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慈湖遺書 > 慈湖遺書 卷十九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慈湖遺書卷十九     宋 楊 簡 撰
  先生曰勿盡信非聖人之書某少不明於是非為
  非聖之言所誤惑不知其㡬年後乃知非大聖人
  終未全明戒之哉
  又曰學者當先讀孔子之書俟心通德純而後可
  以觀于史學者道心未明而讀非聖之書溺心於
  似是而非之言終其身汨汨良可念也孔子之言
[019-1b]
  奚可不精而思之熟而復之今孔子之言出於學者之
  所記錄猶或失真况於非聖之書其害道者多歟
孔子閒居觧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豈弟君子民之父
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
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横於天下四方
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子夏曰民之父母
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
[019-2a]
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
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眀目而視之不可得而
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下此之
謂五至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
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䘮此之謂三無子夏
曰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
基命宥宻無聲之樂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無體之禮
也凡民有䘮匍匐救之無服之䘮也子夏曰言則大矣
[019-2b]
美矣盛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
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
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䘮内恕孔悲無
聲之樂氣志既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䘮施及
四國無聲之樂氣志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
䘮以畜萬邦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
無服之䘮純徳孔明無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
及四海無服之䘮施于孫子子夏曰三王之徳參於天
[019-3a]
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
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
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
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
假遲遲上帝是祇帝命式於九圍是湯之徳也天有四
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
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
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其在詩曰嵩髙
[019-3b]
惟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
