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省齋集 > 省齋集 卷九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省齋集巻九      宋 廖行之 撰
  策問
   問正統策
問自三才奠列君與天地俱尊以為天下萬類之宗主
正統所在天下歸之庖犧氏始有號見焉豈天下以是
名其尊歟抑其自名也自皇之號既立於後曰帝曰王
皆名也則奚其異而曰以道以徳以業言者果當時稱
[009-1b]
號之意歟其亦後世逆料而為之説歟然而君天下者
非徒名也亦必有道矣堯舜氏始不私其有擇賢以傳
天下學者皆言揖遜之事昉於此豈古者誠未之有及
堯舜而創見歟何其盛徳至髙而不可及也然二典苐
記堯舜相與授受之大畧而亦不言揖遜自堯舜始何
耶後之學者亦何所見而謂始於堯舜耶禹能當舜與
賢之舉所守一道然而與子之事為萬世不易之法三
王祖之歴世綿長此天下之大經也孟子論之乃悉舉
[009-2a]
而一歸之天聖人之心固與天一堯舜禹授受之道惡
可以同異觀歟抑天之道每與聖人相因而不可以常
情論也洪惟國家髙宗夀皇堯父舜子雍容授受道邁
隆古盖自揖遜以来實有光焉聖上丕承慈訓嗣無疆
之厯正統巍然與天地並其視堯舜禹之傳三朝之盛
兼有其美帝王之極際莫大於此諸君盍相與論庖犠
氏以来皇帝王所君天下相傳之道與堯舜禹之心參
以孟軻氏之説以推明我國家三聖授受之隆揚搉鋪
[009-2b]
張以盡歸美之實正學者考古知今事也毋畧
   問君相策
問君為元首臣為股肱言其一體相待而成漢儒為是
論果古人之意歟舜有天下得五臣以為之輔政立化
成又為元首股肱之歌以申其相與圖治之意胥訓胥
戒率是道也可以傳之無窮殆非止漢儒之論也君臣
明良軌範萬世卓乎不可及也舜以授禹仍其輔相無
所更為其真有得於授受之一道歟後世推尊大禹謂
[009-3a]
為三王之祖不歸諸他而必本於得臯陶焉元首股肱
之相須以立不可誣已盖自舜選於衆舉臯陶以自輔
而又以輔禹基四百載之王業聖賢相遇同心而治明
效大騐若此而傳言十六相之舉乃謂堯不能而舜舉
之追觀舜世四岳之任無異於堯而謂堯不能其果可
與論堯舜之心耶由舜禹臯陶而遡之殆不可以殊觀
也漢世有謂難獨任之人可以助戅者爾至文帝㿽明
習國家事則専為丞相者乃多智有餘之陳平何也條
[009-3b]
侯守法之相顧謂其鞅鞅不可臣少主古人相須之理
果如是歟唐以太宗之明李勣之忠猶出之外以待異
時復之謂人主用大臣必如是然後有恩堯舜禹之意
遼乎不可復歟洪惟至尊夀皇倦勤與子授受光於三
聖而所以為貽謀燕翼之逺者尤見於選賢之際登崇
左右並建四輔朝廷既治爰授聖子傳之無窮盖視隆
古堯舜禹之心若合符節猗歟盛哉敢問堯舜之得四
岳舜禹之得臯陶其知而用之者以何道而四岳之事
[009-4a]
堯舜臯陶之事舜禹其事業之可傳者果何取歟夫君
臣之際同心相須何者能信而久久而有成因考漢唐
之所以失而形容今日之盛樂與諸君論之
  答問
   答劉史君所問
問孟子沒諸儒繼作何以謂軻死不得其傳至於本朝
學士大夫衆而獨推濂溪先生是又何也竊謂道無存
亡傳有得失孟子論舜與跖之分原於善利盖學之㡬
[009-4b]
微兆於此心善利一分源脉大異及其至也聖愚賢否
判然殊歸孟軻氏之後諸儒多矣而學不純乎為善㡬
微之失與道背馳千載而下周濂溪續絶學而承前聖
其立言行己及出而施之者皆慥慥誠一豈有一毫利
心間之哉宜乎貫萬世如一日此心與孔孟無異脉也
問非科舉無以仕進前輩皆従科舉中来今切切科舉
之事乃覺於道不近如何而可竊謂科舉乃後世收人
才之術為其以爵祿引天下故有心於科舉始於為利
