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跨鼇集 > 跨鼇集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跨鼇集巻十五      宋 李新 撰
  論下/
   姚崇論
天下之議謂明皇帝用姚崇於即位之初以成中興之
太平故開元之盛皆姚崇之功也吾竊謂非崇之功乃
崇之罪也然則何以為見崇之罪愚將申其説而明之
夫天子擇宰相之才以有為而宰相擇天下之才以報
[015-1b]
天下使宰相而不用才則凡鄙黙不言兀然無能為者
舉皆可為之也則將何以服役豪傑之心而驅别分任
之乎雖然宰相而有才則可也自用其才𣺌然視天下
有競長絶物之情不可也天之賦與於人不使之兼全
乆矣以難全之才而欲獨任天下之事决萬萬無此理
也惟其能屈己之才以伸天下之才於進賢退不肖之
際了無容心焉謂若人也可任若事彼其過我耶其或
不及耶吾之仇耶平生之雅善耶吾舉皆若不知焉惟
[015-2a]
知若事非若人則不以濟也能各因其一長而委任之
然後紛紛之務無大小無難易羣才奏功而宰相集其
成以獻于天子天子垂拱仰成而四海畢治若此惟無
心者能之真王佐才也伊尹於商曰阿衡周公於周曰
太宰惟衡也不以其能辨物而忌天下之物惟宰也不
以其能别味而忌天下之味惟伊尹周公不以其能用
才而忌天下之才故能使成湯太甲擅美於商而武王
成王獨髙於周也惜乎崇不能總之以道其所養非伊
[015-2b]
周之量反乃喜於自用而忌天下之才舉天下之豪英
率為讐敵焉此明皇帝之治所以止於開元而有愧於
成湯太甲武王成王之為君也開元之初崇入為同三
品帝鋭意求治與飢渴同史臣謂他宰相畏其威决皆
謙憚而不敢進其獨佐裁决得專任者惟崇一人而已
且是時與崇並執國柄者止劉幽求張説魏知古源乾
曜盧懷慎五人而薛訥不預也為崇者宜乎協謀共慮
從容為帝言諸公之長俾其無謙憚之失然後共廣耳
[015-3a]
目招來天下之英此千載一時孰謂崇不能出此幽求
反以其言而貶守睦州矣幽求雖以怨望逐然黜之太
過因崇素忌之故耳至於説也久憾不平則詭足疾以
中之至於知古也本其所引及同列則輕之故不免相
州東都之遷者皆崇發之也惟乾曜最後進用每遇崇
移告則就咨焉其不合上意亦必問崇也懷慎於事又
且推而不專委其獨任而時有伴食之名卒之懷慎以
善終而乾曜與崇同罷是則知五人之間不協者三則
[015-3b]
竄身流落之不暇屈下者二則遂免於禍而不失夫保
位之安無心之人固如是乎其後因趙誨事惶懼以避
位始不得已而薦宋璟於朝然薦璟之章因齊澣數諷
之而後為非其素志也又若不喜鍾紹京惡張鷟而疾
李邕坐是皆貶出益何其不洪也三子雖非全節之士
然如紹京者姑務䘏之緩急或有可用也臨事而求將
無及矣才如邕鷟就其一長則庶位羣司寧無可置之
地乎崇嘗薦嚴挺之齊澣矣終崇為相之日挺之不過
[015-4a]
為考功給事澣止一中書舍人彼劉張之與魏則去之
而不喜其用源與盧也則存之而不盡其用惟宋也則
知之而不欲用鍾張之與李也則短之而不足用嚴與
齊也則愛之而不能用是天下將何人而可用也此數
君子者既崇之所不取矣然以其子賂謝之故乃遷崔
沔為著作郎是復何哉不免貽笑正人也則雖得百盧
藏用曾何益人國乎推此以觀則知當開元時天下英
偉適用之才崇之不能進用者復又㡬何人惟其不能
[015-4b]
盡用天下之才故開元之治尚有愧於三代愚故曰非
相崇之功乃相崇之罪也深嘆崇之得君以騁其才而
隘淺如此故論之以告後世之君庶得崇者而用之則
期以伊尹周公之量而為崇者亦充其所養㢤
