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蒙齋集 > 蒙齋集 卷十七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䝉齋集卷十七
             宋 袁甫 撰
 祭文
  三衢祭清獻趙公祝文
凡守兹土嵗拜祠宇予末施敬人仰標榘廬墓勞止孝
弟旌里立朝抗論鐵面御史帥蜀言歸琴鶴自隨豈伊
求名忠誠匪欺洎秉政機新法力排年未七十退老高
[017-1b]
齋世俗茫茫慾焉得剛偉歟我公玉潔日光我希高躅
惟日不足矧是後人可貽我辱我修泮水延公孫子漸
之摩之風流是似春風融融淑氣沖沖吉蠲蘋藻敬告
我公我公精神千載常新想聞斯言心兮欣欣
  自鳴山廟祈晴祝文
於赫神靈天地同大有禱必應下民依賴季夏霖潦瓣
香端拜俄頃之間天日開霽邦人僉言精神黙契夫何
旬浹雨復為沴城闉居民匪舟莫濟莽為平川厥菑不
[017-2a]
細大田多稼垂成欲壞雨聲稍歇民猶少慰一聞簷溜
憂窘無奈吏之不德獲罪上帝致此譴怒民則何罪痛
心疾首曷救斯敗惟依明神一誠昭對隂氛盡掃霖霪
勿再積水歸壑室廬無害農保有秋奄觀銍艾無聊之
情一朝舒泰歸功有自實神之賜祖廟離宫鳩工靡怠
匪伊為報民心攸繫神鑒斯言出由肝肺
  自鳴山廟告修造祝文
惟神孝誠上通于天傳之萬古孝德章矣饒州行祠民
[017-2b]
倚為命而門廡卑湫未稱王祀至者慊焉某將指此来
水旱盜賊必禱必應則嚴廟貌以報神休以益顯夫出
雲雨禦菑患之靈以宏庇乎此邦之人庸敢後乎夫得
人之歡心以事神亦所以助神廣孝于天下也將以吉
日乙亥撤門廡而更新焉人心載喜神其聽之
  自鳴山祖殿修造祝文
於赫神靈廟食百世庇此下民天覆地載我行其野禾
麥茂遂父老頂禮拜王大賜王之至仁厥有根柢孰為
[017-3a]
之根篤孝于親維此孝心通天地人視彼有生與吾親
均王推此孝發育如春廟貌孔嚴安可弗新吏失其職
頹垣敗壁某拜祠下心焉跼蹐撤而新之宜尸此責妥
王之靈為民祈福昭示仁孝永永無極
  江東謁諸廟祝文
國之所恃者民民之所恃者神事神治民吏之職也某
將指此来深惟一道司臬責重任難凜凜焉思所以稱
厥職公清以為本勤勉以行之此心無愧無怍則庶可
[017-3b]
以事神治民矣祗謁之初矢心以告
  番昜五賢祠祝文
謹以酒果之奠敢昭告于文忠顔公文正范公詹事王
公忠宣洪公忠定趙公世有偉人吾道棟梁惟顔惟范
唐宋相望鑿鑿其實炯炯其光百代聞風首俛心降梅
溪王公景行前哲凜然清標同一軌轍忠宣之節忠定
之烈照映今古俱稱人傑嗟哉晩生不見典型憫俗之
頹涕淚交横祗拜五賢想像芳馨夙興夜寐兢兢奉行
[017-4a]
  諸廟謝晴文
勾芒司旦土膏既興陵陂之麥鬱乎青青積隂未解霖
雨其零侵畦溢壟溝澮皆盈民以病告有禱于神曽未
徹奠雲開晦明曈曈曉日赫然東昇匪神之休孰赫厥
靈巫祝矯舉吏實何稱神降之福以答民誠
  自鳴山廟謝晴文
血食溪上惟神孔靈千載一日凜凜猶生水旱有求如
響應聲今茲淫雨巨浸日増害我嘉禾甚于螣螟睠惟
[017-4b]
東江嵗比不登饑者相望殍者相仍予吏兹土職兼常
平豈不救荒惠止斗升惕然内愧所望秋成芃芃其稼
百室可盈垂成而壞易喜而驚為民告哀遣官代行冀
神之聴痛鑒此情層隂蕩空曉日舒晴多黍多稌如坻
如京吏責寛釋民歌沸騰則神之賜丘山猶輕巋然祠
