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桐江續集 > 桐江續集 卷三十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桐江續集卷三十    元 方回 撰
 説
  離騷胡澹庵一説
離騷之藴十有九
 竒古辯怨閒澹潔雅雄深枯淡豐腴勁正忠直清
指九天以為正兮 竒也 帝髙陽之苗裔兮古也
就重華而敶詞  辯也 國無人莫我知兮怨也
[030-1b]
聊逍遙以相羊  閒也 和調度以自娯兮 澹也
朝濯髪乎洧盤  潔也 奏九歌而舞韶兮 雅也
飲余馬於咸池兮 雄也 何所獨無芳草兮 深也
登閬風而緤馬  枯也 結幽蘭而延佇  淡也
思九州之博大兮 豐也 曰兩美其必合兮 腴也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勁也 彼堯舜之耿介兮 正也
阽余身而危死兮 忠也 何桀紂之昌被兮 直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清也
[030-2a]
楚詞之藴十有二
 險恠艱窘隠約褊急巧譎豪放
乗日月兮上征  險也 棄雞駭於箱簏 恠也
犯顔色而觸諫兮 艱也 執棠谿以刜蓬兮窘也
筐澤瀉以豹鞹兮 隠也 願假簧以舒憂 約也
破荆和以繼築  褊也 孰契契而委棟 急也
仳倠倚於彌楹  巧也 同鴑臝與桀駔 譎也
采撚枝於中州  豪也 律魁放乎山間 放也
[030-2b]
  離騷胡澹庵二説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
之矣此淮南叙楚詞之大畧然不及大雅與頌何也或
曰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屈原諫不行懐沙自沉非
明哲保身之道頌者美盛徳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
明楚懐襄疎遠忠直屈原賢且忠以憂死懐襄終以敗
亡盛徳成功安在哉澹庵胡氏以為或者之言過矣如
離騷經淵源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嘉橘頌典則淳
[030-3a]
深雖告神明可也韓愈論文章氣格以離騷首軻雄之
目柳宗元自叙為文亦言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就令不
得與清廟比獨不可有閟泮宫也耶然則淮南之論不
及大雅與頌其言疏矣嗚呼不幸不生於仲尼之前不
見取於孔氏而列於大雅與頌也
  離騷胡澹庵三説
離騷楚詞要皆本乎幽憂而作大扺兩漢文章若司馬
犬子犬子謂司/馬相如揚子雲劉子政班孟堅張衡之徒率自
[030-3b]
離騷楚詞出葢靈均所著則曰離騷後之依倣而作者
則曰楚詞而離騷為至虚谷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
傷孔子之論也淮南子得其㣲旨謂國風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以此二語指離騷未為不然而澹庵
胡公推衍發明謂離騷經淵源帝王之道可以方大雅
而嘉橘頌亦不減有閟泮宫斯篤論矣予學詩年五十
六七矣讀其説有契於心乃親筆記之
  天下夕陽佳詩説
[030-4a]
予行天下多矣每登臨髙勝之處惟向西為尤佳而佳
景亦多向西錢塘之湧金門豐樂樓金陵之賞心亭武
昌之南樓漢陽之秋興亭巴邱之岳陽樓江陵之仲宣
樓長沙之定王臺鍾陵之滕王閣無不西向其所以勝
絶者在夕陽欲落未落之際其景不可以尋常論也故
杜牧之詩曰夕陽無限好白樂天岳陽樓詩曰夕波紅
處近長安予於嚴陵寓居得舊扁西齋二隸字因其名
賦詩曰偶得西齋字向西開此齋人間詩眼少天下夕
[030-4b]
陽佳葢謂天下之佳無過於夕陽惟西向則得之而人
間所少者詩家眼耳故不識此景必具詩眼者而後識
此句此景也或謂詩中不合用天下字近乎時文老杜
詩曰天下兵戈滿江邉嵗月長又曰閬州城南天下稀
