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慈湖遺書 > 慈湖遺書 卷十三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慈湖遺書巻十三    宋 楊 簡 撰
  家記七 論大學中庸/
言有似是而非似深而淺似精而粗足以深入學者之
 意其流毒淪肌膚浹骨髓未易遽拔者正以其與學
 者心術之病同故合夫學者心術之中其潔清無滓
 濁者寡矣孔子誨仲由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者以不知為知者徃徃如是盖其用力之久積學
[013-1b]
 之深自以為窮高極遠蔑以加此惟無詰焉詰則必
 窮否則好已勝而已矣其中心亦豈能洞焉而無少
 留阻自近世二程尊信大學之書而學者靡然從之
 伊川固出明道下明道入德矣而尤不能無阻惟不
 能無阻故無以識是書之疵大學曰欲治其國者先
 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
 心判身與心而離之病已露矣猶未著白至於又曰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013-2a]
 在格物噫何其支也孔子無此言顔曾亦無此言孟
 子亦無此言孔子曰忠信曾子曰忠恕孟子亦曰天
 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已他日又
 曰仁人心也未嘗於心之外起故作意也又曰人之
 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又曰而勿正心豈於心之外必誠其意誠意之外又
 欲致知致知之外又欲格物哉取人大中至正之心
 紛然而鑿之豈不為毒又曰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013-2b]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孔子
 臨事而懼作易者其有憂患好賢樂善何所不可而
 惡之也是安知夫恐懼好惡憂患乃正性之變化而
 未始或動也又曰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聴而不聞食
 而不知其味孔子謂心莫知其郷而此必曰在正云
 者正意象之凝結孔子所以止絶學者之意者謂是
 類也又曰在止於至善夫所謂至善即明徳之别稱
 非有二物而又加止於之意禹曰安女止非外加止
[013-3a]
 於之意也穆穆文王於緝熈敬止渾然圎貫初無心
 外作意之態也而大學於是又繼之曰為人君止於
 仁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禹之安止文王
 之敬止豈頑然無用之止哉其見於事親曰孝見於
 與子曰慈發於博愛曰仁見於恭曰敬而此曰君止
 於仁臣止於敬父止於慈子止於孝何其局而不通
 也又曰無所不用其極是又意說也致學於性外積
 意而為道異乎子思無入而不自得矣胡不觀箕子
[013-3b]
 為武王陳洪範乎箕子之言極曰無偏無陂遵王之
 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
 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
 直論極如箕子誠足以發揮人心之極矣盖人心即
 道作好焉始失其道作惡焉始失其道微作意焉輙
 偏輙黨始為非道所以明人心之本善所以明起意
 之為害而大學之書則不然曰無所不用其極曰止
 於至善曰必正其心曰必誠其意反以作意為善反
[013-4a]
 蔽人心本有之善似是而非也似深而淺也似精而
 粗也又曰道盛德至徳可以言至也道不可以言盛
 也於道言盛是又積意之所加而非本也又曰知止
 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
 而後能得吁此膏肓之病也道亦曷嘗有淺深有次
 第哉淺深次第學者入道自為是不同耳是人也非
 道也學者學道奚必一一皆同而欲以律天下萬世
 無益於明道而反壅之道無淺深無次第而反裂之
[013-4b]
 人心自直自一自無他顧作而起之取而鑿之豈特
 大學之士不可以是告之雖小學亦不可以是亂之
 也小學雖未壯其良心固未斵喪也作是書者固將
 以啓佑後學非欲以亂後學而學者讀之愈積其意
 愈植其山逕之茅愈喪其正也孔子大聖其啓佑學
 者當有造化之功而三千之徒猶尚勤聖人諄諄絶
 四之誨有意態者則絶之曰毋意有必如此必不如
 此者又絶之曰毋必有固執而不通者絶之曰毋固
[013-5a]
 其胷中隱然有我者存則又絶之曰毋我如是者不
 勝其衆故門弟子總而記之曰子絶四毋意毋必毋
 固毋我然則學者難乎脫是四者自古則然而况後
 世乎然則無訝乎大學之書盛行于今未聞有指其
 疵者不可不論也
先生曰某少年不知禮記多非聖人語甚喜大學心有
 所忿懥則不得其正一章後因覺却於此章知非知
 道者所作夫忿懥則斷不可有至於恐懼若以威武
[013-5b]
 恐懼則不可或君父震怒而恐懼何不可好樂而好
 色好貨則不可若好善好學何不可憂患如為貧而
 憂患失而憂則不可若憂其不如舜或憂慮國家則
 何不可盖不知道者率求道於寂滅不知日用交錯
 無非妙用覺則於日用應酬交錯間自無毫髮非禮
 處故大學無子曰者非聖人之言孔子曰心之精神
