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東塘集 > 東塘集 卷十一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塘集卷十一    宋 袁説友 撰
  講義
   講學
臣恭聞太宗皇帝謂李至曰朕年來無他好但喜讀書
用監古成敗仁宗皇帝謂輔臣曰近講詩見國風多譏
刺得以為鑒戒髙宗皇帝謂趙鼎曰朕居禁中自有日
課早閲奏章午後讀春秋史記夜讀尚書又曰有帝王
[011-1b]
之學有士大夫之學朕在宫中無一日廢學但推前古
治道有宜於今者要施行耳不必指摘章句以為文也
大哉祖宗所以治天下國家者其必由於學乎誠本朝
之家法啟佑乎後人者也臣仰惟皇帝陛下聰明睿智
得於天資厯數在躬繼天作子踐阼之初恭黙以執祖
䘮恪謹以隆父養倚信大臣收召人物崇廣言路敷求
直言此皆陛下疇昔講學之功其見於初政者已足慰
人心而愜衆望然而自古聖主臨政願治身致太平未
[011-2a]
有一事不由於學况陛下御極之始尤當以講學為先
自古聖主進徳修業終身而行未嘗一日敢忘於學况
陛下春秋方盛尤當以講學為急陛下之所謂講學者
盖將學而措之以治天下國家者也本朝吕公著有言
曰天子之學與凡庶不同夫分文析字聲律章句此世
之儒者以希利禄取科級耳人主所不當學也人主所
當學者觀古人之用心論歴代帝王所以興亡治亂之
迹求立政立事之要講愛民利物之術公著之言實為
[011-2b]
人主講學之要今陛下方上承宗廟之付託下慰四海
之觀瞻萬幾得失之端一念趨向之本小有未至即基
安危是故人主所謹端在一心正心之原實本於學盖
道者適治之路惟學然後道明以徳行仁者王惟學然
後徳進審為政之理非學何以逹理以義制事非學何
以由義古今有興亡有成敗學然後知所以興亡成敗
之本天下有利害有治亂學然後知所以利害治亂之
因人主有講學之功則明道進徳逹理由義可以成可
[011-3a]
以興享其利享其治人主失講學之益則昧道暗徳悖
理違義至於亡至於敗受其害受其亂事之必然無可
疑者陛下前日朱邸固已親近諸儒從容論講凡其開
沃聖心培植學本者可謂弗遺餘力則陛下於道徳理
義必已能洞逹而知所原本矣於興亡成敗利害治亂
必已能深究而知所畏慕矣陛下天縱聰明非凡所及
講學之益為日固乆然既承大寳天子之學事異初潛
故臣輙以為講學之事陛下今當舉行者其説盖有五
[011-3b]
焉一曰凡經筵講讀陛下或意有所未喻則詳為叩問
必至洞徹深曉然後已與之反覆問難使之開導聖心
知所鑒戒且不以他事而輟講亦不以拂意而倦聞若
止循故事畧無上下議論之益則雖積嵗累月於陛下
必無益也二曰經筵之例率朝廷入講陛下坐朝甫畢
聖躬豈無少勞急幸經筵諸儒僅了講讀不暇紬繹辯
論人主僅能迄事不暇叩問咨益講讀虚文莫此為甚
願頒睿㫖凡遇講日並候退朝供膳已畢然後入講下
[011-4a]
則從容敷繹以伸論議上則再三叩問以達未喻則講
讀之官不徒設矣三曰竊聞經筵目即見講春秋通鑑
三朝寳訓陛下方此臨阼委政大臣既無他事以擾聖
抱要宜増益一二經書輪以進講尚書一經句句皆明
治亂安危之本仁宗皇帝訓典事事皆為後世子孫之
法願増此二書以全講學之力四曰講官内宿祖宗欲
以夕召儒臣廣為咨問光武講論經理夜分乃寐意盖
出此願陛下遇講官宿直即賜宣對或以日間已講讀
[011-4b]
而意所未喻者再使詳解細説或陛下自以古昔治亂
興亡叩問原本使之開沃啟導或陛下萬㡬之務有疑
貳而未决者因以咨詢使之開誠獻納學念既専則學
力日進矣五曰古先帝王自唐虞三代以下至於唐末
正統之傳其君或善或否其治或得或失無慮百數陛
下凡遇進講或講官宿直以古帝王時取一君命講官
著論一篇凡其君之善與否其治之得與失詳為論議
相繼進入陛下觀其所論善者為法惡者為戒集為一
[011-5a]
帙常置左右或聖意有所未喻即於經筵夕召之時再
令元撰講官詳細開説不出數月古之帝王善否得失
盡在陛下目中可以為法而為戒矣凡此五説皆所以
為講學之地願陛下上法太宗仁宗髙宗聖訓講學之
勤下稽吕公著所論聖學之要出而於經筵講讀之間
入而於晝夜觀書之際不事虛文力求實學則聖心融
澈聖學髙明聖徳日新聖治日盛施諸政事無非有得
而無失措之事業無非有利而無害一毫之差陛下自
[011-5b]
不肯為一言之失陛下自不肯發事事中程度物物合
條理以至親君子逺小人數見儒臣尊禮正論則中興
