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滹南集 > 滹南遺老集 27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滹南集巻二十七    金 王若虛 撰
  臣事實辨
楊子以子胥鞭尸藉館為非東坡曰父不受誅子復讐
 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尸發其至痛無所擇也是以
 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獨非人子乎子由論之則
 不然曰士不幸至此不足以言功名矣而至鞭舊君
 以逞逆天而傷義卒以盡忠而䘮其軀豈非天哉
[027-1b]
 夫曰子由之論是矣君父之尊一也而君復統其父
 知有父而不知有君亦何以立天下員雖不仕然身
 居楚國而父為楚官則員亦楚之臣也臣無讐君之
 義楚子之滛刑固有罪矣而員之報之無乃已甚乎
 為員之計不過無食其祿而已夫君非至明誅殺之
 間不能無濫使為臣子者皆得推刄而報之則國家
 豈復有法而逆亂之事何時而已也若員者勇而無
 禮敢為而不顧者也至其說呉王僚伐楚而王未
[027-2a]
 從因之進専諸於公子光而使弑之盖求以逞其怨
 毒則凡可以得志者靡所不為既自賊其君而又賊
 人之君員真小人也哉揚子譏之未為過論而東坡
 以為非人子然則蘓氏獨非人臣乎張南軒嘗與人
 議員立廟事云在呉則可在楚則不可員而有靈必
 不享於楚地盖謂忠於呉而不忠於楚耳予謂員之
 於闔廬則忠於僚則賊其享於呉亦恐未安也
退之論范蠡招文種事畧曰為人謀而不忠有匡君之
[027-2b]
 智而無事君之義若以長頸之狀難以同樂則舉呉
 之後還越之日泛輕舟遊五湖者豈唯范子乎其移
 文種之書猶㧞句踐之劍也句踐何過哉其文辭不
 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於外集而世亦無稱道者
 獨宋孫漢公謂其意出千古予以為然蠡雖功成然
 句踐之眷方隆而所期望者未艾也盍亦為之勉留
 而徐以禮請則終始之義庶㡬兩全而决意不回若
 棄仇讐者王以誅賞動之則曰君行令臣行義卒潜
[027-3a]
 遁去揆以人情王既不能堪矣乃又移書同志誦王
 之短而示己之見㡬種也不智亦因謝病不朝王未
 嘗負二子而二子負王安得不發怒而殺之乎以史
 傳考之句踐無不道之事惟種受誅而實其自取則
 長頸之相盖亦無騐也嗚呼蠡春秋之豪才畧有餘
 而仁義不足者也以今日待其君如此其薄則向來
 所以黽勉從事者特假之以為功名之資耳夫豈誠
 意哉然而千古髙之以為美談其視貪榮嗜利死
[027-3b]
 不悔者固為賢矣以君子忠愛之道律之殆未滿人
 意也
蕭何治未央宫事論者不一或以為非是或以為當然
 或又疑其為有深意何其紛紛也彼以刀筆吏監土
 木功不能無過制者其對上之言姑以自解云爾此
 固不足深責然亦何可妄舉哉大抵漢初君臣類無
 學術暗於義理其舉措之際亦多疎矣而後世每以
 聖賢事業期之宜其為說之多曲也
[027-4a]
程晏論曹參譬之飲牛於汚泥而不即清淵吕祖謙論
 陸賈叔孫通譬之避雨於荒城而不求大厦皆恨其
 不以三代之隆輔漢也嗚呼三代之事豈漢祖之所
 可望而數子之才亦豈王者之佐乎彼自量其分而
 行其力之所及是矣而世儒毎過期之此書生不通
 之論也
昔人之論盖有語病而意實不然者張釋之與文帝爭