又曰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又曰天下郡國向萬城
無有一城無甲兵黄山谷詩曰湘東一目誠甘死天下
三分尚可持陳後山詩曰天下寧有此昔聞今見之又
曰欲行天下獨信有俗間疑又曰若無天下議美惡併
[030-5a]
成空又曰一為天下慟不敢愛吾廬洪覺範詩曰妙句
麗於天下白髙才俊似海東青陸放翁詩曰天下不知
誰竟是古來惟有醉差賢又曰國家科第與風漢天下
英雄惟使君又曰信哉天下有竒作久矣名家多異才
其他用天下事與天下士者不一譬之問天下何物最
大而答曰道理最大即今詩意謂天下何物最佳曰夕
陽最佳也但恨俗人不具詩眼則不識耳近人常傳詩
一句曰天下名山僧占多亦是此意餘不能一一詳錄
[030-5b]
姑記諸此以發一笑
  滕賔日字説
婺源滕君嵎之字曰賔日俾同郡方回萬里衍其義回
取堯典讀之而嘆曰法始於伏羲成於堯堯之命羲和
也雖曰厯象授時之事其所謂寅賔寅餞者乃伏羲先
天易離坎之位邵堯夫所謂心法者也天地無光也月
星無光也皆以日而為光故離中虚離為日日出於卯
而天地之夜於是乎旦萬物捨暗睹明人之一身戴乾
[030-6a]
履坤左離右坎豈惟得天地之健順以為心又且得乎
離日之明以為心是則乾健坤順離明皆心之全體也
坎則以月而受乎日之光與兊震巽艮皆心之一體日
之出矣旦氣清明當此時也君子以自昭明徳與日而
俱新焉堯所謂寅而賔之者外以敬夫日之日而内以
敬夫心之日即孔子大象之意即伏羲先天之意也然
不止是也晝氣不梏則不與日俱昃夜氣有養則不與
日俱晦旦旦而日又出則吾徳之新與之無窮矣君父
[030-6b]
切齋先生為宰有令名祖溪齋先生早有聞於朱文公
家庭之學世載其聲何假於回之説而回姑竊文公餘
論以復於君是為滕賔日字説
  鄭播君稷字説
予同郡子程堯希古來言信之貴溪象山精舍生徒鄭
子播字君時或怵之曰君字宜避則改字之曰稷翁求
字説予攷之書及史記帝舜命官之辭有曰棄黎民阻
史記作始飢今/文尚書作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孔安國訓時為是
[030-7a]
鄭𤣥讀時作蒔如此則是字虚蒔字實從乎虚之是無
義可取從乎蒔之實則種蒔而已其義亦淺然則是字
可改也而君字似不必改昔宣和中禁人臣不得以君
主天王為名此衰世小人建明之所為治世不宜循此
弊開此端稷者五穀之長帝舜取之以為官名棄者稷
之名姬者稷之姓其官曰稷亦曰農師子不窋世為稷
官后者諸侯人臣亦得稱為君故曰班瑞羣后曰肆覲
東后是也予謂稷字可用稷字之下聨以翁字則未可
[030-7b]
翁者老人也古人年五十則字加父鄭子年未五十富
於春秋甫為郡學副貳而先自稱翁不若待五十而加
父之為當也今予定其字曰君稷古稱謂君公爾汝本
無輕重東坡先生為文與可作墨君堂記以竹専此君
之稱始有君公爾汝之辨然今人上自官府下至市井
稱張公李公張君李君未見其為重朋友至交雖官達
亦相爾汝未見其為輕君稷君稷予實字君不必如世
俗拘士之好事所避也若夫巖石之號取揚子雲所褒
[030-8a]
君家谷口子真躬耕之謂者令予大字書之予不能書
大字宜求之他人云
  汪䝉元悦心説
理義悦心芻豢悦口烹庖羊牛雞豚以腴其齒頰猶有
待於外也一物有一物之則不失其則謂之理一事有
一事之宜不失其宜謂之義此人心之所固有非有待
於外者也予亡友汪君遠翔之冢子其名頤其字䝉元
其讀書之室曰悦心葢謂頤者養也理義之養非芻豢
[030-8b]
之謂也然則斯可謂無待於外者矣而且介曹君清父
求予説以自壯則無乃猶有待於外乎
  汪巽元復心説
予亡友汪君遠翔之季子曰巽元其藏修之所曰復心
彖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葢謂造化以生物為心自一
陰生而至於十一月生生之物剥於上而一陽之生意
已復於下無終窮之理也聖人觀此一卦取以為修身
改過之象然天地無欲故必復人之心有欲故有復有
[030-9a]
不復而有迷復之戒遯翁之師曰病翁以此卦初九不
遠復為三字符願吾巽元終身佩之
  王一初名字説
古有姓氏名字稱號官爵贈謚之異以别親疎貴賤不
相越也史記書黄帝姓公孫又曰黄帝二十五子得姓
者十四人又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分