之功太平之治誠可拱而俟也臣起自寒儒叨綴從列
論思獻納職守所繫瞻望清光之初不敢進無益之論
専以講學一事以獻陛下伏惟聖明以為當今急先之
務最切最要莫大於此務深思而力行之昔傅説之告
髙宗曰念終始典於學厥徳修罔覺監於先王成憲其
永無愆臣拳拳所奏惟陛下加念焉天下幸甚
[011-6a]
   講易
臣聞夫易畫於伏羲演於文王爻詞於周公彖繫於孔
子而易成於周矣故曰周易謹按乾鑿度云易一名而
含三義簡易也不易也變易也先儒之論以簡易不易
非聖人作易之妙㫖繫辭曰易之為書也不可逺為道
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虚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
為典要唯變所適凡此皆變易不窮之義顧豈簡易所
能盡耶自伏羲之時世質民純巧偽未作故雖三畫可
[011-6b]
以盡天下之變至神農堯舜取法八卦以明吉凶其大
者衣裳取乾坤而天下治降及夏商至周之世民偽滋
生禮樂闕壊天下萬事紛然而起三畫之易始不能以
盡萬變文王憂焉重卦為六十四重爻為三百八十四
又為彖辭以究八卦之用天下有變易不窮之事大易
為變易不窮之書或萬變藏於是而難見也則乾坤為
易之緼而藏者見矣或萬變出於是而難明也則乾坤
為易之門而出者明矣或莫不由於易也而後謂之道
[011-7a]
或隂陽不可測也而後謂之神盖變之道而天人之理
具焉是故隂陽變易而成萬物日月變易而成四時此
變易之見於天道者然也消長變易而成治亂情偽變
易而成利害此變易之見於人道者然也在天之變易
則有神化以運其妙造在人之變易則有明主以成其
全功今夫君子常用小人常斥則天下易亂而為治矣
純用誠實黜逐詐偽則萬事變害而為利矣此皆人道
之變易而不可以不謹也恭惟陛下道貫三材知周萬
[011-7b]
物舉而措之天下者大易之事業與天地合其徳者大
易之彌綸方且命召儒臣講明大易竊惟潔静精微之
妙窮理盡性之原陛下固已心感而黙識之小臣不學
不足以贊光明緝熙之盛惟是易之一書備究天人變
易之理頃者陛下親御宸翰書易泰卦以賜輔臣其於
材成輔相以左右民盖與天合矣至於人道變易使君
子常進小人常退以盡人道之變易者臣願陛下體易
之變明泰之㫖使天下常治而無亂萬事常利而無害
[011-8a]
兹誠宗社無已之休臣冒凟天威無任昧死戰懼之至
   子曰居上不寛為禮不敬臨䘮不哀吾何以觀
   之哉
臣聞無本不立無文不行天下之事未有無本而能行
者譬之水焉或盈科後進或放乎四海而其源深流長
者皆本也本之不立末亦不舉本末舛䘮而何事之可
行哉夫居上何以服人也而其本則在於寛惟寛厚長
者則使人愛之如父母矣為禮何以示人也而其本則
[011-8b]
在乎敬惟莊敬嚴恭則使人望之如神明矣臨䘮何以
感人也而其本則在於哀惟悲哀傷慼則使人依之如
子孫矣居上也為禮也臨䘮也皆事也寛也敬也哀也
皆本也本立於此而事自修本失於此而事皆廢矣使
居上而不寛則無以容其衆為禮而不敬則無以肅其
下臨䘮而不哀則無以盡其情本既失矣其如事何故
曰吾何以觀之哉古之聖人所以上而臨人内以修已
外以應物以理為本以本為用不敢輕用以悖理不敢
[011-9a]
忘理以廢本故能上而服人足以保其位内而正已足
以安其躬外而盡物足以接乎下夫以一人之身而上
下内外無一而不順乎理焉是不深可觀哉雖然抑又
有説也傳曰寛而有制盖寛而無制則優柔縱弛其弊
至於弱而不振矣又曰恭敬而無實盖敬而無實則令
色足恭其弊至於詐而弗誠矣又曰䘮至乎哀而止盖
哀而不止則傷生滅性其弊至於禮有所不行矣此又
用寛施敬致哀三者之要道聖賢所當深致意焉者也
[011-9b]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
   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
   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
   藝於從政乎何有
臣聞夫子之取人不束於一律不限於一門故天下之
才或小或大而皆適於用用之各得其地則小用而小
大用而大隨其分量以成就其功用抑皆有可觀者矣
豈特夫子以是而取人古之君天下者用天下之才亦
[011-10a]
不越此也季康子見孔門之士皆一時翹楚而未知其
