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歐陽修撰集 > 歐陽修撰集 卷三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歐陽修撰集巻三
            宋 歐陽澈 撰
  奏議下
   上皇帝第三書
某年某月某日江西路崇仁縣布衣臣歐陽澈謹昧死
百拜上書獻於皇帝陛下臣聞事君之義有言責者當
盡其忠有官守者當修其職臣布韋之賤身在畎畆無
[003-1b]
言責之辜無官守之責然惓惓不忘君父之義願盡忠
竭節以報國恩者臣竊見強鄰肆毒害及天下陛下北
顧埀涕頒詔起兵詞㫖懇切讀之者莫不寒心正宜忠
臣義士感激自奮捐軀報國之時而州縣之官尚且酣
暢自適殊不以國家為念臣以是知有言責者未必肯
輸忠而陳謀有官守者未必能修職而効事布衣者若
復緘黙則民之困苦無由聞於天聴矣臣於是忘其上
干鈇鉞之誅摘當世之利害撰成萬言書兩封條陳二
[003-2a]
十餘事實可以保邦御俗安邊禦戎一以投州府而適
丁道塗之艱一欲投經制而慮有浮沈之失臣思陛下
深居九重之中而臣身寄萬里之外雖有忠義之氣鯁
諤之節可以扶翼委靡之國勢可以撫綏愁歎之黎元
然奸諛者忌其進權貴者嫉其直則臣言何由聞於上
哉孰若拂衣而别故鄉擔簦而干帝里併携三書投於
闕下則朝進而暮達矣何苦規規求人之保奏哉臣於
是贏糧重趼而來願以所陳干凟天聴臣思其間皆國
[003-2b]
家急務不可後時遂先投於安撫司乞為速達朝廷伏
願陛下俯加容察則天下幸甚臣聞之昔者齊萬年
反朝臣畏恐周處强直乃使西征孫秀知其將死謂之
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辭處曰忠孝之道安得兩立臣以
是知王陽欲為孝子則不能全於忠王尊欲為忠臣則
必不終於孝臣㓜失所怙老母埀白今既割慈忍愛齧
臂而與慈母永訣則孝道毋復全矣臣若復忌憚權臣
而不敢言人之所難則是釣虚名耳是猶畏死耳非推
[003-3a]
赤心以報國也不若披肝瀝膽思盡底藴敷奏利害而
無隱情使陛下讀之感動則生民受賜不淺臣所以妄
冒自前復敢以十事撰成此書上凟宸聰臣前後所進
三書言雖訐直似失臣子之理然法度可行而未行紀
綱可罷而未罷者臣悉陳之矣陛下若恕其狂直而少
加睿斷則社稷可以復存生民可以全活古語有之曰
忠言逆耳而利於行良藥苦口而利於病者其斯之謂
歟臣聞之書曰終始惟一時乃日新詩曰靡不有初鮮
[003-3b]
克有終故唐有天下傳世二十所可稱者三君𤣥宗憲
宗皆不克其終惟太宗以文武之才高出前古驅策英
雄網羅俊彦故能除隋之亂比迹湯武致治之美庻幾
成康由漢以來未之有也𤣥宗以功成治定無有後艱
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不足為其樂溺所愛而忘可戒
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憲宗晩節信用非人怠於防微
不終其身而變生肘腋悲夫臣嘗即是而知人君之憂
勤恭儉未足以為難惟終始不變所守至於持盈守成
[003-4a]
反兢兢業業日慎一日者為尤難臣竊聞陛下即位之
初减乗輿服御放宫女罷苑囿焚玩好務以恭儉為天
下先以至减冗官澄濫賞汰貪吏除民害修舉法度疏
剔衆弊雖古先哲王未易過此臣固知去年春金人罷
兵而連和者實以天人之心歸乎陛下故感格如此既
而金人復爾深入踐蹂侵侮無所不至於是天下惶恐
莫知所自毋乃積弊既久邊隙創開而難於支持歟抑
亦將帥非人不能預為之防歟不然則天意以此警陛
[003-4b]
下使不變其初心歟三者必居一於此矣臣覩陛下流
涕而祈於皇天哀詔而告於衆庶夜分不寐日進蔬食
則非不憂勤也非不恭儉也非不以生靈為念也金人
尚爾者何耶臣逺方賤士妄意國家法度綱紀必有未
當天意者政事號令必有未厭民望者百姓困苦必有
未聞於上者官吏貪暴必有愈甚於前者故皇天以此
警陛下使明鑑而熟察之不然何遽至於是也臣願陛
下奮乾剛果睿斷欽修明聖之徳曲盡憂勤之心飲食
[003-5a]
起居顛沛造次悉以天下為念法度廢而未修者舉之
使宜於民政事久而已弊者革之使便於俗搜百姓之
困苦而速除之鑑官吏之貪暴而亟誅之如天之運無
所牽制庶使上當天意下合民情則外患無足慮而天
下可從安矣臣覩陛下即位以來立法頒詔非不善也
奈何州縣之吏尚襲前弊不克奉行者多矣可不哀㢤
且古之為臣者視儀而動聴唱而應文王勤勞則在位
相率而為勤勞文王節儉則在位相率而為節儉是則
[003-5b]
是傚皆得於觀感之間而已况其詔令頒告安得而不
奉行耶且如陛下節儉之至誠可為天下先矣宜乎百
官士庻莫不仰法於此今乃上自朝臣下及衆庶侈靡
之風過於前日故州縣之官有請三月之俸不足以償
一會之費者士庶之家有鬻二頃之田不足以充一女
之聘者胥吏之衣僭於公卿倡優之飾擬於妃后騶從
與士子無間伶倫與良民混殽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
