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性善堂稿 > 性善堂稿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善堂稿卷六      宋 度正 撰
  奏疏
   條奏便民五事
檢准慶元令諸守臣到任及半年以上具的實民間利
病事件以聞臣愚不肖伏䝉聖慈推擇付以千里之寄
臣自到官勉竭駑鈍圖報萬分力所能為者不敢以紊
煩朝廷臣已為之見諸行事今已半載矣力所不能者
[006-1b]
敢因條奏便民事件謹具以聞其一曰修治城郭以消
弭盜賊其二曰訓習民兵以强壯根本其三曰分歲幣
餉軍以寛州縣之力其四曰勅戎帥選將以省財賦之
用其五曰禁約社火以防意外之變臣不敢掇拾細微
以應故事惟明主擇焉謹條陳如後
一臣契勘本軍元繫乾德三年王師平蜀太祖皇帝披
輿地圖遂取簡州之金水縣陞為此軍又取漢州之金
堂縣隸焉其地多大山盤亘數千里東達於潼遂西達
[006-2a]
於成都蓋東西之衝而山川之要會也當其任者茍得
其人西川有變可以扼之於此而使不得以越吾境而
東東川有變可以扼之於此而使不得以越吾境而西
大小相維犬牙相錯此太祖皇帝神武英斷所以建立
此軍之本意也故為之城郭為之樓櫓無所不備承平
無事上下翫習不復葺治歲月既久漸以頽塌今則人
皆可踰越矣盜入其境何以捍禦散入山谷必為民患
臣今打量軍城周圍計九百四十三丈高一丈五尺其
[006-2b]
址厚一丈六尺其上厚六尺乳牆頭高五尺履險牆高
五尺舊城湮廢之餘截長補短可得十之五為工約二
萬餘工為緡約五千餘緡而城可成矣其費亦不至甚
廣而控扼要害恢張形勢使盜不敢入其境則為利甚
博或謂西蜀六十州當此財用困乏之際安得城城而
葺之臣竊謂不然西蜀六十州固不一一皆當要害以
臣觀之外郡之要害者七八内郡之要害者不過一二
臣所領郡則内郡要害之尤者也故不可以不治臣今
[006-3a]
欲乞特賜指揮給降度牒五道付臣仍下閬州差撥壕
寨兩名赴本軍使喚令臣日下起工修築臣當躬率官
吏從事其間庶幾堅實永為無窮之利惟陛下加察取
進止
一臣恭惟太祖皇帝懲五季藩鎭跋扈之敝權時制宜
盡收天下兵歸於京師又收其財賦入於天府承平百
年天下無事四方無狗吠之警中國有安靖之福然州
郡事力寖以微弱故蠢爾小邦崛起遐陬一旦直至京
[006-3b]
城之下者雖章惇蔡京相繼用事屏棄端人汲引羣小
有以致此然州郡事力微弱不能抗禦亦其勢也渡江
以來中原之地既未克復州郡事力宜有變通之道然
京師之兵出以戍邊天府之財出以餉軍而州郡之事
力如故也是以曦賊為亂人人憤切思食其肉然敢於
抗之者甚少蓋無兵無財事出倉卒莫知所以為計耳
既失於前當有以救之於後變而通之宜在此時近日
議者欲補禁軍闕額又選廂軍之强壯者以為禁軍是
[006-4a]
亦察見州郡事力之弱憂其緩急無以支持耳然額既
不多所益幾何必欲額外招刺則其費甚鉅未易言也
往時京東有弓箭手今湖北有義勇黎雅州有土丁平
時可以捕逐盜賊緩急亦可為國家用蓋良法也前成
都路提刑楊子謨取黎雅土丁之法行之嘉定峩眉犍
為各籍千人以為捍禦蕃蠻之用每歲人給一布袍每
季人給三引春秋輪抽二三百赴教視其事藝之高下
而勸奬之其始至則皆椎魯之民再至則稍已精悍暨
[006-4b]