所可用之地乃以三子發問焉而不知聖人固不以一
律一門而取諸人也子路之果足以斷大事子貢之達
足以通世務冉求之藝足以權物情三子之才其於從
政何所不可使聖人束以一律限以一門則必欲果必
欲達必欲藝三者兼得而後用之則天下之才將無可
為者矣此道也非康子所能知之唯二帝三王固常以
此權天下之才以收一世之用姑以堯舜觀之九徳咸
[011-10b]
事俊乂在官而至於庶績其凝夫三徳六徳固不同也
而皆各有所長堯舜悉因其才而官使之用能收庶績
其凝之效此人主用人之要道也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
   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臣聞所貴乎為聖賢者以其知命義之大戒而已能知
命則安時處順而不苟求能知義則砥節厲行而有所
立知斯二者則無適而弗安矣孔門之賢固多矣而知
[011-11a]
命知義惟顔閔二子焉夫季氏之於魯上則不能輔國
君以盡尊王之義下則不能安其分以正陪臣之名其
為不臣盖聖人之所必誅也方且以不義之富貴欲奔
走國中之賢士夫豈知閔子者盖樂道而忘人之勢之
賢也其視季氏不啻犬彘然顧肯為斯人屈哉費宰固
不足以凂子騫也藉使循而上之加於費宰數等子騫
亦不為季氏一出也而又可以使之哉此而可使孰不
可使也夫子之言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
[011-11b]
此孔門命義之戒子騫守而不失者也季氏之僭費邑
之畔其無道甚矣使之為宰而不肯就危行孰加焉然
且曰善為我辭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其言之
遜又如此則聖賢之處亂世固自有道哉如季氏之不
臣其心必謂人莫吾知也而閔子方不就其所使不屈
其所守所謂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㧞者彼然後心知
魯國之有人也以是知命義守節之士誠有益於人之
國歟
[011-12a]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臣聞天之生賢固有定分聖人之愛賢有不能自已者
顔子之亡夫子慟焉而歸之於天故曰天䘮予伯牛之
疾夫子嘆焉而歸之於命故曰命矣夫豈非賢之生也
固自有定分哉今夫子之愛伯牛也既執其手而形之
言又悲其疾而至於再復悼其亡而歸之命辭哀意慼
愴然有愛賢無已之意自後世觀之猶使人悲傷太息
[011-12b]
而不容已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
   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臣聞人之所以能休戚其心者以有欲焉爾夫欲者志
之所趨於此則樂於此失所趨則樂者為憂矣此常人
之情也是故有所欲不得其所欲則不樂無所欲未嘗
不安其欲則無不樂顔子之樂樂此而已何者簞食瓢
飲其視食前方丈何如哉居於陋巷其視榱題數尺何
[011-13a]
如哉然天下之至美生於吾心之至樂衆人以欲而顔
子以道耳不以貧窶易其念則視簞食瓢飲如食前方
丈矣不以富貴動其心則視居於陋巷如榱題數尺矣
人之所憂顔子之所樂也此心不變則此欲不作此樂
不改則此憂不萌人見其樂而顔子亦不自知其為樂
也如是而後謂之心齋坐忘焉謂之庶乎屢空焉求之
孔門固有慍見於絶糧矣固有陋於九夷矣而顔子獨
能以道為樂可不謂賢乎哉此聖人所以賢之再三而
[011-13b]
嘆衆人之果不可及也雖然憂樂人所未免者抑又有
富貴之憂樂者姑以堯舜觀之孟子嘗曰堯以不得舜
為已憂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已憂而漢董仲舒亦曰堯
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聞以位為樂故斥逐亂臣務求
聖賢是以得舜禹稷契臯陶賢能佐職教化盛行天下
和洽則堯舜所憂所樂者盖在於誅亂以求賢得賢以
致治是謂富貴之憂樂者顔子窮而在下耳若夫在上
之聖人其憂樂在天下豈特如顔子而已哉
[011-14a]
