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默堂集 > 默堂先生文集 20
  存誠齋銘并序/
余甞問所以為道之方於龜山楊先生先生曰大學之
書聖學之門庭也是可讀而求之余退而學焉觀其言
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其本在於誠吾意而已其
説簡而盡其理直而周其用要而博雖不敢疑而未知
其必可行也已而質之先生先生曰是固然又辱教之
[020-1b]
曰中庸之書大道之淵源也是可讀而知之余又退而
學焉至其論至誠不息其極至於不見而章不動而變
無為而成則作而嘆曰嗚呼盛矣誠若此天下國家其
不足為也已又從而考之則天之所以髙明地之所以
博厚山岳之所以峙江海之所以流莫不以此葢甞收
視反聽一塵之慮不萌於胸中表裏洞然機心自息既
自以為知之矣又以謂其致之也不凝則其居之也必
不安其養之也不熟則其發之也必不粹斯道也其可
[020-2a]
須臾離哉以其不可違也而莫之違之故吾誠甞存焉
葢古之聖賢未有釋此而能至者以余之不肖幸與知
之而數年之間汩沒於奔走曽不得少暇以休滌其心
而坐進乎此此余之所以乆而不入於道也大觀元年
先生官於餘杭夏四月余自親側復來因即縣宇之東
舊屋數椽治為講習之所掲其牓曰存誠齋葢有志乎
力行其所知也自今而往凡吾飲食起居出處語黙之
際必常見其所謂誠者了然於吾心然後出之庶㡬日
[020-2b]
進於君子而不為小人之歸也則命名之意可無愧矣
既以自矢且為之銘以自省銘曰
 天地之道 為物不貳 君子養心 致一而已
 喜怒哀樂 未發其㡬 意必固我 絶之於㣲
 正當此時 寂然不動 有物感之 全體即用
 是之謂一 匪一無誠 一日至焉 天下歸仁
 我觀聖賢 異域殊世 惟是之存 若合符契
 敬以為宅 忠恕其門 自我譬之 推而及人
[020-3a]
 惟我與物 初無二體 各私其私 則有彼已
 私智磨盡 成性渾然 無物非我 其天守全
 天理所在 如鏡如像 有來斯應 不與俱往
 又如月影 散落萬川 定相不分 處處皆圓
 相彼世儒 内外不一 不勝其私 機變横出 孰知聖人 動莫非真 飲食起居 誠無不形
 我作此齋 大可容膝 宴坐其間 虛而不迫
 迴光内照 隱几無言 氣専神凝 息調而淵
[020-3b]
 表裏俱融 焉有所倚 或紛乎前 行以無事
 古人逺矣 斯道莫傳 以銘存誠 其庶幾焉
  容齋記
江陵教授之㕔事東有廊廡南引而屬於門其脩可四
㝷舊以為書室予治其三之一而有之可以置几席羅
經史百氏之書宴坐寢休其間名之曰容齋始予客㳺
大梁幾年而楊先生職江陵學官使招予以來既至方
盛夏南地本卑濕而官舍狹陋不庇風雨其西南去古
[020-4a]
城不百步草木蓊鬱虵虺蚊蚋之所匿伏處則無以休
其怠惰之情出則無以宣其湫底之氣予竊不樂而先
生安之怡然如顔子之在陋巷晏然如原憲之居環堵
出對賔客入見子弟常自若也兹豈無得而然哉故予
每以是為愧且自狀其不學之過而思夫人所以進此
道者已而胸中廓然顧向之滯思了無毫髪可得環視
所居簷宇之隘綽綽乎有餘地矣則又存吾所固然之
廣大於性委吾所不可必之外物於命自以謂室雖愈
[020-4b]
小茍可以容吾身處之不厭也容齋之作其此時乎嗚
呼天地亦大矣曽不能外吾方寸之地則是身之在心
猶海中之一漚耳萬物之理大則不容小則易措故人
能漚視其身者必能隨所託而安之蓬户甕牖亦奚以
為戚哉孟子曰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夫
孟子之得志於此或不暇為則士方窮時脩其所為以
須時者其不有大於居室者乎脩其所甚大而遺其所
甚小此方丈之内所以能容我而不迫也古之人在𤱶
[020-5a]
