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艾軒集 > 艾軒集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艾軒集卷四      宋 林光朝 撰
  策問
   策問一十八首
問先秦古書多出於七十子凌夷斷缺之後其積之也
如泥沙而其闇然如墻壁浩然如煙海太史公歆向父
子揚雄班固賈逵許叔重之徒從而斟酌去取之今之
所謂先秦古書其句讀脈絡偶或易曉豈為蘭臺東觀
[004-1b]
削去其所不合者而約之於一時述作之間乎世之人
謂孟子長於詩書孟子誦詩至雲漢讀書至武成盖有
不由繩墨見聞而得之此孟子所以為知言之要也漢
儒之於章句或泥而不通則必至於更定古語以此為
釋然無所疑也近世公論多出於韓愈氏而栁宗元在
當時亦為不妄許人者退之嘗讀儀禮讀荀子墨子鶡
冠子且為之折衷其指畫當否何如也子厚嘗辨列子
文中子鬼谷子亢倉子晏子春秋又有非國語多至六
[004-2a]
十餘條以國語為宏深傑異而所可疑者止於是然於
鶡冠子則以為鄙賤不足道退之似不然也退之於四
稽五至之説盖嗜之為不巳也又所謂一壺千金三讀
而悲之其於同異何取也今學者於韓栁盖有所欣慕
焉當合是數書而較其所評覈是謂友當世為未足而
尚論古之人也
問仲尼繙經十二藏之於周司馬遷網羅百代作成一
家之學藏之名山副在京師吾夫子之好古其亦終身
[004-2b]
焉耳子長未死未嘗一日忘此作也然六經所傳其或
訛缺史記纔出便非全書以是知簡編裒綴出於歴年
之多而文字散逸是惟一日之頃此蘭臺東觀所以牢
守而固藏之如是其汲汲也今天下於投戈息馬之日
更新冊府圖史之集比隆近代其於論次編牘刪修章
句盖亦重於其所擇者秘書之有監有貳有丞即正字
之别麒麟天禄實在未央劉向揚雄校讐於其中至其
後則有校書之目魏晉以還更革不同而近代為備監
[004-3a]
貳丞即正字所以分綜羣書是必互有所述可以専門
名家若劉向揚雄者如北堂鈔如辨訛如考正周隋二
代之事如損益開元以後秘閣所用之儀又如竒篇秘
籍有可以傳後者又如作為感遇詩三十八章可以一
變江左之餘習者比者英髦輩出若滋蘭植蕙則發之
為書當逺邁前作諸君幸取近代所嘗見之書可以比
方劉向揚雄者使後之人視今之盛猶今之視古也
問蒼頡作字得之於鳥跡所以發鬼神之秘探天地之
[004-3b]
藴也自蒼頡而下字體數變其所可識者大小篆及隷
書一二家耳其後有藁書楷書埀露飛白又其最後有
八分書古今事物智者作之巧者述之歴時甚乆智巧
日滋及乎天下之人無所用其智巧而後為全且備也
周人以六書教國子六書者造字之本也秦之有八體
漢之有六體秦漢以來體制雖變而造字之本未嘗或
變也班固所載周人六書之義許氏用之而為説文解
字此非出於臆度盖得之於賈逵衞宏揚雄司馬相如
[004-4a]
之徒然而六書曰指事曰象形曰諧聲曰會意曰假借
若以類求之可易曉也其為轉注則其為説似有所未
安許叔重所作凡十有三萬三千餘字推其條例不知
何者可以為轉注也秦之八體有大篆而闕古文竒字
漢之六體有古文竒字而復闕大篆古文上世所傳竒
字古文之别體也大篆出於史籒戰國以來俱用之許
氏微得其舊體然不知秦漢所以損益未嘗兼存之何
也學者有意於六經則訓詁之學不可盡廢欲無惑於
[004-4b]
訓詁其於古人造字之本與夫前代所以損益之烏可
不旁通之乎
問道之汚隆存乎其人文章之髙下存乎其時唐虞三