宇豈無壞傾捐我薄費是經是營豈以為報聊竭此誠
此誠無盡通貫幽明
  自鳴山廟祝文
[017-5a]
某惟勲盛者報必隆實大者名必赫番江之民王父母
之番江之水王指麾之浹旬以前敬禱祠下隂霾頓掃
晴日麗空遐邇耄倪莫不呼舞非所謂實大勲盛者乎
某雖無狀心與王通其禱也固曰當力請于朝増崇封
爵斯言一出金石不渝累日討求申藁已具繕寫一通
告于王前庸致隆報以赫厥名此某之所以踐前言也
惟王神功廣大隂相黙佑使水之未盡退者速歸其壑
民之尚阽危者速奠厥居一道之民咸曰聖哉吾王不
[017-5b]
其休歟因謝有祈寸衷甚切惟王其鑒之
  初建書院告陸象山先生文
先生之精神其在何所耶在金溪之故廬優游而容與
耶在象山之精舍言言而語語耶抑周流乎上下四方
與天地游與四時序耶某將指東江志興正學山之旁
近爰咨爰度得勝境于徐巖離家山而非邈三山環峙
兮高可仰大溪横陳兮清可濯殆天造而地設匪人謀
之攸作是可以宅先生之精神振先生之木鐸或曰建
[017-6a]
象山之書院當于象山之故址而又焉可改也是求先
生于形迹而未知先生之精神無在無不在也先生之
道精一匪二揭本心以示人此學問之大致嗣先生之
遺響警一世之聾瞶平易切近明白光粹至今讀其遺
書人人識我良貴由仁義行與行仁義者昭昭乎易判
也集義所生與義襲取者截截乎不亂也宇宙内事即
已分内事渾渾乎本一貫也議論一途樸實一途極天
下之能言者斯言不可贊也嗚呼先生之學如此先生
[017-6b]
之精神如此然則在金溪之故廬者如此在象山之精
舍者如此周流乎上下四方者亦如此誰謂徐巖而獨
非此耶工役俶興禮宜䖍告先生精神淵淵浩浩
  祭陸象山先生文
先生之學得諸孟子我之本心光明如此未識本心如
雲翳日既識本心元無一物先生立言本末具備不墮
一偏萬物無蔽書院肇建躬致一奠可見可聞非聞非

[017-7a]
  先師兗國公祝文
先師道德難可名狀元氣融融春風盎盎舜何人哉當
仁不讓奮此大勇一何其壯顓䝉小子學焉勉强慕先
師之屢空一言而蔽之曰平平蕩蕩
  創東塾告絜齋先生祠堂祝文
洙泗闡教萬世同尊漢唐榛蕪陋儒實繁我朝諸老發
揮微言肆我先公體道之元推以淑人訓語温温光明
本有意動而昬昬去明復照耀乾坤四海歸慕絜齋之
[017-7b]
門矧伊一家昆弟子孫爰及甥輩罔間藩垣祠宇告成
德容如存肇開東塾晝夜講論某未知學膚淺無根願
與同志唱和篪塤如彼鳳凰千仞高鶱如彼滄溟百川
並奔學要如是洞徹心源佩服終身罔極之恩
  祭史衞王文
師王之生數闗乎天惟福惟量其大無邊問王之福得
君甚專斡旋元化獨秉大權始終無二凡三十年其間
變故何翅百千䝉疑履危雍容周旋固守矩方隨機規
[017-8a]
圓無竭泉流不動石堅偉哉元勛洗日虞淵恭已委政
倚王之賢王雖臥疾寵數蟬聯再世王爵自昔莫先生
榮死哀孫子緜緜福萃一門舉茲以旃問王之量翕受
羣言我所身嘗知王裕然官雖疏逖有言必宣皇都鬱
攸物情喧喧我忠于王飛奏君前亟解機務君臣道全
彗星謫見流言愈傳我忠于王再騰奏篇亟逃天譴窒
欲之原兹誠苦口誰謂我妍王量如海百川赴焉不辠
我言察我心田心乎忠愛匪事佞便感王知已實惟勤
[017-8b]
拳聞王之薨職守攸牽緘辭寫悲心旌翩翩
  祭拙堂致政韓公文
惟天不輕畀人兮夀為九五福之首皓首朱顔婆娑林
下兮信人間之稀有集兹福于厥躬兮又回顧夫我後
後人命懸于天兮孰豫知肯堂與否偉韓公之獨稟于
