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灌園集 > 灌園集 卷十二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灌園集卷十二     宋 吕南公 撰
  書
   上提刑郎中書代人/作
某聞之君子之道有見於退而終無意於進則雖天下
之大不以闗乎已如其心未忘於有用之境則一身之
行止尚不得不借資於人亦何言天下哉葢嘗觀書見
唐虞之盛時其世道已隆其治具已張上之人孜孜以
[012-1b]
亮功若采為務而百揆四岳亦既在善而宜同矣而巢
許之徒方矯然以立異于是背睨而掩聽疾走而避逃
以為是笑而可羞求若人之心葢以箕山潁水為無盡
之樂耳顧曽僉舉之涉慮哉士唯識願不必于均壹是
以咸熙庶績其必以人欽俞試命黜置之所繫則下之
所揚豈不重于上之所咨且以共兠之無狀而不决于
棄斥雖以舜禹之賢聖非由衆與則未㧞出于羣工又
况乎碌碌之庶職歟舉知之所以重輕甚乃如此世衰
[012-2a]
道隐士稀勉勉之修而盛佻佻之習皆知奔嚮于進仕
之地而不思人之謂已何如也而己果不為人所信求
者不以思而應者不以信故舉知之風自此寂寞而無
聞矣士而不幸出于寂寞無聞之後其行若止亦知奈
何必能遂志于退藏則嫌于未在中道將以區區于適
用則必進之助難容借之母已焉亦有端我以俟人而
已矣凡今之在于下者其路正軋而其勢甚驚也位與
言乖則事與力違唯乖且違此簡書察責之所為惴惴
[012-2b]
而何暇望知己之人而舉揚之雖然猶有說焉以為各
占分所宜以自幸焉斯可矣葢仕而願達茍有名于禄
籍莫不念之使今仕而得願之人盡已俊良則無所復
議萬一不爾則失所以䝉稱而被薦者尚非各幸于分
所宜乎一人真可而譽之者二焉衆猶未允也一人未
可而譽之者四則衆既服之夫某亦安識若人之為可
未可哉姑以時世之所同占而言之耳某不佞少而謬
志于進故為進士之學詰曲于薦試者先後十載葢四
[012-3a]
覆于禮部乃克有成綴名于選科掌法于山川在衆人
中誠不自知某嘗所蹈籍與今所莅領為果如何方思
端以俟焉而幸出于不圖前守張公與今守劉公及運
使徐公皆有言于甄借自惟孱陋無所堪于進用而獲
助于此則始之以駭而繼之以喜而中又自疑審以某
之行身為真不足用歟則三公者何為愛之而不至于
失措以三公之賢而措不容失則今憲司之重如執事
者何特未以為憐乎是某之所為自疑也伏惟執事有
[012-3b]
才甚巨有徳甚明當廟堂咨吁講求治道之時思有以
網羅器使倣像二典之光英而親承注委出振使者之
權以照耀于江表其神之所達精之所察十郡之休戚
良窳葢無不在術中者矣如某之鄙必有所處即蒙嘘
及始末遂以成就則何但使某不見笑于退藏之徒必
將揚厲庶職以宜已分使三公者皆免失措之譏焉敢
布腹心唯實處之
   上運使郎中書代人/作
[012-4a]
某以下才浪從諸生課試之後幸備一官守掾局于逺
方而屬當明公察臨之下自以無狀恐不能勝稱事任
而勞執事者之放斥迺不知大人君子恵顧所周存細
而容愚委此不議已為厚賜而間更被以書教以所不
能而又責之以其所見聞來訪于左右焉嗟乎此盛徳
事也顧雖不足以辱問然區區之心亦由是而興感葢
惟士之從于此世也茍未居乎頑鈍不靈之魁則幾乎