 犯蹕事曰方其時上使誅之則已近世儒者徃徃譏
[027-4b]
 之以為開人主殺人之端固似有理然一時之意姑
 為守分而言何暇慮及此乎王肅諌魏明帝亦嘗引
 此曰廷尉天子之吏也猶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
 反可以惑謬乎重於為已而輕於為君不忠之甚也
 其貶尤深盖帝性嚴急時督修宫室稽限者輒親召
 問言猶在口身首已分故肅言近於過者所以力戒
 帝之専殺耳不然釋之之罪詎至是哉
張釋之與文帝争論犯蹕罪名事云方其時上使誅之
[027-5a]
 則已議者紛然以為開人主殺人之端而隋源師謂
 髙祖曰陛下初使殺之自可不闗文墨唐馬懐素謂
 武后曰陛下操生殺柄欲加之自當處决聖心皆襲
 釋之之意者也其言之病豈不益甚哉
尹賞病革戒其子曰為吏正坐殘賊免猶勝軟弱不勝
 任仇士良致仕語諸送者以為無使人主知書近賢
 臣則權常在我嗚呼凶人為不善惟日不足賞之酷
 士良之姦居之不疑亦已極矣乃復将死而貽諸其
[027-5b]
 子既去而傳諸其徒不仁者可與言哉
漢元帝欲御樓船薛廣徳諌曰臣當自刎以血汚車輪
 帝不恱及聞張猛之言然後喜曰曉人不當如是邪
 陳瑩中曰事有緩急言有輕重御船非過舉之大諌
 而不從何遽至於自刎哉使果不從廣徳之死又何
 名乎劉子翬曰廣徳誠大過然非先發此言以激上
 心則猛之言未必見聽也有犯無隠廣徳以之予謂
 推帝所以見聽之由則子翬之論得矣而廣徳之過
[027-6a]
 又豈可不戒哉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漢許武以二弟晏普未顯欲令成名乃共割財産武自
 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二弟所得並劣少鄉人皆稱
 弟克讓而鄙武貪婪晏等以此並得選舉武乃㑹親
 戚泣曰吾為兄不肖盜聲位二弟年長未䝉榮祿所
 以求得分財自取大譏今理産所増三倍於前悉以
 推二弟一無所留於是逺近稱之君子曰武也欲成
 弟名自當委曲教之正使無成亦何愧於心而為此
[027-6b]
 詭譎之事吾不知武之本意果如所說邪抑實出於
 貪鄙初不自克而卒不自安邪使比及至是而其産
 破或身先亡則何以辭於世乎所謂巧詐不如拙
 誠也
姜肱與二弟友愛常共臥起及各娶妻相戀不能别寢
 以係嗣當立乃逓徃就室三人之友愛則誠篤矣抑
 何不知禮之甚邪讀之令人發笑
漢黨錮諸公既無申屠蟠之髙識而自貽伊戚可以逃
[027-7a]
 則當如夏馥不能脫則當如范滂若張儉者望門投
 止使他人殄滅宗親而身獨幸免雖以夀終亦何顔
 於世哉而史臣稱美其賢陋矣
劉翊豐財而好施獻帝西遷拜陳留太守散所握珍玩
 惟餘車馬自載東歸見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馬易
 棺歛之又逢知故困餒不忍委去因殺所駕牛以救
 其乏衆人止之翊曰視沒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餓死
 東漢之士詭激好名而不量輕重如此悲夫
[027-7b]
或問荀彧荀攸於王通通曰皆賢者也生以救時死以
 明道荀氏有二仁焉賈瓊曰虐哉漢武未嘗從諌通
 曰漢武其生知乎雖不從諌未嘗不恱而容之噫漢
 武昏惑不道㡬至亂亡晩節末路僅能少悔而通以
 為生知荀彧之徒黨附曹賊以取天下皆漢室之罪
 人而通以為仁者其謬論不待辨也