天兮蓋積善之素厚森堦除之蘭玉兮何弟恭而兄友
嵗在癸未兮二子雙綰乎藍綬耿名門之輝光兮譽喧
騰乎萬口咸謂儒家氣味不比北平之有子兮鸞鵠停
[017-9a]
峙足以傳諸不朽我未瞻公之典型兮先于長嗣焉定
交體質金玉兮義理薫陶一見傾蓋兮延誨兒曹我仕
大江之東兮又王事之相遭長嗣迎公以来兮兩臉有
似乎蟠桃遂升堂以展敬兮情誼奚翅乎漆膠次嗣詞
學之競爽兮瀉萬斛之波濤羌塤篪之迭和兮暢一翁
之逍遙龍賓兮相邀濁酒兮山肴此樂何極兮知不知
吾常囂囂人謂公才兮少時勇決遇事敢為兮志意彌
烈晩年名堂以拙兮心如石鐵斂鋒鍔于不用兮攖萬
[017-9b]
變而不折陋流俗之鍥薄兮遵道德之軌轍寧安已之
分義兮奚顧彼炙手之可熱倚長松以嘯詠兮凜清風
之高潔此吾拙堂之所賦兮昔公一覽而擊節謂知予
心兮勝予自說次嗣通籍兮慶事不絶長入朝路兮出
分風月天子有詔兮峻奉常之班列將整裝而上征兮
胡為乎求醫問藥而中輟嗚呼嵗幾兩周兮拙翁言别
每問訊兮憂心惙惙忽訃聞兮使我悲噎有子可託兮
孫枝芽茁死生晝夜兮達人一瞥拙翁何憾兮茲理洞
[017-10a]
徹身有時而盡兮光明亘萬古而不滅到此乃知拙翁
之作計兮今而後其計非拙靈乎有知諒我遠而不遑
奔慟寓誠一巵千里對面其歆我詞
  祭程提刑文
立身大節出處行藏固守命義其道乃光猗歟程公温
温春陽孰識其奥外柔中剛好善如渴汲汲皇皇覩彼
不善真若探湯鳴弦懷玉厥聞孔揚事茍利民勇孰可
當民曰父母遺愛甘棠夙駕箳篁来我鄮鄉不為勢屈
[017-10b]
守道之常清湘布政肯遜龔黄政最既聞使節煇煌奈
彼妒賢巧言如簧公心坦坦不動毫芒從此賦歸脫屣
軒裳清斯濯纓志在滄浪我初識公謂我循良未知其
學義理昭章我来東江簜節是將部有賢僚實公令郎
辟宰番邑井井紀綱公時就養訓之義方公每語我喜
色洋洋吾兒知學温習靡忘願使此兒志氣日彊公與
我别凡幾星霜終始一心道義是蘉捐世俗累留晩節
香聞公抱病我心已傷俄已訃至令我涕滂嗚呼哀哉
[017-11a]
誰能知公疾惡剛腸雖老猶壯以禮自防索我大書中
庸名堂爰及諸齋區處精詳將淑生徒正學是倡推此
規模浩不可量胡然一疾失孤鳳凰慨念平生一往括
蒼病實尼之躬奠未遑姑寫我心千里一觴幸哉有子
世繼芬芳公亦何憾雖死不亡
 誌銘
  孫君墓誌銘
余友人胡牧之遺余書曰吾學子有孫震者其先人功
[017-11b]
甫以嘉定辛未十有一月丁巳卒享年四十有八將以
乙酉嵗十有二月壬寅葬于俞山之原功甫居天台閬
風挹山川秀爽有異質美髭髯意氣恢疎而篤于孝友
昆弟六人功甫于次為四親既歿凡室廬田産器物聽
伯仲所自取功甫不以介意好買書延良師以教子授
孟氏天爵人爵之語亹亹訓誘不勌臨終戒諸子力學
家事一不掛口故其子築館所居之西偏扁曰緑猗以
盡琢磨之義先志也功甫不得志于時家庭事業大概
[017-12a]
若此子其序且銘之余歎世降俗薄較錙銖之利忘同
氣之親遺子以籯金而不淑以詩書何如其知也識度
如孫君而可無述乎君諱九敘功甫字也曽大父皓大
父闉父璿妣張氏娶四明奉川胡氏子男三長即震也
次雩霆女一適四明進士王劭孫男五恢孫愷孫悌孫
怡孫忻孫孫女一銘曰行修于家是亦為政我刻銘詩
後人興敬
  伍府君墓誌銘
[017-12b]
余求友于四方見有質茂美而志恢張者心甚敬焉朅
来柯山得友曰伍清之挹其貌莊而和聽其言平而實
