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滹南集 > 滹南遺老集 6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滹南集巻六      金 王若虚 撰
  論語辨惑
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椁孔子不許東坡曰古
 者行禮視其所有而已遇其有則脱驂於舊舘人及
 其無不捨車於顔淵胡氏曰塟可以無椁驂可以脱
 而復求大夫不可徒行命車不可以與人而鬻諸市
 且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勉强以副其意非誠心與
[006-1b]
 直道也君子之用財顧義可否豈獨視有無而已哉
 予謂胡氏之論若勝於東坡然䘮具稱其家貲而不
 以死傷生古之道也雖於父母且然况卑㓜者乎以
 子之椁而奪師之車其不量彼已不識輕重亦甚矣
 在禮意人情自當拒之何必如胡氏之辨析哉味夫
 子才不才之言吾不徒行之語其責誚於路者可見
 矣若夫脱驂之賻則我自周之也我自周之何所不
 可
[006-2a]
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問死則曰未 知生焉知死盖以子路不能切問近思以盡人事之
 實而妄意幽逺實拒而不告也而宋儒之說曰人鬼
 之情同死生之理一知事人則知事鬼知生則知死
 矣不告者乃所以深告之其論信美但恐聖人言下
 初不及此意而子路分上亦不應設此機也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
 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說者以為因孔子之言而不敬
[006-2b]
 子路故孔子復以此觧之夫子路之為人門人知之 亦熟矣鼓瑟一事雖夫子所不取亦未為大過也而
 不敬焉何好惡之輕乎盖其所以不敬者不獨在
 此也當是两章
柴也愚参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吴氏曰此章之首脱子
 曰二字或疑下章子曰字當移於此通為一章詳其
 文勢大似有理或併移回賜事亦可也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横渠曰司馬牛多言
[006-3a]
 而躁就其人之材而言之便曰其言也訒告仲弓又 别告顔子又别樊遲最其下者故告之以愛人楊龜
 山曰司馬牛問仁而告以其言也訒則曰斯謂之仁
 已乎問君子而告之以不憂不懼則曰斯謂之君子
 已乎此非切問近思者其易於言可知矣夫人不可
 易為之則言之固宜訒也㳺定夫曰夫子答樊遲曰
 先難而後獲答司馬牛曰其言也訒皆未可言仁故
 也三說甚得夫子本意
[006-3b]
子夏告司馬牛以四海皆兄弟姑以寛觧其憂云耳非 謂真如已之兄弟也故胡氏以為意圓而語滯晦庵
 亦云不得已之辭讀者當以意逆志而楊龜山遂曰
 天下歸仁非兄弟而何士或以無兄弟為憂者皆自
 私之過然則塗人無非吾親而天屬不足貴矣而可
 乎楊氏語録以郭子儀不問發父塚之盗為能忘物
 我傷義既甚而今復有此論豈非流入於異端而不
 覺邪林少頴曰子夏之言近於墨氏之兼愛意則廣
[006-4a]
 而言有病又云子夏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巳䘮其子 而䘮其明何不曰四海之内皆吾子也予謂林氏既
 知病其言則此言不必出但云何不以寛牛之意自
 寛則可矣
子貢問政夫子答以民信之又曰民無信不立夫民信
 之者為民所信也民無信者不為民信也為政而至
 於不為民信則號令日輕紀綱日弛賞不足勸而罰
 不可懲委靡頺墮毎事不能立矣故寕去食而不可
[006-4b]
 失信盖理所必至非徒立教之空言也注䟽甚明固 無以易而晦庵過為曲說夫三者初無先後而曰兵
 食足而後吾之信可以孚於民信於民者在我而曰
 以民徳而言則信者民之所固有不立者國之事也
 而曰民有以自立其義迂囘皆不足取雖然此一信
 字古今誤認者多矣豈獨朱氏而已哉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由也至必使無訟此自三章不
 相干涉但記者以類相附耳尹材曰子路言簡而中
[006-5a]
 理故片言可使罪人服子路重然諾恐不果踐言故 無宿諾此說為是晦庵曰子路忠信明决而人信服
 之故能以片言折獄而所以取信於人者自夫素無
 宿諾而飬之過矣夫然諾之信豈所以服罪人者哉
 林少頴曰子路一聞夫子見與之言遂有驕恣之心
 方且無宿夜然諾不待明日必條而行之欲使天下
 之人信也孔子見其如此故復抑之盖三句只是一
 叚與乘桴浮海衣敝緼袍章同例其說益迂不足取
[006-5b]
 也所謂片言者特甚之之辭自當以意逆志而晦庵
 遂云不待其辭之畢過矣
樊遲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逹則繼之以舉直錯枉之
