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倉稊米集 > 太倉稊米集 卷四十四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倉稊米集巻四十四  宋 周紫芝 撰
  論五首
   鯀論
聖人有利天下之心而不以利天下為名故興天下之
大利利既立而人不知世之人雖欲以利天下之名而
歸之不可得也後世之君以利天下為名而不以利天
下為心其興天下之大利也汲汲然惟恐天下之人不
[044-1b]
歸其功彼雖名於利民其實急於為巳而巳聖人不以
利天下為名則其為利也要在責其實效而未嘗急於
成功故欲舉其人而用之不敢自謂巳知其人必先謀
之於衆衆皆以謂可矣猶以為未也於是必試而用之
以謂試而其事有不可以歲月期者吾亦安敢亟其成
哉姑亦俟之云爾此豈非聖人不急於利天下之名毎
欲收其利天下之心而然歟後之人君則不然天下之
利茍可以興則無不為不䘏其為民之害也夫興其利
[044-2a]
而不䘏其害用其人而不問其可否則是以其不可興
之利而責其不可用之人也於是又嚴其督責而誘以
厚利天下之人被實害此豈非以利天下為名不以利
天下為心而然歟堯為天下君斯民不幸溺於昏墊之
苦天下之人嗷嗷然有冀於仁人君子之拯其溺可謂
急於救患之時也鯀之治水至於九載績用弗成而後
巳何也蓋堯知洪水之患懐山襄陵非積以歲月之乆
則不足以除天下之大害而興天下之大利是以試之
[044-2b]
必待於九年凡以堯之心在於利天下而不茍於成功
故也觀書稱禹之治水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
師先儒以謂二千五百人為師十二國蓋三萬人合九
州之數則二十七萬人謂禹治水用二十七萬人為庸
其說雖無所經見未必不出於此使其或然也則其起
徒役可謂衆矣非特其起徒役之衆如此至於乘四載
具畚鍤舉九州而供之猶恐其不足非假以歲月而責
其成無乃幾於病天下歟夫欲興天下之利而不䘏天
[044-3a]
下之病此豈聖人之用心哉然則堯不責鯀以成功之
速而必待於九年非為鯀計為天下計也天下之人知
堯所以望鯀者其利不在於目前而在於後世假以歲
月其心非私於鯀而在於天下則鯀之不能成功何損
於堯之仁且聖乎高宗之伐鬼方周公之誅三監皆以
三年而後克夫以仁義之兵而討有罪舉六卿之全軍
而平一方之難疑若易於摧枯湯雪而彼猶待於三年
之乆者亦以其志在於愛民而不敢亟於成功故也况
[044-3b]
洪水之害在於天下鯀治之九載而不成禹繼之又十
有三載乃同父子相繼二十有二年而後告厥成功其
成也夫豈易哉漢武帝銳然有好治之意公孫宏迎合
帝㫖以謂周公期年而變臣尚竊遲之公孫宏何人哉
乃敢自比於周公而猶以謂其才過之急於成功如此
使武帝在位五十餘年天下未嘗一日安枕而卧宏之
罪亦大矣嗚呼安得以帝堯試鯀之事而告之耶
   伯夷論
[044-4a]
自古聖賢立言以埀世其意之所主蓋不一而足後之
誦其言者當略其辭而取其意則庶幾其有得矣孔子
孟子列禦冦莊周此四人者皆所謂立言以埀世者也
然而孔子孟子其立言也正此道之所以明也至於列禦冦
莊周之徒則其立言也怪其衛道也緩乃旁引而曲說
陽攻而隂援之使人因怪以歸於正其為言雖不切於
事亦不可謂無力於天下後世者矣孔子之論武王也
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孟子之論武王也曰湯武反之
[044-4b]
是二聖人之言固巳微寓其意以曉天下後世使天下
後世知武王之用心為不得巳也至於莊周之言則曰