代至周而治極矣故其文為獨盛也戰國之詭激魏晉
之浮夸南北五季之頽敗彫弱其間號為繼周者易秦
而漢易隋而唐漢至武宣之世始議文章唐自元和以
後漸復古雅雖賈誼陳子昂之徒一時特起初若有意
於發揮古文潤色當代而其風流醖藉亦無傳焉者以
[004-5a]
其獨立而未盛故也班固賦西都具述公卿侍從之臣
若司馬相如劉向董仲舒蕭望之之徒皆以文章稱之
至其叙武帝以來則又列仲舒於儒雅而以司馬相如
為文章其言孝宣之世蕭朢之則儒術也王褒劉向則
文章也文章儒雅若同然而實異者數子之文猶有可
稽析而論之錙銖輕重如是其審也河東桞子厚論當
世之士謂今之為文希屈宋者可得數人希王褒劉向
之徒者可得十人至陸機潘岳之比累累相望唐自元
[004-5b]
和之後作者可數屈馬希世之文也學而似之者誰歟
漢晉一代之文無出數子何其得之多歟一時人物宗
元有所避而不言至於後人品藻則無害也國家開造
之初文章未備作者往往仍其故習及歐陽子以古學
為倡而文章始一變矣熈寧元豐之後學者皆祖於王
氏又其後蘇氏出焉今之學者不出於二家其是非得
失互有所分也君子之於文也無所茍而已矣必如畫
師之於形瞽工之於聲耳目有所不接則妍媸清濁不
[004-6a]
能辨也試求漢唐文人之體製而質以今日之所尚亦
足以知諸君為文之大畧
問陳詩以觀民風納賈以知好惡此先王厚風俗之意
也文體之變其風俗之所係邪是故讀虞夏之書則有
渾渾之氣商書灝灝周書噩噩内外相形虚實相應不
可以偽為也戰國尚縱横其文也巧而善辨西漢尚經
術其文也質而有理晉尚清談唐尚辭章而文亦隨之
學者之所知也三代以還淳澆樸散其間有可人意者
[004-6b]
數代而止耳齊梁魏隋五代之間事以俗變氣卑弱而
不伸文浮張而少實君子無取焉信哉文章之係於風
俗也主上以光明緝熈之學將與天下共之析科目崇
學校所以涵養作成者至矣風俗之變尤所不敢忽也
敢問書契以來六經諸子百家傳記之言紛紛藉藉學
者將何所依據耶聖人之經初無定制其讀書也不知
有易其讀易也不知有詩以至春秋也三禮也其文不
相祖述而同出於聖人當以何者為正耶揚雄太𤣥王
[004-7a]
通續經是有意乎六經而作也君子不以為經何耶聖
賢之文雖體制不同大體與六經相為表裏刻玉剪綵
駢花儷葉為耳目觀聽之具此圍碁擊劍之技爾何以
文為騷人之辭幽愁憤悶非若六經之簡且易也識者
謂其與日月争光何耶仲尼既歿後世之所取信者六
經也同之而未必是異之而未必非同異之間其必有
説也若曰聖賢之學不在於無用之空言則千百載之
下無六經無諸子無百家傳記而能得古聖賢之用心
[004-7b]
者又不知其何事也幸詳言之以觀諸君子之所學
問古者以弧矢一事而合之以聲歌登降之節於是乎
賢不肖無所逃矣樸日以消偽日以滋謂弧矢有所不
足尚也乃從而書其道藝書其徳行當時安之而無或
異議者道術破裂邪説横起坐徂邱走稷下朝遊燕壁
暮叩秦關皆先王之時所謂惰游之士也發策决科其
源稍出所以抑夫惰游之習而示天下以至公之門也
漢晉隋唐沿革不同而不能一日去之六籍之有訓詁
[004-8a]
而他説不能亂及其乆也則離析訓詁而投諸箋注三
百篇之詩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詞人之賦是以談
經者或至於穿鑿能賦者或至於破碎亦其勢然耳科
目所以待天下於斯二者不可以偏廢然亦罕能兼通
之求相如以經義則踈矣責仲舒以辭章則泥矣并包
六藝而以作賦名家惟賈生揚子雲為如是耳明天子