攷其行鄉閭稱為佳士叩其志沛乎勇決而莫之禦也
嗚呼是余所謂質茂美而志恢張者耶是其門戸當興
而然耶一日清之泣請于余曰不肖孤將以九月甲申
奉先考柩葬于東山之麓惟是德銘未立敬敘先世梗
概敢頓首以請余覽之拱曰積善之家也是宜有後按
伍氏之先本楚人自英烈以存吳著偉節歿為明神大
[017-13a]
江以南往往立廟祀之子孫散處吳楚閩越間漢晉迄
唐代有可錄攷國朝登科記題名餘五十人在臨汀者
獨盛而占籍于衢者猶未著也君諱總字子夀世為西
安人曽祖熹醇厚有古人風家雄于財然喜施與貰貸
者率折劵曰積而能散義也祖侁考機俱以善人稱退
然自守與物無競然生理視舊則不復振矣君奮自植
立竭力以奉甘旨與人交篤于信義然耿介不茍合門
無雜賓尤以教子為急家務靡密躬自任之不以累諸
[017-13b]
子聞四方有明師良友亟使就正焉已而清之預鄉書
入太學嵗率再歸歸必止之又三年補内舍生君遺以
書且舉山谷詩但得新年勝舊年即如常在郎罷前曰
專而學業孝莫大焉以是清之得一意于學嘉定十有
六年清之擢奉常第歸拜膝下敎忠之訓訖不離口時
雙親在堂綵衣團欒其樂無涯越二年而皇考歿又明
年妣蘧氏歿積憂熏心號慟成疾六閲月而終寶慶二
年四月二十有八日也夀纔五十有二娶王氏子三人
[017-14a]
長維寅修職郎新衡州司戸參軍清之也次維新後其
叔麟孺維允先卒孫三人源孫還孫聞孫銘曰人誰不
死而君有子人誰無子而子令只東山之陽吉人之藏
子孫緜緜伍氏其昌
  危君墓誌銘
嘉定丙子余官金陵與臨川危君諱和字應祥相好也
後十年余守柯山應祥自中都過余與譚名理心若有
契不知余識進耶應祥學進耶應祥主上元簿㑹府人
[017-14b]
物林藪挾才能爭取上官知面嬉笑胸戈㦸應祥深藏
若虚諸公器重之不挾書覓舉舉反先儕輩嵗大祲招
糴旁郡走川陸不告勞受輸務寛民不希意取贏攝校
官士循規矩參鞫獄人稱無寃漕檄同官慮囚府亦屬
以事莫知適從垂獲譴應祥奮不顧白漕請代行有識
義之就辟帥幕悉忠長官無巨細必啓告敵人来侵羽
檄交馳制帥挽應祥參畫以書生不知兵辭始終金陵
六七年迄免譏謗簿舍明道先生舊游應祥憫正學湮
[017-15a]
蕪大闢祠宇廣養士員西山真公偉是舉也為記其事
改秩宰饒之德興值嵗歉先諸邑條賑卹不待部使者
迫之然後從事民賴以活諸所施行皆此類處閨門莊
而不矯睦宗族恩而有義事闗風教力持之不變居官
以廉潔稱還里飯不足澹如也取陶靖節語自號閒靜
居士應祥十年間涉歴蓋如此訪我柯山風霜飽矣枝
葉落矣方期晩節共進此道嗟乎胡奪之速應祥登乙
丑進士科歴階至奉議郎自德興丁内艱再調隆興之
[017-15b]
南昌未至官而卒實紹定己丑八月丙辰也享年六十
有四曽祖巑祖能父必强贈承事郎母陳氏繼許氏俱
贈孺人娶羅氏封孺人子男三人璹先君三月卒琛瑀
業進士女三人長適鄉貢進士李廷龍次適從事郎常
德府龍陽縣尉趙税夫次適將仕郎趙必撫孫男四人
孫女一人曽孫女一人始應祥築書堂于臨川東鄉之
蟾塘風景清曠環以脩竹讀書竟日超然忘世平生著
述有集若干卷藏于家應祥既歿葬未得卜一夕見夢
[017-16a]
其孤曰書堂即其地也尚何求琛等遂以某年月日奉
君之柩窆焉謂余知君琛泣請銘銘曰言依乎是行逃
乎毁不亢不媚孰信信已生兮書囊藏兮書堂餘韻琅
琅世載其芳
  江夫人巢氏墓誌銘
余持節江左志興學校郡博士各思振職而秋浦校官
江子遠尤奮發帥先余固多子遠而未知家風之自也