   冉求曰非不説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
   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臣聞自古聖賢學聚問辨進徳修業豈有他道哉曰志
於力而已矣傳曰惟學遜志又曰功崇惟志惟有志則
事必成矣傳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又曰力行
近乎仁惟用力則至於道矣盖志則在我而力則有限
也夫欲為而不能為此力也非志也事至於不欲為是
謂志弗堅矣力以有限而止此固非志之過志以不欲
[011-14b]
而輟是誰之過歟此夫子所以力戒冉求而遡其心夫
子之道門人所共説者鑽堅仰髙豈容一蹴而至自非
力有分量勉强持循而不自己則未免有中道而廢者
若夫有志於夫子之道朝斯夕斯不以日月而至如適
越焉必至於越而後止此志既堅此學必固其肯功虧
一簣而遂止哉今冉求非不悦聖人之道乃自嘆力之
不足然求也退夫子固毎進之其忍於此而不鍼其膏
肓乎故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畫止也謂其非
[011-15a]
力不足也特其志弗堅而自止耳使夫道愈逺而志愈
竭道愈難而志愈鋭其肯自畫於中道之廢乎故嘗因
是以觀古之聖賢如堯舜之汲汲仲尼之皇皇或孶孶
日行其道或不寢不食而思不如學此豈以力不足為
説哉此豈以中道而遂止哉然則為聖為賢欲學衆問
辨進徳修業者當自悦聖人之道始欲悦聖人之道者
當自立志始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011-15b]
臣聞聖人之教人必貴於辨名實也君子小人其為實
也固如天淵之有間一以虚名縁飾焉則其近似者難
辨矣自非聖人其孰能明之夫口道先王語而行如市
人此亦儒也名實之不辨則道先王語者豈不曰君子
之儒哉惟其所見者狹所志者小多欲以為奸操説以
謀利以私㓕公適已自便此所謂小人者耳使在上而
無聖人則其毒有不可已者一有聖人為之别白而是
正之則所以為小人者毫髪不能欺人矣此聖人之所
[011-16a]
甚惡而學者之所深戒也子夏之在孔門固非有此然
聖人作炳於𦕈緜毎不敢忽子夏方出見紛華靡麗而
悦意其名實之辨或昧焉故聖人以此預告之使其知
君子之儒其道以誠而不以偽以義而不以利以本而
不以末以公而不以私斯可以為君子之儒矣臣觀三
代以後凡為小人儒者幸而見用小則如漢張禹孔光
之徒大則為唐許敬宗柳璨之軰其為患何可旣也然
則君天下者其於用人之際庸可忽諸
[011-16b]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
   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臣聞中庸之言曰為政在人釋者謂在於得賢人也盖
得其人則治失其人則亂此不易之理也求之古昔上
而治天下下而治一國又下而治一邑莫不皆然子游
為武城宰孔子甞聞其絃歌之聲矣然一邑之中必有
一邑之望使為政者有所取法焉則教化易行習俗易
美聖人喜其為是邑也而民有向道之意此其功效必
[011-17a]
有自來故問之曰女得人焉爾乎謂武城之政其美如
此者必因得人而致也而子游果以澹臺滅明為對盖
行不由徑則是以直道而行矣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
室則是正已而不求於人矣直道而行必無主癰疽瘠
環之事正已而不求於人必無阿大夫毁譽之疑斯人
也其當世之賢人乎非子游之智其孰能知之非子游
之政其孰能用之宰斯邑得斯人致斯治宜其如牛刀
割鷄而收愛人易使之效也雖然治一邑者猶以得人
[011-17b]
為治為天下國家者苟得賢者而用之國之不治臣不
信也孟子曰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仁
不徧愛人急親賢也斯言也君天下者所當深致意焉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
   敢後也馬不進也
臣嘗觀舜之告禹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易稱