人一人耕之聚而食者不啻十人如是而欲天下不饑
[003-6a]
不寒可得乎饑寒既切於肌膚欲其不為奸邪可得乎
亡等僭上之風陵弱暴寡之孽莫不基於此賈誼所謂
帝之身自衣皁綈而富民墻屋被文繡天子之后以縁
其領而庶人嬖妾縁其履者復見於今日亦為陛下長
太息者屢矣昔楊綰素性儉約未嘗問生事禄廩分姻
族造之者清譚終日而畧不及名利欲干以私者必内
媿止其始輔政御史中丞崔寛城南别墅觀堂第一即
遣人毁之京兆尹黎幹出入騶馭百數省損留十餘
[003-6b]
騎中書令郭子儀在邠州行營方大會除書至音樂散
五之四它聞靡然自化者不可勝紀嗚呼綰特為唐名
臣躬行儉約一旦輔政尚能風化於當時而使之畏憚
莫敢僭侈矧夫一人之本形天下之風者實在於陛下
今也恭儉如此天下臣子反僭侈而不從其化則是欲
使我宋天子不及唐一名臣耳臣以是知為君者能盡
君道如堯之所以治民為臣者反不能盡臣道若舜之
所以事堯矣陛下萬一不然臣言試察在朝之臣有儉
[003-7a]
約守節如楊綰者耶朝廷既難其人則州縣之官不足
道矣臣愚願陛下憂勤日加而無已恭儉有隆而無替
庶使四方萬里日以變化而不見其迹則風俗無患乎
不革也臣又乞金人掃蕩之後明詔頒告天下宜以儉
約為尚應有官之家及士庶胥吏倡優服飾費用乞委
所司立為定制各有差等不容僭侈有不遵令者並依
違制論無似上皇時徒為虚文而不能必行則貴賤有
别而混殽僭上者無有也葢今日風俗委靡之甚若非
[003-7b]
繩之以法則不能丕變天下之奢侈此臣所願陳者一
也臣又聞唐有天下絶而復續者屢矣徳宗憤積世之
弊憫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撥亂之志而識度闇
淺資性猜忌親信多非其人舉措不由其道故關外之
冦未平而京城之盗先起於是幽辱於奉天播遷於山
南公卿拜於賊廷鋒鏑集於黄屋尚賴陸贄盡心於内
李晟渾瑊輸力於外故能誅夷元兇還奉宗社不失舊
物至於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而外患已成
[003-8a]
内無賢佐嘗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非其人徒以
益亂故唐之宗社遂不復振臣以是知國家顛危之際
若得將相以為内外之助則社稷尚可復保若將相乏
人則雖有欲治之君而無輔翼之臣寖成其亂遂至於
不可支持矣方今邊釁遽起欲危社稷殆有過於奉天
之難乗輿雖未播遷然生民塗地禍患並作幾不可救
陛下憂勤軫念元元可謂至矣然臣竊念朝廷大臣未
必人人文足以附衆武足以勝敵而可使之出將入相
[003-8b]
也臣何以知其然耶臣竊聞金人退師之時朝廷大臣
有許其割三關租稅之約以秋半為期當時可從從之
不可則知其至期無報必為我患盍預起天下精兵以
機而覆滅之不爾亦盍預為之防也反怡怡自如恬不
為慮朝夕敷奏講論不過互相詆毁争權怙勢辯詩賦
經義之得失較王氏元祐之學術設春秋之科崇講讀
之職此皆太平之事非國家之急務當時孰若思患預
防運籌决策殱滅強敵以振國威則無今日之禍矣逮
[003-9a]
其秋髙馬肥金人復入乃始為備則不若用智於未奔
北之先臣即此知朝廷將相智不足以决疑明不足以
燭理徒能脂韋茍簡旅進旅退以保爵禄可以為天下
太平之臣不知當務之為急也洎其變起不識所謂絺
章繪句者可施於此耶髙談虛無者能畫安邊之策耶
學春秋侍讀者肯奮身而死國家之難耶臣知其必無
有也臣願陛下以德宗得人為戒以昭宗失人為鑑知
其所以亂則我斯治矣知其所以危則我斯安矣知其
[003-9b]
所以亡則我斯存矣陛下過此以往若能常以勵兵討
賊為念無忘今日之恥無蹈覆車之轍搜羅俊彦延納
虎臣兢兢業業無敢荒寜則天下豪傑皆為我用將相
豈難其人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舉之不以次將相之才出矣故伊尹耕於有莘商湯聘
之以為友太公釣於渭水文王立之以為師漢用韓信
而舉軍驚笑蜀用魏延而羣臣觖望陛下特求之未切
爾禮之未厚爾慎無謂天下無其人也脫或今日朝廷之
[003-10a]
上有曹參蕭何陳平周勃王陵輩圗治於内有韓信張
良周亞夫樊噲陸賈輩振威於外則敵人聞風而逺遁
朝廷安枕而無虞陛下可無北顧之憂矣雖然萬一得
人如漢之盛臣又恐陛下未能若髙祖之用三傑也臣
觀謫李綱於散籍遣聶昌於北庭則知陛下知求將相
而不知所以用之之術矣此臣願陳者二也臣又聞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003-10b]
戰戰必勝矣所謂道者何孫武謂人和為道是也孟子
亦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黄石公亦曰得道
者昌失道者亡臣觀湯以亳武王以鎬皆百里為一諸
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者得道故也况方今天下
