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雪樓集 > 雪樓集 卷十三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雪樓集卷十三     元 程文海 撰
  記
   漢川縣學記
九澤既陂雲土夢作乂然後其地始有人漢川其域也
土夐水長人之歸者以佃以漁耳有能興爼豆之事視
之當如卿雲景星固不易遇也予嘗行春斯邑焉顧謂
邑教季國珍曰庠序不飭不興如政教何乃示以宫墻
[013-1b]
之制俾與邑吏謀新之士寡而吏媮莫尸其事大徳十
一年邑令鄭國惠君來士誦前言令慨然率邑教李孝
純相與徙舊廟為講堂而作新廟至大元年秋庀役二
年春禮殿成深四十二尺廣加四尺崇殺十尺廡列四
齋中敞㦸門庖庫内備繚以尺垣三千立櫺星門以出
為工萬餘糓石六百緡楮四萬有竒皆取諸儒與富而
賢者然邑儒之籍户九耳是誠不易矣甫成而予以使
復來武昌孝純國珍率諸生來言曰今之庠公之教也
[013-2a]
令之功也不可不識敢告予語之曰邑於民最親教於
民最急學校若無與而實功也且璽書相望下勸敢有
弗欽聲教與土同敷訖于四海其可自鄙今爾令長士
民務所當先宜矣美矣然立教之基為學之地乂有在
也令長士民盍亦分任其事乎治化學業之成視棟宇
之成孰愈歸而見賢令長士民試以斯言告之且識不
忘焉令名政字舜卿董役者直學曹諤知書張至道林
文瑛
[013-2b]
   黄龍佛殿記
武昌黄龍大比丘宻印圓照長老作禮於白雪道人曰
我佛如來有大福徳善知識是名静山居士常現宰官
身于我佛如來道場䕶持恭敬能捨難捨莊嚴種種以
為供養願報國恩爾時持地菩薩心生讃歎顯大神力
於寶坊中湧出白金布施我佛如來常住十方諸善男
子善女人聞是因縁悉發皈依三寶正智無有愛恡是
故我今志心增廣莊嚴我佛如來寶殿如大梵天宫於
[013-3a]
中供養現世無量夀佛寶座祝願讃嘆我今思惟云何
我報恩大招提希有功徳悉得圓滿佛事熾然我今發
回向心一如居士所願乃至居士及諸大善知識乃至
過去現在未來衆生乘此功徳因縁悉得安穏快樂佛
法住世亦復如是世世生生無有變壊諸苦我今禮請
願留一言亦復堅固如是道人曰善哉善哉長老成就
一切種種功徳甚深微妙又不自貢高懽喜回向實為
希有我於經藏樓閣堂房已曾授記今圓明寶殿欲就
[013-3b]
我又復來我應與佛有縁我今亦發大回向心資報國
恩一如居士如長老所願同心視讃無有退轉我今為
汝説四句偈言我佛無所住亦無所不住無生滅增減
是名大道場道人説是偈已十方三寶四衆懽喜證明
如我所説刻石奉行時至大二年某月某日
   武昌路觀音閣記
人非水火不生活及其為患也或使人不能生沙羡為
郡地窪風悍居者不免水火患水防矣猶厄於火至元
[013-4a]
二十七年長民者以父老之言搆重屋於市中祀白衣
大士而禜焉某頃嘗詢諏於斯當其為患儆庀或無虚
夕而救至輙息父老語予曰此大士之力也至大二年
秋復以使事來則屋加崇而又廣望之崢嶸粲絢勢如
中天之臺予留數月融風罕作父老又曰此官之賜也
問之則曰先屋敝矣行省郎中上禀下承力興是役自
上宰以降若僚屬若郡邑若士民咸欣賛其為今鬱攸
之變益少非賜而何遂請為之記予讀春秋凡火非人
[013-4b]
所致者皆書曰災獨哀公二年五月魯司鐸火延及桓
僖二宫則亦書曰災寜非以守先君之廟祧而備豫不
嚴若此欲直書之則非為魯諱之義故寜曲筆遷就之
耶傳者不知乃矯聖言誣天意且宋鄭嘗災矣其有司
或先事而備或事過而防觀其設施纎悉具備然後命
禳于𤣥㝠回禄用馬于四鄘祀盤庚命四鄉敬享大為
社祓禳于四方然則禦災捍患之道自有次第先後也