五帝為有熊髙辛髙陽陶唐有虞氏又曰禹姓姒氏契
姓子氏棄姓姬氏又曰禹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
[030-9b]
有夏后氏及斟氏戈氏之類近世鶴山魏文靖公用漢
紀著古今攷於髙祖書姓劉氏則闢之謂左傳有云因
生賜姓分土命氏姓自姓氏自氏馬班乃混而言之葢
姓一氏不一魯三桓鄭七穆同姓姬而異氏不通婚姻
後世殽雜無辨智為輔婁為劉范睢為張祿項伯為劉
纒或冒外姓或祝異姓族譜不分而姓氏亂矣子生三
月父名之冠字之名不以日月隠疾山川五世親盡以
王父字為氏五十而後字加父春秋書字為褒君前臣
[030-10a]
名父前子名鄭子産字子美或不能知以楚通於中國
之名與本國之名不同孔子稱弟子皆名弟子稱孔子
字孟軻也而字未聞後乃有小名小字漢髙祖字季太
史公不書名班史書名邦字季註史記者謂季本其名
後改名邦史漢顯人多有名無字或史臣追補之斛律
金本無名學畫屋而後名金唐房𤣥齡名喬尉遲敬徳
名恭各以字行或一名二字陶元亮又字淵明蘇子瞻
和仲陳無已履常秦少游太虚張厚之忠甫皆是或字
[030-10b]
其臣子房而不為屈或字其父彦輔而不為慢然古庶
人無字近世雖執事圂圊者亦有字且以為諱而名字
亂矣稱者何趙岐序孟子曰子者男子之通稱此非五
等子男之子孔顔曾孟以至老莊荀揚諸子非聖賢不
能臻此論語曰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
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
稱之亦曰君夫人朱文公集註引呉氏説謂此不知何
謂或夫子嘗言之予謂王侯自稱孤寡不穀禮君天下
[030-11a]
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凡例昭然各
有攸當自稱貴乎謙相稱貴乎實周天子在而魯哀公
稱予一人漢有帝而曹操稱孤厮役稱僕射婢妾稱夫
人旁行敷落稱經抱朴聱隅稱子今之人自稱相稱豈
不厚誣號者何三皇號皇五帝號帝三王號王唐虞夏
商周秦漢由有國之號為有天下之號古之封國其號
有萬至戰國而七王僭號後世有年號有尊號有私署
之號有寓言之號有荷蓧丈人北山愚公秦有樗里趙
[030-11b]
有主父烏有先生㣲斯文學妾婦則飛燕太真盜賊則
綠林長白僧有號道有號里巷有號軍旅有號而近世
標榜特多元次山白樂天之號更易不一已謂醉翁又
六一居士謂涪翁又山谷道人鉅公名士可也今則巫
醫卜祝皆立齋顔庵扁下至負擔之夫亦有之恬不為
恠官則唐虞百周三百六十後世九品十八班一命以
上皆出朝廷爵則公侯伯子男春秋於其卒皆書公惟
楚子僭王臣僭公周之衰有封君如東周君西周君春
[030-12a]
平陵嘗君漢大王小侯亦有奉春稷嗣等君胙土食采
實有是物乃若贈謚則皆視其生前若功若徳而易名
錫寵眉山紫陽俱贈太師人無異詞公不及謚而私謚
黔婁之康陶令之靖節河汾之文中子横渠明誠中子
雖私實公否則雖有九重之命其公實私顧今之或官
爵贈謚俱無之而君之公之且動輒相之上朝下市無
爾汝交嗚呼風俗之壊至此何時而復淳耶世道之敝
至此何時而復古耶松江王君月友名其子曰一初字
[030-12b]
其子曰一初號其子又曰一初字同名則似無字號同
字則似無號以是操嚴君平之術而聳人之觀聽邇年
有陳生者名藏一字藏一號藏一臨川人寓居杭之吳山
游諸公間以其名號字之皆一也人頗竒之王君殆以
是期其子乎雖然採藥者無姓無名無字終號桐君藥
不二價韓伯休返以是知名王君之意非逃名乃立名
也歟予欲戯以君之子為三一居士如之何如之何
  僧汝舟濟川字説
[030-13a]
僧名汝舟字濟川求字説似無可説者今夫刳木為舟
成矣舟能自濟乎維楫㠶檣舟之諸物具矣舟能自動
自飛而濟乎天地之間凡有形皆物也善用之則死物
皆活物不遇劒工太阿龍泉死物也不遇醫工參术薑
桂皆死物也以死心為禪心何嘗死悟者死而不死不
悟者雖四肢百骸活潑潑亦死也予嘗習佛言摩訶者
大也般若者智慧也波羅密者到彼岸也是為濟川之

[030-13b]
  家頤孫自觀字説
君子之學於其身無一而不察也手足耳目鼻口為其
一身之所用而口為甚易震艮之卦中虚外實下動上
止象口之頤一言一語出乎此一飲一食入乎此人有
血氣則有嗜慾或縱恣放肆而不於此乎察則刑辟生