之大四海之逺生齒之衆反為金人踐蹂侵侮不能頓
却者臣原其所自來矣葢失夫人和之道無多助之至
故也何以驗之臣聞王師之出三軍多不同心而金人
反能死敵先鋒一挫則後殿解散而不前故所戰多不
[003-11a]
克所攻多不破使其同心協力犯難忘身悉效金人之
死敵則彼未必敢深入也雖然三軍之不同心者失人
和也人和所以失者不能明賞罰也臣願陛下王師凱
旋之日有功當封者亟封之有勞可賞者厚賞之仍於
將帥之中摘其優拔其頴者倣唐之制為凌煙閣命畫
史圗形於其上第其功之髙下而次之又命詞臣贊美
之仍乞陛下親灑宸翰重加褒美恩澤其子弟旌表其
門閭使光耀於世以為榮觀如是則羣臣皆知陛下明
[003-11b]
斷有功者見知而說而又不吝爵賞以酧勲績異時或
有驅策則人人思竭節以報矣臣愚又欲乞陛下専委
監司郡守多方計會金榖於所部州縣出厚賞廣募强
勇果敢之人以足軍數預備不虞緝修屯營以安其居
處出給衣糧以禦其饑寒修車馬備器械訓練於無事
之時以防倉卒之變葢諸路屯軍名存實亡較之祖宗
之朝十無其四五今又起而禦戎州縣為之一空俟金
人誅夷遣歸所屬則死士散徙又不知數矣臣故願陛
[003-12a]
下以招軍為先務况所有禁軍元係保䕶王室為敵所
敗其數亦差减若不速募精兵以補所闕則臣恐隣國
得以窺其隙矣臣愚又欲乞陛下㓕敵之後遣良將於
西北之鄙控扼敵人喉衿倣唐舊制開軍府以捍衝要
因隙地而置營田或易民田而為之復募其土著之民
强勇有力者使之屯聚携子孫而家焉析其田而耕之
毎屯募兵百人與田五十頃又給粟食以為耕種之資
所收之粟悉令與之仍不輟其毎月度支錢毎屯以一
[003-12b]
右職掌之因農隙而使之講武則人無不奮力矣與其
蹈蹂於敵人之足孰若與吾民為耕食之地敵人知其
為農而不知其為兵知其能耕而不知其能戰則茍有
變起屯田之兵必能家自為戰人自為敵以䕶其營田
而力加强悍矣又乞依發屯兵以為邊備則敵人必不
能來侵也此臣所願陳者三也臣又聞馬者兵之强而
國之富監牧所以蕃馬也唐之初起得突厥馬二千匹
又得隋馬三千於赤岸澤徙之隴右初用太僕少卿張
[003-13a]
萬嵗領羣牧自貞觀至麟徳四十年間馬七十萬六千
置八坊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頃募民耕之以給芻秣
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議者謂漢唐以來唐馬最盛天
子又銳志武亊遂弱北蕃臣聞祖宗之朝亦於秦鳳諸
處置坊以市馬其蕃養之法撫御之方亦盡善矣其後
蔡京柄政玩弄綱紀徒崇尚安居休養之虚名而罷廢
招軍買馬之急務蠧耗國用慮不能給反以市馬之貨
而易珍寳玩好之物故承平既久士不知戰馬不堪用
[003-13b]
一旦邊隙創開無以支吾中國素號甲兵之盛反不能
却北人鐡騎之勇其禍實係於蔡京三尺孺子知京之
名者亦切齒怨之雖梟首暴骨以謝天下㓕族削迹以
快人意猶恐其不足也臣愚欲乞殱夷金人安撫黎元
即下詔委河北河東監司選擇近西北鄙田野平夷可
以興作牧養之地遵唐舊制創為八坊毎坊以右職兩
員為監牧於隣近運漕茶貨收斂鹽酒課利以充市馬
之資仰監牧官多方搜買西北良馬以多為貴葢馬生
[003-14a]
其地則習山川之險阻而可用仍乞重立賞罰不許受
人私託買馬應馬纔入境即委守邊吏具數申樞密院
又令諸坊季終申奏所買到馬數復以邊吏所申之數
驗之則知其馬不耗散於人間矣或監收收權貴之私
以駑駘之馬而易之則許自陳首又於其坊左右前後
以官田易民田二百頃為芻秣之地又依府兵之制寓
兵於農而募民耕之如是則馬盛而兵不乏矣或民苦
官田逺而不願售者給時價償之無奪民田也仍乞以
[003-14b]
此意諭於民曰國家以所廢田而養馬非奪民食也特
欲捍侵侮之虞安社稷之計使汝等全生樂業無擾攘
之患耳則民心欣然而從無復嗟怨矣監牧官嵗令一
換使無怠心賞遇之禮優於他職功勤既著蕃畜有加
則别議旌酧如是則臣將見馬盛於唐西北蕃國無患
乎不弱也此臣所願陳者四也臣又聞唐太宗斬張藴
古既而大悔因詔死刑雖令即决皆三覆奏久之謂羣
臣曰死者不可復生决囚雖三覆奏而頃刻之間何暇
[003-15a]
思慮自今宜二日五覆奏决日尚食勿進酒肉教坊太
常輟教習諸州死罪三覆奏其日亦蔬食務合禮徹樂
减膳之意臣以是知司獄者生民性命之所係常刑雖
不可廢恐弛民之禁而致亂然刑期於無刑則用刑者
亦宜以寛平為尚蒞獄者亦當以鑑察為先雖罪至於
死尚當重審覆奏而慮其有失矧夫搆陷非辜而必寘
之死則天氣不和地氣鬱結明為人非幽致神怒毒流
天下貽禍邦家矣臣竊見比年莅獄之官贓汚不亷受
[003-15b]
人之私而誣殺良民者不可勝數奸胥猾吏從而挾勢
肆為蠆毒者又紛如也或受賂而欲脫死囚則嚴拷連
累之人而承之洎其奏成飲以毒藥者有之或犯强盗
偽印之類獄吏即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教其牽執富民
固有訟一事而羅織數百人入獄者有之或挾仇讐而
遭鞭笞者有之或恃酒肆很而暴虐者有之或為人陷