畝則樂處𤱶畝素夷狄則行乎夷狄以至死生之際無
所變攝其原葢出於此或者舍天下之廣居厚蕞爾之
小體遇事不釋隨之以憂愁憤怨雖天壤之間將無往
而不為碍也則夫丹楹井之宏麗其足以容之乎葢
得其所安則無隘而有餘失其所安則無廣而不足所
安之得失皆自其心則齋之有容不可以他求也故予
深悼其初心之不然書是於齋以自訟焉崇寜二年七
月十五日劒溪陳淵記
[020-5b]
  介堂記
江西之士多以通才達觀自處視修潔謹細為不足道
間有言動不違於禮取予必以其義負繩墨而蹈規矩
者衆必指以為迂怪曰是了然自異欲以奚為縉紳先
生遵其説於前而放曠不覊之徒又噪而助之以故名
節不聞於時偷薄成風而亷恥之道盡矣余靖康建炎
間甞假令於廬陵之永新地廣物衆比他邑為難治思
所以救目前之弊者唯反其所習而勸之為不可緩於
[020-6a]
是博訪端慤自守不為流俗所移之士尊其道而友其
人庻幾下觀而化葢乆而後得龍君時升焉時升抱材
處晦厄窮不改其度交非其類如將凂已推之辭受之
際雖毫髪不茍也其平居接人無貴賤親踈必盡其誠
一語失中必反覆析難歸於直而後已人亦以是畏憚
之葢古之介者也與向所謂自處以通達而流入於偷
薄者異矣故余樂與之逰又因其作堂秀溪之上將以
逺城市避喧囂離人而立於獨也則請以介名之且示
[020-6b]
余區區相與之意所以勸也或者曰介者不同於衆與
物多忤其失為矯激為僻滯為執而不通為隘而不容
子何善夫爾也余曰君子之行所至不同而介則不可
去也若乃命介以小莭而以和光同塵為處世之法脂
韋汩沒終亦無所名矣昔者孟子論伯夷栁下惠或以
為聖之清或以為聖之和夫清固疑於介而和何有焉
然而孟子又曰栁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是雖和也介其可少乎葢不羞汙君不卑小官援而止之而止者下
[020-7a]
恵之和也使其枉道而事人戀戀於父母之邦而不能
去或處之以三公則不辨禮義而受之亦是茍賤無恥
之人耳亦何貴於和哉故曰君子不可以去介者為是
故也雖然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不受人皆信之而孟
子則以謂以其小者信其大者為不可葢簞食豆羮之
與萬鍾其為物一也而人常輕於舍簞食而重於辭萬
鍾者道義之不明則物之多寡有以亂之耳是故易於
為其小而難於為其大也夫道義者應物之權衡也伊
[020-7b]
尹不以一介予人不以一介取諸人至於禄之以天下
弗顧繫馬千駟弗視一以是處之又豈有難易乎由是
言之仲子之於齊國下惠之於三公俱非其所甞試也
而孟子於此有信有不信者焉亦自其道義以觀之耳
故知仲子之不足信然後知下惠之所以異知下惠之
可信然後知伊尹之所以同非深達孟子之㫖者不足
與語此今余既取時升之介且以名其堂於時升無間
然者又欲進之以古人之道義則所期於時升者其有
[020-8a]
既乎時升其勉為栁下惠之介余之望也紹興七年五
月十三日延平陳淵記
  邵武軍光澤縣學記
上即位十有六年稍厭金革之事専脩文徳中外晏然
人用休息於是振舉舊制以彰中興越明年詔即行在
所建太學設師儒之官増弟子員凢所以教養攷選之
具視祖宗時為備天下學士聞風而至闕下願就誨育
者至不可勝數上親臨其宫加勸奬焉仍以宸翰所書
[020-8b]
經子之文均賜外郡學由是州縣之吏職在承流者莫
不以學校為急務竭力赴功唯恐後光澤之學成葢其
時也而余友順興吳君璋適寓兹邑以書來告且道邑
令王君之賢舉事之敏願有記焉余惟光澤得邑介於
江閩兩境之間地瘠而民貧雖當往來之衝而非商旅
化財居貨之地他日為政於此者常若無暇而王君獨
能以撫字之隙改築鄉校祗上之徳先之訖事而民不
以為病是可嘉也已故為叙其因而益以余之所聞庶
[020-9a]
以廣王君勸學之意云葢學者學為善而已善者性之