   汾陽優於保臯論
嘗謂天下有至公之議智者不可以明而屈勇者不可
以力而屈辯者不可以言而屈富貴者不可以位而屈
一有私其智矜其勇穿鑿其辯虛憍而恃富貴屈天下
[015-5a]
之公議以就乎我則當時訕之以為非後世指之以為
罪於是君子知至公之不可屈也故凡事機所欲為而
有不可者必不欲決達其志以取夫擬議者之衆此郭
汾陽之不釋憾於李臨淮誠畏夫至公之議有所在也
至於張保臯之不殺鄭年又非公議之所可拘矣杜牧
論其事以謂汾陽優于保臯愚三復其言知牧之有黨
也夫牧為唐臣而子儀亦為唐臣惟其時不同故牧之
言不敢以蠻夷加中國而以保臯為劣得非以此故耶
[015-5b]
大抵因牧之言而辯之則牧之説破矣夫保臯鄭年居
徐州汾陽臨淮𨽻籍思順臯以齒年以才不相上下臨
淮汾陽以所敵而不相能其猜怨則相若也保臯鎮青
海汾陽為節度其富貴則相若也及臨淮持節分朔方
半兵出趙魏臨淮入請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汾陽趨
下堂持其手勉之以忠義此汾陽之賢也年投保臯馮
元䂓謂曰爾以所投去生取死而年至保臯保臯卒不
殺為人之常情寧牧不思夫富貴之難感動而私忿不
[015-6a]
復者人之所難能也且保臯之不得年不為憂而殺之
不為損居蠻夷中無法度禮義所在而蠻夷之性汎騖
不渝彼豈知夫天下有公義不可以私怨殺人者一至
是耶保臯之志宜快也而反以為懽復分之兵使平難
其所存可知矣觀夫光弼説王忠嗣之立賞以收石堡
坐降二將與夫指顧軍中軍中不敢仰視其才必有過
人者使子儀當受命之時因事中傷之則天下必曰子
儀之殺光弼也以前日之嫌然則子儀豈人也㢤而又
[015-6b]
光弼之材誠有可用其不殺也宜矣故曰子儀誠畏天
下公議而不殺之非不能也勢有不可而不敢也若是
則保臯為優矣且牧之譏居易為文作纎艷不逞而稱
寧陵之圍昌殺其甥為當史既評其非是然則牧之論
兵愚不敢不與至於去取乎人牧之未免乎有黨也
   唐李晟論
提金鼓總軍師喑嗚叱咤以示威武僄悍賊禍惟在殺
戮如是而為將耶是王翦白起之徒輿尸血刄以草菅
[015-7a]
視其民者也其為將則暴矣惟務招懷曾無制禦撫嫗
姑息不忍一物之傷䂓䂓屑屑於私恩小惠如是而為
將耶是宋襄公之小仁成安君之懦計始欲保民而卒
為敵人所乘者其為將則失之弱矣失於暴則殘賊而
少恩非仁也失於弱則委靡而不振非義也古之善為
將者異乎此仗忠義之節負英果之氣武足以定亂而
不擾乎物勇足以勝敵而不煩乎民嚴而不暴威而不
猛其終歸於安社稷保人民為事則義矣而有仁焉仁
[015-7b]
雖足以懷柔而敵人莫敢犯志雖在於招納而奸雄無
所容終於伐叛誅惡奮疾如鷹隼之擊則仁矣而有義
焉後之人得是道而功名赫然見於世者其唐之李良
器乎史臣所以稱為仁義將者固不妄矣唐當徳宗之
世天下可謂多故矣朱泚以涇原叛卒竊據京師乘輿
出狩奉天當是時李懷光則虎視於咸陽李希烈則鴟
張於宣武魏少游則狼顧於淮南王武俊則蟻聚於真
定朱滔桀傲於范陽李納睥睨於山東田悦跳梁於魏
[015-8a]
博李楚琳䟦扈於鳯翔叛帥悍將所在有之所以為朝
廷用者惟上黨李抱真河東馬燧與夫韓游瓌戴休顔
數人而已然皆錯愕眙駭莫敢先發則其事可謂急矣
其勢可謂危矣惟李晟毅然特立奮不顧難提孤軍横
貫賊鋒内無積貲外無輸糧其所恃以勝敵者特區區
忠誼耳故英賢感慨而樂為之死士卒雪涕而樂用其
命遂至逐朱泚斃令言蕩夷兇憝克清宫闕若有餘勇
不亦義乎及師入長安而市不易㕓宗廟不震逺坊之
[015-8b]
人宿夕方知不亦仁乎夫總軍旅之衆舉殺伐之威誅