穽吏復賂而擠之者有之故一富人入獄則獄吏所得
多者數百千少者亦不下四五十千富者重囚反輕貧
[003-16a]
者輕囚反重其或詞人才士身在貧羸不幸罹於憲網
藉手無金難以求活則雖挾伊管之術懷儀秦之辯亦
無以伸其喙不過坐待其斃而已嗚呼天下司獄易地
皆然聴訟者本以理民之寃為人搆禍反受困辱抽腸
擺舌於呻吟之間不至於死者幸免而已昔漢文帝専
務以徳化民海内豐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
史稱其仁唐太宗以寛仁治天下而於刑法尤慎四年
天下斷死罪二十九人六年親録囚徒閔死罪三百九
[003-16b]
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詣朝堂無
後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臣以是知王政本於仁恩
所以愛民厚俗而使徳澤流於無窮也今之獄吏暴虐
太甚一月之間死者十數而未止比年以來東南獄死
者不知其幾千人也父子兄弟生致離散悉歸怨於國
家以謂不能選賢莅官故罹此禍夫天視自我民視天
聴自我民聴今日之難豈不原於怨氣所致歟臣愚欲
乞陛下嚴降詔㫖革絶此弊専委憲使痛懲獄吏應州
[003-17a]
縣蒞獄之官有受贓枉法而陷殺良民者並乞處斬應
獄吏挾私而隂殺人或受贓一錢以上者亦乞斬首民
受其屈而憲使不為按察者許實封投狀於觀察使仰
附遞以聞臣前書毎路乞置觀察使一人盖自古致治
之君以徳化而誘民以刑法而繩吏然後能收威柄而
立治功况今衰亂之後奸生詐起其風滋甚若非嚴刑
峻法以懲獄吏則其弊未易頓革臣觀陛下詔㫖則視
民如傷惟恐其失所獄吏之弊想未知耳伏願陛下俯
[003-17b]
察臣言惻然矜閔大加恵愛速與革絶庶使無辜之民
不死於獄卒之手則天下幸甚臣觀唐𤣥宗即位勵精
政事常自選太守縣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縣民獲
安樂二十年間號稱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是嵗刑
部所斷天下死罪五十八人臣以此知獄吏所以誣殺
良民者守令奸贓不能奉行君上之詔令也守令所以
然者吏部受賂多以庸猥之人而為之故也然則欲革
其害實在陛下若能效𤣥宗親選守令以布州縣則民
[003-18a]
不罹此苦矣故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一人有慶兆民
賴之此臣所願陳者五也臣又聞唐太宗覽明堂針灸
圗見人之五臟近背針灸失所則其害致死歎曰夫箠
者五刑之輕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輕之刑而或致
死遂詔罪人無得鞭背臣以是知明君賢主以仁化天
下作為刑書者俾民知所避而已不幸而犯於此則無
可奈何又豈切切然擠民於死地㢤今天下有犯至輕
之刑而不免於死者多矣誠舉其一二陛下當以生靈
[003-18b]
為念因類而推則天下之幸也臣竊見天下租稅不均
富者以兼并而致豪横貧者以匱乏而受困苦皆縁蔡
京在朝科率無度而州縣之官又復因此而斂財於己
故庶民傾囊倒廩不足以充官府之斂又復减價而鬻
産甚至斂穫纔畢執契行貸富者掉臂而不顧逮其為
人督債又復减租稅而求售固有買一頃之田不能承
一十畆之稅者以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故産去稅存
者官租無由而贍有訴於官乞為退割則吏復受賂不
[003-19a]
為施行縱或退割未幾再為富民計議暗退還之洎其
二稅不輸官吏催捕私為囚獄劫其衣食茍不如欲則
羈係縲紲艱苦萬狀或時丁溽暑囚被腥穢寖以成疾
於是死者相枕不可以數計皆臣目擊之也有司雖知
而恬不憫察憲漕雖或行空文覺察而終不能去其害
嗚呼此乃産去稅存而致然也初未嘗有犯於國憲也
臣愚欲乞陛下選差臺諫之臣毎路遣一人巡厯州縣
暫借僧寺為均稅司許百姓陳訴産去稅存者悉為均
[003-19b]
攤得産户或有薄産而稅多者亦為量坐外餘者均之
及天下富民多寄稅於有官之家以免差役亦乞立限
許自陳歸正限外不自陳而為人告首者除充賞外並
沒入官應有官之家以品數量坐外餘者並同編户法
又臣前書所論營運錢亦乞委均稅司召集人户依實
指證重為推排如後有科需仰自推排籍日為始庶幾
民無怨苦之聲或吏受賂而均稅不當者亦許人陳訴
仍均稅之後有過割稅租者要到官親入認狀庶免暗
[003-20a]
坐之弊如是則租稅均而輸納易無辜而被囚者無有
矣臣又嘗忿天下之民為螻蟻之冦鼠竊狗盗即妄訴
於官以為强劫或失火而其廬舎則挾讐敵而訟人
以為放火有司不復體察即行根捉巡捕官希覬爵賞
不究虚實擒捕無辜囚於狴犴又委獄吏痛加鞭笞勒
其必承㳂是而死於獄者多矣或以案成慮有後言貪
其賞而飲毒以殺者有之或不與之食而餓死者有之
故州縣巡捕之官殺良民而取爵禄者恬不知恥至有
