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晦菴集 >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77

七十七     宋 朱子 撰
  記
   髙士軒記
同安主簿廨皆老屋支拄殆不可居獨西北隅一軒爲
亢爽可喜意前人爲之以待夫治簿書之暇日而燕休
焉然視其所以名則若有不屑居之之意予以爲君子
當無入而不自得名此非是因更以爲髙士軒而客或
[077-1b]
難予曰漢世髙士不爲主簿者實御史屬漢官御史府
典制度文章大夫位上卿亞丞相主其簿書者名秩亦
不卑矣彼猶以爲凂已而不顧焉故足以爲髙也今子
僕僕焉在塵埃之中左右朱墨蒙犯箠楚以主縣簿於
此而以髙士名其居不亦戾乎予曰固也是其言也豈
不亦曰士安得獨自髙其不遭則可無不爲已乎予於
其言蓋嘗竊有感焉然亦未嘗不病其言之未盡也蓋
謂士之不遭可無不爲若古之乘田委吏抱關擊柝者
[077-2a]
焉可也謂士不能獨自髙則若彼者乃以未睹夫髙也
夫士誠非有意於自髙然其所以超然獨立乎萬物之
表者亦豈有待於外而後髙耶知此則知主縣簿者雖
甚卑果不足以害其髙而此軒雖陋髙士者亦或有時
而來也顧予不足以當之其有待於後之君子云爾客
唯唯而退因書之壁以爲記
   泉州同安縣學官書後記
紹興二十有五年春正月熹以檄書白事大都督府廷
[077-2b]
中已事而言於連帥方公曰熹爲吏同安得兼治其學
事學有師生誦説而經籍弗具學者四來無所業於其
間願得撫府所有書以歸使學者得肄習焉公幸哀其
愚不以爲不可即日減省少府用度金錢屬工官撫以
予縣凡九百八十五卷熹與諸生既受賜則相與羣議
所以斂藏守視出内涼暴之禁戒以復于公報皆施行
如章熹竊惟公之舉是賜也蓋將以幸教此縣之人而
非私於熹之請熹乃幸得以菲薄奉承懼不能稱且無
[077-3a]
以垂示久逺故敢具刻公所出教而并敘其指意如此
揭之以視縣之父兄子弟與學官弟子之有秩於典領
者使承公志永永不怠此熹之職守也夏四月丁丑具
位謹記
   射圃記
同安縣西北門射圃者監鹽税曹侯沆所爲也紹興二
十五年夏縣有警令丞以下部吏士分城以守而曹侯
與予備西北異時㓂至常陷西北然則曹侯與子所守
[077-3b]
者盜衝也侯一日與予登城四望慷慨相語曰是不能
守吾屬死無處所不可不勉則分背去行所部循勉慰
飭喻意吏士士皆感奮爲用侯又曰兵家有之曲道險
阨則劒楯利仰髙臨下則弓矢便是則射者固嬰城之
具而其爲技必習之於無事之時然後緩急可頼而用
也今蜂蟻之屯雖未能傅吾城而陳而吾之士固將徇
我以死亡我其可以不素教而用之哉於是相與相城
之隅得隙地斥以爲射圃袤六十步三分其袤而廣得
[077-4a]
一焉屬其徒日射其間其後盜雖已潰去圃因不廢間
往射如初侯謂予是圃之作吾二人力也衆人不能見
將然其以吾二人者爲無事而勤民矣盍記其意以視
後予曰諾哉曹侯字德廣武惠王諸孫世將習兵喜文
詞通吏事蓋慨然有志於功名者而予新安朱熹仲晦
也時爲主簿於此是爲記云
   蘇丞相祠記
熹少從先生長者遊聞其道故相蘇公之爲人以爲博
[077-4b]
洽古今通知典故偉然君子長者也熙寧中掌外制時
王丞相用事嘗欲有所引拔公以其人不可用且非故
事封上之用此罷歸不自悔守益堅當世髙其節與李
才元宋次道並稱三舍人云後得毗陵鄒公所撰公行
狀又知公始終大節葢章章如是以是心每慕其爲人
屬來爲吏同安同安公邑里也以公所爲問縣人雖其
族家子不能言而泉人往往反喜道曽宣靖蔡新州吕
太尉事以爲盛予不能識其何説也然嘗伏思之士患
[077-5a]
不學耳而世之學者或有所怵於外則眩而失其守如
公學至矣又能守之終其身一不變此士君子之所難
而學者所宜師也因爲之立祠於學嵗時與學官弟子
拜祠焉而記其意如此以視邑人云
   漳州教授㕔壁記
教授之爲職其可謂難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
以爲易而無難者則苟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
命教其邦人凡邦之士廩食縣官而充弟子員者多至
[077-5b]
五六百餘少不下百十數皆惟教授者是師其必有以
率厲化服之使躬問學蹈繩榘出入不悖所聞然後爲
稱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是可不謂難矣乎不特此爾
又當嚴先聖先師之典祀領䕶廟學而守其圖書服器
之藏其體至重下至金穀出内之纎悉亦皆獨任之嗚
呼是亦難矣然凡仕於今者無大小莫不有所臨制總
攝其任無劇易必皆具文書使可覆視是以雖甚弛者
亦有所難而不敢肆獨教授官雖有統若其任之本諸
[077-6a]
身者則非簿書期㑹之所能察至其具於有司而可考
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優容之雖有不合不問以是爲