而不有心于行事少而學焉長且試之夫孰不欲而禀
[012-4b]
今之法則勢有所制葢上之人將大有為而欲盡宜于
下下之人喜于所逢而思有以伸于上然或不能也何
者位望之有分而崇庳之地遼則幸夫言論之協符事
權之相與亦已鮮哉今以某之荒庸無所取類雖亦有
所懐而志慮槃礴曽何得于明公之意外而于此過蒙
諮逮焉將奈何而復之毋亦因今所欲陳而取鄙心之
所謂尤足備用者致下僚之忠而不虚辱于明公之被
及冀高明亮之伏見今南城知縣著作佐郎葉誼端厚
[012-5a]
俊明有巨人之器姿其當官所試葢未顯乆而事業趣
致超然無流俗之風莅職以來事日以簡而政日以優
不察而詳不厲而肅鄉姦勢害聞命而沮熄蔽欺悖盜
之伍藏怒于訟機欲以犯死而不返者初從庭所得令
一言而曲直醒解舞踊謝退而不俟刑平至于申飭所
加未嘗不本于仁義而無依違顧憚之思方其有所弛
張雖有挾泰山疾雷之勢不能撓奪于毫髪也南城故
冗劇盛有難宰之聲而某訪之士民政理盡善近數十
[012-5b]
年來未見可與若人比者唯是往年蘓秘丞緘及近去
吳祕丞審禮皆有能譽于此縣然猶各有短處葢蘓君
喜土木興造故或涉于煩苛而吳君之政迺獨不盡于
理稅科徭二者民事所先而缺閉如此若葉君之治則
無得有是葢今時世所稱為賢吏者多以其能奉法循
令而已矣然奉法循令而已者果不足以盡吾葉君哉
凡令之近民威可以使其有畏而愛不可以貎得也事
可以心了而政不可以言辭善也今坐公堂臨衆務恬
[012-6a]
聲暇氣終日不形于喜愠而理道整整使環境之俗讙
榮戴頼如倚父母非夫政以心化者其何及斯比以吏
格當移蜀官既已拜敕則郡之士民相與驚起列牒愬
于守公且幸其飛章請得終任以恱饜編甿而或人懐
其初無阿䛕順㫖之事即遏沮之到今歎者未已聞此
邦之人無富貴老小皆拊髀悵惜譬猶嚴冬大寒方温
席快飲而忽有欲褫奪其衣碎其座而覆其醪饌者孰
不懔懔乎其憂哉晝陽夜漏修促以天未有可淹而返
[012-6b]
遽者今民之情牽于所愛也以吾令之行有日迺恐其
即去以至于嫌恨景晷之不我遲留嗟乎何修而得此
也某誠不慧行于天下未盡極廣而所以見聞實無尚
于此者且夫人才不易得而君子之器能必見于事為
難與之間今南城之賢出此誰當賞之乎伏惟明公位
任方振當大有為之秋公忠所達朝野所為矜服葢將
收引賢類揄揚養導以備輔熙朝之光如誼之賢宜䝉省
録且無使其居衆人之後則非獨長茂明公之徳抑足以稱
[012-7a]
詠于太平之時擬之福禧古人有言得地千里不如一
賢葢某之所以銜荷明公之賜也厚矣富矣即圖忠報
効于左右莫若稱賢之為事故輒以是舉為之先焉雖
區區所陳或渉明公之已聽聞者于某之忠猶無害也
伏惟加察
   與傅亨甫書
十七老丈祕書閤下伏承車馬至自北方去國三年稱
遂成名得財得官跋涉無恙歸覲親庭銀髪萬夀井
[012-7b]
邑親朋無問愚智莫不讙夸讃歎迎拜捧擁譬如買臣
露綬季子腰金之年伏惟君心亦在優慰某區區于老
丈下風知審顛末自以為最深側聞今段喜與感并竊
以往昔慶厯皇祐之間世路靖康廊廟大臣以洗拔文
人為先務布衣起茂材因以至宰輔其下或為列卿至
尤不幸猶不失禄養于此之時旴江之湄辭學渠魁聲
動天下者有李泰伯而陳漢郎與老丈為之流亞志氣
軒赫掩葢褒博物議欽悚率以顯達奉期而天不契人
[012-8a]
都大落寞泰伯晚䝉收召俄亦死于鬱鬱漢郎不及脫
