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東塘集 > 東塘集 卷八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塘集卷八      宋 袁説友 撰
  進論
   論選舉當求可行
臣聞之天下之患莫大於使學者棄難而圖易因利而
求害也昔之聖人懼人之淺其所習也於是乎有所謂
難者而使之必知懼人之溺於所謀也於是乎有所謂
利者而使之必貴聖人非切切然於所可緩也葢舉天
[008-1b]
下棄難而圖易則其學之難者將使何人而知之舉天
下因利而求害則其事之利者將使何人而貴之聖人
固不安於此也嗟夫君子之學其亦求至於難者耳天
下之理其粗著於顯然易見之間而其妙寓於隱賾難
眀之際得其一説者不若得其説之全得其一意者不
若得其意之盡若以一説一意之易而遽止焉其何貴
乎君子之學哉聖人曰吾必使學者不棄難而圖易則
至難之理彼或可得之矣天下之事必有利害之殊世
[008-2a]
固可以去害而就利而又豈可因利而就害哉吾之心
將以致某利也然其致之甚艱利未及我而害己踵至
則亦為甚不可今夫學者固有以某事而致某利也若
以某事而致某害聖人安得不窮其致害之由而絶之
是二者之説常存於選舉之間衆人之所忽而不思而
智者每以為慮豈非為學者之所輕重抑有不可不講
者歟自周家有鄉舉里選之法而由漢迄唐其制屢變
而不一以至於我國家所以剔蠧而剗弊者亦靡不至
[008-2b]
天下之士率三嵗而偕計於鄉邦又程之南宫然後天
子親䇿而予之仕其察之不為不詳其官之不為不審
凡有志於此者亦莫不激昻淬勵以求自奮於一日之
程蓋亦以法之可行此天下所以常行而不倦雖然事
不以法而不生而法常以事而必變如今之選舉其大
槩固合乎人情若其間或有使學者棄難而圗易因利
而就害者此則不可以不革也何以言之士之於言語
文章猶人必有飲食衣服之具學之必以經猶衣之必
[008-3a]
以桑麻食之必以糓粟也捨桑麻糓粟而為衣食則其
用必不可久捨經而為學則其理必不可造而今之學
徒志於儻來之榮而不先正其在我者故以十人求之
而捨經習賦者則已七八矣彼非惡夫經也必曰習詞
賦者雖倉猝而可為而通乎經者非累年不可也知其
難而棄之而不知夫難者葢理之所㑹知其易而圖之
而不知夫易者實理之所闕也烏有以君子之學而自
闕其理哉噫言物者恥一物之不知問字者恥一字之
[008-3b]
不辨學焉而不志於通經亦已惑矣臣非敢以習賦者
之舉不知經也然其間或有以古人志學之年一朝挾
雕蟲之藝而遽被鄉書有老儒通經者之所不可得葢
有徒惑一時綴緝之工遂以謂過於通經隠奥之説此
其為大可革也往者朝廷兩行兼經矣然不待再舉而
又易之其説則曰詞賦非老儒之便也是以一變而不
復用不知其以經義進者若果有卓越之論雖曰賦不
及之要亦宜置髙等况其既通經學則所謂詞賦者殆
[008-4a]
不過在不能工巧之失必非蕪繆而舉不足讀也苟以
如是之説而試之又安足為老成者之病哉故曰棄難
而圖易也臣愚以為宜申前制所未盡者率自今日始
然前日之法嘗以大經之義二小經之義一以為一日
之長則其文或幾於太簡又安能盡見能否之實宜於
大經之義益以一篇而其小者則如舊制庶幾學者有
所本而不雜今川蜀之士來廷試者葢肇於辛未之春
以迄于今日而不變朝廷亦欲使其皆試于廷以均逺
[008-4b]
邇之勢而蜀之士子亦欲觀光上國或能為魁選之榮
若以此推之則亦何害之可云也而臣嘗得於蜀人之
言皆謂因利而就害者莫過於此夫蜀之距上都㡬萬
里方冬之仲月固以挈挈而在道彼以萬里之塗必有
數百千之儲而後可達然又道路奔衝之勞疾病安養