乎三至則事藝習熟氣力雄壯過於禁軍矣此民兵可
用之明驗也今之州郡大者得三千人其次二千人其
下一千人緩急誠足為用臣所領郡見管兩縣以土地
財賦言之金水四分金堂六分臣欲略依土丁之法四
分者欲以四百人為額六分者欲以六百人為額大户
以其客户充小户自願充者聽且以義勇為名免其義
倉以為教閱之資免其役錢以為器仗之費免其一切
科差不得妄有役使撫存愛養以為緩急之用以大户
[006-5a]
之有智略為義勇將副其餘隊伍一如土丁之法其初
不拘人數且據人户願從者補入籍人見其有利無害
必皆願從額滿則止農隙則於其鄉近便處聚而閱習
春秋則輪抽赴教視其事藝為之激勸郡縣長吏若留
意焉不三二年間皆精兵矣如是則内可以尊崇本朝
壯中國之勢外可以控禦邊方經略境土至於愚騃怙
權或有如曦賊者亦可以奪其氣而制其死命此通變
救時之策非特一郡之利實天下之利願陛下明詔大
[006-5b]
臣熟議而力行之不勝幸甚取進止
一臣竊惟北敵恃其兵力侵我疆土國家不忍赤子墮
於鋒刃不得已賜之金帛以啗之息民養兵然後徐為
之計以有限之物塞無厭之求數十年間吾之民力亦
幾於窮矣然猶敢稱兵犯順陛下赫然震怒絶其歲賜
整我六師聲罪致討明詔所加天下忠臣義士歡呼鼓
舞蓋久屈而思通久困而思亨久否而思泰亦人之情
物之理天之道也然其變詐百出反復多端緩則暴横
[006-6a]
急則哀鳴不可見其暴横以為尚强見其哀鳴以為已
服彼示其强欲以威我示其服欲以誤我我從而信之
他日得志復出為惡是墮其計中耳高宗孝宗曷嘗忘
不共戴天之大義會其方張權時施宜蓋將有待今其
狼狽披猖蕩然有摧枯拉朽之勢然議者所以遲遲不
決者徒以誓書之故不欲自我而發夫誓書小故本不
當恤所當恤者不共戴天之大義也今者縱未能即日
大舉首當絶其歲賜夫歲賜金帛無非出於民力民之
[006-6b]
輸於有司有司之達於朝廷錢自分文以上金自銖兩
以上帛自尺寸以上米自升合以上一有少虧文原缺/三字
迫未嘗少恕近歲以來主帑之吏以苛察為能金之麤
惡帛之麤疎者往往全綱追攤囚繫部押之官黜責州
縣之吏取之艱難如此奈何委而棄之以資垂亡之讎
敵乎此眞可為痛哭流涕也臣願陛下確然不惑絶其
歲賜彼若遣使祈請則擇布衣或使臣中稍有口才者
以大義面折之毋接以侍從大臣以自損威重然歲賜
[006-7a]
之物當如太祖皇帝積縑帛以經略幽燕之義別藏一
庫專以給軍不以他用每歲分賜江淮財賦所若干湖
廣財賦所若干四川財賦所若干仍令財賦所酌量分
數寛減州縣之賦具寛減實數以聞寛州縣所以寛百
姓百姓寛則根本充實而國家之形勢益强固矣然則
絶其歲賜以之寛州縣則可使百姓少蘇以之供饋餉
則可使三軍之士感激思奮絶之而軍民皆恱一舉而
兩利惟陛下果斷不疑臣不勝拳拳取進止
[006-7b]
一臣聞養兵以捍邊竭民之粟帛而民不怨者以其被
堅執銳以禦侮於其外而使之安居樂業以耕稼於其
内也頃自權姦用事縱容奴僕干與軍政軍中陞差專
用賄賂賄賂一行無才能者冒才能而進無勞績者冒
勞績而用上下交征軍政於是大壊倖門一開不復可
閉更化以來指揮約束不為不嚴刷滌冗濫不為不至
然孤寒者尚難以升而多貲者終易以顯平居無事未
見其弊近者敵人來侵光化棗陽蜀口自合為備蜀之
[006-8a]
諸屯號為十萬自部隊將以上不知幾員皆不聞有方
略措置惟有添兵一策夫添兵則添財財者出於民而
