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巽齋文集 > 巽齋文集 卷十七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巽齋文集卷十七   宋 歐陽守道 撰
  記
   螺山靈泉院記
環廬陵十里佛寺萃於西南而東北特少出東門循江
左達於吉水巋然一螺山靈泉院爾佛寺相望或以爲
民蠧至於相去絶逺則有山也無與養茂林有泉也無
與疏清流山困於樵牧水汙於畎澮而一憇之清一酌
[017-1b]
之甘有不可得况望登臨遊賞供耳目之清致哉然則
佛寺間見於村墟煙火之外亦好事者之所快也螺山
者宛委如螺掘地不盈尺輒得金螺無數大僅如珠而
形奪真其南有井深不盈四尺清潔甘寒冬夏不竭泉
旁有塔塔旁有寺是謂靈泉予暇日數造焉識其主僧
曰元鑑鑑請於予曰予寺之創相傳始於東晋升平自
今日等而上之元鑑之師曰妙心妙心之師曰惟本惟
本之師曰宗海四世相傳一以修造莊嚴爲事蓋鼎新
[017-2a]
佛殿海也重建法堂本也甃徑路建山門定光佛殿心與
鑑也今又度弟子四人矣使吾弟子之於我又如我之
於先師敝者葺之闕者増之則茲寺與茲山茲泉遂當
爲城東北之勝然寺自始創至今無片碑幸爲我作記
且以告後之人予笑曰寺豈託碑以乆乎升平者東晋
穆帝之末年也元年歳在丁巳盡五年止自元年至於
今寳祐四年丙辰得四十丁巳蓋九百年矣九百年基
址如故天壤間如此者㡬何蓋上自天子離宫次而王
[017-2b]
侯别墅以至雄藩巨鎮之觀游通津要路之館驛計其
占山水之勝極棟宇之麗用意之初豈不欲貽之無窮而
其記述題詠出於名筆者何限然遺迹之存百不一二
弔古之士訪求於黍稷茨棘間而不得幸而得其石刻
於野人則磯漁梁礪樵斧之餘亦往往斷裂磨㓕矣蓋
土木與翰墨兩不足恃如此爾所謂區區之寺當彼盛
麗之時誰復比數哉而存至於今何也立不足争之所
也天下之至寳莫大乎世人之所不争世人之不争者
[017-3a]
世外之人乃常得而擅有之宜乎彼有記述題詠而無
救於速壊此無片碑而無害於乆存也鑑曰善哉君言
乃契於吾佛雖然吾乆具石以候君矣願即斯言書之使
凡讀之者悵然永慨而於得喪少有警焉舎愛離癡或
因君之言則一言功德乃勝於我修造莊嚴百千萬億
分予曰諾是爲螺山靈泉院記
   圓通閣記
佛之道儒者難言之一人佛言衆誚且排爲是置不復
[017-3b]
詰億佛書具在昔者先儒目力往往及之矣目力未知
之及而衆誚且排之逆畏予不知其說也故不若相與
究乖合之極而折之以公昔者予聞先儒之說西方氣
厚故生異人又曰佛書逺勝莊子蓋欲取而觀之乆矣
恨其徒僞益其師之說使部帙猥多以眩惑流俗今年
春僧法榮者以所造圓通閣成求文以記之予惟圓通
二字之義圓者無滯通者無塞此其說未有戾於吾黨
也則遂取所謂首楞嚴經者讀之既而歎曰彼師弟之
[017-4a]
間難疑反復毫釐之差有所必辨是亦非茍然者焉用
遽非之蓋其徒所稱阿難者本釋迦氏之弟慕其兄之
學而學焉兄弟之間談說圓通一時在會者因各言所
得凡二十有五人而觀世音獨推其初實自聞入聞之
說出二十有五人者莫不怳然自失也所謂聞者以聲
爲塵以聞爲性聲塵有起㓕聞性無存亡曰本聞曰聞
復曰自聞曰反聞歛之爲凝寂㪚之爲光明夫是以上
合諸佛與諸佛同一慈力下合衆生與衆生同一悲仰
[017-4b]
語雖幻異然其寂感之大歸亦可睹矣彼又以爲聞也
者不依形而立故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此則佛之
所以爲佛而吾儒之所不屑䆒言也然先正猶一言之
曰聚體知死之不亡者可與言性此又豈以佛嘗言之
而不肯與之同邪是則無感者性之體能感者性之神
循有感以求無感大虛至静粲然吾前矣使佛氏而不
知此固無足論佛氏而知此則亦豈不足騐此理之所
同哉雖然彼所得者在不依形以立而所失者亦不依
[017-5a]