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徳也三代之王也必
先其令聞詩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之徳也弛其
文徳恊此四國大王之徳也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
曰弟子敢不承乎
 禮樂之原即五至五至即三無三無即五起五起即
 能先知四方之敗者道不可言孔子欲無言不得巳
 而有言曰原足矣何必言五至五至多矣又何必言
[019-4a]
 三無子夏沉溺於文義之淵藪斷非一語之所能曉
 敷而明之曲而暢之庶㡬或觸其機也何謂至人皆
 有心志即志即至無所復至凡志之有所思焉有所
 感焉思亦何所思感亦何所感思無所思人自以為
 思感無所感人自以為感倐然而思無所起思而又
 思無所止人自以為止所止者何所厥思亦何物執
 之而無得視之而無睹莫究厥始莫窮厥終莫執厥
 中是之謂大同倐然而感感無所起感而又感感無
[019-4b]
 所止人自以為止所止者何所厥感亦何物執之而
 無得視之而無睹或曰氣氣亦中無有或曰心心亦
 無本體莫究厥始莫窮厥終莫執厥中是之謂大同
 若然則由志而為詩詩亦然也發於禮儀禮亦然也
 於是乎樂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則樂亦然也
 人情亦豈能終月樂終年樂亦有哀焉有所惻焉則
 哀有所傷焉則哀或哀焉或樂焉哀樂相生其變萬
 狀於戯至哉孔子曰此雖使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
[019-5a]
 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哀雖至於哭顔
 淵慟矣而不自知樂雖至於孟子喜而不寐亦不可
 見不可聞也哀樂必有物非不可見也哭笑必有聲
 非不可聞也而聖人斷然曰不可見不可聞衆人之
 樂皆不可見不可聞也而衆人自以為可見可聞也
 衆人之哀皆不可見不可聞也而衆人自以為可見
 可聞也哀與樂名也聞與見亦名也惑其名者失其
 實也是名即實是實即名名與實亦名也惑其名者
[019-5b]
 失其實也志即詩詩即禮禮即樂樂即哀志氣即天
 地謂之充塞非過論也謂天地合徳可也謂範圍天
 地可也其曰充塞乃因人心狹固井蛙不可以驟語
 海姑為是言也聖人之言不可以一定論也或曰禮
 樂之原或曰五至或曰三無或曰致或曰行縱而言
 之錯而論之無不可者聖人曰五至吾曰六曰七可
 也聖人曰三無吾曰四曰五可也詩與禮與樂類也
 忽繼之以哀何也深明夫一體無二縱而言之錯而
[019-6a]
 論之無不可者是故無聲之樂即無體之禮無體之
 禮即無服之䘮樂未嘗無聲必曰無聲非無聲也即
 聲也禮未嘗無體必曰無體非無體也即體也䘮未
 嘗無服必曰無服非無服也即服也聲即無聲體即
 無體服即無服本無所異何必言同唯人徒執其聲
 故曰無聲徒執其體故曰無體徒執其服故曰無服
 詩曰夙夜基命宥宻命何所基命何所始始無所始
 無所窮際謂之極寛極宥可也不可得而見不可得
[019-6b]
 而聞不可得而思謂之至宻可也曰基曰宥曰宻皆
 名也惑其名者失其實也聲即無聲天下之至實也
 而徇名與聲者惑之聖人曰無聲所以破學者牢不
 可破之定見也非以無聲為定論也又慮學者無從
 而求之使窮其本始得其始則得其終矣夫曰基命
 所以原始也原聲所始始無所止莫究厥始莫窮厥
 終莫執厥中無聲之樂日聞四方果日聞四方矣無
 聲即聲無體即體無服即服服無本末無粗精威儀
[019-7a]
 實無體其曰不可選也是誠不可選也凡民有䘮匍
 匐救之是固無服之䘮也即齊斬功緦之道也於父
 斬衰於母齊衰兄弟期降而功緦哀誠有等差皆一
 心之為也即匍匐救䘮之心以䘮其親則為齊斬為
 擗踊為毁瘠一也非人之所為也天也天即人人即
 天地即日月即四時即鬼神即禮樂之原原無所本
 亦無所末本末之名因人心而生本末之實不以人
 心而異人謂之本則亦姑從而謂之本人謂之末則
[019-7b]
 亦姑從而謂之末人謂之天則亦姑從而謂之天人
 謂之地人亦姑從而謂之地人曰日月吾亦何得不
 謂之日月人曰四時吾亦何得不謂之四時人曰禮
 則曰禮人曰樂則曰樂人曰人則曰人人曰道則曰
 道曰氣則曰氣曰志則曰志曰有曰有曰無曰無號
 名紛然意慮雜然而未嘗不渾然寂然也人自以為
 紛然雜然也故曰即哀樂之相生而實不可見不可
 聞也此非徇名者之所知也亦非徇實者之所知也
[019-8a]
 實無所徇實無所實棄名而求實非實也棄實而言
 名非名也實非學者之所知也名亦非學者之所知
 也知則不知不知則知知則亂則昬不知則清明則
 無所不知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文王不識不
 知順帝之則子貢以為多學而識之聖人以為非孔
 子又曰天下何思何慮學者苟有意焉夫子必曰毋