正有之而為信充之而為美擴之而為大人而能化則
入於聖矣故周官以六徳教民聖在其中善之所積也
而或者易之以不足為無乃未之思耶孟子曰學則三
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而人倫之明自事親始事親
必本於誠身誠身必本於明善善之不明而欲積之以
成徳而期於神明自得是猶却行而求及前人也末世
窮年終不近矣雖然善亦難明哉學者必甞於喜怒哀
[020-9b]
樂未發之前意必固我兼㤀之後旋視而反聽之當其
入乎無間而行乎非有如人之始生而愛其親已長而
敬其兄亦豈利而為之哉純乎善而不雜於利此舜之
所以為舜也使學者憂不如舜日孜孜而不知倦其於
作聖也何有故曰學者學為善而已詎不信夫今聖上
躬舜孝於九重之中固已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宜其下
觀而化疾於影響而且以得乎先聖之意者寓諸心畫
之間以幸多士所謂明善以誠身誠身以事親之說見
[020-10a]
於孔子子思孟子之書昭然如雲章之在天有目者皆
可睹也人倫之所以明誠出於此將見人才衆多天下
可運於掌矣葢宣王北伐之後方有事於蠻荆而新田
之芑已有可采卒之復文武之業者亦未必不由此也
王君為政於光澤知所先後其有見於斯乎始聞邑舊
有學乆弊弗葺學徒雖衆而藏脩㳺息之所甞苦隘陋
以故圓冠方屨之士動以數千而進登仕籍者累數十
年或無一人王君始至憫焉於是為易而新之峻其欄
[020-10b]
宇以揮發山川之秀氣庶幾自此異人間出繼為盛世
之用此亦為人上者愷弟之善政也然仕止於為禄習
科舉之文者皆足以得之科舉所以誘人為善而非古
人所謂善也學者明乎古人所謂善利之分而無愧於
王君樂育之誠則又善矣王君名聿求福唐人予未及
識之觀其勸學之意亦可知其為人焉紹興十五年二
月十日延平陳淵記
  甘露寺題名記
[020-11a]
崇寜丙戌嵗七月十二日候潮於𤓰州時秋暑熾甚舟
中鬱鬱不快獨與友人張載徳拏上艇破駭浪乗凉於
金山是夕天宇空濶江上月明觀波瀾之洶湧魚龍之
出沒秋光蕩搖萬頃一色清風薄人毛髪盡立恍然不
知身世之所在也明日曉霧初霽草屨藜杖相與登絶
頂憩留雲亭上俯視舟楫江上絡繹往來真夢境也更
數刻下謁滿公於妙高臺飯罷而日既午矣遂渡京口
至北固浴其山之下風乎淨名齋之前楹下瞰衆峯騰
[020-11b]
蹙中圍萬井山林城市之趣兼得之葢東南竒觀也日
暮携手上方北眺楊子所謂龍㳺焦山海門數島
其間葢㣲矣東望滄海天水相涵雲濤渺然使人有隘
人間之志欲脫去塵世而未能也須臾㣲雨作且止將
宿焉僕來告余舟已南矣乃步月而歸劒溪陳淵題淵
字知黙載徳名公厚云
  定交篇
朋友以情相親者不若以義相許以義相許者不若以
[020-12a]
相從余在太學求切磋琢磨之益乆矣上焉者葢僅
有之其次可三五人又其次則亦十數而止耳嗚呼何
其得之之難也豈吾之所以自樹立者不足以取信於
人其人奔逸逺引而莫余見與抑亦致之之誠有所未
盡與夫所以取信於人者余既不敢不勉若人之信否
固不可必也而余之於朋友亦可謂盡其誠矣方其未
得之也則致其眷眷慕望不已之意其既得之也則惟
恐不獲其歡心至其日乆所為未必盡同有索於形骸
[020-12b]
之内者則必為之戚戚然反覆譬喻以申余之志而使
之察已而見察則如醉夢之醒如昆弟親戚之乆離而
再見如廢手足之以藥而獲遂也余之於朋友葢如此
其誠豈有不盡者乎然而誠既盡而寡與信矣其難得
哉余觀世之君子其羣居握手昵昵無間誓以死生真
若可信者一旦少迕其意則目怒背毁過之若視路人
絶之如遺草芥豈其得不必艱而謂不足惜與不然何
其離合之易然也建安陸敬思余舊聞之於太學葢所
[020-13a]
謂眷眷慕望之不已者獨恨未識其面一日訪余外舅
楊先生於荆州余得之於黙語步趨之間君子人也與