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桀武王伐紂其為言得無
少貶乎若周之意則將以使後之取天下者不得以湯
武而為之辭則武王之道尊矣其於武王陽雖攻之隂
實有助焉西伯即位五十年而武王立九年而上祭於
畢畢蓋文王之墓也是歲東觀兵至於孟津而載木主
以伐紂伯夷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可謂孝乎天下苦
[044-5a]
於紂乆矣武王仗大義順人心以救民塗炭之中其為
仁也亦大矣今伯夷叩馬而諫曰以臣弑君可謂仁乎
余嘗疑其言之不出於孔子孟子司馬子而出於莊周
之徒為寓言以隂援武王者也學者不復求遷之意遂
以遷為多舛以謂遷自立此論亦巳誤矣史記一書皆
遷博採先秦古書而備載之則亦安知其說之不出於
莊周之徒歟或曰伯夷之不食周粟何也曰伯夷以周
之粟為不義之粟而不食也曰周之粟義乎其不義乎
[044-5b]
曰伯夷之心天下之心也天下之心聖人之心也天下
以為義聖人亦以為義而伯夷獨以為不義則伯夷無
乃幾於愚乎此無他蓋武王得聖人之義而伯夷得聖
人之清也若孟子則可謂善言伯夷者矣不然則伯夷
之餓而死也與陳仲子之餓而死也是或一道爾此豈
所以論伯夷者哉
   介之推論
名者天下之公器雖聖人不可得而私然名之在天下
[044-6a]
有予之而弗受者有受之而弗却者有欲得之而必争
者固不可以一概量天下之心也予之而勿受則有道
之士離世遁跡以自晦於無用之地者之所為也其為
人世固不常有有之則可以激貪而勵俗矣受之而勿
却則修巳篤行之士無意於名而名歸之者也其為人
亦行其所當行得其所當得而巳其於名猶未竊竊然
也乃若欲得之而必争者則異於是矣志在於功名心
淫於富貴得之則踴躍而自喜奪之則顦顇而無聊彼
[044-6b]
恐其名之不髙而有以軋之也此其於名雖與夫盜而
有之者不可同日而語其視畏名而逃之與夫無意於
名而名歸之者固有間矣夫修五伯之業以服諸侯者
晉文也輔文公之行以反晉國者五人也初文公之出
五人者從而輔之所以轉徙於道塗流離於羇旅至於
險阻艱難之備嘗而不憚者無他知重耳之賢必反國
而有之也及重耳之將入也四人者皆留獨之推逃而
去之此豈人之情也哉殆有奪其名而軋之者矣舅犯
[044-7a]
是也且五人者負羇絏以從奔走之役其勞則均也周
流天下十有九年其乆則均也所謂五蛇為輔挾之以
飛皆當時之賢士其人則均也及文公之反國乃與舅
犯為投璧之盟曰若反國而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
之推聞而大笑曰天實開之而子犯以為已功吾不忍
與同位矣乃棄之而去隠於綿上然則之推之去也蓋
有以哉而左邱明司馬遷之徒似若以文公為不能用
之推者豈亦未之思耶方文公反國而賞從亡之臣不
[044-7b]
及壺叔文公曰夫導我以仁義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
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
復受次賞若以力助我無補吾闕者三賞之後固且及
此晉國聞之大悅夫以文公之賢其明於賞罰之序如
此投璧之盟豈固私於舅犯哉於五人之中其必有當
先於此者矣之推不能究文公之意一聞其言則窮日
之力而去何其遽也然則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之推非
有怨於舅犯也蓋託舅犯以發其憤悱之辭而為之說