有限上司責之州州責之縣縣責之民敵未來而先自
如此可不為根本之慮乎况今敵人為達靼所逐假息
須臾逃竄無地有何威勢而輕為摇動也蜀之山川最
為險阻所謂車不得方軌馬不得成列一夫當關萬夫
莫向者謂如某隘戍若干人若干人之外往往不能容
某堡戍若干人若干人之外往往不能用蓋其地步有
[006-8b]
廣狹初不在多顧將之者方略運用何如耳今不選才
略之將而專恃兵多竊恐兵多徒困民財將之不擇終
於誤事也往時敵人提四五十萬精騎直欲取蜀呉玠
以數千疲敝之卒當之折其英鋒挫其銳氣使之狼狽
而去兵在方略豈在多也譬之人家奴僕稍有智術者
使之出外營幹雖一僕可以了十事若其庸謬者雖十
僕不能了一事人之才智自有高下豈可不擇也今臣
比見總所行下起樁管錢以應辦軍前支用不加賦於
[006-9a]
民取之舊額之中其意非不甚美然所謂樁管錢者蓋
出於酒稅酒稅之入有盛有衰非若田畝之入一定不
變數十年來課利虧乏所在皆然大額雖存其實已廢
州縣無所收朝廷無所取亦已久矣今一旦責其補足
又欲人併補四年州縣將何所從出乎凡此皆出於諸
將占穩自便不為國家深思逺慮驟添戍兵致此紛紛
也臣願陛下明詔大臣詳論戎帥凡遣一將出戍其所
先須問其用兵幾何如何方略如方略可采用兵不多
[006-9b]
者即撫勞慰勉而遣之期以有功則不次超用方略不足
用兵太多者止勿遣選将所以省兵省兵所以省財省財
所以寛民力固根本非細事也惟陛下開心見誠以待
戎帥戎帥必能開心見誠以報陛下臣言狂計愚惟陛
下寛察取進止
一臣竊惟蜀之風俗好為遊觀凡遇歳時遊觀之日無
不盛服來會甚者奉事鬼神亦資以為遊觀焉然其志
本在祈禱或祈蠶或祈榖或祈福祿或祈夀命此外固
[006-10a]
無他也然近年以來衣服益侈器仗益盛隊火益繁而
所事之神則被之以黄衣赭袍奉之以龍床黄傘其人
更相呼集連結數州多者千餘人少者數百輩事神之
人例多良善然其間豈無少年博徒膂力强健酒後耳
熱慷慨悲歌當此之時或有姦人萌其非心妄意大事
誘之以福挾之以禍刼而驅之非常之變起於俄頃豈
可不慮使州郡城郭堅高兵甲犀利人馬充壯匹夫狂
妄初無足道而今州郡事力空虚萬一有此未易撲滅
[006-10b]
照得臣所領郡在大山之下人户希少奉神之社比之
西州不啻二十之一臣自到任便欲禁止皆謂人之奉
神本以禱祈初無他意且豐年樂歳士庶會集亦太平
盛觀因不敢禁但戒諭之以至誠一心自求多福庶幾
感格毋輒有紛爭反招悔咎人情帖然遂以無事然臣
終恐其他盛處或有如臣所過慮者故輒為陛下言之
欲乞指揮行下嚴加禁約凡奉神者不得以黄衣赭袍
龍床黄傘等物仍各於本貫判狀凡五六人至十人各
[006-11a]
自為隊不得結連百人以上為隊庶幾不至太盛防微
杜漸以潛消意外之患夫惟明者見於未形智者謀於
未兆惟陛下察之取進止
右件如前謹錄奏聞伏候勑旨
   重慶府到任條奏便民五事
臣伏䝉聖慈差充前件差遣檢准慶元令到任半年以
上具的實民間利病或邊防事件以聞臣伏見自頒降
此指揮以來朝廷以故事求之州郡以故事應之歲月
[006-11b]
寖久所進之說不知其幾間亦或有施行者特千百之
一二爾此有志之士往往以朝廷忽棄其言而有懐不
敢盡有策不敢陳若是者蓋不能無之也臣一介書生
洊䝉誤恩畀以聖父潛藩之重眷意如此臣不勝感激
伏念臣自少知學頗有當世之志實以生長西南數千
