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南軒集 > 南軒集 卷二十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南軒集巻二十      宋 張栻 撰
  書
   答朱元晦秘書
示及諸君操舎出入之說吕子約所論病痛頗多後二
說亦頗得之然其間似未子細按孟子此章首以牛山
之木為喻又以夜氣為說而引孔子之言為證以明人
之不可不操而存也心本無出入然操之則在此舎之
[020-1b]
則不在焉方其操而存也謂之入可也本在/内也及其舎而
亡也謂之出可也非心出在外蓋/不見乎此也無時者言其乍入乍
出非入則出也莫知其所止也此大概言人之心是如
此然其操之則存者是亦可見心初未嘗有出入也然
則學者其可不以主一為務乎吕子約之說既誤以乍
存乍亡為感之用而後說如謂心之本體不可以存亡
言此語亦未盡存亡相對雖因操舎而云然方其存時
則心之本體固在此非又於此外别尋本體也子約又
[020-2a]
謂當其存時未能察識而已遷動是則存是一心察識
又是一心以此一心察彼一心不亦膠擾支離乎但操
之則存操之之乆且熟則天理寖明而心可得而盡矣
   又
某向來有疑於兄辭受之間者非它也意謂若其初如
伯恭之說承當朝廷美意受之可也後來既至于再至
于三守之亦云固矣非尋常辭官者比也若只是朝劄
檢舉不許辭免指揮行下則是所以辭之之義竟未得
[020-2b]
達于君前而被君命也若君命不許辭而使之受則或
可以今初未嘗迫於君命也忽復受之恐於義卻未盡
不知劉樞曽如此報去否
   又
示以所定祭禮私心亦乆欲為之但以文字不備及少
人商量今得來示考究精詳甚慰論議既定須自今歳
冬至行之乃安但其間未免有疑更共酌之古者不墓
祭非有所略也蓋知鬼神之情狀不可以墓祭也神主
[020-3a]
在廟而墓以藏體魄體魄之藏而祭也於義何居而烏
乎饗乎若知其理之不可行而徇私情以强為之是以
偽事其先也若不知其不可行則不知也人主饗陵之
禮始於漢明帝蔡邕蓋稱之以為盛事某則以為與原
廟何異情非不篤也而不知禮不知禮而徒徇乎情則
隳廢天則非孝子所以事其先者也某謂時節展省當
俯伏拜跪號哭洒掃省視而設席陳饌以祭后土於墓
左可也此所疑一也祭不可疏也而亦不可數也古之
[020-3b]
人豈或忘其親哉以為神之之義或黷焉則失其理故
也良心之發而天理之安也時祭之外冬至祭始祖立
春祭先祖季秋祭禰義則精矣元日履端之祭亦當然
也而所謂嵗祭節祠者亦有可議者乎若夫其間如中
元則甚無謂也此端出於釋氏之說何為徇俗至此乎
此所疑二也大抵今日之定祭儀蓋將祭之以禮者苟
無其理而或牽於私情或狃於習俗則庸何益乎鄙見
不敢隠更幸精思卻以見教庶往復卒歸於是而已至
[020-4a]
於設席升降節文皆甚縝密穏當它日論定當共行之
且可貽之同志非細事也
   又
近伯逢方送所論觀過之說來某前日洙泗言仁中亦
有此說不知如何大抵以此自觀則可以察天理人欲
之淺深以此觀人亦知人之要也岳下諸公尚執前說
所謂簾窺壁聽者甚中其病耳伯恭昨日得書猶疑太
極說中體用先後之論要之須是辨析分明方眞見所
[020-4b]
謂一源者不然其所謂一源只是臆度想象耳但某意
卻疑仁義中正分動靜之說蓋是四者皆有動靜之可
言而靜者常為之主必欲於其中指二者為靜終有弊
病兼恐非周子之意周子於主靜字下注云無欲故靜
可見矣如云仁所以生殊覺未安生生之體即仁也而
曰仁所以生如何周子此圖固是毫分縷析首尾洞貫
但此句似不必如此分仁義中正自各有義初非混然
無别也更幸見教
[020-5a]
   又
中字之說甚密但在中之義作中外之中未安詳蘇季
明再問伊川答之之語自可見蓋喜怒哀樂未發此時
蓋在乎中也只如是涵養才於此要尋中便不是了若
只說作在裏面底道理然則已發之後中何嘗不在裏
面乎幸更詳之又中庸之云中是以中形道也喜怒哀
樂未發之謂中是以中狀性之體段也然而性之體段
不偏不倚亭亭當當者是固道之所存也道之流行即
[020-5b]
事即物無不有恰好底道理是性之體段亦無適而不
具焉如此看尤見體用分明不識何如忠恕之說如來
諭精義序引亦已亡疑言仁已載徃返議論于後今錄
呈所論一字若如老子以形而下者言則可與二三通
數若如知言指道而言則難於復與器通數二三也心
譬之水一節某意謂孟子只將水無有不下比人無有
不善意味極完性情之理具矣今將心譬之水去水上
用意差錯許多字固不為無義但恐終費力耳所論知
[020-6a]
言中餘說再三詳之未有疑可復也
   又
天命之謂性所解立言極明快但率性之謂道竊疑仁
義禮智是乃道也今云循性之仁則有所謂父子之道
卻恐費力更幸瑩之又如審其是非而脩之則知之教
無不充之類亦未穏當兼此首章三語以某所見更須
詳味伊川先生遺書中語某亦方欲下一轉語俟卻録
去求教也在中之說前書嘗及之未知如何中者性之
[020-6b]
體和者性之用恐未安中也者所以狀性之體段而不
可便曰中者性之體若曰性之體中而其用則和斯可