歟丞相達爾罕公之在沙羡也别籍役徒千專以待塗
[013-5a]
徹縣鐘於高堠望所起節鐘號召之故甫起救輙至今
禜祈之地又益嚴則夫先後旬宣於斯者咸致心民事
若此是誠不可不記也雖然甍棟之比如櫛倘徒徼神
倖怙官賜而積薪不徙突決晏如一旦變生所忽則雖
化身千百億身各具手目千猶恐倉卒救有不逮然則
人所當盡者固有在也可不慎哉父老其惟時教告之
遂俾刻為記省宰故丞相額森布哈平章曰程鵬飛曰
呼喇美曰格濟格右丞曰斡魯參政曰伊巴喇忻郎中
[013-5b]
曰王柔曰必都喇卜丹員外郎曰托里曰沙木斯迪音都事魏
弼郭時可張徳榮喬憲而尸其事者郎中布達實哩也
   疎山白雲禪寺修造記
大雄氏之宫布天下得地者什六七得人者什二三西
江之西之山之宫仰為大疎次之疎為近故予知疎為
多昔疎之興也葢有記之者矣故予獨記雲住師之能
熾焉自住之住是山也於今八年矣一年而僧堂改觀
二年而宫殿塗塈丹雘莊嚴像設供養之工畢舉三年
[013-6a]
作下院於撫州又作於金溪縣四年鑿山為園蓺桑蓺
桐蓺茶凡四千五年宰堵波小大之屋皆完新以其餘
力復取化城洲地六年又鑿山種栁株餘二萬役水舂
磑而屋幬之七年架萬嵗閣八年閣成設飾咸具刻畫
肖像萬身剏二庫以豐財八年之間無日不事無事不
有功然後祝堯之廷布金之地始淵麗廓大崇桀輝赫
居者過者無不生懽喜賛歎瞻仰尊敬心曰住真善住
者住曰未哉明年吾新香積矣又明年吾又新西堂矣
[013-6b]
明年明年無量吾事亦無量於是山中之人皆驚且服
願記其事夫佛之道非假宫室以為殊勝也非資田園
以為贍博也然以人而學佛之學則非人莫能為者毋
亦宜先為之乎且佛固人也彼為刻躬閼性無暇於此
今學焉者既未能學其為又不為人之為則予於斯也
誠有不能名之者矣今疎之熾也得人之效也記之而
使繼之者繼之其所謂無量無量者非耶住番人也器
資尚書之胄也楚山上人之法子也大徳六年山寂疎
[013-7a]
無人疎衆枚卜十人於佛住獨吉再卜住又吉乃以上
聞錫之璽書而為疎主遂自徑山來歸歸而以潔身自
誓於佛然則佛固許之且復訊之矣住葢能於無所住
而生其心者耶然則疎之熾也奚足為住言哉至大四
年二月八日記
   承慶堂記
上即位之明年改元皇慶懋官延賞澤流八荒百官七
品以上序榮先世有勲勞於國而子孫官未至者錫異
[013-7b]
恩若寶源庫提舉渾源孫君諧之祖考是已三月制贈
曾大父中奉大夫武備院使護軍謚忠惠大父徳大
夫中書右丞上䕶軍謚正憲父正奉大夫大司農上䕶
軍謚文莊爵皆神川郡公其配皆郡夫人諧既拜命白
於廟集賢司直趙君克敬為作𨽻書名其堂曰承慶以
侈上賜冬十有一月介趙君謁文於予按孫氏之先始
以函人受知太祖從軍征討得名位子繼孫承皆能著
勞績致大官為時名臣所至以保生靈樹風節為己任
[013-8a]
故世稱勲臣之家必曰孫氏慶之源逺矣夫人之於其
世也孰不欲光前而裕後而天之於人也善惡災祥之
感曾不少爽若李英公輩依乘風雲勒功帝籍臨終惓
惓焉戒其子弟為門户計不再世而家覆族夷及觀其
起家乃從羣盜人之所以遺其後者固自有本末哉善
惡之積子孫之賢不肖隨之形脩者影長聲大者響振
若孫氏者其庶幾乎積之者既善而所以承之者亦不
惡初諧提㸃利器庫時䘮制未行也丁父艱去官泣血
[013-8b]
三年服除尚書省建又不願仕於是投閒者七年乃拜
今職嗚呼人亦孰不欲富貴哉其所存若此得不謂之
賢乎孫氏自忠惠以來把麾持節聨圭疊組赫然照人
而未始一日舍先業又足以觀其所承者矣孟子曰函
人惟恐傷人矢人惟恐不傷人故擇術不可不慎也推
是心也以往何所不用其厚使孫氏之子孫常若忠惠
正憲文莊之世則斯堂也其慶可既乎朂哉其承之諧
字和伯其弟兄子姪皆孝友克世其家云