里外無路以望清光若不於此罄竭愚衷不惟負其平
生兼亦上負朝廷簡拔之意豈復有知而不言言而不
盡者哉謹具列如後惟明主審擇焉
[006-12a]
一近歲以來疆埸日於外盜賊窺伺於内自承平時
兵宿衞於京師而天下財賦盡歸天府州縣事力單弱
如去年張福莫簡之變自利而閬自閬而果自果而遂
猶入無人之境所在莫有能扼截而操制之者此事臣
憂之久矣前在懐安首論部伍民兵之策以防意外之
變正謂此也臣今所領郡緊靠南平南平之外即溱播
諸羌管下江津縣舊有寨曰清溪自元祐五年創置而
戍之以兵其後因白錦堡部曲透漏作過又別措置土
[006-12b]
丁以三百人為額專以控扼諸羌承平日久諸羌各安
耕鑿不敢出沒而官司因循寨官類不擇人往往肆其
誅剝不復留意教閱因循廢弛臣自到任不住准安撫
司行下招塡闕額禁軍自邊事以來才有闕額隨即塡
補別無未補之數必欲增招所增不滿百人則不足於
事所增若及千人則所費甚巨何所從出臣竊以為添
修寨丁令及一二千人自本府擇一曾經歴有才智之
士奏充寨官農隙只自寨中教習春秋大閱則量抽人
[006-13a]
數驗其事藝賞其高强者以示激勸仍略倣嘉敘黎雅
土丁體例春冬衣每人各支一布袍毎季各支錢三引
以為教閱之費其寨將副則擇其家業温厚智力可以
彈壓者使為之十年教閱精審内無盜賊外無諸羌出
沒之警則與奏補名目如進義進武校尉之類無事則
宿之寨中有事則調發入府惟郡將所用若其他處有
緊急會合討捕有功則自如常法如此其費甚省而緩
急堪以倚仗重慶當三川之衝無事則已有事則實為
[006-13b]
要害去年張福莫簡初下果州便欲順流以趨重慶使
吾寨丁教養習熟節制嚴整彼知必不敢來若其來則
授以方略於上三峽之間藏伏巖谷以俟之以佚待勞
以吾之地里習熟而待彼之生疎則殄殱之為不難矣
臣見委官措置續具條奏乞賜指揮行自本府專一經
畫庶得以效其區區儻䝉朝廷矜允則異時不惟可以
為本府之用而此一二千人者控扼上流則可以為兩
川之聲援屏蔽下流則可以為一道根本伏乞朝廷果
[006-14a]
斷而行之臣不勝幸甚取進止
一䕫峽之間大山深谷土地磽确民居鮮少事力貧薄
比東西川十不及一二士之仕者率不願往如幕職官
令錄理法簿尉之闕有一二年無人授者有十餘年無
人授者重慶之為郡在昌合之下忠涪之上較其地勢
未為僻逺其間員闕無人願就者不能無之巴縣倚郭
上縣乃至七八年無正官自臣到任與之通情共事方
有願就者巴縣尉則十餘年無人授江津縣尉則又十
[006-14b]
四五年無人授去年新進士就吏部注闕合入簿尉者
無慮百人竊意以其見次必有願就之者而此兩闕竟
無人肯授徐問其故乃是公私艱棘物價翔踴不及東
西川吏卒凋敝不足以供使令不及東西川風俗蕞陋
訟牒紛然盜賊充斥往來追捕無頃刻暇不及東西川
至於初官之人舉者三員然後關陞次任之人舉者五
員然後改秩是則與東西川同宜乎士之仕者輳集於
東西川而不願就此也以是借補之官不理選限之官
[006-15a]
與夫納粟之官日夜經營諸司以求權攝此輩初非有
禮義廉恥之人有苟祿之心無進身之望所在椎膚剝
髓以肥其家以媚其上初無批書厯子以拘繫其進退
見利則趨見害則遁往往挾臺府之勢躪籍州縣州縣
莫敢誰何此其為害有不可勝言者今深山窮谷之民
疾痛疴癢嘗患無可告訴乃不復為之擇人而苟付此
輩使肆其谿壑以為食邑蓋不待目擊而知其受害也
有不忍人之心者寧可不思救之之方乎或謂當增監