布衣以早世老丈獨存而窮悴無雙艱危萬態險不自
濟比過五十而羈㳺萬里干戈戎馬之地辛勤暴露乃
䝉一命補吏于海上此豈足以為老丈之福哉黒頭公
卿秀髪御史迴首懇然雄文好詩填委篋衍傳滿吟口
曽是勞神殊不得力然則今日衆人所以讙夸讃歎者
見老丈一旦輝彩而莫知平素之襟藴也孔子録詩有
取于淇澳緇衣孟軻春秋亟稱彼善于此不得于其卓
[012-8b]
卓則次而又次者亦所咸収顧不為充盡而已老丈之
賢不得大行其志于當年而遲晚綠衣初隨趨走之後
較于漢郎則全勝視泰伯則稍過之若向宰輔列卿論
焉葢欿然矣士之抱負出羣而遭遇不優如此雖世道
有不相與而亦區區所為感歎也河湟闗陜舊事毎從
紙上披見恨不如太史公周流縱覽故都遺迹以快心
目老丈留連其處日月多矣想無不熟于指畫冬初去
書社且展謁髙堂以諮世變邇日惟冀自重不宣某載
[012-9a]

   與傅商容書
三十四丈秘書閤下季夏極熱伏惟尊候動止萬福往
在城東幸得參拜行館過䝉引接至于忘年出示所著
易圖口談手㸃不愛再三某雖愚未能悉悟述作之意
然恭敬徳美比之亨遇不啻百感嵗窮走洪都仲春却
還舊山到今困于多故酬酢不支因亦不得馳送尺紙
請問安否傾企媿負交戰無已祕書風誼峻潔須向古
[012-9b]
人中求之流俗卑汚知與不知葢不足計某亦未超脫
流俗方且與之同波而就中檢校尚能商訂文行不為
衆人好惡所蔽此一直耳天下之人不限古今皆以能
賢望于儒者而儒者亦髙大其說如必允蹈及察其迹
則不類市人者少矣農商鄙人眼不識字耳不貯仁義
之辭然安其職分貪不至墨羡不敢竊雖甚勞苦不縁
僥倖而布衣書生以士君子自號乃由少壯至于老死
胷中擾擾不離嗜利矜名捨性命犯禮律而為之一慕
[012-10a]
十十慕百百慕千千慕萬萬慕億億慕句股夕桀力不
必破蝨而自許回天智不必衛足而自許窮神葢讀周
孔書之徒于六經之言未克躬行一句而開口即罵老
莊方其罵時頗似不堕人短及察其迹則知足不辱知
止不殆此八字者千萬人中無一二人踐焉此所謂稚
子弄影不知為影所弄者也一語罵老莊尚係毁謗况
終身訕笑者哉夫少而求仕進至垂白而不達亦可以
卜其身之窮矣顧乃撑衰扶憊一歩五喘五歩三息趨
[012-10b]
涉長道以冀或近于利名此當世之人所同欲也于未
必得者如此而况于可必得者誰肯捨之祕書三薦登
科補吏大縣一跌于寃誣盛年拂衣歸卧林野不復動
念親舊敦譬詔㫖開示一如不聞被服飲食粗素薄淡
不啻屠酤俚兒而安若八珍重錦魚輕鼈忽兎䜛猘吠
相因而進而䝉受理遣不為之變考經論史日作清詩
取次勝人而不為時名此皆千萬人中未易㝷者也而
秘書以為士固當爾夫流俗何足以知哉夷齊不經仲
[012-11a]
尼評品止于蹇拙餓夫而已李仲元見知于揚子而人
更置疑近者吳孝宗能為出衆文辭而邦人呀呀謂之
可怪至信都公以詩褒賞然後笑者口吻乃斂士之藴
藉包蓄惟求名實相副而外譽不惟其實徒于名故
世俗紛紜如此祕書風誼豈以有求于世而為之哉某
所以歎嗟切切者感古人而已矣亨甫新慰逺歸想旦
暮聚首吟笑之樂良不纎細漳浦三郎乆不見消息不
知有諮覆上左右否某坐山間亦漫銷日夙聞東巖幽
[012-11b]
名尚未投足冬初思一往并得上謁户外起居全望珍
愛謹奉手記不宣
   復傅濟道書
昨許秀才經過連得吾兄夏中兩書伏聞官下諸况平
