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性善堂稿 > 性善堂稿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善堂稿巻七      宋 度正 撰
  劄子
   上本路運使論夫錢劄子
維時夏令正中天氣清潤恭惟都運太丞郎中龍圖禮
樂自將光華發越神所相勞台候萬福正伏審疏恩北
闕換節東川建臺以來曽未旬浹號令所暨風采一新
東川之人往時欲得之而不能得今遂得之豈勝欣幸
[007-1b]
正自聞報誠以得托照臨喜至欲舞急欲擘一箋少見
此意又念四方書問必萃此時正也亦復汲汲以無益
之詞上凂崇重仰勞裁答誠不足為勤秪足為罪故少
遲之耳頃自邊釁一啟調度繁興數月之間公私之積
幾於掃地意者陛下念東西兩川蜀之根本空虛何以
為國况漕輓之寄斟酌斂散審量緩急猶不可輕故遴
選老成練逹儒效章著如執事者扶持而全安之耳一
道之人上而士大夫下而匹夫匹婦無不習聞盛徳之
[007-2a]
譽傾耳拭目皆望初令有以少寛之不啻如飢之欲食
如渇之欲飲也旬日以來竟未有所聞獨聞以百姓所
出夫錢之緩專差十數輩黄衣下諸郡督之聞者無不
錯愕失望今距開禧用兵數月未逺百姓再出此夫錢
極是不易然指揮既下初無敢不從者但富者取諸其
家貧者未免取之於人今所在富者少而貧者多貧者
非鬻桑麻鬻田宅則不可辦方其鬻也緩之則價必平
急之則價必賤十千之物五千鬻之則是官科五千者
[007-2b]
百姓已受十千之害矣而可不恤乎然正竊謂此必非
執事之意必出於進言者之過何者豈有愷悌君子至
明至恕而乃不察此也進言者必謂近來邊報日急收
合散亡其費甚大此錢不可復緩正竊謂不然正聞之
道路自敵侵大散侵天水侵皂郊侵成州侵西和公私
所藏其䧟沒者不知其幾千萬萬至於般運錢糧為畔
亂之人所奪者亦復不少由此觀之前後致敗皆由諸
將措置乖謬即非錢糧闕乏今所科百姓夫錢已納者
[007-3a]
亦及六七其貧而未足者少寛之半月一月亦似未為
過也况近來總領所行下已自得㫖通用三界錢引每
界為錢三千六七百萬前去年既已抄印在庫今方施
用何由便致闕乏敢望不憚改令抽回所差人使州縣
稍寛限日百姓不至慌忙窘急亦自拜賜耳執事下車
之初所差人未測台意淺深未敢玩狎威令未敢放肆
無禮州縣若自今凡有行遣一一差人則其末必至凌
辱官吏無所不至耳去年總所行下取撥舊欠動以一
[007-3b]
日為限下邑介於大山之間非舟車之㑹日收止於見
錢縱有錢在庫兊錢引亦數日而後足因移書幕府委
曲備述此意其後行下但令日下疾速解發不拘一日
之限督促之中稍有通融之意最為得體方此調度之
際自非懵然無知識者何敢不盡心盡力自取罪戾正
自去歳至今略計補解増解之數無慮七八萬下邑壤
地褊小一路之中素號闕乏能自如此亦不少耳今者
切望詳察特賜指揮凡事不泛差人且斟酌適中之令
[007-4a]
使州縣可以奉承如其庸鄙上則忽慢王事不能趁赴
軍期下則殘虐百姓不能究宣徳意擇取其尤甚者一
人聲其罪而按發之又誰敢不畏服似誠不必黄衣四
出然後使之趨令也正向者幸甚得接英遊辱知愛甚
厚誠恐左右之人未逹事體不能以盛徳雅望為惜故
率易一言伏惟察其言之忠愛而亮之幸甚幸甚執事
所拘未得詣明臺躬受約束願言妙䕶粹和茂著勲庸
以前從槖之拜正伏紙忱叩
[007-4b]
  書
   上王樞密謙仲書
四月一日具位度正謹薫沐裁書再拜獻于宫使樞密