唇吻蠱毒納咽喉一慎不慎節不節之間利害禍福判
焉口為自養之門心為自觀之鏡自養之際有正不正
自觀之後去其不正存其正此所謂有不善未嘗不知
[030-14a]
知之未嘗復行也此所謂中庸之獨也己獨睹人不睹
己獨聞人不聞之時也己事也無與乎他人也以自己
之心察自己之中獨復而不遠復者也不然則習矣不
察自貽伊戚與自求多福孰得而孰失哉眉山子家子
名頤孫字自觀佩乃翁性存先生過庭之教口顧心心
顧口所謂自觀者在乎察之而已若夫天地養萬物聖
人養賢以及萬民心體具完當自初九靈龜之戒始
  趙朴翁字説
[030-14b]
書曰若作梓材既勤樸斵惟其塗丹雘孔子遂以梓材
名其篇何也梓者天下之良木材者已成之器也樸者
木之未成器者也斵者以斧斤削治之而使之成也樸
不斵則梓不材梓之材則不可以有樸而無斵必既斵
矣則漆之朱之棟清廟柱明堂千門萬户之宫成字書
樸亦作朴讀孔子所定書則梓之為材不貴樸而貴斵
明矣老子之言道徳反是曰見素抱朴曰復歸於朴朴
散為器曰道無常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曰化而復作
[030-15a]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曰我無欲而民自樸
其字四為樸三為朴其義則一也葢老子七言及此皆
取譬於未斵之木木不斵則器焉得成此無他孔子用
世者也故欲削治之人材而成其器皆可以有用老子
欲避世者也故欲天下之人材不必削治而冺其器悉
歸於無用由今觀之學孔子者斵章甫縫掖可以修身
可以治人學老子者樸星翁羽衣可以養身不可以及
人三山趙君良器近浙西廉使參政徐公琰子方為改
[030-15b]
字曰朴翁愚欲其如梓材之樸加之以斵而成其器以
有用不可捨孔子趨老氏而有朴無斵置是器於無用
也猶之玉焉其在石也亦名曰璞不琢不雕雖卞和之
玉誰其識之必也玉人加剖鑿淬磨之功而後君子比
徳學以知道六瑞三采遂成大器君其於此忍袖斵泥
之手乎哉
  俞伯初復庵詩并説
婺源汪口俞君肇伯初來杭告歸見示新詩十二首不
[030-16a]
學晩唐可喜年始三十七學進未艾又求所謂復庵説
俾為韻語益知其篤意於學尤可喜余丁卯年踰不惑
除學官遭煩言始歸而讀易今三十五載矣試為君誦
所聞可乎九月下五陰食上一陽為剥十一月一陽來
反於五陰之下為復本謂天道而聖人皆以人事明之
初九不遠復无祇悔元吉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繫
辭又斷之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
知之未嘗復行也予謂猶人行路出門當東誤西數步
[030-16b]
而返與數十里而返異矣贊曰陽剛一爻上剥下反居
卦之初其復不遠凡占得之有過當知知而速改無或
緩而過孰能免速復為急無至於悔斯為元吉六二休
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孔子以復之初為顔子
之仁而以二下從乎初之仁有仁人在下位而上能屈
己尚賢禹拜善言周公吐握是也贊曰初不遠復是為
仁人二無五應下比其隣善復如此於皇休哉屏去陰
邪吉祥大來人有當親勿嫌其卑我思仁人屈己下之
[030-17a]
六三頻復厲无咎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伊川以頻
為屢横渠以為顰蹙漢上以為水涯朱文公從伊川贊
曰頻失頻復至再至三來之來之幾何弗殆震極不中
隂躁而動斯人之心乍操乍縱幸而復也猶勝於迷以
其終復亦免顛隮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
道也易千變萬化每卦二五為中中孚卦四陽夾二陰
三四為中復卦上五隂六四一爻為中虞翻鄭𤣥漢上
並如此説孔子謂以從道也而不言吉凶朱文公謂獨
[030-17b]
與初應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伊川謂柔
弱終不克濟恐非贊曰陽上五隂此獨處中下應初陽
惟道是從凶耶吉耶聖胡不言於道當復功非所論從
