀教禪録今住持清安云銘曰
我聞頭陀衆行之首或云杜多華言抖擞何以衣之弊
袖糞埽何以飫之羮藜飯糗塜間樹下予戸予牖行之
孔艱學之彌少於粲静照舊自童㓜超陵真覺擺落塵
垢動如神行止若木朽瞻迦葉前忽彌勒後精進勇猛
具足成就如何長往如夜弗晝師行罔加師徳罔究非
[021-15a]
死非生與天地乆
   故平陽路提舉學校官陳先生墓碑
近代名臣之後有世秉純白恪勤先訓綿数百而弗
墜者惟河東陳氏乎陳氏自宋太常少卿累贈金紫光
禄大夫刑部尚書太子太保諱希亮起巴蜀以忠正剛
直䇿大名嘉祐中七世至平陽提學公不少貶方是時
中原袵兵且百餘嵗師道乆廢我元建國覃懐許文正
公衡進而師於上保定劉徴君因退而師於下名賢遺
[021-15b]
老並列周行而公亦起為河東儒師學者始有所向方
矣公諱庾字子京其先眉之青神人自太保居洛太保
之孫慈州士曹揮遷臨晉士曹之孫少中大夫國子監
丞克基復徙猗頓公官平陽又家焉遂為河東人曽祖
諱灝贈儒林郎祖即克基考諱仲謙昭勇大將軍三白
規措使驍騎尉潁川郡伯公少與趙定劉繪張澄同學
號為四秀又與兄河東兩路宣慰司參議賡弟東平勸
農使膺齊名號為三鳯隨親宦青州崇慶壬申四方兵
[021-16a]
起携家還猗頓河東破乃西涉河客華隂二載河東平
出闗居洛西十餘嵗貞祐丙子兵大入轉徙無常興定
庚辰隠盧氏山中元光正大再與貢再試春官不利去
省親于陕丁父艱九移解梁復有母之憂服除辟聘交
至乃應平陽髙雄飛之招署郡教授日與髙第弟子寗
源李兟之徒講習問辯来學日衆㑹中書令耶律鑄奏
置經籍所平陽命公校讎領所事世祖徴至六盤山與
語大恱中統初以宣撫張徳輝薦授平陽路提舉學校
[021-16b]
官進徳義樹教化勉學戒惰風俗為之一變明年年六
十八卒嗚乎惟公之學沉潜貫穿先行後言其事親也
旦暮必盛服與兄弟婦姒序拜堂下問起居受訓敕然
後退居洛西日每佳辰令節具琴尊約親友奉昭勇公
升籃輿登女几山歴白馬烏喙諸峯上龍門臨八節灘
徘徊嵩少訪裴司空邵先生遺迹然後歸及遭亂離父
母繼没猶執喪盡禮至兵冦相戒無犯其境其與人交
必盡其道陵川劉昻霄太原元好問河中李獻卿洛陽
[021-17a]
李微奉天楊奐虞鄉麻革濟南杜仁傑曹南商挺諸賢
咸相友善而仁傑豪宕滑稽善罵獨與公莫逆每謁升
堂拜母或揖丘嫂索酒與客飲終始無戯言吏部尚書
賈損之嘗稱為端雅君子早居汴翰林學士趙秉文楊
雲翼參知政事楊慥監察御史雷淵劉祖謙争相薦引
莫能屈太原李汾者負材使氣一日㑹相國寺語侵公
公正色曰漢有董賈唐有韓栁宋有歐蘇皆能上為國
家重下為儒林表我軰幸遭盛明不能以道義相尚追
[021-17b]
蹤前軰徒以文墨小技陵人將安用之李沮而退坐客
大服故其教人也一本諸道徳仁義或問政曰以禮曰
何謂禮曰臨事以敬律身以義用人惟賢養民惟惠體
風俗而施敎察過失而立防行之以寛柔簡易之道輔
之以中正裁制之宜謹之以進退賞罰之節故曰有禮
政事得其施無禮政事失其施也或問政之大者曰政
莫大於守法愛民任亷去姦曰刑可用乎曰懇懇用刑
不如行恩孶孳求姦未若禮賢且民不見徳惟刑是聞
[021-18a]
公之政殆矣或問寡過曰行不歸義皆過也反求諸義
其庶乎問寡欲曰無過則欲自寡臨終手書為學之要
凡九篇以遺子孫公嘗有馬病腰醫小愈或欲售之公
不肯曰安用誤人為後鄉里見人憸薄輙曰君是不鬻
馬陳先生耶嘗暮歸得金釵玉璫道旁求主名三日不
得潜瘞其所過樂安誤碎逆旅主人器償不受宻緘白
金卧所而去及還主人曰是封銀償我者鄰里傳聞聚
觀歎息平居見貧乏不能自存孤孑不能昏嫁者必資
[021-18b]
給之一日語兄賡曰吾聞財多害身今喪亂若此而吾
廪有餘粟藏有餘布不散不止與為他人守孰若分諸