余言若有意於余者余知其勝已願從之㳺而不敢以
為友也及其相聚既乆則傾竭肺腸而㤀其形跡之所
在余亦不自知其不肖不足以取累於人惟恐其舍余
以去既去余念之無已而繹其所以規切我者皆欲以
成我而期我於逺也此豈世俗無故而合者之比耶予
敬思於是不止求之情義之間而已然則敬思寜不
[020-13b]
有以處我哉余外舅甞告余曰耳餘之交或以謂凶終
於勢利非也直相責之深而相知之淺耳余考之史信
然故常以是為戒不知敬思於我其以人譽而取我乎
其亦有以知之乎夫以一人譽而取之則必以一人之
毁而棄之此理之必至者敬思之於我其不然審矣葢
必有以處我也余實無足知則敬思所以處我者將何
以乎此不可不余告也予雖不敏竊甞慕顔閔㳺夏之
風而欲求道於洙泗之間期萬有一得焉以為終身依
[020-14a]
據之地庻㡬不為父兄朋友之累而敬思之志既與余
同矣誠以是自處亦以處我則吾二人者其有愧於古
之人乎其不異於世俗之紛紛者乎孔子曰定其交而
後求葢必如是而後交可定也作定交一篇以寄敬思
敬思倘告我以其志願安承教
  跋定交篇後
始余見敬思於荆州傾葢如故經月而後别時敬思逰
京師余適有感焉為此文欲以寄之因循未果葢崇寜
[020-14b]
三年也其後敬思亦請昏於楊氏又四年復㑹於餘杭
之官舍日侍先生之側益以親狎志同而氣合魚川泳
而鳥雲飛也則向之所期於敬思亦既得之矣此文遂
不復出大觀二年春偶於故藁中見之因語及焉敬思
聞而欲之謂余曰吾二人之相得今非昔也則此文宜
若無用矣然以為無所用而棄之不若録以相遺庶以
識吾二人者之初心為不偶然也因㤀其語言之不工
不辭而授之三月十五日延平陳淵書
[020-15a]
  講論語序
論語之書載孔子與其羣弟子問辨之言當時學者相
與守之以傳後世者也然自秦漢以來以迄於今其間
以儒自名者窺其藩籬則有之矣入其門升其堂而踐
其閫奥者實無一二焉嗚呼論語之難知也如此非其
書之難知道之難知故也以余之不肖其敢自謂足以
知之乎然求之二十餘年矣亦不可謂無其意也故甞
謂道之難知古人常病其難而今人不以為病也惟病
[020-15b]
其難故求之勤惟求之勤此其所以有得焉何以明之
昔者孔子居於魯從之逰者葢三千其徒其歴聘諸侯
之國至有為之僕御而不辭者凢師之所在其徒未甞
不在也削迹於衛伐木於宋圍於商周厄於陳蔡流離
奔走其困可謂甚矣子路愠窮顔淵疑死是人皆躬被
其害而終莫之去葢其勤如此夫以四科之賢類非齪
齪無用於世者使稍推其緒餘宜皆有以過人如彼其
才求名而名歸趨利而利附顧乃輕富貴而㤀貧賤捨
[020-16a]
安逸而䝉憂患重之以饑困之辱而不恤臨之以死生
之變而無懼此豈人情哉而且為之是必其所求有大
於此者故未能以此而易彼也然猶有得焉有不得焉
則道之難知可知也已諸君讀是書觀孔門學者如此
之勤亦甞深思其所以然乎思之深然後有所疑疑之
篤然後知所病學而至於知所病則此書之所載庶乎
其不知倦矣且書者道之所寓也揚子雲曰七十子之
徒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文章亦不足為矣夫學於孔
[020-16b]
子者文章猶不足為則其所聞所見豈世俗之所謂聞
見乎葢必有不可以言傳者而非書之所能該也雖非
書之所能該捐書而求之又不可也以吾心之權衡騐
當時之問答其初也即此而下學其終也非離此而上
達從容自得於幽間之中而超然黙㑹於意言之表古
之知道者亦必由之不然以孔子之門學者終身之所
傳而資吾一旦之所取衆人之所有而博吾一已之所
問如是而猶不獲焉雖躬逢聖人而親炙之其如我何
[020-17a]
哉余於此書誠不足以知之至於一斑之所見亦時有
焉諸君其勉之倘有所聞其敢不告若夫學而不之思
思而無所疑疑而不以為疾非所望於諸君矣
  鄧徳恭字序<肅初字至宏/