便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爲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
者如彼其難哉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爲
易而無難者則苟道也予嘗以事至漳其教授陳君與
予有故館予於其寓直之舍因得盡觀陳君所施於學
者予謂若陳君則可謂知其難矣時陳君方將刻前人
名氏於壁屬予記予辭謝不能者再三既不得命乃退
[077-6b]
而書其所聞見如此以爲記且以厲後之君子云爾紹
興二十六年七月甲子新安朱熹記
   一經堂記
紹興二十三年秋七月予來同安明年乃得柯君而與
之游相樂也時君以避地邑居教授常百餘人屬予治
學事因得引君以自助君行峻不爲苟合由是衆始有
所嚴憚至他事亦多賴以濟焉又明年君將反其先人
之廬因舊葺壞以居而取揚子所謂古之學者耕且養
[077-7a]
三年通一經者號其寢居曰一經之堂間謁予記之予
謝渉學未久文且下將不能有所發明於吾子之意願
更屬可者如是非復一再至今年冬予將辭吏以去而
君又以爲請既不得辭乃爲之言曰予聞古之所謂學
者非他耕且養而已矣其所以不已乎經者何也曰將
以格物而致其知也學始乎知惟格物足以致之知之
至則意誠心正而大學之序推而達之無難矣若此者
世亦徒知其從事於章句誦説之間而不知其所以然
[077-7b]
者固將以爲耕且養者資也夫豈用力於外哉柯君名
翰字國材爲人孝謹誠慤介然有以自守於經無不學
今將隱矣而其志不自足如此是蓋終身焉則其造詣
之極非予所敢量也姑次比是説爲之記云紹興二十
六年閏月辛丑新安朱熹記
   芸齋記
友人徐元聘有田舍一區旁治軒牕明潔可喜暇日與
子弟講學其間而問名於熹熹故爲農知田意嘗謂孟
[077-8a]
子言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
自任者輕最爲善喻今徐君課其子弟而學於田間姑
以芸名齋使學者即事而思之則内外之分定而力之
所肆不於人之田矣霜露既繁實而食之所以不願人
之膏粱之味也徐君以熹言爲然故書以遺之云紹興
二十六年閏月五日癸卯新安朱熹書
   畏壘庵記
紹興二十六年之秋予吏同安適三年矣吏部所使代
[077-8b]
予者不至而廨署日以隳敝不可居方以因葺之宜爲
請於縣㑹予奉檄走旁郡因得并載其老幼身送之東
歸涉春而反則門廡列舍已摧壓而不可入矣於是假
縣人陳氏之館居焉自縣西北折行數百步入委巷中
垣屋庳下無鉅麗之觀然其中粗完潔有堂可以接賓
友有室可以備棲息誦書史而佳花異卉蔓藥盆荷之
屬又皆列蒔於庭下亦足以娛玩耳目而自適其意焉
予獨處其間稍捐外事命友生之嗜學者與居其下拚
[077-9a]
除井竈之役願留者亦無幾人若常時車馬之客與胥
吏之有事於官府者則無所爲而來矣客或謂予所以
處此庶乎庚桑子之居畏壘也因名予居曰畏壘之庵
自是閉門終日翛然如在深谷之中不自知身之繫官
於此既嵗滿而不能去也如是又累月代予者卒不至
法當自勉歸而陳氏謁予記其事曰使後之人知夫子
之嘗居于是也予惟庚桑子蓋莊周列禦㓂所謂有道
者予之學既不足以知之而太史公記又謂凡周所稱
[077-9b]
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言無事實然則亡是公非有
先生之倫也此皆不可考獨周之書辭指經竒有可觀
者予是以竊取其號而不辭遂書以畀陳氏陳氏世爲
醫請予記者名良傑爲人謹篤周慎能通其家學云紹
興二十七年夏六月十一日新安朱熹記
   存齋記
予吏同安而游於其學嘗私以所聞語其士之與予遊
者於是得許生升之爲人而敬愛之比予之辭吏也請
[077-10a]
與俱歸以共卒其講業焉一日生請於予曰升之之來
也吾親與一二昆弟相爲築環堵之室於敝廬之左將
歸翳蓬藋而居焉惟夫子爲知升之志敢請所以名之
者而幸教之則升之願也予辭謝不獲因念與生相從
於今六七年視其學專用心於内而世之瑣屑一毫不
以介於其間嘗竊以爲生之學蓋有意乎孟氏所謂存
其心者于是以存名其齋而告之曰予不敏何足以知
吾子然今也以是名子之齋則於吾子之志竊自以爲
[077-10b]
庶幾焉耳矣而曰必告子以其名之之説則是説也吾
子既自知之予又奚以語吾子抑嘗聞之人之所以位
天地之中而爲萬物之靈者心而已矣然心之爲體不
可以聞見得不可以思慮求謂之有物則不得於言謂
之無物則日用之間無適而非是也君子於此亦將何
所用其力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則存之
之道也如是而存存而久久而熟心之爲體必將瞭然
有見乎參倚之間而無一息之不存矣此予所以名齋
[077-11a]
之説吾子以爲如何生作而對曰此固升之所願學而
病未能者請書而記諸屋壁庶乎其有以自礪也予不
獲讓因書以授之俾歸刻焉紹興二十八年九月甲申
新安朱熹記   牧齋記