鋪張大猷招徠多士合是二者將以網羅所長尚慮有
司之或失也比因邇臣之請欲使夫二者如衡石低昂
[004-8b]
則無彼重此輕之患矣唐之明經者以上中下為差至
進士所尚特詞藻耳今合明經進士而為一科欲以求
夫全能者自貞觀以還其亦有通經博古而兼得夫雕
篆之藝者凡有幾願詳聞之
問法制宻於古而古道未易復此學者所以深求其説
而不可得也自六鄉之法壞而賢能之書不復見自五
等之議寢而澤宮之射不復聞漢有賢良方正之科而
隋有進士之目盖放諸古法而為是也文帝於十五年
[004-9a]
乃得晁錯武帝於元光中乃得公孫𢎞董仲舒之徒晁
董公孫之對其亦温温乎六籍之苗裔也若始元地節
初元建始之際或以旱乾水溢或以日月之眚求民之
瘼訪政之疵故以是舉也為近古而郡國三輔有其人
且于于而至矣進士始於隋大業中而盛於貞觀永徽
之時較數嵗為率而處人臣之極者十之二登顯列者
又十之六七然在當時不以通榜為嫌不以奔競為恥
陳子昂走京師多至百軸而迄無一人知之者牛僧孺
[004-9b]
一遇韓愈皇甫湜而聲名且十倍矣崔郾持文律而吳
武陵欲置杜牧於五人之數王起問所欲於李徳裕而
得夫盧肇姚鵠者矣武陵何為而昌言之而李徳裕且
以為公道數百年之前乃有是而無復竊論之者其視
結繩之政為如何也我國家蕩滌區宇雕飾人文其於
百代取士之法是皆損益而並用之在乾徳有三科在
景徳有六科天聖以還又多至十科此為天子自詔者
可謂極一時之選也建隆之初進士科目一仍舊貫嵗
[004-10a]
中獵取以數十人為率及至太平興國二年以進士第
者至百餘人自此或間嵗或三嵗隷之以甲乙之科而
所得者為益廣也今天下夢想賢俊三十年來未聞以
賢良方正襃然為舉首者進士一科用之數百嵗撿約
之具視前代為甚備而道塗之人猶以為増損不止是
也負薪之語有可以補國論况通習博識之人乎循漢
唐之法而可以望古道其説為何如
問當戰國合離之勢堅甲利兵不如仁義之為足恃也
[004-10b]
當諸將紛争拔劍擊柱之患三尺法不如綿蕞之事為
可畏也治天下之具無用之用其用為甚大大哉大學
之為用非通達世務明道不計功之人未可與起此議
也主上焦勞側席慨然以碩材為念比者邇臣有以大
學為請者聞之朝野議論一新大學之作非直欲籠絡
後進為仕宦㨗塗誇艷一時因循故事而已誠以數年
之間雕蟲之技穿鑿之説使人厭聽而喜拒之必有篤
志如胡憲者重義如郭元振者不阿其守如何蕃者于
[004-11a]
于然而作也敢問有虞夏后氏商人周人或離為上下
為東西或為國中之制以别其四郊辟雍起於漢國子
之學起於晉四門書館之目起於唐歴代制作何其不
同也自離經辨志如是七年謂之小成加之二年强立
而不反則謂之大成或離析三傳而以儀禮為専經或
三分經傳而兼通老聃孟子之書其肄業作成又何其
不同也祭酒司業以開奬誘掖為事必以宗工宿徳學
不畔於聖人者處之然後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
[004-11b]
興民徳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徳以同風俗養耆老以致
孝恤孤獨以逮不足尚賢以崇徳簡不肖以黜惡凡此
數條大學之道也其詳可得而聞乎併與諸君商𣙜之
問封建井田古良法也古者封建以十制一天子之地
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五十里之國
者聽命於七十里七十里之國者聽命於百里百里之