[009-5a]
纔有為利之心則凡學問皆志於利去道逺矣然自非
聖賢未有能特立流俗若中人之性則須上之人有以
風厲之俾不梏於為利則雖科舉之習心乎為善豈有
二道哉
問雍也敬簡可使南面不可及己自史記漢唐以下莫
不有循良之吏試舉一二人誰可以庶㡬古人使知向
慕焉竊謂古者聖賢之學一主於敬此心純至無或間
斷初非小㢘細謹之謂也其施於臨民綱維正大簡之
[009-5b]
至也即此敬之推也二帝三王之君天下如是而已三
代以還吏之循良者稍有志於民亦隨以見效然求如
古聖賢敬簡之治難乎其全矣漢世如河南守吳公蜀
守文翁班孟堅謂其謹身率先居以㢘平不待嚴而民
従化髣髴有古人氣象今之君子盍先脩己以敬養成
正大之徳則施於有政其庶㡬乎
問周先生起於營道胡先生父子學於南山張侍講講
道長沙諸公亦識其妙處否竊嘗謂正學不傳人心陷
[009-6a]
溺私欲横流學者茫然無所用力三四君子直指人心
以曉學者然後學者知本原用力之地反躬内省以明
乎善誠敬純一性成道立此正學之根本也若夫過於
好髙無所據依其言似不可窮退省其私乃或大謬空
談之弊也近世多有彼亦自謂得其妙䖏徒假以譁世
無取焉耳
問仁仲與敬夫相告曰無所為而然者天理也諸君識
其意否竊謂夫人一性之中天理具焉孟子謂盡心者
[009-6b]
知性知性則知天人欲消亡私意不萌則一真渾然流
行大順此論語所謂絶四而中庸喜怒哀樂中和之本

問人方病學者不志於道而志於科舉父兄師長亦言
渠儂肯勤於科舉了此段事可以望其别脩學業然而
懶惰者常多於義理懶矣於此又不勤其病安在竊謂
後世學者不如古正以善利之分夫科舉之學何嘗非
義理之學哉纔有心於為利則為科舉之學為義理之
[009-7a]
學皆非道矣况科舉有得失而義理又非若世味之可
嗜彼無所得於中何適而不懶脩道之君子茍能正人
心使漸知為善之學因而導之如引水以行地中不舎
晝夜義理悦心自不能已又何懶之有
問脩舉業有不得之者脩學隨多少必得之於身於家
便有㿽也而人不肯脩為己之學既不肯脩乃反惡之
是何與人異情也竊謂孟子謂求在内求在外之理甚
明而人不知察物欲蔽其心爾
[009-7b]
問人知貧可至於富賤可至於貴而不知小賢可至於
大賢此路甚夷而民不由之使之由之亦有道乎竊謂
求富貴而不知求為大賢此亦為利而不為善之病今
欲使民由之其責在君子分别善利以身先之如箕子
皇極之説皆信而有徵民豈有不可訓乎
問科舉是早年可為老時不必為矣乃若脩學則是貫
窮通壮長一日不可不為者人而不學其如學何昬愚
者不足與言敏者亦復不聴何也竊謂敏者多恃其才
[009-8a]
俊乃學者之累寜其昬愚未可鄙棄若教者能分别善
利曉然諭之則無擇於敏於愚一明乎善知而好之好
而樂之有不能已今切切然與之言科舉非道又曰修
學非科舉之謂彼於善利未之曉然况以敏自恃者又
何怪其不聴哉
問天下之本在農今為農者最困其優㳺以卒嵗者必
挟他術而後得之何道使農夫享其報而人樂於為農
耶竊謂今農最賤最鄙世不復知貴之凡有才者去而
[009-8b]
求利祿而其慧者去而為工為商而其窳惰姦悍者去
而為緇黄為賊盜其甘心於耕稼而不易業者盖至樸
鈍無能之人耳終嵗勤動不免饑寒上之人且不之恤
凡百征斂何物不取之農又有並緣為姦利以困之者
則至鄙賤而無以自庇者莫農若也今欲稍寛田農當
節儉以先之茍不廹於用則賦斂可出於中正無横征
以病之則財力漸可有餘然後異其勤力而懲其游惰
則先王務農之政漸可復矣
[009-9a]
問在官之日久怠廢甚矣欲従諸君求助焉事之當舉
行者弊之當革去者亦有心非不善而事尤不允合條
理者或言其一或言其二皆可竊謂是非之心人皆有
之勝心横生乃或偏蔽一日克己天下歸仁舉事革弊
循乎至善雖天下可優為之况於一郡哉