形以立也謂其不依形以立而遂指身爲幻一無所事
焉則理有大不然者矣法榮佛者吾亦未暇與之盡言
也嗟乎法榮能建圓通閣矣爾以爾師所言圓通者爲
何義邪閣中位觀世音像而嚴事之爾以爲觀世音者
得其所得有不堅志精思而不能忘此邪嗚呼焉用彼
之問予方重有感也閣在永樂寺寺在梅山山在廬陵
縣儒行鄉予之先祖墓三世與之鄰云主是寺者本銓
榮其徒也
[017-5b]
   容安書院記
安成王君貴珏扁其居室曰容安而以書求文爲記其
書曰珏之初意非取於陶靖節容膝易安之義也予得
書盡一日不能暁蓋思索載籍中二字連文者他無之
王君豈有所祖而予未之知乎予將復書徴其所自又
念往復滋多事姑率意言之以塞予責夫靖節容膝易
安之語自是無求者也而予又得一語於東坡蘇公曰
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爲無用之地而不可廢也故
[017-6a]
慮不在千里之外則患在几席之下矣蘇公特主於逺
慮然安危之理在焉有味乎其言哉予將借之而言予
所謂容之說蓋予所謂容非靖節所謂容膝亦非東坡
所謂容足而東坡意則近於予之所欲言也夫所謂容
者予欲使之有餘地也尺寸之地自謂至安而無餘地
以優其容則安者危矣故君宅心坦夷接物和易所以
利人者乃所以利已也左崖右岸前機後穽置人於至
險而自立於尺寸其安㡬何秦穆公言其心休休其有
[017-6b]
容則能保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其不能容者不能保
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此宅心接物廣狹安危之分也
予請以是爲王君堂記雖然容則安不容則危固也然
予尚有以進王君秦誓所謂容謂不能容人之有技與
彦聖者也善惡在前畧無剖判而曰吾優爲之容則不
可人之不善君子固有以待之矣其冠不正望望然去
之隘也袒裼裸裎於我側焉能凂我不恭也隘之患不
過疾人之不爲善耳不恭之患則已爲人而不以人類
[017-7a]
待人此豈可哉君子於人無所不容雖不善亦容之然
其容之也將使入吾之并包而熟吾之誘化有忠惻之
心焉彼已胥入於善則彼已亦胥處於安矣不然容且
有弊何安之有君試思之
   登雲莊記
乙丑初冬予與二三子適於野遇輸官租者盈道予前
至一田舎憇焉餘粒在地一童子掃而拾之蓋輸租者之
居也壁間有詩曰雲兮雲兮變化有神靈兮捲起地下
[017-7b]
黄飛去天上青兮仙人乗雲天尺五借我清隂覆赤土
雲間逍遥人間苦年年苦時望君雨予問童子誰題此
詩對曰廬陵縣有登雲莊田吾翁與鄉隣耕之此詩吾
翁作也問爾亦暁此乎童子不對仰瞻雲而歌之其聲
婉轉悠揚予爲之感動顧二三子曰識之此我軰人語
也他日令君鄱陽熊侯訪予語及登雲莊予以所見詩
告侯驚焉曰是語俚其意長所望於庇民之君子豈淺
乎震龍初領此邑知學有貢士莊以市量計田租八十
[017-8a]
有七斛爾嘉熈間前宰永嘉項公模所剏謝公子强稍
増之意美矣而田少即動心曰使得終三年去吾力尚
可拓此於是錙銖累積得錢一千餘緡以買田歳復収
租九十八斛有竒一道士以屯田二十解獻視其意無
他且爲數也微遂収之而附焉郡國貢士縣續食漢法
也今士出鄰境莫我肯恤爲令者自以區區致吾意米
又重不可負則易錢而藏之士將行發新舊莊三歳之
藏而分贐焉諸貢於郷於漕於胄監者若往年嘗貢而
[017-8b]
再上春官者若階對者其數有差而嘗有籍於吾學則
加優學之前廊司其出納今年春嘗一贐矣名今莊曰
登雲别於前莊且示相期也然吾意彼田舎翁知之矣
予因請於侯曰士受侯賜甚厚顧以米易錢歳無常直
米賤錢少米貴錢多爲贐貢士計者幸其貴而多乎抑
寧賤而少乎侯太息曰吾固嘗以語此於學之士也去
年民艱食邑無廩可發獨有此二莊耳不能待此區區
者以贐士欲亟借此區區者以賙民賙於此無以贐於
[017-9a]
彼則視時之宜姑損其半而出之損微而施狹矣吏猶