之事其貧且無力者必鬻産通貸而後行或以此而破
家者而往來之久力疾而歸抱疾而死者往往有之彼
之心固將以謀利也而或有破家者有殞身者此不亦
[008-5a]
甚可惻哉故曰因利而就害者臣愚以為宜立一格有
以酬其欲來之心而絶其就害之路凡魁蜀之省闈者
其恩列之視大魁畧殺一官而列於二三者則與廷試
之五名者等庶幾不失蜀人之本心而深革其逺至之
害然今之來者固不能却而使之歸若因其歸塗増其
驛劵亦足以為寒儒之助凡此皆能救學士大夫之病
而世之論者遂指為迂濶而不一言噫文章與時髙下
矣豈可使之棄難而圖易君之仁者善養士矣又豈可
[008-5b]
使之因利而就害也哉臣之所言其亦慮夫可為而不
為也
   論養士大夫氣節
臣仰惟陛下虚心以求言和顔以受諫固嘗有進言以
遷秩未聞有納忠而得譴者也然而在廷之臣不聞諤
諤以抗節惟知唯唯而取容昔之敢言者雖有斧鉞之
誅而猶且不顧豈今之世有爵賞之勸反有所不敢臣
有以知士大夫氣節之不立也蓋士大夫之氣節養之
[008-6a]
則鋭挫之則懾方其鋭也雖有斧鉞之誅而不懼方其
懾也雖誘以爵賞而不為惟養之於無事之時斯可用
於有事之際無事之時苟不先有以養之欲其用於有
事之時難矣方今天下外無邊鄙之憂内無盗竊之虞
雨暘以時倉廪以足正天子養尊士大夫養氣之時也
陛下不以此時有以養士大夫之氣節臣恐風俗自此
日委靡矣養氣以勵風俗當自朝廷始朝廷臺諫給舍
之官所以紏官邪而杜姦慝也朝廷之風采繫焉夫自
[008-6b]
執政以為可臺諌給舍以為不可於是有彈劾之章有
繳駮之奏所以示至公也陛下既已信其人則不可以
不信其言其人既是則其言不可得而非其人既非則其
言不可得而是陛下既信之於未用之始不當難之於
己用之後故臺諫給舍之所與是公議之所共與也雖
陛下不得以不與臺諫給舍之所不與是公議之所不
與也雖陛下亦不得而與之陛下非徒從言責之臣也
從公議也士大夫亦非畏言責之臣也畏公議也陛下
[008-7a]
當使天下畏公議不當使天下畏言責天下畏公議則
為正直天下畏言責則為私邪臣謂欲尊朝廷當養士
大夫之氣節欲養士大夫之氣節當使臺諫給舎得以
行其言百里奚愚於虞而智於秦裴矩佞於隋而忠於
唐盖不以氣節作之雖智者不免於愚苟以氣節作之
雖佞者可使之忠也臣願陛下許大臣用人其有可否
當與大臣辨之許臺諌言事其有可否當與臺諫辨之
許給舎繳駮其有可否當與給舎辨之辨之而是從亦
[008-7b]
何傷辨之而非不從何損都俞吁咈見於明良盛時可否
獻替是謂君臣合徳直道行於上公議伸於下士大夫之
氣節立矣氣節既立惰者必勤私者必公貪者必廉怯者
必勇方是時也陛下何為不成何欲不濟哉實天下幸甚
   論臺諫當伸其氣
臣聞聖人之治不務乎他而毎先其所以立國者立國者固
則其他非所慮矣何者立國在乎臺諫而臺諫之紀綱
則在乎士夫之氣焉耳氣之所在蓋將肅風采振紀綱
[008-8a]
紀綱既振則國之尊崇可以參天地而隆泰華矣然而
氣也者常患於易折而所以養之者實在上之人是故
激之則彊抑之則弱厲之則鋭消之則鈍而彊弱鋭鈍
之間倐然而不可測者苟不深愛而曲存之則委靡銷
鑠之氣殆無異於既痿之老其安能正臺綱而大國勢
哉臣葢嘗廣引曲喻而得夫為氣之説譬之風焉方其
始也藏於太空而冺然寂然常若無有及夫小有以揚
之則入乎奥室而不留重有以發之則折乎大木而不
[008-8b]
屈大有以鼓之則撓乎萬物而獨震此猶氣之在人隨
所激而後發至於風不鳴而卒歸於無焉則又似乎有
以遏之而氣且亡矣嗚呼聖人立國豈不欲安而無危
治而無亂哉惟無以激天下之氣則士大夫安於軟媚
之習甘於暗弱之行凡氣之在我者非惟不能肆且不