問山川佳處經史左右室廬雅潔竹樹扶疎便合心意
幽情絶塵俗之累則造於義理漸可變氣質成士君子
之器此良貴也不久於其道則不得試為廣之竊謂因
[009-9b]
物以自發亦學者進脩一助然須源深本固不自喪其
良貴此非専於恃外也茍為不然則外雖以絶塵俗之累
中實炎坐馳之想義理何有哉
問董仲舒毛萇揚雄諸葛武侯王通韓退之前哲謂有
儒者之風試各為之題品庶㡬識其好處於己有㿽也
竊謂仲舒之不欺其君毛萇之篤守所學揚雄之不茍
榮進武侯之可以託孤王通之憂世韓愈之衛道皆非
有所利而為之臯益伊周踐履誠實不茍言論無儒者
[009-10a]
之名而有其實諸子殆其徒歟若夫言語文字則不足
以觀之
問逆於汝心必求諸道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能求者
則中理矣初何以言逆言遜若以為逆己遜己則求之
已晚功亦淺矣竊謂伊尹為太甲言以其初不恵於阿
衡觀之則太甲但顧其心之逆遜未知求之也誠令求
之乃太甲悔過之良藥人固有以己之心志為主自以
為是於言之遜者則恱之而不加繹而其逆者輒怫然
[009-10b]
不平而又有甚焉夫奚暇求之盖雖君子有時乎不免
然則求之之功殆未可以淺論也若夫虛己自克以来
天下之善如堯舜嘉言罔攸伏而猶稽於衆舎己従人
此聖人之盛徳也
問為善乃天性君子真知學之美身而嗜之有不能自
已者矣徒知可欲而未能有諸己是名為脩學實未能
進於為學之地也於己何益人見其肺肝豈足欺之哉
勉之當如何竊謂善與性俱生庻民去之君子存之惟
[009-11a]
能有諸己然後有進徳之地此最學者親切工夫行著
習察充而上之以進於聖賢可也彼不能反躬去之不
顧猶欲借名以揜其非真自欺耳然猶有愧心焉誠能
憂其不如憤悱啟發則困而學之成功一也
問荀卿謂學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其中間工夫次第
必有可言者竊謂仲尼志學従心之序孟子可欲不可
知之積條理甚明若其所以學則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009-11b]
問自周公相成王是為真儒其後儒而得政但有公孫
𢎞韋𤣥成匡衡此後以儒得政者㡬何人其功業何如
往往非以儒名而相其君以賢相稱則有之矣此何故
也竊謂古無儒名何論真假但是幼學壯行皆分内事
不以譁世取名其所謂學亦非但言語文字間夫子誨
弟子入則孝一章可見此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也自後世以儒自名盖非古矣况其所謂學止於言語
文字非果有踐修之實也宜乎賢相之稱不必以儒名
[009-12a]
者吾徒當自勉於其實耳
問陳恒逆天孔子請討之其後人簒齊左丘明司馬遷
方以為舜之百世獲祀季孫氏専魯仲弓且為之宰魏
文侯分晋子夏為之師梁氏何所受命而稱王孟子臣
焉勢能動人儒者為之動耶竊謂聖人扶植人極綱維
名教為萬世宗主如請討陳恒欲正名於衞論旅於泰
山謂魯之郊禘非古之類可以槩見至如欲應佛肸之
召答陳司敗昭公之問雖季氏及諸國彊大夫問政皆
[009-12b]
隨而應之其意亦惓惓於世道如仲弓子夏孟子亦是
意也左氏司馬遷之言非聖人之意聖人豈私於世祀
而廢天下之正哉
問秦昭王欺楚懐王邀之㑹而執之懐王卒於秦秦歸
其喪國人皆憐之如悲親戚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陳
勝項羽皆以楚而誅秦終之沛公用義帝之遣而降
子嬰霸上滅秦社稷人心盖如此然考之世家懐王卒
於秦頃襄王之三年也四年楚受秦粟七年迎婦於秦