疑而告曰若爾來年得贐之士將患少吾視吏不足語
語於學之士曰今茲爲我積錢明年受此贐者必諸君
也諸君得志宜有膏澤下於民且行時豈自一錢以上
盡爲㸑桂炊玉資哉乞我新豐一酌之餘分彼翳桑一
餉之飽諒與我同此心夫直雖損時之半較之豐歳猶
贏也吾黨豈幸直之貴者乎則皆欣然曰諸生若竊第
入仕損已益民可也焉有妄擬公家之賜以爲已有而
[017-9b]
計較多少乎夫此一舉而士與民兩利焉則其勢自相
維持而無弊請自今日永爲後法吾祝贊之曰諸君皆
志士仁人也天心至仁諸君此志當天心矣高科非諸
君而誰此吾去年以二莊平糶之始也子爲我記之予
遂爲之記曰士之用心常如所以對侯是無負於登雲
名莊之意我軰田舎翁真有望於斯人矣咸淳元年十
月丙寅邑人歐陽某記
   吉州吉水縣存濟莊記
[017-10a]
予觀郡縣年饑勸糶之令何嘗不太息哉積米之終歸
於糶富而仁者亦不待勸官於荒政類亡具也而勸糶
爲第一策當其未講行之先貧者持錢告糴猶有所也
富者視時増直猶有漸也令一出立異矣夫富非一槩
甚富之謂勸之糶者雖僅僅自給之家亦與焉彼生理
索薄計口而食之外猶有餘糧未有不以易錢雖欲待
價不能待也官呼而諭之曰爾糶數若干以某月某日
違吾令罪爾歸則相戒曰吾雖有米今不可自糶矣自
[017-10b]
糶而一空如其無以應官命且奈何昨者糶今者閉不
得已也又有名雖爲富而米實無餘者以情告而官不
信也縱信之則諭之曰爾不足於米而有餘於錢如之
何可免承命而退趨而就積米之家糴而爲之備不敢
後他人也轉糴争先而積米者執増直之權以要之暮
視旦不同矣大率此令常在冬春之交而行之於六七
十日之後已令未行之間官與富者爲擾擾而貧者受
閉糴之害受増直之害二害皆官趣之及糶之日直愈
[017-11a]
髙而不可復下雖强爲裁抑無救也又有行之猝遽而
立取辦者敷之貧弱而不堪命者一切聽於吏而奸欺
百出矣嗟乎此得謂之荒政乎夫此勸糶也於古未聞
吾聞勸分矣今則詔勸糶爲勸分也然則勸分何如曰
仁哉國家之政勸分素有良法也正賦什取一之外又
伯取一焉謂之義米是富者無豐無歉歳歳皆分也無
仁無不仁人人皆分也無勸之名有分之實正賦十萬
貯之義倉不爲不多矣而又非歳歳常發也饑而後一
[017-11b]
發苐以與貧者而不取直耳與之者誰此米得之富者
富者與之也長民者不推原置倉之初意而有時取直
焉則是富者本以分惠而官乃同之正賦而有之何謂
義米乎歳饑再以勸糶爲勸分富者得無辭於官乎而
况勸糶之害如彼又不重不利於貧者乎嗚呼盍亦反
其本矣三山陳昇之爲吉水也連年値歉蓋嘗以例勸
糶而睹其害也慨然曰義倉非縣得專使縣得專吾勸
糶爲吾黨他日可專之則吾自以分之而不取直約而
[017-12a]
計之使吾日分一斛則彼饑人之日食二升者可五十
人也有千斛五萬人得一日之飽矣吾恨力不及此萬
一亦幸邑未至有五萬人之當濟吾且開其端後有君
子因吾所爲而増益之濟固無算也適有邑所可得之
田又節費而賈益之歳収租可四百斛若日濟二萬人
一日而盡人减十之九旬日而盡若夫天相吾邑家粗
給人粗足待濟者少則米支一月未可知之又幸而多
豐少歉數年而後一發所濟益加衆矣今施固未博也
[017-12b]
於是名其莊曰存濟莊以寓其心焉邑之士民胥請記
於某曰陳君所謂存濟及物於人必有所濟者乎予曰
身無病而以藥施人病者得愈藥之者爲之體康不自
飲而以酒飲之者爲之酣適侯見人饑於前則食不下
咽饑者得飽則侯之甘食此有快於心無德於色者也
記非侯意雖然予欲談勸糶之害於有官君子乆矣微
侯此舉以發予之鬱積後之覧者儻有感於斯文其能
遂如侯之望因是莊而増益之乎何獨吉水賢大夫之
[017-13a]
凢爲邑者其必有倣而爲之也咸淳四年月正元日承
事郎主簿華州雲臺觀歐陽某記
   龍須山旃檀林記
龍須山法雲禪寺有堂曰旃檀林在佛殿西以待其徒
之自逺方來者景定三年春主山樸庵紹月撤舊新之
屬予爲記余聞旃檀異國之名香佛屡稱之其曰以赤
旃檀作諸殿堂髙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謂此香