[044-8a]
耳議者又謂人亦孰不欲富貴當文公處困窮之時則
﨑嶇而從之及反國而有千乘反疾走而逃之此罪不
在於之推而失在於文公也使文公不私於舅犯豈有
是哉曰審如是是亦之推之罪也何以言之夫為人臣
者有賢則相薦有功則相遜功髙而賞及之猶當曰是
功也我何力之有焉况功與人等或出其下者哉之推
不明乎此見投璧之盟則不勝其忿而亟去之此非有
意於濟世以輔其君者區區之意特在於名髙而惡人
[044-8b]
之軋其己焉耳吁可怪哉
   漢髙帝論
帝王御世之術有二誠與不誠而巳矣御之以誠則人
將以誠應之此治之所由生也御之以不誠則人將以
不誠應之此亂之所由起也聖人知天下之心可以誠
格而不可以狙詐刼也於是推吾誠心以感之天下知
聖人之心可以誠應而不可以姦罔欺也於是亦推吾
誠心以事之是以誠意相感於無形之中不言而喻不
[044-9a]
約而侔歡欣交通而天下之情得矣然則聖人之所謂
誠者果何物也哉曰心而巳矣蓋公其心以冐天下而
容之者所謂誠也私其心以籠天下而疑之者所謂不
誠也二者相去其間不能以寸而人不知此天下所以
常亂而不治也髙祖由布衣而登帝位自豐沛而兼四
海其神武不世之略秦漢以來一人而巳馬遷班固之
徒相與論述其事咸謂其寛仁而能愛人豁達而有大
度余獨以謂不然髙祖之初天下既定一時功臣大者
[044-9b]
南面而王小者猶不失為列侯論功行賞以次受封非
不足以滿其志願宜若可以無事矣乃復叛亂相繼兵
無休日考之於書漢之異姓而王者八人其後舉兵而
叛者六國獨張耳吳苪僅以智免此其咎安在哉髙祖
無豁達之度以容之故也夫髙祖以大度取天下而余
獨以謂不然此聞者所以未免於笑也以余觀之韓信
未嘗反髙祖疑之而反也其他雖不可以悉舉大抵皆
髙祖疑之而反耳觀信以淮隂一介崛起從漢曽不旋
[044-10a]
踵虜魏王禽夏說下井陘誅成安脅燕定齊摧楚兵數
十萬衆卒斬龍且西鄉以報當是之時可以唾手而反
矣蒯通說之以叛至於再而不從信之言曰漢遇我厚
吾豈可以見利而背恩信乎由是觀之信豈有意於反
哉雲夢之遊執信而虜之髙祖始有疑信之心信亦自
是怏怏失意反狀遂萌故曰韓信未嘗反髙祖疑之而
反也陳狶之亂髙祖平之徵兵於梁而越稱病髙祖怒
而責越矣夫越兵之不至安知其必叛哉髙祖不能使
[044-10b]
人物色之而遽數其罪者以其有疑越之心故也當是
之時越來則被執不來則加兵與其如此孰若舉國以
叛猶得免焉此越所以不得巳而反也故曰彭越未嘗
反亦髙祖疑之而反也英布因隨何之言背楚而歸漢
所以脱危亡之地以就萬全之計也及漢醢越以賜諸
侯布見而怒於是聚兵旁郡以備非常此所謂惡傷其
類見幾而作者也滕公曰前年殺彭越徃年殺韓信三
人皆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扵禍及身乃反耳故曰英
[044-11a]
布未嘗反亦髙祖疑之而反也賈誼之說文帝以謂彊
者先反淮隂王楚最强最先反盧綰最弱最後反此
誼欲除尾大之禍故其言如此而不知諸將之叛初不
在是特以髙祖不能推大度以容之耳是數人者勇力
冠三軍功業軒天地皆當時之豪傑也獨不能容之度
外一涉於疑似之跡則必致其竊斧之疑使其心不自
安勢窮而亂惴惴然疑之惟恐其叛也而卒皆叛焉安
在其為大度哉或曰市未嘗有虎也曽參未嘗殺人也
[044-11b]
使三人言之則智者必惑而慈母必信何則言之者衆
而事未可知也人有告諸將以叛者奈何獨不信之乎
曰人主之所為下之所視而鄉也人主而好諫也則忠
臣出人主而好勇也則猛士至人主而好疑則必有挾
可疑之事以投其隙者矣劉向曰執狐疑之心者來讒
賊之口髙祖以疑心而遇人此告者之所以至也或又