國者又聴命於天子故天子得以運動天下於掌握間
三代之所以長且乆也古者井田以十養一王畿之田
[004-12a]
百同九百萬夫之地也三分損一而為林麓城郭之屬
則為夫地者六百萬田有肥磽又通之以再易為率則
為夫地者三百萬每一夫之地下農夫食五人則王畿
之内一千五百萬人可以仰哺矣推而九州可知也成
周以九州之籍不過千三百萬四千有竒是地十而民
一三代所以無溝壑之民也世之論封建者以周官之
地求之王制多寡不同則歸於周公之損益然齊魯以
公侯之國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此可疑也論井田者
[004-12b]
以小司徒之九夫至四縣之都以較匠人之九夫達百
里之同詳畧不同則旁加其里古人必有一定之制遽
以紙上語而加損之又可疑也塗山之會執玉帛者萬
國商人承之并為千七百七十三國周人承之離為一
千八百國一并一離勢必甚擾而聖人為之何耶公邑
必為井田一同而溝洫澮有三鄉遂必為溝洫萬夫而
遂溝洫澮川有五地廣而通水利者少地狹而通水利
者多何耶公無附庸以五百里之地極矣魯以侯爵而
[004-13a]
加上公乃有附庸之等何耶家百畆者取十畆之征十
一之法也而公田百畆八家征之而有餘槩謂之十一
何耶後世廢封建而郡縣有其利於國耶壞井田而阡
陌或有便於民耶數千年來不復見繩繩井井之天下
者秦固失之漢亦未為得漢人去三代未逺改秦之轍
則封建井田何為而不復
問三代所以取民者有其度所以養民者有其具而其
於輕重歛散也有其數三代之陳迹尚或可尋而秦漢
[004-13b]
以來偶失之古者三年耕則有一年之積以三十年通
之則有九年之積國有九年之積則旱乾水溢之患非
所患也以禹貢考之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秷三百里
納秸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是古人積粟新陳相因可以
為九年之食者其法在是也魯人一嵗無麥苗則將告
糴於他邦矣是魯之為國且無兼嵗之儲也更戰國强
秦而先王之法破蕩無幾漢興至文帝四十年矣公私
之積猶或未備及至數十年之後太倉之粟紅腐而不
[004-14a]
可食是積粟之法果為無得於古也常平之法用之於
宣帝帝之用其説而敬其人甚至爵之以通侯此其為
法也雖不見於三代之前而先王之美意在是耳周人
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散利薄征緩刑弛力乃其最先
者故年飢用不足其取民也不過什一而又荒政行乎
其間此正後之人所以汲汲於平糴之意也常平行之
於漢歴晉宋而下用之義倉一事用之於開皇其後戴
胄嘗主是説自王公達於庶人以田萊多寡歛之有差
[004-14b]
是其為法也不徒爾盖憂民也為甚深而其用法也為
甚備仰惟主上以焦勞惻怛之意而寓之於丁寧告戒
之間郡國之逺持節而發廩且至無虚月也先王之成
法百世用之而至此為嚴且宻然一嵗不登民有飢色
則法之本意容或有未盡者乎試考之近代貞觀二年
始聴立義倉十有三年而常平之法出開元之初其事
又為甚詳荆揚襄䕫綿益蜀漢並以常平積粟而源源
不絶如是也然二者乆之則不能無弊每於三嵗或以
[004-15a]
陳粟輸之京輦似非義倉本意也又於天寳以後常平
之法壞因循不舉者埀三十年乃至閲竹木茶漆以益