大人言行曰善世而不伐不伐云者不自矜伐之謂也
夫聖賢所以不可及者其惟此心乎不驕則此心必不
[011-18a]
伐故能安富貴而不敢侈處學問而不自足居功名而
持以謙有若無則其有益富實若虗則其實愈豐禹之
為禹而乾之為乾皆不外此道今孟之反魯國之大夫
耳其徳其行不詳見於傳記而其不伐之美若有不可
掩者聖人肯以人而廢言哉凡軍前曰啟軍後曰殿戰
以啟為難而敗以殿為難也魯哀公十一年魯與齊戰
魯師敗而奔孟之反不敢因敗而急奔而後入以為殿
焉是能於敗中而以殿為勇且於斯時也使孟之反以
[011-18b]
殿為負豈特自以其難為功哉又將暴白一軍之不能
勇也其矜伐孰甚焉今也方欲與衆同其罪不欲異衆
示其功既奔而獨殿非因敗而求生者也復不自以為
殿而謂馬之不進非敢自居於勇之名也是於有功之
中而有謙晦不自伐之美推是心以徃而禹之不伐其
功乾之善世不伐皆可以馴致矣故夫子表而出之以
告後世使如孟之反者亦能有不自滿假之意其視賈
餘勇以誇人者有間矣古之人其善行至於日日新又
[011-19a]
日新有加而無已者皆自不伐始夫惟不自為已足而
學無不足不自為已成而徳無不成此盖聖賢進修之
要道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
   今之世矣
臣聞堯舜之知人則以巧言令色為必畏夫子之論道
則以巧言令色為不仁巧言令色小人之事也持小人
之事而居於世以求悦於人取容於衆而無患難之廹
[011-19b]
已者此非治世之所有而皆衰世之時之人也何者惡
直醜正為衰世之風去佞嫉邪為治世之事善觀世之
治亂者盖即於此夫子當周之衰慨直道之不復行思
古人之不可見彼方以辨給相傾以謟脅相勝為之咨
嗟歎息而有言曰非有祝鮀之巧言而徒有宋朝之令
色則難乎免於禍矣甚言周衰道䘮巧言之佞令色之
美二者苟闕一焉則不可以自立也嗚呼此豈治世之
事哉大抵剛則難售柔則易入難售者其説必以正易
[011-20a]
入者無適而非邪此巧言令色能免於亂世者也惟天
下之聖賢斯能辨剛柔而識邪正是以顔淵為邦之問
夫子首告以逺佞人又曰佞人殆以言一堕於佞人之
計則其從甚易浸滛漸漬如火銷膏而人不知其殆必
矣此自古聖人之所深戒者也
   子曰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臣聞居者未嘗無出也不由乎户則不可出矣學者未
嘗無行也不由於道則不可行矣出必由户則無穿窬
[011-20b]
由徑之行行必由道則無非僻不正之心何者道則正
理之所自出而非虗無淡泊之謂又非矯激髙逺之謂
也有是事必有是理循理而行則無不合彼不合於道
者是不由於正理也君子之於天下也烏有不由正理
而能合於道哉雖然聖人由之而衆人則昧焉舍户而
出則所出者非正路離道而行則所行者非正理知出
必由户者之為正路則知行必由道者之為正理矣後
世異端既起詖説復附舍正路而弗由則不知出必由
[011-21a]
户矣舍正道而弗行則不知何莫由斯道矣於是以虗
文眩俗以汙習謀利聲氣以相援比周以相殖正户之
由正道之行漫不復問自非聖人著誠去邪而反之正
其不為天下國家之患者鮮矣然則行而不由於正道
者皆聖人之所必誅也
   日閲兩朝聖政
臣恭聞髙宗皇帝諭宰臣趙鼎曰朕居常禁中有日課
早閲章䟽午後讀春秋史記夜讀尚書率以三鼓罷孝
[011-21b]
宗皇帝諭講官周操曰朕在宫中並無他用心只是看
經史耳大哉皇祖之訓學有緝熈于光明所謂詒孫謀
而燕翼子者盖必由於學也仰惟陛下踐阼之初未遑
他務首開經幄添置講員増益諸經早晚兩講不以崇
髙富貴為樂而以盛徳日新為念臣去嵗八月初二日
面奏講學劄子陛下慨然垂聽出示講官越三日宣召
㣲臣玉音諭以悉行所奏中外交賀咸仰陛下學業之
篤根於至誠盖二帝三王之用心求以上繼髙宗孝宗
[011-22a]
聖學之盛也臣竊惟陛下日御經筵固有定式惟是暇
日與朝退之際皆是清閒之燕宫中庶務必不上闗聖
懐當此暇隙之時稍思日課之學如髙宗孝宗之訓定
課式於禁中庶㡬既有外朝講讀之勤又有内庭課學
之益臣恭覩髙宗皇帝聖政孝宗皇帝聖政二書皆是
兩朝七十年間大政事藏諸金匱不惟盛徳大業醲化
懿綱一一所當訓式而紀載明白事理較然觀閲之間
易於著心而入耳固不待講解而後明也臣愚欲望陛
[011-22b]
下以髙宗孝宗宫中讀書定課為法而復以聖政之書
専為宫中課程之學下祕書省繕寫兩朝聖政二書留