[013-9a]
   昇平橋記
臨筠之交鵠山之陽梁於灝江之上曰昇平橋灝迅急
嵗輒壞至大元年春里長者黄君應瑞相橋下流勢少
殺謀遷之易族子田以立其址買晏氏山以礱其石更
為石橋掘地丈餘得故橋株十數石佛像十有三乃故
橋所也心獨喜經始於是年四月二十有六日落成於
明年三月八日脩丈十廣去其七高如廣之數上為屋
七楹工凡六千五百費緡萬五千有竒又為菴其涯以
[013-9b]
祠石佛廪道者守之配鄒出簮珥以相焉橋成之日行
者歌休者誦煙峯流泉獻狀増勝皇慶二年其諸孫允
武來京師謁記曰此鄉民之志也且言君平生好義嘗
於上高之境為二橋曰新曰大滸又鑿新喻檀嶺道數
里作舍道傍以便䝉山之役者若此甚衆余觀萬金之
貲世常有之不拔一毛利天下嘐嘐曰我為善我為善
不過謟土偶實巫覡求福田而已他弗知也黄其庶乎
昔有結茅度蟻奪高第者黄所濟多矣黄固涪翁之苖
[013-10a]
裔也盛徳之門又浚以益之其大也必矣君年八十餘
耳目聰明齒髪不衰子若孫皆謹愿篤學未必非其報
嗚呼此亦鄉人之言也君何心焉書畀允武歸刻於橋
之上君字國祥人即其居號之曰曉山老人云正月日

   致樂堂記
周之族盛於番咸淳進士名垕者其族之賢者也與廬
陵劉㑹孟廣信李明通同登丞相江文清公之門有名
[013-10b]
皇有江南授同知廣州事不赴子應極字南翁又賢弱
冠失怙事母孝謹宦逰四方乃心罔不在膝下大徳丁
未待制翰林事上於春宫詔許迎養且勅有司禮遣明
年奉母至京師又明年侍皇子説書月廪餼其家遷集
賢司直於是集賢大學士郭君名其堂曰致樂來謁余
記之夫為臣子之道忠與孝而已耳人有常言忠孝不
可兩全余則曰忠孝無二道也今天子以孝理天下推
錫類之仁使子事其君得兼養其親上之賜大矣而親
[013-11a]
之樂奚而致也母豈不曰吾之子所以致養於我者上
之賜也可不盡忠乎忠以報於上者母之所以樂也食
焉而怠其事謂之養且不可況可致其樂耶忠之道何
盡心焉耳矣必事其君能致其身必事其親能竭其力
必㳟於兄友于弟信於朋友居上而不驕為下而不悖
仰不愧俯不怍而後可以言忠忠之道備而後可以致
其親之樂樂則孝在其中矣故孝者必忠忠者必孝忠
孝之道非有二也南翁勉乎哉不然傳有之雖日用三
[013-11b]
牲之養猶為不孝也以子之賢且材如此何所不厎吾
猶云云爾者此天子之望其臣母之望其子賢者之望
其友之意也南翁勉乎哉皇慶二年二月日記
   遺音堂記
皇慶二年春正月八日余過左司唐古公之廬環堵蕭
然有梅花一樹鳴琴在牀左圖右書余驚焉促席與余
言曰古人之所以為古人者何絶人逺甚遺言遺行具
在可效可師而卒莫之由何哉豈今不古若耶吾行古
[013-12a]
之道亦古人已而必曰古之人古之人乎哉余益驚焉
他日出遺音堂三大字示余曰吾以此名左丞野雲廉
公之堂且為書之羣賢見之歌詠君其記諸余曰余何
言哉公前與余言而忘之耶此遺音之説也夫音者出
於虚入於寂鏘然而起杳然而止古之音寥寥不可聞
已可聞者非其遺言遺行乎考其言求其行若有聞焉
若耳提面命焉遺音從可知已夫廉公吾聞其人矣以
勲伐世家致位疑丞政平恕行公清無貪無刻苛親
[013-12b]
賢而下士方盛而已辭歸而友木石狎魚鳥玩天地之
盈虚閲寒暑之往來泊然若無與於世得古人之高吾
敬之公宦學朔南謹敏博達由御史歴吏部佐省闥受
知天子進則竭心陳力以贊其治退則彈琴讀書以樂
吾天葢與廉公齊心而擬迹易地則皆然者庶幾能言
古人之遺言行古人之遺行矣以遺音名亷公之堂豈
無意哉非公不知名此名非亷公不足稱此名也音乎
音乎吾懼夫聽者不識二公之趣而求古人於弦上也
[013-13a]
故次第其語而詳道之
   應州覺興寺長明燈記
余寓居京城東北隅與今知樞宻院開府公隣且有再