余爲是齋而居之三年矣飢寒危迫之慮未嘗一日弛
於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勞疾病之憂則無一日不取
六經百氏之書以誦之於兹也以其志之篤事之勤如
[077-11b]
此宜其智益加明業益加進而不知智益昏而業益墮
也以是自咎故嘗間而思之夫挾其飢寒危迫之慮以
從事於聖人之門而又雜之以道路行李之勞疾病之
憂有事物之累無優游之樂其於理之精微索之有不
得盡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敗興廢之故考之有不得
其詳矣況古人之學所以漸涵而持養之者固未嘗得
施諸其心而措諸其躬也如此則凡所爲早夜孜孜以
冀事業之成而詔道德之進者亦可謂妄矣然古之君
[077-12a]
子一簞食瓢飲而處之泰然未嘗有戚戚乎其心而汲
汲乎其言者彼其窮於當世有甚於余矣而有以自得
於已者如此必其所以用心者或異於予矣孔子曰貧
而樂又曰古之學者爲已其然也豈以飢寒者動其志
豈以挾策讀書者而謂之學哉予方務此以自達於聖
人也因述其所以而書其辭於壁以爲記
   歸樂堂記
予嘗爲吏於泉之同安而與僊游朱侯彦實同寮相好
[077-12b]
也其後予罷歸且五六年病臥田間浸與當世不相聞
知獨朱侯時時書來訪問繾綣道語舊故如平生驩一
日書抵予曰吾方築室先廬之側命之曰歸樂之堂蓋
四方之志倦矣將託於是而自休焉子爲我記之予惟
幼而學强而仕老而歸歸而樂此常物之大情而士君
子之所同也而或者怵迫勢利睠睠軒冕印韍之間老
而不能歸或歸矣而酣豢之餘厭苦淡泊顧慕疇昔不
能忘情方且咨嗟戚促自以爲不得其所而豈知歸之
[077-13a]
爲樂哉或知之矣而顧其前日從官之所爲有不能無
愧悔于心者則於其所樂雖欲暫而安之其心固不能
也然則仕而能歸歸而能樂斯亦豈不難哉朱侯名卿
子少有美材學問慷慨入官三十年以彊直自遂獨行
所志不爲勢屈以故浮沈選調行年五十乃登王官然
予視其簿書期㑹之餘日蓋無一日不命賓友從子姪
登山臨水絃歌賦詩放浪於塵埃之外而無幾微留落
不偶之意見於言面則其於勢利如何哉其仕而能歸
[077-13b]
歸而能樂不待斯堂之作而可信無疑矣顧予未獲一
登斯堂而覽其勝槩然其林壑之美泉石之饒足以供
徙倚館宇之邃啓處之適足以寧燕休圖史之富足以
娛心目而幽人逸士往來於東阡北陌者足以析名理
而商古今又不待接於耳目而知侯之樂有在乎是也
是以承命不辭而記其意如此如天之福異時獲從遊
於堂上尚能爲侯賦之紹興三十年十二月乙卯
   建寧府學游御史祠記
[077-14a]
故監察御史游公先生諱酢字定夫此邦之建陽人而
河南程氏之髙第弟子也徽廟初爲御史未幾去爲郡
江淮間又退而閒居以卒隆興初元嵗在癸未先生之
殁於是四十有一年矣今敷文閣待制延平陳公實爲
此邦謂德學之盛有如先生者而無祠於其鄉之學非
獨鄉人子弟之過長民者亦有罪焉乃爲堂於府學之
東偏立像致祠而以書屬熹使記其意熹辭謝弗堪屢
返而公不聽於是退考舊聞按龜山楊文靖公所爲先
[077-14b]
生墓誌之辭曰予元豐中受學明道先生兄弟之門有
友二人焉曰上蔡謝顯道公其一也初伊川先生以事
至京師一見公謂其資可與適道是時明道知扶溝縣
事先生兄弟方以唱明道學爲已任設庠序聚邑人子
弟教之召公來職學事公欣然往從之得其微言於是
盡棄其學而學焉其後得邑河清予往見之伊川謂予
曰游君德器粹然問學日進政事亦絶人逺甚於師門
見稱如此其所造可知矣公自幼不羣讀書一過目輒
[077-15a]
成誦比壯益自力心傳目到不爲世儒之習誠于中形
于外儀容辭令粲然有文望之知其爲成德君子也其
事親無違交朋友有信蒞官遇僚吏有恩意雖人樂於
自盡而無敢慢其令者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故去則
見思愈久而不忘若其道學足以覺斯人餘潤足以澤
天下遭時清明不及用而死此士論共惜之非予之私
言也所著書有中庸義易説詩二南義論孟雜解各一
卷文集十卷藏於家蓋楊公所記如此熹惟知先生之
[077-15b]
深而言足以命其德且信於後宜莫踰於楊公者然則
先生之道學德行於此可以觀其詳矣又念每獲侍坐
於陳公而聞其語先正忠肅公之與先生遊也笑談論
議書疏辭章昔所親見而聞之者至今尚能誦之其雍
容仰俯之間又能併得其深微之意使聞者恍然若將
復見其人焉此其於先生之道如何哉然則公之所以
命祀先生蓋將推其所得於已者以幸教此邦之人非
徒致欽慕之意以修故事而已也熹既不獲終辭乃悉
[077-16a]
論著楊公本語而不敢輒贊一辭於其間且復揆公指
意所出者如是而并書之以承公命庶乎其可幸無罪
云耳嗚呼先生逺矣學者登是堂而拜其像於是記也
考其師友之淵源退訪其書而讀之於以求先生之所
以學者果惡乎在幸而有以自得之則亦無以異乎親
而灸之矣詩曰人之好我視我周行又曰髙山仰止景
行行止熹雖不敏願與承學之士勉焉以無忘陳公之
德也八月甲子具位朱熹記
[077-16b]
   通鑑室記