置日所御殿日閲數條以為定式設施措置之美惡法
令政事之修明熟味細觀再三紬繹積日累月不渝定
課則兩朝聖政之書盡畢觀覽良法美意皆在陛下胷
中出而見諸政治者将自脗合而無間矣此其事不勞
其道易行而其效必至者也臣拳拳愛君願裨聖學惟
陛下財幸
[011-23a]
   講髙宗聖政寳訓
臣恭聞聖㫖已於今月十三日開經筵所臣仰惟陛下
聖學髙逺緝熈光明稽古憲章宏濟極治臣愚戅亡識
敢陳管見仰裨邇英之末議惟陛下財幸臣仰惟太上
皇帝身濟大業紹開中興三十六年之間仁文徳功聖
神明武發而見諸立政用人愛民馭軍之際皆一代宏
模萬世丕式陛下嗣位之初即命詞臣纂輯作宋一書
揭名聖政親製序文藏諸金匱臣以不學誤䝉聖恩俾
[011-23b]
承中秘遂獲仰窺大政恭誦全文臣不勝至榮極幸陛
下方循堯道本於授受施之政事動協訓謨儻於聖政
之書日以繼日研覃不懈則於治體尤非小補臣愚欲
望陛下恭發詔㫖自今嵗為始以太上皇帝聖政同三
朝寳訓命經筵官日以講讀永為定制俾之紬繹大典
咨沃聖衷陛下進而定省得之面命退而講論得之方
册益以彰率由舊章之意行堯之道與天無極帝王之
學莫大於此臣何幸得親見之臣謹昧死以請
[011-24a]
   進讀髙宗聖政
某仰惟主上以大有為之資親奉付托之重重華協帝
以舜事親定省慈闈以天下養嵗踰二紀亘古所無大
故非常聖心痛切至性盡於父子孝誠通於神明斷自
宸衷躬行三年之制悲憂過禮哀極有餘盖自三代以
來明君聖主不能黽勉而力行者主上發於至誠躬履
䘮彞舉無違禮跨越今古焜燿簡筴貽訓萬世甚盛甚
休某仰惟髙宗皇帝身濟大業紹開中興道備徳全功
[011-24b]
大仁顯形之謨烈施之政令配天地參化育散在天下
而載諸史牒者盖非鋪張揚厲得以究其萬一也惟茲
羮墻之念方切於宸慮則夫聖有謨訓豈一日而可忘
恭惟乾道之二禩主上首命儒臣纂輯建炎紹興之大
典作宋一經揭名聖訓貽謀燕翼悉聚此書御製序文
藏諸金匱某頃䝉聖恩擢丞中祕得以仰窺大政拱誦
奎文不勝至榮極幸主上方極孝慕思報大恩惟有循
舊章憲成式以寓罔極之念以慰在天之靈庶㡬孝治
[011-25a]
有隆亡替某欲望敷奏恭發睿㫖於講筵所候將來開
講日以聖政一書命經筵官日以進讀俾之紬繹寳訓
啟沃聖衷以永孝思以宏治道以仰副主上倫制兩盡
之意實天下厚幸
  進講故事
   唐文宗嘗顧鄭覃曰試論我猶漢何等主覃曰
   文宣主也帝曰詎敢望是李石欲强帝志使不
   怠因曰陛下之問而覃之對臣皆以為非顔囬
[011-25b]
   匹夫耳自比於舜陛下當日引月長以齊堯舜
   奈何比文宣而又自以為不及惟陛下開肆厥
   志不以文宣自安則大業濟矣
臣聞人主之向慕治之本也天下於此占之焉始之向
慕者髙則他日之所成者必不卑假令力有不逮尚猶
可得其中始之向慕者卑則他日之所成者必不髙假
令勉强力行終必不能踰其始望傳曰圖王不成其弊
猶足以霸又曰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斯為下
[011-26a]
矣漢武上嘉唐虞尚且多慾唐太宗逺比堯舜猶不克
終况其下乎周公思兼三王仲尼潛心文王况人主乎
鄭覃以文宣比文宗未為卑汙雖文宗亦且不敢當而
李石遽非之必欲齊之堯舜不欲以文宣自安石真愛
君哉俾厥后為堯舜非堯舜之道不陳政為此耳
   賈昌朝奏伏見西夏僭狂今將出師以遺朝廷
   之憂臣竊謂此固不足慮而國家用度素廣儲
   蓄不厚民力頗困是則可憂自天聖以來屢詔
[011-26b]
   有司節省用度以至於今未聞有所施行宋受
   命八十載可謂治平矣然節愛之術有所未至
   邉陲雖寧而兵備不省徭役雖簡而農務不篤
   外厚幣聘而内豐廪給自餘虗用冗費難以悉
   數天下諸道若京之東西則可自足陜右河朔
   嵗須供饋所仰者淮南江東數十郡爾故田稅
   不足重以𣙜禁凡山澤市井之利靡有厚薄悉
   入於公上而民不得售加以不耕不織游惰之
[011-27a]
   俗蠶食為害都人士女燕安太平忘衣食艱難
   之患習尚奢侈重傷民力農所以困國之儲蓄
   所以不厚者職此之由夫國財民力縻於無用
   之日故當其有用不得不憂臣嘗治畿邑有禁
   兵三千而留萬户賦輸僅能了足其三年賞給
   仍出自内府况他郡邑兵不啻此推是可以知
   天下虗實矣臣又嘗掌京廪計江淮嵗運糧六
   百餘萬以一嵗之入僅能充朝廷之用三分二
[011-27b]