敢為夫以不能肆不敢為之人而居於臺諌之地宜其
紀綱之實悉廢放而不舉而耳目所寄徒為文具而莫
之恤使天下之小人得以無所忌憚國且不安而不治
[008-9a]
矣故夫不先愛養其氣而激發之臣未見其能立國也
今國家有臺諌之官正以為天子耳目之寄朝廷有大
政事而臺諌得以議其不然人主有小過失而臺諌得
以救其弗逮百官有大奸慝而臺諌得以斥其所為紀
綱之立風采之著悉係於國之安危者此固非軟媚柔
弱之氣能聳動而發揚之其必有凜然若神明之不可
犯者則臺諌之紀綱可以坐舉而不廢今若抑之而使
不彊消之而使不鋭其煜然之光晦蝕之而無餘淵然
[008-9b]
之精隱遏之而不露此其為氣將墮於小夫孺子之域
又安能振其紀綱以維持其國哉方今天下之大固非
可以一事論而大者如百官之賢否庶政之得失民情
之休戚四夷之叛順正臺諌之臣所當竭智極論而不
忘而徃年以來臺諌不得而自肆惴惴然常若鼎鑊之
臨其前者故事之小者或敢於詆議而事之大者且噤
口而卷舌矣官之卑者或敢於彈奏而官之穹者且斂
袵而下首矣此非出於所不能言葢其人自視為不可
[008-10a]
故迄於瑟縮而不敢進雖然陛下亦豈肯使之索然而
至此哉臣愚闇忘身妄議國事雖未必舉得其實而毎
見夫或者之言以為臺諌之氣所以委靡者葢有二説
其一曰將以論某人也而某人為有權則某之論且不
行矣又未幾而黜之他官意曰某人不當論某人而致
此黜也夫有權者以有罪而論而論事者以無罪而黜
彼人臣之心莫不以遷為榮以黜為戒今且以論事而
黜也其敢復有言哉方其自臺諌而易為他官雖或為
[008-10b]
陛下不測之權固不可以區區黜陟而論然其心亦謂
陛下心不樂其如此也安得不稍自戒以全其身耶此
氣之所從靡也其二曰朝廷之官固有數路就其間而
推之如臺諌尤清且要也然比年以臺諌而久為侍從
者止一二人由他官而安於侍從者亦多有矣豈非既
以言事為職一有所言而或犯衆怒已不朝夕而又去
固不若捨臺諌而為他官唯唯不言者之速且久也使
人人而果懐是心則臣見臺諌之司亦幾於虗文矣此
[008-11a]
氣之所從靡也仰惟陛下樂聞切直之言常若不及飭
戒有司猶先於言詞之剴切者况欲使臺諌無故而曠
職哉臣愚以為宜稍寛臺諌之責凡以論某事而彈某
人者陛下悉以聴之其論而當者亟從褒賞而其偶弗
當者則亦務納其言毋遽遷之他官以為遏言之舉使
其氣得以日伸於冕旒之前可以因言而自壯凡進擢
之間宜一視從官使之樂於所遷務竭其獻替者以為
奏若激而厲之者如此則彼必謂陛下奬借臺諌者異
[008-11b]
於儔輩此雖處以孱懦無能之人亦必激昻而奮厲將
見氣之所遇可以狹宇宙而隘九州矣國何患其不立
而臺綱何患其不舉哉臣嘗觀世之儒者皆指西京為
軟熟東都為矯激且曰東漢多名節慷慨之士者由光
武用一卓茂以致之而臣則曰不然西京固非軟熟也
朱雲一言之奏至折檻而不惜漢帝方有勿葺之語此
其氣象其真軟熟者耶彼光武之教實有見於前人而
李膺范滂之徒葢朱雲有以先之耳陛下試熟思之足
[008-12a]
以見氣之係於立國者如此其大也
   論臣職當先民事
臣聞之天下之民所以既愛其君而又愛其君之臣者
其故何也君政之有所先後而臣知君之所先者而力
行之如斯而已今謂天下之民而愛其君其誰曰不可
而曰復愛其君之臣人誰肯信之哉嗚呼政固有先後
也為之臣者毎先於民之所以事則民將曰吾君之安
覆我者舉屬之其臣矣當此之時雖使草木之無知亦
[008-12b]
將愛其臣之志於我也况其至愚而神又庸可欺哉然
則使天下之民既愛其君又愛其君之臣此其氣象葢
與唐虞之時無二致若其臣緩於民事而他求焉將見
為之愈多而下愈不悦刼之愈至而民愈不應不特不
愛其臣併與所謂愛其君者亦薄矣此天下所以終不