道反善無凶之理凡占得之當復而已六五敦復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敦篤厚坤體也無助無援
終以自成可无悔而已横渠謂當剛興柔危之世南軒
謂柔而遠於陽贊曰復莫如初二比四應下仁從道各
反其正五徳尊位處坤之中篤厚自將亦成復功柔遠
[030-18a]
於剛僅可无悔劣於二四聖以垂戒上六迷復凶有災
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象
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予謂迷復反君道舉其大者言
之人君治國之道無他復善而已凡人皆然朱文公謂
此是極不好底爻十年五年三年七月八月三月想是
象數中自有箇數如此贊曰君長之道莫大於復迷復
不知有如上六天災人禍師敗君凶無一而可事極途
窮十年弗征舉數之極一敗塗地符堅王邑三陳九卦
[030-18b]
又曰復徳之本也復小而辨於物復以自知此三句小
而辨於物尤為精奥學者於六爻三陳之句及全卦彖
辭熟玩復理臨事應物於此心方動之初喜怒哀樂欲
發未發之際必辨之貴乎早辨毋遂非毋貳過則以亞
聖配享大成至不難矣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宜相與勉

  皇甫師曾元魯字説
學力有餘天資不足參也魯於一貫之旨無所疑而諾
[030-19a]
學力不足天資有餘賜也達於一貫之旨有所待而覺
此皇甫之命名所以不敢師端木而師曾也字曰元魯
家本南京從濮寓杭授徒為業事親至孝年二十二俾
婺源趙山長然明求字説忠為一恕為貫宜已知之雖
然曾可師也魯者氣質之性不可師也師曾宜如何論
孟諸經所載曾子言行及漢書藝文志隋志唐志世所
傳曾子或二卷或十八篇如晁公武讀書志所攷者皆
有可師近績溪汪漕元刋行曾子子思二書予家亦有
[030-19b]
此本但非漢志的本然則參也竟以魯得之又當深味
伊川先生之説或問畢竟如何謂之魯曰惟其魯所以
能三省惟其三省所以能一唯曰謀忠曰交信曰傳習
天資有餘者不屑於此學者宜知學力之所以然哉
  天竺僧道成性存字説
天地之性人為貴何以貴性善也而或曰有性不善何
也有天地之性不能無氣質之性張子曰形而後有氣
質之性善返之則天地之性存焉程子曰論性不論氣
[030-20a]
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千古氣性不分至二先生一旦
而決伏羲六竒畫乾六偶畫坤天地之性具兹二卦堯
舜禹執中之傳曰人心惟危道心惟㣲人心氣質之性
也道心天地之性也有心之名而未有性之名商湯曰
若有恒性為第一性字之始伊尹曰習與性成為第二
周召康公曰俾爾彌爾性為第三至孔子言性始大備
論語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周易各正性命是也至子思
言性又大備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皆是也至孟子
[030-20b]
而後言性愈益大備性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七篇皆
是也告子不識性公都子不識性楊朱墨翟不識性荀
卿不識性揚雄不識性指氣/質董仲舒性者生之質涉乎
氣退之五常是矣而三品之分涉乎氣佛曰作用是性
在乎執捉在乎運奔第言其形之運未判是非涉乎氣
天紹絶學周二程張邵言性始精而陳了翁胡康侯胡
五峯郭白雲諸人又小差朱文公張宣公繼作其言性
一毫無遺憾矣勉齋黄氏釋之詳矣所以答李貫之李
[030-21a]
公晦者至矣性即理也理即道也子曰成性存存道義
之門本然之性人皆得之成性也存存者存之而不已
也彼朝存之而暮亡之暮存之而朝亡之非存存之謂
也杭上天竺僧道成字性存請以是葛藤為説
  潘友文渙字説
武夷潘君早中童子科今年已成人回同年乙科進士
陳此竹天應建寧鄉前輩引之來見其名易風行水上
之卦也其字曰友文就求字説此竹年七十二不為其
[030-21b]
説而遜令七十八之方回為之鄉飲酒禮先長者不敢
辭文者何文也堯聰明文思舜濬哲文明純亦不已文
王之所以為文孔子曰文不在兹乎此皆聖人之文未
易及也要之文經天緯地包周官六徳六行六藝於其
