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蒙齋集 > 蒙齋集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䝉齋集卷十五
             宋 袁甫 撰
 說
  張平仲為鄭氏子求書三省大字遂為之說
人心至明常人自違其心若曾子者可謂不違心矣人
取謀于我竭誠殫慮若已事然此本心也不如是則不
忠非違心乎人道莫重于友一語不妄始終如一此本
[015-1b]
心也不如是則不信非違心乎人之為學傳于父兄傳
于師傳于古孶孶服習罔敢失墜此本心也不如是則
不習非違心乎夫其所以違心者不省故也是心在我
不屬他人自提撕自警策自不昬不墜萬病消釋一心
炯炯天之廣大地之博厚日月之昭明雷風之鼓盪山
之峙川之流草木之發生禽魚之飛躍皆此心也不違
其心本無不忠省之曰豈其有不忠乎本無不信省之
曰豈其有不信乎本無不習省之曰豈其有不習乎日
[015-2a]
日如是純明靜一臨死生之變不忘戰兢嗚呼斯其所
以為曽子
  馬實夫字說
東淮將漕馬君光祖余字之曰實夫而告之曰和順積
中英華發外自然之華也華而不實識者譏之何譏耳
譏其外浮而内無本也大易之贊乾曰剛健篤實輝光
日新其德實與光相對譬彼草木本實不撥則華潤不
枯精彩盡發于外而根本一摇則生意慼矣何光華之
[015-2b]
云孟子曰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
于背施于四體實夫于根心之語其有得乎未也根非
外来本心素具明心以培其根則枝葉華萼皆根之所
自出也勿忘勿助長是為用力之要實夫勉之
  葉朝宗字說
古括葉君名東字子潤紹定癸已訪余鄱陽㕔講中庸
大旨余更其字曰朝宗而語之曰子嘗樂水而得其趣
乎書夜周流一息不停雖過顙在山然亦未有不下者
[015-3a]
江河淮濟同歸于海海受衆流而不加多焉故百川雖
異萬折必東朝宗于海萬古一日子而有得乎此為學
以至海為準學海以不動為本識智者樂水之旨與樂
山實相貫通則可以躍然有省矣省而習焉習而熟焉
會歸于海動靜一源知仁匪二其于學殆庶幾乎朝宗
勉之異時將叩子所得以慰老懷端平第三春余得罪
去國朝宗不遠千餘里到鄞川東湖問余死生求余字
說而告以此朝宗敬諾遂書以遺之
[015-3b]
  徐克常字說
鄱陽徐氏子更名憲請字于余余取書克有常憲之義
字之克常而語之曰工師度木圜中規方中矩曲直中
準繩醫師製方君臣佐使各當其可藝也有法度焉維
人之生有物有則何以守之曰常而已日月經天過則
薄食寒暑推移愆則為沴爾憲爾常無増無損敬之哉
入孝出弟帝則在斯井井秩秩夙夜勿違時泰則昭憲
度敷禮樂之化世否則秉常憲盡忠孝之節德惟一是
[015-4a]
謂常子其可進此乎吾語子亦驟矣雖然語在我聴在

  程自芳字說
鄱陽程令名沐求余字之而為之說余字之曰自芳而
告之曰子亦知夫芳之義乎屈平九歌有云浴蘭湯兮
沐芳釋者曰芳芷也沐香芷以自潔清也子亷以律已
公以涖官庶乎能潔清矣而余有取乎芳之義者豈止
若是耶君子小人之分在乎臭味而已屈平之作楚辭
[015-4b]
引物連類凡所謂香草者皆芳也其芳可愛則飲墜露
飱落英紉而為佩滋而成畹可也曷為乎世人不芳其
芳而反謂不芳者芳耶吁芳不芳乃人之好惡然耳吾
之自芳菲菲乎其彌章者常自若也而豈以世之芳不
芳易吾之初服哉澄神瀹慮澡身浴德滋義理之根濬
學問之源斯所謂自芳乎夫自芳非斂諸身而已固將
流此芳于天下也布德施仁人薫其芳立功揚名人播
其芳著書立言人誦其芳非特見于一時而已又將載
[015-5a]