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然非才則
無以濟其志非術則無以輔其才是以古之君子未有
不兼是三者而能有爲於世者也然而所謂術者又豈
隂險詭仄朝三暮四之謂哉亦語夫所以處事之方而
已矣營丘張侯仲隆慷慨有氣節常以古人功名事業
自期許不肯碌碌隨世俗上下至其才器閎博則又用
無不宜蓋臨大事變而愈益精神指麾處畫無一不中
[077-17a]
幾㑹者是其志與其材雖未盡見施設而人知其有餘
矣然未嘗以是自足也方且博觀載籍記覽不倦蓋將
酌古揆今益求所以盡夫處事之方者而施之非特如
世之學士大夫兀兀陳編掇拾華靡以爲談聽之資至
其施諸事實則泛然無據而已也嘗客崇安之光化精
舍暇日新一室於門右不置餘物獨取資治通鑑數十
帙列其中焚香對之日盡數卷蓋上下若干年之間安
危治亂之機情僞吉凶之變大者綱提領挈細者縷析
[077-17b]
毫分心目瞭然無適而非吾處事之方者如是蓋三年
矣而其起居飲食宴娛談笑亦無一日而不在是也室
之前軒俯視衆山下臨清流邑屋臺觀園林陂澤之勝
月星雨露風煙雲物之竒反若有以開滌靈襟助發神
觀者尤於讀是書也爲宜於是直以通鑑榜之而屬予
記予聞之古今者時也得失者事也傳之者書也讀之
者人也以人讀書而能有以貫古今定得失者仁也蓋
人誠能即吾一念之覺者黙識而固存之則目見耳聞
[077-18a]
無非至理而况是書先正温公之志其爲典刑總㑹簡
牘淵林有如神祖聖詔所褒者是亦豈不足以盡其心
乎今侯有當世之志當世之才又能因是書以求盡其
術此豈茍然而已哉然予猶欲進於行著習察之塗使
異時見於用者無毫釐之差也則願以仁之説爲侯誦
之是以承命不辭而記其本末因附以所聞如此乾道
三年秋七月新安朱熹記
   南嶽遊山後記
[077-18b]
南嶽唱酬訖於庚辰敬夫既序其所以然者而藏之矣
癸未發勝業伯崇亦别其羣從昆弟而來始聞水簾之
勝將往一觀以雨不果而趙醇叟胡廣仲伯逢季立甘
可大來餞雲峯寺酒五行劇論所疑而别丙戌至櫧州
熹與伯崇擇之取道東歸而敬夫自此西還長沙矣自
癸未至丙戌凡四日自嶽宫至櫧州凡百有八十里其
間山川林野風煙景物視向來所見無非詩者而前日
既有約矣然亦念夫别日之迫而前日所講葢有既開
[077-19a]
其端而未竟者方且相與思繹討論以畢其説則其於
詩固有所不暇者焉丙戌之莫熹諗於衆曰詩之作本
非有不善也而吾人之所以深懲而痛絶之者懼其流
而生患耳初亦豈有咎於詩哉然而今逺别之期近在
朝夕非言則無以寫難喻之懷然則前日一時矯枉過
甚之約今亦可以罷矣皆應曰諾既而敬夫以詩贈吾
三人亦各荅賦以見意熹則又進而言曰前日之約已
過矣然其戒懼警省之意則不可忘也何則詩本言志
[077-19b]
則宜其宣暢湮鬱優柔平中而其流乃幾至於喪志羣
居有輔仁之益則宜其義精理得動中倫慮而猶或不
免於流况乎離羣索居之後事物之變無窮幾微之間
毫忽之際其可以營惑耳目感移心意者又將何以禦
之哉故前日戒懼警省之意雖曰小過然亦所當過也
由是而擴充之庶幾乎其寡過矣敬夫曰子之言善其遂書之以詔毋忘於是盡錄贈處諸詩於篇而記其説
如此自今暇日時出而觀焉其亦足以當盤盂几杖之
[077-20a]
戒也夫丁亥新安朱熹記
   轉運司蠲免鹽錢記代/
皇帝陛下臨御之五年朝廷清明衆職修理乃眷南顧
閔兹逺黎某月詔以太常少卿臣某爲福建轉運副使
而付以鹽筴使訪其利病以聞臣某既承詔奔走即事
則與判官臣某爰暨屬僚愽詢審訂具以條奏越明年
春遂有旨免本道屬州縣逋負鹽課之緡錢九十七萬
又詔嵗入鈔鹽緡錢二十二萬者其罷之而使漕司嵗
[077-20b]
以緡錢七萬補經費之闕臣某承命懽喜北向頓首言
福建鹽法之弊久矣臣等問諸故府竊見祖宗盛時本
道鹽息嵗入緡錢十萬而三分之以其一予漕司佐州
縣用度且市貢金其一爲鈔法則商人嵗輸京師者爲
錢六萬六千有竒而已其後鈔法中弛浮議交煽因盡
以委漕司而増其額於是綱運猥并鹽洩不時而民始
受弊中間蓋嘗減損然什不能去其三又他用之取具
於鹽者亦且數倍舊制顧以嵗出有常因不敢議至州
[077-21a]
縣或不能供又不得以時蠲除新故相仍轉相督趣重
爲民病歴年滋多今乃幸遇陛下仁聖儉慈不遺遐逺
既幸聽愚臣言而又推之以及其所未言者蓋德音再
下而鈔額復祖宗之舊逋負捐累嵗之積使州縣之吏
無所旁緣以漁獵其民民得休息恩澤隆厚不可勝量
臣等駑鈍不材奉使無狀乃幸得奉承聖詔以布於下
誠歡誠喜敢不悉力究宣謹察所部無或不䖍以廢
命猶懼不稱無以昭示永久則取尚書所下詔旨刻石
[077-21b]
臺門以諗來者而竊敬識其下方如此又惟陛下躬德
神聖天運日新其約已厚民之心終日乾乾有進無已
竊計經制大定上下與足蓋可以日月期矣然則臣等
前日所不敢議者且將復有望焉敢昧萬死并記其説
而俯伏以俟乾道四年三月
   謝上蔡語錄後記
熹頃年校定上蔡先生語錄三篇未及脱藁而或者傳
去遂鋟木於贛上愚意每遺恨焉比因閒暇復爲定著
[077-22a]
此本然亦未敢自以爲可傳也因念往時削去版本五
十餘章特以理推知其決非先生語初未嘗有所左驗