中君取風行水上渙然成文之義則自老泉蘇公之説
始老泉之説不過指後世文士之文取其自然者而言
君於斯不敢自以為渙然成文而謙其辭曰友文則又
卑以自牧之意天下之善士皆當以文來納交於君矣
[030-22a]
回甚敬之甚慕之亦豈可不少朂之人生十年曰幼學
中童子科賴資質之力也二十曰弱冠君今年二十一
則不可無學問之力回嘗以易卦數之䝉為第四卦謙
為第十五卦童䝉之求君策勲矣䝉至謙十一卦君之
齒自䝉至謙亦十一年宜知艮下坤上所以然之故而
屈己以友四海之文六爻皆吉謙亨有終不可一毫自
矜大也回冒獻此文則亦足以為君之友矣夫
  柴性初道存説
[030-22b]
易繫有云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
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前太學上舍三衢静德
柴氏一桂名其次子曰性初字道存文公釋之曰窮理
則知崇如天而徳崇循理則禮卑如地而業廣又曰成
性本成之性也回謂窮理循理四字極精性初者賢愚
同一初也静徳之祖潛心先生清江使君乃龜山先生
髙弟逸平先生徐公誠叟存之門人與羅仲素諸公交
柴氏世守龜山之學與紫陽同一源流人而欲完其性
[030-23a]
之初捨窮理循理何以哉
  四子名字説
長存心字中全心之全體能存則能全矣今年三十二/
次正心字中立此大學正心之正非孟子勿正之正兩
字異義正也者敬以直内而巳能正則能立矣今年二/
十九/次髙心字中尚范文正公謂嚴子陵不事王侯髙
尚其志又曰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又曰先生之風
山髙水長生於嚴陵故取此義以為百六知縣先兄後
[030-23b]
出繼已十年今年十六/次明心字中虚易離明也離中
虚心體也今年十一/
  郝氏三子樞機權名字説
昭穆定世繫史法也名字取義理師法也故知郢州兼
管内安撫使郝公諱鎮命子名從水傍金生水也第三
子名彦澤字潤甫名其三子曰樞曰機曰權從木傍水
生木也此所謂昭穆定世繫也樞户牡也機弩牙也權
秤錘也皆器物也一器有一義一物有一理植中樞周
[030-24a]
無隅北辰為天之樞一日一夜天運周而不爽人心亦
有是樞不止於戸也樞之字可曰子周千鈞之弩不為
鼷鼠發機凡可以發動而利於用者皆謂之機不密則
害成人心亦有是機不止於弩也機之字可曰子宻巽
以行權又曰巽稱而隠註易者謂反經而合乎道又以
稱為稱揚而作平聲皆非也合道則不反經稱乃古之
稱字合從去聲惟朱文公以為旣能稱量又能隠伏不
露形迹則得巽順之道可以行權人心亦莫不有是權
[030-24b]
也又何止於稱哉權之字可曰子巽此三者所謂名字
取義理也史法一史官可為師法非知道之士不能為
樞以運大事機以發大事權以平大事未有不敬謹而
後可者也故曰周曰宻曰巽皆古先師之言云耳尚敬
謹之哉
  石氏四子名字説
天下之物寶莫貴於玉而玉之所出皆生於石空青丹
砂雲母水晶琉黄鍾乳金銀銅鐵錫鉛汞皆石産而玉
[030-25a]
為冠祀天地日月用之祀宗廟山川用之朝覲㑹同聘
問用之人見其為成器之玉而不思夫孕精育粹非石
無以為玉之胎也石姓始於左傳石碏前行省郎中石
公國瑞有四子當冠命方回名而字之輒取石中生玉
之義次序其説玉之為物貴矣尤莫貴於手之所執古
圭字今從珪周禮天子搢大圭執鎮圭公執桓圭長子
小名引源欲名曰石珪字桓玉執此圭者王之上公桓
桓謂琢其玉以雙植為文宫室兩柱之象前朝有相王
[030-25b]
禹玉亦名珪相人可為也禮記笏天子以球玉注美玉
也又曰天子搢珽注笏也次子元源欲名曰石球字廷
玉玉珽用球玉其字從玉傍廷異日得近人主猶玉笏
歟周禮琬圭以治徳以結好王使之瑞節諸侯有徳王
命賜之使者執琬圭以致命葢琬圭之首圓其象仁第
三子慶源欲名曰石琬字徳玊為諸侯受徳賞何不可
者禮琰圭以易行以除慝亦王使之瑞節琰圭者判圭
頭之規而方之其象義諸侯有不義者王命使持琰圭
[030-26a]
之節執之今之風憲将帥近之第四子善源欲名曰石
琰字方玉浙西道廉訪徐公琰字子方是也征伐擊摶
以是期之雖然生玉者石也玉之成器則有待於玉工
碾之以機鐵礲之以水沙非一朝一夕而後登繅藉故
曰人不學不知道四子妙年進學予欲玉汝於成凡經
傳玉字皆實惟此一玉字虚而有味故引之