可治而庶官所以無益乎安危也葢昔唐虞之時都俞
一堂之上者朝夕不過民事而勤懇周至若慈母之愛
其子出於其意之所誠然是故雖以臯陶明刑之臣而
[008-13a]
民猶懐其徳彼其所以愛臯陶者已如此則其君雖不
欲垂拱而無為也其將能哉臣故曰既愛其君又愛其
君之臣此與唐虞之時無二致也國家以祖宗積累之
休深仁厚澤其締結於民心者固非一朝夕之故凡舟
車所至霜露所隊誰不知愛吾君哉而臣獨慮夫為臣
而或不知其民則民將以其臣舉無預乎我也夫謂其
臣之舉無預乎我是民之與臣殆岐然而為二事而不
知夫君猶心也民猶體也臣猶手足也疾痛疴癢動於
[008-13b]
一體則手足震掉亦不期而自應今若手足不能以䕶
其體則一心擾擾固不容於自佚烏有臣之與民可以
岐然而為二事哉臣嘗因是以觀朝廷今日之政其大
者莫過於民之休戚然而君門之逺下情固難於驟進
非有與之朝而諮詢暮而獻奏者則聖人亦安得一一
而聞之哉臣以謂宜於任官之時専其任者有一而廣
其求者有二何者夫自一命以上徃徃太半皆能言之
士而法之所制雖有片言彼亦何因而見天子今之檢
[008-14a]
鼓二院亦為芻蕘進言之門然未信而諌政有難於遽
合者考其無所不言而人君不得不聞有司不得不行
者莫先於臺諌葢其紀綱之地政所以紏姦邪而滌弊
政可以肆意於一言凡民情之休戚他人不得而竊議
者而臺諌之臣乃得詳論而熟究此豈可苟授之哉故
莫若於始擢之日立為一法凡為臺諌者必已厯州縣
而後可葢州縣之官皆諳厯民事之久其利與害又前
日之所備聞者彼一旦有能言之隙而陛下更責以愛
[008-14b]
民之事將有竭誠罄慮盡思其所以在民者以為説一
説行則一利在民一利興則天下受賜縱十失一二而
利之七八者亦不少矣若昔之所任者舉非州縣之職
則毋以臺諌選焉臣非謂其民事之舉不知也特其所
知者不如親厯之為盡耳是故聖人之任人常欲用其
所有餘而不欲用其所不足與其使不足於此者以為
説孰若以有餘者而言之哉故曰專其任者有一也今
夫經筵之官皆所以接天光而聆聖訓也且不特専於
[008-15a]
言語文章之末而其治之係乎國體者亦得以納忠至
於館閣之臣實多一時之俊乂皆上之人儲之以待用
也至有不朞月而被對者其啟沃之奏亦多以次而施
行是二者蓋陛下之所眷顧而其人亦自謂某職之可
以言也要宜悉責以民事凡經筵之官於講讀之際令
以旬奏劄子而館閣之臣許以不時之覲且進言以民
事須博採民之利害務得其可利者而興起之而其害
者卒議廢弛若果有可行之實毋以虚文示天下使有
[008-15b]
司見於必行行之至於必久而後已故曰廣其求者有
二也庶幾斯民之在天下謂吾君之任其臣者舉不出
於小民之事而其無所赴愬之憂或不告而自去將有
欽戴其上愛及於吾君之臣者陛下於此時可以不動
聲色而薄海内外均有和氣其亦有自來矣苟為不然
處臺諌者不知其民而溺於泛泛無綂之説居館閣者
不知其民而自處於不敢言之地以民之休戚而為越
秦之視臣獨不知可言而不言則將誰與之言而誰與
[008-16a]
行哉
   論淮守當任武臣
臣聞之聖人之於天下所恃以為固者何其詳盡而曲
至耶然或有時而不可恃者豈士卒疲懦而失其守歟
城郭卑薄而失其勢歟抑亦糧不足食歟器甲不足用
歟此數者又皆聖人之所已治也夫既已治之而曰或
不可恃則是任其事者之非才也嗟夫聖人之重某事
也則必重某任欲重某事而不因其才則必聖人自為
[008-16b]
而後可而聖人固不暇乎此也如是則各因其才而已
矣蓋嘗言之聖人之用人如工師之制木為楹為桷者
不可為棟為梁若處楹桷以棟梁之居雖頃刻有不能
立者何則其任有輕重故其才有小大今聖人欲使天
下之險無一日而不固此其所以守之者蓋不啻棟梁