此芳于後世也顧不求芳于外而反求諸内故曰自芳
若所謂誠者自成而道自道云爾屈平之不遇未嘗斯
須不惓惓于靈修也新沐者必彈冠茍有用我者則將
以彈冠為慶而奚為私有其芳哉吾子其勉之
  和敬說贈庶可
敬而不和拘矣和而不敬肆矣夫敬與和匪拘匪肆然
則和敬二乎曰真敬未嘗不和真和未嘗不敬奚其二
何謂真敬心敬也非貌敬也可以言禮矣何謂真和心
[015-5b]
和也非貌和也可以言樂矣禮樂豈有二致哉知禮樂
之非二致則和敬一貫之理在是矣而世人往往弗察
不惟不識和敬亦不自識其心吁心吾心也反已而求
和敬油然而生非自外至也是故學者用力于和敬當
自求放心始
  耕樂說贈項吉甫
耕非可樂樂道耳然則耕非道乎于耜舉趾是穮是蓘
何者非道婦子饁餉年榖豐登何者非樂其樂耕也即
[015-6a]
樂道也七月一詩備陳先公風化終之曰稱彼兕觥萬
夀無疆無逸一書歴言稼穡艱難繼之曰知小人之依
乃逸天下真樂有過于耕者乎伊尹樂堯舜之道果在
耕之外乎吉甫屬余書齋扁而告以此豈獨吉甫樂耕
哉余亦願歸耕者因是以見志焉
  贈趙克家說
温兮其若玉儼兮其若客昭晰兮見秋毫周迴兮三思
我不如克家曠兮其能受休休兮若不足無榮無辱未
[015-6b]
散太璞我欲學焉而未能也願克家相與勉之
  深息說贈馬實夫
實夫問余夜不得睡或授以移心法但當不睡之時思
為孩時所為展轉思之自得睡矣余語之曰古之真人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遂書深息二
字畀之實夫而有得于此勤于行行而熟當知或者移
心之言不滿一笑
  樂山樓說贈馬實夫
[015-7a]
余嘗作仁者樂山銘曰瞻彼山兮形若塊然振古青青
發育無邊靜乃如此妙不可傳仁者黙識以永天年實
夫歸自東淮扁所居之樓曰樂山蓋有志于求仁遂書
以遺之
  不貳室說贈伍清之
中庸曰天地之道為物不貳大明之詩曰上帝臨女無
貳爾心人心之無貳即天道之不貳一以貫之所以為
先聖不貳過所以為顔子顔子曷為有過曰觀過斯知
[015-7b]
仁吾于顔子之過知顔子不遠復焉知顔子服膺勿失
焉知顔子簞瓢陋巷不改其樂焉知顔子之屢空焉太
空不貳顔子何貳融堂告清之之義切矣清之自知有
過乎否乎未知其反觀知之其盡以告我融堂之言藥
石也清之其毋忽
 題跋
  跋丙戌御書
洪惟聖天子光臨大寶崇尚儒學堯章炳炳士習振起
[015-8a]
臣拜手稽首伏而讀之至矯偏適正崇雅黜浮之訓不
勝興敬而言曰雅者正也崇雅即所以適正也厥初生
人本無不正因習有遷乃流于邪誕者習妄輕者習浮
庸者習汙懦者習媮由是澆漓卑苶之風成純厚典實
之意泯本心之正存者寡矣挽而回之其必由學乎學
也者所以反其不正而歸于正也善無小一得其正何
用不臧惡無大一失其正他美莫贖戒之哉謹爾話言
詳爾視聴居必廣居行不由徑邪思倏起改之即止正
[015-8b]
途坦然奚所擬議他時涖官臨民一出于正始足稱聖
天子迪爾衢士之意雖然師道不尊學者安仰端榘矱
揭範模師以正率之弟子有弗正乎蕞爾守臣敷述訓
言勒諸金石於千萬年
  跋仁宗皇帝御書
臣謹按國史皇祐五年狄青以樞密副使討儂智高余
靖孫沔輔之青用番落騎兵張左右翼夾擊智高大敗
而遁蓋仁皇之德威于是信矣兵刑一也古者大刑用
[015-9a]
甲兵仁皇兵威之信繇修明政刑所致跪觀奎畫深見
聖心抑小臣備數司臬哀矜庶獄敢不兢兢以聖訓自

  跋高宗皇帝賜洪忠宣御書
高宗皇帝賜忠宣公宸翰恩禮之隆如此惟忠宣可以
無負矣忠宣直節千古有光權臣氣焰今何在耶權臣
能抑其爵位而不能掩其修名能屈其身而不能奪諸
子孫衣冠蟬聯逾久逾盛孫僴寶藏奎畫傳之無極觀
[015-9b]
者歎美高皇知公本心而追恨權臣欺君之辠天定勝