  三孫名字説
我先祖朝議三府君生先君兄弟五人先君經幹通判
[030-26b]
居長皆從玉傍命名先君登嘉定甲戌上舍第實始大
方氏之門不肖孤歸自廣東封州用先君所命小名不
敢改幸竊世科亦生子五人皆從心上命名今長子存
心有子曰守孫次子正心有子曰燕孫第三子髙心以
為先叔父貢元九府君位先堂兄知縣百六府君後嵗
丁酉七月四日舉男來求名予年七十一見第三孫亦
一幸也使乃命各從玉下為名心傍為字物莫貴於玉
自玉其身可也人莫靈於心心無愧於中可也守孫名
[030-27a]
曰玉韞字惟深燕孫名曰玉成字惟温新生第三孫名
曰玉振字惟清幼則且呼玉孫長而後用雙名及字祖
父之業勿替引之
  贈邵山甫學説
學所以盡夫固有之性也盡性在窮理窮理在致知致
知之要莫切於讀書天下之書多矣今之所存九經及
左公穀儀禮先讀注次讀疏帝王聖賢體用具備此乃
學者之律令格式近世諸儒解説即又所以申述律令
[030-27b]
格式之意者也參伍以考之左右以覈之至於旁通脗
合而後無疑其有疑者幸而復得周張二程邵康節謝
上蔡楊龜山胡文定公父子朱文公張南軒吕東萊以
發明於其後學者壹是以此為主而用以是非取舍乎
子史集之所云則胷中先有一定之權衡而諛聞淺見
邪説異端不足為吾惑矣是故經約也注疏博也若子
若史若集亦窮日夜之力讀而攬其大綱博也其主則
在乎經之大旨與夫諸大老先儒之已斷而不可易者
[030-28a]
約也類書韻書稗官書博之助也學之入門則近思錄
與真西山讀書甲記約之又約者也約而博博而約日
進不已著見菁華發露光怪則文與詩皆是也古人以
為能言之類葢言而至於能則異於不能耳古之經皆
文也皆詩也後世下筆未易及經則分為兩途文自先
秦西漢而後始有韓昌黎次則柳子厚又其後有歐曾
蘇詩自離騷降為蘇李而建安四子晉宋間至唐參以
律體其極致莫如杜少陵若陳子昂李太白韋柳皆其
[030-28b]
尤宋則歐梅黄陳過江則吕居仁陳去非至乾淳猶有
數人今之學者必也所得旣飽而後於此用力取其文
若詩傚之初如書字摹臨古帖至其熟則不必摹臨而
似之矣若如近日江湖言古文止於水心言律詩止於
四靈許渾又其實姑以藉口藉手未嘗深造其域者識
者所甚不取也葢何特此言典故止於杜佑通典言治
亂止於資治通鑑言性理止於四書語錄然亦未必淹
貫通洽也其於經若注疏無不茫然若望洋則世之為
[030-29a]
士而言學者豈非欺父兄誑朋友且自欺自誑其身世
自喪其固有之性而至於冺無所聞也哉又有一説學
所以必本於經者葢以佛老之説亂天下之能言者久矣
濂洛之緒既明楊墨之波已涸能言之士惟昌黎韓子
歐陽子南豐曾子之學一出於經餘不無瓌異之資魅
傑之彦迷竺黨耼沒溺鬼道混深衣田衣羽衣而為一
亦宜引而避之然則其惟朱文公所學為不可及乎孟
子而後惟兹一人而其餘事文與詩凡翰墨一句一字
[030-29b]
無不造深詣極今之學者捨是不以為準而馳卑騖近
不亦徒勞矣乎嚴陵邵君崧山甫迺祖精通禮易擢第
通籍至㑹稽宰不食其徳詒後之人察山甫氣貌當遠
大小予二十許嵗故書予平生所學本末以贈之其亦
以轉語夫郡之可與語者焉
  故家名閥説贈滕賔日
孟子喜言故家晉裂為南北世尚王謝崔盧名閥而近
人忽之予戊子春夏間偶至吾州之婺源故帥參告院
[030-30a]
溪齋滕先生之孫嵎字賔日來訪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不可不記溪齋字徳粹暨弟字徳章皆入學登第並朱
文公門人其父行有愷登第信州司户曰溪堂其姪行
有武子入學登第不及祿曰萬菊天下所共知溪齋事
迹有墓誌所不書者葢凡兩薦於鄕皆書魅皆第四人
其禮部試破句則予一人以懌滿場皆曰慰人君欲為
之心是時壽皇無恙慰人君三字考官病之最後得溪
齋巻獨曰遂人君欲為之心乃為經魅初衆議擢為都
[030-30b]
魅知舉某人欲自位置前三人故屈焉此聞所未聞也
溪齋年八十寶慶三年丁亥自福建帥幕告老以紹定
元年戊子卒西山真先生景元為墓誌鶴山魏先生萃
父篆額焉䝉齋袁先生廣㣲書今獲觀䝉齋親筆比率
更書㣲有鋒芒劉後村潛夫送溪齋歸老詩二首親筆
甚楷妙年所作其後一首有云他山開藥竈某水搒魚
船者刊本刪之戴石屏式之親筆晦翁亭詩有云故鄉
風俗應如舊前輩風流尚可傳字獨肥語亦平正賔日
[030-31a]
謂石屏一短小老子今江湖間亦罕有此詩人賔日之
先大父乃溪齋之第三子曰切齋仕至饒之傍縣宰名