[003-20b]
監司郡守因民陳訴而發摘者又受巡捕官賄賂而罷
議此亦臣親覩之也臣愚欲乞陛下督責憲使常切覺
察巡捕官復循前軌獄殺良民妄冒功賞者即與先斬
後奏盖今日之弊當以嚴致平而不可以寛守之也臣
所論二事皆民間屈抑之大者雖斬妄冐之人首領未
足以償天下之憤安有仁君在上而肯殺無辜之民耶
堯舜禹湯忍為此耶羣臣知此而不告則不識待陛下
作何主耶此臣所願陳者六也臣又聞漢髙祖初定天
[003-21a]
下躬神武之材行寛仁之政總覽英雄以誅秦項任蕭
曹之文用良平之謀聘陸酈之辯明叔孫通之儀文武
相配兼收並蓄所以長有社稷也臣竊聞比者朝廷得
爪牙之將領熊羆之士掃蕩邊塵捷音屢報於天閽臣
於是喜而不寐然臣伏願陛下明鑑髙祖之用人使文
武相配共圗治功則萬世永賴臣愚欲乞國家優於武
學廣收虎臣其法與太學等無復似上皇時徒為文備
不求實效伏乞陛下明詔諸路有知兵書習武藝善謀
[003-21b]
斷籌畫通達古今縱横辯論者並許自陳所屬發遣詣
武學補試仍乞立法各因其長而收之無拘律也又乞
依三舎之法而升黜之月書季考擢其才能者而官之
臣將見號飛將軍而稱智囊者多多益辦矣臣又聞以
蝸蚓之餌而垂海者不足以得吞舟之魚則道足以挺
儒林徳足以拔流俗廣聞强記而恥為章句儒雄才大
畧而不就科目選者有之臣愚又欲乞國家設徳望科
仰諸路有鄉閭孝友信義亷恥通經史有智謀者許縣
[003-22a]
薦之州州試其所通之學而薦於省毎三年令一州舉
一人仍乞重立法禁絶權貴交結私舉之弊無似頃時
舉孝行之人固有廬墓而生子者亦有不從父母之命
者如是則徒以德望之科為仕路捷徑而人材無益於
國家其有州縣所薦至之人伏乞陛下親策於庭問以
古今考以時務試以才斷有卓然不羣者㧞而用之則
有徳有行多聞廣見者藹然出矣臣又竊觀豪傑之士
亦多結髮憎俗忍饑讀書若九經庫若五總龜十吏泚
[003-22b]
筆而待千言占口而成者有之然不羈之才髙世之俊
非其大科不足以搜羅天下英賢臣又欲乞依祖宗舊
法設賢良方正科許有官君子及布衣之士同試其黜
陟自有成法陛下但舉而行之臣將見豪傑之士于于
然而來矣臣又嘗議詩賦經義二者皆有弊彫篆相夸
組繪相侈茍以誇世而取寵不適於實用者詩賦之弊
也幼童而守一經白首而後能言說堯典二字而有十
餘萬言荒唐虛無不務根本者經義之弊也以臣觀今
[003-23a]
日文章之弊而不足以得人則孰若去經義而取詩賦
盖自舎法之行學者專守一經而不該古今務為黄老
之虚詞不究經史之實録至於厯世興亡治亂例以為
祭終之芻狗雨後之土龍而畧不經意其所以釣爵位
而取榮耀者不過盗竊古人緒餘置齒牙間操數寸之
管書盈尺之紙較一日之長以歆艷有司耳目而已故
平昔無經笥之譽一日有瓦注之巧者紛如也問之以
前世興亡則茫然失措而面頸發赤甚至身處班列而
[003-23b]
朝廷舊章不能知者盖彼之所藴既不厚則發為文章
必不汪博所識既不廣則處之事變必無特操故自革
科以來朝廷大臣抗節不囘忠言謇謇赫然與秋霜烈
日争嚴者幾希詞學兼茂使後進仰之猶泰山北斗者
幾希奮不顧身肯死國難者幾希沾沾小人奴顔婢膝
炙手權門以求速達者滿眼皆是自去年春金人來侵
朝廷之上肯奮身而與國同難者惟李綱聶昌兩人而
已其次范訥輩而已至於耿南仲呉敏李邦彦之流徒
[003-24a]
能敗我國事智謀何足取哉金人再起聖詔懇切搜求
忠義臣以布韋之賤不食國家寸禄尚能懷忠感憤欲
効柏耆乞天子一節持入北廷掉舌下之願殺身以安社
稷惜㢤州府未能發奏故使臣忠義之氣無由一吐至
於以經義取髙第而享爵禄者反視國家之難如越人
視秦人肥瘠而不加喜戚於其中甚者差以運漕尚且
畏憚而不前規規為全身計况肯當鋒鏑以立忠誼耶
臣以是知敵人為害而未能風驅電掃者雖本於脂韋
[003-24b]
輩不足以立大事抑亦經義科非所以得豪傑之才故
也臣觀祖宗朝以詩賦而取士則士無一經之専貫綜
墳典諸子百家之言靡不周覽往古之存亡用兵之得
失行事之成敗雖夢寐亦能記録况其醖藉瑰偉則英
風銳氣無施不可故鎮撫國家則有司馬光冦凖丁謂
韓琦輩肅清邊境則有王韶鍾傳舒亶种諤輩决策運
謀則范仲淹章惇富弼呂惠卿之流是也抗章直諫則
唐介包拯董敦逸鄒浩之流是也歐陽修及宋郊兄弟
[003-25a]
則功業之外職於修史者也楊億王安石父子則政事
之餘長於經術者也石曼卿梅堯臣之徒則詩髙於天
下黄庭堅蘇軾則文冠於古今得人之盛未易縷數然
其間文足以㧞英躔而驚翰苑武足以奉王命而挫敵威
持鯁諤之節而敢言奮忠直之志而犯難章章不可掩
者亦不下數百輩求其所以致之者特詩賦之科而已
盖學詩賦者可以兼經義而得之至其専於經義則其
所學必不廣矣今之學者必曰我能窮理盡性觀祖宗
[003-25b]
時文章理何嘗不窮性何嘗不盡况此特可為畫
餅之虛名而不可以為經邦之實用則二者優劣較然
明矣臣竊聞朝臣有好為虛無之言者曰唐以詩賦取
士而明皇幸蜀者何也臣以是知其特欲明一己之私
見而外天下之公議不過争權怙勢互相詆毁不為社
稷計也殊不知明皇再清内難開元之初幾致太平海
内富庶四夷咸賔浸浸貞觀之風者盖以詩賦而得人
耳迨其志欲既滿侈心乃生忠臣浸疎讒諛並進溺於