曰韓彭之叛固有之子何自而知髙祖之所以疑曰吾
以蕭何而知之也何之守關中可以為腹心之寄矣猶
[044-12a]
且數加勞問且賜以衛卒五百微鮑生東陵之計殆於
不免則髙祖於群臣未有不疑者况於武夫勇將英氣
蓋世而功名震主者哉嗚呼髙祖與光武俱以雄畧定
亂而後世之論紛然雖范曄史家猶以冦鄧景賈所封
不過大縣四曽不知光武推赤心以置人腹中而髙祖
乃懐疑心以激諸將之亂也曄其可謂智乎
   晁錯論
世之議者皆以晁錯不當削七國以發其怒及七國反
[044-12b]
以誅錯為名則景帝不得不殺錯以謝七國余以謂此
特書生之談兒童之見耳蓋世之善論人者不以迹而
以心其迹是也其心非也則世俗皆以為忠而君子以
謂未見其所以為忠焉若王莽之安劉是也其心是也
其迹非也世俗未必以為忠而君子以謂是乃所以為
忠矣若晁錯之削七國是也七國之地髙祖之所封削
之則為賊恩吳楚之君懐奸而未發激之則必至速禍
故削書一出而七國果反連衡以叛天子憂勞王師四
[044-13a]
出而僅以仆滅錯亦可謂無䇿矣當是之時非特七國
欲誅錯雖左右無不欲誅之者非特當時左右之不知
錯後世雖賢如揚雄者亦以錯為愚景帝固知其為智
囊而先入之言巳不可變雖欲活之計將安出此無他
是皆觀其迹而終其心有不察焉者也為景帝者胡不
察其心以謂錯所以削其國者為其一身計耶為天下
計耶二者有所不能明則徐而思之以謂呉楚之君地
大勢强日以滋横鑄山煑海招亡集叛反狀巳萌特未
[044-13b]
有以發耳雖三尺之童知其必至於此也錯雖至愚豈
不知削其地則必叛叛則禍必及巳錯所以不畏其禍
而肯為其君言之者其心果安在哉蓋特以安國家而
定社稷也察其心茍知其如此則左右大臣雖勸帝以
殺錯勿殺可也惜乎孝景惑於一時之言倉皇無術而
於錯之心有不察也初髙帝既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
遂大封同姓以益維城之固悼惠王孽子也而王齊七
十二城楚元王庶弟也而王楚四十城吳王兄子也而
[044-14a]
王吳五十餘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至其弊也則劉章
以軍法行酒而追斬亡酒者吳太子奕棊争道為皇太
子提殺之皆以戲笑發怒於酒樽棊局之間而無所畏
忌豈非脛大於腰指大於股其勢漸不可制歟賈生所
以痛哭以謂失今不治必為痼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
也錯不自量盧扁有不能為者奮然欲以身任其責宜
其速誅而不可救歟然而察錯之心則要在安劉氏而
巳景帝不察其心此盎之說所以得行於疑似之間也
[044-14b]
或有以謂漢不誅晁錯無以折七國之兵猶唐不殺國
忠無以弭禄山之禍孝景之殺錯豈得巳哉曰錯之忠
豈可與國忠比孝景之治豈可與明皇論時國忠雖誅
而禄山之難未必戢晁錯不誅七國將何為哉此其理
較然易知者而景帝竟納盎言此殆不察其心而然歟
或者又謂七國之難作錯不能捐身以當其危反使天
子將兵而巳居守安在其為忠乎曰是乃所以為忠也
錯知大臣之欲殺己而自將其兵則足未及旋而首巳
[044-15a]
墮於奸臣之手矣孰若使天子自將巳居其中扼奸臣
之吭而控之則天子收戰勝之功而已不失忠臣之名
豈非兩全之道歟帝不此之思而納盎之說此亦不察
其心而然也然則為人君而不察其臣下之心則其殺
忠臣而不悔者鮮矣
 
 
 
[044-15b]
 
 
 
 
 
 
 
 太倉稊米集巻四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