世之好一日謂余曰先王積徳累行竭心本朝天子聖
仁思念舊勲曾祖考以下皆追封泰安王曾祖妣而下
皆追封王夫人餘慶所鍾忝處宥宻夙夜凛凛無以報
稱上恩奉先而裕後惟今世人求福慧利澤者必於佛
乘而致䖍焉心竊慕之去年夏承詔祝釐五臺山還過
[013-13b]
應州造覺興寺向佛作禮仰見長明燈炯炯静照若有
所感因念曰俾吾子孫世世克忠克孝毋忝乃祖聨輝
繼燭不當如是燈乎遂捐白金五十兩楮幣五百緡於
寺以續是燈之明子其為我記之雖布施之末不足以
勤翰墨庶幾頼子之文昭吾之志於後耳予曰善哉善
哉予於佛書未深究然長明之理葢可知已明者燈也
所以長明者人也燈無不明而不繼之以膏則明熄矣
人無不善而不繼之以徳則善熄矣若公祖孫顯融四
[013-14a]
世即是燈之明四世也由四世以至于百世繼之以徳
即是燈之明百世也善不可熄當如此燈矣推公之心
可以卜公之世焉夫目非無見也待光而明心非無知
也因觸而感公既因燈之感而明夫善必又將感公之
之善而續燈之明者是公之布施無窮而福徳不可量
也以是而報上奉先裕後可謂善矣公娶完顔氏甚賢
子小和尚福安等皆佳兒吾又知其必能世守忠孝承
于父祖益逺而彌光如是燈之長明也公名額森特穆
[013-14b]
爾階開府儀同三司云
   永新州醫學祭田記
國家仁民愛物無所不用其極天下郡縣建醫學置官
吏與儒學等醫有功於民甚大誠有國者所宜先昔人
方之相業可見已大徳初王東野為吉安路永新州官
醫提領七年遷本路副提領至大四年赴調京師改臨
江未行徽政院使羅司徒薦其名興聖宫命為太醫嵗
年之間三錫楮幣凡七千五百緡皇慶二年夏又命乘
[013-15a]
傳還江南迎妻子初為永新時手建廟學嵗三月三日
九月九日有事於三皇唯取給醫家至是盡以所受上
賜買田五十畝入學奉春秋之祀還朝謁余記東野永
新人也大父文信父慶隆皆有善行其祖母又賢日夜
課東野學不懈而東野長好倉公之術遂稱良醫及被
寵用凡所錫賚不以仁妻子不以事緇黄惓惓買田鄉
校以蠲誅求可謂不負矣嗟夫永新之學者既無公上
供給之勞又當國家崇重之日益勵所學以擴其仁民
[013-15b]
愛物之心此則東野之志而國家之望也凡吏於兹學
者其亦勉之哉延祐改元二月朔記
   虎林山大明慶寺重建佛殿記
佛鑒慧照净戒大師居杭州虎林山大明慶寺之三年
寺災既復且完大徳癸卯復災師大懼曰豈余之道凉
徳薄致然與抑物成毁有數地隆替有時與嘻其甚矣
且昔者三呉之士輸仁馳義曾不旋踵而重以愬之予
獨何心乃鬻私田之在越者率先走白行宣政院使張
[013-16a]
閭公公亦發帑倡之於是効材薦貨者復四面而至嵗
丙午正殿成基隆於初構加於時俯仰陟降改觀動色
寺僧子永莊嚴諸天梵相端儼妙麗如親示見於虖非
師之强忍堅摯疇厎是耶按寺肇於唐盛於宋景定有
佛慧大師者以律教焯於兹遂為國祠壇場至我元而
益大嵗時百官䖍集祝聖人夀師名嗣良道行高峻多
遊天台鴈蕩間居是寺凡再棄去再還遭寺荐災乃以
興復為己任卒賴以振唯佛法之大固無待於傑棟廣
[013-16b]
宇而非此無以致崇極寄瞻仰師曰是役也我執事之
人亦惟勤哉不可以不記因集賢侍讀學士趙君孟頫
求文於余謹書以記延祐改元月日記
   太和州重脩快閣記
廬陵有閣最一郡之勝在太和東南城上邑令太常博
士沈遵名曰快閣迨黄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閣
之名聞天下葢自豫章流五百餘里江盤峽束牽挽
鬱隘驚心怵目至是而山平川舒曠浪褰開躍然如龍
[013-17a]
蛇之伸鵾鵬之息跂而四顧快可知己邑為州官事繁
逰覽廢閣壞為廐為驛為獄訟之庭旋葺旋毁豈復知