   在軍旅一在冗食天下太平已乆而財不藏於
   國又不在於民倘有水旱頻仍之災軍戎調發
   之急計將安出哉願陛下鑒已徃之失察當今
   之務取景徳已來迄於景祐凡百用度無巨細
   校其所入所出之數約以祖宗舊制其不急者
   皆省罷之
臣聞聖人之治天下未嘗生財也而財則自生未嘗理
財也而財無不理是豈有他術哉曰節以制度而已古
[011-28a]
之人其論生財也而歸之大道其論理財也而概之曰
義夫道與義固非為生之理之之具也盖道義者制度
之所自出而制度則本諸道義焉爾是故聖人於此立
之以為制守之以為度無事也而為有事之僃有事也
而為無事之儲上無横用而以制度行之身下無濫予
而以制度施諸人上不以不予為難下不以不得為念
無事而無傷財之患有事而無害民之憂此聖人足國
裕民而收富庶安强之效未有不出於此者仰惟國朝
[011-28b]
版圖全盛貨財充足至於慶厯嘉祐之間可謂極盛矣
而賈昌朝之奏猶懐調度緩急之憂首陳節省之䇿以
告於上者豈非雖以天下四海之廣田租山澤之利一
不之節則將以有限之入應無窮之須固有貽患於緩
急之時也方今天下版圖之數貨財之入其視承平之
時强弱盖可見矣然財之入也嵗有損而無益其出也
嵗有益而無損加之以水旱之蠲除重之以州縣之困
乏一嵗之入盖不足以當一嵗之出臣嘗畧較其出與
[011-29a]
入之數矣其嵗之入也當六千二百七十五萬有竒而
嵗之出也亦當六千六十萬有竒是固足以相當矣然
以天下國家之大而所出所入僅足以相當一有水旱
之蠲除州縣之困乏則又不足以支所出矣今夫小民
之家未嘗無所積也有一日之積有一月之積有一嵗
之積隨其所積之多寡卜其家之興替豈以天下國家
之大而大農所積曽不足支旬日也執事者其可以弗
憂哉然猶有可諉者則曰朝廷則有封樁之積也御前
[011-29b]
則有内藏之積也二者其將為有事之儲乎然封樁之
積臣亦畧知之矣錢約一嵗之積不過四十餘萬而嵗
有支用所出亦多其所積又實無幾矣内藏之積臣不
得而知也使果有所積耶其積愈厚則其僃愈可恃矣
其或未然臣未知所以為緩急之儲與夫為大農之計
也故臣不暇旁舉逺引願首以古人節以制度之訓中
以賈昌朝節省用度之奏而終以今日財計出入之説
以為臣進故事之獻惟聖主深鑒徃事而力圖之
[011-30a]
   漢文帝既聞亷頗李牧為人乃拊髀曰嗟乎吾
   獨不得亷頗李牧為將豈憂匈奴哉馮唐曰陛
   下雖有亷頗李牧不能用也帝迺復問馮唐曰
   公何以言吾不能用頗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
   王者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寡人制之閫
   以外將軍制之此非空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
   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决於
   外不從中覆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
[011-30b]
   其智能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强
   秦南支韓魏今聞魏尚為雲中守軍市租盡以
   給士卒斬首捕虜上功幕府一言不相應文吏
   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
   太輕罰太重繇此言之陛下雖得頗牧不能用
   之文帝説是日令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雲中
   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
臣嘗讀曽鞏本朝政要䇿其言曰太祖皇帝之制將也
[011-31a]
隆之以恩厚之以誠富之以財小其名而崇其勢略其
細而求其大乆其官而責其成至於論富之以財則曰
西北邊軍市之租多賜諸將不問出入徃徃賞賚又輒
以千萬李漢超守闗南屬州錢七萬貫悉以給與又加
賜賚漢超猶私販𣙜規避商算有以事聞者即詔漢超
私物所在悉免闗征故邊將皆養士足以得死力用間