一日子遠奉親命持祖妣夫人巢氏言行一編拜且泣
[017-16b]
請余銘余覽之藹然有古賢妃淑女風子遠才固高然
玉于成者夫人教也子遠推家庭之敎敎庠序士士咸
知興起子遠益自勵不使才勝德則夫人之教入之深
矣乃序次大略惟巢氏自尚之仕劉宋嘗守新安繇新
安還建業舟過東匯愛其江山卜居焉遂為南康都昌
人至國朝熙寧間有名谷者仕蜀與東坡兄弟友東坡
謫嶺海谷訪之握手道平生歡世服其高誼曽祖諱自
牧祖諱勉父諱紹椿自號無我居士居士雅以先世風
[017-17a]
誼為法自拔流俗一女憐之擇對惟謹知江君諱某端
厚長者歸焉夫人生于紹興乙丑之十月終于紹定辛
夘之七月夀八十有六兩遇恩封太安人將以某年某
月某日𦵏于縣之新城鄉伏牛山之右麓六男子煜煇
曄炎榮華皆業進士曄丙戌奏名調峽州宜都尉四女
俱嫁為士人妻孫男十人日新九萬萬里又新自新萬
頃萬盈萬全萬齡萬善九萬太學生萬里太學上舎生
丙戌進士及第子遠也夫人相夫子以禮春秋祀事必
[017-17b]
潔必誠闔門千指耄稚尊幼醇纇靜躁不齊夫人調適
其間略無長短憎愛語猶子或謂聚族久生産作業寖
廢不若各有歸夫人愀然不樂曰此外物耳我奚較顧
爾曹妙年盍力學光啓我門戸奈何以瑣瑣嬰心聞者
悚服久之不欲咈衆則聴各以意取人人慰滿遇人有
恩意婢妾有過怒不形辭色嵗惡食艱雖居約推以食
人嘗買二羊備姻禮一夕盜取去有告者盜聞亟伏辜
請償夫人曰是為饑所驅奚可責償好言諭遣之盜大
[017-18a]
感悟性節儉經時不製一新衣不以一錢供耳目玩至
延師家塾傾囊篋無吝色諸孫滿前聴迺祖講論孟中
庸大學夫人黙記要語時時申戒俾勿忘每教為人婦
者孝而婉教為人妻者柔而正出語有典則宿學莫過
也嗟乎是所謂有德者耶克登上夀子孫衆多多而又
賢非德之驗耶余謂子遠家風有自非虚語也是宜銘
銘曰維夀母兮美無度家不裕兮德則裕維此德美流
慶曷已何以占之視其孫子
[017-18b]
  胡君墓誌銘
君諱誼字正之其先苕霅人五季避地徙丹丘後徙明
之奉川曽祖嗇祖仁考宗彝俱不仕妣王氏正之生于
紹興已夘歿于紹定壬辰夀七十有四娶陳氏繼任氏
先正之三年卒男三明鎮明璧明奎皆習儒女一適進
士袁潤孫男二守成守本女一將以癸巳冬十月甲申
葬于松林鄉銅山之原明璧持其叔父牧之所敘言行
泣請銘余為童子時見學徒負笈從先君子游常百數
[017-19a]
正之骨清神靜筆端洒洒無俗氣先君子尤愛之曰修
謹士也自以不與時偶益讀古聖哲書深求旨趣以自
暢適晩嵗建聚書樓扁曰觀省自號觀省佚翁且作記
曰青嶂當前翠竿在側展卷與聖賢對語優哉游哉又
述先君子之訓曰修身為本謹行為先觀于斯省于斯
子子孫孫寶之永無忘正之歿半嵗一夕見夢明璧汝
其卜吉于冬以葬我亟走江東乞銘且持觀省樓記求
跋于吏部吏部余兄也時謁告省松楸正之何自知之
[017-19b]
噫死生如一是真能觀省者耶古人云斃而後已正之
雖亡觀省尚不已耶先君子以絜名齋每曰安貧樂道
是謂潔白不遇而富貴汙莫甚焉正之老于韋布乃能
服膺師訓觀省此心死而不忘是宜銘銘曰癯儒精神
樂哉一貧是為絜齋先生之弟子不辱師門
  甘氏夫人墓誌銘
余聞南安邑大夫徐君德夫之賢舊矣嘉熙改元余與
德夫同朝一日袖母夫人行實泣請銘余讀之歎曰嗚
[017-20a]
呼非此母不生此子非此子莫顯此母德夫自為士人
已有跂慕前修志對嘉定癸未廷試策詳定官以語觸