亦不知其果出於何人也後籍溪胡先生入都於其學
者吕祖謙得江民表辨道錄一篇讀之則盡向所削去
五十餘章者首尾次序無一字之差然後知其爲江公
所著而非謝氏之語益以明白夫江公行誼風節固當
世所推髙而陳忠肅公又嘗稱其論明道先生有足目
相應之語蓋亦略知吾道之可尊矣而其爲言若此豈
[077-22b]
差之毫釐則夫千里之繆有所必至而不能已者耶因
書以自警且示讀者使毋疑舊傳謝先生與胡文定公
手柬今并掇其精要之語附三篇之後云乾道戊子四
月壬寅熹謹記
   建寧府崇安縣學二公祠記
崇安建之巖邑故宫師趙清獻公嘗爲之宰故侍讀胡
文定公又其邑里人也兩公之德後學仰之舊矣然數
十年之間爲是邑者不知其幾何人無能表而出之以
[077-23a]
化於邑者乾道三年今知縣事温陵諸葛侯始至則將
葺新學校以教其人而深以兩公之祠未立爲已病於
是訪求遺像因新學而立祠焉明年五月甲子訖功命
諸生皆入於學躬率丞掾與之釋菜於先聖先師而奠
於兩公之室三獻成禮揖諸生而進之曰學則孔孟尚
矣然居是邦語其風聲氣俗之近則鄉大夫鄉先生之
賢者豈可以不知其人哉惟趙公孝弟慈祥履繩蹈矩
爲政有循良之蹟立朝著蹇諤之風清節至行爲世標
[077-23b]
表固諸公之所逮聞也至於胡公聞道伊洛志在春秋
著書立言格君垂後所以明天理正人心扶三綱敘九
法者深切著明體用該貫而其正色危言據經論事剛
大正直之氣亦無所愧於古人則諸君豈盡知之乎吾
承乏於此過不自料常欲與諸君相勵以聖賢之事今
幸因吾民之餘力校室以修方將日與諸君者從容俯
仰乎其間顧念古昔聖賢逺矣則欲諸君自其近者而
達之是以象兩公於此堂也諸君自今以來蓋亦望其
[077-24a]
容貌而起肅敬之心考其言行以激貪懦之志然後精
思熟講反之於心以求至理之所在而折衷焉庶幾學
明行尊德久業大果能達於聖賢之事是則兩公私淑
後來之本意而亦區區平日所望於諸君也諸君豈有
意乎諸生皆拜曰諸生不敏敢不敬蚤夜以思無辱先
生之誨於是既退而諸葛侯使人以是説走山間屬熹
爲之記熹惟今之爲政者固已不遑於學校之事其或
及之而不知所以教則徒以禄利誘人而納之卑洿淺
[077-24b]
陋之域是乃賊之而於教何有今諸葛侯於兹邑既新
其學而語之以聖賢之事又能尊事兩公俾學者由是
而達焉則可謂知所以教矣此其志豈特賢於今之爲
政者而已哉既不得辭乃具書其本末以視同志願相
與勉焉以無負諸葛侯之教也是月癸未新安朱熹記
   克齋記
性情之德無所不備而一言足以書其妙曰仁而已所
以求仁者蓋亦多術而一言足以舉其要曰克已復禮
[077-25a]
而已蓋仁也者天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
爲心者也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爲心是以未發
之前四德具焉曰仁義禮智而仁無不統已發之際四
端著焉曰惻隱羞惡辭讓是非而惻隱之心無所不通
此仁之體用所以涵育渾全周流貫徹專一心之妙而
爲衆善之長也然人有是身則有耳目鼻口四肢之欲
而或不能無害夫仁人既不仁則其所以滅天理而窮
人欲者將益無所不至此君子之學所以汲汲於求仁
[077-25b]
而求仁之要亦曰去其所以害仁者而已葢非禮而視
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聽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言且
動焉人欲之害仁也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於是
乎有以拔其本塞其源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於一
旦豁然欲盡而理純則其胸中之所存者豈不粹然天
地生物之心而藹然其若春陽之温哉黙而成之固無
一理之不具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感而通焉則無事之
不得於理而無物之不被其愛矣嗚呼此仁之爲德所
[077-26a]
以一言而可以盡性情之妙而其所以求之之要則夫
子之所以告顔淵者亦可謂一言而舉也與然自聖賢
既逺此學不傳及程氏兩先生出而後學者始得復聞
其説顧有志焉者或寡矣若吾友㑹稽石君子重則聞
其説而有志焉者也故嘗以克名齋而屬予記之予惟
克復之云雖若各爲一事其實天理人欲相爲消長故
克已者乃所以復禮而非克已之外别有復禮之功也
今子重擇於斯言而獨以克名其室則其於所以求仁
[077-26b]
之要又可謂知其要矣是尚奚以予言爲哉自今以往
必將因夫所知之要而盡其力至於造次顛沛之頃而
無或怠焉則夫所謂仁者其必盎然有所不能自己於
心者矣是又奚以予言爲哉顧其所以見屬之勤有不
可以終無言者因備論其本末而書以遺之幸其朝夕
見諸屋壁之間而不忘其所有事焉者則亦庶乎求仁