之居若非其才而處之政恐非楹桷之所能及也自昔
者曹公濡須之役而後江淮為戰區自東晉合肥之功
而後江淮為要壤蓋江者所以固内而淮者又所以蔽
[008-17a]
江也故夫恃江者不若恃淮譬之衣重裘焉一裘毁則
一裘可恃苟非重裘則一裘毁且盡矣是則恃淮之術
固不可以不論而其重之之䇿莫過於擇剛勇果毅之
才與其熟於固守保禦者然後可今若泛泛然而任之
則彼亦泛泛然而守之夫以聖人所恃之壌而付之泛
泛之才臣見其可以為名而不可為實也方今可恃之
險固難以一二論而其蔽大江而衛上都者蓋莫大於
兩淮皆所以籓籬其内而扄鑰其外此豈可不惟其才
[008-17b]
而守之哉陛下方休養生靈兼愛南北不忍以一戈㦸
之㣲以毒天下思以堯舜三代之得民者以力務而安
行之雖江之與淮其守禦之事固非廟堂急先之務然
而臣愚以為善處安者必有常安之術善處治者必有
常治之理成王不以盈成而廢四時之教宣王不以既
攘而怠車馬之修而蕭俛之銷兵張説之去府衞皆足
以禍後世陛下蓋非以不言兵而遽忘其守也故夫守
淮之説在今日而為可行臣書生不習兵事固不敢妄
[008-18a]
議軍旅之政然因可恃之險而議夫守之之䇿則臣尚
可一言之今兩淮臨邊之郡皆敵國之隣境所與平日
往來而狎習也自和好之約復堅雖無馳逐蹂踐之傷
然其唇齒之邦要不宜無常守之䇿是故城郭之固與
隳器甲之備與廢士卒之强與弱金糓之匱與盈與夫
防守之嚴不嚴機畫之善不善毫釐之差其弊或至於
四出凡此者固非無識之儒可以優游而深通之也今
考臨邊之城不下十餘郡若平日不先為自强之計一
[008-18b]
旦苟有小警恐非倉卒所能責成如是而欲以自强蓋
南仲城朔方之所甚難也且今之守邊郡者其才果何
如哉直節堅勇足以獨立而不移智畧縱横足以臨事
而不惑藝能詳敏足以制變而不亂凡其人之果如是
者必非儒生文士之所常為此必有將帥之才與其諳
於武事者然後至此今也不然類多一時之儒生或任
子之稍稍能為者皆得以守邊矣若責之治民彼固無
可辭者而至於守禦之際政恐因陋就簡必非可為異
[008-19a]
日之恃也以臣觀之必有舉其一而十者不治為其小
而大者不修此其為患固不在於國家閒暇之時是烏
可不因其才而任之哉試以事之小者喻之為耕者必
問農為織者必問婢為斵者必問工理也若無農也而
婢為之耕則將鹵莽而滅裂無婢也而工為之織則將
斷而不整無工也而農為之斵則將扞格而難操蓋有
如是之事者必用其能如是之人而其事之不如是者
則又非某人之所可勝也然則陛下亦用其所當用者
[008-19b]
乎為今之計莫若申舉舊制命樞府侍從之臣以武臣
之可用者多為論薦舉某人則列某實曰臣以某事而
舉某人也既以名聞則考之僉言證之已試使之分守
兩淮臨邊之郡陛辭之日厲之以必為而重之以賞罰
而次邊者則文武有不必拘聴其久任而不為兩嵗代
易之法若以有勞而遽遷則是因其小有所為而亟止
之也至於郡之民事則以監郡者尸之不過數年其守
禦之間必有大可觀者雖然尚有可言也自往嵗師旅
[008-20a]
之興而淮壖又多羣聚之大冦椎埋發冢以相刼於市
肆少者數十輩而衆者亦百餘人即其警捕之職必首
於一邑之尉而為之尉者類皆柔弱䛕懦之吏非有强
敏之䇿可以誅鋤而擒制夫使小姦一日而不除則大
盜將滿天下矣此亦不可不為之計也臣以為如淮之
尉宜悉注武臣立為定法必其夙有武功者然後得以
擬注蓋其氣力筋骨可以披荆棘而犯霜露必能弭盜
賊之姦以上輔守臣之所不逮者如此則兩淮之間庶
[008-20b]
可因人而恃險而異日緩急之頃亦無遇事面墻之弊
其為利害豈不逺且大哉噫漢高既定天下且欲得猛
士以守四方陛下縱前日未得猛士又豈可但已而不
為今日所也
   論銓曹當革其弊