人于此尤驗
  跋孝宗皇帝賜洪丞相䘏刑御書
洪丞相當軸孝宗皇帝賜以䘏刑聖訓臣于其孫僴獲
觀雲章斂容興敬而言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刑非以殺
人也而生人之德存我朝欽卹之仁追配三代聖子神
孫世世勿墜天地同德矣國祚延洪維天相之某職在
司臬每閱獄案如天鑒臨兹又佩服寶訓以自警勵一
[015-10a]
本至公無毫髮私庶不欺于天不負于孝廟且不愧于
此心云
  跋徐逸平詩怗
此邦尊事清獻趙公既祠于學矣嵗時郡守帥僚屬展
拜其墓所以勵節行厚風俗也方將推廣斯意益求前
輩師友淵源所自如徐逸平之師楊龜山者表而出之
今得見逸平與其高弟鄭吏部詩篇斂衽三復良用感
歎吏部之孫洋儻有志焉盡搜逸平遺書来當與學者
[015-10b]
共之是余之志也
  跋楊文公手抄李義山詩
公之風節高矣如陽翟之歸知者以為脫屣富貴不知
者以為直情徑行斥丁謂等事知者以為盡忠無隠不
知者以為沽激要名心胸落落與世枘鑿名高謗隨勢
固然也君子之所為要使知者知耳公之聞孫當塗使
君以公手抄李義山詩示余因得盡觀諸公跋語夫遊
戲翰墨尚為人寶玩若此則當時知公者雖寡後世知
[015-11a]
公者多矣知尊其名未知學其為人真知亦豈易得耶
援筆敬書因以自警
  跋何叔度詩集
友人胡牧之過余出示古括何叔度詩編吏氛中得一
寓目如暑天凉風襲人襟袖想其標格超然逸羣恨未
及一款談麈叩其所得于詩之外者
  跋楊文公手書遺教經
世之好佛者多有福田利益之心公正色立朝無所阿
[015-11b]
附豈有利心也哉詳攷公本末雖為小人所嫉終不為
小人所害王欽若陳彭年之徒忌公才名出已右隂擠
而去之洎再入翰苑會寇忠愍之貶或以草奏事中傷
幾不能脫丁謂本無陷公意遂免于禍噫重義輕利至
使小人心服盛矣哉
  跋長沙幕府四箴
長官之待僚屬政欲已出權畏下移能用其所長者鮮
矣况望其肝膽無隔休戚一體如家人父子乎能以真
[015-12a]
情相與者鮮矣况望其訓導諄諄講明義理如師友琢
磨乎粤山真公之帥長沙也待僚屬之意真如子弟朋
友條為四事庸示勸勉幕屬王君既作四箴矣余申以
一言可乎天下萬事皆原于心心本至靈已私障之已
私既去洞然大公無適無莫常清常明律己也撫民也
莅事也皆是心為之也亷而不本于心則有以敝車羸
馬為亷者矣仁而不本于心則有以燠休姑息為仁者
矣勤而不本于心則有以衡石程書為勤者矣是皆心
[015-12b]
未通乎大公智漫窺于小道故流弊至于此然則四者
固官箴之要而存心又三箴之要心誠亷當辭而辭當
受而受皆亷也心誠仁温如春生凜如秋殺皆仁也心
誠勤職思其憂思不出位皆勤也兹所謂無適無莫常
清常明不失其本心者歟余假守柯山朝夕與同僚語
者惟求其本心明白洞達了無隠藏頗得講貫之味今
又因王君獲觀此箴且真陳二君子皆為王君印可余
輒于卷末微發未盡之旨轉示同僚而復歸諸王君云
[015-13a]
  朱權敎序拜錄跋
嵗序拜于學禮也曷為俄舉輒廢蓋曰是非所急故易
視之耳敬禮之輿可易視乎朱君蹔攝教悼禮之廢敬
謹而行墜典以舉嗣是者其常如朱君毋萌一易心哉
  跋厲李二夫人行實
紹定已丑暮春某延請慈湖馮君振甫敎子家塾振甫
慈湖先生高弟自其祖父經明行修世有令德某居同
里閈亦聞其㮣矣一日振甫以二軸見示則其祖妣厲
[015-13b]
夫人與其妣李夫人之封制慈湖先生以貞孝二字表
而出之有旨哉厲夫人之守志也子在襁褓貞矣李夫
人之守志也子纔九嵗亦貞矣慈湖先生何以稱其孝
曰貞德如姑孝莫大焉稱李夫人之孝貞可知也已而
某獨有感于此者姑婦相繼咸以德稱德立家之基也
貞孝立德之基也某觀世人之衣冠蟬聯光寵赫奕自