余友鄧南夫之子名肅請字於余余字之徳恭又趣余
廣其説乆之未暇及也一日從余為菴山之㳺煩暑思
隂適得異木逍遙乎其下周視茂林嘉卉之旁連者舒
翅揚英姿媚横發因為之言曰子欲知徳恭之義乎觀
[020-17b]
於木斯可矣夫木之為物傾欹乎岩崖之巔夭矯乎磵
壑之側挺秀含輝吐竒呈怪其升如擢其埀如墜其縈
紆曲折如龍虵之蜿蜒其森植勁拔如劒㦸之轇轕日
麗雨潔春濃秋瘠盡態極妍不可繪畫此其敷榮於外
蔚然而似恭者也故五行木曰曲直在事為貌而貌曰
恭葢取諸此雖然擾雲之榦達而上者非以為高也蔽
牛之枝樛而下者非以為卑也其宛轉磅礴因風而為
容者非以為同而其寡特剛實凌霜而挺莭者非以為
[020-18a]
異也盡貌之變俯仰皆得則亦本諸自然而已夫惟得
之自然而無侈乎外此恭所以本於肅而肅乃所以為
恭肅者徳也恭則徳之形於外者耳形於外者約之以
恭而主於中者根之以肅其有不全者乎故曰恭儉惟
徳無載爾偽而木道行矣若乃以聲音笑貌為恭而不
將之以嚴威儼恪之誠安在其為徳也古之人合内外
之道其見於洒掃應對之末起居飲食之際經禮三百
曲禮三千葢皆所謂持其志無暴其氣者其戒慎恐
[020-18b]
懼於不睹不聞之中豈茍然而已哉知此而已今子妙
質夙成天才宏放視世俗之所能舉若無足為者葢將
乗其高氣放浪乎萬物之表則周旋進退之間古人欲
其曲而中者宜其不經意矣廼翁以肅名子得無意乎
故余願以恭勉子而恭欲其出於徳焉亦所以達其名
之義也詩曰肅肅兔置施於中林徳之所在曽何隱顯
之間乎子其篤實以孚其名如玉有質吾言其攻石哉
言已退而為之序
[020-19a]
  無諍道人辯
崇寜壬午之春余自淮南來京師或有以無諍道人相
者其明年寄食太學俛首衆中而是非臧否意在而
言㤀於是名若能體之者作無諍道人辯以自見焉其
詞曰
無諍道人逰乎無何有之鄉造有謂先生於虛堂之上
先衆賓而展謁後衆賓而就席兀然若遺骸漠然若棄
魄先生方驩於衆賓之問答雖已怪之未暇詰也既而
[020-19b]
衆賓歡洽起坐參差儳說告矛盾交戛自古今成敗
人物短長有天地以來六合之内外與夫山川草木鳥
獸蟲魚之情狀變化無不及也其高者抗太虚其下者
潛黄泉孰事緒之㣲而弗抽奚理窟之深而未究乎於
是喧囂滋煩互相傾擠卬眉嚼齒鼔掌頓足或附耳呫
囁或反唇爾汝或髪上衝冠或拔劒擊柱少焉氣得者
悔義而負辱者神喪紛然投袂起矣先生周旋衆賓俟
其登車攬轡已反揖道人而進之熟視其狀貌窅然若
[020-20a]
無接也告之故則唯然而應質之疑則汎然而辭益怪
焉曰是乃所以為無諍也耶道人曰向之譊譊者奚為
哉若予者理之所否而智之所取也人之所奴而天之
所主也先生曰有是哉然子得之而不盡者也夫雞之
鬬也馬之蹄也牛羊之角觸也虎豹之爪牙搏噬也造
物者固甞賦之以是矣子之舌無恙乎亦安得而噤嘿
乎道人曰今若則既已有謂矣余試為若𡚶陳之吾甞
逰於物之初矣冥冥濛濛莫擇其中吾又甞觀於物之
[020-20b]
内矣錚錚樅樅為窪為隆將交乎物之所接則我斯我
敵若休乎物之所一則我與物俱冺矣若余者葢細視域中而自適其適者也先生曰密人之距而周西伯之
怒夾谷之辱而魯司㓂之叱朱翟翳路孟氏所以好辯
釋老倚門韓公所以不能下氣也而獨不聞之乎且子
亦甞見水之礙於石乎衝回流而遄往乗逆勢而反却
歛萬頃於尺尋瀉怒濤於絶壁盪摩排拶雪墳鼎烹奔
騰洶湧山頺地傾陽山之險閩溪之惡吕溪之峻瞿塘
[020-21a]
灔澦之隘如鵝雁之襍呼如車騎之駿奔如風吼林而
雷春驚也至於一得平地滔滔汩汩東放之海則漻然
而已矣然則有聲者葢亦不得其平而然耶遇其不平
而後有聲是有聲者乃所以求無聲乎故蜺蟠龍躍而
澄寂不動者水之性也若夫滿而流流而碍碍而有聲
者豈其所樂哉不得已也道人曰古人所不得已者僕
既獲聞命矣夫其不得巳也豈以求勝哉若水之不得
其平而有聲也非水自爾也彼有為不平者也故其有
[020-21b]