 言子夏廣之而及於舜湯舉伊臯之效此一叚皆論
 知人之智耳與問仁之意全不相闗故南軒解能使
 枉者直則曰知人之功用如此觧不仁者逺則曰此
 可見知人之為大文理甚明而龜山晦庵無垢之徒
 皆以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曉豈以樊遲
[006-6a]
 屢疑子夏深嘆且有逺不仁之說故委曲求之而至 於是與竊所不取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古
 今觧者未嘗有異説而張無垢曰自者由也如自天
 祐之之自朋友之道所以不終者多由取辱之路以
 交之也設數以鈐制而不忠告之取辱也危言以控
 阨而不以善道之取辱也制之於已然禁之於已發
 非所謂不可則止取辱也平居探其所志觀其所趨
[006-6b]
 儻有不善之萌非道之念則要之以禮正之以義所 謂不可則止也其迂謬可笑甚矣而反以先儒為非
 此亦過於厚而不知君子之中道者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致興䘮乎子曰言不可以若是其
 幾也幾近也即下文不幾乎之幾耳三字自為一句
 一言得失何遽至於興䘮然亦有近之者此意甚明
 初無可疑而晦庵乃訓曰為期未可以如此而必期
 其效無謂甚矣
[006-7a]
子貢問當時從政者子曰斗筲之人何足筭也蘇氏曰 此有為而言不知其為誰子貢之問必有所指不然
 從政之人非一而舉以為斗筲可乎此論亦有理張
 無垢乃曰禮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子貢正犯夫子之
 禁故夫子自稱如此予謂天子之過庶人得以議之
 而謂士不可非其大夫乎此說盖出於孫卿未必聖
 門之事就使誠然但不昌言於衆耳師弟之間真實
 語話何必周謹如是哉
[006-7b]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
 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惡之晦庵曰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必其有苟合之
 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必其無可取之實其說是
 矣東坡曰此未足以為君子也為問者言也以為賢
 於問者而已君子之居鄉也善者以勸不善者以恥
 夫何惡之有予謂此論雖髙然善惡之異類猶氷炭
 也妬賢醜正亦小人之天資豈能盡以媿恥望之哉
[006-8a]
 使凡不善者皆知見善人而恥之則世無小人矣抑
 孔子之觀人初不以此若曰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
 必察焉則亦親求其實而已豈徒取决於鄉人之好
 惡哉
胡氏曰憲問一篇疑皆原憲所記慵夫曰論語本無篇
 名今之篇名亦不成義理如學而述而子罕之類是
 何等語且章自為㫖不相附屬豈可以两字冠之此
 盖後儒以簡冊繁多欲記習之便因其科莭以為號
[006-8b]
 前軰既以辨之矣胡氏徒見首章如原憲自稱者遂
 謂一篇悉原憲所記此臆度之說豈可必哉又疑里
 仁篇自吾道一貫至君子欲訥於言十章出曾子門
 人公冶長篇多出子貢之徒益無所據刪之可也
夫子不答南宫适之問說者不一或謂明理而無所疑
 故不答或謂嫌以禹稷比已故不答或謂禹稷之有
 天下止於躬稼其言不盡故不答或謂為善者非以
 干禄而禄以天下尤非學者所宜言故不答或謂雖
[006-9a]
 不形言必有目擊首肯之意是皆臆度非必其真張
 無垢曰此章全在不答處聖人立論坐見萬世之後
 要不使有時而窮夫力非所以取天下也然有以力
 而得之者徳固宜其有天下也而不得者亦多矣是
 适言雖美有時而窮也夫子将言其非恐害名教欲
 言其是則其病猶适也故特付之不答而已至其既
 出而謂之尚徳君子者盖稱其用心耳此說為善殊
 勝諸家也
[006-9b]
或問子西於孔子子曰彼哉彼哉鄭大夫公孫夏楚令
 尹公子申皆字子西馬注两存之東坡曰或謂楚子 西非也昭王之失國㣲子西楚不國矣潁濵曰公孫
 夏無足言者非所以當問此盖楚子西也昭王欲用
 孔子子西知孔子之賢而疑其不利楚國遂沮之使
 聖人之功不見於世世之不知孔子者衆矣皆未嘗
 疾而獨於子西者以其知我而疑我耳予謂潁濵以
 公孫夏不足問固似有理然其自為說亦未當也夫
[006-10a]
 子之論人毁譽抑揚一以至公而無容心焉今以沮
 已而遂短之是其言出於私怨也聖人恐不如是晦
 菴曰子西能譲楚國而立昭王而改紀其政亦賢大
 夫也然昭王欲用孔子而子西止之其後又召白公
 勝以致亂則其為人可知矣此說頗安雖然以子産
 管晏而夫子不過稱其一莭子西之事業雖有可取
 在聖人觀之亦何足多道哉恐不必深求其故也
子路問成人章胡氏以今之成人者何必然為子路之
[006-10b]
 語此盖惑於曰字耳觀其文勢殆不然也
前漢鄒陽為梁孝王說王長君云魯哀姜薨于闕/
 