謂能大其門而種德弗深牆高基下其頽可立而待孰
如二夫人以德嗣德相為後先貞孝萃于一門芬芳遺
[015-14a]
于後裔基立矣保養封植則子孫責也振甫幼侍母寢
中夜呼起苦口訓誘振甫今所植立無忝母訓又推以
淑其子若孫焉德基既固日培日崇馮氏其興乎兹其
所以有感而重起敬也
  跋歐陽伯禹行實
余不識歐陽君陸伯微余友也伯微之徒張氏狀其行
載所遺伯微書自謂于象山先生之學有㑹心處馮聖
與吳規甫亦極稱之清修篤孝臨終翛然其亦可人耶
[015-14b]
巖居川觀之士世不知名者何限君尚有諸君之稱述
不至湮沒援筆以書為之慨歎
  書魏子開行實
余同年進士湯仲能剛直有學識余悼白鹿書院敝久
習頹老先生淑人心之本旨鬱而不明非少更張不可
遂屈仲能主之仲能辭再三乃任責行之一年規模煥
然仲能一日過我因問匡廬善士仲能為余言堂長魏
子開其人也今亡矣因出示行實一編讀之令人懐思
[015-15a]
其子萬里今為直學亦以舉職稱余不識子開因仲能
以知其人抑亦有德之士也夫尹吉甫穆如清風之詩
三歎夫德輶如毛民鮮克舉嗚呼知德者鮮自古而然
余為之感愴因書以授其子萬里且勉以克紹前人云
  跋慈湖先生廣居賦
慈湖先生既作廣居賦矣廣居之室後轉而之他先生
之猶子叔正能復其故物夫廣居豈室廬云乎哉室廬
有廢興而廣居萬古如一日也端平三年夏余屏處山
[015-15b]
樊叔正過余求紀其事且曰更為我敷暢廣居之旨余
不得辭設客問以見意客問廣居之義何如曰坐一室
牆之外無所覩忽焉步名園登崇臺心目頓豁遊城市
未羡曠野之適俄而汎輕舠尋幽壑恍然疑非人間世
此見廣也塗歌里諺朝夕薫習一旦縱觀都邑鐘鼔管
磬之迭奏琴瑟竽笙之交作已為之洗耳傾聴况乎鈞
天之樂来從天上吾乃得周旋其間相與共宴衎而聆
雅音此聞廣也襟度曠夷規為恢張視外物如浮雲脫
[015-16a]
名利如敝屣與人則傾肺肝不事城府捐財則等泥沙
不限繩尺是作為之廣未足為德心之廣也非意相干
曽不介懐不虞得譽付之嬉笑疾雷破柱色不為動泰
山壓前目不為瞬想其胸中汪洋博大澄不清而淆不
濁是足以為廣矣而未足以臻其至也夫莫廣于天矣
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雖毫釐不差焉其
微如此所以成其廣也然猶未也巧厯之所能算猶有
盡也巧厯算數之所不及是無盡也無盡乃所以為廣
[015-16b]
也豈獨算哉離婁竭其明目眩而不能視師曠竭其聰
耳聵而不能聴夫超于聲容之外者無所極也無極所
以為廣也豈獨耳目哉激西江之水水窮而不可測殫
南山之竹竹盡而莫能紀繪畫之所不能形容詠歌之
所不能摹寫是必有妙于此者矣夫妙于此者其變動
不居其出入如神闔闢無常奚可端倪運轉不息孰知
紀極吾顧膠焉滯焉拘拘焉吾懼喪吾天窒吾淵何自
而保吾廣大之全客難余曰一枝之託摶風之翼也坎
[015-17a]
井之蛙東海之鼈也蟪蛄之暫大椿之夀也何如噫嘻
悲夫余告子以周孔之道而子乃詰我以莊周之寓言
毋乃非其類也乎客曰敢問周公之大道曰言其廣廣
乃狹不言其廣廣其庶乎曷謂不言其廣曰終日言未
嘗言終日不言未嘗不言坦坦蕩蕩非偏非黨混混融
融無際無窮左之右之何左何右一往一来何往何来
廣居子居于何所掃方丈地臥六尺牀琴一張書一卷
飯一簞水一瓢取于天壤間者纔若此而已世人憐吾
[015-17b]
之窮吾不憐吾窮而憐世人不知吾之不窮夫憐世人
之不知未為廣也猶有彼已心也無彼無已浩乎太虛
貴匪卿相賤匪癯儒富匪萬戸貧匪窮閭是可以廣乎
曰未也卿相之貴如其貴癯儒之賤如其賤萬戸之富
如其富窮閭之貧如其貧各足吾分各樂吾樂故曰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不亦太虚乎是不亦無