時忌繇亞魁降第十辛夘秋都城災詔求直言德夫時
為福建帥司幹官感慨草封事力詆權相謂積隂之極
厥徵為火親黨危之德夫入白夫人夫人曰禍福有命
當言即言獲罪歸幸矣其宰南安也西山真公嘗薦之
德夫以母老辭夫人聞之曰汝受西山知義當就職至
則蠲横征革蠧弊活羸殍治行卓然為一道冠曽子有
[017-20b]
言涖官不敬非孝也有賢母以成孝子之志可嘉也已
夫人姓甘氏曽祖仲賢祖文雨父如松世為豫章豐城
人夫人生而慧淑父母鍾愛以歸同邑故承事郎徐公
琮事尊嫜盡禮相夫子以義雖處約其志樂也睦娣姒
無間言撫前室子如已出妾御有過訓飭而已鄉閭族
婣人人得其歡心德夫分教横浦大振學政撤齋廬而
一新之夫人戒勿擾故事集而人不知南安嵗饑勸分
平糴鄰境翔踴邑纔半直夫人病中猶朝夕問米價損
[017-21a]
益以為欣戚愛人恤物天性然也端平改元季夏十八
日終于官舍享年九十有二以慈明太后慶夀恩封太
孺人三男子長光卿次鹿卿德夫也奉議郎主管官告
院季榮卿孫男七人元老南老鼎老端老還老合老申
老女三人俱幼諸孤以是年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葬
夫人于雲嵐之原噫樂莫樂乎榮其親哀莫哀乎喪其
親方閩帥李農卿駿有母年九袠燕同寮之將母者二
人于眉夀堂夫人預焉閩人作三母歌以紀其事何其
[017-21b]
樂也德夫宰南安纔七閲月惠汝赤子失我夀母邑人
哭之如哭其私親又何哀也哀樂相生而道存焉誰謂
夫人之云亡銘曰家庭之言知有西山匪西山之思思
母之賢
  湘潭縣尉趙君墓誌銘
余友湯伯紀端介不妄言持其所狀婦翁趙君言行示
余曰翁篤厚人也儀榘端嚴行事有典則與人言依于
孝悌忠信請子銘其墓余曰趙君能以女妻伯紀鑒裁
[017-22a]
高矣余何敢辭君諱俾夫字夀翁曽大考和之贈訓武
郎大考公彦贈武議郎始寓居饒州餘干縣考彦榛妣
張氏夫人君家本北種有直氣不立城府好行義事君
蚤失怙恃與伯氏戸曹掾某益自奮問學日廣戸曹取
太常第不食一日之禄以歿君痛悼良劇奉嫂如母課
猶子以書外祖母年逾八十時時迎養盡歡伯舅病痼
且貧敬共資廩終其身不衰聚族衆多且字且誨死者
葬埋乏祀者繼之兩以漕貢試春官寶慶初元賜進士
[017-22b]
第調尉弋陽未上改湘潭西尉廉勤靖共束卒以律而
給庸錢以時異時掊取之弊一朝頓革邑有社倉尉實
司斂散率常豐取刻與君涖以公清無秋毫私遇嵗歉
出已俸以助惠民劉氏二喪久不能舉捐數萬錢俾克
葬君勇于義皆此類尉且更俄得疾遽卒享年五十有
六端平元年六月七日也喪車之歸闔邑泣送出郭遠
焉而後反十二月甲申葬邑西桐江之原先夫人傅氏
繼徐氏子男二人時晏保義郎臨賀縣尉時昂四女適
[017-23a]
姜雋湯謨湯漢洪桂孫男一若潨伯紀之言既信不誣
又受知當世名流于越議新邑庠吏部趙公委君度費
經工學成壯偉為旁邑冠湘潭西尉創置無官舍連帥
余公予之貲未幾牆屋飭備而記其成者實西山真公
也諸君子亦可謂知君矣然余又嘗試以事蓋將指東
江之日發粟賑饑人縣令屬君分行鄉井凡君所斥散
者有實賜無濫予令為余道其事心尤敬焉然則非余
誰宜銘銘曰質厚之人今世匪多死于一尉天也如何
[017-23b]
 
 
 
 
 
 
 
 䝉齋集卷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