聲也石為之聲是以終之無聲焉所謂以不平平之則
其為平也平矣昔者蚡嬰交訾於東朝渾濬掠美於吳
㑹國師之移太常中郎之小令史嗣復託譏於佩劒史
肇發怒於毛錐自我觀之富貴外物也不足相爭功名
餘事也不足立已六經陳跡也不足伐異文章末技也
不足自喜朋黨殊趣也各植其私事業殊用也亦惟有
時而又奚以相過乎吾將鄙蠻觸於蝸角而同堯桀之
毁譽等臧榖以亡羊而冺夷跖之是非則夫儒墨之徒
[020-22a]
相誹相隳孰為莛楹孰為厲施其亦劍首之吷而蠅頭
之㣲矣子又何暇規我以古人而攖我以世禍乎先生
曰嘻辯哉夫子終欲藏其狂言而晦晦於黮闇乎其亦
有待乎道人曰春氣上蒸草木倒植者時焉爾非敢有
待也恐不能脫於理也昔者藺將軍懦於亷頗而意在
存趙陳丞相怯於王陵而謀欲安劉故出胯不校者終
成名而唾面勿拭者斯全身此皆鄰於道者也而豈未
之思耶先生俯而諦思仰而自弔已而長言之曰茅靡
[020-22b]
耶波流耶彼其所以紛紛耶聚塊耶積塵耶此其所以
㤀情耶彼何人者耶其獨無間處耶道人於是使之反
之搏髀為之節而和之曰以石投水無沒者之可索耶
以水投水無易牙之可得耶其將三語而黙契耶亦將
眉之揚而目之擊耶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者耶
數終逌然不揖主人而退主人亦不知降階序而送焉
莊周曰終日言而未甞言幾是已作無諍道人辯
  代廷試䇿
[020-23a]
臣聞仲尼之道覆幬如天持載如地錯行如四時代明
如日月原其法之備則比堯舜為逺過要其徳之至則
視三聖為大成則其所以為聖自生民以來葢未之有
宜其無所不能於教人為有餘而於學無不足矣然而
官名禮樂之問猶下詢於郯子老師襄之流而不廢
其在洙泗之間與羣弟子辨疑答問之際葢亦時有取
焉是以子夏有得於詩之一言則興起予之嘆顔淵無
所不說則發非助我之詞由此觀之使人之所學賢者
[020-23b]
雖以教人為事其獨無所學乎故傅說之進於高宗曰
惟斆學半葢謂是也今陛下躬仲尼天縱之聖居得志
之位可為之勢以先王之道啟後學之䝉蔽可謂千
載一人矣而又推行三舍之法徧逮海宇所以焦勞於
九重之中而不自暇者莫不以學校為先務故凡播之
訓詞而著之甲令以明倫善俗無一不關於聖慮者方
此之時非直天下之材所願終身承教於陛下雖陛下
亦以教事自任也則今日所䇿臣等無乃奉行祖宗之
[020-24a]
故事不得不然而其實無所待乎其亦將有所取乎不
然官名禮樂之問胡為下及於草莽之賤士也如臣所
陳快炙背而美芹子之類也顧何足以自獻乎雖然狂
夫之言聖人擇焉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惟陛下不以其
疵陋而忽之庶乎涓埃之㣲或有所助也乃若顔淵之
無所不説臣未之能子夏之可與言則在陛下取之而
已臣愚不佞謹昧死上對
  䇿問三
[020-24b]
不舉子之俗惟閩中為甚而吾郡積習葢敝俗也㡬年
於兹未之能革議者患之聖人在上旁燭幽隱比降詔
書俾疏法令以示民使之知禁宜其下觀而化速於影
響然或者尚慮革之之難也聞之昔之為順興者深究
其弊於是先之以訓誘申之以威信茍觸憲綱必刑無
赦曽未嵗餘此風遂變其後數年有恱其事者以彼之
所為施之將樂稍加懲艾閤境大擾夫縣令於民為親
所以承流宣化其勢甚利而父母之殺其子性固不忍
[020-25a]
以兹利勢順民性而導之宜若易然今或以為難何也
豈治民者未得其術與抑以舊染之習未可以卒令與
若乃二宰之政其得其失至今先生長者類能言之諸
君倘聞其說乎幸跡其本末併疏已見明以告我當道
之賢守令使推行之庶㡬革積年之弊自吾郡始他日
芣苢之詩被之絃歌是亦諸君之助也
  又
昔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從而非之曰人之性