裕太夫人夀康不勝延跂之思所示古律體雜詩一軸
辭致良佳如白雲村篇殊有作者之氣視今日之賦諷
勝前逺矣方又屢進不止則古人何必獨能哉聞有解
周易及論語孟子文字甚善雖未得借讀然觀答徐生
[012-12a]
書可見别來道學所造雖然濟道用此趨時以致及物
之功業則可果以為儒者功業正在乎此則吾恐未也
古之人有大勲名不少顧不必皆能解經而善解經人
亦未必利澤當世漢以來學士可按矣葢古之所謂學
者非漢以來之所謂學也孔子所繙之經天人而已其
言雖有詳略要之可以心通理察非有虚荒誕幻鑿無
出孔之致三千七十二子所以服膺不捨而終無事于
傳注者誠不以不曉期後人也孰知其後日解日昧如
[012-12b]
淖滌塊而為之者轉稱第一難能且爭為者相望乎哉
夫一經而數傳亦已足矣終之又有䟽釋則滋足矣賢
者雖不見此當自曉之愚者雖盡讀焉猶不可曉也然
則漢以來經師徒以口耳亂學者之性靈耳如使其言
具當則後人何必更言之如使吾道不失于聖賢則何
必専以說經為效此始為傳者之過也今之人有心智
可以通理義猶昔之人也彼後之人亦猶今耳今吾不
盡信昔人所言則後人不盡信吾言葢可知矣不蘄力
[012-13a]
行誠身而以唇舌紙劄相乘此爭為者之過也吾嘗取
譬解經之家正如水鄉漁户方其垂綸合綱而有得也
軒軒然見喜色似他人莫我若者不思自古習漁之人
屢得此也及其挈而之市也茍售而已不計人之貴否
也故有以昔人之陳說為吾之新立者有以衆家之同
辨為吾之自得者呌呼而逞詫突梯而希譽欲以厭服
人心而反自彰其寡見淺聞其可憐如此往日宋咸注
周易自以無比及歐陽永叔取郭京說照之然後論者
[012-13b]
笑咸為盜翁雖不笑者亦曰縱咸不盜京孰知京非盜
昔人者乎是則宋郭之所負未有以變王韓之解而徒
以取盜名于世耳士誠欲學經用先儒所說而發我之
神明見于行能可矣先儒雖有短何必力毁我雖有長
何必衒人不聞夫傳註能致益乎哉則益宜不小矣其
書既多故也嘉祐中詔求遺書其解經家學名存而書
亡者毎經數十家而新唐書藝文志所録解經之書存
者毎經亦數十家夫未嘗盡見古人書而遽以我為獨
[012-14a]
得也其誣孰禦今日解經人極多大槩不出于介甫之
書與皇祐以來題府韻類無異也先時王補之解論語
衆甚欽仰俄而皆曰是得之介甫云耳然則為補之者
孰若静坐熟眠而聽介甫自說乎介甫未嘗不開說也
則天下之士茍已心服介甫何必區區各鳴喉吭哉僕
誠怪為之者不思也或人謂彼非不知可以勿為然不
為則無以合世故已顯者以此示其可貴未顯者以此
希其見貴嗚呼若是則滋惑矣夫今天下之待介甫不
[012-14b]
過如周孔耳周公至顯而作六典孔子至窮而繙六經
然當時無人傚而作且繙者雖傳解之文皆不為之而
何害其服周孔乎如以為直希利達則不必更稱深知
道徳性命也濟道未三十而得官在仕途以材敏見知
于上之人地雖單平而勢亦利進今所為書特以抵當
路大官趣為教授直講可矣如盛心初不為此則吾儒
功業當重思之濟道不信吾言乎請約自今十年逺至
十五二十年間視今日解經諸書具傳不熄則吾飲墨
[012-15a]
甘罪可也蕭統所集繆多而是少如王儉任昉之作秖
以汚人耳目濟道讀而擇之老氏師資之論可以為喻
矣新詩繼有作不吝寄及幸甚幸甚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