[009-13a]
何國君之情與國人異耶竊謂秦始以詐力取六國而
其得志去先王之道殘賊其民乃負大罪於天下故天
下共起而亡之然猶用楚人首事盖六國時楚無大得
罪於民又最受欺於秦以至於國滅國人憐其君之為
秦欺而取其國也故怨秦最深然懐王之後嗣楚國者
甘於聴命而不復有報復之志彼徒見智力之不逮而
不為勾踐之謀終亦為俘擄而已惜㢤
問禱祠用道釋朝有制度所不能違州郡非有朝命而
[009-13b]
自用之輒用之於正㕔前軰有言此事非人臣可専况
螺鈸蕃樂民間久施於喪葬姑用之寺觀亦無害否竊
謂禱祀之事古人亦不廢平時誠意正心舉措事業心
純乎天理設有非常引咎自責未嘗萌罪嵗之念故禱
祀之際壇壝必嚴玉幣必正祝史必信如其内心非曰
文具後世矯偽日滋禮典又闕道釋之説乃乗其私畏
慕之情其来久矣朝廷為之制度防其過甚懼左道非
望之私或出其中未必於寺觀廨宇有所擇也若蕃樂
[009-14a]
蕃俗自不當用於儒家於寺觀何有誠能反經以正莫
先於復禮莫大於修政此所望於扶世長民之君子也
  銘
   座右銘
責己如責人則明處人如處己則通心一而公
儉於欲則貞儉於用則足自身而家惟儉伊福
詩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猶勤况吾儕小人宜鑒斯文
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敝深長爾思庻無尤悔
[009-14b]
仰胡以事俯胡以育惟順惟均斯之謂足
有弗孚於人盍反諸吾身稟其勿欺行胡越兮比隣
   硯銘
    余日與子従事而子有君子之徳四曰靜也
    一也堅且不渝也有徳如是可銘也
假泉以濡假墨以捈假毫以摹假楮以敷伊我何事端
乎其居彼各自効以能樂輸静以役動一以應殊磨而
且堅濕而靡渝其有以也夫
[009-15a]
  䟦
   為長兄䟦張帥益陽夹道松杉詩
聞之詩於感人為尤近古之人美教化移風俗每效於
詩自甘棠之詩作而召伯之教與勿翦之木著乎斯人
之心是以化易行而俗易善今是邑夹道之木古矣邑
人本諸忠定張公然以其材也㡬不免於斤斧幸而存
者以忠定故猶甘棠之愛也荆州張公則詩以實之無
媿辭矣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其將大有補於教化風
[009-15b]
俗則是詩之義也既荆州以詩屬某因永其傳於石而
書其義於下方庻廣其意云
   䟦彭鹽瑞麟集
瑞麟先生遺文某舊嘗得而讀之惜其不幸僅踰中年
而沒弗究其所厎然先生大節雖微斯文固顯於世况
有如是之文㢤學乎其文充乎其節非獨先生嗣世之
望抑於吾黨有望焉後先生若干嵗淳熙己酉正月望
廖某謹序
[009-16a]
   題魏公祭式後
右魏公家祭式頃紹興乙亥先君得之於臨安手抄成
帙盖當參以家宜舉行之先君乾道庚寅不幸即世時
先兄同某奉慈親以先君之喪歸葬耒陽别業因廬墓
下凡家藏文字多不暇將留之郡所居不時撿挍遂為
䑕蠧敗逸每一省念追惟先君手澤嗣子不能保祕負
莫大之罪思欲訪求善本傳錄尚續先志嵗久未獲淳
熙乙巳某官巴丘僦李氏東齋以居因與李君叔器㳺
[009-16b]
叔器好古篤學其先世皆名士藏書甚富一日語及家
祭往往相投云亦㕘用韓説其書具存時匆匆未果請
無㡬何某以親疾匄便養得請而歸乃移書扺叔器得
此本始復傳錄以永其藏夫禮行於斯人日用之間凡
順而有序者皆是物也孝弟節文之實君子斯須盡心
焉則文為之末是亦不可不講此先君之志也既訖書
因述其始末識以先君之志自警云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