相公執事正聞天下有逹尊三爵一齒一徳一朝廷莫
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徳以言乎三者雖天
下之所共尊而其實固不一也爵焉者施於朝廷而不
及於鄉黨齒焉者行乎鄉黨而不及乎朝廷惟夫所謂
徳焉者合内外一貴賤而通行乎天下者也然爵之與
[007-5a]
齒盖有偶然而得之者偶然得之在人雖貌敬而心不
服若夫仕極乎公卿之貴歴佐累朝號為元老而又盛
徳大業書行於竹帛而流於天下若是者不獨士大夫
尊之而凡民尊之不獨中國尊之而四夷尊之不獨一
時尊之而舉天下萬世尊之矣恭惟執事徳量如河海
踐履如金石行滿天下而益謙名滿天下而益恭其進
而立乎朝廷之上也危言正論日聞於人主之前其退
而處乎郷黨之間也盛徳大業日播於四方之逺正蜀
[007-5b]
之書生少從先生長者游固已獲聞大人君子之盛徳
及長周游四方泛楚澤趨呉㑹講業閩中而翺翔乎江
漢之間當世之所謂大人君子者亦既略識之矣獨未
能竊伏下風而拱聽議論之末深以為恨夫古之士所
以汲汲然自善其身者豈獨誦詩讀書而後為學哉凡
天下之士道義之可師徳業之可範巍巍然出於一世
之表者苟能親其顔色接其詞氣薫習漸染有不知其
然而然者矣况議論之餘正氣消蝕首白而尾黒首陽
[007-6a]
而尾陰首君子而尾小人者比比皆是至於建諸天地
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夷險一心始終一操如相公
者幾何人士不為君子則已士欲為君子而不見天下
道徳之士聽一言觀一行以自矜式寧不為自棄乎雖
然志於富貴者富貴則趨之貧賤則去之若志於義理
者貧賤由是富貴由是正之立志素不甚淺相公其俯
而納之引而道之察其所以而警誨之幸甚幸甚正謹
再拜上
[007-6b]
   上費尚書書
四月十七日具位度正謹再拜上書尚書給事侍讀修
史執事正聞天下之所甚尊而重者莫如師而其所可
信者莫如門人弟子師焉者道之所在而門人弟子者
所以承斯道而傳之者也夫子負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之道以立於世天下從而師之者凡三千人顔子之禮
樂曽子之一貫固已許之不疑矣自餘仲弓子路之徒
或可使南面或可使為宰或可使與賔客言一善之可
[007-7a]
稱一能之可録盖門目而品題之無遺也夫子一日得
政於魯它未有所取而公西赤使齊原思為之宰使夫
子得政於天下而復文武周公之盛則所謂三千子者
愚知其必有以處之也孟子受業子思從者數百人其
髙弟弟子樂克公孫丑之徒尤其所深許者也樂正子
用於魯孟子喜而不寐而樂正子亦汲汲然惟其師之
稱樂正子非私於其師也其意若曰使吾之師而行其
道於天下所謂數百人者庶幾皆有行焉耳逮漢之興
[007-7b]
費直傳易伏生傳書申公傳詩戴徳傳禮董仲舒傳春
秋皆自孔氏而孔子之書賴之以存史氏從而系之曰
官卿相者幾人官列卿者幾人官郡邑者又幾人所以
歎其徒之盛而美其師道之不替也下而迄於唐其所
以扶持斯道而振起之者莫如韓柳昌黎先生雅以師
道自任故其成就者尤為俊偉而河東先生凡所指敎
者亦皆有聞於世故唐之文物所以光明碩大駕兩漢
而追三代者皆兩先生涵養作成之力而推挽之功也
[007-8a]
伏惟尚書得孔孟之傳於千載之下表裏道徳踐履純
固自為布衣發言立論深極乎詩書之奥天下學者翕
然師尊之簪履升朝天子置之經筵訪以學問非天民