   又
示及中庸首章解義多所開發然亦未免有少疑具之
别紙望賜諭也所分章句極有功如後所分十四節尤
為分明有益玩味但家語之證終未安家語其間駁雜
處非一兼與中庸對其間數字不同便覺害事以此觀
[020-7a]
之豈是反取家語為中庸耶又如所引證及其成功一
也之下有哀公之言故下文又有子曰字觀家語中一
段其間哀公語有數處何獨於此以子曰起之耶某謂
傳世既逺編簡中如子曰之類亦未免有脱略今但當
玩其辭氣如明道先生所謂致與位字非聖人不能言
子思蓋傳之耳此乃是讀經之法若必求之它書以證
恐卻泛濫也不知如何又如云此一節明道之隠處此
一節明道之費處亦恐未安君子之道費而隠此兩字
[020-7b]
減一箇不得聖人固有說費處說隠處然亦未嘗不兩
具而兼明之也未知如何
   又
按固陵錄游公元符三年十月庚戌除監察御史今已
改定攷其言行而泝師犮之淵源體之吾身而明義理
之正當下句中字固有未安元晦欲作即其所至而益
求其所未至恐亦未安蓋方建祠作記使學者知所景
慕而遽云求其所至則語意似迫露學者將未能識其
[020-8a]
所至而遽云其所未至在薄俗不得不防其然也今更
定云即其所至而益究夫問學之無窮則可見向上更
儘有事意味似長也不知如何
   又
仁之説前日之意蓋以為推原其本人與天地萬物一
體也是以其愛無所不至猶人之身無尺寸之膚而不
貫通則無尺寸之膚不愛也故以惟公近之之語形容
仁體最為親切欲人體夫所以愛者言仁中蓋言之矣
[020-8b]
而以所言愛字只是明得其用耳後來詳所謂愛之理
之語方見其親切夫其所以與天地一體者以夫天地
之心之所存是乃生生之藴人與物所公共所謂愛之
理者也故探其本則未發之前愛之理存乎性是乃仁
之體者也察其動則已發之際愛之施被乎物是乃仁
之用者也體用一源内外一致此仁之所以為妙也前
日所謂對義禮智而言其發見則為不忍之心者非謂
義禮智與不忍之心均為發見正謂不忍之心合對義
[020-9a]
禮智之發見者言羞惡辭遜是非之心是也今再詳不
忍之心雖可以包四者然據文勢對乾元坤元而言恐
只須曰統言之則曰仁而已可也或云天地之心其德/有四云云而統言之
則元為善之長人之心其徳亦有四/云云而統言之則仁為人之心如何前日所謂元之義
不專主於生物者疑只云生物說生生之意不盡今詳
所謂生物者亦無不盡者矣在中之義程子曰喜怒哀
樂未發只是中也盖未發之時此理亭亭當當渾然在
中發而中節即其在中之理形乎事事物物之間而無
[020-9b]
不完也非是方其發時别為一物以主張之於内也情
即性之發見也雖有發與未發之殊而性則無内外耳
若夫發而不中節則是失其情之正而淪其情之理然
能反之則亦無不在此者以性未嘗離得故也不識如

   又
觀所與廣仲書析理固是精明亦可謂極力救拔之矣
然言語未免有少和平處謂當循前人様轍言約而意
[020-10a]
該於𦂳要處下鍼若聽者肯思量當自有入處不然我
雖愈極力彼恐愈不近也如何如何比見報承有改秩
崇道之命竊計自有以處之矣兩日從共甫詳問日用
間事使人歎服者固多但以鄙意觀之其間有於氣稟
偏處似未能盡變於舊盖自它人謂為豪氣底事自學
者論之只是氣稟病痛元晦所講要學顔子卻不於此
等偏處下自克之功豈不害事願以平時以為細故者
作大病毉療異時相見當觀變化氣質之功重以世衰
[020-10b]
道微吾曹幸聞此理不可不力勉也有如孤陋正望切
磋之益焉此外尚有一二事可疑此便頗速俟後訊詳