[006-15b]
司帥臣及為郡者之薦章薦章稍多則出身之士必多
彼出身之士内有禮義廉恥之心外有進取功名之望
而又有所謂考功之厯以嚴其殿最如此則䕫峽之民
必受其賜臣竊以為不然增監司帥臣及為郡者之薦
章是優異監司帥臣及為郡者爾非優異士之仕者也
今患士之仕者不來而求以招來之恩施於士之仕者
足矣何必優異監司帥臣及為郡者而使人以為泛濫
也為今之計莫若為簿者三年舉職無不了事件與減
[006-16a]
兩紙關陞為幕職官為令錄為理法者三年舉職無不
了事件者與減兩紙改官狀而為縣者又與免職司則
士之仕者使其無志則已苟有志於當世者寧不能堅
忍刻苦以就寸進將見䕫峽之間無復闕員而深山窮
谷均被覆芘存養之賜其於朝廷惠䘏元元以固根本
之意豈不深且逺哉伏望陛下與二三大臣熟議而速
行之臣不勝幸甚取進止
一臣竊惟國家用人文武二柄常參用之在於内郡自
[006-16b]
知通教授幕職則用文兵官巡檢巡捕則用武蓋文以
治民武以治兵惟監當之官則通用其餘文不可以兼
武職武不可以兼文資其來久矣至於極邊去處則郡
將縣令並許通差右選然須無文官可差然後以右選
為之非獨憎武人而愛文士蓋為武人率多粗暴不通
曉民事未必能有捍禦之勞而先有兇害良民之事在
於邊上尤切利害故不得不謹之於始也重慶接南平
南平接諸羌然南平所接亦皆熟户久享交市之利俛
[006-17a]
首帖耳惟南平是令未嘗敢萌欺侮之心獨以其接於
諸羌陡入夷腹故亦通差武官而諸邑亦間或通差焉
至於重慶則自來不差武官而所管三縣亦未曾以武
臣為之惟江津嘗有右選經營奏辟元未赴上竟為臺
府交章論罷其後復差文官以至於今若壁山縣則緊
靠昌合兩州之間四境皆大山地瘠民貧全賴縣官曲
加撫字乃不至失所昨來或有右選官乃復營求奏辟
臣若重失一武弁之懽不為朝廷愛惜祖宗法令使武
[006-17b]
臣得以占射内郡知縣肆其粗暴刻剝百姓貽害無窮
推其所自實放令上任者之責臣是以不敢已坐條告
示令别注授合入差遣一面别選辟文官使分任撫字
之寄矣峽中之民散居山谷生理單薄憔悴飢餓殆如
猿猱以此爭鬬最多訟牒最盛全賴為邑者調䕶撫摩
使各安其生業豈可苟且付之粗暴之人使肆其谿壑
邪臣見已先論峽路知縣與減改官狀兩紙且與免職
司若䝉朝廷速賜聽從則雖窮邊之處不患無良令矣
[006-18a]
更乞指揮檢准祖宗之法行下約束凡内郡諸縣自來
不通差右選去處不許右選經營奏辟以亂祖宗良法
美意如有違戾重作施行庶幾邊鄙騷動科調之餘所
在皆得良令元元不至重困不勝萬幸取進止
一臣竊惟生財之道莫大於省官且以在外論之先臣
歐陽修有言一路諸司往往多闕而使一司兼之至於
半年一年未聞有廢事者以此知官冗可省者多也舊
來武昌益昌皆專差郡牧其後以漕司建臺於武昌即
[006-18b]
以漕兼之益昌亦以漕兼之未省以前無所增益既省
以後無所闕誤而所省知州一員俸給支遣已自不少
然在内則又可省左右供給濫食之人在諸縣則又可
省三年迎送之妄費近年以來淮上諸司建臺去處即
兼其郡蓋知其有利無害灼然可省蜀今分四路而䕫
峽地土瘠薄稼穡艱難最為下下重慶雖名潛藩上流
鉅鎭而實管三縣又皆破落頽敝牽補過日所管兵籍
雖近千人然以二百餘人戍䕫門而本路諸司抽差亦
[006-19a]
不下三二百人臣自到任之初邊報愈急總所抽五十