其所售之數則常平之法徒法耳唐人積粟之數尚或
可考義倉為最常平次之以國朝熈寧之間較數嵗以
為常則贏縮彷彿可知也今天下視前代之法其増損
有幾茍為未盡則救弊之方其説焉出
問班固嘗言九土之風俗以其民之剛柔緩急繫水土
之風氣謂之風以其好惡取舍隨君上之情欲謂之俗
[004-15b]
是故風止於一方一國而俗常成於天下堯舜之民比
屋可封桀紂之民比屋可誅若非有水土風氣之異曹
奢魏褊桑間濮上之淫蕩不節又若有不可易之俗何
也秦民借鋤取帚天下之俗一敗無遺然豳都酆鎬先
王之遺風至漢猶在而故老所言黄帝堯舜之處其風
教固殊焉豈其有聖人之澤則百世之下雖横民暴政
不得而遽變之也河内商之舊都既變唐叔之風而其
俗侵奪薄恩則有紂之遺化何也潁川南陽本夏禹之
[004-16a]
國夏人之忠固不勝申韓刻害之餘烈而黄韓繼為太
守則教化盛行民以篤厚衞康叔之徳乃不若所謂黄
韓者何也魯人之俗好禮義以為周公孔子之澤以其
訾毁巧詆之失亦豈無出於周公孔子者耶齊人之俗
好經術以為太公之遺風而其多詐不情又豈無出於
太公者耶不然所謂風俗之本其説果安在
問黄帝以無為而百勝堯舜不戰而屈人兵三王之治
天下也有甲兵之備而無戰鬬之患此春秋戰國以來
[004-16b]
所為戎首之談者往往以是為藉口也兵法論次凡十
有三篇文約而用周緒逺而意詣正如老氏所可誦者
特五千言耳然而寛衣博帶以儒名者其於兵家一卷
之書有昧昧然終其身而不知之也雖有所不必知至
於仁義節制施之一國而達之天下者惡得為無益於
知乎周人寓兵於農而有六鄉六遂與夫諸侯井牧之
法溝洫田萊或不同而寰内較之列國又或異其於寓
兵多寡何如也齊之内政裂其國而為三軍約以司馬
[004-17a]
穰苴之法是其長短各有所合而管子謂吾如是可以
速得意於天下又何也後周隋唐以來府兵一事為甚
宻未幾一變而為彍騎下至五代又一變而為黥面湼
手之制府兵之法壞且將數百年而不可復法之多變
其利害相去又如何也且夫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今日
所以謹邊鑰飭軍政有得夫五帝三王以天下為度而
不如是汲汲焉者帷幄之籌樽爼之畫非所敢知所可
知者惟竿牘已陳之迹耳試道其所以然者勿謂軍旅
[004-17b]
之事未之學也
問由漢以來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削其不合者定
之為三十五家今三十五家所可枚數者凡有幾也世
俗以握機之法傳之黄帝即所謂邱井之象四面八鄉
是也諸葛武侯取之於沙上八陣乃其事耳近世以其
一為營法而五者為方圓曲直鋭之形是又孔明舊法
也兵之變化也烏可已而乃出於一本則坂泉之師涿
鹿之戰雖相去數千百年之逺而猶對面語也國家於
[004-18a]
多事之日將以汲汲夫腹心干城者隷之以博士課之
以兵法又從而反覆評覈以極其所未至者豈謂詩書
禮樂在元帥為不可後雅歌投壺於軍旅為不可闕呂
䝉所學者有如是則固當刮眼視之耳觀之兵法無出
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虚實以虚實之義引而伸之為
千章萬句不出於致人而不致於人也孫武欲以正合
以竒勝而吳起所用之法多非孫武所謂以正合也求
之三者其於輕重低昂之際為如何子房得圮上一卷
[004-18b]
之書謂讀之乃太公兵法也六韜自為一書而三畧似