有所謂快者哉至大四年邦侯聖隂徒貳車楊學文議
改作而侯以監察御史召留俸五百緡屬寓公高安尹
嚴用父成之已而郎侯祐來議克合掄材徴工撤而新
之為屋三重重十楹前為閣後祠太史中為燕休之堂
三年而畢弗亟弗徐屋加於舊而民弗與知登斯閣也
天高水夐陽開隂翕禾黍滿野舟行如飛仙地之勝若
[013-17b]
始闢焉明年高安之孫莊侍其諸兄威來京師以圖請
記且道侯之政予雖未登兹閣竊為之一快告之曰州
曰太和至治之稱也閣曰快自得之謂也治欲其至而
民欲其自得葢相須也民不自得求其治之至難已山
川雖勝而暇登覽乎哉於虖太和邑也而為州守尊而
親於下民下而敬乎上上下各安其素非自得之驗而
至治之候乎知此則是閣之勝獨最於一郡乎哉書以
遺之俾刻之石董是役者劉冲蕭佐延祐元年九月朔
[013-18a]

   古衞城崔府君廟里門記
衞之汲有古衞城在其境廟於東北隅者漢崔府君祠
也府君諱瑗字子玉順帝時以茂才為汲令居七年數
言便宜開稻田數百頃民祀之至今廟屢廢輒興累朝
皆有封號至元中封靈惠齊聖廣佑王皇慶二年居民
呉徳建里門以表之子實益加藻麗焉介以記請嗟夫
王去今千數百年民之思不泯非為令者之善鑒哉延
[013-18b]
祐元年冬十有二月朔記
   婺源山萬夀靈順五菩薩廟記
五顯神莫知何所始在徽之婺源呉楚閩越之間皆祀
之累朝封號甚尊顯宋徳祐元年燬於宼時里人汪元
龍守鄉郡弟元奎為邑宰復建之施田若干畝奉時祀
曰景福莊世祖既定天下禮百神奉香幣致祭至大四
年再燬元奎之子僉廣東肅政廉訪司事良臣某路治
中良垕首樹正殿衆爭獻貨幣門廡樓觀庖庫之屬皆
[013-19a]
成焉壯麗宏大甲於郡初廟附智林寺寺亦再燬再構
皆出汪氏延祐元年賜廟額曰萬夀靈順五菩薩之廟
寺曰萬夀之寺明年良臣請紀於石唯神赫奕變化著
靈効順海内所共聞而廟有再興之功汪氏為大不唯
神在國初元龍兄弟保民之功尤多仕皆至治中伯朝
列大夫仲奉直大夫良臣嘗為監察御史有能聲是
為記夏五月十五日廣平程某記
   廬山重建廣福觀記
[013-19b]
廬山廣福觀古匡先生祠也宋南渡燬於李成之亂五
十年道士王大成始建正殿其徒孫元道加堂庭門廡
像設而庳隘儉陋茍備棲息而已又百四十年為大徳
乙巳冲和明素𢎞逺大師提舉觀事陳啓宗觀復大師
知觀事王徳脩首飭越國孟忠襄公珙所構道藏而更
覆之撤兩廡及賛拜之庭而崇之而殿益弗稱始丁未
訖辛亥裒仁歛義殫慮畢力斬木絶谷伐石他山又大
新之既成高明洞深邦邑改觀陳君復捐嵗給之田四
[013-20a]
十畝茗園果林百餘畝益觀之稍凝和冲妙學正法師
教門高士揚州𤣥妙觀提㸃雷希復曰是不可以不紀
以請按匡先生名續字子孝事周老𣆀得其道廬於彭
蠡之濵虎溪之上相傳以為仙去人即其居而祠之山
之得名曰廬曰匡以此晉惠逺法師東逰至虎溪顧而
樂之太守桓伊奪其地為東林西林寺遷祠谷口唐開
元中詔大其宫遣使致祭號曰仙廟南唐主割都昌劉
建營田以奉祠事宋治平中賜額夀聖觀後避高宗尊
[013-20b]
號易以今名匡先生初號大明公建中靖國初封四極
靖明真君凡水旱疾疫無不禱禱無不應邦人賴之惟
神仙之説肇自中古覽老𥅆氏之書豈得已哉秦漢之
君不務逺徳廣為祠宇壇場以致神人以求長生惑矣
後世因之又加侈之非滋惑與若匡先生既善其身又
大福其民歴二千餘嵗猶祀之宜矣陳君王君竭志興
復以彰神休以祝上釐雷君不蔽人之善皆可書遂為
之記
[013-21a]
   杏山藥室記
醫家者流率以董仙杏林為美談亦有以為稱號者求
其有董仙之心葢亦寡矣夫醫功莫大於濟人禍莫慘
於欲利持濟人之術而有欲利之心然且不可茍術之
未精利之是嗜其禍可勝言哉今夫庸醫以病嘗其術