                  子曰法
 而不譎以為過也顔師古曰言齊人守法而行不能
 用權以免其死予按語稱桓公正而不譎盖總言其
 行事直而不詭賢於晋文耳鄒陽之說殊為乖戾然
 東坡反引為證而又以納辰嬴寔晋文之譎其失愈
[006-11a]
 甚
管仲不死子糾之難孔子曰如其仁程子曰桓公兄也
 子糾弟也仲私於所事輔之以争國非義也桓公殺
 之雖過而子糾之死寔當仲始與之同謀遂與之同 死可也知輔之以争為不義自免以圗後功亦可也
 故聖人不責其死而稱其功而春秋書之亦曰公伐
 齊納糾不書子不當立也齊小白入于齊繫之齊當
 有齊也若使桓公弟子糾兄仲所輔者正桓奪其國
[006-11b]
 而殺之則仲之與桓不可同世之讎也計其後功而
 與其事桓聖人之言無乃害義之甚啓萬世反覆不
 忠之亂乎道學諸公多主此說然司馬遷杜元凱皆
 以子糾為長而諸子傳記言桓公殺兄者多獨漢薄 昭嘗稱桓公殺弟以反國而韋昭注云子糾兄也言
 弟者諱也今宋儒遂以糾為弟豈其别有所從乎若
 止以薄昭為據則其說固未定也左傳經盖云納子糾
 而公榖之經不書子夫三家所傳原有得失今徒以
[006-12a]
 順於己意遂獨是公榖則其說亦未定也其言齊小
 白入於齊者彼自是齊人耳文勢固然恐無他意則
 其說又未定也夫以未定之說而斷然自謂得聖人
 之㫖安能使後世必信哉然則柰何曰不必論也使
 子糾果為弟則三尺之童皆知其不當争管召固不
 必死而子路之徒亦何所疑乎盖家語亦載此事矣
 孔子言之曰管仲不死子糾量輕重也子糾未成君
 管仲未成臣家語浮誇未必真出於聖人然其義有
[006-12b]
 可以發明乎此者夫子糾桓公皆襄公之庶弟而非
 冢嫡各因畏禍而出奔當是之時立者從之亦唯國
 人之聼而已桓公以髙國之召自莒先入國人奉以
 為君初無異義則齊既為桓公之有子糾雖長而勢
 不得争寔未成君也管仲無必死之義而有匡天下
 救生民之功所慊者小所成者大孔子權其輕重而
 論之故不以管仲為非仁而亦不以召忽為不當死
 邢氏䟽義畧得之矣如其云者幾近之謂也言亦可
[006-13a]
 以為仁耳注䟽晦庵以為誰如其仁其於辭義俱為
 不順南軒曰夫子所以稱管仲者皆仁之功矣問其
 仁而獨稱仁之功則其淺深可知只為子路疑其未
 仁子貢疑其非仁故舉其功以告之若二子問管仲
 仁乎則所以告之者異矣盖聖人抑揚之意此說甚
 善東坡曰以管仲為仁則召忽為不仁乎曰量力而
 行之度徳而處之管仲不死仁也召忽死之亦仁也
 伍尚歸死於父孝也伍員迯之亦孝也時有大小耳
[006-13b]
 此論甚佳子路子貢以召忽為仁管仲為非仁孔子
 獨明管仲之事而不論召忽則召忽之為仁可知矣
 其言匹夫匹婦之諒此自别指無名而徒死者耳意
 不在召忽也忽豈自經溝瀆之類哉程子又言王魏
 當死建成而不當事文皇此尤不然是時髙祖固在
 位也建成未成君而文皇之立實髙祖之命則二子
 因難而死固好不死而事文皇亦可也
胡氏解孔子請討陳恒事云春秋之義弑君之賊人得
[006-14a]
 而討之仲尼此舉先發後聞可也嗚呼此何等事且
 孔子有何權柄而得擅發之邪其紕繆可笑亦已甚
 矣
 
 
 
 
 
[006-14b]
 
 
 
 
 
 
 
 滹南集巻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