 是謂聖孟子道性善心未始不正何用正其心又何
 用誠其意又何須格物見誨語/
[013-6a]
大學曰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
 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
 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吁作
 大學者其學亦陋矣小人情狀如此何足發明慎獨
 之學哉苟不如此則遂可以為慎獨乎踈略亦甚矣
 學道者固如此乎簡少時不知大學非聖人語甚喜
 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一章後因有覺却於此章知
 其非知道者作夫忿懥則斷不可有至於恐懼特不
[013-6b]
 可屈於威武而恐懼爾或君父震怒而恐懼何不可
 好樂而好色好貨則不可若好善好學何不可憂患
 而為貧而憂患失而憂則不可若憂道憂國何不可
 盖不知道者率求道於寂靜不知日用交錯無非妙
 用覺則於日用應酬交錯間自無非禮處故知大學
 非聖人之言益可騐者篇端無子曰二字
中庸不偏不倚之謂洪範曰無偏無陂無黨無偏子曰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學者往往以中為實體而致意
[013-7a]
 焉則有所倚倚即偏非中也堯舜允執厥中亦不過
 不偏不倚耳意微動則偏倚即謂不中既曰中矣而
 又曰庸何也至哉聖言可謂深切著明矣庸常也中
 道初不深遠不過庸常而已而智者自過之愚者又
 自不及賢者自過之不肖者又自不及切實言之曰
 庸常而已矣又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謹明其初無奇
 也所謂視者是也所謂聽者是也所謂言者是也所
 謂動者是也所謂心思者是也其有不思之時不言
[013-7b]
 不動不視不聽之時亦是也故孔子曰誰能出不由
 户何莫由斯道也又曰百姓日用而不知而人自不
 知自不信如終日懷玉而索諸人此喻猶未切也正
 猶孩提未辨寒暖終日流汗而曰寒也人日用此道
 而自不知何以異此及其省也其言常言也其行常
 行也不必加㣲意焉不必損㣲意焉而渾渾融融蕩
 蕩平平皜皜之妙我所自有雖終日思慮而如不思
 慮也雖終日云為而如不云為也似動而未嘗遷也
[013-8a]
 似靜而未嘗止也是妙也惟覺者自知而不可以語
 人雖强言之終不可以盡也故孔子曰中庸之為徳
 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見訓語/
子思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逹道也孔子未
 嘗如此分裂子思何為如此分裂此乃學者自起如
 此意見吾本心未嘗有此意見方喜怒哀樂之未發
 也豈曰此吾之中也謂此為中則已發之於意矣非
[013-8b]
 未發也及喜怒哀樂之發也豈曰吾今發而中節也
 發則即發中則即中皆不容私大本逹道亦皆學者
 徐立此名吾心本無此名學者放逸馳騖於心外自
 起藩籬自起限域孔門惟曰吾道一以貫之未嘗分
 裂也書曰善無常主恊于克一吾心渾然無涯畔無
 本末其未發也吾不知其未發其既發也吾不知其
 既發故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文王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知則失帝則矣事親事君非無知也應物
[013-9a]
 從事非無知也周公仰而思之孔子臨事而懼好謀
 而成非無知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油然
 而生忽然而止生不知所生而是非自明利害自辨
 止不知所止止無其所止無其事如此而知猶無知
 也如此而為猶無為也子思覺焉而未大通者也其
 卒章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此又分裂之意也
 孔子之言則不然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明乎
 孝即天之經地之義未嘗分本末也又曰哀樂相生
[013-9b]
 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
 可得而聞也即哀樂而發明其至未嘗外哀樂而發
 明其至也衆人自以為哀樂之可見可聞也孔子則
 以為實不可見不可聞也此惟洞逹者知之未至於
 洞逹者終疑也
汲古問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又曰中庸不
 可能何謂鮮能與不可能先生曰中庸能字此子思
 聞孔子之言不審孔子未嘗云能在論語止曰民鮮
[013-10a]
 久矣無能字如子曰中庸不可能也此能是用意矣
 道無所能有能即非道見誨語/
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
 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人心
 即道本不假求學者自昏誤求之外愚不肖罔然不
 自知固為不及賢知又加之意故又過之聖人歴觀
 天下自古人心不失之不及即失之過故為之屢言