   又
某近年以來竊見尊兄徃來書問之間講論知見甚異
疇昔毎用敬歎且因得以開益其愚陋者固非一端獨
恨相去之逺顧以未得詳日用間事為念盖子路有聞
未之能行惟恐有聞古之人於其知見之進則又顧其
[020-11a]
躬之所履毎患其不及而惟懼其有所偏焉故能日新
而不疚此某所以亟欲詳聞用工進徳之實以為相觀
而善之益也幸共甫之來可以詢問則首訪而盡請焉
得之共甫者亦多矣其所以慰鄙心而増歎仰者固不
用言獨其間有使人不能無疑者切切偲偲之義則在
所不敢黙也聞兄在鄉里因嵗之歉請於官得米而儲
之春散秋償所取之息不過以備耗失而已一鄉之人
頼焉此固未害也然或者妄有散青苗之譏兄聞之作
[020-11b]
而曰王介甫所行獨有散青苗一事是耳奮然欲作社
倉記以述此意某以為此則過矣夫介甫竊周官泉府
之說强貸而規取其利逆天下之公理而必欲其說之
行用奉行之小人而必欲其事之濟前輩辨之亦甚悉
矣在高明固所攷悉不待某一二條陳而其與元晦今
日社倉之意義利相異者固亦曉然度元晦初亦豈有
所取乎彼哉特因或者之言有所激作遂欲増加而力
主其事故併以介甫之為亦從而是之是乃意之所加
[020-12a]
不自知其偏者也譬之有人焉於此執權以稱物之輕
重初未至於偏也或指而告之曰此為重矣執權者主
其說曰吾猶覺此之輕也於是復就其所指之處増之
使重而其偏始甚矣且元晦謂介甫青苗為可取者以
其實之可取乎抑以其名之可取乎以其實則流毒天
下固有顯効以其名則不獨青苗凡介甫所行其名大
略皆竊取先王之近似者非特此一事也竊取之名而
何取乎且介甫自以其為鄞縣嘗貸榖而便於民故以
[020-12b]
謂可行於天下執一而不通天下之務立法無其本用
法無其人必欲其說之行故舉天下之異已者盡歸之
流俗於是來合其說者無非趨附之小人既欲其事之
濟則用其說之合者小人四出以亂天下其勢則然也
介甫初亦用程明道及吕晦叔輩其意豈不用賢而以/其天資視吕惠卿之徒為何等哉惟其欲其說之濟故
擯異而用同卒至棄/仁賢而任羣小也今元晦見吾行社倉於一郷為目
前之便而遂以介甫之事為有可取無乃與介甫執鄞
縣所為而遽欲施之於天下者相類乎似不可不周觀
[020-13a]
而深察也此雖為一事然明者胷中因人激作而為之
増加斤兩以至於偏則懼其有害耳又來者多云㑹聚
之間酒酣氣張悲歌慷慨如此等類恐皆平時血氣之
習未能消磨者不可作小病看前書亦嘗略及之矣某
每念人心易偏氣習難化君子多因好事上不覺乗快
偏了若曰偏則均為偏耳又慮元晦學行為人所尊敬
眼前多出已下平時只是箴規它人見它人不是覺已
是處多它人亦憚元晦辨論之勁排闢之嚴縱有所疑
[020-13b]
不敢以請深恐䛕言多而拂論少萬有一於所偏處不
加省察則異日流弊恐不可免念世間相知孰踰於元
晦切磋之義其敢後於它人况某之不肖朝夕捄過不
暇正有望於藥石之言亦求教之一端惟深察焉
   又
某幸粗安日徃城南水竹間翻閲簡編或遂與一二士
留宿頗多野趣不覺伏暑之度惟是嵗月易徂毎懐學
不足之憂耳共甫甚得此方人情然所以望之者固不
[020-14a]
宜少不滿也開府之初舉動多慰人意其樂義之風亦
不易得耳前書所講及與岳前諸友書於鄙意大抵無
可疑仁說岳前之論甚多要是不肯虚懐看義理某近
為說以明之亦只是所論之意卻似稍分明今録呈其
間有未安處某昨得晦叔書卻肯相信更俟相見與面
剖也
   又
來書披玩再四所以開益甚多所謂愛之理發明甚有
[020-14b]
力前書亦略及之矣區區並見别紙嗣有以見告是幸
中庸所引家語之證非是謂家語中都無可取但見得
此章證得亦無甚意思俟更詳之所改定本亦幸早示
得以攷究求教克齋銘讀之無可疑者但以欠數句說
克己下手處如何敬齋箴皆當書之坐右也洙泗言仁
中當仁不讓於師之義舊已改孝悌為仁之本巧言令
色鮮仁之義今亦已正并序中後來亦多換卻納一冊
去上呈所謂觀書當虚心平氣以徐觀義理之所在如
[020-15a]
其可取雖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廢如有可疑雖或傳
以為聖賢之言亦須更加審擇斯言誠是也然所謂虚
心平氣者豈獨觀書當然某既已承命而因敢復以為
獻也某近作一拙齋記併録徃幸為刪之安國所寄書
冊今附去數見别紙石屏一枚似勝前如何共父之勢
想必此來異時卻易得便第未知再見之日懐向殊不
勝情耳中庸集解俟更整頓小字欲盡移作大字又恐
其間逐句下有解釋難移向後侯師聖之說多可疑然
[020-15b]
亦有好處也魏元履栻兩次作書託虞丞附去不知何
故不達來諭皇恐豈有此哉今復有數字徃問其疾且
謝之也子飛家事聞之傷心其子之䘮恐亦宜早歸土

 
 
 
 南軒集巻二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