[003-26a]
㳺燕耽於酒色以李林甫楊國忠為輔佐以安禄山哥
舒翰為爪牙病生於心腹而不知禍起於蕭墻而罔覺
一旦豺狼為患尚且心醉宜乎有播遷之難然則明皇
幸蜀者乃以其不能用剛正之人而近讒諛之賊故罹
此禍豈詩賦之罪㢤臣知為此語者特腐儒不通變耳
特背公而營私耳臣愚欲乞陛下速降詔㫖革經義科
許天下之士習詩賦以應選仍所問之策禁絶虚無惟
求古今成敗可以為後世鑑者及通於時務而有謀斷
[003-26b]
者則臣將見得人之盛又復如祖宗之朝而致治之美
髙邁於熙寧之初矣陛下若能奮發睿斷用臣之策則
武學足以得虎臣徳望足以搜遺逸制科設而不世之
才出矣經義革而博學之士至矣朝廷乏人臣未之信
也陛下今日縱為權臣詆毁而不用其策然他時經義
不足以得偉才亦未免用臣計也與其追用於已事孰
若决行於未然幸願陛下裁之然科舉之法又有大不
公者臣亦為陛下縷陳之盖比年科舉多為富兒貴族
[003-27a]
於詔㫖未下之日預以金帛交結出身之官又復賂監
司必差此官以赴本州考試固有得門目宗㫖以歸募
文士而預為之者有得成篇以歸俟入塲而寫之者有
得一古字三塲通用為㸃記者有與主文故舊以平昔
所講之題而問之者有主文受其賂自蘄决得復賂才
能之人而成其文庶使不辱於選者甚至考官之來有
求見於道周旅邸者有受燕於舉子之家者有携俠客
而來隂求賂賄者其所差彌封謄録之人又多受豪强
[003-27b]
之賂預録才能之士姓名與之慮其軋已於無人處隂
為之記或復尋而者有之或投於井者有之或節其
文詞使讀之無叙者有之彌封謄録官又徒備員而不
覺察故空號禮闈之嚴有司以歌酒自適殊不以考較
為慮洎其及期則除私取之外不過收拾文理合己意
者足其額而已故前期十日而其名已達於外者有之
臣嘗求中程式之文而讀之其間未必皆無病也或昧
於古今而以漢為唐者或不通經㫖而誤引證者或全
[003-28a]
録前輩時文者或使故事而誤其姓名者或以神祖而
為祖考者綴緝不根之語而不荅所問者色色有之致
有士人指考官受賂之汚擿舉子謬中之失而訟於有
司則上下互相掩覆不為體究故與其選者人不以為
榮或素不知經而識字有數者有之或能誦時文而不
知經史者有之或塵垢齷齪而言語無味者有之或屠
沽博奕輩而誤墨成蠅者有之此皆縁賄賂不公考較
無術故也嗚呼祖宗科舉之法本欲網羅俊彦其弊至
[003-28b]
此不識得若輩可與圗治耶至於孤寒之士棲遲於道
藝之域休息乎編籍之囿博覽强記好古有素談經可
以重席下筆幾於有神者反以空囊敗槖無為先容遂
爾擯斥者紛紛籍籍甚至有知其必不與選不能與羣輩
較短量長於是遁戢髙卧而不就試者有之此非科舉
之法不公也有司受賂之弊也亦以經義多荒唐之語
而能為空文者一人而兼數人故也故凡士人將就試
則預採時文膾炙人口者以經意分排門類毎一門撰
[003-29a]
義數道俟其入塲即以所問之題而參合辭意相類者
依本謄録謂之迎題或預料有司所問之題而譔成全
篇至有五篇皆備略不措意者况此革科以來毎一義
題兩學前後傳寫不啻數十篇者有之其辭意不出乎
此有識之士不欲襲蹈其迹或穿鑿而為曲說後進無
識者或全録而不更一字有司亦不能悉究至於糊名
一判則濫進者悉皆與榜信乎經義不足以得人也若
選以詩賦則前弊皆可革盖詩賦不可預成縱可料題
[003-29b]
而為之亦不過得其事實而已其聲律逆順非敢茍也
如是則彼方為己猶且不贍何暇及他人㢤臣愚欲乞
陛下察臣所陳埀憫孤寒之士無負其稽古之勤嚴降
詔㫖痛懲此弊應今後科舉有考試官受賂挾勢而私
取人者許士人陳訴監司考覈得實者悉同受枉法贓
坐罪仍禮闈取士一切法度乞行嚴密無襲前弊如是
則孤寒者得以進身矣此臣所願陳者七也臣竊觀天
下所以入於衰亂者皆㳂冗食之民衆而無補之費多
[003-30a]
故國用乏而軍儲不給也臣愚欲乞陛下明斷一切冗
食而無補者悉行罷廢以充軍餽則養兵有糧而無匱
乏之患矣臣竊見上皇為奸臣誤國壞亂綱紀漸次陵
遲欲去前非尚賴陛下振而起之革而新之則功業昭
著而規模宏逺矣若規規於仍舊貫而不能因革損益
則天下何望於陛下上皇何急於禪位也盖上皇所以
下罪已之詔而禪大寳於陛下者亦知其為奸臣誤謀
法度隳廢無以支持誠欲陛下為振其頽綱而已或謂
[003-30b]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然後為孝者又乃儒臣不知權變
之言也臣謂方今法度有不便於民不利於國者當一
切更張之正孟子所謂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
年是也臣所謂冗食而無補者何也臣觀天下神霄宫
實國之大蠧此亦蔡京王黼誘致奸黨共以妖術欺君
罔上故創此宫脩飾華嚴所費不貲四時祭醮又蠧國
用謂之知宫者不過挾勢欺民窺財養婦飲酒茹葷不
修身撿持崇道之勢而動欲與士大夫為等伍肆為奸
[003-31a]
贓陷於憲網者有之求其精䖍祝壽者蔑如也謂之冗
食而無補信其然乎况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天下之歸