[020-25b]
惡揚子以人之性善又不能無惡也因為之言曰善惡
混而韓子者又以三子之言為猶有所遺别之以三品
焉曰上焉者善下焉者惡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自四
子之說興天下之言性者紛然不一而卒無定論夫性
者人之所固有也學者期復乎是而止耳誠不可不知
而其論之不一如此將孰從乎彼性惡之説後世莫不
深罪其言之偏而不敢正以為非如不敢正以為非則
是以揚子韓子之説為得而孟子之說為未盡矣夫孟
[020-26a]
子百世之師也學者所取以為標凖者也其果不能盡
夫性之説而有待於揚韓耶人之言曰揚子之言性兼
性之不正者言之實無害於孟子之説然公都子之問
甞曰性無善無不善又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又
曰有性善有性不善而孟子既辨之於其書矣彼揚子
韓子之説其果能外是乎不然則學者於此不容無説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或曰孔孟之言性一也或
又曰不能無異誠有異乎其無異乎夫性之在人既不
[020-26b]
可不知宜瑩其説使無疑焉然後反身而誠庻乎其能
盡之今也如繫風捕影茫然失據將以誰斯謂宜有至
當之論以証四子之言以發吾夫子未盡之意此吾黨
羣居所宜切磨以求益者也倘有所聞幸相為言之毋

  又
或問佛於王通通曰聖人也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
中國則泥葢有取於其心不取其迹也佛法之行於中
[020-27a]
國葢千數百年於兹矣豪傑名世之士往往不鄙其說
一有詰之以非吾儒之道則過而為王通之論者不知
幾何人也予疑夫跡之於心猶木之有末而水之有流
也豈有迹非而心是者今其教益熾而學士大夫所以
奉之者比隋唐之際又甚世無韓子其敦以為不然借
使原道之論興而以燕伐燕之譏得以勝之矣嗟乎道
之不明異端害之也彼其所以入人之深亦各有理豈
易以口舌爭乎然倘至於道則有不可不辨者聖人在
[020-27b]
上人倫已明茍用其言於法有禁未火其書意可見矣
然猶不能絶人之心好也願與諸君極其本原而揚㩁
之深明前世儒者取予之是非槩之以先王禮義之誠
意以證今日學士大夫所以奉之之失庶幾從上之令
於道弗畔非茍為異也亦以自治而已諸君以為如何  解論語十二段
子張
仁在其中矣
[020-28a]
  仁人心也求之於外則不足以得仁矣
君子學以致其道
  致其道致一之謂也一息或違斯道逺矣故孔子
  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
  是
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君子之學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未能有至焉不
  可已也若夫為士則如是已足矣故曰其可已矣
[020-28b]
  不然亦不可也執徳不𢎞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此觀人之法也才智之士亦能為時重輕然非道
  徳以本之亦不足以任重致逺矣淮南王視說公
  孫等如發䝉所憚者唯汲黯近社稷之臣洪容而
  已矣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
  有所擇所以立已始學之事也無所擇所以同衆
[020-29a]
  為成徳者言之君子之言當其可而已非有異也
  皆所以進人為善