非出於太公者周之司馬則太公之遺也或謂穰苴為
司馬之官於是稱司馬穰苴至威王追論古司馬法又
述穰苴所學遂為書數十篇今所傳者惟古司馬法又
非穰苴所述不知為何書也諸家兵法惟伍法為最善
尉繚子有束伍之令其於他書是果出一轍乎李衞公
平突厥以竒兵而欲以正兵伐髙麗且又謂孔明七擒
七縱乃為正兵非竒也七擒七縱而不謂之竒兵則是
[004-19a]
未易曉也如是數者必得夫馬援荀彧而與之議則庶
乎無惑矣
問岐伯問答而千萬人用之黄石公一卷之書而百戰
勝負不出於此豈為古今一轍人事不相逺耶第五琦
謁帝於涇原因謂當今所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賦賦之
所出以江淮為藪澤其後拏兵數十年而飛輓不少絀
者所恃江淮財力有以當之耳吳蜀相為唇齒而夷陵
荆襄上流之勢雖分而實合也兩國併力何時不出師
[004-19b]
而未嘗以用度不足為意安史之亂歴數年乃定而吐
蕃回紇黨項雲南且無虚嵗自至徳以還置朔方於度
外者殆三十年許蔡定襄已非吾土調兵日急供費日
多常賦不足而促限别配之名出矣吳蜀在當時未聞
有以取於人而紛紜如是也唐自九節度之兵攻安慶
緒未即滅而史思明有收合餘燼之意代宗自陜郛有
所懲艾故闗中有朔方涇原隴右之師以扞西戎河東
有太原全旅以支北敵在當時朝夕之畫唯兵食一事
[004-20a]
為不少去也第五琦嘗以𣙜鹽佐軍興而人不益賦及
劉晏代之法益宻晏之死其法乆不振李巽才及用事
便如晏最多之年明年過之第五琦為長於計至於晏
宻矣巽又宻於晏利無遺入則民力單虛又何當時稱
之為長才無或異辭者吳有周瑜魯肅呂䝉陸遜蜀有
諸葛孔明是皆一方雋才也曽不聞以笏畫邊計而有
當饋不足之意又何也自天寳以還兵籍民版較之吳
蜀全壤増損為幾何今天下合吳蜀唇齒之勢而涇隴
[004-20b]
伊洛吳蜀不得而有我且兼而有之昨者淮泗之役自
交綏以至旋斾而歛不及民以今凖古當取夫人事不
相逺者所謂米粟非不多兵革非不利也其策又安出
問袢暑而陰生沍寒而陽復此天地萬物每見於消息
往來之際也黄初鼎盛而聞代北窮眇乃有拓拔氏者
郭欽江統始為典午氏數千年之謀而劉元海颯焉巳
至矣元海未出倚嘯洛下者王夷甫為早得之東連齊
地西瞰龍山燕趙之墟韓魏之郊是皆吾之故物而晉
[004-21a]
人不得已且至等棄之夫河濟天下之要地曹公之基
扄在是也陳留用武之國四通八達之塗而袁氏在所
必争也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如喉衿相屬不可解
去此説不獨石勒為知之殽函四塞之阻姚泓巳失之
而赫連勃勃又偃然不可制矣今天下要領有如是四
者膠西之役兇渠滅沒則北海東萊旋見響應吾宿兵
於上蔡臨汝而游兵於唐鄧則開封無假息之日矣昔
人欲以輕兵五千自斜谷走闗中是為倖偶一中者吾
[004-21b]
已定鼎於郟鄏且將飲馬於汧陽則闗中何恃而不恐
也河南全壤在吾目中則推鋒越河又不可後也然聞
之道塗曰敵欲挈白溝以南歸之職方者使者叩塞而
封人辭焉果不折一㦸不遺一鏃而前所謂四者不可
以盡得之耶是特未定也耶石勒畏祖逖乃至兩通好
其或至於是耶袁譚欲併力於魏而為是不得巳之舉
耶劉備恐曹公至漢中而遽與吳平無乃有所忌而然
耶至於兩階之舞非所以來逺人而逺人格事有所不
[004-22a]
知然而然耶軍戎萬里有數之如一二者又不能無待
於儒生也
問古之人不以巡狩為憚煩謂其徒御簡少而供頓之