[013-10b]
 再歎而深念之也愚不肖之不及不足多論賢知者
 之過皆於清明無體無意中而加之意或有動之意
 或有靜之意或有難之意或有易之意或有多之意
 或有寡之意或有實之意或有虚之意或有精之意
 或有粗之意或有古之意或有今之意或有大之意
 或有小之意意態萬狀不可勝窮故孔子毎毎止絶
 羣弟子之意亦不一而足他日記者欲記則不勝其
 記故總而記之曰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必如
[013-11a]
 此必不如此固滯而不通行我行坐我坐衣我衣飲
 食我飲食儼然有我者存凡此皆意中之變態不省
 吾心虚明牢執氣血堅持意態守焉而不知其非固
 焉而不省其妄雖賢雖智難逃四者惟顔子自知其
 受病之所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
 後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盖自知欲從之意去道猶遠
 至於三月不違仁則脱此患矣黙省寂然不動之妙
 何思何慮自清自明何高何堅無勞鑽仰何今何曩
[013-11b]
 無體無意夫如是故三月如一日莫究厥始莫窮厥
 終變化云為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渾渾融
 融又如萬象畢見于水鑑之中夫是之謂仁又謂之
 道此道可以黙識而不可深思可以略言而不可詳
 議自省自信則終日思為而未嘗或動未省未信則
 終日靜默而未嘗少閑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孔子
 於此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視聽言動聖愚
 則同一明一昏聖愚斯異此誠非告語之所及也雖
[013-12a]
 以孔子之聖亦末如之何已故良久而復歎曰道其
 不行已夫若夫於行言知愚於明言賢不肖者正以
 明夫行即明明即行今夫人之所以不行道者以其
 不明也是明也不以思是行也不以為不思即不為
 明猶强名而况於行乎此又非告語之所及見訓語/
先生曰孔子謂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矯汝以為何如汲
 古對云子路問强未明孔子何以如此荅先生曰矯
 者欲明故罔然無知既知而不學不能行其所知則
[013-12b]
 危矣即入小人之域書云人心惟危起意為人心又
 曰不起意非謂都不理事凡作事只要合理若起私
 意則不可如事親從兄治家接物若子哭顔淵慟與
 見其過而内自訟此是云為變化非起意惟覺者自
 知汲古對曰不起意便是君子坦蕩蕩而無一毫之
 累若起意則是小人長戚戚而無片時寧一先生曰
 是見誨語/
或問及其至也聖人有所不能不知聖人亦何有不知
[013-13a]
 也程正叔曰天下之理聖人豈有不盡者盖於事有
 所不徧知不徧能至纎息委曲處如農圃百工之事
 孔子亦豈能知哉何言之淺若此衆人皆能知之子
 思之分精粗裂本末知者獨得議之正叔不必論矣
 然而程之篤行亦豈易及不可不敬也但講學不得
 不辨明耳
汲古問中庸云天地之大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
 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謂天地至大而有
[013-13b]
 所憾者以祁寒暑雨之失中也君子之道中正不倚
 是以大而無或過故天下莫能破此説是否先生曰
 天地未離乎形君子足以範圍之也先生曰程明道
 謂至誠可以贊化育者可以囬造化誠有此也又謂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神無速亦無至此言
 善見誨語/
孔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至哉
 聖言破萬世學者心術之蔽可謂切中人心即道學
[013-14a]
 者自以為遠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其不知故人
 以道為遠則求道於心外不免於有所為道在我而
 求諸彼道不俟於為而求諸為夫是以愈求愈遠愈
 為愈遠萬古之學者其蔽一也舜曰道心明心即道
 易曰日用奚俟復求棄心而之外棄道而入意意慮
 紛然有作有為而益昏益妄矣至於昏妄是謂百姓
 日用而不知是終日懷玉而告人以貧終日飲食而
 自謂其饑渴也至近而自以為逺自有而自不認其
[013-14b]
 有夫其所以不自知者昏也所以昏者動乎意也如
 水焉撓之斯濁矣不動乎意則本清本明之性自不
 昏矣變化云為如四時之錯行而自不亂矣心無質
 體無限量而天地範圍其中萬物發育其中矣此無
 俟乎辨柝而知之本如此也自覺自信匪思匪為孔
 子深惜夫中庸平易之道人皆有之因其為之是以
 遠之復戒之曰人不可以為道深知大患在乎為道
 而已執柯伐柯近矣睨而視之猶以為遠者終於二
[013-15a]
 物也為道如伐柯終不近道然而舊習難於遽消有
 過不可不改則亦不為而已乎故孔子於是又曰改
 而止有過則改如有病則加之藥病去則藥可止人
 欲已盡則用力可止見訓語/
 
 
 
 
[013-15b]
 
 
 
 
 
 
 
 慈湖遺書巻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