彼已心乎無彼已心是謂道心子往矣吾已多言矣客
拱曰願有記曰奚記為雖然固辭勿記猶未廣也遂即
[015-18a]
此為記而授諸子楊子
  書慈湖遺稾
先生之言多矣門人馮興宗周之德取訓語之要聚為
一編屬甫刻梓以惠後學或者病所取太少甫語之曰
先生豈多言哉先生居處無一惰容接人無一長語作
字無一草筆立朝大節正直光明臨政子民真如父母
是皆先生純純皜皜之妙先生嘗侍象山先生發本心
之問舉扇訟是非以答忽省此心之清明忽省此心之
[015-18b]
無始末忽省此心之無所不通後守永嘉謁先聖謂自
幼學壯而始覺覺此心澄然虚明無體廣大無際日用
云為無非變化嗚呼先生之學師先聖師象山先生吐
于言辭的的真實一編已多矣奚其少
  題慈湖先生書孝本末
凡禮經所載大抵皆為親存言之耳噫親存固當事親
歿若之何而事之記曰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親
雖死而有不死者存音不可聞矣若聞其音容不可見
[015-19a]
矣若見其容豈音容哉此心靈明固不以生死隔也某
不獲終某之身事吾親以為大痛朝斯夕斯常如先親
之儼在前也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萬里諒同此心願相
與勉之
  跋王次㸃論語說
余為兒時先正獻言朋友遍四方俱善論今古第說論
語罕有契心余黙識之用力于此書有年矣後始知不
說論語乃善讀論語者今觀王君次㸃所著補義一編
[015-19b]
會萃衆說㫁以已意最為詳縝則又欣然曰不說固佳
說亦佳說猶不說也噫得斯旨者可以讀論語矣
  跋方友民家藏五遂堂遺墨
莊忠敬信勇五者一有不遂皆謂之非孝曽子之言光
明洞徹讀之令人興起後世學者膠滯拘牽往往于訓
釋言語間欲求大道不亦惑歟孔子既歿門人以有若
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曽子曽子曰不可江漢
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嗚呼使曽子不
[015-20a]
足以知夫子之皜皜其論孝安能有是言哉方君友民
以忠獻為其先世名堂曰五遂且書曽子論孝一章方
氏子孫寶藏之持以示某因勉之曰道若大路古今共
由茍能不失其本心是亦曽子之孝也已
  跋趙黄陂所藏絜齋先生遺墨
黄陂令君以先公遺墨見示某讀之泣下先公言由中
出與人以誠此帖所謂進身之計不必他求但朝夕勉
勵反求諸已自然感動孚格人誰不稱慕之即夫子言
[015-20b]
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之旨也不肖孤佩服此訓其敢
忘諸謹識卷末而復歸諸令君云
  跋彭忠毅誥
忠毅鄱人也宣和二年方臘反次年公以衢州守臣抗
賊力不支罵不絶口以死後一百有六年當寶慶二年
余忝守衢緬懐高風為之太息又二年余持江東庾節
嵗餘遷司臬自池来鄱實公通德之鄉適會盜起常山
破開化江山迫信饒徽勢張甚余檄州縣飭守備請于
[015-21a]
朝調池兵捍禦賊幸不闖吾境今年夏公曽孫壻董君
景陽以吳大夫所書公告身示余慨然有感每謂本朝
祈天永命皆襃崇節義之力方韓起挾閩兵以叛公緣
是失守賊平之後天啓聖明斬起福州而贈公直學士
戮淫旌善黑白以分亦見公道之未盡泯而所以開高
皇中興之業者此其基也余嘗語僚屬曰為臣但守忠
節天鑒不遠豈負忠臣今觀忠毅益信故書其後
  跋象山先生集
[015-21b]