 有必焉必曰毋有固焉必曰毋有我焉必曰毋㣲有
 意度如雲氣之蔽太虚矣四方有敗安能先衆人而
[019-8b]
 知之先知四方之敗者必其不識不知者也孔子曰
 不逆詐不億不信而亦自先覺何也意慮不作而本
 清本明之性自無所不照故也此非口舌之所能道
 也此非思為之所能到也人心自清人心自明人心
 自無思無為人心自寂然不動思未嘗思人自以為
 思為未嘗為人自以為為清也明也無思也無為也
 寂然不動也知也不知也皆名也惑其名者失其實
 也子夏聞三無之論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於
[019-9a]
 此而已乎是子夏未領吾聖人之㫖也聖人之㫖非
 美盛所可得而言也亦非言所可得而盡也故孔子
 又啟之曰君子之服之也又有五起焉服而念之暢
 而明之五起非有五者之不同也五起猶五節加焉
 而六可也損焉而四亦可也縱而言之錯而論之無
 不可者無聲之樂氣志不違氣志即樂匪異匪違無
 體之禮威儀遲遲威儀遲遲不可度思無服之䘮内
 恕孔悲其恕其悲孰得而知無聲之樂氣志既得得
[019-9b]
 匪有得亦匪無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威儀翼翼順
 帝之則無服之䘮施及四國三者一㫖三者一徳無
 聲之樂氣志既從何異何同昭明渾融無體之禮上
 下和同此敬此恭何所不通無服之䘮以畜萬邦有
 安無危有福無殃無聲之樂日聞四方人皆聞之而
 曰不知無體之禮日就月將不勉不強從容有常無
 服之䘮純徳孔明皜皜精白禮樂同情無聲之樂氣
 志既起斯起即止變化不已無體之禮施及四海此
[019-10a]
 道大通無逺弗届無服之䘮施于孫子禮亦如此樂
 亦如此三王之徳如此天地之徳如此日月之明如
 此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人無私喜怒天
 地日月即人人即天地日月以為異者耳目思慮之
 所及也以為同者非耳目思慮之所及也非是有非
 非及不及天人無違故帝命之人而違天私意作之
 故天命去之得此道者謂之聖聖無不敬敬非人為
 是謂日躋為則墮矣莫克進矣進亦匪進人言曰進
[019-10b]
 姑亦曰進是進無思是進無為自然昭明自然暇怡
 寂然渾然融融遲遲所以順帝則者在斯所以作式
 于九圍者在斯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寂然
 渾然其教我也昭然自地而上莫非神氣神氣之可
 指者如風霆風霆作而芽甲形庶物露生寂然渾然
 其教我也昭然其在我也為百骸為九竅為視聽言
 動為氣志嗜欲寂然渾然又何其清明又何其如神
 也即人即神姑曰如神何以騐其神嗜欲將至有開
[019-11a]
 必先天欲降雨山川先雲宣王未出而臨天下也
 而嶽先降神生甫及申何為乎其神至如此道通為
 一其心甚神神無方體易曰範圍天地天地在吾心
 量中也子思曰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萬
 物者聖人實發育之也此道非聖人獨有而衆人無
 也天下之所同也自此而上千萬億年皆此心也自
 此而下千萬億年皆此心也天者宣王之髙明地者
 宣王之博厚山川宣王之流峙雲雷風雨宣王之震
[019-11b]
 動散潤嵩嶽宣王之嵩嶽申甫宣王之申甫在古不
 為先在今不為今在後不為後渾然寂然昭然不澄
 治而常清不思慮而常明何獨聖人為然又何獨宣
 王為然樂平有老士王者曩數年夢令遣胥致命俾
 成先聖之宫且召之食期日二十有七至是黙符曩
 夢期日正同故王老感異捐金特盛此亦王老之有
 開必先也於戯人皆有是至靈至神古今一貫之心
 即天地之道即禮樂之原即文武之徳即三代之徳
[019-12a]
 而不自知貴不自知愛殊可念也能自知者千無一
 萬無一自知誠鮮而常知常明者又鮮自知者孔子
 謂之知及之常知常明者孔子謂之仁能守之自知
 非意慮之所及亦非捨意慮之所為意慮交作如四
 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人皆有是明徳而不能以
 自明能自明而又不能常明有時乎昬則不可以為
 仁仁者覺之謂醫家者流謂四肢不覺為不仁先儒
 嘗舉此以明仁無一物之不覺無一事之不覺無斯
[019-12b]
 湏之不覺如日月中天如水鑑昭明常覺常明自覺
 自明晝夜通貫顔子進乎此故曰其心三月不違仁
 其餘日月至者如仲弓之徒亦可以言仁惟日月之
 外亦昬亦違可以言仁不可以言盡仁顔子㡬於盡
 仁矣孔子六十而耳順則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
 皜皜乎不可尚已
  附錄
曾定遠既刋先生已易又刋所觧孔子閒居閒居真聖
[019-13a]