鄰里郷黨乎兄大喜立散之公之制行又如此人皆謂
有太保之風信夫嗚呼豈性當世之師百世之師也其
所著書有經史要論三十卷三代治本五卷唐編年二
十卷澹軒文集三十卷方為春秋解未成㑹卒娶王氏
某州節度副使棟之女再娶楊氏盧氏令起之妺子男
二元義解塩司判官元忠以學行聞孫男二造早世觀
[021-19a]
今翰林脩撰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脩官為學有家法
女一適麻懷祖曽孫男二仁壽同祖仁壽為參議後女
一公以中統二年秋八月六日卒以至元二十有五年
秋七月二十有五日歸葬臨晉北原疑山先塋以楊夫
人祔延祐二年春二月觀以予相知翰林乆請文刻墓
銘曰
陳基姚虞爰啓于眉太保振蹟廼𦙍邦畿擁旄秉鈞世
濟弗隳聨輝竹帛堅貞並持藹藹平陽古學是師剛簡
[021-19b]
易直孝友具宜河水之東洛水之西餘風可想遺教足
稽懐哉諸老邈矣當時五十五年追載此碑孝孫之思
邦人之貽
   故河東兩路宣慰司㕘議陳公墓碑
㕘議陳公諱賡字子颺退居之十年至元十一年正月
六日卒年八十五後十有五年秋七月二十有五日葬
河中府疑山先塋以夫人張氏祔延祐二年夏從孫翰
林脩撰觀請為墓道文謹次其槩如左公之先唐廣明
[021-20a]
中有諱瓊者避黄巢亂自京兆萬年舉家入蜀居眉青
神四傳至宋太常少卿贈太子太保希亮與從子太子
中允庸職方貟外郎知蜀州諭同登天聖五年進士第
邑令張逸表其閭曰三俊世號三俊陳氏太保遷洛又
四傳至與義遂㕘大政為渡江名臣太保長嫡曰京東
轉運使忱京東生慈州士曹揮居臨晉慈州生儒林郎
灝儒林生金國子監丞克基居猗頓監丞生耀州三白
渠規措使潁川郡伯仲謙潁川之子五人公為長與長
[021-20b]
弟平陽提舉庾季弟東平勸農使膺齊名太原元好問
號為三鳯故乂號三鳯陳氏公風儀秀整器量閎大言
論必本於理喜怒不形於色時稱長者公之仕在金以
父澤起家監藍田子午酒改陕塩塲管勾入國朝用解
梁儀緫帥薦為帥府經歴辟解塩司判官張徳輝宣撫
河東張仲一建行省皆署㕘議又以行省言授河東兩
路宣慰司㕘議金正大初偕弟庾入汴丞相髙汝礪専
恣不道即伏闕上封事乞斬以謝天下不報又為書責
[021-21a]
諌議大夫陳規不早諌規入極言不聽公長歎而去汝
礪竟恚死歴事四大幕一攝宣撫事皆能推誠盡禮以
事其上正身脩徳以化於下故奸宄屏息謗讟不興而
政以行方朝廷用兵西北日不暇給責平陽太原各輸
粟萬斛公請出塩劵募民入粟民歡趨之頃之謝疾歸
解與沙門道優軰遊每夏五入王官谷歴白石萬固俯
西岩尋吕純陽故居登五老峯至秋乃還嵗以為常無
少間金崇慶中河南亂奉二親竄華隂還買田洛西治
[021-21b]
生産日置酒速客登山臨水以樂其親凡十餘年正大
中避亂于陕居潁川公喪哀毁柴立時㓂盜四起所向
洶洶乃奉母間行入盧氏山中数與盜遇盜輙指善道
使去竟免於難弟膺之㓜張夫人實乳哺之稍長隨兄
庾遷平陽及從軍山東有子元凱未齔公復載至解教
育之遂為名大夫居家戒子弟必以孝弟忠信遇鄉黨
無少長必以和而不違於禮或步至其家相勞苦人人
自以為親已人有所緩急傾囊倒廪救之不愛也有所
[021-22a]
忿争不之邑而之公一言感動往往自謝去或愧悔終
身壬辰之亂有沈千戸者捍公一門後百計求之不可
得每嵗時率弟姪設位而祭之故公没之後聞道公姓
名者必以手加額唏嘘不自勝公之學閎肆演迤以力
行為本不棘棘章句不矜矜自道其為文雄健雅䴡務
極其意有黙軒集二十卷塢西漫録十二卷嵩隠談露
五卷弊帚集十卷尤工行草書得筆外意公之游在洛
西則賈某損之趙某慶之麻某平甫劉某光甫薛繼先
