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省齋集 > 省齋集 原跋十七首
[011-1a]
原䟦十七首
戴氏一經有成篇見之荀卿子與夫賈誼新書者至今
並行人莫之辯六籍尚爾况近世儒先纂述重見疊出
名氏差舛無恠也敷總角於侍旁聞省齋名葢老人庚
子上春甲辰太學皆與之觧后行都相得驩甚歸而備
言之嘉定已已春敷分教古沔而老人猶需次干越簿
得迎侍而來適省齋令子為小倅一見叙世契求其遺
編讀之至駢四儷六遽驚嘆以嘗載之周益公表啓中
[011-1b]
質諸小倅且稱其先君子昔侍親官沅陵隨兄仕澬陽
以箋翰供子弟職既登第尉巴陵形之尺牘履歴可見
逮寺簿劉公守衡陽諉以圗志手澤具存方其時益公
已登政府豈容逺渉熊湘俯從朱墨事也此焉可誣竊
惟益公亦嘗名齋以省豈書市之不審耶抑故託之以
售其書耶又豈料刋之家塾而不可紊如是乎即所聞
而識之契家姪廸功郎漢陽軍軍學教授潛敷敬書
淳熙辛丑春余待試南宫始識廖天民於臨安客舍後
[011-2a]
五年余為巴陵簿天民實領尉曹簿與尉官相近寅夕
相與商確職事之餘觴詠追隨之樂殆月無虚旬也久
之天民以侍飬棄其官余嘗三致書道挽留之意天民
勇於歸余悵然自失後二年天民有子登進士第與舍
弟應龍為同年生亦嘗寓書交相賀也後二年余外移
衡陽丞心獨喜自念他日造官下天民儻猶里居當追
講舊遊也辛亥之秋余就薄宦期拏舟至蒸江則天民
之亡既除喪矣訪舊驚呼之念實切於余心猶幸其子
[011-2b]
之賢崇篤世契交情久彌厚也天民自少力學五舉而
後收科於書無所不通而尤䆳於義理之奧於文無所
不工而尤長於吟詠之適今所謂省齋文集者葢天民
既殁之後其子所裒次者如此若其平生棄藁散漫不
存者又不知其幾也余與天民厚不待誦其書而已熟
其為人未識天民者儻開是編亦可以想象其風采矣
甲寅孟春因假其集至官舍莊誦數過敬書此以歸之
是月晦臨江郭應祥書
[011-3a]
天民廖氏為衡士之望蚤嵗以文稱謂功名可期許比
收一第已恨其晚官不滿能竟抱志以没噫積者多施
者不遐自古文人志士局於命而不獲騁者類如此余
於天民葢重歎也余初未識天民徃嵗均父弟官潭之
益陽天民伯氏實同僚友相得驩甚别去音驛數相聞
也余家臨川當湖廣衝道天民伯仲間歳逰上都以余
弟之素也約齎寄徑必過吾廬因得滿慰疇昔及是覊
官於衡天民已隔世訪舊悼亡不可為懐乃今於其子
[011-3b]
益仲得遺文而讀之又為之䀌然以悲益仲以文字發
身能世其科方發軔乎榮塗朝天津暮西極葢未易量
也所謂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孫乎敬書數語疥於巻末
慶元初禩立夏臨川孫次康書
省齋先生學粹文麗名聲振荆楚南金頃嘗邂逅仝赴
南宮固親炙其一二矣今又與賢嗣益仲同官酉陽一
日出示省齋文集十巻歛祍敬誦如遊荆山而獲珠璧
爛然心目其所得豈易量耶然髙文大冊世儒或能之
[011-4a]
至於擬對廷策忠概梗梗條畫數劄惟恐為斯人蠧其
尊主愛人之心視古亡愧使天假之年展盡底藴則陸
宣公數十百篇仁義之炳炳者又何遜益仲示教之時
南金将行矣惜不及傳録異時板行四方市以為矜式
當不在衆人後慶元四年七月朔酉陽冷官丁南金謹

