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南軒集 > 南軒集 卷二十九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南軒集巻二十九     宋 張栻 撰
  答問
   答吳晦叔
  遺書云自性之有形者謂之心自性之有動者謂
  之情又曰心本善發於思慮則有善不善若既發
  則可謂之情不可謂之心夫性也心也情也其實
  一也今由前而觀之則是心與情各自根於性矣
[029-1b]
  由後而觀之則是情乃發於心矣竊謂人之情發莫
  非心為之主而心根於性是情亦同本於性也今
  曰若既發則可謂之情不可謂之心然則既發之
  後安可謂之無心哉豈非情言其動而心自隠然
  為主於中乎又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
  若發得是善固可為善脫有不善如何為善哉是
  皆可疑也此精微處望明賜剖析又曰人須知自
  慊之道自慊者無不足也若有不足則張子所謂
[029-2a]
  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也此有外之心與禮經
  以其外心也與文定春秋傳云心不外者乃能統
  夫衆理皆不同豈非本心未瑩猶有人心者乎抑
  懐不足之意乎
自性之有動謂之情而心則貫乎動静而主乎性情者
也程子謂既發則可謂之情不可謂之心者蓋就發上
說只當謂之情而心之所以為之主者固無乎不在矣
孟子謂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者若訓順弗克若/天之若人性
[029-2b]
本善由是而發無人欲之私焉莫非善也此所謂順也
情有不善者非若其情故也無不足者天理之安也本
心也若有不足則是有所為而然杜撰出來此人欲也
有外之心也
  規正韋齋意思有偏誠為確論山間同志亦頗有
  此歎者如孟子云凡有四端於我者皆知擴而充
  之豈可欲捄一時之偏勝而自墮於一偏併令人
  不可有仁字而為學乎豈非略於省察之過乎若使
[029-3a]
  人敬以致知不妨其為是也若不令省察苗裔便
  令培壅根本夫苗裔之萌且未能知而遽將孰為
  根本而培壅哉此亦何異閉目坐禪未見良心之
  發便敢自謂我巳見性者故胡文定公曉得敬字
  便不差也明道說曾子告孟敬子之語誠是坦明
  所謂於公字上研究仁字為最近信然公則能愛矣
不知苗裔固未易培壅根本然根本不培則苗裔恐愈
濯濯也此話須兼看大抵涵養之厚則發見必多體察
[029-3b]
之精則根本益固未知大體者且據所見自持如知有/整衣冠
一思慮便整衣冠一思慮此雖未/知大體然涵養之意巳在其中而於發處加察自然
漸覺有功不然都不培壅但欲省察恐膠膠擾擾而知
見無由得發也敬以致知之語以字有病前書中巳見/此語未及奉
報/不若云居敬致知公字只為學者不曽去源頭體究
故看得不是觀元晦亦不是略於省察令人不知有仁
字正欲發明仁字如說愛字亦是要人去所以愛上體
究但其語不欲無偏却非閉目坐禪之病也更幸思
[029-4a]