故有峻其藥以急功多其藥以幸中能醫以病舞其術
故有左其藥以厚勞迂其藥以盈取以濟人之術而禍
人皆欲利者之所為也盱江陳庚杏山醫三世矣予觀
[013-21b]
其為人質而不浮聽其言簡而不眩審其術信而有功
怵然有急人之容泊然無茍利之心其庶乎有董仙之
心者歟年方弱冠時鄉之儒先秋潭周君嘗以杏山表
其室於今二十年矣醫二十年而鄉人信而用之如一
日留京師七年出為江西官醫提舉司都目人信用之
亦如一日積三十年之間名不少貶而家不益饒者得
非心董仙之心然也今年春予苦末疾杏山來京師留
逺齋者益久且益嘉其為人故樂為之記且以朂其志
[013-22a]
云延祐二年秋七月既望廣平程某書於逺齋
   楊氏先塋記
邃古之初不封不樹中古墓而不墳成周之時始以爵
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設官掌之漢律列侯墳高四
丈自是以降其制益明天禄辟邪之屬亦各有差等所
以辨貴賤定民志也聖天子以仁孝治天下加惠臣鄰
無有幽顯孝子慈孫之心咸翼然以奮嗚呼教孝勸忠
之政不其美與梁國楊文懿公之墓在大梁祥符縣魏
[013-22b]
陵鄉白榆村先是公之二子敬直元直遵禮經廣兆域
至於表羡道識𤣥堂猶有俟也二子既受簡知至大三
年秋七月詔推恩其祖禰明年夏四月又賜碑墓道遣
將作院使伊納克傳㫖集賢大學士李謙為之文冬十有
一月又加贈錫謚時敬直以轉運使官兩淮元直以太
醫院使侍禁中皇慶元年夏六月元直請歸脩治先人
塜及樹所賜碑不許乞聽兄離職行事乃許敬直承恩
奉詔唯謹明年春正月元直復泣請於興聖宫又不許
[013-23a]
請至二十餘終不許曰爾為爾親吾為吾子孫也且爾
兄在豈必爾其命河南行省給費為爾成之元直曰以
公給私不可固辭從之乃賜楮幣萬五千緡仍督行省
相其役二月復遣刑部郎中楊某賜河南丞相尚醖二
壺以申敇之明年三月壬子丞相身率僚佐共建勅賜
神道碑於墓右寓公鄉老及四方來觀者萬數莫不咨
嗟嘆息曰非盛徳之後能若是乎改作祠堂三楹秦國
公李孟為榜曰致嚴壙未有銘集賢侍講學士趙孟頫
[013-23b]
銘之墓前有表參知政事賈鈞書之墓南二丈有石門
刻御史中丞郝天挺之字曰楊氏先塋塋前石人獸如
制又南去二百五十尺華表雙高國子祭酒劉𢋫題其
衡顔曰梁國公神道有碣路左書曰大司徒梁國公墳
則鄂國公史弼書也中以畝計者十五垣以甓外以丈
計者六百繚以牆樹榆栁栢松數萬鬱鬱如屯雲翼翼
嚴嚴遼遼極目前臨官道過者竦瞻咸曰此非教忠之
原發祥之兆乎葢是舉也金工石工木工土工凡六千
[013-24a]
有竒其費上賜之外竭家之有猶不足也冬敬直元直
乃圖其成請記於所知程某曰兄弟幸賴先訓歴事累
朝被遇兩宫隆恩異數顯寵若此非勒之金石何以表
君上示子孫且辱知於子餘三十年矣其為我記之某
曰余聞仲尼之言封崇矣有若堂者有若防者有若覆
夏屋者有若斧者合從於防從若斧者焉此足以觀聖
人慎終之一節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聖人亦從事
之宜而已故有其位有其財與其時君子莫不盡心焉
[013-24b]
非以為汰也非以為觀美也所以勸也所以事君事親
也昔有身為冢宰乃家廟之不營而祭於寢司寇劾之
者有傷其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聖人非之者適於
宜而已若楊氏兄弟之廉敏端惠孝友敬篤其事君也
外則于藩于宣而致其理内則夙夜在公而致其勤其
事親也生事葬祭咸致其誠則於事君事親之禮講之
亦久矣宜能位並九卿澤及三世軌物備制遂其所俟