嘗聞晉人孫綽天台賦成示友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
當作金石聲范毎誦至佳句輙云應是我軰語以是觀
[011-4b]
之則昔賢傳詠之際其文識趣向皆自標致何其俊邁
不羣也此來乗障辰陽方瘁朱墨於垂滿之日適秋卿
出示其先正所作省齋文集用是肅容亟乗公暇敬味
辭藻覩奧𢎞義甚若列錦繡陳珠璣於燕几之上粲然
悦目使人顧接為之不暇及惜乎寛閑之意已切徒慕
三餘不能久於篇籍之囿秪益嘆美而已慶元四年嵗
次戊午仲秋二十有八日荆谿慕容縡書
余假守辰溪自京口泝江西上至鄂渚由岳陽過武陵
[011-5a]
所見士大夫徃徃道秋官廖益仲之賢洎抵郡有青衫
槐簡氣和而貌粹表於稠人中雖未接詞望而知其為
益仲矣他日獲觀其文考其行事皆傑出流軰余心敬
焉因間携示先府君省齋文集學問該博議論醇正可
以想見其為人讀之聳然生敬然後知益仲之賢葢家
傅有自云慶元五年七月朔旉陽王萬全書於郡齋
廖氏之先有甞再通守於辰者考之名記亦既三十有三
載予適踵其官聞之故老爛漫稱賢凡所為政今猶可
[011-5b]
紀此心為之起敬今春益仲來主理院乃其親孫妙齡
掇世科遭家多難歳一紀始得仕才隨事見卓卓有立
不肯効世俗軟媚態篇翰竒作直緒餘耳同僚於兹忽
忽數月暇日因出示先公省齋文集莊誦連朝僅能終
巻其文章葢自成一家至於議論閎深著眀尤切世務
為親辭位雖弗克究見於用而立言垂訓亦足以貽厥
後人益仲其然豈無所自耶嗚呼通守發而為政省齋
歛而為書傳之益仲其源一出於學誠所謂世濟其美
[011-6a]
今而後知廖氏之傳未泯也喜而為之書慶元五年季
秋上澣昭武葉謙之書於吏隠官舍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驁兄則以傴迨親則已矣父子之
愛隆也萬金之家一旦惡息暱穉隳其貲於歳月之間
或曰數也而君子則病其祝子之不類也遺經遺金數
苟不幸不失為貧而賢苟幸而興其用也滋逺矣君子
之學也飫於所聞而發揮於文章詩歌之懽怨論議之
明䆳擇配聫異而四六之陳事逹意而牋論之識人之
[011-6b]
美而銘之道鬼神梵籙之情而疏之裒言類法以詳古
人之業志時明誼以記有造之緒文之體至多也葩芬
錦爛日炫雲移制幅以為程融性以盡神味他人之文
猶為鼓盪激切矧其先人之手澤耶廖益仲合其先君
子之文為十巻衡之髙湘之清蓄泄有所自葢五十而
始仕仕數月親疾而歸益仲决科之日尚無恙劉公清
之嘗薦之公朝所薦三人逸民招而仕耆英起而仕獨
沉弗耀命也嗟夫為人子者思親之心欲繫於無窮今
[011-7a]
雄編大帙傳其親之所言文於世為人檠笵逺追韓柳
之聲近配蘓黄晁張之跡昔沉弗耀而垂日月於無窮
益仲之念亦庶幾乎有所託矣君子讀其文而有感於
此父子之道有助於斯世是闗教化之盛衰故表而出
之慶元戊子十有一月既望豐城孟程䟦
省齋之兄頃尉益陽洵實為簿同時因知省齋今其子
謙益仲為辰理官洵適丞郡亦相先後至考㕔壁記則
其先二大夫又嘗官於前洵幸甚於其家數託雅契不
[011-7b]
薄所識所知非以行著即以文鳴廖氏世多才子矣而
及其既没皆不得位顯要以大其所施人材陸沉州縣
可勝計哉讀省齋遺文重為掩巻三歎因勉其子曰文