[021-22b]
曼卿辛愿敬之趙元宜之和某獻之在汴則趙秉文周
臣楊慥叔玉麻九疇知㡬雷淵希顔李汾長源北渡則
元好問裕之李獻卿欽止楊奐煥然楊𢎞道叔能趙著
光甫之属此其尤賢者嗚呼士之生也徳豈不足尚耶
才豈不足貴耶學豈不足明文豈不足工耶賢而不達
自古已然逄而不然又烏足賢若公之神可與元氣遊
名可與天地終又何乖逄之足計哉公之夫人張氏徳
足以配君子先七年卒二子皆夭死從孫述為後又死
[021-23a]
今以觀之子仁壽奉公祀三女長適金㕘知政事同華
莭度使李仲脩之姪次適王次適馮皆大姓銘曰
嗟嗟陳公河岳之英遭時多艱嵗靡遑寕扶老携㓜日
與憂并洛西十年乃東入京京途悠悠誰秉國程昌言
罔知有弗速傾薄言還歸爰属皇明既佐戎幕亦撫鰥
眷言頋之日月斯征孔子戒得老氏知足皎然羙人
在彼空谷緬懐萬端藏之一束惟仁吾居惟義吾轂惟
孝惟弟吾帛吾粟賢必大用公獨吝之衆人愠之公獨
[021-23b]
信之賢必有後公獨靳之衆人憤之公獨順之㷀㷀諸
孫于以𦙍之春秋祭祀永言慎之
   宜興守王君墓誌銘
大徳之末嵗凶民流東南逾甚死者無筭朝廷憂之議
懸賞勸分余時幸陪末議深賛其成因竊念四方賢守
宰豈獨無分憂者乎後十年始知宜興王使君之事使
君名徳亮字仲明大父義自陳留避地范陽家焉父福
倜儻好義以善役水為磑有名燕趙間遂𨽻少府俾提
[021-24a]
領涿州工匠與其配胡氏俱以壽終一男一女女為楊
州塩塲管勾李鈞妻男使君也自幼知奮發力學兼習
象胥弱冠舉為中書省斷事官令史秩滿授從仕郎北
京宣慰司都事以材入為中書掾御史䑓舉幹廉陞承
事郎再為北京宣慰司都事納延之亂與宣慰使伊爾
蘇克俱受選任凡儲偫械器城守斥堠細大悉以委之
晝夜盡瘁者十旬無乏興無敗事亂既平有㫖進一階
當路格不下君無觖望詣銓得江西行省左右司員外
[021-24b]
郎終更遷承務郎遼陽行尚書省左右司貟外郎轉承
直郎常徳路緫管府判官未上改大都稅課同提舉期
年課羨四千定遷承徳郎上都稅課同提舉不苛而集
陞奉訓大夫遼陽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居三年進奉
議大夫萬億寳源庫提舉寳源受天下轉輸衆謂劇而
公甚優以才宜撫字進階奉政出牧宜興自以未更民
事勤心奉職孜孜在民值嵗荐飢公私葢藏咸竭道殣
相枕藉至以妻子易一餐餐訖赴水死君憂形顔間身
[021-25a]
親勸率皆感其誠於是得捐有濟無之粟萬石有竒以
賑損貴就賤之粟六千以糶山谷羸困不能出者粥活
之行視荒田諭冨者資飢者分耕之宜興之菑遂瘳猛
獸食人殺官軍十三行旅殆絶君齋戒禱于山神即獲
二虎一豹飛蝗大集民大駭君盡誠禜之且設方略捕
絶之稼以有秋以其暇出私帑市材傭工一新州之治
宇民聞歡趨之堂室樓門翼然畢備凡典州六十四朔
其所興除不可計大要以利民為本代至而君已病矣
[021-25b]
既亟家人授簡以家事請書君抵之不答天性和易輕
財好施雖以文為害進然恒不樂每勵其子以學問曰
吏不可為為儒而貧抑又何惡苟棄吾訓非王氏子孫
也既葬之秋子宏以范陽鄭守謙之述來請志墓宏之
言曰先人出入省尸三十年嘉言善行多矣宏㓜不能
知所知者宜興之略耳余惟古循吏逺矣然有能一日
勤其官子其民則語黙造次皆足以及人觀使君之於
宜興庻㡬民之父母者歟况加以用心五六年之乆是
[021-26a]
宜彼之思不能忘此之情不能却也君凡四娶曰葛氏
一女嫁奉議大夫冠州知州周郁曰劉氏一女嫁某官
孔特立曰唐氏一男宏曰張氏一男弼一女幼君之壽
六十有一没以皇慶元年十月庚午窆以延祐二年二
月庚寅墓在范陽縣禮讓鄉史家里初建新阡徙祖考
序昭穆而葬焉銘曰