之先覺而何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得其門而
升堂入室者何限正固不肖固不足以測知萬一重念
尚書分教遂寧嘗獲執經座下親道徳之容聽正大之
論不為不久不肖之資固不足以有立然至於循其師
之説篤信力行終其身而不畔者亦或自許其庶幾焉
[007-8b]
今者夫子當路於朝淵騫環列正也不逺千里一趨函
丈附於由求之下以自獻其不肖之身或可使南面或
可使為之宰或可使與賔客言惟夫子所以命使天下
後世稱之曰尚書之門至某官者幾人至某官者幾人
而同其善於天下且使漢唐大儒不獨專美於前夫豈
惟小人之幸實師門之幸也傳曰顔淵孔子更相稱譽
不為比周執事尚何疑狂斐若干篇具之别卷尚書其
加察不宣
[007-9a]
   任尚書伯起書
九月一日具位度正皇恐再拜上直院修史詹事給事
尚書執事正竊惟士之志于學惟道之所在而已道之
所在學者從而歸之無逺近之間彼此之異也夫子生
于魯魯之士從之齊宋鄭衞陳蔡之士亦從之以至秦
楚之士亦莫不從之何者道之所在焉耳道之所在或
數百里而從之或數千里而從之從之而質其所見質
之而參其所聞日漸月摩以進乎道此之謂得其所從
[007-9b]
未聞有非之者至孟子亦然孟子之徒數百人夫數百
人者豈其皆鄒人哉亦四方之士耳近世濓溪明道伊
川亦然盖自洛而從濓溪者二程是也自閩而從二程
者楊龜山游建安之徒是也道之所在豈必曰捨其郷
之人不從而從他人以為罪哉乃者斯道之傳蓋在朱
子張子吕子三先生者同時並出鼎立天下天下有志
之士皆起而從之故從之之士所得之多所造之深者
散在天下蓋已不少正也不幸生于逺方又不幸年方
[007-10a]
十五六時張子吕子已相繼殂謝獨惟晦庵先生在焉
士而不志于道則已士而苟志于道當是時也不先生
之從而奚從故聞其風而思見其人讀其書而思識其
言味其言而思得其心盖如是者又十餘年于是慨然
内斷于心以決其行惟其貧約無車馬之資無王公大
人之援身披裋褐足躡草履口甘藜藿徃返萬里寒暑
之所侵陵風雨之所震薄幾為道路之餒魂者屢矣盖
是時偽學之論方熾士怵于利害畔而去者徃徃而有
[007-10b]
先生察其來之逺壯其志之髙灼其中心之無所畏而
外行之無所遷也于是接之加異焉窮其所已知而後
告之以其所未知極其所已到而後語之以其所未到
及其言之有㑹于心則欣然而與之言之于人而稱之
其所以博而約之者蓋無所不至而正亦退而自謂有
得于先生焉天下之士皆曰非卓然自立者未易至此
獨其鄉之人曰是盖捨此而從于彼者于是或顯攻之
或陰排之襍然而起噫使先生而生吾鄉吾捨而他從
[007-11a]
焉是誠可誅也今道在先生而先生居于彼吾能不以
其逺而徃從之是盖得其所從者而吾何罪且士之志
于學未嘗不欲見諸用然用與不用是有命焉使其果
不見用于世則存心養性以自修著書立言以自樂要
使沒世而名不泯于後斯已矣雖然謂其捨此從彼而
排沮之者此特一國一鄉之私論云爾也推之天下則
有公論在伏惟尚書遊從于先生為最久造詣于斯道
為最深當路于朝不為不得時言聽諫行不為不得君
[007-11b]
以先生之門論之盖四科之上士而正之不肖不惟不
敢自附于七十子之後是殆庶幾乎三千之徒之間耳
徳行言語固無足比數而文學政事又不足采録然其
初之所懷者如此而中之所存者又如此今之所以自
安者又如此今年五十有三矣一毁之餘殆將不復尚
書其亦念之哉徃者新進之士釋褐而歸者謂正言尚