臣聞之天下有常事聖人有常法天下有變事聖人有
變法事之常者可以常法治而事之變者不可以常法
拘也嗚呼所貴乎法者以其一定而不易而聖人乃有
[008-21a]
常變之異者獨何歟盖聖人能使天下舉無弊事而不
能使天下舉無弊法結繩之政在堯舜已不可行井田
之制至漢唐已不能用而必曰法者一定不易得乎哉
大抵事之必有法猶口之必有言耳之必有聴目之必
有視而法之不能無弊者亦猶言之不能無疵聴之不
能無蔽視之不能無惑也今指某事而曰可行也則必
某事之法為可行指某事而曰可去也則必某事之法
為可去聖人固不能使可行者必不行可去者必不去
[008-21b]
使可行而必不行則是事之常者復變其法使可去而
必不去則是事之變者復因其法矣無故而變其法法
則愈變而事愈不行無故而因其法法則愈因而弊愈不
去此其為患特在於不知法之所以為常變者故其弊
遂至於此蓋臣嘗因是以觀自古銓選之法以為莫詳
於唐今考其書所謂一時之制毋慮數變而立長名之
榜或不變而得平允之稱如盧從願裴行儉之徒皆能
熟察士夫之情而深考銓曹之弊故其規畫毎如人意
[008-22a]
後世論銓選者必以唐為稱首豈非遇事之變而知以
變法治歟朝廷嚴天官之選未嘗肯以輕授而銓衡之
法又權其事而後議然而事之繁夥不可勝計而法之
出入毎有不免與事俱靡者此必有可變之法存於其
間而議者特未之察也陛下踐阼以來凡少常伯之臣
皆有議法之意如嚴銓試之格有以澄入流戒吏胥之姦
有以開公道明保官之令有以考行實優已試之仕有
以限差注此皆因時度宜不拘於一法之立然有無窮
[008-22b]
之事者必有無窮之法其法為無窮則其弊亦無窮故
臣以謂方今銓曹之法其可行者有二而其已弊者有
三何以言之今天下命士有不三嵗而增者數千人而
吏部之闕常自若也一闕之注居之者一人待之者二
人而擬之又一人逺者七八年近者三四年士夫囂然
而歸往往坐食五六年而未仕此猶不足慮也然當其
調官之日來者毎以數百人而吏部或無闕以應之又
不過取其尤逺者使之始得一闕而去莫不咨嗟歎息
[008-23a]
集之都下若有甚不美者臣嘗察其調官愈多而得闕
愈逺多為初官耳要宜於初官之闕稍稍立一法以寛
之若徒泥銓試之格欲更以十而取一尤足以致仕者
之怨且今之尉職實先捕盜固不可以冗員目之近日
邑之有盜者多非尉吏所可獲蓋其勢不能獨禦耳故
莫若因其職以益其員凡一邑悉置兩尉而東西之職
其俸禄皆均而終更亦以三考夫既能隆一邑之勢而
吏部之闕亦可一旦而増數百若復計其待之者則足
[008-23b]
以應千人之須恐或能為闕少之助猶愈於坐視其逺
而不之救也既下增置之令則未擬之初皆為見次宜
以調官有賞與其試在前列者方得注擬若再擬之日
則不必較此矣或曰有一官則一官有廪禄國家方有
乏財之嘆固不堪此冗也而邑之弓手猶不足以供一
尉况兼之哉臣曰不然邑之下吏其禄少州縣自足以
應之月不過數十千且又星分於天下其所出殆非甚
費者邑之弓手本非不足也特患於邑之令佐或分以
[008-24a]
自役或析以假人今若革去二弊而盡歸之尉更總十
之二而増募之則二尉役之有餘此法之可行一也得
一官者必已試而仕其不然者雖有非常之賞舉不用
也而獨不知前日未試而仕既罷而調者何不使之必
試而後調耶今之在官者固非一一皆已試也必有援
賞於未嚴之初以恩例而免者以年及而免者以堂除
而免者以嶽祠而免者若待其解官而來宜考其已試
與否苟未試也必不可以不試亦不以薦剡既充而竟
[008-24b]
免如此者恐不止千餘軰若以漸而究之亦可澄調官
之選此法之可行二也今吏部之法有以區區之賞而
得射暗闕者夫暗闕固不易得也且又非當出之次或
以佳地而可居或以待者之有故是以挾賞以必取殊