之一助云爾乾道壬辰月日新安朱熹謹記
   味道堂記
[077-27a]
武陽何君鎬叔京一日以書來謂熹曰吾先君子辰陽
府君少事東平馬公先生受中庸之説服習踐行終身
不懈間嘗牓其燕居之堂曰味道蓋亦取夫中庸所謂
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之云也今不肖孤既無以嗣聞斯
道惟是朝夕糞除䖍居恪處不敢忘先人之志子其爲
我記之以告於後之人而鎬也亦得出入覽觀焉庶乎
其有以自勵也熹惟何公實先君子太史公同年進士
熹不及拜其牀下獨幸得從叔京遊而兄事之因得聞
[077-27b]
其學行之懿顧雖不德不文不足以稱述傳信然慕仰
之深願得託名於其屋壁之間以爲幸因不敢以不能
對謹按公諱某字太和始爲小吏南方㑹馬公以御史
宣慰諸道一見賢之奏取爲屬因授以所聞於程夫子
之門者且悉以平生出處大節告之詳焉既馬公以言
事謫死公歸守其學終身不少變其端已接物發言造
事蓋無食息之頃而不惟中庸是依也鄉人愛敬至以
中庸何公目之於他經亦無所不學而尤盡心於易作
[077-28a]
集傳若干卷其忠純篤厚之姿廉静直方之操得於天
而成於學充於内而不暴於外世之君子莫能知也晚
以馬公移書僞楚斥使避位之節列上史官宰相惡其
分已功逮繫詔獄削籍投荒而終不自悔以殁其身此
其於道真可謂飲食而知其味矣惟其知之深是以守
之固而行之樂行之樂是以益味其腴而弗能去也然
公之所謂道者又豈若世之俗儒習見老佛虚無寂滅
説而遂指以爲道也哉考諸公之中庸亦曰五品之
[077-28b]
民彛而已熹愚不肖誠不足以窺大人君子所存之萬
一然竊意其名堂之意有在於是也是以敢備書之以
承叔京之命後之君子得以考焉抑叔京之清夷恬曠
不累世紛既聞道於家庭又取友於四方以益求其所
未至其銜訓嗣事而居此堂也可無愧矣今又欲由是
益自勵焉是其進之鋭而至之逺其可量哉其可量哉
此於法當得附書因并識於此云乾道癸巳二月甲申
新安朱熹記
[077-29a]
   劉氏墨莊記
乾道四年秋熹之友劉清之子澄罷官吳越相過於潭
溪之上留語數日相樂也一旦子澄拱而起立且言曰
清之之五世祖磨勘工部府君仕太宗朝佐邦計者十
餘年既殁而家無餘貲獨有圖書數千卷夫人陳氏指
以語諸子曰此乃父所謂墨莊也海陵胡公先生聞而
賢之爲記其事其後諸子及孫比三世果皆以文章器
業爲時聞人中更變亂書散不守清之之先君子獨深
[077-29b]
念焉節食縮衣悉力營聚至紹興壬申嵗而所謂數千
卷者始復其舊故尚書郎徐公兢吳公説皆爲大書墨
莊二字以題其藏室之扁不幸先人棄諸孤清之兄弟
保藏増益僅不失墜以至於今然清之竊惟府君夫人
與先君子之本意豈不曰耕道而得道仁在夫熟之而
已乎而不知者意其所謂或出於青紫車馬之間清之
不肖心竊病焉願得一言以發明先世之本意於以垂
示子孫丕揚之義之訓甚大惠也熹聞其説則竊自計
[077-30a]
曰子澄之意誠美矣然劉氏自國初爲名家所與通書
記事者盡儒先長者矧今子澄所稱又其開業傳家之
所自於體爲尤重顧熹何人乃敢以其無能之辭度越
衆賢上紀兹事於是辭謝不敢當而子澄請之不置既
去五六年書疏往來以十數亦未嘗不以此爲言也熹
惟朋友之義有不可得而終辭者乃紬繹子澄本語與
熹所以不敢當之意而敘次之如此嗚呼非祖考之賢
孰能以詩書禮樂之積厚其子孫非子孫之賢孰能以
[077-30b]
仁義道德之實光其祖考自今以來有過劉氏之門而
問墨莊之所以名者於此乎考之則知其土之所出廬
之所入者在此而不在彼矣蓋磨勘公五子皆有賢名
中子主客郎中實生集賢舍人兄弟皆以文學大顯於
時而名後世第四子秘書監資簡嚴識大體有傳於英
宗實錄子澄之先君子即其曽孫也諱某字某官至某
仕既不遭無所見於施設今獨其承家燾後之意於此
尚可識也生二子長曰靖之子和其季則子澄皆孝友
[077-31a]
廉静博學有文而子澄與熹游尤篤志於義理之學所
謂耕道而熟仁者將於是乎在九年二月丙戌新安朱
熹記
   盡心堂記
予友范伯崇始仕爲廬陵屬邑主簿不小其官遇事亡
所茍遂以幹敏聞州藉其才奏取以代錄事之病不能
事者廬陵民素嚚訟治獄者常患不能得其情伯崇既
盡心焉而又廉勤以揵於下懇惻以伸於上於是小寃
[077-31b]
必白而姦民無所幸免一郡稱之官以無事則以暇日
葺其問事之堂而取君子盡心之云者牓之又大書噬
嗑之卦於屏上且闢其後爲方丈之室以㑹友講學焉
一日書來曰願有以記此堂而名其室以幸教我且使
來者與有聞焉予惟王制之篇雖傳以爲漢博士官所
出然其所謂刑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者語約
而意周教明而戒宻其或者古之遺言也與今伯崇既
躬行之而又以名其堂欲其出入起居仰而見之常有
[077-32a]
以自警也以爲未足又取大易電雷之象明斷之義與
夫剛柔上下淺深難易之説金矢黄金艱貞貞厲之戒
揭於坐右而以蚤夜覽觀焉此其志豈以一得其情而
遽喜者哉然猶懼夫學之未至而於父子之親君臣之
義纎微之間有所未察則雖欲悉其聰明致其忠愛而