書嘗辱問其姓名焉意者盖憫其窮悼其屈思有以少
振之也因不敢自棄而一吐之文集數種各附䟦語其
[007-12a]
後贄之書府願一覽以見其所得之如何不宣正皇恐
再拜上
   通劉侍郎書
正聞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
人昭昭蓋謂已先知之而後可以覽其所未知已先覺
之而後可以覺其所未覺也已則未見何以使人之見
已則未聞何以使人之聞是故審聲於聾考色於盲是
猶索金於窶人之子其不得亦宜耳伊尹有堯舜君民
[007-12b]
之學然後可以使君為堯舜之君民為堯舜之民甘盤
有天人之學然後可以使其君保乂有邦禮陟配天多
歴年所此三代之際有其學而見之於用者也孔子有
經天緯地之學而定公莫能用故其學獨傳於門人載
於六經孟子有居仁由義之學而齊宣莫能用故其學
亦傳於門人而載於七篇此三代以降而不獲於用者
也邇者儲宫既建博求天下儒學之士以為文輔侍郎
實與其選天下有識皆欣然相慶曰是可謂得師矣侍
[007-13a]
郎之學造之也深存之也至察之也精而養之也久是
不可謂無其學而苟於充其位者也且正何以知之夫
聖賢之學内外交相養而已養之於内則禮義之悦我
心者不可無以發之養之於外則進退周旋之際起居
飲食之間亦不可無以示之内外各得其養而聖賢之
所以為聖賢者在是矣侍郎在太學時必欲以其師白
鹿書院之規掲之學以養之於外又欲以其師大學中
庸語孟之書講之諸生而養之於内正是以知侍郎之
[007-13b]
學蓋有所自今者之除非無其學而茍於充位以為榮
者也今既數月矣而朝夕輔導之方左右啟廸之具不
識尚可得而聞乎正竊謂輔導太子啟廸開諭者固不
一端然明經義以資益其聰明謹遊從以涵養其性情
是二者蓋其事之大者焉夫太子之學何學也將學為
人君為人父之道也欲學為人君者當先學其所以為
臣之道不能盡夫所以為人臣之道則亦不能得夫
所以為人君之道矣欲為人父者當先學其所以為人
[007-14a]
子之道不能盡夫所以為人子之道則亦不能得夫所
以為人父之道矣故為人子而孝者必能為慈父為人
臣而忠者必能為仁君是道也載之六經故太子不可
不講明經義夫所謂講明經義者非若文生才士破碎
章句穿鑿義理以幸於有司也是將以格物致知將以
誠意正心將以齊家治國是三者而已是故輔導之選
惟其學不惟其科第惟其道徳不惟其文采蓋有文采
者未必知道有科第者未必知學而帝王之學無所用
[007-14b]
乎文采科第也夫六經之義浩如淵海學者所造當有
先後孰先而始孰後而終是不可不知也夫聖人之立
言語其精者固未嘗遺其粗語其末者亦未嘗遺其本
本末精粗本自一貫然其親切著明造之而易入講之
而易明者莫若論語是以明經之序當先論語次七篇
次而大學次而中庸次而詩次而書次而禮次而春秋
而終之以易焉夫易窮理盡性之書而論語者切問近
思之書也學者必先切問近思而後可以窮理盡性則
[007-15a]
不躐等不陵節聖人之道為可得聖人之事業為可有
矣夫孔子晚而後學易而後之學者乃以談易為先周
公作周官槩言教國子而不專言敎太子之法蓋位有
貴賤學無等差自太子逹於庶子以及公卿大夫之子
一而已然所謂敎國子者教之以詩書敎之以禮樂而
已當是時文王之易其發明天人之藴亦已備矣然終
未以為敎三易之法特掌於太卜周公之意必有所在
發明經義以輔導太子者亦不可不知也今夫蓬生麻
[007-15b]