者本一也今立兩君於宫中者其意安在㢤此蔡京欲
為王莽之簒故隂令林靈素以妖言化上皇而為之其
意欲為分天下之䜟也又况天子所都者大梁四海九
州莫不賔貢於此今遍滿中外州縣皆立王宫是亦蔡
京欲兆各據有一方之䜟也祖宗之朝肯為此乎祖宗
之臣肯勸勉君父而為此乎然則今日所以亂者未必
[003-31b]
不兆於此也臣願陛下速降詔㫖悉與罷去所有知宫
道衆各令還元觀仍給還其宫與元住僧改正寺額所
有儀像乞移於玉皇殿配享此亦臣慮陛下不欲毁去
恐傷父子之仁故也然上皇英斷能以理推今日之難
如此欲安我宋二百年之社稷則豈宜以一己而妨天
下之大計哉此特土偶人耳毁之無毁乎上皇之盛徳
而足以成陛下之大功則毁之亦無害也所有神霄宫
田多者五十頃少者不下十頃所養之衆不過十數人
[003-32a]
而已况不能與國家之緩急徒使之斂財於己以為私
計臣愚欲乞陛下悉委守令拘收其田立課召民承佃
所納稅租及宫中見存養之糧悉充兵儲又籍沒天下
宫中供器亦可以為養軍之用實良䇿也臣又觀天下
應僧寺多田者或至百頃而養僧不逾百員者有之故
凡諸路大禪刹多者為奸猾之僧賂賄監司郡守而求
住持酣酒嗜肉而不為焚修者有之營私尅財而不養
僧衆者有之狂殢優倡而不修戒行者有之故毎住一
[003-32b]
刹則斂國家之常住以為親戚之私藏者比比皆是臣
愚欲乞陛下詔諸路専委守令應律寺則契勘見存僧
行數目禪刹則契勘逐年所養僧行數目並與量數支
給口食田外餘者並没入官所有稅租即量坐之其田
亦募民耕以所納租為軍儲與其為猾僧計會之餘則
孰若為養兵供餽之費所有道觀亦乞依此法仍天下
諸州國忌齋錢欲乞罷之國忌日令禪刹自備齋食則
計天下一嵗之所省亦不輕矣願陛下無猶豫也臣又
[003-33a]
聞禄者所以代其耕也方今有官君子養之既有常禄
其所任之處又或有職田之俸君人者一視而同仁則
均有之可也今又或有或無而不均或多或寡而不一
臣為陛下今日計莫若下詔應有職田處悉皆罷支所
納租米乞充軍儲陛下能用臣三計則倉廪實府庫充
招軍雖衆無患乎乏糧矣此臣所願陳者八也臣又聞
君以兼聴博照為徳臣以獻可替否為忠専己者孤拒
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國之風是故立敢諫之鼔置誹謗
[003-33b]
之木開言者之路來天下之策此堯舜禹湯所以昌也
比干剖心箕子為奴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此桀紂
幽厲所以亡也臺諫雖卑實可與宰相等何則風霜之
任彈糾不法發擿有過百僚震恐莫敢為非義者實有
賴於此盖御史臺為朝廷之綱紀臺諫正則朝廷理朝
廷理則天下理矣臣聞頃者蔡京専權懼人議己之失
欲掩上皇之聴於是所舉擢而進之者多其死黨阿諛
順㫖共成奸惡以茍容曲從為賢以拱黙尸禄為智諫
[003-34a]
官久虛而不除臺官取庸以充位故苛吏繇役民失農
桑之時獄官深刻民受誣殺之辜守令奸贓殘民害民
滋甚而朝廷大臣方且愚弄綱紀有同兒戱隂懷叛逆
欲分天下而有之無肯為上皇言者浸淫日久遂至大
亂幸賴祖宗之靈六賊奸計屢敗未至簒國而已嗚呼
臣聞去年春金人初起邊臣告急奏章累至蔡京父子
匿而不達乃收拾金寳密自為備在朝大臣亦皆作去
計畧無一分捍禦之意直至强敵漸逼乃始奏聞此臣
[003-34b]
得之於陳東書也臣始讀之不覺掩巻浩嘆國家何負
於大臣乃爾耶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豈虚言㢤既
而忿氣拂膺恨不能仗劒悉剖諸大臣肝膽而食之未
足以快臣心也臣亦知其所自來矣盖本於不能擢臺
諫之臣使常言天下之得失故至此耳尋後竊聞陛下
優選忠誼之士以任臺諫之職臣未知黎民赤子之幸
也於是洗心傾耳以俟其言天下之大利害試以觀國
家之得人想望風采為日久矣今得其言不過紛紜細
[003-35a]
碎未有大過人者又豈太平而全無可言耶抑亦持禄
保位而不肯言耶畏罪謫而不敢言耶為權臣抑塞而
不得言耶若謂太平而無可言則干戈正此紛揉蠻夷
尚未賔從政事風俗浸已不振祖宗法度廢而未舉四
海俱無歡聲萬民悉有憂色天子未必皆善大臣豈能
無過非可謂之太平也若欲保位持禄而不肯言則未
得位者當修其辭既居其位者當死其官如其為身謀
盍亦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乎豈可以為一己之私
[003-35b]
而廢天下之大計耶若謂畏罪謫而不敢言則明主不
惡切直以博觀忠言不避重誅以直諫折檻而呼願得
從龍逄比干於地下㳺者果何人㢤身在諫職則白刃
交於前視死若生矣豈宜畏罪謫而緘口耶若謂權臣
抑塞而不得言則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
不得其言則去置笏於地而求退者能使上斂容而謝
者其誰歟言路既塞則髙飛逺舉為赤松㳺可也不然
則嬰逆鱗而干斧鉞之誅可也何苦畏權臣不敢直諫
[003-36a]
㢤臺諫之臣知此而不言則是負陛下也不識今日之