易足也後世視巡狩一事為勞民殫財之舉是以有觀
風之使漢以繡衣察郡國至東都則以御史督軍唐之
署諸使大約皆漢制也貞觀初遣使者十有三人其後
又為十道使又其後有按察採訪之目又其後有度支
營田勸農黜陟常平轉運之號若鹽鐵則自第五琦始
[004-22b]
若節度則自賀拔延嗣始若宣諭太原而劉搃如兵之
在其頸則宣諭又託始乎此矣今天子發徳音下明詔
以兩淮靡定形於宵旰遂輟論思之彦以紓憂顧之懷
此為盛徳事也然田萊尚荒户口初復城築不可廢轉
輸不可省是必勞來還定之策如昔人所謂五術八計
三科四賦六徳五要者乎凡欲求民瘼要在持節一出
而不獨漢以來為如是在古人則有之鹿鳴之雅不過
以十數而四牡則勞使臣之來也皇皇者華則君遣使
[004-23a]
臣也宣王中興而又有鳴雁哀矜之使有四牡皇皇者
華之詩而又有采薇出車枤杜之什此内外之治又安
得有偏而不起之處也今輶軒一動且送之以禮樂而
天語諄諄以周爰咨諏為意豈欲其田萊日闢户口日
滋城築不告勞轉輸有以繼乎昔者叔孫穆子聘於晉
嘗謂□之行人曰咨才為諏咨事為謀咨義為度咨親
為詢今之有是行也則於穆子之言又在次第先後而
用之耳此為當世之務而吾徒必有通其説者幸併言
[004-23b]

問武王其於下車也而式商容之閭晉文公以區區伐
國為意而戒之無入僖負羈之室武王以公心待天下
而重耳為是剪剪不足道者此王覇之所以較然為易
見耳由北海膠西則為齊魯之鄉由新蔡臨汝則為陳
鄭之墟由武當而泝伊洛由秦隴而指闗輔是皆中州
故壤衣冠爵里之所自來也昨者兵車之役日闢國百
里未暇槖弓而旌旗束帛且將旁午四出矣豈為絃歌
[004-24a]
之俗乃雜於侏冠帶之民乃淪於左衽是必有孤憤
長歎逃名竄伏不以嗟来一飽而易吾之終身者如李
謐鄭修未嘗有一日自售之意夸視詔書謂何足以此
勞國士也張文詡嘗歎老且至矣而修名不自立其於
間闗百戰之日而不屑不潔者又豈能無所聞於世乎
或者謂新都未焚薛方於是危行而言遜逢萌又所謂
見幾而作者周黨且託疾不出户王霸至於褫冠帶謝
交官及乎區宇再平天子側席有以見求賢如不及之
[004-24b]
意又何薛方逄萌聘而不肯至周黨王覇至而不能屈
異時故人如嚴子陵者且或如是以今凖古鶴書所出
是果有翻然而來者乎是特未定乎
問舜至鄧之墟而有十萬家太王邑於岐山之下而從
之者如歸市帝王之興有以感人悟物者其來填填其
至翩翩初不待約束期㑹而然耳無事之日四民襍出
如鳬鴈之去來不知法之為便政之為謐刑之為靖禁
令品式之為䟽通不擾也及夫更赤眉之後則有謳吟
[004-25a]
思漢者又更范陽之變則知唐之徳在人心者猶或未
忘也一覩司隷喜見顔色一見官軍歡呼不已人固有
是心誰獨無是心哉無是心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且
將何所託也兵車之會壺漿畢來今大道之行與之更
始是宜攜持負戴不絶於塗也宣王之事寫之聲詩鴻
鴈一詩為流民而發也劉琨長於招懷而短於撫御一
日之中雖歸者數千而去者亦或相繼王浚視他人之
依我者而不善存撫未幾復去之比者方面之臣以是
[004-25b]
為請兩淮荆襄其所以還定安集者當如鴻鴈之役得
劉琨王浚而徳意且不下布况所謂悠悠者乎不知漢
晉以來在兩淮荆襄以循良目者其於招懷存撫之術
可用於今日者凡有幾端也
 
 
 
 艾軒集卷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