嗚呼此忠臣孝子之事也至於啟發人之善心使之思
[013-25a]
教子思立身以及於事君事親之本其得於觀感羡慕
者又不知其幾何人也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
之謂乎是宜有記嗟夫楊氏之子子孫孫毋怠母荒丕
念爾先丕敬厥徳其克永世哉文懿公諱澤字潤夫凡
再被贈恩階曰榮禄大夫官曰大司徒勲曰柱國梁國
其封文懿其謚也其行已載所賜碑敬直今為榮禄大
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元直昭文館大學士
資徳大夫太醫院使掌醫卿延祐二年十月日記
[013-25b]
   魯齋書院記
邠岐豐鎬之間周之故都也三代之文莫尚於周周之
文莫盛於文武周公江漢逺矣其化猶存於小夫弱女
況千里之近者乎無他聖人之道與天地並立日月並
明孰有外天地日月而能久其生者吾意有能復興文
武周公之教於其地特易易焉耳世祖皇帝經營四方
日不暇給而聖人之道未始一日不在講求觀兵隴山
首召河内許仲平先生衡入見先生亦首謂聖人之道
[013-26a]
為必可行嘉言篤論深契上心時自陜以西教道久廢
乃命先生提舉學事於是秦中庠序鼎興搢紳縫掖川
赴雲流文事翕然以起其所成就皆足以出長入治由
是聖人之道乍明世祖皇帝踐阼先生又以其道入佐
皇明施於天下卒能同文軌而致隆平由是聖人之道
復著葢有是君必有是臣陰陽之消長日月之晦明聖
賢之用舍固各有其時也今天子以天縱之質繼列聖
之緒嚮用經術尊禮儒先彬彬雍雍著者益彰而且廣
[013-26b]
矣先聖後聖顧不同條而共貫與先是雲中趙侯守長
安嘗議建書院如他郡先賢故事不果後以西臺侍御
史復來因請以先生從祀夫子且申前議乃有王氏欲
斥居宅為之得前太子家令薛處敬賛其决士民承風
勸趍前御史張崇推官李益匠府同知韓祐相與董成
之前為夫子燕居之殿以顔子曾子子思孟子侍坐後
為講堂左右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齋以張子厚先
生昔講道於横渠乃為室東偏合張許二先生而祀之
[013-27a]
庫寢庖廐畢備屋凡若干楹事聞有詔賜名曰魯齋書
院乃諭陜西省給田命官設禁如他書院故事有司既
奉詔而祐等請紀以文夫文者何也以西伯周公之聖
而止曰文今郡國校官往往而具宫居而師事者亦無
不同及觀其効則彌闊而遂疏者何耶無亦文非其文
而然與夫子不曰斯道而曰斯文學於此者亦可以深
長思矣古昔儒先自伊洛關輔以來相望百年不絶而
續若朱子之立言使聖人之道復明於簡籍許先生之
[013-27b]
立事使聖人之道得見於設施皆所謂豪傑之士也觀
先生之於朱子信其道從其言尊之為父師敬之如神
明嗚呼殆所謂雖無文王猶興者與終際昌時出其所
學有以當聖人之志建不朽之功可謂開物成務之材
矣詩云亹亹文王令聞不已聖祖有焉樂只君子邦家
之基先生有焉侯於先生有慕用之誠而不能忘凡所
以尊先生者無不為也然非私也所以為道也所以廣
聖天子之教也所以使學者知所宗也所以志先生之
[013-28a]
志而學先生之學者也一舉而衆美具焉可無述哉侯
名世延字子敬今爲資善大夫御史中丞斥居宅者王
庭瑞嘗為吉林副總管詔旌其閭以褒之嗚呼聖天子
之欲化民成俗可謂誠且篤矣承學之士奚可以不自
力乎自今邠雍之間郁郁乎復如文武周公之世吾猶
有望延祐二年十有一月朔記
   東菴書院記
書院昉近代視郡縣之學在昔為尤重非名足以厭時
[013-28b]
論學足以任師道者弗與是選人才亦往往於是焉出
世漸靡法漸疎賢否並進義利易處其教始大壊近年