  程子語錄云復非天地之心復則見天地之心兹
  乃道非隂陽所以隂陽者道也理明辭瑩無可疑
  者而於其後又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
  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於易傳亦云一陽復於
  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如此則是以一陽為天地
  之心大於前言相戾甚非反復其道七日來復之
  㫖也望為精剖以祛所疑
[029-4b]
易傳所謂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此語言近
而指逺甚為完全蓋非指一陽而言也言一陽復於下
乃天地生物之心也細味之可見一言以蔽之天地以
生物為心者也不知在遺書中甚處檢未見但見微言
中載此句而文亦不備便中幸詳示諭當更思之耳畢/竟
覺得此/語未安反復其道七日來復不知晦叔如何說
  明道云道即性也若道外尋性性外尋道便不是
  又嘗曰揚雄規模窄狭道即性也言性巳錯更何
[029-5a]
  所得夫二人之品固不可同日而語然其說則一
  而其義所以不同者何也
道即性也此明道先生語揚雄初無此語也後段文意
乃是謂道即性也揚雄既不知性則於道更何所得耳
  子文文子之事聖人以清忠目之就此事言只可
  謂之清忠此洙泗言仁之所極是也然遺書有謂
  聖人為之亦只是清忠兹又不能無疑夫聖人無
  一事之非仁而乃云爾何也又况程子於博施濟
[029-5b]
  衆之下乃云今人或一事是仁亦可謂之仁至於
  盡仁道亦謂之仁此通上下言之也則又與忠清
  之說不同請明之
遺書中之意大要以為此事只得謂之清忠然在二子
為之曰忠曰清而止矣仁則未知也在聖人事或有類
此者以其事言亦只得謂之清忠然而所以然者則亦
不妨其為仁也如伯夷之事雖以清目之亦何害其為
仁乎看先覺說話切忌執殺不知如何
[029-6a]
  程子云視聽思慮動作皆天也但其中要識得真
  與妄耳伯逢疑云既是天安得妄某以為此六者人生
  皆備故知均稟於天但順其理則是真違其理則
  是妄即人為之私耳如此言之知不膠否
有物必有則此天也若非其則則是人為亂之妄而已
矣只如釋氏揚眉瞬目自以為得運用之妙而不知其
為妄而非真也此毫釐之間正要辨别得如伯逢病正
在此耳所答之語大意已得之
[029-6b]
  西銘天地之帥吾其性帥有主宰之義不曰心而
  曰性何也
帥是統率之意原本而言之謂之性則可耳
   答胡伯逢
  明道先生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
  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其命於人則謂之
  性率性則謂之道脩道則謂之教又曰民受天地
  之中以生天命之謂性也人之生也直意亦如比
[029-7a]
  又曰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庸所
  謂率性之謂道是也詳此兩說則是中庸首兩句
  明道便屬人說矣而伊川先生乃曰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者天降是於下萬物流形各正性命
  者是所謂性也各正性命而不失是所謂道也此
  亦通人物而言循性者馬則為馬之性又不做牛
  之性云云/所謂率性也脩道之謂教此則專在人
  事伊川之說則自首兩句已兼人物而言之矣吕
[029-7b]
  㳺揚之說則同乎明道侯子之說則同乎伊川二
  先生之說所以不同者如何
某竊詳所録明道先生之說葢明性之存乎人者也伊
川先生之說葢明性之統體無乎不在也天命之謂性
者大哉乾元人與物所資始也率性之謂道者在人為
人之性在物為物之性各正性命而不失所謂道也葢
物之氣稟雖有偏而性之本體則無偏也觀天下之物
就其形氣中其生理何嘗有一毫不足者乎此性之無
[029-8a]
乎不在也惟人稟得其秀故其心為最靈而能推之此
所以為人之性而異乎庶物者也若元不䘮失率性而
行不假脩為便是聖人故惟天下之至誠能盡其性而
人之性物之性亦無不盡惟其有所䘮失則不能循其
性故有脩道之教焉所以復其性之全也明道於人身
上指出要人就已體認耳然亦豈遂謂物無天命乎伊
川發明其統體可謂完備矣侯子解稱兼人物而言者/為明道說恐此亦必有据
或曰天命獨人有之而物不與焉為是說者但知萬物
[029-8b]
氣稟之有偏而不知天性之初無偏也知太極之有一
而不知物物各具太極也故道與器離析而天地萬物
不相管屬有害於仁之體矣謂之識太極可乎不可不
察也伊川不獨解天命之謂性一章有此意遺書中如/此說處極多如說萬物皆備於我處亦然幸詳攷
而深/思之區區所見未知然否且辭不逮意惟高明察之
  曰心有知覺之謂仁此上蔡謝子之言也此言固
  有病切謂心有知覺謂之仁此一語是謝先生傳
  道端的之語以提省學者也恐不可謂有病夫知
[029-9a]
  覺亦有深淺常人莫不知寒識暖知饑識飽若認
  此知覺為極至則豈特有病而已伊川亦曰覺不
  可以訓仁意亦猶是恐人專守著一箇覺字耳若
  夫謝子之意自有精神若得其精神則天地之用
  即我之用也何病之有
謝上蔡之言固是要指其發見以省學者然便斷殺知
覺為仁故切以為未免有病伊川先生所謂覺不可訓
仁者正謂仁者必覺而覺不可以訓仁侯子師聖亦嘗
[029-9b]
及此矣若夫今之學者囂囂然自以為我知之者只是
弄精䰟耳烏能進乎實地哉此又上蔡之罪人也
  又曰以覺言仁固不若愛之切此亦似遷就之說
  切謂以愛言仁不若覺之為近也
就愛人上窮究仁之所以愛宜莫親切於此所謂知覺
者亦在其中矣
  大公之理得則天地之心即已之心此語善矣而
  其下語云萬物之體即巳之體却似未識仁大公
[029-10a]
  之理四字亦恐未親切
萬物之體即我之體立言者之意乃是仁者以天地萬
物為一體認得為己何所不至之意大公之理四字也
要人看
  解盡心首章云理之自然謂之天具於人為性主
  於性為心又於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解
  云天命為性循性曰道而主於身為心何故言性
  心有不同且主於身者似專指軀殻之内言之主
[029-10b]
  於性者似性外有主矣恐立言未瑩也
主宰處便是心故有主於性主於身之言然兩處語亦
當瑩之歸於一也
  又曰若夫為不善則是物誘於外而血氣隨之性
  無是也然則所謂不善者是性之所不為也夫論
  性不及氣則不備而謂不善者是血氣而非性可
  乎且謂性所不為夫誰為之
性無不善謂性有不善者誣天者也夫水搏而躍之可
[029-11a]
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也哉此前日
所以有不善者性所不為之論而不自知其過也夫血
氣固出於性然因血氣之有偏而後有不善不善一於
其偏也故就氣稟言之則謂善固性也惡亦不可不謂
之性也則可即其本源而言之則謂不善者性之所不
為乃所以明性之理也若如來說則是混天理人欲而
莫别其故何異於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之論哉
  萬物皆備於我矣解曰凡有是性者理無不具是
[029-11b]
  萬物無不備也故程子曰非獨人也物亦然却於
  親親而仁民處解云人與人類則其性同物則各
  從其類而不得與吾同矣有牴牾否竊謂萬物皆
  備於我乃仁之道與天下歸仁之義同蓋謂人能
  備之耳我者指人而言也昨見言中有疑議切所
  未安若夫萬物素備之說則是一義
此難以言語盡請無横舊說於胷次玩味伊川先生之
言而深體之
[029-12a]
 
 
 
 
 
 
 
 
[029-12b]
 
 
 
 
 
 
 
 南軒集巻二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