行亢宗其在益仲嘉泰命元中和節臨川孫洵書
文者行之賔觀其文知其為人賢不肖於此有稽焉葢
弸諸中而彪諸外燦然有不可掩者是文也僕晚生不
及拜省齋於床下隨親官辰陽與其子益仲遊間出遺
文一編以示僕僕捧帙而問曰是固淳熙間部使者以
[011-8a]
卓行薦者耶其辭以為先生第奉常初官為主書吏太
夫人垂白在堂戀戀鄉土先生承顔順志奉板輿欣然
以歸不復以仕進為念噫斯人也其文章從可知矣開
卷跽讀果如僕言文中子有云君子哉思王也其文典
以雅僕於先生亦云峕嘉泰初元二月望日九江王遇
謹䟦
邁嘗曰以仕宦世其家易以文章世其家難貂蝉七葉
盈床象笏此世禄之尤盛者而天下未嘗無其人至於
[011-8b]
詩書事業克守其緒使先人之遺風不墜於數十百年
之後者葢絶無而僅有也嗟夫彼何為乎易此何為乎
難耶毋亦利禄者衆人之所樂趨而文章者世胄之所
不暇為乎省齋先生以詩文知名湖南而其子益仲復
能辛苦卓立以承其志益仲與邁遊乆矣常時一觴一
詠見其純深典雅宛然省齋之遺緒可謂能以文章世
其家者而今而後吾知省齋之名益不泯矣故喜書之
王邁浩翁䟦
[011-9a]
始予識省齋之兄長民於長沙城中既又識省齋之子
益仲於長沙學中雖未識省齋而奏名禮部實與之聫
名後三年遂與益仲同受勑於集英殿下今省齋亡矣
卒不及識矣讀其遺文其孝友静退尚可以想見其彷
彿云耳益仲方以文章政事大其家昌其身以顯其父
祖此書將傳之千百年則省齋豈終亡乎哉環澗王容

伏讀省齋秋夜讀書示兒詩有曰立身正要先忠孝力
[011-9b]
學尤湏造本原又曰要将禮義扶門户長把詩書訓子
孫則知公於忠孝禮義得躬行之實而又發為文章皆
本原於詩書身雖不用世子能克家宜也韓集符讀書
城南一篇切切然公與相之喻以潭潭府居為夸學者
於此當知所擇矣巨埜李訦謹題於湖北漕治宣風堂
余嘗謂意到成詩理到成文省齋廖君之詩之文廼所
謂意理到而成者非無用之空言也前年冬假守於兹
講聞廖君文行之髙為前太守劉子澄所知薦之於朝
[011-10a]
而人已亡有年矣一日其令子謙益仲出示文集一編
退食之暇玩味之餘如見其人天不假之年不見之用
惜哉邵武黄瀚書於蒸湘郡齋
同年兄廖益仲以其先公省齋先生文集辱貺伯瑛為
之三復三嘆曰此之謂不朽先生之謂也國人皆曰幸
哉有子捨益仲吾誰與歸三衢蒋伯瑛敬題
昔司馬談之文遷實發之班彪之文固實發之二公光
燄照映千古以其有子也益仲篤學有大志其文窺班
[011-10b]
馬之門於是省齋可以不朽矣益仲與僕為同僚知之
審故期之逺永嘉陳元粹敬題
衡湘間士之服膺儒業者世率為拙學然見於行事徃
徃能行其所知異乎浮華博習之徒行不顧言廖君天
民其尤章章傑出者君覃思研精於六藝百家之書不
苟務辨博期可行於當世位未通顯嘉猷無自而告惠
澤弗加於民平生志氣姑寓之於鏗鏘之文當知君之
所長不獨工於文辭而已子謙裒君遺藁類為成書人
[011-11a]
謂繼世以取科第為能亢宗予以為若是者世多有之
若夫標白其先之文發揚其素志俾表表於時傳諸不
朽則可謂廖氏有子矣淮與君同志以道義交年長於
淮常以兄事焉見君之文為之永歎謹以是書其後友
弟王淮謹書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