木之可以立僧廬也而諸佛中亦有旃檀香如來之號
[017-13b]
則取其道行清潔與此香同故以爲名證諸楚辭以香
草比君子而處之桂棟蘭橑之室同一意也夫佛亦寓
言耳舎其王位而自甘於寂寞無人之境彼豈復以宫
室之美累心然自其教入中國昧者得其莊嚴供養之
說造寺奉僧極其侈靡使中國多得此木亦必舉以爲
其所謂殿堂矣農夫細民蓬茅不足以自蔽王公大人
未有以動其心者獨於奉僧則不靳也而僧之安居華
屋亦若固有之嗟夫佛之初意其果然耶好潔惡穢人
[017-14a]
之同居處所以安身至於潔而止若夫齋戒薫沭使其
表裏清净無垢則佛之所以教其徒亦猶吾儒之所謂
潔其身者明德之有馨香果在内不在外也紹月之語
予曰草木猶愛臭味之同吾林下人自謂曰苾蒭而以
旃檀林奉客所望於來者厚矣衆如林然皆我氣類勿
有間之與善人居乆而與之俱化者也予於是慨然有
感矣是山予之先塋在焉展省松楸之餘入方丈見此
老每覺清言有味繼今又當時造茲堂庶幾遇其自逺
[017-14b]
方來者以觀此老者之所與友
   潭州湘隂縣學記
湘隂長沙之屬邑在全楚南境之僻逺處也吾夫子轍
環天下楚之君亦有意聘焉爲子西所止狂接輿歌而
過夫子曰鳯兮鳯兮何徳之衰當是時楚於天下㡬盡有
南方而先聖之教不得行乎其國况乎今之所謂湘隂
望其國都猶千百里豈知東魯之有吾夫子哉然楚國
自有豪傑之士如陳良者尊慕夫子之道於百年之後
[017-15a]
而湘隂則汨羅之水在焉屈平死忠邑人至今能指其
處君子讀離騷而哀之謂使平學於北方則制行又當
有合乎中庸然則夫子存時雖聖教不得行乎此而其
地其人雖去聖千載可與爲顔曽可與爲游夏與洙泗
間一也宋興海内一統慶歴中詔郡邑皆立學湘隂學
建於元祐遷於崇寧復於淳熈景定五年趙侯與縱又
一新之蓋舊學濱江水潦所及又基址廹隘介乎館驛
民㕓之間屋朽而欹不修且壊故盡撤而改爲築之使
[017-15b]
髙拓之使廣侯有不容已者學成而祭器俱新悉從禮
制近年邑有主學命於朝侯又相攸以營其居焉夫道
之興廢先聖不能必子衿刺鄭泮水頌魯於刪詩兩存
之此意固以勸戒來者然當時髙弟出仕有民社者不
一人也絃歌之聲自武城外無聞焉豈諸子所至視教
化爲不急哉明王不興天下莫宗夫子况乎門人誦其
所聞而施之有政吾知其以迂濶取譏也是則有志焉
而不得遂者多矣今有地百里無不立學如趙侯之爲
[017-16a]
湘隂竭兩年之力於此以幸惠邑之秀民使有安居以
誦習先聖之訓昔者及門之士豈得爲今之所爲乎噫
是固一時也然亦存乎其人國家能詔郡邑皆立學不
能使為郡邑者皆畱意於學俗吏茍存學之名春秋不得不
祀先聖先師終歳不得不盡闕/諸生廩給如是而已綱
常非學不明俗化非學不厚暴亂非學不戢刑罰非學
不清國家以有學奠安閭里以有學順睦弱不勝衣循
循蹈規矩之士談詩書講道義以燕閒而世道隂賴之
[017-16b]
蓋吾宋三百餘年収效於此乆矣此趙侯所爲汲汲而
有識之士以爲不如此則先聖所謂雖有粟吾焉得而
食諸者也是役也市材食工爲費不貲而遷驛館易民
㕓之費不與焉侯以已俸佐之而遜地者捐力者亦感
動於侯之義既成侯以書來求記曰子盍一言以遺湘
士噫予固迂濶之尤者其復何云惟湘之士深念去聖
人之世與聖人之居如彼其乆且逺今也宫牆如在目
中誦聲相聞如與諸子列侍以聽博文約禮之訓此聖
[017-17a]
朝道化之澤而賢大夫爲邑識本末知先後之賜也世
道升降何常惟人心天理終可恃趙侯秩滿行矣此學
方新㳺其中者又推所學以淑鄉里將見邑人皆有士
君子之行而人才出焉得行道以兼善天下子孝臣忠
以長我國家豈無出於是學者乎予與趙侯共期之趙
侯寓居福州登戊戌進士第今官宣教郎是年秋八月
十有九日庚申廬陵歐陽某記
 
[017-17b]
 
 
 
 
 
 
 
 巽齋文集卷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