人運糧宣司抽三十人帳前祗應又抽差文武官吏亦
復數人而津遣之費與夫封樁衣糧器甲之屬於常調
之外每歲費不下萬緡况前年大司根括凡有餘在己
皆取撥似此費用何所從出府責之縣縣責之百姓一
二年後責之不已公私俱空豈無意外之慮受人之牛
羊者安可坐視臣竊惟武昌益昌既以漕兼之有利無
害而本路憲臺適在重慶今若即以憲兼之臣見其初
[006-19b]
無一毫之損而其為利蓋不一而足也上不干請於朝
廷下不誅剝百姓而日有所省月有所積以寛民力以
應軍用此智者之所必為爾或謂憲而兼府則於巡按
有所不便臣竊以為不然蓋䕫峽一路皆大山深谷險
峭巉巖鳥道蟻徑迂曲難通而來者每慮所在州縣貧
薄不無將迎之費以此數十年間未聞諸司有出巡者
縱使有志之士以洗寃澤物為己任不憚﨑嶇跋涉之
勞欲一至開達等州以破盜賊巢穴者暫使倅攝事近
[006-20a]
不過一月逺不過兩月耳他州闕狀者例使倅攝事獨
於重慶而疑之乎此臣所以妄謂以憲兼府有利無害
者此也伏望聖慈特賜詳酌如臣言萬一或有可采行
下聽臣即日解罷或以别除官知重慶亦别與差遣即
令見任憲使就兼之以省迎送不貲之費所以寛州縣
䘏百姓實非小補望陛下果斷而力行之臣不勝幸甚
取進止
一臣伏見往時兵端初開朝廷特許四川總領所截留
[006-20b]
上供銀絹及田四廂銀絹以餉大軍此外又給與官誥
祠牒變賣此外又許增印會子此外惟料夫錢一事大
為騷擾其餘無所誅剝蓋朝廷既已應副之則州縣亦
不敢於常調之外肆其妄取爾近者邊事再起去往時
軍興之日未逺百姓之瘡痍未合州縣之事力未蘇比
之向來實是空虚向來所應副之數朝廷宜一一應副
之也或謂截留上供則外道州縣不復知有朝廷故不
許截留上供又謂截留田四廂銀絹則有妨湖北贍軍
[006-21a]
經常之數故不許截留田四廂銀絹添印會子必至價
落既已不許而所以應副四川軍興之用者不過官誥
祠牒與略給賜銀絹而已以窮空之餘連年餽餉大兵
而其應副之數乃反過於向來故不免許其多方措置
以濟用度於是乎根括諸州見在之錢根括百姓户絶
之田根括寺觀常住之田又監僧道驗度牒錢又監坊
場河渡助邊錢下至巫師亦監焉名色不正誅求無藝
不得已而皆為之加之奉行之人並緣自利多端挾持
[006-21b]
人情為之騷然此無他緣朝廷吝惜上供及田四廂銀
絹而至於此耳臣謂諸司及諸州上供以十分為率宜
以九分賜總所量留一分使同聖節綱進發自足明其
尊君親上之心至於田四廂銀絹則直可盡舉以復還
四川總所蓋往時秦檜賣國市和以私意殺欲復中原
之岳飛而使田師中領其衆飛素得軍心故令師中自
關外帶蜀兵數千人自隨以為彈壓而又分蜀賦以給
之此乃秦檜私意初無義理非祖宗良法何必執之而
[006-22a]
不變也况自蜀中津運至鄂州雖曰順流而江道險阻
運綱之費甚夥而上供則直至都城其費尤倍矣今蜀
口邊事連年朝廷加念上流重地豈得不厚其給賜以
寛民力而固結其志若朝廷明以此二者賜之而盡免
其所立名色之取則庶幾經理財賦者易於為力邊事
雖未寧而百姓稍得安跡誠封植根本之上策也上件
銀絹在四川得之則何啻丘山之賜而在朝廷不啻毫
末况一二年後兵革稍息即復如舊以富有天下之大
[006-22b]
何吝於此惟陛下特達而行之臣不勝幸甚取進止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