有羙王氏由宋而燕維肇其先弗徳孰延蓄之為淵演
之為川懿爾史君厥施沛然曷以其善不以其年教一
[021-26b]
經相活千人封徳靡不報聲隨景從匪我期之大畀則
豐尚力于訓爰亢于宗涿鹿之野其固惟崇
   許州大洪濟寺益和尚塔銘
大雄氏一傳而迦葉二十八傳而達摩又五傳而宏忍
遂岐為二能傳而南秀傳而北由是講論興焉毗盧之
書為卷五千四十有八出於佛者什二三演於縁覺聲
聞者大半其語言文字亦博矣不了其義不足以深其
道不深其道不足以得其法法學矣成惟艱哉是故了
[021-27a]
義非難了心為難義了而心未了者有矣未有心了而
義不了者也許田栖岩和尚其宿根慧命者耶其在母
也母夢適野而得金印野有人曰亟以獻佛母留也即
望見塔廟甚盛因懐印以往寤而和尚生父母異之甫
齓俾出依鎮陽天寜朏公父母南歸以幼復從焉十五
六衣祴北征學於燕中寳集寺又學華嚴圎頓於真定
净公又學唯識於大梁孝嚴温公嵗月逾滋心義向了
遂即温講席而坐每鳴鼓升堂義鋒四起和尚惟竪十
[021-27b]
指迎其所至霧解冰消莫不卷舌低眉以就聽位於是
四衆輻湊聞所未聞和尚自以教𢎞遂退脩面壁觀于
明月山大比丘衆全公軰謂今塵刹俱空法無所住燈
昏夜永孰測迷津乃共即山中請復設席和尚感受其
言出居許州大洪濟寺思究唯識宗㫖母張竭資以給
購䟽記三十餘部凡一千三百餘卷於是嵗講一周聲
益以揚風益以逺傾耳席下者恒數千百人自河以南
願學者皆趨焉其始至也殘屋與僧各不四五既而敝
[021-28a]
者新無者有荘嚴殊勝如梵天宫金地福田出入衍葢
居净侣指千悉得温飽皆和尚之功及其徒誾與燦之
力也和尚戒律精嚴終身壊衣疏食燃四指以煉心講
唯識四十餘年凡三十餘周河洛之間設席以待者惟
恐不足以致樵兒牧叟類皆信向之大徳中詔住持大
洪濟寺汴之王公貴人皆崇以師友之禮四方欲了佛
義者皆以和尚為歸亦孰知和尚所了者不徒在此也
嘗預臨壇一閲藏典一飯僧餘五十萬度臘五十有五
[021-28b]
賜號佛性圎明普照大師以延祐二年四月十日示寂
嵗七十有三州别駕以下千餘人送之塔于城南八里
寺篤于接引自海量以下得法者一百二十人有竒親
授記度者餘二十人名具碑隂父成姓劉氏鄭州人也
某寺沙門法洪纂其事來請余識余惟聖人之教不貴
言而貴行今若栖岩師之劬躬守法先行後言於聖人
之教亦若嘗有聞者乃録其行而系之銘銘曰
道隠世龎厥生孰存因彼耀此昭兹侗昏有言不信自
[021-29a]
卑其尊粤古大覺啓不二門嘘吸羣流躍如西奔孰游
其深惟汲之渾我觀栖岩繄古尊宿印佛者心式表前
躅三衣一食無悖無辱抽闗剖鑰顕示季俗了義了縁
雙林有嘱性海此舟嗚呼不復
   周應卓妻李氏墓誌銘
廬陵周應卓之妻李氏卒且葬李子楨以状走京師涕
泣再拜言曰楨之母死且葬父命曰汝往在京師獲識
翰林程公不幸汝母死今葬矣然不得如程公者銘之
[021-29b]
猶無子也楨忍死受命以行敢請志曰李氏邑士人李
某之女也幼聦慧渉書史服勤女事得父母之愛為淑
女長歸周氏謹甘㫖恭祭祀睦族婣以相夫子得舅姑
之懽為賢婦晚為兒女昏嫁不擇勢利家庭訓誨壹本
忠厚得鄉黨之敬為慈母合是懿行斯可銘矣生以淳
祐辛亥十月十有六日卒以皇慶壬子五月十有二日
葬以癸丑十一月十日里之龍湖其墓兆也子男四祐
敬鼎楨敬出為段氏後女一適李以學孫男二岐原岐
[021-30a]
本楨弟某父命為楨子女五皆㓜銘曰
生可法死可銘是謂婦人之貞
 
 
 
 
 
 
[021-30b]
 
 
 
 
 
 
 
 雪樓集卷二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