 人之言伊洛諸賢未嘗及之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不肖者不及賢者又過之中庸庸常也弃日用平常
 而起乎意説吾不知之矣嘉定元年十月六日彦悈
 敬書
熠頃侍教於知丞趙公嘗言楊先生昔著孔子閒居觧
 熠請之而未獲近乃寄示誠足以開悟後學因鋟木
 以傳之夫孔子之言見於六經論孟者人所尊信推
 雜出傳記者雖戴聖所傳人猶未之盡信推大學中
[019-13b]
 庸先儒所推尊故學者講誦至若孔子閒居昔賢未
 嘗留意今先生首發明而誨觧之得非所謂五至三
 無皆斯人良知良能苖裔發見於心端誠可體察而
 用力者歟彼㘴談髙遠而不隠諸内心者可以自省
 矣嘉定戊辰十一月甲子學生廬陵曾熠謹書
四明楊先生已易先生挈古聖所指詔學者遂成此書
 知有此書者衆好者鮮彦悈事先生舊矣負丞言水
 邑士曾定遠篤信好學久藏此書一日擕示彦悈曰
[019-14a]
 先生推明心量之大使人讀之萬善備具思與朋友
 共將刋諸版俾彦悈書于後噫定遠其有得於先生
 之言乎彦悈起敬起恭以謂聖人之易不離先生此
 書不離定遠篤好欲刋之心不離刋者之手不離觀
 者之目不離誦者之口不離聽者之耳又不離不刋
 不觀不誦不聽者之耳目口手斯㫖彦悈實有覺於
 事親從兄喜怒哀樂兢兢業業日用之間先生字敬
 仲嘉定元年六月六日學生承事郎知吉州吉水縣
[019-14b]
 丞趙彦悈敬書
楊先生已易曩先生宰樂平時嘗加改訂熠得其本因
 謁知丞趙公是正之鋟木以詒同志或者猶謂先生
 復有所改近趙公為轉致諸先生之前而先生不復
 加損則此為定本矣夫六經論語之書言天下之義
 備矣迨孟氏興而復出性善飬氣之説自孟氏沒更
 秦歴漢以至于今前聖之意隠然而未發者乃有橫
 渠之西銘雖然西銘之意認天地為一家而已易一
[019-15a]
 書悟天地為一已其流行發見精粗畢備厥功益大
 學者誠能沉潜而反復之於其一理渾然之中知其
 萬理森然莫不具在反諸吾身覺其機之動而體驗
 推放之雖馴造聖賢之域可也嘉定戊辰十月甲子
 廬陵曾熠謹書
  楊先生囬翰
簡咨定遠契好長書細楷遠以見示備著深情跋語及
 大學簡所未安大學非孔子之言定遠曰體察曰隠
[019-15b]
 諸内心是未信此心之即道故更體察更隠也體察
 與隠皆起意孔子戒學者毋意曰内曰外皆起意此
 與大學同病曰止曰定曰静曰安皆意也孟子曰勿
 正心而大學曰正其心又曰先誠其意先致其知又
 曰在格物皆意也益可驗者篇端無子曰定遠更需
 餘言然已易閒居觧亦詳矣略復不縷縷簡咨
熠再以書叩老先生其略云 平常正直之心雖人所
 固有然汨沒斵䘮所存者㡬希平時憧憧徃來於利
[019-16a]
 慾之塗而牛羊斧斤若是其濯濯幸而聞大人先生
 之言是為之涵飬為之克治待其膠擾之暫息清明
 之復還於是良心之苖裔善端之萌蘖時時發見焉
 必也體而察之隠而度之持循執守久焉而後安止
 精熟不失我心之本然今懼其起意也不敢體察不
 敢隠度坐聽是心之所發則天理與人情並行真誠
 與偽念交作果何以洞悉其然否恐放其心而欲求
 者不可以如是竊嘗深念欲遵先生之教全其平常
[019-16b]
 正直之心不體察不隠度不起意於中又不可汨然
 無所事若枯槁者之為也熠輒欲於此加閑邪之功
 可乎使邪既閑而平常正直之心自見如雲隂觧駮
 而日月之體自明由是坦然由之而無疑沛然行之
 而莫禦下學之用力果可以如是否乎
  老先生復賜書畣云
簡咨定遠契好兹又得手帖備見問辨不鹵莾然定逺
 謂汨沒斵䘮所存者㡬希待其膠擾之暫息清明之
[019-17a]
 復還是定遠猶未自覺自信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日用豈無膠擾易曰變化云為膠擾乃變化即天地
 之風雨改冥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孔子曰吾未
 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此皆道心之變化定逺豈自
 旦達暮皆為邪改邪足矣孔子曰改而止邪改即止
 不可正其心反成起意是謂揠苖所謂芸苖乃去惡
 草即改過已易閒居觧並收已四月廿三日簡啟
熠刋已易閒居觧因紀歲月僣書數語於卷末嘗以書
[019-17b]
 請益老先生徃復之間兩蒙報教始謂平常正直之
 心即道而體察隠度者未免起意再謂日用變化豈
 無膠擾但當改過遷善而止熠反復敬誦老先生之
 言乃知此心虛明萬物萬化盡在其中君子所以用
 力於仁學而不厭者必有事焉初非臆度料想之謂
 也輙合已易閒居觧為一帙并以二書刋其後敢不
 服膺以無負老先生循循之誨嘉定己巳六月望曾
 熠謹書
[019-18a]
 
 
 
 
 
 
 
 
[019-18b]
 
 
 
 
 
 
 
 慈湖遺書卷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