書院之設日加多其弊日加甚何也徒知假寵於有司
不知為教之大徒徇其名不求其實然耳翰林侍講學
士渤海解君之構東菴書院其立義獨不然其言曰國
朝以來中州之學自許文正公既没師道之不立未有
如今日者予幸賴先生之遺訓承文明之休運身列儒
臣之目乂薄有負郭之田足以支緩急而不求所以承
[013-29a]
先裕後化民成俗之萬一乎吾將拂䄂而歸率鄉里子
弟之俊秀者擇師而教之毋使吾邦仁義之風詩書之
澤一旦斬焉於聖人之世而已又何用假寵以溷我哉
而屬予記按解氏世以儒術起家歴宋金多名進士家
藏書萬數千卷而君於書無不讀至元十三年詔試天
下士君中首選由是階以入仕用廉勤以効於朝用循
良以治於外凡天子擇任華要君必與焉由集賢太常
三入東觀再署詞苑名與學躋徳與位隆葢敭歴三十
[013-29b]
有餘嵗矣其位也方駸駸而未已而學也方勉勉如未
至年未耄老而退然方求為千載之計不亦善乎書院
之建既不𨽻於有司無勢以撓之嵗時假給從己出無
利以汨之又必擇良師友而為之教則無厖茸冗穢之
患矣故教者用其明學者保其聰教者循循焉而不知
其所化學者充充焉而不知其所得嗚呼使天下之學
他日不取法於此耶書院在居第之東偏中樹高堂為
羣書之府翼以東西序為師友講習之地吭以重門為
[013-30a]
内外之别中庭䕃以松栢冬夏青青自延祐元年之冬
至二年之秋其經始落成之嵗月也屋凡若干楹君名
節亨字安卿東菴亦其自號云
   溥濟廟記
延祐三年詔封臨江路中聖洲洞庭行祠故焚修道師
謝宗夀為端惠靈濟真人賜號曰溥濟之廟從有司之
請也大川三百支川三千憑依為變化禍福者往往而
有考論其最莫江湖若也南方之湖洞庭為大洞庭之
[013-30b]
神君山為大則湘君湘夫人之神今余不得而知之矣
彭蠡之逼而有洞庭之祠者川行之人無所不畏敬則
無所不崇事也且神既神矣況又有異人者出而以其
所脩習者震耀出没其間人之視之如在其上其左右
由是楊謝之功用日著而洞庭行祠曼衍四布矣楊著
於白沙江口今為九江孚惠真人謝楊之弟子也著於
昌邑山則中聖之自也予弱冠行乎四方今老矣泝船
風波之上亦屢矣嘗以為福善禍滛天之道也行險而
[013-31a]
不失其正人之道也予雖守聖人之訓聽造化之權則
聰明正直之謂神者亦豈矯造化者足以為之哉然則
彼之所修習者予雖不能知若其功用之所被雖余亦
有時而利頼之矣況欲暘而暘欲雨而雨禦災捍患有
出於風波之外者乎是宜錫之璽書躋之典祀而恒為
民福也雖然川澤之氣孰非能神今以謝君之靈又濟
以有司之請非遇聖天子勤恤民隠之至抑烏能延恩
致命若是之侈哉嗚呼山川鬼神其毋忘諸
[013-31b]
   宜逺樓記
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視下也亦若是而已惟山亦然
予得請南歸宗人琦来送因與閒語琦曰吾父以野處
自名早疎世事近者架樓於屋西字以宜逺予曰記有
之君子居高明逺眺望自非冲襟逸韻中無柴棘亦孰
知高明眺望之為快哉予不知君家公言論風㫖何若
然即其處樓者逺則自處於寛閑壙埌之野可知惜予
不得相與登臨觴詠其間也且宜逺者非謂山乎予寓
[013-32a]
於盱之上南踰百里有筆峯焉不知其幾千仞然自豫
章南望翠筆頴然於天末其去之也猶將四百里也然
上其隣峯則見諸峯並列尊卑巧拙不能相過也或返
下視之者及去之益逺則望之愈高攬之益秀而向之
並列者皆風斯下矣然則山之為物信外逺而後宜耶
琦曰公之言可因為斯樓記予曰可
 
 
[013-32b]
 
 
 
 
 
 
 
 雪樓集卷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