與予祖名同湯東澗伯紀記文親筆亦可觀今斯人亦
不可作矣此見所未見者也予三十年識溪齋第四子
賔日之叔父堂長鈞今老矣獲識溪齋長子之孫瓊第
二子之子岵又獲識賔日韻骨清聳詩律妥稳議論學
問文獻典刑可仰也昨於談次俾予為賔日字説旅寓
殊未暇究思故書其所謂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者歸之
[030-31b]
以見夫故家名閥之不可忽如此亦以表予之意所以
景慕欽羨乎先正大老之門者不敢自同乎流俗而莫
之别也
  俞好問字説
霅之敢村俞君名裕字好問以好問則裕對自用則小
而言書仲虺之誥云爾裕徳有餘也小徳不足也一事
一物一義一理有所不知不求於師不取於友而自以
為能自以為智謬妄訛舛為害甚大豈止於小徳不足
[030-32a]
而已哉信矣乎好問之勝於不問也好問者不一問也
子入大廟每事問孔文子不恥下問易九二學以聚之
問以辨之其問甚多則所得愈富所得旣富則所以蓄
其徳者充斥盈溢問之有益於人也如此故曰裕然問
也者求所以知所不知也旣知之後法當若何曰行書
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譬之路未知何者豈可不問於
人問而知之豈可不行問燕路而知燕路當北行而至
於燕問粤路而知粤路當南行而至於粤問而不行如
[030-32b]
不問也行而不至如不行也孔門弟子無不好問惟顔
子鑽堅仰髙行之而至宰予之寢則知而不行冉求之
畫則行而不至此顔子所以首徳行之科也近世大儒
教人必曰知行雙進俞君勉之顔何人哉晞之則是
  李師善復初字説
近世大儒釋論語第一章之第一字曰學之為言效也
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
以明善而復其初也今參知政事張公可與之婿李君
[030-33a]
名師善字復初其所以名書所謂主善為師是也其所
以字朱文公所釋三十五字是也可以為師人效於我
不可無師我效乎人所謂學也禮記文王世子學記篇
學有效音字亦作效韻書效訓為象斆訓為教為彼之
師之謂教彼以我為師之謂象故曰有所效於彼而求
其成於我以己之未知而效夫知者以求其知以己之
未能而效夫能者以求其能此李君命名之義也必師
乎人之善則足以明乎天理之善而去人欲之不善吾
[030-33b]
之本性復矣曰復初者復乎天命之性也天降衷而人
秉彛其初豈有絲毫之不善哉此李君命字之義也覺
有先後師善為難性無不善復初為難抑易有復卦初
九不遠復聖人以修身許顔子之仁六二休復吉聖人
以其下從於初爻之仁而取之此之所謂復於初與李
君之復其初不同然初為仁而仁下之則師善之意未
嘗不同此又别一説也因為序之
  三山林君名字齋説
[030-34a]
吾友三山林君名徳載字敬輿易大象曰地勢坤君子
以厚徳載物君之所以名也坤六二文言曰敬以直内
説卦曰坤為大輿君之所以字也至厚而載萬物者莫
如地而君子不過一眇然之身以其徳之厚配夫地之
厚地有形而徳無形地之所載有物之可見也徳之所
載不知其何物也曰君子出而負荷天下之重任國家
朝廷宗廟社稷民庶生靈九垓八紘五岳四瀆常危而
不安此其所載之物也而其所以載之者曰徳不徒曰
[030-34b]
徳而又曰厚徳然要其徳無可量度方寸之中一敬而
已矣有形之載地為輿無形之載徳為輿地之載不能
載地外之物君子之輿載天地一敬而已矣伊洛言敬
曰主一曰無適聖人之極功也予將從其門徑之易入
者求之坤第三畫隂變為陽艮下坤上謂之地中有山
謙地大於山山小於地而山髙於地地卑於山以大下
小謙之義也伯益曰謙受益此善言伏羲先天之易也
孔子言益謙流謙福謙好謙而又贊六爻無不吉此善
[030-35a]
言文王周公後天之易也其義葢取地大於山而能下
於山君子體之為遜為讓為不伐為不矜為不自滿假
而名曰謙不過一敬而已矣載物以徳修徳以敬敬自
謙入愈謙愈益愈積愈厚故予又以謙益名君之齋而
别為之記矣世之人以謙為可忽謙者少而盈者多故
自滿之士雖載小物不勝任君涵純毓粹蹈中履和由
謙入敬由敬進徳異時以其身為天下國家之輿豈易
量哉
[030-35b]
 
 
 
 
 
 
 
 桐江續集巻三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