不知以名器之公而使吏輩得以金錢而相易何者某
人而有賞也囑之某吏曰吾將取暗闕也夫某吏者必
知闕之孰為逺孰為近故得金者告之必亟而不得金
者吝而不告亦可疾矣若削去暗闕之法止以賞典為
[008-25a]
差注之優庶幾無吏胥之姦此法之已弊一也今以選
人而陞京秩者不啻登天之難凡小官有所挾者固有
必舉之理而寒素鮮援者多老死於選調且天下之人
安能盡有所挾哉古之人將以舉削均天下之勢然流
弊既久適足為不平之具此其為患豈特一朝夕之故
是故嘗求其至公之法以一其勢凡十考書者許以改
秩其有舉削者則如常制庶幾法無所偏而事當其可
此法之已弊二也今之改秩者必待截㑹之至方給之
[008-25b]
鈔然最大利害者士夫辛勤百為而不得舉削之集其
將改之日則嵗月已不勝久矣夫舉主之難全固有不
終朝而存亡者而吏輩遂得持此以為受賕之隙方截
㑹之時賂之至者可朝㑹而夕下其未至者雖朞月猶
未也豈不勝其弊哉當是之時貧無力者多以此而敗
事亦可悲矣臣以為凡給鈔者不必俟截㑹之至使其
果有罪也禠而奪之何晚哉此法之已弊三也嗟夫法
之可行者特患其非果可行法之已弊者特患其非果
[008-26a]
弊也如曰舉天下以為可行則亦何憚而不為舉天下
以為已弊則亦何惜而不革臣愚以謂今日銓衡之法
固不能盡去今日之弊然權其事而為之或恐其有得
乎此也
   論簾試中銓人
臣竊惟今日之法其犁然當於人心不可一日而易者
銓試是已苟非已銓而中雖有以恩例而進特㫖而免
然朝廷必不敢除給舍必不敢書吏部必不敢擬行之
[008-26b]
甚公持之甚力無有一幸免者誠可謂良法矣而近年
以來法出姦生弊倖紛起徒知銓選之法可以律任子
而不知試闈之弊反有甚於不銓而仕者嵗復一嵗姦
計百出臣請得而詳之今一嵗則一銓銓者不下三百
人自試闈法嚴之初子弟來試者其才否雖不同同于
自試其文無他説也試闈浸寛乃始有賄賂預結同試
之能文者約以酬勞之直定以綴榜之數復囑巡案之
吏使之場中寛其伺察然後能者以代不能小則口傳
[008-27a]
大則授草甚則易卷此固已可疾矣今大不然則又甚
于此者自數年専以厚賂囑托異鄉無圖之士則預謀
兠攬如罔市利諸郡報榜之徒則與之尋囑有同置局
内則試題甫出宻傳于外急如星馳外則同謀士人得
題共作尋復傳入出入之路或由金口門或自墻穴入
或由水筒進或雜于食物之内或隱瓶盎之下姦計萬
狀未易殫舉夫能使試題之出于外與文字之復于内
者此非上下相交受賂脉絡貫穿彼此一律安能往來
[008-27b]
蒙蔽如風雨鬼神之迅速哉且場屋所恃者門監官官
有巡案巡有邏卒又皆各有兵吏互相察視惟其一以
賄賂悉美衆口交傳往復如臂使指嵗嵗為例各有定
價率一人之銓而幸中者凡捐金千緡使朝廷良法美
意無復可恃而子弟之果於修學者不得而自見其庸
謬多貲者不復修習惟以賄賂而占前列珉玉弗辨才
否混殽大非國家程能審官之意今來已引銓試所有
闗防禁戢之䇿自即已是不及臣愚欲望睿斷上件情
[008-28a]
弊候今來銓試榜出如試中人應㕘部日先於吏部尚
書㕔簾試一次經義人試小經義一道詩賦人試省題
詩一首長貳監臨於六部郎官内不測論㸃有出身人
一員尚書省廰出題簾試簾試卷與銓試卷辨騐字跡
有無異同其紕繆全不成文與字畫兩體者取㫖黜落
庶幾今嵗先革代筆冒濫之弊臣所陳上件銓闈情弊
今雖銓試已畢他日豈宜不行措置欲望朝廷下吏部
長貳俾之共議闗防禁戢之䇿何前日易于約束而今
[008-28b]
日乃畧不敗露須究其所由得其要領務貴詳盡期於
大革前弊開具奏聞施行庶幾自來嵗以往便能剗剔
姦弊一新觀聽亦教化習俗之所繫也并乞施行實天
下幸甚
   論蜀將當慮其變