先君子曩嘗刋于江右庾臺矣某將指江左新建先生
書院復摹舊本以惠後學先生發明本心上接古聖下
垂萬世偉矣哉此心神明無體無方日用平常莫匪大
道是謂極是謂精一是謂彞倫是謂乾健坤順是謂日
月星辰山川風雨霜露鳥獸草木之變化是謂鬼神之
情狀先生嘗言千百世之上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
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學者之心即先生之心某藐焉晩出景慕先生戰兢自
[015-22a]
勉寡過未能先生之道大矣奚庸贊述姑誦所聞附于
卷末
  跋趙伯泳家集
忠義天地之正氣也顔杲卿罵賊視死如歸魯公繼之
亦大罵希烈以死兄弟風節凜然千載趙公一門先後
相望忠義之大節實似之嗟夫為國者使正氣存則足
以折亂臣賊子之萌矣嗣前人遺烈伯泳尚勉之哉
  題夏判官講義後
[015-22b]
講義筆之于書本以代口授耳自本意寖失講者惟以
詞章為務學者以詞章視之于是書之所傳反不若口
授之入人深也某承乏柯山訪求鄉曲之彦與多士切
磋問學衆爭言判官夏君賢某悚然曰是不可俟君見
我宜先候之遂躬致此請君辭再三乃幸許君儀狀偉
特望之儼然而和氣薫人出言有味每一開講某率僚
屬諸生拱聴時習堂上見其從容就座氣象不迫已足
感人悟物至于言由中出不事藻繪尤得口授之本意
[015-23a]
君亦善說經矣雖然謂君為善說經則可謂經為止于
是則不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學者當自得之
  跋先正獻公與傅君帖
五兄既跋先君子之帖矣尚奚言哉深惟已德弗競家
聲易頹一念及此萬感交集今觀此帖指學問之端的
戒言行之愆違悼風波之溺人求幽明之無愧不肖孤
斂衽莊誦若無所容其身嗚呼其敢不戰兢服膺庶幾
寡過無貽先君子之羞
[015-23b]
  題何智夫宗簿蘭亭帖
平生好觀蘭亭而家藏未有善本自謂有固佳不有亦
佳可以發好古者一笑
  跋陸君出示放翁帖
余與伯微友愛如親手足因知深甫之賢真能世其家
學者深甫早亡伯微又亡矣書院落成羣從弟子濟濟
咸集深甫之季出示二軸余不識放翁也而睠焉思深
甫伯微之賢不可復見為之太息
[015-24a]
  跋楊贍軍家藏朱先生帖
紹定己丑春余道過西興獲識贍軍楊君而未悉其家
世也仲夏復過焉君又見訪袖出朱先生帖始知師友
淵源家傳典型使人凜凜有生氣夫砥節厲行孰無是
心然見危臨難未免失其所守者無他利欲奪之本心
易昬故也孟子舍魚取熊之喻可謂深切矣平居暇日
涵養講明義利之辨明如日星一日患難之来何至顛
倒錯亂若平時無輕爵禄之念而臨事望其捐軀報國
[015-24b]
吾未見其能也楊君天資明美加之勉勉不已必能世
其家者迺敬書而授之
  跋夏迪卿誌銘
余舊識夏君迪卿幾四十年肯父以巨軸示余乃慈湖
先生書水心所著迪卿誌銘篆額又陳北山之筆也既
感迪卿云亡又感乾淳諸君子無一存者悲夫
  跋慈湖先生陸君墓誌
慈湖先生誌陸君墓有足跡未嘗至庖廚一語注于旁
[015-25a]
筆力清勁藹然先生之道心見焉先生論兵主于不殺
講求諸葛武侯李衞公陣法甚詳謂古者正兵不可敗
與孟子不嗜殺人之訓若合符節嗟乎庖廚尚宜遠人
其可輕殺哉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撫事
興懐為之太息
 
 
 
[015-25b]
 
 
 
 
 
 
 
 䝉齋集卷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