暴討姦而民皆按堵非仁而何保全所居之人而不失
乎元惡大憝非義而何且用衆而不譁伐國而有禮以
寡勝衆以徳保民者惟三王之師能之晟以孤軍之寡
而勝朱泚十萬之衆則與尚父牧野之戰何異乎師入
長安而人不識旗皷則與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何殊
乎軍既勝而先表著節不屈者則得先王軾閭表墓之
義矣誅其元惡而脅汚詿誤一切釋而不問則得先王
[015-9a]
脅從罔治之意矣諸將之兵多肆擄掠而惟晟軍樵蘇
無所犯及師入長安分慰居人而秋毫無所擾則其武
得先王安民和衆之義矣故當時羣臣亦稱其三代行
師不能加之而史臣亦謂其三王之佐無進其能果其
為仁義將也豈誣我哉雖然馬燧渾瑊亦當時之名將
也平泚之功不出於二子而獨成於晟者何哉蓋二子
雖各負猛志而才智謀略實不逮於李夫仁義者徳也
才智謀略者術也以其至善之術而輔成其至善之徳
[015-9b]
斯可矣竊觀李良器裁處三軍實有不窮之竒當奉天
之難常以天子暴露為念言輙流涕則忠誼足以感人
矣請駐蹕梁益以係天下望則其謀可謂有主矣先擊
苑中以披賊之腹心徙屯東渭以防賊之呑并則其智
足以見機矣秉義挺忠而志不可奪身係安危而氣不
少衰則其勇足以無敵矣斥熒惑之退舍則知其善於
達權與下同苦而士無擕怨則知其善於用衆其才智
謀略卓然見于所為者如此此所以輔成仁義而為三
[015-10a]
王之佐歟乃若馬燧渾瑊則不能及此也力能得田恱
而不取結贊不可信而輙信之故河北之盜卒不臣而
平涼大臣奔辱皆燧之所致及渾瑊則不能料結贊之
詐但以如詔為恭又無足取彼安能為晟所為而成其
仁義哉非特此也觀晟之在朝蹇蹇以盡大臣之節常
慨然慕魏鄭公之直言有致君堯舜之志而深誚李叔
度之失辭則䆒其所存欲置天下於仁義者惜乎居無
事時為䜛人所間不克施其一二使夫仁義之功止見
[015-10b]
於行軍用師之際是亦不幸也嗚呼以愚考之晟也誠
異乎武夫矣
   西晉論
治古之時君臣之間以情相親以道相示而已故朝廷
之臣濟濟相先者其和出于心其言出于誠同寅協恭
以循典禮而天下之事森然舉矣後世之士惡直醜正
相與比周睊睊而胥䜛歙歙而相是而天下之事日以
敗矣武帝之于晉以太康之盛書同文車同軌傳之孝
[015-11a]
惠不數年間天下之患雜然而起天下分裂而為南北
蓋非特虚無之禍禮法之棄如弁髦土梗而已也其源
蓋有自矣春秋之時秦伯之弟鍼如晉修成叔向命召
行人子員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子朱怒曰
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撫劒從之叔向曰今日之事幸
而集晉國賴之不集三軍暴骨子員道二國之言無私
子常易之姦以事君者吾所能禦也拂衣從之平公曰晉
國其庶矣乎吾臣之所爭者大師曠曰公室懼卑臣不心競
[015-11b]
而力爭西晉之君豈特此㢤征伐者爭功居朝者爭權
否則爭侈以王渾王濬之事觀之則爭功者甚矣以賈
充庾純之事觀之則爭權者甚矣以石崇王愷之事觀
之則爭侈者甚矣爭功者甚矣而上無以定之則立功
者沮爭權者甚矣而上無以制之則務徳者惰爭侈者
甚矣而上無以禁之則殫天下之財不足以繼又况武
帝有以助之㢤武帝之平呉也使賈充節制矣又詔王
濬下建平受杜預節制至秣陵又受王渾節制為濬計
[015-12a]
者一于受詔則無立功之期一于立功則有違制之罪
故爭功者不已也充以傾險居朝而任愷庾純以忠義
裁之充欲奪愷權愷欲奪充政朋黨紛然帝不能制召