董昭為曹操謀九錫之事荀彧以為君子愛人以徳不
 宜如此操不恱彧飲藥而死蘇子由曰文若始從曹
[027-8a]
 公於東郡致其筭畧以摧滅羣雄固以帝王之業許
 之矣豈其晩節復疑而不與哉當是時中原畧定中
 外之望屬於曹公雖無九錫天下不歸曹氏而将焉
 徃刼而取之不若徐而俟之要之必得而免爭奪之
 累此文若之本心也吕伯恭曰彧阻撓昭議者其本
 情特不恱計非已出而已荅昭之詞盖闕/忠順云予
 謂二說皆通彧必居一於此要之不可謂忠於漢也
 而或者曲為文飾猥加褒譽温公則曰功先管仲東
[027-8b]
 坡則曰道似伯夷讀之殊可怪笑夫管仲合諸侯以
 奨王室曷嘗助賊臣而簒國乎伯夷不與惡人言不
 立惡人之朝而肯為曹氏之腹心乎彧之飲藥不得
 已焉耳以操隂謀多忌彧之智力乃出其右一旦隙
 生豈有免理至饋之食而發視乃空器其意可知彧
 不自裁亦終被害将有慘於是者此陳夀所謂以憂
 薨也烏在其為死節耶嗚呼人臣至於荀彧馮道其
 邪正逆順不待辨矣而議者之蔽時或如此天下之
[027-9a]
 事豈易曉哉
諸葛誕為司馬昭所誅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
 為諸葛公死不恨魏志所記止於如此而注引干寳
 晉記云數百人拱手為列每斬一人輒降之竟不變
 至盡時人比之田横此㡬大過也當時既知其不可
 屈則槩殺之矣何至一 一遍問而數百人者雖信感
 恩亦不應盡能如此然而通鑑取之豈多愛不忍雖
 温公未免歟劉子翬不信田横客俱死事以為溢美
[027-9b]
 之言予於此亦云
管寜華歆共鋤園菜見地有金寜揮鋤與瓦石不異歆
 捉而擲之世皆優寜而劣歆予謂以心術觀之固如
 世之所論至其不近人情不盡物理則相去亦無㡬
 矣畢竟金玉與瓦石豈無别者哉此莊列之徒自以
 為達而好名之士聞風而恱之者也若夫君子之正
 論則不然貴賤輕重未嘗不與人同特取舍之際有
 義存焉耳
[027-10a]
陳夀評孫晧以為肆行殘暴虐用其民宜腰首分離以
 謝百姓既䝉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過厚之
 恩曠蕩之澤意若微譏晉武而孫安國亦謂晧罪為
 逋冦虐過辛癸梟首素旗不足謝寃魂而優以顯命
 仍加寵錫非代罪弔民之義二子之言是矣然湯武
 之師本以救天下是故誅其君弔其民而議者亦曰
 為匹夫匹婦復讎也後世伐人者例皆志於奪國則
 既得而止矣詎有誠意為民者盖不獨晉武為然也
[027-10b]
 初羊祐陳伐呉之䇿曰晧暴虐已甚於今可不戰而
 克若晧不幸而沒呉人更立令主雖有百萬之衆長
 江未可窺也嗚呼果使呉人更立令主民得樂業於
 一方釋而存之以為外懼豈非好事今乃幸其無道
 而易取惟恐失之此其心曷嘗在民邪武帝不足責
 也若羊公者世所謂仁人君子而為謀亦爾則是舉
 也尚可以湯武之事繩之哉
東坡詩云景山沉迷阮籍傲畢卓盜竊劉伶顛貪狂嗜
[027-11a]
 怪無足取世俗喜異稱其賢雖詩人一時之言其實
 公論也然志林復云籍本有志於世遭魏晉多故乃
 一寓於酒何邪晉人放蕩本其習俗而好事者每為
 解說子由所謂借通達以濟滛欲者誠中其病古之
 君子避世全身固自有道其不幸而不免則命也何
 必穢汚昏醉為名教之罪人邪盖籍嘗戒其子矣曰
 仲容己預吾此流汝不得復爾則亦心知其非而不
 能自克而已
[027-11b]
 
 
 
 
 
 
 
 滹南集卷二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