雖小道必有可觀
  如老莊周以其說救一時之弊可也然行之萬
  世則膠而不通矣日知其所亡
  習矣而不察者衆人也察則知之而不能㤀矣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020-29b]
  致道者格物之謂也格物而物格焉道斯得矣
  葢道不可須臾離也故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方之百工能成其事亦云用志不分而已
小人之過也必文
  小人自私而已不能克已也有過惟恐人知之故
  必文
君子有三變
  此夫子之容也子夏知之故謂君子當如此見之
[020-30a]
  於容如此其中常自若也大徳不踰閑小徳出入可也
  或逺或近或去或不去則有出入焉若夫歸潔其
  身則一而已矣故曰小徳川流大徳敦化
堯曰篇
  聖人代天理物者也堯咨舜曰天之厯數在爾躬
  天實命之也天命之而人之所為不可以不至所
  謂允執厥中者所以繼天命夫有民斯有君民不
[020-30b]
  窮則為君者可以長保其禄民無所歸禄亦永終
  矣聖人所以代天理物者不出此道舜亦以命禹
  道無二也夏之有天下其禄既終矣湯得是道故
  以身任天下之責而不以有罪歸之萬方周率是道
  利則歸人過則歸已此二帝三王之所以為天下
  國家之意社稷長乆之大畧也今周又衰矣繼周
  而興者當如何孔子於是葢有道矣雖不得施可
  得而言也謹權量審法度脩廢官興滅國繼絶世
[020-31a]
  舉逸民所當先行在此六者其事則民食喪祭為
  不可輕而其術則不過寛信敏公而已是故孔子
  不幸無位耳使其得志二帝三王之道其有異乎
  此論語所以終也
 賛頌
  裴老真賛
一切虛空有作皆障於所作中庸分真妄師圖其像謂
是為真畫非實相師亦何人認物為我我固非我見畫
[020-31b]
猶身存之亦可師於彼此兩無所安亦無所離作如是

  寄椰子様茶羅與光祖頌
不得其髓而象其皮膠漆所成甚是而非有隔其中羅
動塵飛麤中求細于焉用篩彼昬不滌視此器之有如
公者奚以此為
  留龍居士試建茶既去輙分送并頌寄之
未下鈐鎚墨如漆已入篩羅白如雪從來黒白不相融
[020-32a]
吸盡方知了無别老龍過我睡初醒為破雲腴同一啜
舌根回味只自知放盞相㸔欲何說
  得老龍見和復呈<來頌云内性白外形黒/而一味無别故末云云
是渠白芽聚為黒塊方訝墨堅復如粉碎生滅滅已元
内外説性説形又説一味急㸃一杯扶居士醉
  題仙霞嶺上菴内示仲思
媯之後封於兹出我車濟乎沂龍得雨燕始歸一投匕
遂拂衣忠州孫見者思發一笑譯其辭
[020-32b]
  鄒昭州畫像賛
粹乎其為容即之者莫測其剛也實無所不能而獨不
露其所長也其毅然不撓者遇事而後見之而其超然
自遂者顛沛造次是以為常也玉在山而木潤淵生珠
而崖不枯吾睹其似者而猶恱之葢其所不可得而形
容者雖百世不亡也
  楊補之真賛分别黒白而無愛憎之私故人不怒㳺戲翰墨而無好
[020-33a]
名之累故人不爭頺然天放葢幾於㤀我者而不能已
其不平之鳴吾聞至人灰心槁骸有口掛壁其聲如雷
是謂不言之辨終日如愚古唯有回彼有十年端坐莫
或得之畫工乃能傳此一黙豈非吾師
  轎版銘
我坐籃輿按此禪版誰歟荷者肩頳足繭若古有義上
下相臣我獨何者役此賤貧孰謂殊形不切於已爾背
流汗吾顙有泚車中軾馬上據鞍不可徒行匪毒斯
[020-33b]
安我恬豢養處非其義矜此勞人銘以志愧 
 
 
 
 
 
 黙堂集巻二十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黙堂集巻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