之宴飲而已故爭權者不已也崇以豪侈夸天下而王
愷羊琇以貴戚競之愷以沃釡崇以蠟代薪愷為紫
絲障崇為錦歩幛帝不能抑私助愷焉故爭侈者不已
也羣臣皆爭矣故王衍之徒以清談為髙以曠禮為任
達示其心泊然無所起而于世淡然無所嗜也世之君
[015-12b]
子求于彼而不得則祈嚮于此矣豈不誤天下㢤愚讀
史至此未嘗不廢書而悼痛也
   唐治不過兩漢論
三代而下言治者不過曰漢曰唐而史臣之論以為唐
治不能過兩漢愚嘗三復其言深求其意且謂秦地既
失而項兵愈強陳渉王陳武臣王趙張耳陳餘並驅中
原而天下卒授之漢隋䘮其鹿英雄並逐李密據黎陽
蕭銑起江陵建徳世充相與抗衡而天下卒授之唐其
[015-13a]
創業之難易竊相近也班固稱武帝雄材呉武陵亦謂
憲宗英武章帝重儒術而明皇好儒雅明帝察慧而徳
宗强明其君臣之賢否竊相近也漢以封建强亦以封
建弱唐以藩鎮昌亦以藩鎮亡其制治之得失固相近
也外戚專權大臣䟦扈未易絶劉氏之業而東西京之
傳世二十四卜年四百吐蕃入冦姦臣棊處未易遽易
李氏之祚而唐之傳世十八卜年三百其厯數之長短
固相近也如是則漢不容先唐不容後漢不容優唐不
[015-13b]
容劣而漢唐可以一槩論史臣遂以為唐不過漢所貶
多矣何者三代之治寓兵於農而六卿在軍國太宗之
治寄兵於府宿將於衞凡有事而總師操戈皆昔之談
笑躬耕之人三代之治役民有三日之期取民有什一
之法而太宗之治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
調如是則其謀謨已復古矣三代之時以徳化民而太
宗專行仁義三代之時刑期無刑而太宗幾至刑措時
祭月祀歳貢終王不幸而至於征誅文告此三代之所
[015-14a]
以服四夷也而太宗坐制突厥逺臣延陁鐵勒置州縣
髙昌抵俘馘西旅貢其獒越裳獻其雉帶刀宿衞皆氊
裘君長豈非太平時歟後之言貞觀者謂與夏商周同
風夫與三代同風則其過兩漢也明矣且兩漢所可稱
者七制之主愚謂不能敵一太宗何以知其然髙祖新
造區夏兵無完刄士無堅氣傷痛未瘳遽有平城之役
其不死而免者幸也使陳平不運竒閼氏不解圍索為
泗上亭長不可得殆非愛民重己之意是可與言治耶
[015-14b]
孝文丁承平之際府庫已充器械已備可以坐鞭匈奴
雪先王之衂出都門之錢以募士開太倉之粟以飛輓
何敵不克然猶卑辭下氣襲奉春之過為後世羞是可
與言治耶孝武録冒頓之害探平城之䇿窮兵黷武財
用氷解國家罄空司農之錢既殫少府之錢又竭𣙜酤
之利作舟車之税行百孔千瘡比户愁痛末年始封田
千秋為富民侯亦已暮矣是可與言治耶孝宣可侔商
之髙宗周之宣王不於是時强勉行道使著事者筆焉
[015-15a]
而為漢之粹王奈何謂韶濩淡而鄭衛美謂酒醴薄而
汚潦醇以諸儒生好是古非今而以徳敎為不足任言
漢家自有制度乃以伯王道雜之亦自廢矣是可與言
治耶光武責三公以事繩臣下以峻法在位之士持禄
養恩雖欲立非常之功終無日也此可與言治耶明帝
深惑金人之夢推尊異域之敎所謂佛書者始入中國
使百世以至千世根株蔓衍其弊莫能斥去良可悲也
此可與言治耶章帝承永平之政委任宦官使其後因
[015-15b]
循不易而桓靈之衰曹節侯覽之恣未始不由乎此此
可與言治耶噫六七君之所為乃不能敵一太宗則唐
之過漢不攻而遂破矣吁使太宗而有聖子神孫引車
駕馬不改其轍若永徽善其政開元竟其治元和之法
度卒於修理則唐始終之治固不可掩也已嘗觀王仲
淹最慎許可而其言多稱兩漢惜乎不及見唐使通尚
在必以唐而加漢也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