中不扶自直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居移氣養移
體是不可不圖之於其初也今士大夫家求師以敎其
子者固不可不謹然至於朋友逰從之間亦豈可不察
蓋先生相與言必以仁與義市井相與言必以財與利
聞仁義之言久熟則必悦於仁義而欲為仁義矣聞財
利之言久熟則必悦於財利而欲為財利矣此自然之
義也自昔帝王之資聰明睿知未有不過人者茍於性
習之未逺嗜欲之未流熏之以詩書之氣濡之以禮義
[007-16a]
之味則日就月將有不難致者故曰䝉以養正聖功也
夫天下之道二正與不正而已朝夕與正人處則耳聞
正大之言目見正大之行熏習漸染夫安得不正朝夕
與不正人處則口習邪僻之言身習邪僻之行熏陶變
化夫安得而正是故欲其進徳而毋敗於徳欲其修業
而毋怠於業則其居處之間遊從之際必皆有以為之
慮而後能得也且其所與居處者何人也是不可不知
也其所與遊從者何人也是不可不知也左右前後罔
[007-16b]
非正人則誰與為不善左右前後皆非正人則誰與為
善所與居處所與遊從而皆得乎逸民處士則誘之以
聲色之奉而傷其性導之以貨利之事而損其行者必
無之矣如是則吾之進説必欣欣乎其樂聞也所與居
處所與遊從而不離乎近習小人則引之以詩書之正
道啟之以先王之法言者亦必無之矣如是則吾之進
説必戛戛乎其難入也豈可自謂吾惟以説經為職而
於其居處遊從之間漠然不為之慮而望其能進徳修
[007-17a]
業乎昔惠帝聘四皓以為羽翼肅宗親李山人與之共
事本朝真宗禮白雲先生與之徃來是皆可為後世法
程子嘗建言乞擇老成宫人内臣侍哲宗而經筵祗應
人亦皆在遴選今春坊内外供給之人若皆得謹愿者
為之為益亦不細矣此謹遊從以輔導太子者又不可
不知也正又嘗求之於古得可以為戒者二可以為法
者三可以為法者商髙宗周文王滕文公是已可以為
戒者堯之丹朱舜之商均是已古之帝王未有不尊師
[007-17b]
敬友以成其聖徳者古今之稱大聖人者必曰堯舜然
皆以精一執中為學蓋學則為聖為賢不學則為患為
不肖理之必然耳丹朱商均非其無以為師者又非其
無以為友者卒之不肖焉何也夫人之生或不幸而有
疾雖欲學之而才有不逮勉焉盡其至可也彼商均者
不知其才之何如而丹朱以傲聞是其才亦有過人者
而卒之不肖則不學之罪也使其知學去邪以從正去
惡以從善沛然其誰能禦之此其可戒者也夫古之聖
[007-18a]
人雖曰生而知之然攷其行事未有不學者髙宗自謂
舊學于甘盤蓋其少時已得甘盤而師之講之已熟行
之已至觀其得説與之議論至於啓心沃心之説光明
照徹煥然於千載之下中興之功蓋有不足為者是皆
其㓜學之力有以致之也文王之為世子也仁孝之實
見於躬行者已不可及然猶孜孜汲汲養老乞言尊師
重道不自滿假故君人之大徳事君之小心自其為世
子時已自成之戰國諸侯誰能以學為事者獨滕文公
[007-18b]
知敬孟子故孟子一見遽告以堯舜之道性善之説此
不惟有受道之質而好學之心亦可見矣他日問禮問
為國孟子所以告之者皆王道之綱仁政之本惜其未
能始終師用孟子而至於王也然其好學之心卓然如
此視齊宣梁惠沉酣於功利鄙淺之説者萬萬耳此可
為法者也今之宫僚可謂備矣然獨侍郎力辭兼職乞
專一贊諭是殆以春宫徳業進不進為已任者故正輙
以其淺陋之説進於左右正不肖不學無所取才然區
[007-19a]
區所以望侍郎者不敢以望於人惟侍郎加察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