不知所以權之故又爲退食燕居之所於其後以便講
學此則尤非今之爲吏者所能及也昔子路曰有民人
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爲學此言近是而夫子惡
[077-32b]
之然則仕本於學而學必讀書固孔門之遺法也因請
命其室曰讀書之室而悉記其本末如此以遺之伯崇
家傳正學於道有聞而其小試之効又已孚於上下如
此此其所以讀書者必有以異乎人之讀之矣伯崇平
居退然若不能言遇事汎然若無所主予雖知之深亦
未嘗不喜其温厚之有餘而憂其强毅之不足也今一
行作吏其所以自樹立者乃如此而世之聰明才智之
士計其當官之效宜可以逺過於伯崇者或乃反不能
[077-33a]
及予於此又竊獨有感焉因并書之以風當世且以厲
來者於無窮伯崇名念德建安人與予有世舊且有連
又相好也乾道癸巳二月丁亥新安朱熹記   蘄州教授㕔記
乾道八年秋予友建安李君宗思爲蘄州學官始至入
學釋菜召諸生坐堂上而告之曰朝廷立學建官所以
教養人才而待其用德意甚美宗思不佞得備選焉深
惟淺陋懼不能稱今將有以告二三子者而相與朝夕
[077-33b]
乎古人爲已之學庶以無負朝廷教養之意二三子其
亦有意於斯乎諸生起而對曰諸生不敏惟先生有以
教之則幸甚於是李君退即其居則距學且十里所李
君顧而嘆曰學官宜朝夕于學與諸生相切磋者其相
距之逺可若是耶翌日相學之東偏有廢壤焉請於州
願得爲屋以居而日往來於學以供厥事於是通守北
海王侯某實領州符嘉李君之意而悉其力以相之役
不踰時遂以備告然後李君得以日至於學進諸生而
[077-34a]
教誨之蓋使之潛思乎論語孟氏之書以求理義之要
又考諸編年資治之史以議夫事變之得失焉日力有
程不躐不惰探策而問勸督以時凡以使之知所以明
善修身之方齊家及國之本而於詞藝之習則後焉而
不之急也既又禮其士之賢有德者李君之翰而與之
居凡學之教治悉使聽焉由是蘄之爲士者始知所以
爲士之事而用其力李君亦喜其教之行而將有成也
礱石於堂考前爲是官者得自某人以下若干人之名
[077-34b]
氏嵗月刻之而以書屬予使因記其所以然者予惟李
君之教可能也而其所以教者則非世儒之所及王侯
之垂意於學可及也而其不以李君之説爲迂濶於事
者則非俗吏之所能是皆宜書以詔於後蓋非獨使繼
李君而居此者有所考法抑亦承流千里而師帥其民
者之所宜知也於是悉書其本末如此俾刻寘題名之
首云九年秋七月壬子新安朱熹記
   建寧府建陽縣主簿㕔記
[077-35a]
縣之屬有主簿秩從九品縣一人掌縣之簿書凡戸租
之版出内之㑹符檄之委獄訟之成皆總而治之勾檢
其事之稽違與其財用之亡失以贊令治蓋主簿之爲
職如此而予嘗竊論之以爲縣之治雖狹而於民實甚
親主其簿書者秩雖卑而用人之得失其休戚於民實
甚重顧今銓曹所領員以百數既不容有所推擇而爲
令者又往往私其政不以及其屬是以官多不得其人
而人亦不得其職舉天下之縣偶能其官者計百不一
[077-35b]
二然亦不過能取夫戸租之版而朱墨之耳若其他則
固不得而與焉而亦莫或知其職之曠也建陽縣主簿
之廨故在縣治西墉下自建炎中火于盜而寓於浮屠
之舍距縣且三里所蓋主簿之不得司其局者四十有
餘年矣今右通直郎池陽王君某來知縣事則計復焉
而未克舉及主簿括蒼葉君某至而尤以不得蚤夜其
職爲憂乃請於縣而卒成之自經始以至迄事凡百餘
日爲屋若干楹其費得縣之羨錢五十萬粟斛百凡故
[077-36a]
地之入於民居者則皆正於舊籍而不之奪也明年葉
君以書具本末屬予記予佳王君之不私其政與葉君
之能憂其職也則爲推本其所以設官之意并敘其事
而書之以告來者俾無曠於其職既又因葉君之請取
孔子爲委吏時語名其東偏之室曰當齋其意蓋與
相表裏云乾道九年秋八月辛酉朔新安朱熹記
   南劔州尤溪縣學記
乾道九年九月尤溪縣修廟學成知縣事㑹稽石君
[077-36b]
以書來語其友新安朱熹曰縣之學故在縣東南隅其
地隆然以髙面山臨流背囂塵而挹清曠於處士肄業
爲宜中徙縣北源上後又毁而復初然其復也士子用
隂陽家説爲門斜指寅卯之間以出而自門之内因短
就狹遂無一物不失其正者始至而病焉顧以斆學
之初未遑外事嵗之正月乃始撤而新之既使夫門堂
齋序庫庾庖湢無一不得其正而又度作重屋于堂之
東以奉先賢以尊古訓唯殿爲因其舊然亦繚以重櫩
[077-37a]
嚴其陛楯而凡像設之不稽于古者則使視諸太學而
取正焉靡金錢蓋四十萬用人力三萬工不資諸士不
取諸民而事以時就意者吾子亦樂聞之儻辱記焉以
幸教其學者於無窮是則之幸也熹惟石君之爲是
役也則固已可書矣抑熹嘗得遊於石君而知其所以
學者蓋皆古人爲已之學又嘗以事至於其邑而知其
所以教者又皆深造自得之餘是則其爲可書蓋有大
於此役者熹雖不敏誠竊樂得推本而備論之是以承
[077-37b]
命而不辭焉蓋熹聞之天生斯人而予之以仁義禮智
之性而使之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倫所謂民
彛者也惟其氣質之禀不能一於純秀之㑹是以欲動