足以得敵情以居則安以動則勝此可謂富之以財矣
鞏之言豈無所據而云哉盖英主之御將也誠知將帥
[011-31b]
武夫不可以文法拘不可以亷隅律苟不有以優其貨
財使之上足而下裕則彼將自營之不暇而何暇恤吾
士耶彼為士卒上不見恤於國下不䝉恤於將欲其無
饑寒胡可得也安敢望其死國哉然則太祖之所以優
諸將實使之推有餘以優吾士也建隆開寳成效可見
於此國家養兵自御前以及㳂江屯戍亡慮數百萬其
廩而給於官者月以計之人為粟二升有半人金七十
有七而月糧之數僅三斗耳彼其人有父母妻子之養
[011-32a]
疾病婚姻䘮死之費皆於是乎取則宜其窮餓怨嘆而
不已雖然其所給皆舊制也而何以特困於今日哉臣
嘗訊之軍卒之故老則以謂向者縣官廪而給之雖甚
微而諸大將所以優之者則猶厚也如韓世忠岳飛劉
錡之所部金帛賚及徒伍米粟厭足於與卒中雖變更
而後來所得猶擅酒酤之利囬易之息皆嵗以萬計利
入若此則士之藝且精者諸將且有以賞之也士之貧
且悴者諸將且有以賙之也厥後酒酤罷囬易廢凡軍
[011-32b]
中一毫以上之利徃徃捜括殆盡而將帥無復利權乃
又責之以小亷曲謹束之以矩寸規尺隄防議論之甚
偹上不能以自裕下亦不能以仰給士於是時始僅守
其升合之粟百什之金而囂然有旦暮之迫矣又日使
其父母妻子奔走閭井逐口腹之急殆同丐殍而其身
亦負薪織屨轉移末作且不自給彼其平居無事困饑
寒慮妻子出怨言方觖然有不平之意一旦有事其能
捐軀盡力於上乎此臣所以日夜深思動心而懼者也
[011-33a]
此無他惟其軍無餘利則諸將貧諸將貧則六軍之士
皆貧必先有以優其將將優能豫附士士附則令之死
國而不難此必至之理也且漢文帝豈真不能用頗牧
哉使帝知李牧盡有軍市之租賞賜饗士皆决於外而
不中覆則知所以優將矣今也魏尚以軍市租盡給士
卒而帝乃以一言之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則是未知
優將之説也由此言之帝之不能用頗牧豈誣言哉惟
我太祖任將之法逺過八代之所以優諸將者欲上下
[011-33b]
相通將士均裕故能兵威所加前無堅敵今上天悔禍
敵方困於北人之擾中國固未暇問而所以先上䇿為
有僃者要當急為之圖也然則捨任將之䇿而何䇿哉
臣願上法太祖皇帝御將之方如李牧饗士制勝之效
出馮唐一言之戒下御今日士卒之道特出睿斷如酒
酤如囬易如營運之類盡復異時寛大之制令諸軍得
斡旋自行施置闗梁弗征州縣弗禁諸將得専其利則
可以賞士卒蓄廪粟繕器械毋束以文法毋拘以常制
[011-34a]
毋責以小亷諸將稍富軍用稍寛下得以優數犒賚以
求裕吾士盖必先優吾將而後可以優吾士也惟陛下
實圖之
   慶厯元年十一月仁宗皇帝曰人臣雖以才適
   用要當以徳行為本苟懐不正挾偽以自蔽用
   心雖巧而形迹益彰朕以此觀人洞見邪正宰
   相吕夷簡等曰孔子第其門人而顔囬以徳行
   為首陛下所言知人之要盡於此矣
[011-34b]
臣嘗觀司馬遷之稱堯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盖該天
下之明者莫大於天窮天下之理者莫妙於神而堯也
悉同其功用焉夫以如天如神之大而逹諸知人之際其
辨邪正核真偽别賢否者果何所難哉而堯乃於知人
而難之豈以如天如神之大而反病知人耶誠以堯之
所難者不難於知君子而難於知小人也君子之行也
務實實則較然而易見小人之行也以詐詐則隱然而
難知何者真未嘗能亂偽也而亂真者必偽正未嘗能
[011-35a]
汨邪也而汨正者必邪使其顯然而為偽邪則人孰不
知之惟其巧於偽而似真則偽者難辨巧於邪而似正
則邪者難明此小人之至姦而帝堯之所難知者也恭
惟仁宗皇帝以堯之仁而覆澤萬物以堯之智而鑒觀
四方在位四十二年而所急先者必以知人用賢為務
故能朝多君子國無小人徳行名儒項背相望治安之
極上嫓唐虞可謂收得人之效矣而御朝之日方且歎
人才難辨戒邪心之萌聖訓昭然洞察真偽其曰人臣
[011-35b]
以徳行為本是知人材當以務實為先也又曰苟懐不
正則挾偽用巧而形迹益彰是知小人必以巧偽為姦
也又曰以此觀人洞見邪正是知用人之道當在知邪
正也大哉王言所以垂家法於子孫立丕訓於萬世帝
堯之所難者仁宗一言而無餘藴者矣
 
 
 東塘集卷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