臣聞天下有三患蠻夷之國恃兵而强盜賊之民恃衆
而叛専制之臣恃險而固是三者皆足以亂天下然而
自古之君當多事之時或至於一日不能安其身此未
[008-29a]
必類以蠻夷盜賊之故要必溺於専制之臣久而不知
其亂者顯顯者易知而冥冥者難悟也蠻夷之彊必有
形而盜賊之叛必有迹有心目者皆知為消患之計而
専制之臣則不然平居外奉天子之令而内蓄自大之
心其為謀也無形之可尋而其為姦也無迹之可見上
役之以虗名而下亦以虗名奉上其發之似誠實而行
之似忠信者雖伊尹周公殆不過此上之人方且信為
誠然而莫之覺如嗜酒色之娛安於外之無足畏而不
[008-29b]
知䘮元氣而致僵仆者率自此始嗚呼况又有險之可
恃哉彼以専制之臣且有險而可恃則是虎而翼虺而
足也亦可慮矣夫天下之廣有地必有險其小小者不
必論而其最可恃者江淮荆蜀之險耳是故險在人君
未必足以制天下而險於専制之臣則未有不為之資
者臣蓋嘗推原其故而觀唐之崔寧劉闢梁之王建唐
之孟知祥皆將帥専制之臣恃蜀之險以為固者若崔
劉則方謀而敗而王孟則既久不露終遂不可抗矣今
[008-30a]
考其事如崔寧之擅蜀幾十四年而劉闢節度西川動
益驁蹇此二子者其初皆委質事上之臣一旦入蜀積
累嵗月之久遂有坐負險固輕視朝廷之心抗天子之
使吐不臣之語恬不為恠擁兵擅利幾成大變惟其上
有以深知之故隨伐隨仆終不得而肆而王建孟知祥
適逢大亂之世得以猖狂而僭竊亦皆先為不可測之
謀至宻之計使其心腹羽翼無一不至則反目咄嗟之
間坐王數千里之國此其為患在於久而不知之過夫
[008-30b]
使今日之在蜀者皆如古之賢將則朝廷可藉為籓籬
之託然而傲戾輕侮之思姦勇雄桀之態類皆將臣之
所常有况栽培涵飬一一是聴久而馴致遂有不可摇
之勢苟任其所之而莫之限臣恐不為崔劉則為王孟
事之必然無足疑者嗚呼彼其父子之相維兄弟之相
承結之以士卒而聨之以友黨吏之奉承㫖意民之習
熟名字不啻百年之久而反顧其所恃者則又有可守
之險以為固不幸而洩其謀恐非日月可以誅鋤者此
[008-31a]
臣之所甚慮也夫蜀之與上都相去數千里倉皇緩急
之頃固不能為朝發夕至之具而蜀郡刺史多柔脆軟
弱之士前無與之先而後無與之應又不足為討逆伐
叛之帥若今日不有以隄防而宻察之則異日當拱手
而受斃陛下豈不為之寒心哉天下之禍制之於始終
且為患制之於末後將奈何以漢室之興其征伐之功
多出於韓信而髙祖於周旋不給之際已竊貳而心疑
之馳壁而奪符麾召而易將皆所以潜銷其姦心而徐
[008-31b]
伐其異計使髙祖不為之所及其王齊之後雖欲稍稍
折服亦已迫矣今之制蜀者未必有韓信之功恐其心
之所存較之於信亦一間耳陛下縱未欲輕為髙祖之
術如其他緩圖之䇿奈之何而不行故臣以為於此而
處之蓋有所甚難者必使急不為躁無張皇而生變緩
不為庸無安坐而待釁宜立為定制凡戍蜀之兵與襄
漢之屯一嵗兩易而職在統制者時命代易庶幾乍離
乍合不至安其教令而熟其恩恵如此則雖急而不躁
[008-32a]
凡兩川之民不以貴賤為間朝廷時有以深恤之賦斂
之輸力役之勞每為之寛除而省畧所以愛之者常有
過於江淮閩浙湖廣之地庶幾蜀之生靈必有欽戴君
上之意則専制之臣必將誘之以亂而不從脅之以威
而不服如此則雖緩而不庸不一二年彼亦勢衰力㣲
無能為也然後以髙祖之待韓信杜鴻漸之處崔寧者
徐而制之臣未見其有不濟者而今之謀國者皆曰無
故而為之所是趣其為不義故莫若養之以恩使其有
[008-32b]
不忍負上之志則可噫踰垣穿穴之役畏之而不禁則
後必有行刼者彼既如盜矣而又豈可以養為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