情勝則或以陷溺而不自知焉古先聖王爲是之故立
學校以教其民而其爲教必始於洒掃應對進退之間
禮樂射御書數之際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弟忠信而
違也然後從而教之格物致知以盡其道使知所以
自身及家自家及國而達之天下者蓋無二理其正直
[077-38a]
輔翼優游漸漬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不亂
其倫而後已焉此二帝三王之盛所以化行俗美黎民
醇厚而非後世之所能及也自漢以來千有餘嵗學校
之政與時盛衰而其所以爲教者類皆不知出此至於
所以勸勉懲督之者又多不得其方甚者至或使之重
失其性益亂其倫而不悟是不亦可悲也哉至于我宋
文治應期學校之官遍于郡縣其制度詳宻規模宏逺
蓋已超軼漢唐而娓娓乎唐虞三代之隆矣而有司無
[077-38b]
仲山甫將明之材不能祗承德意若稽治古使學校之
所以爲教者卓然有以逺過於近代儒先君子或遺恨
焉今石君乃獨能學乎古之學而推之以行於今使其
學者惟知修身窮理以成其性厚其倫之爲事而視世
俗之學所以干時取寵者有不屑焉是則石君所以敷
教作人可書之大者其視葺新廟學一時之功爲如何
哉然是役也石君之意亦將以尊嚴國家教化之宮而
變其學者之耳目使之有以養於外而齊其内非徒以
[077-39a]
誇壯觀飾游聲而已也蓋其敷教作人之功於是爲備
惜乎所試者小而所及之不遐也故特序其本末而悉
書之蓋非特明石君之志以厲其學者且將以風天下
之凡爲郡縣者使其皆以石君之心爲心焉則聖人之
道聖人之化將不憂其不明於天下矣是嵗冬十月庚
申朔記
   建寧府崇安縣五夫社倉記乾道戊子春夏之交建人大飢予居崇安之開耀鄉知
[077-39b]
縣事諸葛侯廷瑞以書來屬予及其鄉之耆艾左朝奉
郎劉侯如愚曰民飢矣盍爲勸豪民發藏粟下其直以
振之劉侯與予奉書從事里人方幸以不飢俄而盜發
浦城距境不二十里人情大震藏粟亦且竭劉侯與予
憂之不知所出則以書請于縣于府時敷文閣待制信
安徐公嚞知府事即日命有司以船粟六百斛泝溪以
來劉侯與予率鄉人行四十里受之黄亭步下歸籍民
口大小仰食者若干人以率受粟民得遂無飢亂以死
[077-40a]
無不悦喜歡呼聲動旁邑於是浦城之盜無復隨和而
束手就擒矣及秋徐公奉祠以去而直敷文閣東陽王
公淮繼之是冬有年民願以粟償官貯里中民家將輦
載以歸有司而王公曰嵗有凶穰不可前料後或艱食
得無復有前日之勞其留里中而上其籍於府劉侯與
予既奉教及明年夏又請于府曰山谷細民無蓋藏之
積新陳未接雖樂嵗不免出倍稱之息貸食豪右而官
粟積于無用之地後將紅腐不復可食願自今以來嵗
[077-40b]
一斂散既以紓民之急又得易新以藏俾願貸者出息
什二又可以抑僥倖廣儲蓄即不欲者勿强嵗或不幸
小飢則弛半息大祲則盡蠲之於以惠活鰥寡塞禍亂
原甚大惠也請著爲例王公報皆施行如章既而王公
又去直龍圖閣儀真沈公度繼之劉侯與予又請曰粟
分貯民家於守視出納不便請放古法爲社倉以儲之
不過出捐一嵗之息宜可辦沈公從之且命以錢六萬
助其役于是得籍坂黄氏廢地而鳩工度材焉經始於
[077-41a]
七年五月而成于八月爲倉三亭一門牆守舍無一不
具司㑹計董工役者貢士劉復劉得輿里人劉瑞也既
成而劉侯之官江西幕府予又請曰復與得輿皆有力
於是倉而劉侯之子將仕郎琦嘗佐其父於此其族子
右修職郎玶亦廉平有謀請得與并力府以予言悉具
書禮請焉四人者遂皆就事方且相與講求倉之利病
具爲條約㑹丞相清源公出鎮兹土入境問俗予與諸
君因得具以所爲條約者迎白于公公以爲便則爲出
[077-41b]
教俾歸揭之楣間以視來者於是倉之庶事細大有程
可久而不壞矣予惟成周之制縣都皆有委積以待凶
荒而隋唐所謂社倉者亦近古之良法也今皆廢矣獨
常平義倉尚有古法之遺意然皆藏於州縣所恩不過
市井惰游輩至於深山長谷力穡逺輸之民則雖飢餓
瀕死而不能及也又其爲法太宻使吏之避事畏法者
視民之殍而不肯發往往全其封鐍遞相付授至或累
數十年不一訾省一旦甚不獲已然後發之則已化爲
[077-42a]
浮埃聚壌而不可食矣夫以國家愛民之深其慮豈不
及此然而未之有改者豈不以里社不能皆有可任之
人欲一聽其所爲則懼其計私以害公欲謹其出入同
於官府則鈎校靡宻上下相遁其害又必有甚於前所
云者是以難之而有弗暇耳今幸數公相繼其愛民慮
逺之心皆出乎法令之外又皆不鄙吾人以爲不足任
故吾人得以及是數年之間左提右挈上説下教遂能
爲鄉閭立此無窮之計是豈吾力之獨能哉惟後之君
[077-42b]
子視其所遭之不易者如此無計私害公以取疑於上
而上之人亦毋以小文拘之如數公之心焉則是倉之
利夫豈止於一時其視而傚之者亦將不止於一鄉而
已也因書其本末如此刻之石以告後之君子云淳熙
甲午夏五月丙戌新安朱熹記
 
 
 晦庵集卷七十七

[078-1a]
欽定四庫全書
 晦庵集卷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