所謂諫臣者果有面折庭諍如王陵者乎有守節死義
如汲黯者乎有刎血汗車輪者歟有出行避驄馬者歟
臣知其必無有也盖天下之士多能載於空言不能見
於行事往往在布衣時則能忠言直諫雖犯主之顔色
而不辭及其處之以諫諍之職則保位持禄殆有過於
阿諛者矣嗚呼此輩何足筭㢤使臣見之當唾其面而
大辱之臣願陛下優選直臣以任此職今朝廷之上謫
[003-36b]
籍之中布衣之列豈無其人耶陛下第明鑑而博採之
又乞立法應擢臺諫官雖宰相遴選陛下必親策於庭
試以十事五事評往古之成敗於以觀其所學五事問
權臣之得失於以審其敢言如是則可以得人矣若復
以柔顔軟語妾婦相者為比則臣將見大臣擅權綱紀
大壞又甚於前日矣臣聞呂元膺出為同州刺史及中
謝徳宗問其得失元膺論奏詞氣激切上嘉之謂宰相
曰元膺有讜言直氣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為
[003-37a]
如何李藩裴損賀曰陛下納諫超越百王乃宗社無疆
之休請留元膺給事左右臣以是知徳宗所以能懲艾
奉天之難而復治者盖能廣求諫諍之臣而已雖一人
之直尚不遺棄必置之左右而不使外任臣愚欲乞陛
下毎用諫臣悉以古為法大臣朝見議政事臺諫官得
隨進與聞仍許臺官退而辯論可否以陳之或三月而
不進諫者罷之又乞陛下親灑宸翰榜於朝堂昭告臺
諫各宜以忠誼自立應天下之利害朝臣之善惡政令
[003-37b]
之僻違紀綱之當否敷陳彈奏不宜隠情庶使嵌岩遺
逸之士知朝廷有從諫如流之美於是戚戚然動其心
峩峩然纓其冠而來㳺於闕下願進其謀謨以致君於
堯舜納俗於成康矣此臣所願陳者九也臣又聞上言
之以為命下稟之以為令故君命召不俟駕而行者皆
欲以盡臣子之禮而無敢怠慢也嗚呼士之委身而為
臣者雖遣之赴湯火冒矢石亦犯難而竭節况夫宣布
詔令以告於民其用心不勞而用力不竭者其忍違上
[003-38a]
之命耶臣竊見比年以來州縣之官施為不法以受賂
營私為良圗以奉詔䘏民為餘事朝夕所以念念不過
燕㳺而已酒色而已財帛而已為子孫計而已曷嘗以
理民為務哉至於國家頒詔本欲使天下士庶悉體聖
意以布徳化奈何守令非人略不奉行者有之甚至其
言微有波及於州縣之官則匿而不示遂使天子徳意
無由下達故人心携貳事罹艱苦又歸怨於上盖頑民
悍俗不知天子本有恤民之深意而守令不能奉行徒
[003-38b]
為殘賊耳欺君罔上莫此為甚臣觀陛下即位以來寛
大之詔屢下然州縣官吏前弊未革亦不過排之屋壁
徒為文具而已初未嘗見其遵行也今夫周官正嵗帥
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法徇於木鐸盖將以禁人則宜
使之皆知不使之皆知及犯令而刑之則是罔民矣然
則先王號令必使家喻而户曉之故曰鼔舞萬物者雷
風乎鼔舞萬民者號令乎臣竊觀方今詔㫖之下則所
知者惟官吏而已或詔下逾年而民未及見者何其風
[003-39a]
俗衰薄不足以望古耶此非國家之罪郡縣無良吏致
然也臣又觀之抗勅命者多矣特上下相蔽而無肯發
擿耳臣愚欲乞陛下痛責守令應詔書到日即頒於庭
以示百姓仍不問緩急悉令於要鬧之地書壁曉諭庶
使有目有趾者皆得以仰觀聖詔之懇切而知天子有
軫恤之勤則人人思奮忠誼矣仍乞督責守令應朝廷
有改更常憲禁絶民害即令施行無致稽緩或尚循襲
舊風有違御筆者即與除名勒停如是則詔㫖無患乎
[003-39b]
不宣布民情無由而不說服矣此臣所願陳者十也臣
所進三書條陳當世利害三十餘事實為切要然其間
觸權臣者有之忤天聴者有之或結怨於富貴之門或
貽怒於臺諫之官臣非不知李雲以草茅之士露布上
書遂至誅死然臣區區不避於此而敢抗直言者實願
以身而安天下也臣初則欲乞朝廷以一介之使遣臣
奉咫尺之書說金主而使之内附臣當時若有此行亦必
烹於鼎鑊既而此志不遂今日敢以三書干凟宸聰者
[003-40a]
臣知天下大利害皆備載於此而無少遺使其言得達
於陛下而萬民受賜則臣雖死於朝不辭也臣願陛下
明斷必用臣計則非徒朝廷安天下之民舉安萬一權
臣嫉忌指臣為狂生則望陛下集朝臣而問之試臨御
樓呼行道之人問之召京城耆老而問之必謂臣之計
為可行而大臣之言為忌進也昔蘇世長進諫至切唐
髙祖色變既而笑曰狂態發耶世長曰為臣私計則狂
為國計則忠臣今日亦請以此語為陛下獻陛下用臣
[003-40b]
之計則賜臣以死則臣死有光輝含笑入地無恨也若
不用臣之計而免其罪則臣非所願盖臣以寡援之身
必死於他人之手矣史有之曰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
之諤諤臣雖微賤能鯁峭而敢言朝廷有直臣則天下
太平矣果辱陛下恕其狂妄則臣尚有骨鯁之言當進
天聰豈不能裨補國家萬一幸陛下裁之臣無任瞻天
望聖俯伏待罪之至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歐陽修撰集巻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